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朝杭,路步炎,曲晶毅,黄爱田,盛中秋
<正> 补体结合试验(下称补结试验)多年来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疾病的诊断。尽管此法操作较烦琐,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却是肯定的。本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尚未见公开报道。我们对出血热补结试验作了研究,结果于下。
1985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翁维权,于竹英,刘金兰,时培瑞,陈兵,唐保禄,夏根全,田树堂,张汝菁
<正> 血细胞化学染色能在原位上显示其结构性质,故有助于探索血细胞的生理或病理改变及其机理。我们对49例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患者周围血细胞化学染色进行观察,试图从中探讨出血热患者血细胞的生理或病理改变及其意义。观将结果报道如下。
1985年1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景启
<正> 1984年我们观察151例347例次流行性出热血病人(EHF)的血象,发现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51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127例,女性24例,年龄15~77岁,平均38岁。采一次血,如是三期重叠(9例)或同时二期(47例)出现者,统计资料时均算三期或二期的血象变化,因此以下列表中各型、各期总例数超过347次。采无名指末梢血(推片、瑞
1985年1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永福
<正> 自1935~1984年国内报道约246例心脏粘液瘤,现特就本病的某些资料综述如下。发病率及一般资料心脏粘液瘤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第一位(35~50%),人口发生率为1:40,000,上海第二医学院尸检2,289例,发现1例;北京友谊医院尸检3,000例,发现1例。我国246例心脏粘液瘤于心腔的分布见下表,与国外报道的75%位于左房、20%位于右房、左右心室各占2.5%相比,我国的左
1985年1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刚,杨文峰,李彦三
<正> 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一例心房粘液瘤患者发热的处理体会。患者女,12岁。于2个月前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颜面苍白;体位改变时头晕、黑矇;1个月前发热.体温在38.5~39℃之间,中午开始发热,晚上热退。无盗汗、咳痰、关节病史;无膀胱刺激征。否认结核病史。体检:T38.6℃、P125次,Bp100/60,
1985年1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廷彬
<正> 我们采用缝合切口后放置抗生素并用橡皮条引流法防止复杂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观察1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于下: 当腹膜缝好后,切口处用生理盐水冲洗,或用1:5000的新洁尔灭棉球擦拭,生1~2次,然后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16万
1985年1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司福余,汤惠菊
<正> 肾上腺受体可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其作用点都在平滑肌上。c受体可使心脏血管收缩,而β受体则使心脏血管扩张。β受体又分为β_1受体和β_2受体。β_1受体主要兴奋心脏血管平滑肌,使心脏血管扩张,而β_2受体则作用于周围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和支气管扩张。
1985年1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开贞
<正> 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但在用药过程中突然停药可致病情恶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后更易发生。表现为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甚至发生致死性心肌梗塞或心律紊乱。心得安的这一停药反跳,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是我们临床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反跳发生机理,提供几种可能的预防措施,供同道参考。
1985年1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梅林
<正> 197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高血压专家座谈会上,哌唑嗪作为一种降压新药被推荐使用。一、哌唑嗪的药理特点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该药的机制系阻断突触后肾上腺能受体(α_1受体)而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同时本药能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阻止cAMP降解而有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本药除了能扩张阻力血管外,还能同时扩张容量血管,在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压下
