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医疗性药物中毒綜合报导

    药物中毒,临床上并非罕見,其发生的原因頗多,应当引起重視。本刊近期在收到的部分来稿中,只医疗性药物中毒即有17余件。为节省本刊篇幅,特請沈元津主任等給予綜合整理。現报导如下,以供医务工作者参考。

    1964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中医学会針灸科、推拿科分会联合举行学术交流会

    张吉人;

    <正> 山东中医学会針灸科分会及推拿科分会,于1964年9月23日至26日,在济南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議。这次会議是在中央工作会議精神指导下,三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下,根据省委及省科委自然科学要为“两当”服务的要求,以防治常見疾病、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而召开的。会議收到論文共192篇,計針灸科141篇,推拿科51篇,各科宣讀了27篇。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来自全省九个专区四个市共計59人,列席代表80余人。会議以各专业分为两大組,同时分別进行大組宣讀論文,小組专題討論,交流經驗,手法表演等活动。这次会議,在各科交流宣讀的論文,作者都重視了临床实践和理論的探討,認真地作了資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因而其中不少的論文具有較高的水平,例如济宁市中医研究所“針灸治疗600例痹証的疗效經驗介紹”,济

    1964年1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麻风病人DDS的吸收和排泄

    孟梅白;

    <正> 著者对每天口服100毫克經2-4年治疗的麻风患者,用Simpson氏法測定DDS的吸收和排泄之結果:血中平均浓度为0.64毫克/100毫升,二型病人血中浓度无差別;尿中平均浓度为74-82毫克/100毫升。此外,著者經过簡单的試驗推測:痲风反应的发生不是由于血中DDS浓度增加所致,可能是由于组

    1964年1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溴中毒

    徐庆来;

    <正> 溴中毒于1930-1940年问发病率很高,之后新的巴比土酸盐类问世,临床使用溴剂减少,发病率随即下降,近年很少文献报导。但是,对心脏病患者使用不当,仍易造成中毒。本院因缺乏氯化钾,曾对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投给溴化钾补充钾盐,服用后均发生了澳中毒,临床表现相似,血溴定量均超过100毫克%可确定为溴中毒,就此作了文献复习,并附一例报告,对中毒机制、临床表现等作了简要叙述,以期提高警惕,避免再度发生。除心脏病患者外,溴中毒亦常见于老年体弱、动脉硬化、慢性肾脏疾病、贫血及高度情绪波动患者。对以上情况,使用溴剂时亦需注意。溴中毒发病机制与溴的体内代谢特点有直接关系。1894年Nencki等首先发现溴的代谢与氯十分近似,而且溴能代替部分组织内(包括体液)的氯离子从而引起中毒。在肠道内溴与氯同时存在时,溴比氯更易吸收。如每日摄入3-5克溴,应每日摄入氯15克方不至发生溴中毒,但一般均不能摄足此量。等量摄入氯与溴离子普通治疗量3周内即可发生中毒

    1964年1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南地区10年来脊髓灰质炎死因的探討

    王子驥;

    <正> 我院自1954年1月至1963年12月的10年中,共收容脊髓灰質炎1,391例,死亡者96例,病死率占6.9%。为进一步降低本病之死亡率,故将死亡原因加以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資料分析 1.死亡与季节的关节:死于春季者3例(3.12%),夏季27例(28.11%),秋季59例(61.45%),冬季7例(7.28%)。由此可見,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若以月份計則以9月为最多,共26例,占27.08%;7月次之,共19例,占19.79%。此病死率所以夏秋較高,是与該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有关,和一般文献相符。 2.死亡与年龄、性別的关系:死亡者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19岁,3岁以下共50例(52.08%),其中6个月以下5例(5.12%), 6月-1岁21例(21.87%),1-2岁17例(17.71%),2-3岁7例(7.29%)。3-7岁共33例(34.37%),7岁以上13例(13.52%)。死亡以3岁以下为最多,尤以6月-1岁更为显著,惜未和所有病例的年龄組对比,但按1959年272例脊髓灰質炎总結,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本組死亡者以3岁以下最多,此与該病多发于嬰幼儿有关。

    1964年1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服呋喃西林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經炎12例报告

    李荣陞;

    <正> 我所自1961年使用呋喃西林治疗病人126例,其中出现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者即有12例,占9.52%;较文献中记载的1%及3%的并发率有显着的增高。现报告如下: 分析及讨论 (1)126例服用呋喃西林患者之服药日数,在7日以内者90例,发现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者仅1例(1.1%);7-14日者23例,其中有3例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3%);服药超过两星期以上者13例,而发生周围神经炎者即有8例(61.54%)。这说明了发生多少与用药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例(见表2),亦有正常量在短期发病者。 (2)用量:12例中用量最多者23.3克,最少者1.8克,5克以下者3例,10克以下者5例,10克以上者4例。根据以上情况,呋喃西林用量不宜超过5克,但不足5克亦应注意。

