山东医药

 


论著

  • 融合蛋白细Tandab(CD3/CD19/4-1BBL)介导的T胞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杀伤作用观察

    张晓龙;孟帅;吴春暖;熊冬生;张洁;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Tandab(CD3/CD19/4-1BBL)介导的T细胞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Raji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酶切、连接等分子克隆方法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R. SV40-Tandab(CD3/CD19/4-1BBL),将其瞬时转染至293T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并纯化融合蛋白Tandab(CD3/CD19/4-1BBL)。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andab(CD3/CD19/4-1BBL)与CD19~+细胞(Raji细胞)、CD3~+细胞(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4-1BB~+细胞(Jurkat细胞)的结合活性。收集Raji细胞,按照效靶比20∶1加入T细胞,分别加入0.08、0.8、8 pmol/mL的Tandab(CD3/CD19/4-1BBL)、Tandab(CD3/CD19)、4-1BBL,采用LDH释放实验测算T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率,采用ELISA法检测8 pmol/mL融合蛋白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69~+细胞、CD3~+CD25~+细胞比例。结果 pLentiR. SV40-Tandab(CD3/CD19/4-1BBL)构建成功,表达的融合蛋白Tandab(CD3/CD19/4-1BBL)可与CD19~+、CD3~+、4-1BB~+细胞结合。Tandab(CD3/CD19/4-1BBL)组、Tandab(CD3/CD19)组T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百分比均高于4-1BBL组(P均<0.01)。在效靶比一定时,随着融合蛋白Tandab浓度增高,T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百分比逐渐增高(P均<0.01)。Tandab(CD3/CD19/4-1BBL)组、Tandab(CD3/CD19)组、4-1BBL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L-2水平均高于PBS组(P均<0.05)。Tandab(CD3/CD19/4-1BBL)组、Tandab(CD3/CD19)组CD3~+CD69~+细胞、CD3~+CD25~+细胞比例高于4-1BBL组、PBS组(P均<0.01)。结论融合蛋白Tandab(CD3/CD19/4-1BBL)可有效介导T细胞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基于生物钟基因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金悦;卢文卿;包博文;郑雪莹;佟笛;车晓芳;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生物钟基因,建立基于生物钟基因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下载NCBI中GSE62254数据集,筛选出298例胃癌患者样本。分析不同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差异,筛选影响胃癌患者OS的关键生物钟基因,分析关键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关键生物钟基因及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中筛选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胃癌预后风险(RS)评估模型,绘制RS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生物种基因CLOCK、PER1、PER3、CRY2、NPAS2、RORA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较低表达者OS更短,TIMELESS高表达的胃癌患者较低表达者OS更长(P均<0.05)。在生物钟基因中,PER1、CRY2和RORA是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ER1高表达与低龄、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腹膜转移有关,CRY2高表达与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有关,RORA高表达与低龄、浸润深度较深、TNM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和PER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公式RS=0.692×淋巴结转移+0.747×远端转移+1.013×腹膜转移+0.638×PER1表达建立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RS评分预测胃癌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敏感度为0.642、特异度为0.899。结论生物钟基因PER1、CRY2、RORA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PER1联合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腹膜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建立的胃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能。

    2021年08期 v.61;No.120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长链非编码RNA DDX11-AS1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羊丹;徐菁;陈保银;马竹芳;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DEAD/DEAH盒解旋酶11反义RNA1(DDX11-AS1)对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HCC细胞HepG2、Huh-7、SK-hep-1及正常肝细胞LO2中的DDX11-AS1,选择DDX11-AS1表达最高的HCC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将HCC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NC siRNA和DDX11-AS1 siRNA,采用MTS法测算细胞增殖率,平板克隆实验测算克隆形成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将HCC细胞分为NC组、si-DDX11-AS1组和SC79组,NC组转染NC siRNA,si-DDX11-AS1组和SC79组转染DDX11-AS1 siRNA,SC79组细胞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SC79,NC组和si-DDX11-AS1组加入DMSO,采用MTS法测算细胞增殖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HepG2、Huh-7、SK-hep-1细胞中DDX11-AS1表达高于LO2细胞,其中HepG2细胞DDX11-AS1表达量最高(P均<0.05)。实验组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率、穿膜细胞数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SC79组、si-DDX11-AS1组细胞增殖率和穿膜细胞数低于NC组,SC79组细胞增殖率和穿膜细胞数高于si-DDX11-AS1组(P均<0.05)。结论 HCC细胞中DDX11-AS1表达上调;干扰DDX11-AS1表达可抑制H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超顺磁性聚乙烯亚胺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骨肉瘤细胞、组织靶向转染效果观察