1985年1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雄,林淑萍
<正> 我院1981~1984年收治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111例,现作一综合性回顾分析。本组111例病人的心电图,取住院期间变化最显著的一份作为ST段测量,按Niel-son标准,即下壁心肌梗塞ST段抬高≥2.0毫米,前壁心肌梗塞ST段抬高≥5.0毫米,作为ST段抬高组。在此标准以下者为非抬高组。按Morris测定法,检出住院期内,凡一次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毫米·秒为异常。发病时心电图呈
1985年1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雪梅
<正> 作者使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新药Ticlo-pidine治疗四肢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18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0例。每日给Ticopidine600mg,连续服8周以上。结果对缺血性溃疡的有效率为71%,其中有2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人工血管置换术后难治性溃疡获得痊愈,17例疼痛病人
1985年1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殿龙,田英军,兰新昌
<正> 心室颤动的促发因素较多,但舒张期振荡波致室颤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4岁。因腹泻、呕吐两天,院外持续补液2,500毫升后,出现胸闷、心慌,下肢浮肿,又给利尿剂三天,浮肿消退,出现全身乏力,于1984年11月22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房纤颤史2年余。入院时心电图:心房纤颤,T波下降支有一附加波,其振幅忽高忽低,时隐时现,时而提前,时
1985年1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红洁
<正> 孕妇35岁,婚后8年,受孕2次。因停经8个多月,腹部迅速胀大,伴憋气、双下肢浮肿1个多月入院。检查:体温37.3℃,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100,心脏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围111厘米,宫底45厘米,腹壁紧张,胎儿位置及胎心音不清。B型超声检查:宫腔增大。胎儿居宫后壁,并随母体性变化而浮动,胎头双顶径约8.0厘米,胎儿脊椎反射大致规则,胎心搏动尚规律。胎盘附着宫底前壁,最厚部位约8.8厘米,胎盘边缘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
1985年1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月华
<正> 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常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并发DIC等而耽误治疗,笔者所见5例,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男婴,40天。足月顺产,第二胎。单纯母乳喂养,否认外伤史,家族中无出血性疾病。3天前因用手抓破面部而出血半天方止,半小时前因抽风两次入院。体温36.5℃,面色蜡黄,双目直视,呻吟不止。前囱门2.5×2.5cm,膨隆,颈部有抵抗感,背部有3×4cm瘀斑,臀部及足趾针眼处
1985年1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宗远,刘润玑,王继孟,古立暖
<正> 胎粪性腹膜炎是新生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我院自1963~1984年共收治85例,死亡40例,占47%。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5例中未成熟儿10例。男61例,女24例。出生后1~5天发病者65例,6~10天者14例,11~30天者6例。临床表现:入院时均有腹胀,呕吐者80例,便秘者69例,紫绀者16例,发烧者10例,呼吸困难者12例,腹壁静脉怒张者23例,
1985年1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乐京,李萍
<正> 近几年来我们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63例,效果较好。临床资料:男34,女29,年龄21~67岁,46岁以下51例,52~67岁12例。其中美尼尔氏综合征48例,位置性眩晕5例,中毒性迷路炎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6例。48例美尼尔氏综合征中34例是首次发病,14例有发作史。其眩晕发作多较急,且多数病例为视物旋转,有的呈摇摆性,并伴有恶心呕吐、耳聋、耳鸣、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发病持续时间:10分钟到120分钟49例,3~5天14例。
1985年1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漱清,许启芹,贾守约,尹桂兰
<正> 自1957年Gasser提出感染引起儿童急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国内1983~1984年报道20例。我院近4年来收治9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1岁以下2例,最小者6个月,2~3岁4例,6~10岁3例。有明显苍白8例,轻度苍白1例。4例有皮肤出血点、瘀斑,3例眼眶瘀斑、鼻出血较重。浅淋巴结肿大者3例。肝肿大(肋下3cm以上)5例。脾肿大3例(肋下1.5cm2例,肋下5cm有压痛者1例为脾周炎)。
1985年11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洪基
