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員会第八次全体会議一九五九年八月二日至十六日在江西廬山举行。八届八中全会是在毛澤东同志主持下进行的。参加会議的有中央委員会委員七十五人,中央委員会候补委員七十四人。中央有关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其他工作同志十四人也列席了会議。八屆八中全会详細地检查了一九五九年国民經济計划的执行情况,充分地討論了当前的經济形势,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約运动,在今年內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計划(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主要指标的战斗任务。第二个五年計划的控制数字,是一九五六年九月党的第八屆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通过,并經国务院于一九五七年二月接受的。
1959年09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本期內容是以夏秋季传染病的防治为重点,計有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白質炎、伤寒等方面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还比較系統、全面,对临床及預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来,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且以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病人为多見,有些地区的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占传染性肝炎的90%以上。这种病人由于无黃疸,症状和肝功能損害輕微,因而診断困难,且易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視,又一般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中級医务人員对它尚缺乏足够的重視和認識。传染性肝炎的預后,特别是与肝硬化的关系問題,也是一向为大家
1959年09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在一九五八年我国空前大跃进的基础上,一九五九年上半年的国民經济又获得了新的巨大胜利。去年和今年的胜利充分証明,党的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是完全正确的。为了实現今年的繼續跃进,今后四个多月仍然需要进行巨大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第八屆中央委員会第八次全体会議認为: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深入展开轰轰烈烈的厉行增产节約的羣众运动,为完成和超額完成一九五九年的生产和建設計划而斗爭。特別要抓紧今后一个多月
1959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曦亭;
<正> 二、如何分别的统一的去認识伤寒論六經和內經六經以及温病之三焦和卫气营血之学說 1.內經之六經: 內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基础医学,在热論篇中所定的六經症状除上表論列的以外,对严重的症状和經与經的中間症候則又名之为两感,原文是这样記載的:“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如何。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則巨阳与少阴俱病,則头痛口干而煩滿。二日則阳明与太阴俱病,則腹滿身热不欲食,譫語。三日則少阳与厥阴俱病,則耳聋囊縮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綜观之,內經六經的症状发展是随时日漸进的,它的病变根源是以經脉为說的,六經之本症与两感症状之发展概况的确也合乎部分高热急性疾病的一般变化規律。但它所說的一日如何,二日如何……,又以經絡之分布位置說其病变原
1959年09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楊枫;
<正> 不久以前,在首都召开了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議。这次会議上,有关传染性肝炎的診断,治疗和预防等材料很多,并且非常新穎。現将传染性肝炎防治方面的材料,加上个人的点滴体会,作一扼要的介紹。一、治疗問題 在未談本病治疗問題前,必須先討論本病的临床经过及預后問題。第一、大家所最关心的是本病与肝硬变的关系,特別是“坏死后肝硬变”。一种看法認为病理解剖所見的坏死性肝硬变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中毒、感染。如追詢这些人的生前历史,可能有相当部分有过传染性肝炎(举例省略)因此給人一种印象是肝炎预后不良。这种資料是片面性的,不能代表一般肝炎病人的
1959年09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景純;