    岑超德;张永;罗聪;陈韬;杨晓兰;曹永飞;刘承伟;

    目的制备超顺磁性聚乙烯亚胺纳米粒(PEI-SPION-NPs),观察其作为靶向基因输送载体转染骨肉瘤细胞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将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修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N),制备PEI-SPION-NPs,对其分子结构、形态、粒径、饱和磁化强度、Zeta电位进行检测。将PEI-SPION-NPs与pDNA分别以不同比例混合,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PEI-SPION-NPs对pDNA的结合能力和保护作用。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实验1组(加入PEI-SPION-NPs/pDNA+磁场作用)、实验2组(加入PolyMag200/pDNA+磁场作用)、实验3组(加入PEI/pDNA)及对照组(加入pDNA),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测算转染率。制备裸鼠皮下骨肉瘤模型,分为Control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PEI-SPION-NPs组(皮下注射PEI-SPION-NPs/pGL3-Luc+磁场作用)、PEI-NPs组(皮下注射PEI/pGL3-Luc复合物+磁场作用),检测注射部位荧光强度,分别于造模第5、6、7、8、9周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结果 PEI-SPION-NPs的粒径低于PEI-SPION-NPs/pDNA;PEI-SPION-NP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1.5±1.6)emu/g,Zeta电位为(31.2±1.5)mV;PEI-SPION-NPs可结合并保护pDNA,并可成功转染MG-63细胞。实验1组和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实验2组和实验3组,实验1组转染效率高于实验3组和对照组(P均<0.05)。PEI-SPION-NPs/pGL3-Luc与PEI-NPs/pGL3-Luc均可在裸鼠骨肉瘤组织中成功转染,PEI-SPION-NPs组较PEI-NPs组荧光更为集中。造模第7周后PEI-SPION-NPs组裸鼠体质量高于PEI-NPs组(P均<0.01)。结论PEI-SPION-NPs是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可成功转染骨肉瘤细胞和组织。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miR-664b-3p调控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褚楚;刘文;郭红;赵霖;魏然;张振;郭强;朱肖肖;王彬;李霞;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外周血微小RNA-664b-3p(miR-664b-3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水平变化,分析二者在细胞焦亡中的调控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DVT患者(DVT组)各30例,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单个核细胞(PBMC)。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BMC中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焦孔素D(GSDMD)活性片段(GSDMD-N)蛋白,qPCR法检测PBMC中的miR-664b-3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细胞焦亡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蛋白。采用TargetScan 7.2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664b-3p与Caspase-1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是否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分别构建包含结合位点的野生型及突变型Caspase-1 mRNA 3′UTR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664b-3p对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 DVT组PBMC中Cleaved Caspase-1、GSDMD-N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IL-18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miR-664b-3p表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664b-3p与Caspase-1 mRNA的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转染miR-664b-3p mimics可以降低野生型Caspase-1 mRNA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P<0.05),但对突变型Caspase-1 mRNA 3′UTR报告基因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DVT患者PBMC中miR-664b-3p表达降低,可解除对靶基因Caspase-1的表达抑制,Caspase-1活性增强使GS?DMD-N表达升高,进而导致细胞焦亡及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18)表达升高,最终导致DVT。

    2021年08期 v.61;No.120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不同离心条件所制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水平及促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作用比较

