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内经学术思想的分析研究

    王万杰;

    <正> 一、内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内经的学术思想,是在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影响下组成的。从内经的思想体系以及它对宇宙的认识方法上,可以看出它受到老子、荀子、周易三种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深。当然,还有些部分与其他诸子相同,如管子、淮南子等,但总以这三家为最多,因此,只把有关接受老子、荀子、周易的思想影响作简单的说明。 (一)受到老子的影响对宇宙认识方面:老子认为宇宙中万物的生长,不是由于“神”而是由于“气”。这种“气”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促成了万物的生长成熟,他把这种现象叫做“道”。他说:“道之为物,推恍惟惚,惚

    1958年08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用针灸治疗“哮喘症”的经验介绍

    焦勉斋;

    <正> 一、哮与喘的辨证及致病原因: 证治宝鉴曰:“哮与喘其症之轻重绥急微有不同,哮症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哮以声音言,喘以气息言,喘促而喉中如水鸡声者为之哮,气促而不能连续以息者谓之喘。哮症之因,内有壅寒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也。气喘之症,有实而喘者,邪之实也,有虚而喘者,气之虚也,实喘多起于暴,气长而有余,呼出为快,脉滑数而有力。虚喘者渐积所成,气短而息微,劳动则甚,脉微弱而无神。此脉症之不同,虚实之攸分,不可不知也。”沈金鳌

    1958年0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症状与治疗

    梁诚;

    <正> 氰化物引起的工业中毒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吸入了氢氰酸蒸气或其盐类(氰化钾、氰化钠)的细尘所致:但也可由无伤的皮肤透入体内或经口服而侵入体内。因为氰化物能使细胞的氧化能力损失,因而进入体内后即能发生急性氰化物中毒。在急性氰化物中毒时,可见有粘膜刺激现象,唇舌麻木感、头痛、眩晕、两腿软弱无力、胸部疼痛和压迫感、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气喘、瞳孔放大等症状。中毒严重时,脉搏变慢,呼吸慢而不规则、可出现陈施氏式呼吸,以后血压降低、昏

    1958年08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枝气管性哮喘症23例分析报告

    郑毓桂;王峰熙;

    <正>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病症,是因空气出入气管受阻碍所致。阻碍是因为细枝气管发生阵发性痉挛,管壁粘膜水肿或内塞有韧性粘液,所以管路就大为缩小。痉挛、水肿和韧性粘液的产生,可能是乙醯胆素作用于管壁的后果。其原因可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两种。外生性多为人类对外界某一种物品发生过敏而发,如花粉、动物羽毛、杀虫粉、牛奶、蛋类、五谷类、鱼虾类、化妆品、橡皮、药物等所致之过敏,均能引起哮喘。内生性多为细菌和霉菌、肠寄生虫和遗传等亦为本病之诱因之一。但无论是内生性或外生性,皆为呼吸中枢之病变,由于付交感神经之兴奋过度,使小枝气管发生收缩而致。此病在针灸治疗方面,所收到

    1958年0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活血止痛膏

    刘介卿;

    <正> 活血止痛膏是山东省昌乐县郑王村刘楚三老先生经验秘方之一。先生系祖孙六代中医。经验证明,此方对跌打损伤症无不有奏效奇功。今将该方介绍于下: 一、配方:乳香一钱三(炒去油)、没药一钱三(炒去油)、血竭一钱二、儿茶一钱五分、醋一斤(或干醋半斤),绿豆粉两二(炒微黄)。二、制法:将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共研为细末,过筛去滓,绿豆粉单独研为细末。开始先将醋放进锅里煎熬,使它尽量滚沸蒸发出水分,使醋酸含量更浓一些,等到锅内剩下约计六、七两的时候,将药末徐徐撒进锅里。随撒随搅拌,并搅拌均匀(这时注意烧火不要太急),接着再把豆粉末撒进,还是边撒边搅拌,勿使豆粉结成疙瘩。撒完豆粉后继续煎熬五——八分钟,锅内渐由稀薄变为稠

    1958年08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百日咳诊断上的一些问题 附培养阳性病例之介绍

    马永兴;

