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痢疾的证治

    王允升;

    <正>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祖国医学对痢疾这一病证很早就有记载,例如素问谓之肠澼,曰:“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便血”,“肠澼便血”,“肠澼下白沫”,肠澼下浓血”,以上乃赤白痢之别名也。难经五十七难曰:“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瘢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伤寒论曰:“热利下重,下利便脓血。”诸病源候论上有“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热痢、冷痢、休息痢”等痢疾的各种名称。千金曰:“热毒下黑血,五内搅痛,日夜百行。”外台曰:“赤白痢下,令人下部疼重。”济生方曰:“令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也。”景岳全书曰:“痢疾即内经所谓肠澼,古今方书因其闭滞下利,故又称滞下,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

    1958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张茂宏;

    <正>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差异很大,容易与其他原因腹泻相混淆,若能及早诊断及时用药,除个别险恶病例外治愈是完全有把握的,因此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现结合个别病例对这两个问题简要的加以阐明和讨论。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诊断方法是依据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及乙状结肠镜检查三方面加以确诊。一、临床表现:典型的细菌性痢疾根据此点就可得到初步诊断,此类患者超病较为急骤,在发病时可先有畏寒或寒战,继而发烧多在38—39℃之问,在24—48小时内发生腹泻,每日腹泻可达10—20次,量少,带脓血,有明显的腹痛和里急后重感;亦常恶心,偶有呕吐,此外并有头痛及关节酸痛。查体时除发现一般的急性疾病的体征外,在下腹部有明显压

    1958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乳儿肠道内气囊肿

    P.Monnet;梁凤阁;

    <正>作者综述65名(其文献中有61名)乳儿肠道内气囊肿的观察。囊肿几乎全发现在长期消化不良同时伴有呼吸道疾病的小儿。仅在尸体解剖时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不过于某些病例在生前也可以作出诊断(根据X光检查)。疾病的解剖病理改变与成人病理改变相似。在小儿囊肿常常是容积比较小,而主要位于粘膜下,而不是浆膜下。组织学上改变也同样与成人一样。囊肿形成的原因推想是由于粘膜改变或溃疡的结

    1958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中毒性消化不良引致低血钾症

    左继统;

    <正>血钾过低症虽早已提出,但至今国内关于此项病例报告尚少,今年中华儿科杂志曾发表陈、张二氏报告上海地叵三冽低血钾症,但就实际临床观察山东地区每年均有中毒性消化不良并有严重水屯失调患儿甚多,考虑其中可能有部分患儿,可引致钾离子代谢紊乱,但因条件或视察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我院于58年5月连续发现三例本病患儿,皆系在入院后治疗中发现血钾减低者,使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训,愿提出供同道参考,并希望同道亦能将各地本病患者情况提出,借以交流经验,提高我们的工作。病例一:姚××,女,1岁,住院号61018,因出疹后不规则发烧及吐泻一个月于4月23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初有发烧伴有咳嗽、呕吐及腹泻,三天后出现皮疹,经医生诊为“麻疹”,皮疹于第六天消退,呕吐停止,但仍时有不规则及烧、咳嗽、气喘,大便亦不规则,隔日一次或一日2—3次,成形或稀便,未见

    1958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治疗急性腹泄的商榷

    苗鹤庚;

    <正>这里指的急性腹泄,是一个临床症状;是杆菌痢疾、胃肠炎、中毒性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疾病的早期症状。在上述疾病的开始还不是先有腹泄;常常先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鸣,不久才腹泄。这都表示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细菌、毒素、理化学刺激物质等),对机体产生一种不利的影响,而机体发起一种反应,尽力使有害物质从机体内排出来。有害物质误入胃中,机体利用呕吐反射企图把它吐出来,以减轻它对机体的影响(捐害)。有害物质到了肠道,肠管赶快运动收缩,企图把它及早的泄出体外去。所以说呕吐、腹泄都是机体的保护作用。根据以上的看法,我们应该帮助机体呕吐、腹泄;不应该用镇吐剂及止泄剂。但是有个严格限制,即仅限于在有外界明显的有害物质误入机体内所引起的呕吐、腹泄时,尤其是急性阶段。妊娠恶阻的呕吐,脑膜炎的呕吐,

