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崇祜;
<正> 自1954年我省开始了疟疾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证明在我省各地区,只有间日疟发生流行。至今尚未发现恶性疟,更没有同时感染两种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在一般情况下,疟疾在各地经常散在发生,平时居民调查:全年发病率很低,仅只1.5%,原虫率和脾肿率均为0.4%(1957)。我省南部滨湖低洼地区,病人较
1962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发出了“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预防中暑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分析研究当地情况,在暑季到来之前,妥善安排。特别要求农村、灾区以及交通要道、车站、码头、抓紧做好这一工作。通知强调指出,农村,特别是灾区,在炎热季节应做好劳动力调配工作。对体弱有病的社员,给予适当安排;适当调整工时,推行上午早出工,早收工,下午晚出工、晚收工,延长午间休息时
1962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兆起;王景源;刘广汉;
<正> 息疟定对疟原虫作用较慢,不宜用做疟疾急性发作的治疗,但用做预防,效果良好。息疟定作为疟疾的抗复发治疗的报导,尚不多见,因此,我省在疟疾暴发流行地区,次年曾试用息疟定,对两年有疟史者进行抗复发治疗的实验观察,兹将结果报告于后:
1962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景源;霍兆起;刘广汉;
<正> 息疟定和圜氯胍,同为嘧啶类抗疟药,对疟原虫的无性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世界各地用息疟定作为抑制治疗和化学预防最为普遍,并实验证明是当前较为满意的预防药物。1951年文氏(Vineke)在刚果用息疟定25毫克每周一次,连服17周,当地居民原虫率由服药前60%降至0%,按蚊自然感染率亦由
1962年06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Л·А·Савельева;梁凤阁;
<正> 作者提出的任务是详细的临床观察配合心电图的检查方法来研究心血管系统状态。1952—1953年于Н.Ф.Филатов氏儿童医院进行观察,一共检查76名菌痢小儿,其年龄为5到15岁。应用2КЛ—4型心电图进行三个标准导联与二个胸部导联—CR_1和CR_2。一共检查228次。作者材料之分析是按А.А.Колтнцин氏分类进行疾病分型。心电图改变呈心脏节律改变,窦性心动过速(14人),窦性心动过缓(58人)窦性心律不齐(54人)。大多数小儿心律不齐表现极明显,心动周期波动于0.25到0.55秒之间,室性传导减慢(25人),心室壁激动时间延长为0.03到0.09秒(29人)S—T段偏移、
1962年06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执中;
<正> 鉤虫病,在中医文献中,分为两症。当幼虫侵袭时期,称为“粪毒”;及至出现成虫造成的症状,则又名为“脾劳”。古人在这两症的症候、治疗及流行病学上,都有丰富的经验。今就历代各家著作中,刺取有关“粪毒”和“脾劳”方面的论述,分别介绍如次:
1962年06期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元津;赵德昌;刘先身;李北海;
<正> 山东省济南市于195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候升高,本市各医院收容中暑病人为数较多。今将市级四个医院的251例作一综合分析。并略讨论近年来,中暑研究的某些近展问题。
1962年06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清;
<正> 兹将204例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初步总结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临床分析一、发病年龄:在204例中,以21—50岁者为最多,占总人数的56.8%,51岁以上者为最小,占总人数的5%。(详见表1)其中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3岁。由此可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1962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哲臣;
<正> 我院应用中药治疗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疗效颇为满意,现简要作一介绍,以供同道们参考: 一、处方: 加味桂枝芍药甘草汤: 桂枝三钱杭芍三钱当归五钱川芎钱半独活二钱防风钱半川夕三钱木瓜三钱川断三钱伸筋草三钱年健二钱地风钱半元胡三钱甘草节钱水煎服
1962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钦;田焕林;
