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川秋,栾志和,徐培清
<正> 我院半年来经脉冲多普勒超声(PDE)声学造影、在心导管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房间隔缺损10例,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男女各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27岁。均经临床、X线检查诊断为房间隔缺损。采用美国ATLMK600脉冲
1987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吴健彪,刘全义
<正> 患者男,48岁。入院前5个月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近半月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吐黄痰。X线检查:食管中、下段有8Cm长之充盈缺损,管壁僵硬,右肺中,下野有大片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之阴影。入院诊断:食管癌并右肺炎症。给予青、链
1987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陶仲为,朱秀英
<正> 用流速容量环(MFVC)检查上、下呼吸道阻塞,本刊曾报道。近年来我们又应用肺活量(FVC)和1秒时间肺活量(FEV_1)来判定上、下呼吸道阻塞,今介绍于下。一、病例:典型上呼吸道阻塞9例,包
1987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高振贵,崔环,刘桂芬,李洁
<正> 患者,男,23岁,药库保管员。因晨间意识不清,疑诊安眠药物中毒送我院。患者呈深昏迷,BP110/90P70次/分、T35.8°、CR25次/分。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红斑。右侧头颞部有3×5Cm肿块。双侧疃孔缩小约2mm,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刺激等皆无反
1987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雷茂禄,王建平,姜淑娟
<正> 1983~1985年两个冬季,我们选择10例肺心病急性期病人,应用漂浮右心导管检查,在静脉注射氨茶碱前后测肺动脉压,以观察氨茶碱等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0例肺心病病人皆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6例,
1987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汤华战
<正> 我院自1979年~1985年对2400例患者进行了纤支镜检查,经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肺癌802例,其中属早期肺癌18例,占2.2%。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4岁。鳞癌11例,腺癌5例,未分化大、小细
1987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刘兴荣
<正> 遵照国务院命令,中国药典(1985年版)采用了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基础是国际单位制(SI)。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决议将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作为国际
1987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徐只顺,亓天伟,徐忠华
<正> 1981~1985年2月末,我科应用荧光电视监视经尿道行膀胱碎石术24例。认为此法具有钳石准确、压力强、碎石成功率高等优点。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1~54岁。共有结石31块。其中1块结
1987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朱振铎,张洪
<正> 1985年~1986年,我院门诊对73例胆石症患者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一.临床资料: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约55岁。男44例,女性29例。大部分患者有肋疼,恶心,厌油,乏力,低热,严重者多次出现黄疸,发烧及胆绞痛。73例均由B型
1987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张奎洪,朱学良
<正> 1984年3月我们采用一侧胸锁乳突肌带两个岛状皮瓣的方法,为一例牙龈癌病人施行根治术后,即刻修复颌面部缺损畸形,获得良效。患者男性、68岁,因右下颔牙龈肿物一年余入院。诊断:右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
1987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栾信庸,李金邦,张大良
<正> 1983年6月我们用转移喉气管瓣一期重建舌、口腔底、咽侧壁手术获得成功,报道如下。患者男,59岁。因声门上癌(鳞状上皮癌)于1981年12月9日行水平上半喉切除,术后行钴~(60)放疗。此次入院前半月患者感到
1987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王春祥,杨永彦,刘鲁祁
<正> 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使用开胸器时常造成的胸骨骨折。这是术后出血、疼痛、胸骨固定异常、胸骨脱开及纵隔感染的原因。特别是老年和心功能很差的病人,胸骨弹性差:脆弱,尤易骨折。为此,我院特设计制
1987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唐之曦,周振莲,安郁英,吴凌云,唐国建
<正> 我们自1946年~1985年共治疗外伤性后尿道断裂、狭窄300余例。市立医院三十九年来的治疗情况是、前十年主要是断端吻合,中十年主要是会师术,后十年多采用套入术。收效以后者最优。自1969年以来,青岛市立医院采用套入术者计34例,青岛第
1987年01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刘顺普,苏永廉,于志远,孙德成
<正> 我院自1960~1982年收治白血病者患240例,其中并发神经系统病变125例(男性55例,女性70例)。各种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见表1。
1987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赵承祥
<正> 一例“中风”患者,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抗生素、口服潘生丁、脑复新(0.2、一日三次)后,周身皮肤瘙痒,夜不能眠。每次持续3~4个小时。皮肤不红不肿,无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王风荣
<正> 40例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追问不出毒物接触史,多数经皮肤吸收中毒,病情发展快,可迅速出现肺水肿,易发生惊厥抽风,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这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金义生,蔡来舟,苏焕章,付元祥