    1958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樗根白皮对杆菌痢疾之疗效试验初步报告

    葛正敏;温介中;

    <正>樗根白皮系臭树之根皮。臭椿为落叶乔木,生于山野中;高数丈,叶为羽状复叶,夏季开小白花,后结黄褐色钟状果实。药用部分系樗树之根去外皮用其内之白皮。樗根白皮味苦性温燥,为苦味健胃及收敛剂,内服能治肠炎赤痢肠出血。每日用量6——15公分。 1957年秋,我院通过樗根白皮煎剂的抗菌试验,结合临床治疗了19例杆菌痢疾及一例副肠伤寒,认为疗效颇佳。唯病例太少。兹将治疗结果作一初步报告,以供同道参考,并希指正。樗根白皮抗菌试验:取樗根白皮32克,加水25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然后在蛋白冻培养基内加入煎剂,使其含药浓度为24%,16%,8%。再分别接种各型痢疾杆菌,在接种18小时及48小时后,分离培养在伊红美丽培养基上,以观效果。其结果见下表:

    1958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中药对痢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杜震;

    <正>中医对痢疾的治疗,是根据辨证施治,和抗菌作用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治疗,因此,只要是证辩得准确,方用得恰当,疗效是很高的,这样,我们为了提高疗效,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起见,重视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研究它的特长,以补充现代医学的不足,丰富现代医学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痢疾的方法,要根据各经致痢疾的原因,确定治疗方向,加以分别进行治疗,若单纯的拘于痢无止法、概行攻伐,必然损血耗气,或又拘于初痢则行、久则涩之的方法,每至固涩之后壅滞气血,变为肿长喘急(因用涩药之后,病人发现肿胀喘急症状,宜用苏子降气汤或木香调气汤)。总之,病之来由不一,变化无穷,在治疗时必须慎审,求其详细。今根据患痢疾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归纳为十二条,介绍于下。

    1958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针灸治愈320例腹泻

    郑世桓;

    <正>腹泻为排出水样便的一种病状,产生腹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内伤于饮食,外感不正气候,以致胃肠不和。尤其夏秋之间,湿热盛行,暴注水湿者居多,更有脾肾阳虚而泄泻的慢性疾患。所谓肾虚则失其闭藏,脾虚则失其健运,此属内在的主要因素。祖国医学根据致病的原因不同和腹泻的现象不同,所以在命名上也就有所不同。因而就有水泻、寒泻、热泻、五更泻、食泻等分别。我们医者对此病的治疗只注重药物而忽视了针灸的疗效。兹将针灸治愈320例腹泻作一介绍。一、腹泻的鉴别诊断: 1.水泻:泄泻之肠鸣如雷,一泄如注名为水泄。 2.寒泻:多发现肠鸣腹疼,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或如鸭溏,溲清不渴,脉沉迟。此种现象是由于脾虚感寒而产生腹泻。

    1958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青岛常见蝇类的调查及其季节消长与伤寒痢疾和脊髓灰白质炎的流行关系

    陈象倜;陈以来;

    <正>伤寒痢疾是较为常见的肠胃系传染病。其病原体自病人或带菌者粪便中排出,通过食物或饮料为媒介,自消化道而侵及新的宿主。上述传染病可在某些地区发生季节性的流行,与当地媒介蝇类的季节消长及该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脊髓灰白质炎,在本市发现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有时且呈流行趋势。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稳定性,病毒可以长期生存在大梗和污水里。因此,该病流行与蝇类有一定关系。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在于了解本地区蝇类之品种和季节消长的情况及其与伤寒、痢疾和脊髓灰白质炎的流行关系,为今后预防这些传染病,以及合理地防除这些苍蝇,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市卫生防疫站于1957年4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选择了若干不同类型的地点,用诱捕方法连续做了八个