    贺波;霍继武;熊竹友;蒋邦红;陈宇;李光早;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制得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水平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心脏采血法获得SD大鼠全血,分别以708 g 12 min、208 g 14 min、208 g 8 min三种离心程序获得富白细胞PRF(L-PRF)、高级PRF(A-PRF)、高级PRF+(A-PRF+),压制得到PRF膜片后,置于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于1 h、6 h、1 d、3 d、5 d后收集培养基,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SD大鼠背部皮肤分离、培养获得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L-PRF组、A-PRF组、A-PRF+组、空白组,分别以L-PRF、A-PRF、A-PRF+条件培养基和10%FBS培养基培养,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制备5 d内A-PRF、A-PRF+培养基的PDGF-AB、TGF-β、VEGF总释放水平高于L-PRF培养基(P均<0.05)。A-PRF+组、A-PRF组、L-PRF组培养3、5 d时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空白组,且培养3 d时A-PRF+组、A-PRF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L-PRF组(P均<0.05)。L-PRF组、A-PRF组、A-PRF+组穿膜细胞数高于空白组,且A-PRF组、A-PRF+组穿膜细胞数高于L-PRF组(P均<0.05)。结论通过降低相对离心力制备得到的A-PRF+和A-PRF的生长因子释放性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明显强于L-PRF,且适当缩短离心时间得到的A-PRF+作用更强。

    2021年08期 v.61;No.1202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2 ]
  • 雷公藤红素对前脂肪细胞抑3T3-L1成脂分化的制作用及其机制

    刘旭;杨胜荣;王希敏;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前脂肪细胞3T3-L1成脂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3T3-L1细胞,分别给予0、0.2、0.3、0.4、0.5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处理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0、0.3μmol/L的雷公藤红素作用于3T3-L1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3T3-L1细胞成脂分化情况、细胞中脂质累积情况。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T3-L1细胞中的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2(PPARg2)、脂肪酸蛋白4(FABP4)的mRNA和蛋白。利用在线药物靶点预测软件Swiss Target Predication分析雷公藤红素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验证。结果 0.3μmol/L以上剂量的雷公藤红素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0.3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后,3T3-L1细胞中脂质累积明显减少,C/EBPα、PPARg2、FABP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PTPN11可能是雷公藤红素的潜在作用靶点,雷公藤红素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PTPN11表达(P均<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前脂肪细胞3T3-L1成脂分化,其机制与下调PTPN11表达、抑制脂肪生成相关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Er,Cr:YSGG激光联合不同冲洗剂预处理离体牙桩道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何睿莹;唐旭炎;

    目的比较铒,铬:钇钪镓石榴石(Er,Cr:YSGG)激光联合不同冲洗剂预处理离体牙桩道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无龋单根离体牙66颗,经体外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后随机分为激光组和非激光组,进行离体牙桩道预处理。根据使用冲洗方式不同,将非激光组进一步分为A组(蒸馏水)、B组[1%次氯酸钠(NaClO)+17%乙二胺四乙酸(EDTA)]、C组(1%NaClO+MTAD)各11颗;将激光组进一步分为A1组(Er,Cr:YSGG激光+蒸馏水)、B1组(Er,Cr:YSGG激光+1%NaClO+17%EDTA)、C1组(Er,Cr:YSGG激光+1%NaClO+MTAD)各11颗。用自酸蚀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纤维桩后进行整体拉出实验,记录纤维桩被拉出时的最大力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桩道内壁微观形态;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断裂方式。结果 A1组、B1组、C1组粘接强度分别高于A组、B组、C组(P均<0.05)。非激光组内,A组、B组、C组纤维桩拉伸强度依次增大(P均<0.05)。激光组内,A1组、B1组、C1组纤维桩拉伸强度依次增大(P均<0.05)。A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大量碎屑,牙本质小管完全被堵塞;B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少量碎屑,牙本质小管多数为开放状态;C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大量碎屑,部分牙本质小管被堵塞;A1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大量碎屑,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堵塞;B1组牙本质表面未见明显碎屑,牙本质小管均为开放状态;C1组牙本质表面可见少量碎屑,部分牙本质小管被堵塞。各组粘接界面断裂方式均以牙本质壁与粘接材料间的破坏为主。结论 Er,Cr:YSGG激光联合化学冲洗剂预处理离体牙桩道能提升纤维桩的粘接强度;不同冲洗剂预处理桩道对纤维桩粘接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NaClO联合MTAD是提高纤维桩粘接强度的最有效的方案。

