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卫生工作者必须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

    王瑛;

    <正> 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十五年赶上英国”和“苦干三年,改变我国面貌”的传大号召,中共山东省委最近向我们全省的宣传、教育、文化、卫生工作者提出了“苦干一年,把山东省变为文化省”和“全线出击,展开竞赛,奋战百日,跟上形势”的战斗任务。这种要求是现实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它既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所必需,又是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要完成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由广大的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共同奋斗。必须了解,卫生工作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很好的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因此,它必须随着工农业

    1958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习巴氏学说是导致祖国医学纳入近代科学体系应走的道路

    史道生;

    <正> 如何使光荣的民族医学遗产得到正确的应有评价,从而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如何使丰富多采的祖国医药学术纳入新的科学体系之内,从而在中西医真诚团结的合作下,来创造出我国新的统一的民族医学。这是党和政府对中医政策的英明措施,也是对我们广大医药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毫无疑问,这更是我们新中国广大医药工作者们坚定不移的工作方向!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党的这一英明措施,在我们的医药领域中,的确是起了空前的巨大作用。例如:中医教育列入高等教育体系;中

    1958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脱肛症介绍

    王岐山;孙世古;

    <正> 针灸治疗“脱肛症”的效果是很好的,根据我的经验用针灸治愈数十人无不痊愈,兹举成人、小儿各一例,供大家临床参考。病例患者:张××,男性,年22岁,学生,现住烟台市。主诉:患脱肛症已有19年之久,自3—15岁时很轻,每次大便时脱出很少,不多时即能复原,15岁后逐渐严重,每次脱出若有二寸长,须很长时间和静卧才能复原。经中西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王××,男,4岁,现住烟台市。主诉(家长代诉):患脱肛症已有半年余,每次大便即脱落,引起恐惧啼哭,每脱出

    1958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气化

    单同;

    <正> “气化”一词是每个学习中医学者经常接触到的字样,中医前辈袁鹤侪说:“中医着重在气化,一切理论都是用气化来说明,用气化来联系。”它是中医学最原始、最根本的核心思想,对于中医的临床实践,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似有加以讨论的必要;但笔者学识浅陋,汲深绠短,不揣冒昧的写来,一定错误很多,希望医界同道多加指正。一中医学的“气”是物质的 (一)就气的产生来源上看 1.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2.素问刺志论:“谷盛气盛,谷虚气虚。” 3.李士材内经知要:“精气即正气,乃谷

    1958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将祖传接骨秘方献给祖国

    陈振鑫;

    <正> 通过史无前例的整风学习,我院炊事员孟宪文同志,在思想觉悟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将祖傅秘方“接骨丹”供献出来,为支援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献礼。处方:桑木炭45%,荣杆炭35%,水牛皮炭20%。研成粉末,密封备用。用量:5至10岁半酒杯,10至16岁一酒杯,成人一尖酒杯,老年与成人用量同。药引:活全螃蟹四两至一斤,黄酒尽量饮(达轻醉)。用法:在服用此药前,必须先将患处折断

    1958年02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从脉舍证”、“从证舍脉”的意义

    张珍玉;韩伯衡;

    <正> 一前言“脉”“证”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治疗依据,根据“脉”“证”始能处方用药,因此,分析病理,确定诊断,进行治疗,都以“脉”“证”为根据的。但是,“脉”与“证”是变化多端的,必须掌握了它的规律性以后,才能在临床上不致发生错误。一般的说,有是“证”当有是“脉”,但在某些情况下,“证”与“脉”不相符,这样就产生了“从脉舍证”,“从证舍脉”的治疗法则,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因此,“脉”“证”的探讨是必要的,不但我们是这样,就是古人对“脉”“证”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视的。如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数十篇,没有一篇不贯以

    1958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岩穴的临床使用及对111例患者的效果观察

    郑毓桂;王峰熙;

    <正> 风岩穴的由来风岩穴在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和现代出版的新针灸学、中国针灸学等书中是找不到这个穴名的,因此很少有人知道和使用。据笔者所知,该穴是来之五台山少林寺中的一个抄本——“针灸外科”内若干穴位中的一个,其原系何人何时发现无从查考。近几年来我们曾与有关针灸大夫共同研究,加以对正才正式开始使用,兹将本科使用本穴的点滴经验加以介绍,以求进一步和同道商讨。风岩穴部位和局部的解剖风岩穴是一个经外奇穴,它位于耳垂及哑门之水平线之中微向前一点(约五分),也可

    1958年02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愈夜行症一例介绍

    焦勉斋;