<正> 慢性病毒性肝炎(慢肝)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们于近年应用全胚粉剂治疗35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 病例选择: 本文70例病人均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且均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
1987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梁东浩,蔡来舟
<正> 我院于1984~1986年应用胚肝细胞输入治疗肝硬化(失偿期)22例,收效显著: 一.材料与方法: (一) 病例选择:本文病例均经B超、同位素扫描、肝穿刺病理检查确诊。采用配对法将病人分为输胚肝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1987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李萍,闫乐京
<正> 肝硬化性脊髓病是存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它以痉挛性截瘫,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是在肝硬化基础上且大多数是在门体静脉分流
1987年01期 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3 ] - 尚延海,崔允峰,任德印,李同芬
<正> 本文收集1959~198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5岁以下小儿纵隔畸胎类肿瘤15例,并对其X线特点及诊断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1987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尹春台
<正> 中期妊娠毒蕈中毒后出现“黄疸——GPT”分离、死胎,尚未见报道,报告如下: 患者,23岁。因停经6个月,黄疸10天,昏迷半天。病前进食自采野生蘑菇,食后15小时突发剧烈腹痛,阵发性加重、频繁恶心、
1987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解家英,胡玉梅
<正> 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临产后行人工破膜,可缩短产程,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但对破膜的指征和时间尚无统一认识。1985年我们观察妊娠38~42周住院初产妇381例,年龄24~30岁,无胎位异常,无骨盆狭小,孕妇无心、肺及全身疾患,新生
1987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张孝和,尹凯黎
<正> 为了加强结核病的防治,我们对全厂职工进行了全面查体。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又采取定期查体和门诊发现患者相结合的办法,加强防治。我厂共有职工7500人,其中1984年以后入厂的工人在入厂时都进行了查体胸透,故这次只对1984年底以前的4467人做胸
1987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吴美琳
<正> 患者26岁,停经38周合并成骨不全于1985年10月10日住院待产。患者身材矮小,7岁会走路,曾有4次骨折史,19岁结婚(非近亲),受孕5次。第1、2次妊娠均达足月,剖宫产,小儿分别于出生后18天及45天死亡,第3、4次妊娠行
1987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张秀珍
<正> 患者女,47岁。有低烧、咳嗽、盗汗史10年,并咯出大米粒样结石四块。近三个月以来明显乏力、盗汗、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咳出黄豆粒样石块一枚,绿豆样石块二枚。查体:T37.5℃,P108次,R24次BP90/60
1987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王嘉桔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劳动人民。由于下肢静脉淤滞,回流障碍,组织缺氧,可出现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疹样皮炎、小腿慢性溃疡和出血等并发症。我部特邀请本刊编委尚德俊副教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笔谈该病的防治经验体会,以供临床参考。
1987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王书桂
<正> 下肢静脉曲张一般分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二类。一、原发性静脉曲张:临床较常见。(一) 浅静脉曲张:由于浅静脉压增高,引起
1987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李世英
<正> 一、深静脉功能检查: 先有下肢肿胀,然后出现静脉曲张者易诊断不但此现象多数患者未注意,尤其是对深静脉瓣膜。
1987年0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叶建荣
<正> 下肢静脉曲张一般指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常需与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相鉴
1987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赵绚德
<正> 我们将下肢静脉曲张症分为单纯型和并发症进行辨证治疗。一、单纯型:单纯型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称之为“筋瘤”中医认为因“肝统筋,怒动肝火,血燥筋栾”而形成。治疗应养血平肝、解郁舒筋为主,气实者服六军丸,以祛风平肝、解郁通络;气虚者
1987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尚德俊
<正> 一、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的浅静脉发红、灼热、疼痛,表现为阳证、热证者,可以应用解毒消肿法治疗:1.患处外敷大青膏、茅菇膏或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患处。2。用解毒洗药(煎汤)、硝矾洗药(开水冲化)乘热熏洗或热腌患处,每日
1987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汪忠镐,王湘水
<正> 一、注射疗法的机理和安全性:注射疗法是利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刺激血管内膜,使其发生化学性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刺激性药物还能破坏红、白细胞和血小板,使之释放出二磷酸腺苷(ADP)等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继之,红、
1987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孙建民,张培华
<正> 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目的为:①解除静脉郁滞所引起的症状;②减轻或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郁积性皮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等并发症;③提供良好的远期效果。
1987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王嘉桔,臧广生