    <正> 百日咳是一种严重的小儿传染病,一岁以下的婴儿患此病时,其死亡率可高达25%。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1954年秋、冬至1955年春、夏上海市里有百日咳流行,一年来本院就诊者达3,000余人。百日咳为一传染性病,流行情况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在百日咳流行时,任何咳嗽患儿,经普通治疗(如止咳剂等)无效,反而逐渐加剧等,均应疑及百日咳。根据作者观察,约有1/4病例间不出明显接触史(培养则证实为百日咳),约1/2病例白血球总数及

    1958年08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大叶肺炎120例分析

    郭树兰;马沛然;陈炳然;

    <正> 我院从1950年4月至1957年4月所见住院小儿大叶肺炎120例,均经X射线证实,今作一临床分析报导于下: 一、发病率小儿时期大叶肺炎比较少,而小病灶肺炎比较多。石美森、金汉珍氏报告小儿肺炎2,000例中大叶肺炎只有54例,占2.7%。吴元重氏报告小儿肺炎634例中大叶肺炎40例,占6.3%。本院自1950年4月至1957年4月共有肺炎患儿3,037例,其中大叶肺炎120例,占3.8%。二、年龄,性别,季节 (1)年龄:本症虽年长儿童较多见,但婴、幼儿亦不少见(见表一)。

    1958年08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叶性肺炎合并虚脱

    季韵音;赵宪村;

    <正> 大叶性肺炎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但合并虚脱者不多见,国内亦无专文报道。近来我科发现该类病例不少,为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处理原则,经过座谈后,重点记录如下,供同道工作中参考。发病机制 1831年Laennec氏首先报告大叶性肺炎合并虚脱,由于心力衰竭所致。1907年Janeway氏认为是由于周围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所引起。1911年Lambert氏认为心肌萎缩和血管虚脱都有关系。前者多见于酒癖、慢性贤炎及动脉硬化等患者;后者多见于严重中毒病例。1914年Willson氏从尸体解剖证明大叶性肺炎和枝气管肺炎患者的心脏有急性弥漫性心肌炎,细胞浸润、心肌肌纹消失或广泛性出血。1945年Warren氏认为虚脱是由于血容量少与血床变大的差异。俄国包特金氏认为是由于血管运动机能不全所致

    1958年08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氧化炭(煤气)中毒

    沈元津;

    <正> 一氧化炭(煤气)中毒在平常生活或工业职业的环境中是较常见的。平常生活中的中毒大半是由于室内取暖或作饭生火而未有很好的排气或通风设备,多见于北方的冬季。有煤气设备的地方最要注意漏气。在工业及职业上常见的情况有:制造煤气及使用煤气的工厂;火药、炸药的爆炸;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用煤气或火力炼铁;马丁炉炼钢;生铁铸造等等。最近因全民搞钢铁的生产,部分为小型,有的用土法,条件不免稍差,卫生常识或有不足,有一氧化炭中毒的发生,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一氧化炭的发生常是由

    1958年08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产土荆芥油丸对钩虫病的疗效报告

    <正> 以前所用的土荆芥油均为舶来品,一般文献记载对钩虫病有效,但毒性很强,故临床使用不多,近国营张店新华药厂新制成土荆芥油丸剂,每丸含油0.18毫升,内含驱蛔素60%以上,据该厂动物试验:(1)家兔体重2.35公斤,灌药0.25毫升,观察4天,除灌药的当天有呕吐不进饮食外,以后精神、饮食均正常;(2)狗体重4公斤,灌药0.6毫升,观察一周,结果与以上家冤同。以上动物试验的剂量比成人(体重50公斤)所用的极量(中华药典规定)大5倍,无死亡。我组于58年4至7月份在莱阳县徐格庄乡采用国产土荆芥油丸驱治钩虫试验,观察其疗效与毒性反应,今将治疗结果报告于下,以供参考。

    1958年08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岛郊区273例钩虫病案之临床分析

    肖祥发;王书元;崔华敏;王宝纯;