    <正> “夜行症”一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颇乏记载,惟在“怪病奇治”一书中,见谢利恒老中医治愈一例。谢氏谓:“疾病之奇,无奇不有,夜行一症,尤不多见也。”据谢氏说,这种病的发病,不外心肾不交,故又不能熟睡而易醒,醒又不能全醒,只醒其半,能行动但神志不清。谢氏对该病的治疗是给以自制的“安神丸”一包,早晚服,使之安睡;又给取嚏药一瓶,于夜半起行之期搐鼻取嚏,使之清醒。一星期后患者痊愈。笔者近遇“夜行症”一例,曾用针灸治愈,今介绍于下: 患者张××,男,39岁,教员,1957年6月11日初诊,病历号3236。主诉:自1937年在敌伪时期,因环境恶劣,常受惊惧而患失眠症。从1949年开始,在

    1958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丹皮汤治疗五例阑尾炎的报告

    栾裕民;

    <正> 在祖国医学文献里虽然没有阑尾炎这个病名,但对阑尾炎的治疗,已有详细记述,如金匮要略载:“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又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历代医学家对于肠痈形成的原因,更有进一步的说明,如朱丹溪曰:“大肠有痰积死血流

    1958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痛进针器

    丁振声;

    <正> 烟台市国营贸易职工保健站针灸科中医初子和大夫,经过是时期的钻研和临床观察,根据快速进针的原理并参照着验血用的弹簧针,试制了一种“无痛进针器”。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已用1,567人次,其他针灸大夫亦试用于一百多名病例,患者反映很好。由于没有痛觉,有的病人在进针后还不知道,还反问大夫:是否已经下了针? 无痛进针器的外形与化验室取耳血用的弹簧针基本相同,只是稍长一点(见图,原大的三分之一)。使用时,先将针从“1”端装入

    1958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连的药理及应用

    曲钧庆;

    <正> 黄连系多年生草本,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或同属植物的干燥根茎。我国产于四川、西康、云南及陕西等省,以四川洪雅、建平、峨嵋及西康雅安出产者品质较佳,即所谓的“川连”、“雅连”。此外黄连尚有“王连”、“支连”、“宜连”等别名。黄连有野生及栽培者二种,野生者品质较佳,但产量不多,供药用者多为家黄连。黄连主含黄连素(Berberine),其他赝硷含量极少(1)。黄连素之含量一般在5—6%。据项隆钧、王芳(2)之检验,市售的黄连中黄连素的含量悬殊很大,含量低者仅为含量高者八分之一。日产黄连来自C.Japoni-

    1958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小蘖硷的临床初步报告

    王邕海;

    <正> 黄连(Coptic Chinensis Franch)的抑菌作用已驰名中外,在临床上是一味要药,也可以说是眼科和肠胃病的专用药。但自毛主席号召全国医学工作者学习中医、研究中药以来,这个工作的发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势,继之黄连的需要量亦大为增加,因此就发生了供不应求,再加培植黄连须经7—8年之后方能采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能够满足医疗上的需要,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我们若进一步研究一下的话,问题就不难解决了,因为中药黄连中首要成份——小蘖硷(Berber ne—C_(20)H_(19)NO_5)约含6%左右。但是含小蘖硷的生药不只限于黄连,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echt)中亦含有约1.6%,小蘖花、伏牛花、南天分、鲜黄连等也都含有小蘖

    1958年02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病例讨论

    为了帮助读者学习,本刊从这期起特开辟病例讨论栏,以讨论形式,解答中西医各科疑难病案。其方法是前一期刊登病例,后一期发表分析讨论及诊断。由于分两次刊登,读者可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因此,读者个人或集体可先行讨论,并作出可能的诊断,但答案不必寄来。

    1958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氏杆菌病18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张钦;陈克忠;王洁民;

    <正> 解放前,布氏杆菌病在我国医学文献上很少报告,发现地区仅限于东北、内蒙、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山东地区尚无有关布氏杆菌病之报告。解放后,由于党与人民政府重视卫生事业,文献报告本病逐渐增多,其散在地区几遍及全国各地。1955年赵氏(1)首次在山东报告一例之后,我院先后发现本病18例。兹因本病临床表现多式多样,病程长短不一,病势轻重相差悬殊,易与热性疾病相混淆,故又为临床医师所忽略,如本文所报告之18例中,曾在不同的医疗部明中误诊为风湿热、伤寒、黑热病、流感、脑瘤等病。本文仅将18例做一般分析,并将本病在山东流行情况、诊断上的依据以及治疗加以叙述。