    2021年08期 v.61;No.120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基础研究

  • SBF2-AS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细胞KYSE410增殖、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李晓敏;查文娟;铁小伟;李皓;高飞;刘阳晨;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SBF2-AS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食管鳞癌细胞KYSE410中的SBF2-AS1,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SBF2-AS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培养KYSE410细胞并分为siRNA-SBF2-AS1组、NC组,分别转染siRNA-SBF2-AS1、NC,分别于转染24、48、72、96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对两组细胞给予X线照射,测算不同照射条件下的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绘制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得出D0(终斜率的倒数)、Dq(准阈剂量)、SF2(离体肿瘤培养细胞经2 Gy照射后的SF),计算放射增敏比;检测细胞中的E2F转录因子1(E2F1)蛋白。结果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SBF2-AS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P均<0.05)。肿瘤直径>5 cm者、T_3~T_4期者SBF2-AS1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直径≤5 cm者、T_1~T_2期者(P均<0.05)。转染24、48、72、96 h后siRNASBF2-AS1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NC组(P均<0.05)。不同X线照射条件的siRNA-SBF2-AS1组细胞增殖率、E2F1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C组;照射后细胞增殖率和E2F1蛋白表达低于未照射细胞,细胞凋亡率高于未照射细胞(P均<0.05)。siRNA-SBF2-AS1组细胞D0、Dq、SF2低于NC组(P均<0.05),放射增敏比为2.00±0.10。结论SBF2-AS1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SBF2-AS1表达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提高放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2F1蛋白表达有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抑郁症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炎症因子基因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邵青;袁东亮;王娜;阎得胜;张晓红;张辉;权伟;

    目的筛选抑郁症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炎症因子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将12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症组,每组6只。抑郁症组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制备小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不造模。取两组海马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4个炎症因子基因。采用GeneSpring GX11.5.1软件分析基因芯片数据,获取两样本信号强度比值(Ratio),将Ratio>2或<0.5作为有表达差异,Volcano Plot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GO-BP)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对GO-BP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进行交集,筛选目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中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基因有6个,表达上调的3个基因分别为CXCL5、BMP2、IL10RA,表达下调的3个基因分别为CCL12、IL5、IL1A。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迁移、白细胞趋化性及免疫系统过程等生物过程的调控,参与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及IL-17信号转导通路等。共筛选出4个目标差异基因,为CXCL5、BMP2、IL1A、CCL12基因。结论抑郁症小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炎症因子基因主要为CXCL5、BMP2、IL1A、CCL12等,这些炎症因子基因可能通过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和多条信号通路参与抑郁症的发病。

    2021年08期 v.61;No.120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8 ]
  • 丹参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大鼠效果及机制探讨

    刘莎莎;孙国强;吴利荣;

    目的观察丹参素治疗妊娠期高血压(PIH)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IH组,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妊娠第14天建立PIH模型;妊娠第18天,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部肌肉注射5、10、20 mg/kg的丹参素和100 mg/kg的硫酸镁,1次/天,共给药3 d;PIH组只造模不给予其他药物;正常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于妊娠第20天检测24 h尿蛋白量;妊娠第21天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对各组大鼠行剖宫术,测定胎鼠身长、体质量,统计死胎率、畸形率;采用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绒毛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p-eNOs)蛋白。结果造模各组大鼠血压、24 h尿蛋白量、胎鼠畸形率、胎鼠死亡率、胎盘组织sFlt-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胎盘质量、胎鼠体质量、体长、血清NO水平、胎盘组织PLGF和p-eNOS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均<0.05)。PIH组、阳性对照组及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的血压、24 h尿蛋白量依次降低(P均<0.05)。PIH组、阳性对照组、丹参素中剂量组、丹参素高剂量组大鼠胎盘质量、胎鼠体质量、体长依次增高,胎鼠畸形率、胎鼠死亡率、胎盘组织sFlt-1蛋白表达依次降低,血清NO水平、胎盘组织PLGF和p-eNOS蛋白表达依次升高(P均<0.05)。丹参素各组各项观察指标两两相比,P均<0.05。与PIH组相比,丹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胎盘组织绒毛数目减少、结构萎缩等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丹参素可降低PIH大鼠血压,其对PIH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胎盘组织sFlt-1表达、上调PLGF表达,提高胎盘组织eNOs活性和血清NO合成,改善胎盘血管功能有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9 ]

