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以腹直肌为动力重建屈髋功能(附67例报告)

    毛宾尧

    <正> 脊髓灰质炎后遗屈髋肌瘫痪患者由于髋关节前方不稳而出现挺腹甩腿畸形步态。近年有人采用以腹外斜肌为动力重建其功能,但屈髋力仍感不足。为此,我院于1978~1984年采用以腹直肌为动力重建屈髋功能。共施术67例,平均随访3年11个月,屈髋肌力全部

    1987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什么是良性膝关节痛

    <正> 良性膝关节痛以自觉症状为主,可能由于寒冷和潮湿因素等作用于机体,因个体反

    1987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附10例报告)

    杨志贤,潘达德,程国良,曲智勇,宫相森,方光荣

    <正> 自1983年以来,我们应用带神经血管筋膜蒂的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10例拇指缺损。其中急症修复拇指损伤伴指骨、关节或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7例,切除拇指残端贴骨疤痕后覆盖创面1例,急症再造拇指2例,全部获得成功。随访半年以上,皮瓣感觉较好,功能满意。

    1987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子宫肌瘤多房性囊性变一例报告

    李桂梅,孟秀奎

    <正> 田××,46岁,于1984年12月5日诊为右侧卵巢囊肿收住院。无腹部包块史,近年来向左侧卧时右侧有牵拉样痛,近20天来感到腹部胀闷,饱餐后加重,时有隐痛,月经正常,白带不多,孕3,产3,末次产于19年前。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似5个月妊娠大之囊性包块。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略大于正常,上方有24×20×20厘米大之囊性包块,与宫

    1987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小指展肌瓣转移重建拇指掌侧外展功能

    丰德宽,傅海艇

    <正> 1986年3月18日,我们为一例正中神经损伤所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患者,用小指展肌瓣转移重建其拇指掌侧外展功能,获得较好效果。患者男,28岁。1年前被玻璃刺伤右手掌部,伤口愈合后遗留拇指对掌功能障碍等正中神经损伤症状。查体见右手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内收旋后畸形,不能对掌,拇、食指全部及中指桡侧皮肤感觉明显迟钝。

    1987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止血棉简介

    <正> 止血棉是一种新型局部止血药。其由安络血、明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甲醛等经过严格消毒后制成的桔黄色、质轻多孔的海绵

    1987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Bateman氏手术治疗15例三角肌瘫痪的体会

    陈昌善

    <正> 临床上替代瘫痪三角肌的手术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我院自1982年4月至1986年4月,对15例三角肌瘫痪病人施行Bateman氏手术,术后均作随访。实践证明,Bateman氏手术效果良好。下面就本组资料对该术的有关问题作一分析讨论。一、临床资料分析本组15例三角肌瘫痪病人中,男9例,

    1987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糖的致龋作用

    亓丰平

    <正> 引起龋齿的糖有多种,但以蔗糖造成的损害最大。其原因一是蔗糖的应用广,二是蔗糖可促进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变形链球菌的致龋特点:①能迅速使蔗糖发酵产酸,溶解牙齿的矿物质;②可将蔗糖变为细胞外

    1987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碳纤维在骨科临床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毕复海,牛其昌

    <正>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经国内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认为,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固定和替代材料。本院自1985年始,将医用碳纤维用于创伤骨折内固定和肌腱、韧带的修复,并较多地应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各种矫形术。经不断探索,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改进了手术方

    1987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肋骨多发性疲劳性骨折一例

    黄仲存

    <正> 患者女,32岁,反复发作性咳嗽两年余,近两个月来加重。自诉吐黄痰并右侧胸痛,咳嗽剧烈时胸痛难忍。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下胸压痛。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心率70次/分,律整,无杂音。以往有肺结核史。X线所见:右上肺显示纤维条索状影及结节状影,两下肺纹理多而粗乱。右侧第7、8、9肋骨及左侧第8、9肋骨腋前线处见有与肋

    1987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顽固性呃逆、剧吐、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腹水的处理

    王志远,黄风瑞,褚海波

    <正>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28岁。两年前发现脾肿大,牙龈出血,拟诊肝硬化,脾肿大,脾机能亢进。曾多次住院治疗后症状好转。现因病情加重,又于1985年4月3日入院。检查:肝病面容,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水征阳性。肝脏不肿大。脾脏肋下缘13厘米,过中线2厘米。血色素13.3克%,红细胞

    1987年02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1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临床分析

    张启宇,韩光曙

    <正> 我院自1965年7月以来共收治1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占同期住院病例0.0038%),除3例仅经内镜加活检证实外,余11例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报道分析如下。一、资料分析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30~76岁,平均年龄为49.6岁。(一) 发病部位及病理诊断:本组恶性

    1987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食管曲张静脉硬化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附30例报告)

    权启镇,徐俊,陈桂荣,于俊基,张志坚

    <正> 经内镜曲张静脉硬化疗效法(EVS)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止血迅速,损伤小,尤其适用于肝功差而一时不能耐受手术者。EVS既可用于急症止血,又可为择期手术做准备,亦可作为无条件手术患者的长期治疗手段。但其并发症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自1985年6

