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鐸
<正> 鼻咽纖維瘤多发于青年,名为青年的鼻咽纖維瘤;因其内合有丰富的血管,故又名青年的鼻咽部血管纖維瘤、血管性纖維瘤或纖維血管瘤。此种肿瘤发生在青年男性的鼻咽部或鼻后孔,常有鼻阻塞及屡发的鼻出血。肿瘤在病理組織学上为良性,但因其可使患者致命,故在临床上又視为恶性。此种肿瘤并不多見,我院自1950年到1962年7月
1963年10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盖玉琛
,张心德
<正> 山东省卫生厅,于9月6日,在济南珍珠泉礼堂,举行卫生厅直属单位和济南市各医药卫生机构全体人员大会,由山东省卫生厅代理厅长王瑛同志作了“关于计划生育和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到会的有一百五十个单位的医药卫生人员一千六百余人。王厅长在报告中首先详细论述了党和人民政府为
1963年10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駱兆平,曹錦康
<正> 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中以鼻腔和鼻竇的癌瘤为多見。Ewing統計鼻和鼻竇癌瘤約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5%,而Martin称占呼吸道、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其中又以上颌竇癌占多数。文献中統計上颌竇癌占鼻和鼻竇癌的60~80%。本院1957—1961年五年内住院治疗的全身恶性肿瘤共1265例,其中鼻和鼻竇恶性肿瘤有81例,占6.4%。上颌竇癌59例,占鼻和鼻竇癌瘤
1963年1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景琦
<正> 早在1650年Theophiluc Bonctus报告了經气管切开,取出气管内小碎骨片。1905年Jackson報告了气道与食道異物取出的成功。我国自1928年刘瑞华发表气道食道異物以来,接連有不少报道,至今在杂志上发表的有500余例。我院自1950年至1962年6月,十二
1963年10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誼,孙鍵,刘宗福
<正> 喉、气管白喉多继发于咽白喉,而原发者临床较为少见。因病变范围广泛,易引起中毒症状。再加以呼吸道的阻塞,使病情加重,造成死亡。所以对阻塞性呼吸困难的及时解除,乃是刻不容援的。今就我院1960—62年所做100例气管切开术,应用于治疗喉、气
1963年10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紹孔
<正> 眼瞼内翻与倒睫的手术治疗,在防治沙眼尤其在防盲工作中,占重要地位。矫正内翻与倒睫的手术种类繁多,其中以潘作新改良瞼板切断法,简便而效果良好,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然而作这种手术,由于器械不夠理想,依然需要二人合作,一人为术士,一人持角板拉牵引綫协助,不但浪费人力,而且极易疲劳。即使一个人单独
1963年10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光博,王永勛,楊尊之
<正> 眼外伤对视力有严重损害,且发生率较高,并对非外伤之另一眼也有着严重的威胁,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同时由于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复杂,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以及有害于儿童的玩具,均有引起各类眼外伤的可能。眼外伤的统计分析是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本科曾于1959年分析了自1949年至1958年10年中344例眼外伤的住院病人,为了使这项工作内容更加充实,今将我科自1959年1月至1961年12月三年来所见之眼外伤住院病人173人次,共189只眼,试作分析报告于后。
1963年10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郗大卫
<正> 下颌颗状突肥大手术切除后并发耳顳症候群,国内文献很少见,此症状群,即当进食时手术侧耳顳部大量出汗,今就本院所遇一例作以报导,以供参考。患者芦××,男性,29岁,门诊号72611。主诉:左侧耳顳部,每当进食时即出汗两年之久。现在症:在59年时,因左侧下颌颗状肥大,在北
1963年1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秀俊,严纓
1.本文综合分析了31例34只有晶体眼的原发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病案。2.本组之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1岁至30岁。3.寻洞率为64.71%,以顳侧尤其是顳上侧最多占40%。4.在找到裂洞的22眼中治愈率为63.64%(14眼),未找到裂洞的12眼中治愈率为50%。5.术前臥床后网膜脱离有进步者13人,治愈11人,臥床后不变者16人,治愈9人,臥床后恶化者1人未治愈。6.最后就手术适应征及预后简略讨論之。
1963年10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子桂
<正> 本文材料来自我科1955年2月——1962年8月35例舌癌住院病历,目的在于通过病例分析综合部分材料,供临床同道参考。发病情况舌癌虽较为少见,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0.92%,在口腔癌肿中其发病率仅次唇癌而居第二位,据Clash等1944例口腔癌(唇癌不在内)舌癌占763例而居首位,国内资料占口腔癌之第三位,我们之材料占我
1963年10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光荣