<正> 患者女,43岁。因全身生长大小不等质地柔软的淡红色瘤30多年,停经9个多月,阵发性腹痛2天,剧烈腹痛1天入院。患者从童年即发现颈部有数个玉米粒大的肿瘤,至性成熟期,肿瘤逐渐向躯干蔓延。从第一次妊娠起,肿瘤从10余个增至数十个。而以后每次妊娠成倍增多,本次入院肿瘤已蔓延全身,约1,000个以上。除夏秋肿
1985年1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培英,丁承恩,孔玉兰,林玲
<正> 自1965年Crabbe和Rubin等发现肠粘膜中有很多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细胞后,有关SIgA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解济南地区婴幼儿肠道局部免疫状态,我们于1984年9~10月,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检测方法,对275名健康婴幼儿粪便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1985年1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尧
<正> 卵巢肿瘤自发性破裂是卵巢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卵巢肿瘤扭转或卵巢肿瘤囊壁被肿瘤穿破(以恶性肿瘤多见)所致。因该病常以急腹症就诊,术前较难确诊,故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非常重要。现就4例的诊治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5~48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及高热;主要体征为腹部包块、腹水及贫血,有1例出现轻度休克。术前诊断为卵巢瘤蒂扭转2例(其中1例疑为阑尾炎),宫外孕破
1985年1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贞强
<正> 我们对产前检查的283例孕妇(8~40周)静脉采血1毫升,稀释到100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双抗体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其中正常孕妇281例,按妊娠周数分为33组,其最高平均值为241.57±47.66ng/ml,最低平均值为26.85±4.50ng/ml。妊娠12周AFP值已超过正常人的两倍,并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增高,21周开始明显升高,到33周达最高峰(241.57ng/ml),以后又随妊娠周数增加而递减,至40周时为73.29ng/ml。2例孕妇AFP超过本组上限532ng/ml,引产证实为胎儿畸形。
1985年1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阮长乐,贾淑娴,于振海,李兆亭
<正>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直接阻断进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血流。其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我院从1983年3月至1985年6月以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病人54例,效果尚满意,现总结如下:
1985年1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崇伟,王善政,王化生
<正> 我院在1982年以前,共收治食管恶性肿瘤1,593例,其中食管平滑肌肉瘤3例,发生率为0.18%,3例中有食管癌肉瘤(即食管平滑肌肉瘤与鳞状细胞癌同时存在者)1例,甚罕见。病历摘要例一,男性,59岁,农民。因吞咽挡感2月余,症状加重且频嗝及吐粘液物,于1965年12月19日入院。平日进食快速,无家族病史。检查:营养较差、消瘦、颈部无肿大的淋巴结。钡剂食管造影见食管中上段交界处
1985年1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化生,王德江,彭树华
<正> 患者男,47岁,因食管癌行胸段食管切除、胸骨后路胃代食管左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术中发现肝脏下缘距剑突7cm,比较厚,胃较小,吻合后十二指肠幽门区恰好横跨在肝脏表面,胃血运好,吻合满意,但张力稍高。术中将胃管远端送入十二指肠降段以备鼻饲。术后第二天患者胸闷,吸吁困难,出汗。查体:心率140次/分,脉搏细弱,血压逐渐由120/90降至90/70,紫绀。术侧(右胸)前胸叩浊,呼吸音消失,左肺正常。
1985年1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本义
<正>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试用空针穿刺抽液注入强的松龙治疗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资料:2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3~5岁者5例,6~17岁者12例,18岁以上者3例。积液最少者10毫升,最多者100毫升左右。
1985年1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瑞森
<正> 我院自1975—1984年用EF—B_2型及EF—P_2型上消化道内窥镜诊断贲门癌525例,其中经拉网、细胞刷、活检及随访证实的早期贲门癌20例,占同期贲门癌的3.81%。现就早期贲门癌的概念、诊断及内窥镜下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讨论。一、一般资料:
1985年1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英英