<正> 近年来各地传染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对诊断肝炎尚无特异性的良好方法,故在诊断本病时多以肝脏是否“肿大”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但对肝脏肿大程度及临床医生掌握的标准与方法却非统一,往往对无黄疸型肝炎患者造成误诊或漏诊。有人提出肝脏直径在对肝炎诊断上有一定价值。国外曾有关正常人肝脏直径常数的记载,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有报导。我们
1962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登岳;刘林德;
<正> 一年来,我院所见12例格林——巴利二氏综合征现分析讨论如下: 一、性别:男性11例,女性1例。可见本病多发生于男性。二、年龄:本病的发生不限于任何年龄,可见于儿童,亦可见于老人。从文献记载多介于20—50岁之间。本组年龄是介于14—47岁之间,其中在20—40岁者9例(占75%),40岁以上者2例,20岁以下者1例。故多发病于青壮年。三、季节:本病尚无明显季节性。但本组病人多见于初冬。
1962年0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大中;
<正>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系婴儿所特有的疾病,由于胃幽门肌肉肥大使腔道变窄,引起梗阻症状。如不治疗,终因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而造成死亡。这种畸形并非罕见,现将我院1957年以后的17例作一初步分析,并着重介绍X线检查方法及X线所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1962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仁裕;杨瀛;
<正> (一) 我们通过100例阴道后穹窿穿刺术的应用,证明它是诊断异位妊娠伴有腹腔出血者的最有效方法。有人顾虑穿刺造成损伤、感染,或假阴性、假阳性等,故采用较少或不用。如柯应夔氏认为“后穹窿穿刺对急性内出血偶可采用,但有时能伤害大血管或直肠,血液凝固后此法无效。”阴毓章氏认为“后穹窿穿刺术对子宫外孕可以抽出血液,但抽不出亦不能否认诊断,有些盆腔炎的病案,可将肠子粘在子宫直肠窝内,形成包块,穿刺太危险。”刘本立氏认为它的需要性不大。Paul和Titus认为“后穹窿穿刺有引起感染的危险。”Eymer不主张用此法,因为它不一
1962年06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宏勤;高炳照;
<正> йенирашик氏报告,当前凡登白氏试验虽应用甚广,但在做间接反应时,由于部分胆红质被蛋白质吸附随沉淀除去,因而较实际数值为低,下述方法可资避免。一、原理: 重氮化的氨基苯(月黄)酸与咖啡因可和胆红质形成一种红色的氮化物,色泽与含量成正比。
1962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来宾;何灿熙;夏宝枢;张来忠;赵克俊;
<正> 地方性氟中毒系因长期饮用高氟量饮水而致之地方病。世界上不少的国家有此种流行病地区,在国内最先发现于贵州。就查到的材料,其他地区尚未见有此病的报导。我们自1952年以来陆续发现此病,主要分布于山东昌潍及烟台专区的六个县市。鉴于本症发病缓慢无特殊的临床症状,一般都因其他疾患或体检作透视或摄片检查时,发现骨骼系统有特征性改变而被确诊。但由于本症极为少见,临床认识不足常被忽略,而X线表现却极其特征,因此加强X线征象方面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发现和确诊,且可作为调查发病地区的简便方法和依据。
1962年0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樊忠;
<正> 暴聋亦名急性听神经炎,致病原因现向未明。患者病前周身及耳鼻咽喉均在正常的情况下,可无任何致病因素突然的丧失听力,往往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关于急性神经性耳聋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在小儿多因急性传染病中毒引起如猩红热、流感、脑膜炎、腮腺炎等。成人多见于脑外伤,中毒,感染,及脑血管意外等。该类病人因有明显致病诱因,故诊断不难。临床上常冠以致病因素名称如外伤性,中毒性神经性耳聋等以资区别。后者限于篇幅不在讨论之列。前者比较少见,作者四年内共遇见七例,因国内文献尚乏专题报告,兹提出讨论之。
1962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白;
<正> 人体的皮肤及粘膜表面几乎布满了一层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及真菌等)。这些在正常条件下,对机体无害的微生物就是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是菌与菌,菌与机体在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体特定部位的生物群落(例如呼吸道菌群、消化道菌群等)。正常菌群各个成员间,在正常情况下,质与量都保持着平衡状态。但是,在外界环境及机体
1962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沈金聚;
<正>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的寒战高热,脾肿贫血为其特征,但以譫妄、昏迷、抽搐、项强为特征的脑型疟疾却很少见。我院于1961年收治脑型疟疾六例,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季节:六例脑型疟疾均发生于疟疾流行高峰的后半期,9月至10月份。二、性别与年龄:六例中男性四例;女性二例。年龄十一至十四岁者4人,四十二岁及五十七岁者各