    1987年02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65例分析

    戴龙井,李承璐,张来忠,张绪敬,郝秀霞,马焕云

    <正> 自1980年10月至1985年6月,我院施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165例。本文试作分析,以求改进。一、一般资料165例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为13~74岁。其中住院患者134例,门诊患者31例。(一) 检查原因:原因不明的发作性右上腹痛43例,黄疸29例,腹部包块2例,胆石

    1987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酚妥拉明治疗12例重症肺心病心衰的临床观察

    王光舜,侯杰,颜萍

    <正> 1984年11月~1986年3月,我们对12例重症肺心病心衰病人,在常规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心衰时加用酚妥拉明静滴,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987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健康人心电图QRS波群电压变化的纵向性分析

    曹中明

    <正> 有关增龄与心电图(ECG)QR S波群电压关系的横向性研究已不少见,但仍无统一认识。WHO于1968年修改的Minnesota ECG编码分类法和Bachman等研究都认为老年人的QR S波群电压较成年人低,而国内杨氏等的研究表明随年龄而增加。本文对205例45~86岁健康人自身前后体表

    1987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安置起搏器成功治疗心肌炎并发阿—斯综合征一例报告

    尹振尧,毛潇君,张训祥,陈善康,陈厚侠

    <正> 患儿女,10岁,因发热、乏力3天,伴恶心、呕吐,上腹痛1天,于1986年1月5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8℃,脉搏108次,呼吸44次,血压80/60。一般状况差,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充血。心尖搏动弱,叩诊心界无明显扩大,心音低钝,节律不

    1987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左心室射血功能的变化

    董殿阶

    <正> 心房颤动(房颤)时,即使心室率正常,无心力衰竭,也常因心房失去收缩力,影响心室充盈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本文中应用阻抗图(ICG)测定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功能,以提供房颤患者应尽可能复律的理论根据。

    1987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心肌炎早搏的临床观察

    马沛然,曲声赞,汪翼,韩秀珍,王玉林,田淑慧,谈玉贞,赵志峰

    <正>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期前收缩的很多,在其诊治上,至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将1973年以来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95例心肌炎患儿(均符合九省、市心肌炎协作组所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70年以来诊治的828例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患儿(均符合全国克山病诊断标准)和济南、烟台两市14岁以下的6,117例健康儿童

    1987年02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价值(附51例分析)

    赵明伦,肖恩峰,赵长庚,张良友

    <正> 为了正确估测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我们对接受本治疗的51例(治疗组)作了临床分析,并与接受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甘露醇的65例(对照组)作了对照。现报告如下。

    1987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济南地区338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

    王彩英,初秀瑜,许军,张松,粘桂珍,刘鸿美,范利华,王其敬

    <正> 血液流变学检查已广泛用于临床,其对心、脑血管病的预报及指导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各家报道的正常值差别较大。为此,我院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研制的NX—5型血粘度计细胞电泳仪,对济南地区338例(男150例,女188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10项检

    1987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81 ]
  • 肌注安痛定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

    王秀芬

    <正> 患者男,49岁,农民。4天前因着凉后咳嗽、发烧(39℃),乡村医生给肌注安痛定1支后热退,但6小时后周身皮肤发痒、红肿,并见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急来本院治疗。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见全身皮肤有弥漫性暗红色斑,斑上散在巨形大疱,直径5~10厘米不等。表皮

    1987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进展

    李大年

    <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可导致脑梗塞。据国外观察,TIA第一次发作后五年内脑梗塞的发生率为25~40%。如果对已发生脑血栓者作回顾性分析,则病前有TIA者的脑梗塞发生率高达42~50%。国内王新德等对72例TIA进行5~20年随访,结果有25例(34.7%)发生完全性卒中,可见对此

    1987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概念

    张文博

    <正> 1985年5月美国Maryland医学院主办了一次慢性心衰治疗座谈会,与会者均为第一流的心血管病专家。此会议记录发表于1986年2月的美国医学杂志。本文就其要点,结合其他资料及个人经验体会作一综述。一、洋地黄的治疗效应及应用价值洋地黄在心衰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洋地黄虽可

    1987年02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7 ]
  • 心肌病误诊分析

    王世臣

    <正>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相当困难,常须在排除其他常见的心脏病后方能成立,因而误诊较多。我院自1976~1984年共收治心肌病69例,其中扩张型(DCM)59例,入院时误诊21例(35.6%);肥厚型(HCM)10例,入院时误诊6例(60%)。一、误诊原因的分析误诊是临床医生对疾病的一种歪曲反映,系由多种因素造成。客观方面可能由于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过于复杂或缺乏特异的辅助诊断方法等;

