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科学研究工作要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夏征农同志在山东省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夏征农;

    <正> 自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工作是一贯重视的。我们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十五年之内在重要的工业产品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这需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没有科学的发展,是不能完成这些任务的。所以我国在建国之初就着手组织科学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前年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去年又提出了发展科学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党中央还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来讨论解决有关科学研究条件,如时间、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问题。同时专门组织力量制订了科学研究的远景规划,规定了“中国科学院是全国学术领导和重点研究的中心,高等学校、中央各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和地方所

    1958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编者的话

    <正> 总路线的光芒照遍了祖国各地,跃进的呼声直冲云霄,社会主义的建设一日千里,毫无疑问,山东医刊也必须以跃进的步伐急起直追,跟上形势,以新的风格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刊自创刊到现在正好一年半。在这个期间,它虽然向读者提供了不少医疗经验,在编辑方面也有一些点滴改进,但是它与读者所要求的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对季节性的医防工作配合不及时,每期重点不突出,质量不高等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及时地向读者源源供给医疗预防的经验,它从这期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它的性质仍然是中西医综合性的中级医学刊物,继续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学术研究、经验介绍、病例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以便推广医学研究

    1958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体卫生工作者应该身体力行站在爱国卫生运动的最前列

    张辑五;

    <正> 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发布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山东省委和省人委已向全省人民发出了战斗号召,要求经过一年准备,三年战斗,一年扫尾,在全省范围内消灭四害,使我省在五年内基本上变成一个四无省。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实现这一计划,就可以普及卫生教育,除尽四害,消灭许多严重疾病的传染根源,从而增进人民健康,推动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这是使我国变病弱为康健、变落后为先进的伟大文化革命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全体卫生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现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已在全

    1958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肠热病的认识与治疗讨论小结

    <正> 一基本认识与治疗原则汉张仲景著有伤寒论一书,他所说的伤寒和这里讨论的伤寒(肠热病)是有区别的。仲景伤寒论是阐明多种急性传染病的一般规律,是广义的,它的辨证论治原则可以运用到今之肠热病中去;后世温热学家的学说,是在仲景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将伤寒论与温热学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在讨论本病之前,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明确这个前提,不然就容易缠绕在狭隘的门户之争的思想领域

    1958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祖国医学运用“标本”学说的浅见

    刘洪祥;

    <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是古人对一切事物的分析方法,因此在祖国医学中,也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理论根据,广泛的运用了“标本”二字。所以“标本”学说也就成了内经的组成部分。它在医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经文中关于“标本”方面的阐述,义理极为深奥。笔者虽然经过了一次学习,但由于水平所限,对它的理解,难免有些不够恰当的地方,现将个人的管窥之见提出来,与同道们共同研讨。一从“六气标本”谈到“生理标本”谁都知道,祖国医学的生理,是以“法则

    1958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用缝衣针钩取外耳道异物

    赵景和;

    <正> 取一根3.5—4公分长的缝衣针,尖端用火酒灯烧红后曲成55度锐角,形成柄与钩二部分。钩尽量曲的短些,1—1.5毫米即可;钩的尖端微微下曲。用时令患者坐于椅上,将耳鼓向后上方提起,使外耳道伸直,用额镜照明,看到异物时,用一把血管钳夹住针柄的尾部,沿异物徐徐前进。当针达到异物后方时,轻轻将针旋转

    1958年04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愈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四例初步经验介绍

    郑毓桂;王峰熙;

    <正> 用针灸方法治疗眼疾,早在祖国医学各经典著作当中即有所记载。如内经所载:睛明、头临泣、肝俞、光明等穴均为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刺激点。最近我们用针灸治愈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患者四例(这四例都由本院眼科范相如主任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查确定诊断后,转来针灸科治疗)。这四例患者都系男孩,最大者7岁,最小者2岁,患病的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内,有二例住院治疗,二例门诊治疗,两者的效果未有什么区别。视神经萎缩可分为两类:视神经炎后的炎

    1958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治睑腺炎

    马声远;