    1964年1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疹并发喉梗塞27例綜合疗法观察(附气管切开七例分析)

    孙成堂;王德举;

    <正> 我院自1962年1月截止63年1月,共收容麻疹肺炎患者390例,其中并发急性喉炎者26例,白喉1例,并发率为6.9%。在27例中实施內科綜合疗法20例,气管切开7例。死亡6例(其中气管切开后死亡4例),病死率22.2%(除不足24小时內死亡三例外),其糾正病死率为11.1%。死亡者皆伴有較严重的枝气管肺炎。今将簡单情况分述如下,供同道們参考。一、临床資料分析 1.喉炎发病与季节关系:本文发病均集中于四至八月份,尤以五月份为最多。其中发病于四月者3例,五月18例,六月3例,七月2例,八月1例。这恰与烟台地区麻疹流行高峯时期相一致。而总的发病率亦較一般文献报导以冬春发病为晚。 2.年龄与性別关系:年龄最幼者4个月,最长者7岁。两岁以內发病者較多,計有17例,占66.9%;三岁以上者10例,占33.1%。性別:男16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46:1。

    1964年1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百日咳病程中罹患麻疹肺炎的临床經过及預后

    王耀宗;

    <正> 百日咳及麻疹均为冬春季节之儿童急性传染病,因而在流行期同时感染两病的机会并非少見,1958年12月至1959年5月及1962年12月至1963年7月济南地区百日咳及麻疹同时流行,我院收容在百日咳病程中又罹患麻疹的患者,两时期內分別有172例及61例,共233例,絕大部分尚有肺炎或其它并发症,仅就其临床經过略加統計分析,并着重比較其預后情况如下: 資料分析百日咳的診断依据:(1)有密切接触史者151例(65%),否認接触史者38例,另44例情况不詳;(2)每例在病程中均有典型的陣发性痙攣性咳嗽;(3)白細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診断麻疹的依据为:(1)有肯定的痲疹接触史者176例(76%),否認者41例,16例情况不詳;(2)每例在出疹前均有发热、眼及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3)具有典型的費——科氏斑和/或麻疹皮疹。全組中213例(91.4%)在感染麻疹后并发支气管肺炎,計疹前16例,疹后177例,主要表現为发热、气急、紫绀及肺部的细湿罗音等,其中45例曾經X光

    1964年1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疹脑炎及使用激素的疗效問題(附16例分析)

    王耀宗;

    <正> 麻疹脑炎为麻疹病程中預后严重的并发症,近年來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外报告較多,国內至今共約数十例,单独报告者尤少。今将我院自1959年1月至1963年6月四年半时間內收容的16例作一簡单分析,特別着重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称促皮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称皮貿素)对本症治疗效果及預后的討論,供同道們参考。病例分析 1.发病率:国外統計为0.1%;我院在同时期內共收容痲疹3668例,发病率約0.44%,国內彭大恩等报告高达9.0%,此与入院者均系重症及有并发症的麻疹有关。 2.年龄、性别:麻疹脑炎多并发于嬰幼儿,本組16例中,除3、4及6岁者各一例外,余均在6月至2岁間,与彭氏报告相似。男性9例,女性7例。 3.临床表現:一般認为脑炎症状多起始于出疹后4-6天,本組中10例发生在此間,最早者在出疹时,最迟一例在疹后13天,平均为5.4天。多数病例皮疹已出齐,体溫亦有所下降后,驟然起病,主要表現

    1964年1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氢化考的松对重型脊髓灰质炎治疗的初步报告

    王子驥;

    <正> 对脊髓灰质炎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因此应用到临床的药物較多,各家学者說法不一,但仍未解决此間題,故寻找一种較好的药物是我們医务工作者所迫不及待的,本此精神,我院在1963年10-12月間入院的11例重型脊髓灰質炎(其中包括脑干脊髓型、脑干型、重型脊髓型,且大多为进展期)試用了氢化考的松的治疗,除1例因病情严重,病变广泛,发展迅速,并并发支气管肺炎,并存貧血等无挽救外(同时期未用氢化考的松者死亡二例),其余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討此間題,我們愿抛砖引玉和同道們商榷,望批評指正。病案举例例一:朱××,女,一岁半,江苏南通人,住院号20,867。因精神不振,两下肢不能站立两天余,进奶嗆咳一天而于1963年12月2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廿六日,从南通来济,于二天前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无发热惊厥等。时有呕吐,呈噴射性,吐物为奶汁,量中等,日2-3次。大便稀黃,日2-3次。故赴附近医院检查,診断为“肺炎”,

    1964年1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龄前儿童齲齿的損害

    凤存安;