临床研究

  • 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任天才;余朝文;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SR患者30例(30条肢体),均接受DCB治疗。观察术后12个月靶血管初级通畅情况,治疗6、12月时Rutherford分级改善情况及治疗12月时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和踝肱指数(ABI)改善情况;记录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前后30 d)、治疗12个月时全因死亡和重大截肢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8例获得完整随访。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靶病变初级通畅率为86.7%,免于CD-TLR率为90.0%。术后12个月患者Rutherford分级和AB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随访12个月,除4例术后出现穿刺点血肿外(保守治疗后恢复),其余得到完整随访的患者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ISR中短期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2021年08期 v.61;No.120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脑梗死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Fg、IL-33水平变化及牙周治疗的干预作用

    陈龙;薛逢明;羊良慧;贺小宁;

    目的观察脑梗死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g)、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评估牙周治疗对血Fg、IL-33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中重度牙周炎患者44例纳入CI+CP组,脑梗死患者36例纳入CI组,牙周炎患者30例纳入CP组,健康志愿者25例纳入H组。记录各组临床牙周指数,包括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OP);检测各组血浆Fg、血清IL-33。将CI+CP组进一步分为A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B组(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各22例,检测治疗后1周、1月、3月的血浆Fg、血清IL-33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量表(NIHSS)评分。结果 CI+CP组、CP组、CI组、H组的PD、AL、BOP及血浆Fg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CI+CP组、CP组、CI组血清IL-33水平高于H组,CI+CP组血清IL-33水平高于CP组、CI组(P均<0.05)。牙周治疗后1周,A组外周血Fg、IL-33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B组;牙周治疗后1月、3月,A组外周血Fg、IL-33水平及NIHSS评分低于B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Fg、IL-33水平增高,且高于单纯脑梗死或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可降低脑梗死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Fg、IL-33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

    2021年08期 v.61;No.120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娜;秦贺;姜彩霞;张昕红;刘杰;卜范艳;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周围间隙(PVS)扩大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AIS患者141例,扩大的PVS(EPVS)位于基底节区(BG)轻度88例、中重度53例,EPVS位于半卵圆中心区(CSO)轻度103例、中重度3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IS患者BG-EPVS、CSO-EPV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重度BG-EPVS年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比例、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比例、深部脑白质疏松(WMH)及脑室旁WMH病变程度高于轻度BG-EPVS,NIHSS低于轻度BG-EPVS(P均<0.05)。不同严重程度CSO-EPVS患者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932,95%CI 0.906~9.488,P=0.025)、深部WMH评分(OR=6.121,95%CI 1.543~24.288,P=0.010)、小动脉闭塞型卒中(OR=8.430,95%CI 3.064~23.191,P<0.001)是BG-EPVS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AIS患者EPV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在BG和CSO有所差异。BG-EPVS严重程度与年龄、重度深部WMH、小血管闭塞型卒中密切相关,EPVS可能是小血管闭塞型卒中的标志。

    2021年08期 v.61;No.1202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 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

    刘军;李雪源;冯雷;

    目的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 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复查高质量的DSA和3D旋转造影后确诊;1例在初次血管造影中发现动脉瘤。3例患者均使用双支架套叠术治疗。术后发生桥脑穿支梗死1例。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诊断较为困难,对于首次造影阴性、高度怀疑后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在1~2周内积极复查造影以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可能是治疗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1年08期 v.61;No.120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选穴情况分析