<正> 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診断,已愈来愈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成为目前在防治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最重要和急待解决的問題之一。无黃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診断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在近年来国內几次大流行中,无黃疸型病人所占比例显著增加(由20%升到90%以上);更由于此类患者在其整个病程中完全沒有黃疸,而且症状輕微,变化多端,易被忽略或誤診为其他疾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因而造成流行病学和临床上很大的困难。此类患者无論在症状、体征、实驗室检查、病理改变、病程經过、甚至治疗上与一般所熟悉的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均有所不同。因此,提高对本病認識与警惕,及早作出診断是十分重要的。今就无黃疸型传染性肝炎的診断方面作一重点討論,供为参考。一、如何診断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1959年09期 13-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光曙;陈錫金;謝景秀;
<正> 传染性肝炎又名病毒性肝炎。本病除常散发于居民外,更常見于团体、学校內,特别于軍队中,尤其是在战爭情况下。世界第一次与第二次大战中,不論居民或軍队中均有較广泛的流行。我院传染病科自1952年至1957年三月底的五年零三个月过程中,前后共收容本病成人患者240名。于此240例中除某团体于1956年暴发流行,前后于65天內出現患者35名外,余均系散发病例。茲特将此240例撰文分析,以供参考。临床一般分析 1.发病率:由表一可見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漸上升,本組特别以1956年最为突出;在成人传染
1959年09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一、对传染性肝炎的認識: 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經典著作中沒有这个病名,但該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膚及两眼发黄、呈橘黄色、綠黄色,或黑黃色,两眼白出現黄色較皮膚为早,同时肝脏部有压重紧张感,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对压过敏,或有时兼有弛张性热等症状。正因为本病出現黄疸,故可列入祖国医学的黄疸門中。黄疸一症,古人很早就有了明确的認識,如內經里“已食如飢,(?)欲安臥,一身面目爪甲皆黄……”的記載,就很具体的把它的症状抽述出来了。又曰:“目黄者,曰黄疸”。同时历代医書对黄疸都有記載,如金匱有五疸之分;巢氏病源有黄病諸候之論,仲景仿寒论中也有記述,他說:“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又说:“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頸而还,小便不利,渴飲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1959年09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福五;呂渡民;
<正> 一、祖国医学对传染性肝炎的認識 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屬于“黄疸病”,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見的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名。有很多疾病都有发黄的現象,在我国最早的一部經典著作“內經”中已有記載,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黃赤、安臥者、曰黄疸。”“已食如飢者胃疸。”又曰:“目黄者、曰黃疸。”通評虛实論:“黄疸暴痛,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灵枢經脉篇曰:“脾主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溏瘕泻水閉黄疸。”論疾診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臥、小便黄赤,脉小而濇者不嗜食。”从以上經典著作中一系列症状的記載,說明古人对黄疸的症候群已有了正确的認識。古人对黄疸的認識着重于黄疸病所表現的症候
1959年09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滕鍚衡;