    <正> 在摩尔达維亚共和国某地区,总結了对3106名学龄前儿童齲齿的发病情况調查。其中44.9%是健康牙,55.1%是齲牙。53.27%为男孩(45.2%是健康牙,54.8%是齲牙),46.73%为女孩(44.6%是健康牙,55.4%是齲牙)。从統計中看出在一岁儿童平均患齲率为3.7%,而6-7岁則为76.2%。在所有齲齿中,单純性齲占91.5%。其中乳牙占90%,恒牙占1.5%,复杂性齲占8.5%。齲齿在下頜牙占54.2%,在上頷占45.8%。在3106名儿童中,有75.24%遭受一般疾病的影响。主要有:百日咳、麻疹、水痘、痢疾和消化不良等。平均无全身疾病儿童患1.4个齲齿;有全身疾病儿童平均患3.1个齲齿。全身疾病总数中,患一种全身性疾病占34.09%,每人平均患齲2.8个。患二种全身性疾病占37.33%,平均每人患3.9个齲齿。患三种

    1964年1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常新生儿心电图

    馬沛然;左繼統;楊亚超;曲声贊;

    <正> 小儿心电图与成人不同,新生儿心电图与其他年龄小儿者差別亦很大,在新生儿生后最初几天亦有不同。但新生儿呼吸困难,电解質失調,心肌病,心室肥大,以及对紫绀与杂音之評价,心电图对診断有很大帮助,故将我們在1963年正常新生儿心电图70例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检查对象:健康新生儿58例,为本院产房正常分娩,足月新生儿,体重在3000-3500克,临床观察及查体正常,生后24小时內10例,1-2天13例,2-3天20例,3-4天10例,4-5天5例,共58例。此58例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58例于出院后42天来院复查时又作心电图12例与新生儿对照,共70例。研究方法。我們用瑞典出品之二联Mingography噴水直描計記录,均用同一机器,同一技术員操作,定准电压1m.v.=10mm,每例均作标准导联Ⅰ、Ⅱ、Ⅲ、单极加压肢导联、aVR、aVL、aVF、心前导联V_3,R、V_1、V_2、V_3、V_4、V_5、V_6共13导联,其位置均按国际标准安放,心电图测量均严格按規定,并另有一人复查。

    1964年1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风湿病96例临床分析

    孙天順;

    <正> 风湿病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我国地区广阔,因此在各地区发病率都有着不同。董殿阶于1960年曾报导了我院内科1954年至1958年五年内住院治疗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占其同期收治病人数的2.77%;笔者现将同院儿科于1952年7月至62年12月十年半内收治之儿童风湿病作以统计与分析,希能览视我省鲁西南济宁地区风湿病发病的一般概况,以供同道参考。病例分析一、病发数:风湿病之发病与年龄、性别、气候、季节等都有着重大关系。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气候寒湿,关庆润等于1957年报道哈尔滨医大四年(1950年-1954年)中收治儿童风湿病114例,占其同期儿科住院病人数的2.97%;上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湿,汪沛于1956年报道上海同济医院六年半(1948年1月-1954年6月)中收治儿童风湿病61例,占其同期儿科收治病人数的1.02%。我院儿科于1952年7月至1962年12月十年半内收治病人中诊为风湿病者102例,占同期收治10936人次的0.93%。除病历丢失者本文以96例统计,故修正后之

    1964年1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肺炎(附三例报告)

    楊清明;

    <正>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除了常表现于关节、心脏以外,也经常表现于皮肤,神经系统,肾、肺、浆膜等。关于风湿性肺炎为风湿热经过中所发生之特异性肺炎,比较明显的,多发生于关节炎之后,或与风湿性心脏病同时出现,有时也可以是风湿病唯一或最初症状。儿童较成年人多见。本病国内文献中尚少专题报告,现将本院自1963年所见三例报告如下: 例Ⅰ王××(住院号4186),男,43岁,于63年8月16日入院。主诉:心慌、气短、咯血20天余。患者10年前有过两膝关节疼痛史。58年因过劳累,咯血2次,每次约100毫升。于1月前因受凉有心慌、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下肢浮肿。服中药无效。否认冶游史及性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10,呼吸25,血压130/80。慢性病容,呼吸稍促,神志清楚,口唇轻度紫绀,下肢浮肿,有明显颈动脉搏动及颈静脉怒张。两肺中、下部有水泡音,左侧为重。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可触到舒张期震颤,心律正,心尖闻到Ⅲ级舒张中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到,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包特金氏区闻到Ⅲ级收缩及

    1964年1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严重精神障碍一例报告

    于明江;

    <正> 患者女性(住院号12013),20岁,未婚,山东蓬莱人。因一周来心悸气短加重,一日来精神失常,于63年2月8日急诊入院。该患者从13岁起即有劳累后心悸气短。并逐加重。曾于60年先后在本院及本市某医院住院四次,均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于入院前一周因不慎受凉后,自觉发烧,全身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同时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自服洋地黄片,每天一片共七天。于入院前一天夜间,突然精神失常,兴奋烦躁不安,多语然语无伦次,时而大声哭泣,时而大吵大闹,并有幻听、幻视,如半夜患者不睡,自诉看到大婆在哥哥房内,并听到他们在谈论她的病情。并有离奇之动作,如叫其母将花生米装入其衣袋内,并说:“愈多愈好”;但其母将花生米装入其衣袋后,则患者又自行将花生米掏出。因病情不见好转,故于2月8日下午3时急诊入院。患者自幼性情孤僻、多疑,喜生闷气。五岁时患“麻疹”。经常咽痛。八岁起每于气候变化时有全身大关节游走性疼痛。然从无精神异常史,无头部外伤史,无精神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24/分,呼吸32/分,