    1958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氏杆菌病五例报告

    李襄五;

    <正> 布氏杆菌病为牛、羊、猪等畜类的传染病,人类若与患有此病的动物接触,或饮用染有此菌的乳类及化验工作者由于操作不慎都可被感染发病。国内自1905年开始即陆续有此病的报告,尤其解放以后,由于人民政府对流行病的重视及圣国卫生事业飞速的发展,各地对此病的发现及报告例数亦显著增加。此病在国内分布甚广,如东北、内蒙、新疆、兰州、北京、天津、上海、湖南、重庆、福建、山西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本省1955年赵氏报告一例(1),本院内科自1957年3月至7月的五个月内,在住院病人中确诊为此症者共有五例。因受篇幅所限不能将五例病史一一写出,除将二例简单介绍于后外,兹将五例的职业、临床征候及化验等综合报导如下:

    1958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95例流行性感冒临床分析

    周显腾;徐周善;田善亭;李辉文;

    <正> 流感为急性传染病,经飞沫或接触感染,发病急剧,蔓延广泛,若不及时扑灭,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且能致成一定的死亡。该病为微子传染,早被Andrew氏等证实(1)。按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该微子有甲型、亚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2)五种。由于培养微子须具有一定条件的设备。目前简易诊断方法只有采用赤血球凝集法(3)和鼻细胞诊断法(3)两种。我们因设备所限,虽在流行区工作月余,观察病人千人以上,但记录完整者较少。兹就595例流感病人的观察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1958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门脉性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

    张广义;

    <正> 门脉性肝硬化是最严重的一种病症,同时还会产生相当危险的合并症——胃和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及腹水。A.T.тндский认为腹水的出现可延长病程,并给门脉高压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本病引起的腹水,一向遵循着增加营养,促进侧枝循环,排水,及减少门脉压力的治疗原则(2)。肝内型门静脉循环阻滞的外科疗法,近年来已趋于首要地位。脾切除术、门脉分流术、大网膜包肾术和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3)等对减低门脉压力的效果,已为多数学者证实。但对腹水的疗效尚不肯定。兰氏认为有腹水不是分流术的治疗对象(4)。邝氏报告肝动脉结扎对消失腹水的效果良好,并认为凡门脉性肝硬化有出血或腹水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均应视为肝动脉结扎的指征之一(5)。巴甫洛夫在“狗的实验性腹水的实验室的

    1958年0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淀粉酶测定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意义

    李杰;

    <正> 流行性腮腺炎每当春冬两季易形成地方性的小流行,典型病例极易诊断,但在不典型的病例或与其他颈部及颌下淋巴腺肿大的鉴别诊断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1942年Cohen氏与Ender氏(1)首先报告用补体结合试验以作腮腺炎的血清学论断。1947年Henle氏与Modongall氏(2)将腮腺炎患者之脑脊液作鸡胚胎培养获得病毒。1945年 Ender(3)发现腮腺炎患者有抗赤血球凝集素,从发病数周到数月内均呈阳性。1943年Murphg氏(1),1944年Appleba-um氏(3),1951年Martin氏(5),1952年松岛氏(6)及井上氏等先后共报告77例腮腺炎患者,其尿淀粉酶均显著增高。国内文献1953年文士域氏(7)等,曾概略的报告尿淀粉酶增高对腮腺炎的诊断价值。我们用Wohlgemuth

    1958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

    沈元津;

    <正> 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是很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胸腹部手术后发生的较为多见。据King氏报告腹部及疝的手术后可有5—14.3%病人发生肺部并发症。今将常见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作一简单的介绍,希望能有助于及时的发现和诊断并给以适当的治疗,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这些病的发生。肺部并发症发生有这样几种原因:(1)肺活量减少,这是由于胸腹部手术后伤口疼痛,使病人呼吸动度减小;术中和术后过量的使用麻醉剂及镇静剂;术中病人平卧不便于深呼吸,病人的膈肌升高及动度减低;术后腹部包扎过紧等等。(2)分泌物过多:由于手术

    1958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阑尾类癌

    唐之曦;王训熲;赵玉田;

    <正> Лортер及Велан两氏(1)于26,384例阑尾切除术中发见阑尾类癌72次占0.272%,又Col-lin氏(2)之50,000个阑尾标本(其中90%系外科手术切除的),经病理组织检查证明有类癌者261例,占0.522%。此二文例数较多,可管窥一般发病情形。文献记载阑尾类癌并非极罕见之疾病,但在我国一般医院中阑尾切除标本,特别是无特殊病变者,多不送作病理切片检查,又因外科医师从而亦很少注意阑尾类癌,故国内文献上有关临床报告很少。特将本科所见之一例如以简单介绍并作讨论。