    <正> 钩虫病症象主要包括蚴虫时期所致之皮肤损害及成虫所引起之继发性贫血的各种临床表现。作者等近数月来在青岛郊区进行调查防治工作中曾发现明显钩虫病患者273例,兹就其主要症象作一重点分析,以供同道参考。一、皮疹:为钩虫蚴钻入皮肤之后所引起的局部发炎反应,通称为“着土痒(Grounditch)或“钩虫痒病”,农民则常称为“粪疙瘩”或“粪毒”。一般在传染期蚴虫钻入皮肤后,很快(20分钟至1小时)局部即发痒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疹,1—2日后可变为水疱,常散在或成簇发生,如无继发感染可在3—5天后脱痂落屑而自愈。我组所调查对象绝大部分为农民,皮疹发生之时间与农作物种植、收获有关。据156例之统计,大部分发生在7—8月份(占90.38%),其中以8月份为最多(65.38%),(见表1)

    1958年08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肠扭转163例之分析

    陆林;刘国进;徐圣亭;国鸿锦;

    <正> 肠扭转通常被认为是肠梗阻中较少见的原因之一。自1952年1月至1956年12月底为止,五年中因机械性肠梗阻在本院住院者共505例,其中肠扭转163例,均经手术证实。近年来因肠扭转而住院的病人逐年增加,这并非因为发病率的增高,而主要由于在解放后,乡村的卫生机构逐渐加强,并能比较及时地转送就诊的缘故。一、发病率: 肠扭转在多数统计材料中,约占所有肠梗阻的10%。而在苏联及塞尔维亚肠扭转较多见。Perlman氏在1925年,报告肠梗阻215例,其中111例为肠扭

    1958年08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唇痈

    李少亭;解庆江;

    <正> 痈是多数毛囊和皮脂腺由细菌感染发生的化脓性炎症,有时由一个或多个疖发展而成的。唇部的痈较其他部位的痈更为严重,因唇部的组织疏松,毛细血管及淋巴管丰富,静脉均无瓣膜,故感染可因压挤而扩散,沿内皆静脉、眼上静脉或面静脉进入颅内引起海绵静脉窦栓塞,化脓性脑膜炎或其它并发症(如脓毒血病等)以致死亡,目前虽然可用多种抗生药物治疗,但因易合并严重之并发症,故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今将唇痈提出加以简单讨论并附我院遇到的五例病案以供参考。

    1958年08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痔中医手术治疗引起大量出血二例报告

    安省亮;

    <正> 痔瘘中医手术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疗法。此为山东省中医院韩大夫所传授,目前在我省已得到广泛的推广。我院近一年来用此法治疗达50余咧,效果良好。不过有二例于术后引起大量出血,特提出讨论。病例报告病例一:×××,男性,39岁,会计,于1957年3月30日入院,住院号4685。症状:大便时经常出血、疼痛已两月,且有时能由肛门内坠出一如花生米大之肿物,能还纳。检查:发育营养一般,神志清醒,心肺及腹部无特殊发现。肛门镜检查:膝胸卧位离肛门缘3 Cm之六点处有如一花生米大之肿物,紫红色。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诊断为内痔。

    1958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骨折的固定方法

    梁铁民;

    <正> 金鉴正骨心法曾说:“身体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则危证可转于安。”这说明骨骼损伤后,必须手术正复,但通过正复后,不能及时活动,或经过活动则更加重伤势,或其位置不够准确者,都应当依法制器予以固定,故有通木、腰柱以固定脊椎骨,竹廉、杉篱以固定四肢管状骨等等的方法。唐朝理伤续断方是我国第一部记载骨科的书籍,其“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中将“夹缚”列于第八项,“再夹缚”列于第十三项。这说明在治疗骨伤的程序中,手术后须要固定,中涂复诊时仍须固定。此外对长骨

    1958年08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穴压痛法诊断急性上颌窦炎

    毛品恕;

    <正> 祖国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即已发明了十四经络:手、足三阳、三阴、任、督二脉。因其所出现之症状不同,有助于临床辨证应治,同时针灸家们也利用了它的点与线的实际连系上的局限性皮肤刺激点,进行临症治疗,获得卓越的成效。我们利用了针灸疗法中的某些限局性皮肤刺激点的压痛情况,对28例急性上颌窦炎作为一种辅助的物理诊断方法,效果尚称满意。取穴我们根据已往的急性上颌窦炎病例,分析了它的头痛部位,发现多在眶下、颞部、顶部、眉弓内侧及枕部皮肤区域,而且其痛感明显区域多符合于针灸疗法的皮肤刺激点(穴位),因而取用下列诸 :