    1964年1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灸治疗聋哑120例的初步疗效观察(摘要)

    王世交;

    <正> 作者报告了本科1963年2月至5月的三个月中,采用针灸治疗聋哑患者120例。经初临床观察,疗效尚称满意。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均经西医大夫检查,以确诊耳膜无有病变及声带发育是否正常后,并分组进行治疗。治疗方法: 处方:第一次——听会、医风、合谷。第二次——听宫、医风、外关、后谿。第三次——耳门、医风、哑门、风池、合谷、大椎、太冲。第四次——听会、哑门、风池、廉泉、天突、外关。第五次——听宫、百会、医风、通里、太溪、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第六次——耳门、风池、哑门、廉泉、天突、曲池、外关、风府。作者认为,听会、听宫、耳门、医风、哑门、风府、百会、风池、廉泉等穴,是针刺治疗聋哑的主穴;合谷、外关、通里、太谿、天突、天容等穴,是针刺聋哑的辅助穴;足三里、曲池、肝俞、肾俞等穴,是针刺聋哑之备穴。当患者听力恢复正常,即可停止三阳经的穴位,而应取哑门、廉泉、天突之治疗哑的

    1964年1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湿病之活动性的診断方法

    沈柏均;

    <正> 随着外科学,特别是心血管外科学的进展,以及医学本身的精益求精,风湿病之活动性的诊断,显得越来越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导尚少,特将较有意义的部分国外文献综合如下,以供同道们参考: 临床症状所谓活动性风湿病,意即风湿病之病理过程尚在进行之中,组织学检查可见非特异性的炎性改变或/和特异性的阿孝夫小体。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隐伏性、慢性再发性等。前二者有发热、疼痛等症,诊断并不困难。对于隐伏性

    1964年1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失血与失血治疗

    苏应寬;

    <正> 急性失血为临床常见的情况,在妇产科工作范围内颇为常见,因此熟悉失血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有关失血的抢救,有利于提高抢救工作。人体正常血容量可通过测量体重宋计算。一般说釆妇女全身血量为体重的6-6.5%;在男子为体重的7%(每毫升血以一克来计算)。在矮胖妇女有较少血量。正常血量的分布:15%在毛细血管;70-75%在心脏、主动脉、腔静脉及心脏周围大血管中;其余10-15%在中间血管。失血大体可分为小量、中量及大量三种。急性少量失血为相当于血量的10-15%。如一妇女体重50公斤,血量约为3,000毫升,失血300-400毫升为小量失血。中量失血(相当于血量20-30%)为失血600-900毫升。小量失血后往往脉搏、血压改变不大,肾小球滤过率很少改变,仅稍有周围小血管收缩,从而舒张压往往稍有提高,即身体可以代偿。但达中量失血时,则患者陷于危险边缘。在失血的24-36小时内逐渐出现血稀释,然而不能恢复至原有血量(血浆蛋白较低,不能吸收更多的毛细血管外液以补偿所失血量),所以心跳加快,以增加心逼出

    1964年1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殿甲中医师施治黄疸症的經驗介紹

    王成訓;

    <正> 殿甲医师施治黄疸一症,当复不少,不下数百,疗效已有成验。现实述于下: 1.黄疽前期:此期湿热内蕴,治宜宣通湿热、兼治表邪,以胃胆汤主之。方药:茵陈一两、苍朮三钱、蓁艽三钱、白朮二钱、黄连一钱五分、栀子(炒)二钱、茯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葛根二钱、陈皮二钱、防己三钱。 2.黄疸期: ①湿从寒化为重(阴黄),以调营、健脾、祛湿,利水为其治疗大法,治宜茵陈五苓散主之。方药:茵陈一两、茯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白朮三钱、桂枝三钱,外加茜草二钱。若脉沉紧、腹痛、喜热汤饮,则原方加干姜二钱、桂枝三钱、黄柏二钱;脉变沉濡而滑,脘腹痞胀,歙食入口(车取)吐,小便不利,则原方加赤小豆一两、苡米五钱、车前三钱;四肢发冷,脉沉细、腹痛,则宜茵陈四逆汤治之。方药:茵陈一两、附子二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②湿热为重(阳黄)以清热,利湿和解六剂为主,治宜茵陈栀子柏皮汤主之。药方:茵陈一两、栀子三钱、黄柏二钱,外加茜草四钱。

    1964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走綫”枪伤的治疗及預防(附25例报告)

    李光志;

