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蒯仰山;张奇文;
<正> 望诊就是运用医生的视觉来观察病人的形态、神色,以及全身各部分的具体表现,从而了解疾病的变化、予后的善恶的一种诊断方法。它与闻、问、切,合称为中医的四诊,在临床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儿望诊的要点要点为:观形神、视动态、
1962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洪祥;
<正> 西医学习中医,是作好中医工作,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关键所在。自从党中央在1954年作了这样明确的指示之后,全国各地便出现了一个西医学习中医的学习运动。在这个学习运动中,我省也与全国各地一样,已经作出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应该说有些地方,对这一工作开展的还不够好,
1962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善忱;
<正> “照海”为阴蹻脉所生,是肾足少阴经的腧穴。在古代针灸八法中又号称为“阴蹻脉”(穴)。是属于临床上的常用要穴之一。但究其位置,则历代医家描述颇不一致,就其主治功用来看,也是见仁见智,诸说纷云。笔者,据师所搜,不仅用之范围较广,且其效果亦甚昭著。
1962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曾矩;
<正> 病历记录是医疗、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料,对临床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一份准确而又完整的病历不但可得出一正确的诊断,也表示医务人员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并表明一个医师的技术水平。可靠的病历记录及细致的体格检查是反映患者的客观情况,在小儿还应结合各年龄的解剖生理特点而有该年龄的病历记录重点。为了达到一确切的诊断,
1962年03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守儉;傅昭慈;星喆;
<正> 小儿乙脑脓肿是较成人少见,而婴儿脑脓肿更为少见。小儿脑脓肿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延误治疗。今报告两例并讨论诊断及治疗以供参考。例一:张××,住院号74812,男,8个月,主诉头颅逐渐胀大,阵发性四肢抽搐三个多月,于1961年3月27日入我院。
1962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大中;
<正> 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的难易,主要与胃的形状有关。牛角形胃,导管极易进入十二指肠。瀑布形胃,导管在进入贲门后,往往向胃底方向卷曲,插管失败的病例,多属此类病人。另外,导管揷入过急,可在胃内扭曲,亦很难进入十二指肠。只要导管没有卷曲而达幽门前区,则导管通过幽门一般无困难。因此,笔者提出一种于萤光透视下插管的方法,绝大多数病例,导管可在半小时内进入十二指肠。
1962年03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襄五;
<正> 病例报告住院号4849,男性,37岁,职员,山东安丘人。因发烧、咳嗽、吐痰15天于1959年11月14日入院。10月30日上午被雨淋受凉后,第二天中午即开始周身不适、发冷、发烧、咳嗽吐少量铁锈色痰。此后即有每日下午发烧,轻度咳嗽,体温高达38℃左右,每日发烧持续二三小时,烧退后有全身出汁。
1962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宽;
<正> 关于箝闭性疝的治疗,我院58年前均采用急症手术,其死亡率为6.3%。自58年以来,作者选择了有一定适应症之31例,采用了封闭和针刺疗法,效果较为满意。一、病例简单分析 1.性别:31例均匀男性;其中腹股沟斜疝28例(90.3%),直疝3例(9.7%)。 2.年龄:
1962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广;李在尧;杨彭寿;
<正> 胃下垂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疗法,如腹带、腹肌锻炼、营养、气功、针灸、中药等;保守疗法无效时,行外科治疗,而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我们采用了腹部感应电疗法,治疗6例,今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一、国产感应电疗机一架,电压4—8V,频率每秒20—100H_2。
1962年03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俞昌正;
<正> 坐骨神经痛的典型症候是一侧下肢疼痛并扩散至腰与踝部,常因咳嗽喷涕而加剧,患肢肌力弱,浅感觉轻度障碍,踝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试验阳性,病情自发的恢复较为缓慢并有复发的可能性。主要的病理损害是坐骨神经或其组成的神经根受累。其病因甚复杂,包括有坐骨神经炎、局部神经根或其附近组织炎症、腰椎关节炎、椎间盘脱出以及腰骶部早期脊髓肿瘤等。
1962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纯孝;
<正> 包皮过长及包茎是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由于它可以导致许多并发病,因此应该及早切除包皮。目前常用的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法,常感到麻醉时间不长,或麻醉作用不全,以致于手术进行中病人仍很痛苦;尤其在儿童就必需用全身麻醉来完成手术,这对门诊手术来讲很不方便。