    苏萌;王盛春;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临床选穴情况。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的针刺治疗MCI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选穴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纳入针刺治疗MCI文献69篇,录入针刺处方97个,涉及腧穴87个。常用腧穴依次为百会、四神聪、风池、神庭、内关、三阴交、太溪等。腧穴集中分布于头面部和下肢部。常选用经脉依次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主要以交会穴、五输穴、原穴为主。聚类分析显示腧穴可分为两类,百会和四神聪为一类,余穴为第二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四神聪—百会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针刺治疗MCI的方法主要包括针药并用、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和针药并用结合认知功能训练等,以针药并用最常见。结论针刺治疗MCI以头部选穴为主,最常选用百会、四神聪这一穴对,主要选取督脉腧穴,注重调节肾、肝、脾等脏腑功能;治疗方法上多采用针药并用、针刺与康复疗法并用等综合疗法。

    2021年08期 v.61;No.120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王凯;高红梅;贺广宝;李先华;李波;晨光;鲍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的患者5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 min泵完。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 h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6 h及术后24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h外周血IGF-1低于麻醉诱导前,IL-1β、IL-6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术后6 h TNF-α水平高于麻醉诱导前;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术后6 h,对照组术后24 h IGF-1水平高于术后6 h(P均<0.05)。观察组术后6 h 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4 ]
  • 胎膜早破引产患者应用间苯三酚效果观察

    谭西施;韦壮丽;赖璐璐;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引产患者应用间苯三酚的效果。方法选取胎膜早破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B组给予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给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产程时间、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分析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给药12 h后,A组宫颈Bishop评分高于B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B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B组,剖宫产、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时间≥12 h、宫颈Bishop评分<3分是阴道分娩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是阴道分娩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应用于胎膜早破引产患者,可加快宫颈扩张速度,缩短总产程,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2021年08期 v.61;No.1202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马学芹;刘翠明;唐正和;吴融花;董丽华;

    目的观察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青年高尿酸血症患者182例(A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A1组(≥540μmol/L)、A2组(480~539μmol/L)、A3组(420~479μmol/L);血尿酸正常人群124例(B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B1组(360~419μmol/L)、B2组(202~359μmol/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双能X线法测定桡骨远端1/3处BMD,以T值表示。结果 A1组、A2组、B2组OC、PINP、BMD低于B1组,β-CTX高于B1组(P均<0.05)。A1组、B2组、A2组OC、PINP、BMD依次增高,β-CTX依次降低(P均<0.05)。A1组中,男性OC、PINP、BMD低于女性,β-CTX高于女性(P均<0.05);B2组男性OC、PINP、BMD高于女性,β-CTX低于女性(P均<0.05)。A组血尿酸水平与OC、PINP、B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9、-0.387、-0.425,P均<0.01),与β-CTX呈正相关(r=0.327,P=0.001)。B组血尿酸水平与OC、PINP、B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1、0.516、0.523,P均<0.01),与β-CTX呈负相关(r=-0.502,P<0.01)。结论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骨代谢的影响有所差异。尿酸水平过高可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降低BMD,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一定范围内的血尿酸对骨代谢可能有保护作用;男性尿酸过高及女性尿酸过低可能对骨代谢有不良影响。

    2021年08期 v.61;No.120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肛周脓肿患者超声清创效果及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高桂云;宋维民;米园园;孙启明;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患者超声清创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超声清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腐肉脱落时间、上皮出现时间、愈合时间)、治疗后不同时点创面细菌清除率、治疗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最大耐受阈值、排便窘迫阈值、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创面循环情况(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研究组治疗后最大耐受阈值、排便窘迫阈值、最大收缩压、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创面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小于对照组,腐肉脱落时间、上皮出现时间、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超声清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清除创面细菌,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有效提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

    2021年08期 v.61;No.1202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2 ]

综述

  • 阴道加德纳菌致病机制及妊娠期致病性研究进展

    邢丽枝;刘丹;罗伟;杨心茹;何荣霞;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阴道微生物群系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尤其容易造成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危害母儿健康。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阴道加德纳菌可黏附于阴道上皮,促进多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促进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唾液酸酶及阴道溶细胞素等毒力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释放某些信号来改变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与阴道微生态中某些微生物相互作用来改变阴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导致各种不良结果。由于妊娠期的特殊性,关于阴道加德纳菌在妊娠期致病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加德纳菌在形成生物膜、释放毒力因子、促进其他微生物定植等方面的致病性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目前仍未明确。