<正> 患者男,4天,系第一胎,第一产。全产程约9小时,因产前胎心弱,孕母吸氧,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娩出。生后不会哭,经拍背后出现哭声但微弱,反应差,吸吮力差。第三天出现呼吸急促,喘憋入儿科。体温36℃,脉搏132次/分,呼吸68次/分,体重3.5公斤。足月新生儿外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伴呻吟。眼睑浮肿,鼻翼扇动,鼻唇沟发青,口唇轻度紫绀。三凹征(+),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心音有力,心前区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Ⅲ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性质粗糙,向腋下传导。腹膨隆,肝剑突下4厘米,右肋下4厘米,脾左肋下1厘米。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予以
1985年1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沛然
<正> 本文就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合年龄、方法、近期和远期疗效作一综述。一、室间隔缺损1980年Flger报告1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2,381例,其中室间隔缺损占15.7%,为第一位。常合并其他畸形,缺损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为25~50%,但亦有报告高达60~70%。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本症诊断帮助很大,但多数病例手术前仍需心导管检查。肺血管阻力升高者,应在婴儿期即行手术,因此时做手术,手术后肺血管阻力
1985年1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之清
<正> 全国第二次风湿病学学术会议于1985年5月在南宁举行。会议宣布: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会议收到论文250篇。现将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一、关于风湿病学的概念和范畴风湿病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了与国际医学发展协调一致,便于互相交流,中国亦采用“风湿病学”一词。风湿病学可概括为研究不同病因(包括免疫性的、代谢性的、退行性的、感染性的、遗传性的……)引起的骨、关节、肌肉及其有关软组
1985年1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德钦,王萝真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9岁。因滑冰不慎摔倒,右侧胸部及腰部着地,即感局部疼痛并逐渐加重,时而呻吟,精神不振,4小时后,以“右胸软组织挫伤及右肾挫伤待排”收入院。体检:体温39.9℃,脉搏120次,呼吸36次。高热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表情痛苦,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腺不肿大。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应灵敏。咽不红肿,扁桃体Ⅱ°肿大,不充血。颈软,胸廓对称,挤压痛(±),右腋中线11及12肋骨处肤色正常。无淤血及肿胀压痛
1985年1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恩,郭文信,王善璞,王锦乾,于全军
<正> 我院自1977~1983年收治滥用轻粉治疗皮肤病致严重汞中毒7例,其中误诊3例,误诊原因如下。例1:男,35岁。2月前发生血尿三次,双下肢膝关节以上至大腿根部对称性酸麻、胀痛,阵发性加重,夜间睡前尤甚。曾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查体:痛苦表情,口腔未见溃疡,齿龈未见汞线。心肺阴性,腹软,肝轻度肿大,压痛,脾未扪及。双肾区叩痛阳性,双下胶无浮肿,关节无肿胀,活
1985年11期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茂禄
<正> 一、做好术前准备和麻醉:第一步要认真了解病情及细致观察胸片,必要时亲自给病人胸部透视,以判断病灶位置。我们曾遇一病人,痰血一个月,虽胸片报告未见异常,但通过仔细观察胸片,见右上肺野透光度略增强,纤支镜在右上叶前段见结节状肿物使段支管变窄,病理证实为鳞癌。第二步是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曾有三位病人在外院皆因精神紧张而使纤支镜未能进行,我们给予耐心解释而取得了纤支镜检的成功。第三步是做好局部麻
1985年1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华成
<正> 据国外报道,纤支镜检对肺癌的诊断,直视下能见到的中心型肺癌,阳性率可高达94~100%,不能窥见病灶的周围型肺癌,阳性率为50~80%。影响阳性率的主、客观因素很多。现将几项应严格把握的环节简述于下,以期提高阳性诊断率。一、内窥镜下所见:对于中心型肺癌,在支气管腔内寻找和发现肺癌病灶是诊断的首要步骤,若受检者术前胸片上有明显的肿块病灶和肺不张时,根据正、侧位胸片定位,在相应的支气管腔内容易发现病灶,其外观表现为:(1)管壁增殖型:腔内
1985年1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华战
<正> 纤支镜检查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和不排菌活动性肺结核都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纤支镜检查可了解支气管病变的有无,以确定手术切除部位和防止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播散及脓胸的发生。一、据统计,约有10~20%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而应用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不高,这是由于其可见范围较小,视野不够清晰,早期粘膜下病变很难发现之故。纤支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所见有三种类型:(1)浸润溃疡型,多发生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