    1958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祖国医学对带下病的认识与治疗

    汪慎之;

    <正>白带,是妇女疾患中常见的一个症候。我国过去旧社会时代对妇女的健康素不重视,以致妇女患此病者很多,有“十女九带”之称。白带是妇女阴道内分泌的一种白色粘液,它不是病因,而是各种病变中的一种征象;凡女性生殖器官因病理的变态,都有这种果常的分泌物流出。老祖国医学对妇女白带有几种不同的解说: 1.“带脉环腰,状如束带,带失约束,白液绵绵而下,故名带下。” 2.“古人束裳以带,妇人隐疾,不便明言,故讳言腰以下之隐疾为带下,如扁鹊过邯郸为带下医。” 3.“痢出后窍,乃滞热壅于大肠,带出前阴,乃湿热阻于胞中;痢古称滞下,同以下名,一则滞而不爽,一则带而缠绵。”按以上三说,是古人确定“白带”病名的根据。

    1958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对妇女带下症的讨论

    刘洪祥;

    <正>古谚云:“十女九带”。足以证明在旧社会里,妇女患带下症的是很多了。这是由于过去社会制度的影响,使妇女地位极度不合理,人民生活困难及卫生方面不讲究,所以才有那样的情况。今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大力推行,此症的发现,势必会逐渐下降。但据目前情况来看,患此症者,还是不在少数。因此认为还有根据历代医家的著作,结合个人的经验,与同仁们讨论一下的必要。一、从症之取名上理解病因“带下”这一名词,首先见于内经,如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不过当时是概括多种妇科疾患而言:史记本传中载有“扁鹊过的郸而为带下医”一说,由此可见我国在两千年前就对核病有了认识。惟巢氏病源中所提的“五色带下”,才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刘河间曰:“带下者,任脉之病也……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脐上,其病所发,正在过带之分淋沥,故曰带。”

    1958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民间土方(皂矾)治愈21例贫血症

    郑世桓;

    <正>一、前言: 我们山东省的汶上、东平、济宁、梁山等县的群众对贫血病都称为“黄病”,对发病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受凉或因暴雨淋而产生的。在治疗上也流传着一种简便易行、药费便宜、效果优良的方子。但在我们医务工作者对采用土方治疗此病还不够重视。今特将我采用民间土方——“皂矾”治愈21例贫血写出,希各位同道加以批评和指正,以更进一步的发挥祖国医学遗产,为广大人民的健康而服务。二、贫血比较常见的几种原因:

    1958年0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半夏礙胎之我见

    李玉庆;

    <正>妊娠恶阻是孕妇常见的反应之一,没有这种反应的很少,只不过有经重而已。对于妊娠恶阻较重的孕妇,必须给予药物治疗,否则,孕妇长期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不但影响健康,并可引起或加剧某些慢性疾病,有时也会引起死亡,而且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妇科医生决不容忽视这一点。张锡纯说:“世有调恶阻呕吐虽剧无碍者,此未有阅历之言,愚自行道以来,耳闻目睹因此而偾事者,已有多人,甚勿忽视。”金匮要略今释:“妊娠亦有亟呕吐至浮肿而死者。”这皆说明了恶阻的危害性。半夏是普通常用止呕降逆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但后世本草多谓其碍胎。根据古今文献及临床实践证明,这种“半夏碍胎”之说与事实不符,可是这种言论相传已久,多数同道地妊娠恶阻

    1958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甲状腺机能亢进41例临床分析

    周显腾;刘修炳;李成学;李森;