    <正> 走线枪为无人看守的自动猎枪,亦称“地线枪”、“土枪”或“卧狗炮”。杀伤力很大,每冬春季节,人们用来打猎,不幸往往伤害人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影响劳动力,增加残废,甚而危及生命。我院五年来收入院治疗25例。本文根据上述病例分析提出预防和正确抢救治疗之重要性。资料分析 1.性别与年龄:男23例,女2例。年龄8-16岁者6例,17-45岁者15例,46岁以上者4例,青壮年占多数。 2.受伤地点:在湖、河沿岸沟道者11例,墓田和菜园边受伤者7例,涯坡村头者5例,井边及狭窄曲道者2例。了解受伤地点,对预防这种意外损伤有重要意义。 3.受伤部位:双下肢同时受伤者9例,单侧下肢受伤者13例,腹、会阴部2例,胸部及双上肢同时受伤1例,以下肢受伤占多数。 4.伤势统计:贯通伤加盲管伤19例,单纯盲管伤6例。25例中合并骨折者4例,伴有较大血管及神经断裂者5例,内脏损伤2例。入院前并发破伤风者2例。 5.住院日数及预后:25例中平均住院日数21天,造咸残废者2例,另有一例术后并发肠粘连,25例无死亡。

    1964年1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十二指腸潰瘍并发大出血的外科处理

    李严;

    <正> 胃、十二指腸潰瘍并发急性大出血,是指大量呕血、排柏油样便,或伴有休克脑貧血症状;紅血球因失血而降至250万/毫米~3以下,血紅蛋白低于7克者。其发生率在我国为潰瘍病的2.9-9.1%。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尚不能令人滿意,虽然个別的报告有无死亡者,但綜合可以統計的資料,在240例中,21例死亡,死亡率为8.75%。本文試将胃、十二指腸潰瘍并发大出血的外科手术适应症与手术方法做簡要复习。一、外科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 溫习文献,我国学者較公認的手术指征是: 1.年龄在45岁以上者: 年龄愈大的患者,血管硬化的机会愈多,全身并发症也較多,对于失血的耐受性亦差,故应早期手术。錢文治等报告的92例中,經手术治疗者45岁以下的死亡率是11.1%,45岁以上的为17%,若将61-70岁一組分开計算,其死亡率高达27.3%。Welch报告的經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也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即40岁以下者为2%,40-50岁为4%,50岁以上为23%。 2.多次重复的出血且每次出血相隔的时間很短者: 大多数作者均認为持續性出血或多次出血預后不

    1964年1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粘連性腸梗阻100例报告

    徐振中;

    <正> 我院于1956年1月-1963年3月共收治粘連性腸梗阻100例,居我院同期腸梗阻病人的第二位,仅次于腸扭轉,特作如下总結报告。一、发病率: (一)年龄:本組最小者3岁,最大者68岁。其中3岁1例,6-10岁5例,11-15岁5例,16-20岁2例,21-30岁20例,31-40岁34例,41-50岁19例,51-60岁8例,61-68岁9例。 (二)性別:男79例,女21例。 (三)病因:本組54%以上系腹腔手术后所引起,其中腸梗阻术后34例,闌尾切除术后13例,腸穿孔术后1例,胆道手术后2例,脾切除术后2例,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后1例,輸卵管切除术后1例。腹腔炎症所致有病历記载者占22%,原因不明者为24%。二、发病时間: 本組6小时內入院3例,7-24小时33例,2-3天40例,4-5天18例,6-7天6例,8-9天3例,13天1例。7-24小时入院患者中腸坏死5例,死亡3例;2-3天入院者腸坏死2例,死亡6例;4-5天入院者死亡3例;6-7天入院者腸坏死1例;13天者一例腸坏死,并在术后死亡。我們認为就診早晚对預后固有影响,但粘連絞窄程度、腸管是否坏死,与預后亦有密切关系。三、梗阻发生形式的探討:

    1964年1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硬皮病并发結核性苔癬一例报告

    刘春林;楊雪琴;

    <正> 硬皮病和结核性苔癣是两种皮肤病,临床上并不罕见,但两者发生于同一患者,则较为少见。笔者于一九六三年见到一例,今报导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柴××,女性,43岁,农,已婚,山东章丘县,住院号93200。于63年6月3日因两手发凉,皮肤发硬已五年,全身发生角化性丘疹痒已一月半而入梡。患者于58年冬季,自觉两手发凉,怕冷不敢与冷水接触,天气冷时即两手发青紫,并感到疼痛。前两年饮食较差,症状逐渐加剧,其手指末节及甲部逐渐吸收变短,同时手背、前臂、面部,以及额部皮肤发硬,张嘴受限制,提眉发紧;但胃部无不适,食欲尚佳。于63年4月中旬,躯干、颈部以及四肢,突然发生角化性丘疹,稍高于皮肤,其基底潮红,稍粗糙,表面复盖白色糠皮样鳞屑,自觉痒,搔抓后其鳞屑呈片状脱落。近几天来,两侧腋窝、四肢及会阴均发生同样损害,但头部未累及,并无明显皮层和脱发现象,手掌足底亦无角化性病变。曾在某医院就诊,印象为1.雷诺氏病;2.牛皮癣。转来本科就诊而入院。过去病史:无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史,其它无重要异常记载。家族史:丈夫于三年前生病(?)死亡,有两女均健在。月经生产史:15岁月经来潮,