    1958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网膜扭转(附两例报告)

    梁龙城;

    <正> 大网膜之急性扭转,在文献中比较少见。1957年9月,王氏(1)曾报告一例。本院于1955年及1957年各见一例,由于本病发病较急,无临床特征,常易发生误珍。王氏及本文两例,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手术,手术后始明确诊断,故特此提出讨论,供同道参考及指正。病例一:王×、女性,26岁,机关干部,已婚,于1955年7月7日急症入院,住院号46106。主诉:急性腹痛已四天。现在症:入院前六天,感上腹部剑突下隐痛,无噁心呕吐,痛不放射,两天后,腹痛阵

    1958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左叶切除术

    李召华;

    <正> 过去在腹部外科手术中,肝脏手术所以不能开展,主要因肝脏切口出血不易制止,死亡率甚高以及手术后疗效不佳。近来经实验证明,肝之再生力甚强,虽将肝脏大部切除,但短期内能恢复正常,并对人身体健康无妨害。近年来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输血、输液及抗生素的应用,死亡率已日趋降低,有的患者手术后尚生存好几年。以前,肝脏切除的手术方法不外以下数种: 1.Cousins氏于1874年报告用弹力缚线,结扎需要切断处,然后将肝置于腹膜外切断,成任其自行烂掉。 2.Von Rosenthal氏于1897年用烙刀将肝

    1958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8例临床分析

    马世明;马笑燕;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名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此病于1918年在香港曾流行成疫;1929年1—6月份在上海即有502名此病患者。解放后,也有很多有关此病的报告,如樊培禄氏等于1955年在成都报告了216例;张学德氏等于1955年在北京报告了400例,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办法。1957年1—5月份,历城县根据四个区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了96名脑脊髓膜炎患者,我院于该期内收容了38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一、流行情况: 1.季节:本病平时为散发性,但在春、冬气

    1958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喉类毒素引起剥脱性皮炎死亡一例报告

    黎明;

    <正> 白喉类毒素为预防白喉之用。一般教科书及说明书上均提示“白喉类毒素注射在七岁以下儿童毋须作锡克氏试验。”作者书案资料中,尚未见有因白喉类毒素引起剥脱性皮炎死亡的报告。(指七周岁以下的而言。)我们最近遇到一例。故特作如下介绍:引起同道注意。病例王××,男性,四岁零两个月。于1957年7月26日急诊入院。住院号:5992 主诉:发热,皮疹已五天。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二十七天第一次注射白喉类毒素0.5毫升,注射后除局部

    1958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蛔虫毒素引起的脑膜刺激症状一例报告

    钟钊;

    <正>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人体寄生虫病。据文献记载,农村的感染率高于城市,患者儿童多于成人。由于蛔虫钻孔之习性,可引起阑尾炎、腹膜炎及胆道阻塞,国内文献已屡有报告。蛔虫团可引起机械性肠阻塞,业已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但因蛔虫毒素中毒所致的虚性脑膜炎病例,在国内文献上尚属少见。蛔虫毒素中毒引起脑刺激症状时,若不及时驱除蛔虫,最后可引起死亡。因抽风死亡的儿童病例中,一部分与蛔虫有关。蛔虫毒素中毒时,有持续的发热,有时发生痉挛,但脑脊髓液化验,无特殊发现,所以诊断比较困难。苏联学者曾报告一例一岁六个月的乳儿,因蛔虫毒素中毒死亡,尸体解剖

    1958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与梅毒

    刘春林;

    <正> 前言在旧社会里,梅毒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由于反动政府的统治及腐朽的社会制度,不仅造成梅毒的发生,而且广泛蔓延。根据解放前我国各城市的调查,梅毒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5—10%,有的地区可能更高。1937年李洪回氏在北京市某区的调查,产前检查的孕妇有梅毒感染者占3%。虽然梅毒在我国孕妇中的发生率尚无全面精确的统计,但仅此数亦甚惊人。孕妇受梅毒感染,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而整个家族均受其害。但是在我国解放以后,由于人民新中国成立,社会制度的改革,取消娼妓,人民道德品质的提高;医院、卫生院,以及性病防治机构的普遍设立,对于防治梅毒和消灭梅毒已创立了有利的条件。几年来,人民政府大力开展防治的结果,梅毒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孕妇检查中,有梅毒感染者多