1962年0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洋;
<正> 丸山千里等报告,结核疫苗主要为多糖体。经注射后,血液内不产生抗体,亦不发生过敏反应,对皮肤及肺结核有一定疗效。作者用此疫苗治疗458例麻风患者(廇型387例,结核样型71例),治疗后出汗恢复者188例,知觉开始恢复者119例,运动麻痹开始恢复者21例,末梢神经痛减轻者57例,四肢感到发暖者172例。
1962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柏华;
<正> 我院自1960年1月--61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内,收留住院治疗40例,皆为名医院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来者。本组40例的诊断,主要是根据国内外一般公认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及X线的特有变化。发病年龄由于收容范围的限制,本院是工人疗养院,不收儿童。
1962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琨;刘景;郝伯彦;
<正> 例一:住院号22235,解××,男,42岁,淄博市人。因右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六天于1959年8月25日入院。患者一年前曾有局限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部放射的阵发性绞痛史,同时伴有食欲减退、厌油食、恶心呕吐等,起病三日后有发冷发烧,经当地诊所治疗好转。
1962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维新;
<正> 我科1959年4月在药局的协助下,参考王源氏的配方,制成了复方碘化钠溶液。应用于临床已两年多,除泌尿系造影外,还用于各种窦道及术后胆道等方面的造影,共计222例;其中逆行性肾盂造影45例,膀胱造影83例,尿道造影33例,各种窦道造影54例,术后胆道造影7例。
1962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惠英;徐贞光;孙怀宝;康昌年;
<正> 蛲虫病在国内各地儿童中广泛流行,据余鼎新等氏在上海调查1193名儿童中,阳性者656名,平均感染率为54.9%。作者最近在济南市调查1011名儿童中,阳性者756名,平均感染率为74.7%。治疗方面,国内外报导甚多,西药中疗效较为满意之药物为呱哔嗪及甲柴丸(龙胆紫),中药槟榔也有一定的效果。
1962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铁英;王国华;
<正> 我们选用几种中药及西药作驱蛔虫的疗效观察,疗效虽不甚满意,但仅供同道者作以参考。检查对象及诊断条件我们在某小学进行普查共580人,阳性者506人,阳性率达85.5%。诊断标准:(1)大便盐水漂浮法,镜检有蛔虫卵者。(2)中医诊断有虫斑(包括面斑、唇斑、舌斑)。
1962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效贤;胡昭烈;
<正> 治疗方法与分组 1.治疗对象:本市某小学学生,均无明显症状,治疗前采用饱和盐水飘浮法作虫卵计数,治疗后7—14天内用同法复查大便一次;并于服药后3、6、9、12小时及1、2、3天内,逐人观察反应、驱虫数目、虫体活动情况。 2.治疗分组:各组试验人数、年龄性别、健康条件等,大致相同。
1962年03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梅白;李令誥;刘昌元;
<正> 由于麻风菌培养及动物接种尚未成功,因此,直接涂片法就成为麻风菌实验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目前,直接涂片查菌方法已有多种,但各有利弊。其中以Wade氏切口法应用较广。该法简便易行,病人不太痛疼,且具有一定的阳性率;但易出血,不能获取较多的组织液。
1962年03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鸿锦;
<正> 腱鞘囊肿是较常见的疾病,囊肿多发生在腕背、指背、足背等靠近关节的地方,可为单房或多房,以30岁左右的中年人多见。囊肿壁为一层纤维组织样膜,与滑膜相类似,囊腔内为透明的淡黄色胶体状粘液。对该病的治疗,我院过去多采用手术切除,效果尚好。
1962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元津;
<正>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首先应了解临床表现,如排尿障碍、尿液改变、水肿、高血压、臀区痛、眼底检查等。为了确诊更应进一步检查尿液、尿沉渣、肾机能、血化学及某些器械检查。今将这方面有关检查作系统的说明并解释其意义,检查项目当依情况及指征决定。
1962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铁英;王国华;
<正> 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寻找更简便的诊断方法,我科对肠蛔虫病进行了中医望诊——虫斑,及显微镜查虫卵的诊断对比。检查了医学院附小学生中,西医诊断阳性者506人,其中233人曾服用山道年酚酜片治疗,现报导如下,并望同道们指正。
1962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福华;