    1964年1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烏洛托品治疗5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林維春;

    <正> 乌洛托品以往多用为尿道防腐剂,本药内服或注射后,与体内酸类遇合始分解成蚁醛而奏效。蚁醛对许多细菌和滤过性病毒,均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应用乌洛托品治疗五例带状疱疹,疗效显着。现报导如下: 讨论通过乌洛托品对5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说明鸟洛托品对于治疗带状疱疹较为理想。在本组治疗的五例患者中,单纯静注40%乌洛托品者1例,单纯口服乌洛托品1例,先静注再口服乌洛托品1例,先口服再静注乌洛托品1例,静注与口服乌洛托品1例。经临床初步观察,疗效大致相仿,疼痛均在2-3日内消失。究竟何种投药方法为好,因本组病例太少,尚难断言,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乌洛托品进入机体分解以后,主要由尿中排出。故对肾炎的患者不宜采用;用药后亦必须注意经常检

    1964年1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枯草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75例的临床观察

    赵先礼;孙成堂;

    <正> 传染性肝炎为一病程迁延,又缺乏特效疗法之传染病。目前西医治疗,尚停留在一般支持疗法,即所謂“保肝疗法”上。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已获得卓越的成就。其治疗法则不外清热、渗湿,选用主方,随証加減。常用之方剂如:茵陈蒿湯、茵陈五苓散、胃苓湯、梔子柏皮湯等,不过其組方較为复杂,且辯証以衡量药物加減,不易为初窺中医門径之西医所掌握。近年来許多临床工作者在寻求有效的单味药物及驗方上,如甜瓜蒂、鸡骨草、茵陈蒿、清肝飲、陈佛手干及败酱草等都已証明对传染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可惜前所例举之临床研究資料,大多缺乏对照观察,很难下出确切之結論。我院在努力发掘祖国医学宝藏中,大胆試用民間治“黄眼瘟”之秘方——夏枯草治疗传染性肝炎,获得显著成果。作者認为此疗法有进一步推广及研究价值,因此,特报告如下: 夏枯草介紹(6-11) 学名:Brunella(Prenella)Vulgaris L. 別名:血見愁、猪屎草、云(?)蜜、筋骨草、四牛斗草、大头花、夕句、乃东、铁血草、燕面、滁州夏枯草等,欧美各国亦有称其为万病草者(Heal all)。科属:唇形科。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方带紫紅色。叶对生,卵圓或长卵圆披針形,全緣或具疏細鋸齿,两面都有毛。穗状花序,頂生,有苞,花萼具二唇,花冠紫

    1964年1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通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体会談辨证論治的重要性

    廖子仰;

    <正> 一、辨证论治的含义辨证论治是中医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学术的精华所在。远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这一学术观念就已确立,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辨证更使这一观念得到了集中的表现与突出的发扬,而推动、指导了后一千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大大丰富了中医各科的治疗内容。所谓辨证论治,它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就是让医者不要孤立的认识疾病,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从患者整体出发,以“天人相应”、“机体统一”的观念为指导思想,对任何疾病均应从人体到外界,从局部到整体,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相机采取适应的措施,决不能依靠一方一药孤立的调治某一病症。它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不要以单独解除局部病灶为满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整体机能来使病人解除疾苦,恢复健康。因而它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对症疗法在含义上是有原则区别的。一般所谓对症疗法,仅是指撇开病因和病变机制而采取的权宜措施,例如:发热——降热,疼痛——镇痛,便秘——通便……等;而辨证论治在中医角度上则是以解决致病因素和消除病变机制为目的的基本治疗法则。例如:腹泻、咳嗽、头痛、发热……病症,以中医的辨证观点分析,可由表、里、虚、实、寒、热等不同因素所引起,在治疗

    1964年1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灸治疗口眼喎斜疗效总結

    方吉庆;

    <正> 口眼(口呙)斜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颜面神经麻痹”。我们在临床所见:除少数因耳疾患、中风及婴儿瘫症外,绝大多数系因局部受冷风刺激(如迎风来车,靠窗睡觉等)而诱发本病。其表现症状主要是: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吐唾障碍等。几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本病共计556例,略加整理分析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分析 1.性别与年龄:年龄最小者三岁,最大者70岁,发病率最高者26-55岁;男性多于女性。 2.发病季节:春季发病者116例,占2.86%;夏季72例,占12.95%;秋季184例,占39.09%;冬季164例,占33.10%。由此可见,以秋冬为多,春夏季较少。 3.发病原因:在556例中,受冷风寒邪刺激者332例,占59.72%;“中风”症引起者164例,占23.47%;耳疾患以及手术后外伤感染者48例,占8.63%;婴儿瘫患者12例占2.15%。 4.病侧统计:本组病例左侧患病者262例,占47.1%;右侧284例,占52.87%,右侧多于左侧。 (二)治疗 1.取穴: (1)主穴:颊车,地仓,太阳,四白,医风,足三里,合谷,下关。 (2)配穴:头维,听宫,攒竹,颧胶,阳白,风池,迎香,巨髎,承浆,大迎,曲池,太冲,内庭等。