1962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堉;
<正> 病例报告王××,住院号77455,男,61岁,已婚,于1958年6月21日入院。主诉:左臀部注射铋剂后左下肢发生放射疼及网状红斑四天。患者于1955年4月诊断为晚期隐性梅毒。自此即开始驱梅,曾注射油剂青霉素及铋剂四个疗程。于1958年6月18日上午八时半在左臀部外上1/4处少内用19号粗针头注射碱式水杨酸铋2毫升。注射时抽吸未注意有无回血,但当时即于注射
196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И·В·Шантаренео;程义亮;
<正> 作者在一年中观察到三次家庭型爆发和六次个人,由Ньюкестл亚型痢疾病原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传染发生。第一家致病四人,是由烤肉饀酱腊肠所引起的;第二家致病三人,是由市场上购买的牛奶引起;第三家二人,是由洋铁盒包装的烤肉饀酱所致。由上述食品中均分离出Ньюкестл亚型痢疾病菌。引起个
1962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有祥;孙健;孔谊;于同法;
<正> 一、病案报告例一:患者董××,男,三十九岁,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入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在院号45172。主诉:双鼻流黄脓鼻涕十多年,六年来加多且臭,交替性鼻梗阻,嗅觉缺失,注意力减退,无头痛。二十年前有二期梅毒史治愈。检查牙列整齐,无缺牙,无异位或额外齿,腭弓正常;鼻粘膜慢性充血,左下鼻甲萎缩,双鼻中甲息肉样变,左鼻中道有脓,左鼻底有长圆形、色淡褐、触之硬、稍可动、从鼻中隔前端距鼻前庭约0.5厘米处,向后外斜向左下鼻道之异物,有黄白臭脓复盖。全身检查一般正常。
1962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剑业;
<正> 脱肛为小儿科临床上常见而又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育。今据古人对此症的认识,结合蒯仰山老师经验体会,总结介绍于后。一、病例二则例一:徐××,男,3岁,和平路239号,1961年7月11日初诊,门诊号25268。主诉:自去年11月,因患腹泻,日久不愈,以致
1962年0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乃健;黄庆山;宋厚祥;
<正> 例一、安××,男性,68岁,农民,长肛门部瘘疮已30年,每日流脓水。近半年来原病变区生有二小结,且渐增大。平日除觉肛门轻度胀痛外无其他特殊不适。检查:全身情况好,心肺无病征,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腹无硬块,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局部所见:右臀在一8×8厘米之触硬区,表面凹凸不平,上有溃孔5处,距肛缘近远不一,压时溢脓
196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景纯;
<正> 40例伴有空腹血液中焦葡萄酸盐及L—Keto—qlutarate浓度增高的流行性肝炎,26例接受硫辛酸治疗,血中L—Keto—qlutarate有所降低,许多病
1962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奇文;谭建业;
<正> 一、宜痹汤治疗呃逆寒、火、痰、食以及伤寒、吐利病后、产后,均可引起呃逆一症,其证乃因气逆于下,直冲于上,而成出口作声,声短而频,轻者不药自止,重者成年累月,昼夜不休。西医所谓膈肌痉挛,即指此而言。余以前治疗本病,每辄用平肝、降气、温中、镇递之品,如丁香散,旋伏代赭汤,橘皮竹茹汤辈,虽按症索方,也曾治愈不少轻症患者,然每遇重症之病例,苦于无
1962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人范;
<正> 答:关于酒精是否能杀死或抑制真菌的问题,在有关书籍上很少提及。一般多用酒精作为真菌培养前的皮肤、毛发、指甲的消毒处理,并认为酒精仅能杀死细菌并不影响真菌的生长。根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导证实,酒精能抑制或杀死某些浅表的真菌。NeVeS氏的研究结果指出:(1)5—35%酒精能抑制须疮癣菌、红色毛发癣菌及狗小胞子菌的生长。(2)以上三种真菌经50%、70%酒精浸泡5分钟即可杀死,25%酒精则必需浸泡20分钟才能杀死。(3)染有奥杜盎氏小胞子菌的毛发浸泡于25%、50%、70%酒精中
1962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德昌;柯奉谨;田凤至;
<正> (一)原则: 1.及早确定诊断,治疗迅速及时。2,强力的药物及物理降温措施。3.有效控制惊厥。4.及早遏止心力衰竭及未稍衰竭,抢救休克。5.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具体措施: 1,轻型:(39℃以下),无严重意识障碍,仅用物理降温,或加用冬眠灵,体温迅即下降。
1962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