<正> 物理治疗不仅在慢性疾病或疾病的恢复期发挥独特的作用,而且同样可以用于某些急性疾病。目前又有“物理预防”的名词出现,此外某些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解决物理治疗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今就几年来在几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上的体会,略加介绍。
1962年03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凤阁;
<正> 原著者A.Nicolini氏应用强的松综合性疗法治疗20名4岁到13岁急性肾炎小儿。强的松开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随着一股情况好转剂量减少为每昼夜2.5—5毫克,治疗时间为10到33天。大多数病例应用强的松是在疾病初期。18名经强的松治疗小儿表现水肿很快消失,血沉与血中非蛋白氮恢复正常。
1962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金凱;阮隆翔;胡美英;
<正> 病历摘要张陈氏(住院号6059),女,山东章丘人。于1960年2月4日入院,主诉为腹胀、腹痛一个多月,咳嗽已五天。患者身体一向不甚健康,一个多月来觉腹疼,腹胀,尤以脐周围部更为明显,腹痛为阵发性,常持续数分钟,痛感不放射到他处,发作时腹疼、腹胀难忍,腹壁可见隆起之处,并可听到咕噜声。
1962年03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人范;
<正> 作者发现三硝基甲苯(TNT)有杀真菌的作用。浓度在1:16,000时,可以杀死柯氏表皮癣菌(Kaufman—Wolf ePid ermophyton);1:8,000时,可杀死红色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rubrum)。
1962年0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义;蔡迺哲;
<正> 肩胛胸间截肢术又称前1/4截肢术,是经肩胛部的全上肢截肢术,为治疗肩部恶性骨肿瘤较彻底的一种手术方法。根据文献记载,Knaggs(1910)首先报告此种手术,Knaggs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为Littlewood氏法,另外尚有Berge氏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手术步骤上:
1962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洪升;曹学珠;刘昌元;
<正> Ziehl-Neelsen抗酸染法示麻风杆菌不够理想,典型瘤型麻风组织切片用这种染色法有时查不到麻风杆菌。因此我们选择数种抗酸染色法对90例瘤型痲风切片进行了对比,每标平均作厚10微米及5微米厚二种切片,作以下四种染色。兹将结果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962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凡价;
<正> 处方:肉桂、白芷、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土木鳖、苍朮各二两,槐枝、柳枝各五十小段,血余、乳香、没药各四钱,麝香一钱五、东丹二斤半、真麻油五斤。制法:先将前十味药油浸,春季浸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浸毕,将油药一并倾入大锅,慢火煎至药枯浮起,住火。
1962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孫公鉀;
<正> 以往治疗骨折用石膏绷带固定时,上下两关节一并固定在内。采用小夹板绷带固定骨折时,一般上下两关节都不包括在内,始终能保持其活动机能,愈合后经短期锻炼,肢体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在治疗观点上表现为“整体与局部并重”和“固定与活动统一”两方面。作者报道,一年多来用此法治疗骨折413例,疗程大为缩短。
1962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作者报告1942—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三个附属医院共92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其中一个附属医院的658例分析了发病数,占內科住院总数的28.3%,占全院住院总数的12.4%。年龄最幼者11岁,最大者76岁,以41—60岁为最多(61.4%)。
1962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太千;张振声;
<正> 一般透視室大都在写字桌或机器把手附近安装一个电門,以掌握室內紅灯,这样透視一人必需开关电門各一次,不但占用一定时間而且必需脫下手套去摸,很不方便。笔者設計一种脚踏自动控制灯路,在原有脚踏接触点之上,另加一灯路接触点,构造簡
1962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吳明珠;
<正> 为贯彻中华医学会在天津召开的骨科学术座谈会的精神,我省外科学会于1月26日假省科技宣传馆召开了全省中西医骨科工作者会识。由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术座谈会的我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王志先副教授分别五个问题进行了传达,历时二天半的时间,各位代表首先对我国几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中医政
1962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