<正> 脊髓灰質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此病在我国分布很广,近几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在某些地区曾經发生大流行。鉴于此,我們必須加強对本病的斗爭,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一、病原本病病毒为病毒中最小的一种,其特点为抵抗力很強。在室温,病毒可生存几天至几星期。在污水中可生存几星期,在水及牛奶中可以生存114天,在寒冷条件下,在粪便中可以生存6个月以上,在50%中性甘油中可以生存8年,在0.2%的甲醛及1%石炭酸中可以存活10天,对70%的酒精及乙醚也有一定抗力。目前已知之抗菌素在試管內均不能杀灭此种病毒。
1959年09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汉忱;
<正> 一、前言 嬰儿瘫又名小儿麻痹病,也叫脊髓灰質炎,是夏季传染病之一。在两千年前祖国医学書籍中已有本病的記載:如內經生气通天論:“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长,軟短为拘,弛长为痿。”又謂“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蹙。”李东垣謂:“夫痿者,湿热乘之于腎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軟瘫。”医宗金鑑云:“肺热叶焦,阳明虛弱,津液不化,筋骨失养,皮毛瘁痿,发为痿躄,不能行举也,因而心热为脉痿,則經节从而不任地,肺兼心病也,腎气热为骨痿,则腰脊不能兴举,肺兼腎病也,肝气热为筋痿,則筋失所养,拘攣不伸,肺兼肝病也,脾气热为肉痿,肌肉不仁,肺兼脾病也。”王清任医林改错中风門小儿半身不遂頗类此症。就以上祖国医学文献記載,可能为現代医学中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白質炎)。二、嬰儿瘫病治疗經驗我們治疗嬰儿瘫的原則就是根据治疗痿病的办法,首先分辨是屬于“风”“湿”“暑”“热”四个
1959年09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直到目前,肥达氏試驗仍然是对伤寒或副伤寒病在血清学診断上有用的方法。虽然在試驗方法上有了一些改进,常見的有玻片法,快速試管法等,但这些方法还有缺点,如:(1)一定要由靜脉采血才能得到血清标本,这使受驗者不乐意接受;尤其是小儿靜脉采血常感困难。(2)需要在一定的設备条件下,才能进行試驗如:温水箱,冰箱,离心机,吸管,試管等,这些設备大多数在有电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因此在缺乏上述设备的实驗室和没有电的条件下是无法采用的,所以这些方法不能被广泛采用。針对着上述的缺点,我們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試驗成功了微量全血凹片法凝集試驗。此法所用的抗原是将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用煌綠染成綠色,制成有色抗原。用末梢血液代替血清,将試管法改为凹片法。試驗时,可将全血在白色反应板之凹內,連續稀释后,加有色抗原,放室温一小时即可得出結果。阳性者着綠色之細菌被凝集,呈大小不等之綠色
1959年09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引言: 根据試管中多次試驗,43种菌株对氯霉素的敏感度均在0.75-5微克/毫升之間(見戴自英著“实用抗生素学”),人体口服氯霉素1.0-2.0克,12小时后血清浓度可达16-48毫克/毫升,此浓度超过伤寒杆菌的敏感度20-100倍。 1953年戴林二氏用氯霉素1克疗法和3克疗法,比較其疗效相仿,小剂量氯霉素治疗防寒既可減輕病人的負担,也可避免大剂量引起毒性反应。此法疗效良好,已为公認,戴林二氏在用1克氯霉素治疗伤寒时,測定血清浓度,当剂量为每六小时0.25克时,80%的病例血清氯霉素浓度达到12.5毫克/毫升以上,超过伤寒杆菌敏感度2-10倍之多,故本院自1957至1958年采用合霉素小剂量疗法。共分三組,第一組成人每天1克量,小儿每天25-50毫克/公斤体重;第二組每天成人1-2克,小儿每天50-100毫克/公斤体重;第三組每天成人2
1959年09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光曙;陈鍚金;謝景秀;姜延云;
<正> 流行性腮腺炎一般認为多見于儿童,但据我們的观察成人患者亦不少見,甚至在成人团体內亦可引起流行。我們自1953年起至1957年底止共收治460例,今就現有材料較完整的422例临床观察作一报告,以供討論。临床材料 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出現:一般在春季开始增多,秋季漸次減少,其中以三、四、五、六月最多,共284例,占总数67.5%。 2.年龄与性別:儿童組48例患者以4-6岁者最多,成人組374例則以21-25岁者最常見。年龄最小者一例,仅四个月;而最大者为39岁。女性共31例,占7.4%;男性儿童占7.1%,余均为男性成人,計占85.5%,此点显然与我們收治对象范围有关。 3.自觉症状与体征:若仅唾液腺受累則临床上一般以患部疼痛、咀嚼痛、张口痛等最为常見,半数以上患者入院时体温增高;检查以患部压痛及肿胀最多見,次为受累腺体管口紅肿(表一)。受侵腺体中以
1959年09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程之;