    1958年08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发红糠诊(附一例报告)

    郑人范;

    <正>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很少见的慢性皮肤病。这种疾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时期,临床上的症状特点是有明显的毛囊口角化。晚期可有局部或全身性干性鳞屑损害,并可伴有头皮及面部干性皮脂溢出及手掌足底过度角化性损害。由于本病有以上各种综合性的损害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维生素甲缺乏症、牛皮癣或牛皮癣红皮症(继发性剥脱性皮炎)、干性皮脂溢出及掌跖角化症。我院皮肤科门诊近中发现一典型的病例,写成简单的报告,以供读者参考,并希指正。病例报告:

    1958年08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霉素治疗疱疹样皮炎一例报告

    姜玉衡;

    <正> 疤疹样皮炎是一种在幼童期较为罕见的皮肤疾病。1955年国内童氏报告11例,其中仅有一例系儿童患此病者,笔者尚未见到我国其他文献中有所报导。对其治疗,很多作者曾试用过不同的药物疗法,虽然有许多药物对本病均有其一定疗效,但极易复发。笔者试用金霉素治疗一例,观察一年,未见复发,特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参考。病例报告杨××,女孩,四岁,莱阳人,住院号8738,于1956年12月18日住院。其母代诉:圣身发痒出水疱疹半年余。今年6月间,突然口唇上发出浅红色豆大稍高于皮面的疱疹,伴有发痒及痛感,继到颈部出

    1958年08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第六次(下) 产后心脏病

    赵宪村;

    <正> 由上述病历摘要看来,患者系青年女性,昔无心悸气促史,此次分娩后29分钟,实感胸闷气促、咳嗽,咯血性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出冷汗、烦躁不安。患者呈半坐位,呼吸迫促,唇及指端有紫绀、颈静脉稍充盈、两肺满布干湿罗音、心向左扩大,心率速,心尖区有奔马律,肝区有触痛,下肢不肿。经氧气吸入,皮下注射吗啡、鲁米那钠及静脉注射毒毛旋花子苷K和氨基茶硷后,症状明显好转。经1—2日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咳嗽咯痰大为减少,心率及其大小恢复正常,血压正常,尿常规亦无异常,心电图显示有心肌弥漫性受累。

    1958年08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七次(上)

    <正> 郎××,17岁,男性,未婚,学生,浙江宁波人,于57年9月18日下午3时急症入院,住院号43537。主诉:全身发生发疹已三周,皮肤肃脱已三天。现在症:入院前二星期,患者发烧,咽喉部痛;稍有腹泻,至××医院服用匹拉米洞鲁米那和磺胺弧,2—3日后觉痒,起皮疹,并逐渐扩展全身,发烧继续增高至40℃,并有呕吐,当即入该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服用A.P.C二片和注射青霉素后,体温稍降,次日晨体温仍达40℃,同时发现面部浮肿,发红,并发生斑丘疹,经治疗无效。三日后感情加重,躯肝、四肢均出现皮疹、重胀、体温仍41℃;神志不清,谵妄,并有表皮大片剥脱,三日后因急症转入我院。既往症:患者过去健康情况较差,于57年曾患气管炎,幼年曾患过肠胃炎、麻疹、水痘等,未患过皮

    1958年08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问题解答

    <正> 问:头癣分几型,如何鉴别诊断? 答:头癣是一种真菌(霉菌)引起的毛发传染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临床上常分为两型,一、黄癣、二、发癣。根据其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及霉菌鉴定,可以列表鉴别诊断如下: 问;紫色癣菌引起的头癣有那些特点? 答:紫色癣菌(T.Violaceum)所致的毛发癣菌病在临床症状上及化验检查上与发癣及黄癣有所不同。临床症状在毛囊口发生小丘疹渐向四周扩展形成圆形损害,因损害单个面积较小外观呈点状,病期长,青春期后不能自愈,晚期可以发生疤痕较黄癣为轻。病发特点:病发多为出头皮后即行折断,所以外

    1958年08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