    <正> 睑腺炎亦称麦粒肿,它的发展,势必要破溃流脓后方告终结,很少能使其不脓而退。局部热敷治疗,亦不过是促其脓肿及早成熟,再行切开。青霉素周围注射固然有些效果,但现在也不轻意采用。笔者以针治麦粒肿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今愿将所针穴位及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找穴:穴位分布于背部,靠近脊椎骨两侧,上边从第一胸椎起,至第十二胸椎这个范围内,细察其皮肤,可见一小红点,象针头大。在麦粒肿初起

    1958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配合口内放血涂芥茉法治疗颜面神经瘫痪

    周惠民;

    <正> 本文之34例面神经瘫痪,为五五年到五七年内,经临床明确诊断而行针灸治疗的,发病较久者,采取门诊治疗,而新近发病者,则住院治疗。其中患贝尔(Bell)氏面瘫30例,占88%;其他4例,占12%;内有33例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使我们初步明确了针灸治疗该疾患的价值,并取得些微体会,愿就正于同道。面神经瘫痪的原因,多为血循环失调,直接危害神经纤维之营养,结果发生缺血性麻痹,或因炎性变,使神经受压迫。此外耳的疾患、腮腺炎、梅毒、肿瘤亦能引起。文中34例,其中30例贝尔氏面瘫,多由感冒所致,此外两例由脑溢血引起,一例慢性中耳炎引起,另一例则是淋巴肿瘤压迫所致。针灸治疗面神经瘫痪的原理,主要是激发

    1958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用使君子驱蛔虫方法之商榷

    唐典俊;马沛然;

    <正> 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又叫留求子,史君子、四君子等,是落叶性藤本灌木,在我国多产于四川、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及海南岛等地,高二至七米,于七月间开花,十月果实成熟,果为黑褐色,梭形,有五棱,长3.5至4公分,宽1.7至2公分,大小如橄榄,干的每粒约重半克。据Read氏谓使君子的种子,含有脂肪油(Fahy oil 15%),树胶(Gum)树脂(Resin)及灰分(6.7%)。使君子为中药,我国很早即用来驱虫,李时珍曰:“此物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痢,为小儿诸病要药。”1950年胡氏曾用使君子仁作试验,认为确有麻痹猪蛔

    1958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朴硝和芒硝

    赵忠敬;

    <正> 朴硝和芒硝,均系不纯净的硫酸钠,为盐类泻下药。本草纲目载:朴硝是初采得一煎而成者,未经再炼,故曰朴硝;芒硝是朴硝淋汁再炼者。此两种药成分虽同,但有精粗之分,粗者含杂质较多,有些可能是有毒物质,服后往往引起中毒,常见有中医师处方用芒硝五钱,药店配成朴硝(药店朴硝芒硝不分),服后呕吐、腹疼而殁。有些人认为是用泻药不当所致,实际上是朴硝含有毒质的缘故。本草纲目云:黄

    1958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用中药丝瓜预防麻疹的介绍

    庞秋圃;

    <正> 一中医对麻疹的认识中医认为麻疹的发病是“内蕴胎毒,外感天行”。所谓“胎毒”,是指胎儿从先天遗传下来的一种热毒,是麻疹发病的内在原因;所谓“天行”,是指外感时令不正之气,传染病流行诱起的外在原因。任何疾病的发生,在中医看来,没有内外因子的互相结合,是不会发病的。麻疹也不例外,必须内因外因相互共鸣,才能构成发病条件。知道了麻疹病原是由于“胎毒”、“天行”,在预防上有重要意义。中医对麻疹的病理,有“疹毒属阳,蕴于肺脾二经,发于六腑,五脏皆可其病,肺经见病独多”等

    1958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用口服脐带粉预防麻疹简介

    夏占初;

    <正> 脐带粉可以预防麻疹关于脐带粉预防麻疹,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记述。例如:“预解胎毒”“免痘患”。初生小儿三、四日,以本身剪下之脐带,烧灰以乳汁调服,或加朱砂少许。古代是痘疹不分,认为因受胎毒而来,所谓胎毒,好象是现在“滤过性病毒”所致。由此推测脐带粉对麻疹有免疫作用。预防对象及效果的观察 1.笔者于1945年以来,曾先后试用婴儿自身脱落后的脐带,研末内服。每年秋末春初各服一次,观察12名小儿之中,内有二名于六岁时出疹很轻(如表1)。