<正> 本院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和院党委的正确領导下,中西医空前团結。为了发揮祖国医学遺产在治疗上的特长,特規定流行性腮腺炎一症由中医治疗。首先由儿科医师确診后,轉中医会診治疗,并协助处理和观察。自1958年7月至10月,共治疗二百余例,另外尚有三例并发脑炎者。現将能统計的130例治疗經过做一初步总結。一、中医古代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記載 流行性腮腺炎一症,与古代痄腮証候相符合,如外科准繩說:“腮合发,肌肉浮而不着骨者名痄腮。”又曰:“表里俱解,而乃肿痛者,欲作脓也。”我們从多数的病例观察中发現腮腺炎的肿势,均是平坦漫肿,而很少坚硬不移者,若是两腮肿处焮赤肿痛,有化脓的傾向,則体温皆正常,此即所謂表里俱解之候。又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早在古代已經指出,它有传染的性質,如外科正宗說:“有冬温后,天时不
1959年09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博;
<正> 自1-5月份我队共接收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均以单行針刺治疗,未用任何药物,效果达到百分之百,因例数較少,提出供大家研究参考。 診断依据是:(1)有接触史,(2)全身毒性症状反应,(3)一側或双侧腮腺发炎,(4)腮腺导管紅肿。穴位选择:腮腺炎針刺穴位,刊載不一,我們普遍采用了合谷、外关、医风、夹車、大迎五穴,基本上都屬于区接与間接配穴法。操作方法:針刺前首先作好說服工作,消除恐惧与无效心理,要求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进針时,患者取仰臥位,以病人体位自然与舒适为宜。在刺区以75%酒精消毒,引話进針,消除痛感。針刺深度,依不同部位而異,一般3.5分深,針的部位适宜,患者常有一种特殊的感覺,这种感觉是坚定部位与深度唯一依据,如針合谷、外关手臂麻木;針医风全耳区域麻木;夹車、大迎半側顏面麻木(針側)。位置适当疼痛常可立即消
1959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敬修;周惠民;
<正> 1959年春济南市腮腺炎流行,染及本院托儿所,在一个21名小儿組成的班內四天中連續发病10名。当即采取中医針刺預防法,于針刺后第二日发病情况截然而止,观察至今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間,未再发生,考虑是否为針刺预防法的效果,愿将情况作一介紹,供大家研究,并給予指正。流行病調查与針刺預防: 本院托儿所共收容小儿39名,按年令大小区分为三个班:1-11/2岁者6名为嬰儿班;2-21/2岁者12名为中班;3-6岁者21名为大班,分班集体管理。在大班內一名五岁的小儿回家与其来自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之育儿机关的弟兄相接触,回所后于3月13日发生腮腺炎而送院,并在所內进行了一般的消毒頂防措施,伹未能控制它的流行,16天后該班內即于3月29日至4月1日4天內連續发生腮腺炎10名,当即采用紧急預防措施,隔离消毒,并对所內其余之29名进行中医針刺预防,取穴頰、車合谷,不留針,自4月2日起至今一个半月未見續发。
1959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葆琳;謝宗援;唐白;
<正> 自1958年12月至1959年6月,我们运用針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約60例之多。从临床上观察,該法疗效显著,1-4天即可痊愈,同时未給任何其他药物輔助治疗,亦尚未发現并发病。簡便易行,免除屡屡打針(如需要仍要注射)服药之苦。今将初步观察的32例患者做一簡单介紹: 一、对象系統分类: 本次所治病案可分两組:儿童組与成人組,各組男女兼有,临床上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証,我們依患者主要临床表現分四类: 1.全身不适,时有体温微高或否,腮腺管口开大突出,外观腮部无異常。 2.体温在37.5℃以上,儿童可能到39℃,两腮部有酸麻感,腮腺肿大2厘米以上者。多見单側。 3.伴有头痛,外观肿大明显,可捫及大小約4厘米左右的肿物,微压痛,体温高,但也不定。
1959年09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胥鈞;
<正> 从青魚中剖取全胆(不可經水),放入磁皿中,徐徐加热,焙干后研成細末。用时可用鵝毛管挑药末少許,将其吹入咽部。患者张××,男,21岁。自訴在路上被大风吹后第二天感到腮部疼痛,第三天肿胀,剧痛,不能张口,吞咽困难。检查:体暖39℃,压迫腮部,疼痛更甚,并有波动感。用青魚胆粉吹咽部。連用二天,腮腺处之炎症現象全部消失。用該方共治愈五例腮腺炎患者,其中三例曾用抗菌素及磺胺药物效果不佳者。一般三天
1959年09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枸杞为茄科小灌木,它的果实叫枸杞,为滋养強壮葯,有去虛劳,补精气、清肝、潤肺,利大小便的作用。它的根皮叫地骨皮,为清凉解热葯。枸杞是一种重要的中葯材,可以大量出口。利用山区梯田即可培植,单位面积产量較高。肥城县张家花裕村培植的枸杞,亩产一百多斤。为了增加葯源,增加社员收入,各地应有計划的发动培植。一、整地育苗: 枸杞的繁殖方法,分播种育苗、分株、压条三种方法。我省一般是采用播种的方法繁殖的。播种期在“清明”前后。播种前先选好地,深耕蕩平,做成三尺寬的畦子,然后进行播种。播种时先浇一遍水,水渗下后,把种籽摻上些細干土,均匀的撒到畦面上,然后复土一扁指厚。种籽間隔二寸左右。播后十余天幼
1959年09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