    <正>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由于精神创伤所引起之精神兴奋及由甲状腺中毒所致之肌肉无力、心搏过速、双手震颤等症状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本病分为瀰漫性和结节性两种,前者发病年龄较后者年青。我院十年来共发现41例,特报告如下: 发病率:本院自1947—1956年全院住院总人数39,341人,甲状腺机能亢进41人,发病率占总数0.104%,占同时期甲状腺病(145)之28.2%。Read氏在442个医院中调查了十年之住院人数为14,095,030,其中甲状腺机能亢进者79,519人,发病率为0.57%。发病诱因: 1.年龄与性别:本组年龄自17岁到55岁不等,最常见年龄为20—40岁。在41例中结节性者三例,年龄为33—55,平均为44.6岁,瀰漫性为19—51,平均为32.6岁,结节性较瀰漫性者约大12岁,与Griswold

    1958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自发性肠系膜血管破裂症一例报告

    彭光明;

    <正>自发性肠系膜血管破裂症(或称“腹中风”),乃是极少见的外科疾患。国内陆、程两氏曾撰文讨论本病,并同时报告本症两例。我院曾遇到一例,今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张××,住院号603号,男,40岁,犯人,山东广饶县人,已婚。因急性腹疼36小时于56年1月5日17时急症入院。患者于1月20日夜1时,在值夜班推磨休息期内,曾吃熟地瓜约2市斤半,吃后又继续推磨。自吃后即感到腹胀,4小时后突然脐上疼痛,起初约十余分钟,剧疼一次约20分钟而减轻。病后13小时腹疼更加剧烈,变为持续性,并由脐部限局性疼变成为全腹疼,但不向其他部位放射,有腹眼。当剧烈腹疼时全身大汗、大声嚎啕。自发病后两小时即开始呕吐,入院时噁心、呕吐未止。吐物乃黄绿色味苦酸之液体,无粪臭味,无寄生虫。自病后未大便和放屁(病前大便每日2—3次),病后未进饮食,饮水后腹疼更加重,且感到水停在心口窝不向下行。曾在农场卫生所灌肠一次,并口服油类泻药一剂,更于发病当日下午注射“吗啡阿

    1958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临床病例讨论

    <正>第二次(下) 流行性乙型脑炎当我们看本刊上期所载的病历之后,认为两例患者有以下共同点:发病在八、九月份,例一发高烧、剧烈头痛,呕吐,昏迷,小便失禁及脑膜刺激症状,例二亦有发高烧头痛,呕吐,烦躁不安以及脑膜刺激症状,两例之脑脊液改变,皆清晰,白血球54—130,中性84—89%,球蛋白一例阴性,另一例弱阳性,糖与氯化物皆正常。根据以上全身毒血症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征象及脑脊液之改变,则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之急性传染病之可能性最大。传染病之急性脑疾患有两大类,脑膜炎与脑炎。 I、脑膜炎:脑膜炎分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从以上病例摘要中脑脊液之改变,可挡除化脓性脑膜炎。在非化脓性脑膜炎中又分结核性与淋巴球性两种,两

    1958年0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问题解答

    <正> 新生儿脓皰疮应怎样防治? 答:新生儿脓皰疮多数是由金色葡萄球菌所感染的。本菌分布很广且较顽固,其传染来源可能与环境不洁或带菌的工作人员有关。要预防这种病,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和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技术操作等。婴儿室若发生这种病,必须立即将患儿隔离,消毒病室,因为本病的传染性很大,如果处理不及时,传播很快,死亡率也很高。一旦发生蔓延,即便采用严格的消毒办法,基至于调换护理人员,也不一定能够遏止;但仅使婴儿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和干燥,往往可以减轻本病的发生。遇有流行情况,须暂时把产院和婴儿室关闭(采取乳酸空气消毒),或者是唯一有效措施。保留新生儿胎脂,也可减少本病发生。本病好发部位为枕后、耳后、颈、腋、背、臀等,这些部位是极易摩伤受压,或有皱摺极易潮湿和污秽。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注意婴儿皮肤情况,特别

    1958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