    1964年1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輸血后所致肝脏的損害

    朱菊人;

    <正> 手术后黄胆,尤其当血库内血液大量输入时,早已引起注意。作者等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动物实验,就血红蛋白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 (1)380例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接受输血,其中41例于手术后出现黄胆,其中黄胆出现于1周以内者21例,特别于这些病人中,接受大量血库血液。 (2)这种黄胆类型,由于其发生快,且又迅速消失,故不同于临床上的血清性肝炎,但肝功能试验,对鉴别无甚帮助。 (3)这种手术后早期黄胆,并非为一单纯溶血性黄胆的表现,虽然溶血性黄胆可以引起肝细胞性黄胆。 (4)肝细胞损害可以由于再次血红蛋白液的注射而引起。 (5)最后结论认为,尽可能输新鲜血液,当大

    1964年1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对針下候气的临床体会

    李恭喦;

    <正> 针下候气,是刺针的主要关键之一,古代文献中已有很丰富的记载。本文就个人学习所得,并结合临床体会而作初步介绍,以供同道参考。一、扎针为什么要得气? 所谓气,一是指人体的机能和作用;一是指刺针时针下的感应。得气是取得效果的必要前提,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说明得气如风吹云散的一般,能很快的发生疗效。又谓:“刺之而气不至,无间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也说明没有得气,应当无间其数的做刺针的手法以候气,如果已得气而且调和了,便可停止刺针。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从以上引证来看,可见刺针候气的重要。它能推测人体正气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化,或针治收效的快慢,对病人作出预后诊断。二、怎样辨气? “针下辨气”就是通过针刺来辨别人体内在的虚实情况及抗病机能如何,然后再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下辨气,首先分清“正气”及“邪气”,再辨病之虚实、寒热,易治与难治。 1.辨正气(即谷气):正气至,“针下微有沉紧感而缓和”。即内经谓:“谷气来也徐而和”。当针刺入机体,术者觉得针下微紧而缓和,不急不涩,从容不迫,这是正常的生理机能反应(正气)。宜补不宜泻。

    1964年1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麻杏石甘湯”治疗外感热病三例

    夏宏杰;

    <正> 麻杏石甘汤是后汉末年张仲景之方,它组成精密,方义深奥,疗效卓越,也是后人最常用的得意方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循辨证审因、随证加减的原则,运用此方治疗外感热病的伤寒肺热喘嗽、风温喘嗽、麻疹肺热喘嗽等三案,均获得卓效。今介绍如下: 案1.徐××,男,46岁,1963年清明节时突然起病,身灼热,目胀头痛,口渴喜冷饮,喘促痰动似笛声。曾至某招待所医务室诊治,诊断为支气管炎,注射青霉素四针,又服药片(药名不详),效不明显。迄今已五日余,故来我院就诊。检查:舌苔黄燥,口苦乏津,脉浮紧而数。余认为,此乃犯肺之邪,继传阳明,热壅气分之现象。拟方治之。麻黄五钱、杏仁七钱、甘草五钱、石膏一两五钱、桔梗五钱、寸冬八钱,水煎服。次日复诊:诸症好转,惟喘促加剧,此肺之痰热郁结,一时难解。仍以原方加前胡四钱、大贝四钱、煎服一剂。继之喘息大减,再服一剂诸症均消。案2.裴××,女,2岁,麻疹出齐方将脱屑,因夜间受凉,次日忽又发热,喘促甚急,鼻翼搧动,神

    1964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治疗“暴瘖症”一例

    吕筱山;孙以渭;

    <正> 张××,男,21岁,学生,住院号3274,1963年1月21日入院。主诉:突然舌强不语已四天。患者于63年1月18日,因同学提意见后而发生精神抑郁。继之头部微汗,头晕,两眼及咽部充血,咽痒如有物贴于咽喉,上肢抽搐,牙关紧闭,不语。经某医院检查,排除癔病,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故来我院就诊。检查:精神痴呆,眼睑及唇部微肿,舌质红绛,苔白腻微黄。呼吸气粗。左豚沉弦;右脉伏,肝脾未触及,血压120/60毫米汞柱。证治:脉症合参,系气郁化火,痰热血凝滞于会厌所致。治宜开窍豁痰、清热逐瘀,方用温胆汤加减先清痰热。方药:云苔三钱、清夏三钱、川连一钱、竹茹四钱、枳壳二钱、菖蒲三钱、远志二钱、郁金二钱、浙贝三钱、化橘红一钱五分,牛黄清心散四分(冲),水煎分二次服,继服八剂。 1月29日二诊:舌转动微有灵活,左耳发热,仍戚有物贴咽,口干不欲饮水,舌苔中部黄厚。方药:生地三钱、杭芍三钱、菖蒲二钱、郁金二钱五分、萋仁三钱、元参三钱、寸各三钱、川贝三钱、橘红二钱、诃子六分、毛茨菇五分、谷麦芽各三钱、射干一钱五分,煎服法同上,继服四剂。 2月2日三诊:口张稍大,仍不语,觉喉有物上冲,晚间口唇发热,舌质绛,苔微黄,脉细数。