    1958年0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流行性感冒一段临床小结

    宋达三;

    <正> 去年春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时,我区据不完全统计,在两个月内,发病(流感)人数就有四千多人,占全区人口的8%,有的个别机关团体学校,感染人数占半数以上,在农村里有的全家都闹起病来。因此,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本病潜伏期很短,大约两三天就要发病。初起的时候,很容易和伤风症混淆,但普通伤风病势轻微,且不传染,而流感则蔓延极快,发病急剧。这种根本不同的地方,须于诊断时特别注意。如确诊为流感,还须详细辨认证候群,进

    1958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常用中药——人参

    周凤梧;

    <正> 一、品类与名称人参是一种贵重药材,品尊而价昂,产于农而经于商,于是各创花名,以标新异,或从产地,或按质色,或分等次,以眩外行,移步换形,难以执论。要知药品之应用,其目的在于治疗疾病,但由于名目之繁多,创自农商之手,而使医者无所择从,不得不另立处方用名一格,以简驭繁。兹将品类名称分述如下: (一)处方用名:①野山参、③吉林参、③大力参、④红参、⑤白参、⑥高丽参。以上都是习惯上处方用的名称。 (二)农家花名及土名:①辽东参、②吉林参、③紫团参、④厂参、⑤石柱参、⑥边江

    1958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阴茎套的戴法

    张健平;

    <正> 将阴茎套卷好,排出里面的空气后再往勃起的阴茎上套。套时,不要一直套到阴茎的根部,套到龟头以上时,往下推推再往上套,反复三次将它套好,使其符合包皮的皱皮,这样可使包皮有伸缩性,能增加滑润,防止滑脱,同时又能减少其破裂率。

    1958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蛲虫验方

    <正> 处方:樟脑块(或粉)三钱雄黄三钱主治:蛲虫病制法:两药混合研细,用葱油(即葱叶内之白色粘稠状液)或香油调合,制成丸状肛门栓。用法:每晚一栓,可用三至九次。

    1958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枝气管性气喘90例临床分析

    沈元津;林朝明;崔仟;赵宪村;李森;

    <正> 枝气管性气喘为常见的疾病。在祖国医学著作内经素向,灵枢经等,即多次述及:喘、气喘、喘呼、喘鸣等症状。近代医学对此病的发病机转和治疗尚乏完整的认识,故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仍为必要。在手头近年来国内文献中有关于治疗之讨论,尚未见较全面的分析。今将济南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包括前齐鲁医院)内科及儿科1948—1956年9年中,枝气管气喘的住院病人90例作一综合性的临床分析。本组病例多系病情较重急症入院。诊断标准为:①阵发性或慢性的气喘发作历史;②发作时胸部有哮鸣音或干罗音;③排除其他可致症状性气喘的因素,如矽肺、肺

    1958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细菌性肝脓疡

    陶仲为;

    <正> 本文报告5例细菌性肝脓疡,并略讨论本病的诊断及治疗。病例介绍病例一:住院号6356,男性,19岁,职员。于51年6月23日入院,10月3日出院。主诉为一个月来阵发性寒战作冷作烧,食欲减退,消瘦,右上部痛。查体:慢性消耗病容,巩膜无黄疸,皮肤无出血点,肝区有显著广泛性叩痛及压痛,肝在吸气时可触及,有触痛。胸部透视右隔运动受碍并升高。化验:白血球22300,中性73%。血沉一小时115毫米,小便常规(-),尿胆元及胆红质(-)。肥达氏及外裴氏试验(-),血培养(-),12指肠液有

    1958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50例临床分析

    李襄五;

    <正>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文献约有5—25%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可以发生此症。但国内对此病的综合性报导不多,1950年林氏报告18例,1956年张氏等报告32例;本院内科在过去6年(1951—1956)中,共收治此病51例,其中一例已经尸体解剖证实,但因病历遗失无法调查,兹将其余50例的临床资料做一简单的分析与讨论,以供同道参考。本组病例的诊断标准系根据以下三点:(一)有心脏病的背景;(二)有较长时间的发烧;(三)有栓塞、出血点、血尿、脾大、贫血等现象之一、二者。