<正> 一、大隐静脉手术并发症(一) 股动脉损伤:股动脉有搏动,位于深筋膜下,股静脉外,一股不会损伤。我们曾收治1例股静脉损伤出血者,在处理中不慎损伤股动脉,而施行大腿截肢术。陈炳森等收治1例严重股动脉损
1987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尚德俊
<正>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诊断时首先要明确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还是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这对确定正确治疗甚为重要。因此要注意:(1)详细询问病史:如病人突然发生下肢肿胀,经后逐渐出现下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曲张,则为下肢深
1987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张得胜
<正> 患者因肝硬化腹水给予5%水解蛋白(上海长征制药厂出品,批号8404151,失效期85年10月)500毫升静滴,20分钟后觉面部发痒,两腮发胀。腮腺管口发红,两颌下见核
1987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叶建荣,李建明,施群,周康荣
<正> 1983~1986年,本院收治下肢静脉郁滞患者共88例,分析如下。一、X线造影: 作上行性静脉造影时,先用止血带扎住踝部浅静脉,取头高足低30°斜立位,然后穿刺足背浅静脉,5分钟内注入40%泛影葡胺
1987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4 ] - 谭世慧
<正> 现将1983年1~6月本市七所医院的83例住院死亡患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83例中新生儿50例,不足1岁27例,2~3岁2例,4岁以上4例。83例中死于新生儿硬肿症20例;新生儿败血症14例;新生
1987年01期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刘汉林
<正>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第四届轻度高血压会议于1985年12月在西德召开。与会代表通过了轻度高血压的治疗准则。这个准则包括轻度高血压的定义、血压的测量方法、影响决定开始治疗的因素及随访。这个准则是根据1982
1987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刘耀光,潘忠青,张国华,刘国栋
<正> 我院自1985年6月,对50例行阑尾切除术者以3%双氧水冲洗预防切口感染。患者均为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行表氏切口,常规切除阑尾后,于阑尾周围注入3%双氧水30毫升,一分钟后再用生理盐
1987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郭漱清,韩秀珍
<正> 实习医生甲:现报告病历,请诸位医师指教。患儿男,两个半月,因咳嗽鼻塞10天,近3天低热咳喘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生后无青紫及呛咳史。查体:T38.4℃,R50次,发育营养好,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心率160次,两肺中小水泡音散
1987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胡凤鸾
<正> “尼泊金”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简称尼),其用法为: 1.配成10%的醇溶液,室温保存备用。2.常用的抑菌浓度是0.05%,即1万ml药液加10%的尼泊金醇溶液50ml。3.尼在酸性溶液中防腐效果最好。如用
1987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王在民
<正> 尿激酶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能直接激活血浆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酶的催化作用下,变为可溶性分解产物,因而使血栓或血块溶解、吸收。尿激酶还能激活血块内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
1987年01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马兰英,徐功立
<正> 恶性网状细胞病(下称恶网)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一种广泛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其具有与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相似的恶性细胞增殖,且发病急、病程短,没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而易被误诊。我院1965~1984年
1987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李炳照,周再康,王文联
<正> 本院1977~1985年婴儿流脑误诊26例,其中误诊为上感、肺炎10例,急性胃肠炎10例,菌痢2例,急性脊髓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病毒性脑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987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朱秀贞
<正> 笔者1982年做骨髓穿刺980例,成功率为99.72%。一、改进操作技术:12年来笔者一人操作,不需助手。打开无菌穿刺包,置于无菌洞巾后,先右手带无菌手套,并持盛有棉花球的小酒杯,左手倒入0.75%的碘酒,再拿备用的1%的普鲁卡因,右手持5毫升注射
1987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齐承良
<正> 用后囟门穿刺法取血118例,全部成功。方法:患儿取右侧卧,剃净后囟处毛发,常规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左手托起患儿头部,食指摸清
1987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蔡来舟
<正> 为了方便血型鉴定,他们研制试用了一种血型鉴定纸片,并作了142例凝集试验。效果良
1987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曹晓岚
<正> 我院陆永昌付教授从事中医五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跟陆老学习时,曾见他治愈一例临床少见的血小板增多症,现整理如下: 患者女,31岁。因产后流血过多,头晕乏力,全身肌肉疼痛,曾突然晕厥数次。后
1987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丁承恩
<正> 用猪转移因子(TF—P)治疗水痘36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于上臂内侧皮下注射TF—P,3岁以下患儿每天1单位,4岁以上每
1987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刘淑莲
<正> 患儿男,足月顺产,产后患儿即面色苍白窒息,立即苯甲酸钠啡咖因、洛贝林各1/3毫升肌注。5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呻吟,刺激无反应。身长45厘米,头围29厘米,胸围27厘米,体重2800克。胸部发育正常,双肺呼吸音弱,右肺闻及痰鸣音,心前区未
1987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