1985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柏蔷
<正> 右肺中对支气管由中间段支气管呈锐角分出,长约1~2cm,内腔窄小,周围被三组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分嵴部淋巴结)所环绕。多种疾病可引起此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引起右肺中叶膨胀不全或肺不张。上述情况即称为中叶综合征。我们对21例中叶病变经纤支镜、痰细胞学、淋
1985年1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杰
<正> 纤支镜肺活检可提高肺部疾病,尤其是肺弥漫性疾病和肺周边肿块的诊断水平。以往肺周边肿块因远离大支气管,痰细胞学检查多为阴性,支气管腔内作纤支镜检查又无法窥视和取标本。现在可以通过纤支镜将细胞刷和活检钳直接放到周边肿块内作刷检和活检,两者可互相补充。但体积小,靠近周边,尤其两肺上叶尖段或尖后段,刷子和检钳都难以准确到达,组织学阳性率相应为低。因此术者必须熟悉各支气管与肺叶肺段的解剖关系,才能比较准确地取材。部分学者报告刷检的阳性率比活检
1985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杰
<正>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成分,生物化学和免疫成分的测定,可用于正常肺免疫功能的研究,也可用于评价肺间质疾病的发病机制、疗效和预后等,还可以判断某些疾病的病因。
1985年1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忠年
<正> 提高纤支镜活检病理诊断的阳性率,一是应将纤支镜下所见,包括粘膜皱襞图象,粘膜面,支气管腔,分泌物等记载好,这实际上是病理的肉眼形态部分,对病理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二是选择好活检的取材部位。纤维支气管镜下所取的活检组织是微小的,但必须包括血块和坏死组织。切片时最好作连续切片10~20个。过去我们仅切5个组织片,往往在可疑病例需重新切片时,由于修整蜡块而损失组织,所剩无几,得不到结果。切片时应留数个白片以备作特殊染
1985年1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仲为,姚秀云
<正> 纤支镜检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类型:纤支镜检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Shrader以Holter磁带监护纤支镜检发现心律失常者高达81%,我们用心电图监护纤支镜检36例有11例心律失常(30.5%)。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全部病人均在纤支镜通过声门达气管时心率显著增加,由70~80次/分增至104~167次/分,平均128次/分。11例有心
1985年1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仲为
<正> 纤支镜检可抢救呼吸危重病人,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治。一、解除气道分泌物梗阻:维持通气功能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可造成严重的V/Q失衡和右至左分流,在短时间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此种病人应及时清除气道内阻塞物以挽救生命。临床以慢阻肺病人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干燥氧吸入,或气道湿化不足致分泌物排除困难而发生梗阻者常见,其可出现严重低氧和呼酸而陷入肺性脑病,甚至死亡。Barret(Chest73:746,1978)曾用纤
1985年1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臧广生
<正> 血行再建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重要方法。如果两处同时需要施行再建术,应避免侵袭过大。数井等对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同时并发腹主动脉以下动脉瘤和血管闭塞症分二期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欧美,患末梢动脉疾病病人有半数并发冠状动脉病,高龄者除动脉硬化外还合并肺、肝功能低下或恶性肿瘤等。因此术前对心、肾功能要做全面的检查,并尽可能选择对病人侵袭小的手术方法。
1985年1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学宽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18岁,学生,3年前开始感到间歇性颈后部疼痛,活动后加重,继之左手麻木、发凉,从上臂至左手阵发放射性,过电样疼痛。症状逐渐从左上肢发展至左下胶和右侧上下肢。左上肢,尤前臂细瘦。走路似踩棉花样,易摔倒。入院前5个月经常头痛、头晕、恶心、头面部出汗(颈以下不出汗),躯干部皮肤剧痒。同时发现双手从腕以下,双脚从踝以下皮肤紫绀、肿胀和
1985年1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孟彪
,赵连生
<正> 一、以肝内胆汁淤滞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A.糖尿病性脂肪肝B.日本血吸虫性肝硬变;C.慢性活动性肝炎;D.转移性肝癌;E.C_(17)烷化皮质醇制剂引起的肝损害。二、血清白蛋白及胆固醇共同减少的疾病有:(1)肾病综合征;(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3)门脉性肝硬变;(4)重症肝炎;(5)吸收不良综合征。
1985年1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