<正> 顳下颌关节强直除直接妨碍咀嚼进食,发音和口腔清洁等外,还易引起牙体、牙周疾患、颌面畸形或缺損,以及影响对口腔、咽喉、气管、食管等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不但在功能及生理机能上受到妨碍,
1963年10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来宾
<正> 腮腺造影不仅能确定腺体本身病变性質和范围,且可区分其附近结构的疾患,在临床诊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国内最早由金氏(1935)应用于腮腺及其附近病变的诊断,晚期孙素釧(1954)又对其诊断价值作了祥细的阐述和讨论。我院自1954年至1962年4月共造影37例,兹就其检查方法和临床诊断,结合病例报告于后。
1963年10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鴻举
<正> 鼻硬结症过去被認为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患,近几年来国内外均續有较多的病例报告。本症病原问题及传染途径均尚未确定,在治疗上亦鲜有特效疗法。至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种有:放射(X綫或鐳锭)疗法、抗菌素疗法、外科疗法及综合疗法等。国内采用放射疗法者为数不多。1951年李景(?)报告5例,除一例未进行治疗外,其他四例均用鐳疗;于同年朱既生及篇轼之报告二例,其中一例用X綫及鐳绽治疗;1954年梁福临报告25例,其中用鐳锭治疗者13例;1957年梁氏第二次报告55例,其中镭疗者数例;同年马鐘
1963年10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忠
<正> 1861年法国医生Proper、Meniere首次报导一例内耳疾患病人(实际为迷路内出血之白血病人)拥有眩晕、耳聋、耳鸣三个主要症状后,后人为紀念他乃将一些具有上述三个症状的病人统称为美尼尔氏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或美尼尔氏复杂症等。此等命名是不
1963年10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再仁
<正> 患者于某,女,39岁,山东淄博人,住院号75603,主诉右下颌骨长一肿物已四个月余。于1961年4月15日来我科门诊。现病史,7个月前感到右下颌大牙痛,后牙齿松动,近四个月来肿物逐渐长大,使两个大牙脱落,出现溃烂,近半月来局部疼痛及头痛。进食时咬破肿物而出血数次,曾服中药无效而来就诊。
1963年10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蓮珠,陆学綱
<正> 目前气管切开术除治疗上呼吸道阻塞疾病外,已为多数疾病发生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造成呼吸衰竭的辅助疗法。本院自1958年4月至1962年9月四年半期间共进行此手术76例,其中耳鼻咽喉科患者46例,占60.7%,其余为内、外、小儿科疾病,因此多数科室的护理人员应当掌握气管切开的护理及有关并发症的发
1963年10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汉英
<正> 例1.患者高××,男性,20岁,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鍛工,未婚,门诊号44165,住院号10498,就诊时间1958年6月3日23时许。主诉:右眼发痒、虫爬感43小时。现病史:患者于1958年6月2日早4点醒来,觉右眼发痒、異物感及虫爬感,曾到厂矿保健站就诊,未发现什么。回到车间,右眼仍有上述不适感,由工
1963年10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心德
<正> 山东医药卫生学会于8月20日举行学术报告会,邀请上海市胸科医院顧愷时院长作了“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的专题报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成言嘉主任作了“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的专题报告。顾愷时院长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1958年至1963年期间,上海六所医院(中山、仁济、广慈、胸科、长海、同济)用手术治疗的77例室间隔缺损。其中在低温(28°,30°C)下进行手术者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者61例,在体外循环加深低温下进行者12例;62例采取了直接缝合的方法,15例采取了修补的方法。手术结果是:满意者占72.7%,进步者占6.4%,无效者占2.5%,死亡者14例,占18.4%。
1963年10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寿慈
<正> 山东医药卫生学会于8月20—24日召集会議,传达63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議的召开情况,参加会議的有全省各兄弟单位的预防、结核内科和肺外科负责医师共56人。会議传达和讨论了錢副部长的报告,大家認識到:以知难而进,实事求是的精神;“三严”、“三敢”密切结合;树立牢固专业思想是作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键问题。会议综述性的传达了上海会议的论文,也对上海会议拟定的各项方案、建议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补充及修改意见,在讨论中也展开争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外科人员还提出了肺结核外科治疗的适应征。
1963年10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