    1958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热病的治疗

    唐贻诗;

    <正> 黑热病病人经检查确诊后,就要考虑给予特效治疗。本文着重介绍特效治疗中,葡萄糖酸锑钠的六天连续疗法。锑剂中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国产葡萄糖酸锑钠,因此种药物的毒性低,疗程短,效果迅速,治愈率达95%左右,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小,除供作静脉注射外,并可采取肌肉注射。其水溶液稳定,可预先配成水溶液装成安培备用。因此,它无疑是一种最优良的药物,是其他锑剂或芳香双脒剂所不能比拟的。此药在解放后已能大量制造,为开展集体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对以往未经特效治疗的黑热病

    1958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热病皮肤色素沉着问题

    王玉凯;

    <正> 1875年黑热病流行于印度的阿萨姆省,患此病的人最显著的症状是皮肤褐黑和长期不规则发热,当地群众用土语称它为“卡拉阿差”(即“黑热”的意思)。1882年一英人根据“卡拉阿差”这个音写成Kala—azar,Kala是“黑”的意思;azar是“疫”的意思。我国在1921年以前,对黑热病也没有一个专门名词,1922年始由胡、黄二氏把Kala—azar翻译成“黑热病”(因为此病绝大多数病人都有发热这一症状,所以把azar译作“热”也是合理的),并由中华医学会编辑部编入第八版医学辞汇中。

    1958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横结肠扭转一例报告

    赵景和;

    <正> 患者孙××,男,18岁,山东省益都县人,学生,于56年11月4日入院,住院号2507。主诉为腹疼、腹胀及呕吐已一天。患者在住院前一天晚六点钟时,开始感到上腹部疼痛,且阵发性加剧,每疼时则腹内“咕噜、咕噜”作响。睡至半夜,疼痛加重,以左侧较甚。次晨呕吐二次,吐出物为水样液体及所吃的食物。吐后腹疼未轻,而来本院治疗。既往症:患者自幼常有腹疼,多在跑步、打球或剧烈劳动后发生。每次疼时,腹内作响。曾多次请中医治疗无效。五个月前,曾有剧烈腹疼一次,疼痛性质、部位与此次相同。在每次疼过后即腹泻一、二天。过去未患过任

    1958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认识利杜体

    杨文科;

    <正> 杜氏利什曼原虫是黑热病的病原,简称“利杜体”。在黑热病病人的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抽出物的涂片上,经瑞氏液染色后,置显微镜下,可查见此种原虫。但缺乏经验的检验人员,往往容易把片子上某些与利杜体相似的东西误认为利杜体,以致造成诊断上的错误。为了减少误诊起见,特将利杜体的形态及容易与利杜体混淆的物体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利杜体的形态在涂片上所见到的利杜体,大都是卵圆形或圆形小体(体积的大小不很一致)。圆形的

    1958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烟肼所致过敏性皮炎三例

    杨杰;

    <正> 异烟肼为广泛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因服此药而发生的较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国内仅报告一例。今将我院三例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例一:傅××,住院号747,女,实习医师,20岁,未婚,山东济南人。于1956年10月20日因咳嗽喀血四天入院。以往无过敏性疾病的历史。检查:体温37℃,血压120/90,一般情况尚佳。胸部X线照片:右肺尖有斑点状边缘模糊的阴影。诊断为局灶型肺结核。化验:血沉43—83毫米/1—2小时(魏氏法)。白血球5,100,中性76%,淋巴18%,单核6%。痰及胃液浓缩结核菌阴性。入院后即口服异烟肼100毫克,每日三次,

    1958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书出版

    赵子云;

    <正> 大家渴望已久的“山东省中医验方汇集(第一辑)”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本书分为内科、外科(包括急救)、妇科、小儿科、耳鼻喉科、针灸科等七个科目,包括一百多种病的1,719个验方。另在该书的附编内还有五篇论文性的经验介绍。这些方剂大都是我省的著名中医自己在历年临床中所积累的经验心得,经过若干病例实践而证实其有效的良方,并经山