    2021年08期 v.61;No.120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9 ]
  • 双酚A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孙丽聪;庄太凤;王硕;郝晓宇;

    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其可通过多种转导通路及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精子及卵泡损伤,干扰胚胎着床,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发生,从而影响生殖健康。深入了解BPA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可为限制BPA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2021年08期 v.61;No.120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免疫细胞紊乱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及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梦梵;叶红;刘程程;舒思楠;金淑文;

    复发性流产(RSA)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RSA患者存在免疫细胞紊乱,主要为NK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紊乱。免疫细胞紊乱引起RSA的机制可能与母胎免疫耐受失常、滋养细胞损伤、母胎界面血管发育异常有关。免疫细胞数量、表型异常对RS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针对免疫细胞紊乱的RSA治疗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免疫耐受、抑制免疫活性等方面;体外实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1年08期 v.61;No.120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1 ]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研究进展

    陈子方;吴海妹;沈凡艺;谭慧;郭沛鑫;解宇环;

    帕金森病(PD)是以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多巴胺缺乏为病因,以运动障碍为典型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病变。PD动物模型对于疾病发病机制、新型治疗方案及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PD大鼠模型主要有有神经毒素诱导模型、脂多糖诱导模型、转基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模型、乙型脑炎病毒所致模型等。然而以上PD模型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契合临床的实际状况。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模型结合、共同评价的方式进行。

    2021年08期 v.61;No.1202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高胆固醇血症对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段恋;吴楠;梁长彬;杨慧敏;贾大林;

    再灌注之前进行缺血后处理(IPoC)能够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程度,但一些复杂因素可能影响IPoC的心脏保护作用,如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多数研究认为,高胆固醇血症可减弱或取消IPoC的心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途径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过度开放)及内质网应激过度激活等有关。寻求方法减轻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肌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在高胆固醇血症条件下维持或恢复IPoC心脏保护作用的新途径。

    2021年08期 v.61;No.120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肿瘤微环境对胰腺癌发生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沙沙;贾军梅;

    肿瘤微环境(TME)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中有重要作用。TME的特征是广泛的免疫抑制髓细胞浸润和致密的基质。免疫抑制髓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胰腺癌基质由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基质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胰腺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主要由基质细胞合成。胰腺癌独特的TME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协助免疫逃逸、诱导肿瘤细胞耐药,与胰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从胰腺癌TME出发,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慧;梁梅花;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免疫紊乱被认为与该病有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基因组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胃肠道和肠道外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多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受到AITD的影响。肠道菌群紊乱是AITD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肠道菌群对疾病发生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耶尔森菌、幽门螺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菌体蛋白可以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甲状腺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从而诱发AITD;分节丝状菌则利用Th17/IL-17机制影响AITD的进展。研究肠道菌群可为AIT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七氟烷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进展

    耿鹤;陈芳;

    七氟烷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吸入性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少,多数以原型经肺排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研究认为,七氟烷可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定离子通道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七氟烷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借由离子通道作用抑制动作电位传导或神经递质释放,起到不同的生理效应。七氟烷的镇静麻醉作用主要通过对钾离子通道及氨基丁酸受体通道的激活实现。七氟烷对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的作用虽然与麻醉效应无关,但也不容忽视。目前关于七氟烷对离子通道的作用机制尚无统一结论。多数观点认为,七氟烷对离子通道的作用与通道本身的结构及通道分子中特定的氨基酸相关。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 ]
  •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张建红;朱立勤;刘子艳;王瑜;刘玉媛;

    老年人因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药物耐受性较差等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易导致病情迅速进展从而累及多个脏器。在老年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各类基础疾病特点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老年COVID-19患者可试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及阿比多尔。如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应控制滴注速度,建议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预防消化性溃疡,注意与具有肝药酶抑制作用的药物联用可增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联合中药治疗时需关注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此外,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加容易感染COVID-19,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发展为重症,因此,应重点加强合并基础疾病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

    2021年08期 v.61;No.120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