    1964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愈經行泄泻一例

    宋志琪;

    <正> 王××,女,18岁,未婚,门诊号76194,于1963年8月17日就诊。患者三年来即经行腹泄,少腹胀满,泻物完谷不化,日约三十余次。经期正常,色黑有块,量中等,经尽泄泻即自止。检查:精神倦怠,面色淡黄,目下浮肿如卧蚕。舌质淡,苔白薄。脉象虚迟。此系脾虚多湿所致之经行泄泻病。因月经将临,治宜健脾燥湿,升清降浊为宜。方药:台参四钱、云苔五钱、白朮三钱、扁豆五钱、陈皮二钱、山药五钱、莲肉三钱,砂仁一钱五分、苡米五钱、桔梗八分、白芍五钱、甘草二钱,煎服四剂。二诊:服药后,当月经行大便正常,少腹胀满疼痛减轻,食欲亦佳。惟有心悸,继投予归脾丸50粒。五个月后随访,药后经行5次,大便均正常,而且经期、色、质、量等,均恢复正常。治疗本病应脉证相参,分清寒热虚实,辨证施治。方中参、苔、朮、砂、陈、草,可健脾理气;山、莲、苡、扁,能健脾化湿;桔梗有升清降浊,以达恢复脾土的健运功能。但是根据病机与五行生克的

    1964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愈子宫外孕一例

    呂凤杰;

    <正> 于××,女,40岁。患者已停經两月余,于1963年6月27日阴道流血少許,腹部剧痛。經××医院做后穹窿穿刺、双合診检查,确診为子宮外孕,并建識作腹部手术。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故于7月1日来我院就診。患者系多产妇。停經前曾有月經不調、白带,及少腹隐痛等病史。检查:神志清晰,坐臥不安,陣陣吟呻,急性病容。面微黄,舌淡紅,苔白。左少腹触之有一包块,微硬、不动、拒按。脉沉弦。根据临証所見,笔者認为系血瘀凝結,当属癥瘕之症。治以通瘀消坚,理气行滞,故投予膈下逐瘀湯。方药:桃仁、丹皮、赤芍、紅花、香附、当归、川芎、烏药、元胡、枳壳,并加用木香、血竭,水煎服。取黑豆一斤、元醋一斤。将黑豆炒熟,入醋拌勻,装入布袋內作局部热敷,涼时再炒。 7月2日局部疼痛減輕,仍用前方加炮山甲四錢、琥珀一錢、麝香五厘,7月4-5日,連服两剂、热敷二十余次,阴道即見流血并繞臍疼痛,至7

    1964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刺治疗顳下頜关节炎38例疗效观察(摘要)

    桑延文;

    <正> 作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炎38例,其疗效良好。本组病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幼者14岁,最大者51岁。发病部位,右侧27例,左侧10例,双侧1例。病程1月以内者17例,2-6个月5例,7-12个月6例,2-3年6例,3年以上者4例。在38例中,均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其中有18例明显的影响进餐,32例局部有压痛,25例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治疗方法:以下关(患侧)为主穴,合谷(双侧或健侧)、颊车(患侧)为配穴,各刺五分左右。采用捻转进针,待病人得气后即行针。行针手法,主穴用捻转的泄法;配穴用平补平泄法。每次行针3-5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次,每日针一次,七次为一疗程。本组治疗结果,病程与疗效的关系如表一、二。

    1964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传染性肝炎补体結合試驗血清抗补体反应之处理

    金朝杭;曹洪奎;

    <正> Eaton(1944年)首先研究了传染性肝炎补体結合反应。繼而国內外学者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不少資料。但由于传染性肝炎补体結合試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有相当比数的血清抗补体反应出現,吉林医大研究传染性肝炎病原学过程中,应用鸡胚、豚鼠肝組織抗原分別对236份及25份血清进行补体結合試驗,血清抗补体者分別占18.2%及8%。笔者应用豚鼠肝脾組織抗原进行补体結合試驗,抗补体血清占18.03%。传染性肝炎血清抗补体反应的出現,是限制本試驗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因素之一。作者在从事黑热病防治研究工作的前几年,曾与同事采用改良Sachs氏法处理了黑热病血清抗补体反应,获得比較滿意的結果。因而作者又用于传染性肝炎补体結合試驗血清抗补体的处理,初步結果简称滿意,介紹如下以供参考。

    1964年1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