    1958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连和黄连须的比较

    赵忠敬;

    <正>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其根茎供药用,附着于黄连上的细根,称为黄连须,加工时须将其除去,与人参的加工方法出是将细根除去相同。但人参的细根,过去即另制参须供药用,功效略似人参,惟效力较弱。黄连须过去则多弃去不用。目前黄连缺货,药材公司亦有黄连须出售,究竟黄连须与黄连有无不同?特作比较于下。黄连的含量测定,依照中国药典修正草案,改为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黄连须泥土很多,大约每150克洗净烘干后,只有100克,取出2克,依法测定,其浸出物为15%,以原黄连须计算,

    1958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附108例病案分析)

    李兆亭;王学庆;顾嘉玫;

    <正> 腹腔内粘连是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文献报告计有:韩积义氏报告之415例肠梗阻中,由粘连所引起者占22.4%,为第二位;黄萃庭氏报告之1024例中,粘连所致者216例,亦为第二位;沈魁氏报告之211例小儿肠梗阻中,粘建占37.9%,为第一位。国外文献中亦有同样报道,如Flesh—Thabesius分析368例肠阻塞,其中粘连引起者占44%;Meiver分析335例肠梗阻中,粘连占30%,为第二位;苏联包特金医院1946年急性肠梗阻病例分析中,由于粘连引起者占43.4%;Скнифосовскиа医院在

    1958年0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结石引起肠阻塞肠穿孔一例报告

    诸葛士功;安省亮;

    <正> 患者隋××,女,38岁,已婚,农妇,住院号10467,于1956年12月12日入院。主诉为阵发性腹疼并伴有恶心呕吐20余天。患者于二十多天前开始感到上腹部偏右处疼痛,系持续性,但有阵发性加剧。疼重则出汗,坐卧不安,疼痛向右肩胛部放射,并伴有恶心及呕吐。吐出物初为食物残渣,后为黄色苦水。不能进食。数日后发现皮肤发黄,于三天前在脐右发现一肿块,其大如拳,疼痛发作时则肿块隆起。自发病后从未大便,且呕吐逐渐加剧。既往史中除近十年来有不规则发作性右上腹疼痛,发饱及吐酸水外,无其他疾病。否认冶游史及性病史。双亲及丈夫健在,生过三男

    1958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乳房症二例报告

    陈怡;丁延生;

    <正> 例一:患者程××,女性,已婚,29岁,农民,山东泰安县人,1957年6月6日入院,住院号:7688;主诉:右侧腋下生一肿块已二年余。现在症:二年前夏季无意间发现右侧腋窝皮下生一花生米大小之硬而无疼可以活动之结节,无任何自觉不适。该肿物生长甚慢,一年余始如拳大,皮肤完整,不疼不痒,因此未予注意,亦未治疗。但自去年七月妊娠以后,肿块生长非常迅速,有灼疼,且逐渐下坠,感到不适,碍及日常劳动。两月前,因衣服磨擦,于肿物下垂部破溃,流黄色粘液,继则溃烂疼痛加重,有臭味,长大速度更快。近来并感食欲

    1958年04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精管结扎术

    张振湘;

    <正> 输精管结扎术为最好的绝育方法之一,这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这一手术简单易行,可在门诊施行,不必住院;与女性输卵管结扎术相比,较经济,痛苦少,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4日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对身体无不良影响,值得加以推广。现根据个人点滴经验与体会,结合有关文献材料,就输精管结扎术的理论与手术操作方面作扼要介绍与讨论。解剖与生理精子在睾丸精小管内发育成熟后,随睾丸分泌液经输出管达附睾头,再经附睾至输精管,然后经输精管至其壶腹部及精囊。射精时,壶腹及精囊内的精液经射精管射至后尿

    1958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流产和输卵管结扎术

    蔡斐茜;