    1958年02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曹锦康;

    <正> 前言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是因急性或慢性化脏性中耳炎乳突炎的扩散而侵入颅内所引起的。它包括化脏性脑膜炎、硬脑膜外脓肿、侧窦静脉壁炎与栓塞、大脑或小脑脓肿和比较少见的非化脓性脑炎、脑积水及大脑皮层静脉栓塞等。本院所见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皆系慢性中耳炎乳突炎或其急性恶化时所引起的。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磺胺药的使用及诊断与手术技术的提高等,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死亡率已显著降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感染细菌据一般统计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见,它们对青霉素都较敏感。但亦有报告以革兰氏阴性

    1958年0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颌骨骨髓炎100例分析

    张光溥;张洪海;

    <正>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病程多半是由急性颌骨骨髓炎转变成慢性颌骨骨髓炎,然后经过数月,数年,甚至个别的要经过十几年才有死骨分离而后死骨自己脱离或经施行手术把它取出来方告痊愈。因此该病在长时间内使病者遭受痛苦,影响健康,即便治愈后也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之畸形和不良后果。当急性颌骨骨髓炎时期如果治疗不得当或不及时,不但会变成慢性骨髓炎,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如败血病、脓毒症、脑膜炎及海绵窦栓塞等,甚至造成死亡。所以颌骨骨髓炎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疾病之一。

    1958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氯硫二苯胺在临床各科之应用(文献综述)

    裘家树;

    <正> 简史与理化特性氯硫二苯胺(Chlorpromazine)为Pheno-thiazine之衍生物,在1950年首由法国学者Rh-one Poulone氏研究制成,原名为2601—A,又名RP4560,氯硫二苯胺是暂时的中文译名(此译名转录自中华医学杂志1955年11期“低温术与人工冬眠”的译文)。后经动物实验,发现它有卓越的抑制呕吐作用,于是不久即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后由各国仿制,取名各异:苏联称阿密那金(Аминазин),英、意称Chlo-rpromazine,瑞士称Largactil,西德称Megat-en,美国称Thorazine,日本称可冬眠(Cont-omin),民主德国称Pacatal,所以至今世界上尚无统一的名称。氯硫二苯胺的化学式为3-Chloro-10

    1958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X线片的不良征象和原因

    郭修爵;

    <正> X线片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条件之一,X线片的投照技术是保证诊断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投照技术,保证X线片的质量,减少X线片的不良征象,本文简略的叙述以下X线的简要历史,重点的讨论关于X线的性质、投照条件以及X线片的正常所见和不良征象等,从而在熟悉性质、正确掌握使用技术的基础上,保证X线片质量,以便于临床诊断。如有不妥之处,希同道批评指正。一 X线的性质与被照物体的关系 X线是在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乐琴(Romtgen)氏在作阴极线研究的时候所发现的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因为当时不明了这种光线的道理,便依照“X”在学术上代表

    1958年02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关气体流量计的初步研究

    周申;

    <正> 气体流量计是劳动卫生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仪器之一,为了分析空气中的灰尘或有害气体,及采集空气样品时,就需要计算空气的流量。测定气体流量的方法很多,如用流量表,气量表等皆是。但气体流量计由于构造较为简单易制,价格也较便宜,因而应用较广。为了更好了解并改进其使用性能,笔者曾对气体流量计的校正方法、所装填之液体及构造形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兹将介绍如下: 一、校正方法气体流量计的校正方法,就文献所载,多用瓶水置换法,即先在大瓶表面做好容量标记,然后在大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塞上的玻璃

    1958年0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问答

    <正> 内科临床方面常见的肾脏疾病有那几种? 答:内科临床方面常见的肾脏疾病可分四类:(1)急性或慢性血管球性肾炎,(2)急性或慢性肾变病,(3)肾血管硬化,(4)肾盂肾炎。在一般教科书中,对第(1)(2)类常作重点的讨论。(3)类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有直接关系。而对第(4)类肾盂肾炎则讨论较少,其实肾盂肾炎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尸体解剖中约有15%可能有愈合的肾盂肾炎的疤瘢。慢性亦为发生尿毒症常见的原因,但在临床则有时易于忽视。肾盂肾炎为肾盂及肾脏,尤其肾间质部分,由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性病变。有人认为“肾盂炎”是一种肾脏或肾功并未发生改变的一种孤立的肾盂的炎症。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发生肾盂炎后,几乎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肾间病变,这一点在尸体解剖上已充分证明,当然肾功是不一定发生明显改变。在实用方

    1958年02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