    <正> 一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就是在已经受孕之后,以人为的方法使妊娠中止。这种流产,不仅在当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即在顺利流产之后,还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以极严肃的态度对待它,并要积极宣传避孕,帮助生育期中的妇女,掌握避孕方法,减少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用药物引起流产: (1)中药:有许多中药可促成流产。在山东省立第一医院妇产科曾试用大黄蛰中丸,因效果欠佳,故未作出详细分析。 (2)西药:常用者为奎宁,用小剂量奎

    1958年04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奎宁坠胎中毒二例报告

    张洪圣;

    <正> 奎宁乃临床上常用的抗疟药,是从热带植物金鸡纳树皮中提出的一种生物硷,对疟疾的分瓣元虫有强的抑制作用。又因其对子宫平滑肌有收缩作用,故在产科常用作摧产剂;同时,也有不少的妇女用作坠胎药,唯因此中毒而就诊者不多见,本院内科最近见到妊娠妇女,均因坠胎服用大量奎宁引致中毒,其中一例引起中毒性弱视,兹将其报告如下。以供同道今后参考。病例报告例一:患者27岁,已婚,山东日照人,职员,住院号27338,于1957年5月12日急症入

    1958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73例麻风病临床分析

    王治田;

    <正> 病例分析:本组273例麻风病人在1956年内来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风门诊就诊之初患者。 1.麻风病人占本院皮肤病人的百分比:(表一) 从上表可见麻风病人在本院就诊病人中,占相当比数,几达4%,其中男性多于女性。这种情况与国内材料比较时;(表二) 从表2可以看到济南就诊的麻风病人的数字是高于上海各院,也高于就诊率较大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它不仅超过了上海八个医院的1%,比“上医”的2.3%还多1.69%,在实际人数上,亦稍高于“上医”的平均数字。 2.各型麻风所占比例的统计:(表三)

    1958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麻风性的眼部病变

    于岩竹;

    <正> 眼部麻风病变的发生率很高,Prendergast氏(1940)就美国一海军医院359个麻风病例统计,有91%发生眼部病变。我国吴、叶二氏(1951)统计的100例中有80%,孙氏(1956)的150例中有82.7%发生眼病。山东为我国麻风患区之一,散居农村的患者有几万人,许多尚未确诊的麻风患者常因眼病先来眼科就诊,若不能及时诊断不但贻误治疗,且不能及时加以隔离,甚至医者本身亦有遭受感染的可能,我科即有一工作同志,于处理眼睑手术的过程中,不慎染病。为了熟悉麻风的眼病

    1958年04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不同方法从各种针叶树叶制维生素丙浸剂的比较

    丁恬;

    为了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维生素丙缺乏问题,研究了用针叶树叶制作浸剂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用新鲜松针洗净后切断约半寸长,先用少量沸水浸泡20分钟,然后捞出再用温开水浸泡经20—48小时,即可饮用。该浸液呈黄绿色,有淡茶味,无毒,维生素丙的含量较高。如直接用沸水浸泡后,20分钟就饮用,就更方便了。

    1958年04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问题解答

    <正> 答:压迫尿道法是一种不用任何用具或药物的民间避孕法。根据1957年9月24日健康报载:卫生部在1956年8月发出避孕工作指示以后,先后收到各地区七十多人近100封来信,他们同声推荐了这种避孕方法。该法在民间有叫“点穴法”、“点精法”、“还精法”等,就是男方在性交将要射精的时候,用两个手指紧压会阴处(阴茎根部与肛门之间)附近尿道,约一两分钟,阻止精液流出,等到快感完全过去,再将手指放松。这样,精液可以不泄入阴道,不但能达到避孕目的,且不影响男女双方快感,也无损于身体健康。据说,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称作“握固不泻法”,隋唐医籍,如“玉房指

    1958年04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引证经典著作不应随意删改原文

    梁诚;徐向荣;

    <正> 有的作者在引证古代医学和经典著作时,往往将原文随意加以删改,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因为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对古代医学和经典著作中有的字句的含义,尚不能透彻的理解,如果随意加以删改的话,有时就会发生错误,或者失去原意,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山东医刊”第五期,王永祥、孙怀宝、路步炎三同志所作“使君子、苦楝皮及榧子驱治肠蛔虫的报告”一文,其中就有上述类似情况发生。21页右边倒

    1958年04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