    1987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心律失常误诊分析

    张文博

    <正>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手段,但有一些心律失常其治疗原则不同而心电图图形颇相类似,很易造成误诊。此时除认真分析心电图图形外,病史、体检、颈动脉窦按压(CSM)对鉴别诊断也有帮助,必要时还须描记特殊导联(食管导联、右房导联)及做电生理学检查。以下重点讨论体表心电图的分析。

    1987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急性心肌梗塞误诊分析

    王宗先

    <正> 急性心肌梗塞的误诊率为30~40%,多因临床症状及/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而误诊。下面分别加以讨论。一、症状不典型约15%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典型胸痛,而表现为: 1.急性泵衰竭:见于大面积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心脏扩大多不明显。泵衰竭的极型为心源性休克。2.心律失常:可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不

    1987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心绞痛误诊分析

    尹祚昌

    <正> 冠心病心绞痛的误诊率相当高,主要是将一些非心肌缺血造成的胸痛(如心脏神经官能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误诊为心绞痛,当然也可能将不典型的心绞痛误诊为其他系统疾患。

    1987年02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的误诊分析

    徐成斌

    <正> 风湿性心瓣膜病以二尖瓣病变发病率最高,典型的二尖瓣病变诊断不难,但当杂音轻微或不典型时常易发生漏诊;另一方面,一些其他疾病因在二尖瓣区闻及杂音又可能被误诊为二尖瓣病变。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987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急、慢性心包炎的误诊分析

    王礼铭,张亚莉

    <正> 一、急性心包炎(一) 急性纤维渗出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早期,心包的脏、壁两层均有纤维蛋白渗出,如治疗及时,病程可停止发展,否则随后就有浆液渗出。急性纤维渗出性心包炎的病程短,其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病掩盖,极易漏诊。要想减少急性心包炎的漏

    1987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继发性高血压误诊分析

    李惠明

    <正> 继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因多可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得到根治或缓解,故及时检出继发性高血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以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最为多见。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的浮肿、尿常规

    1987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分析

    张文博

    <正> 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在一般省级医院的误诊率为4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①对不典型的IE缺乏认识。不少医生诊断本病仍习惯用传统的诊断标准——发热、器质性心脏杂音、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栓塞征象、贫血、杵状指趾及血培养阳性等。实际上,目前大部分IE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很不典型的。②血培养阳性率太低。血培养阳性为诊断IE的重要依据,但国内实验室血培养阳性率很少高于

    1987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误诊分析

    唐秀民

    <正> 一、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大或广泛的肺动脉栓塞,可使肺动脉大部分阻塞而导致心排血量锐减,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及急性右心衰竭。此称急性肺原性心脏病。该病在国内相对少见,但误诊率很高。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引起猝死,小的肺动脉栓塞可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生前诊断是很不容易的。本病的诊断关键是能否了解可能产生肺栓塞的临床背景或诱因。如慢性器质性心脏病伴有房颤,近期做过较大的胸腹部手术,年

    1987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高血压与猝死

    Messerli E H ,李秀峰

    <正> 长期的动脉压升高可引起左心室肥厚。目前普遍认为,为了充分代偿后负荷升高而引起的左心室肥厚,是一种有益的生理过程。然而,Framingham地区研究指出,根据心电图标准定为左心室肥厚的患者,比心脏正常者有更大的发生猝死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但至今尚未见有其病死率增加的病理生理机制资料。本文作者为了探讨高血压与

    1987年02期 40-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中性粒细胞性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

    陶仲为

    <正> 副主任医师:这次教学查房,目的是让大家对肺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诊治有个概念性认识。先请简要报告病历。主管医师:患者男,49岁,因咳嗽、咳白粘痰、胸闷1年半,病情逐渐加重并咳脓痰4个月,于1986年3月13日入院。1年半前受凉后发烧、咳嗽、吐少量白痰,胸片为双侧肺炎,右中下肺野为重,应用庆大霉素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1个月后咳嗽、咳痰减

    1987年02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抗休克治疗中应用抗休克裤三例报告

    刘延益

    <正> 例1:男,30岁,1984年10月4日因拖拉机翻车挤压臂部2小时急诊入院。血压60/50,脉搏105次。四肢凉,面色苍白,血红蛋白6克,血小板3万。诊断骨盆多发性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立即予以输液、输血等抗休克处理,但血压不回升。即用AST—80型抗休克裤,充气压力40毫米汞柱时,血压回升至90/50,中心静脉压由0升至3厘米水柱。

    1987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昼夜节律(摘要)

    田文,李彦杰,徐成江

    <正> 为了探索我国中、老年正常人与冠心病病人的24小时心功能最佳与最差时间相位,我们对21例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的中、老年人进行了查体、心电图、心功能综合检查及血脂等检测。其中正常人11例,年龄44~63岁;冠心病病人10例,年龄50~60岁,均根据1979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冠心病修定标准诊断。受试者均住院观察,并停服任何药物一周以上。采用日本产AG—413D三路心电

    1987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自制硬膜外导管8,000例的临床应用

    宁吉顺,张云阶,曹广济,王现臣,陈治平

    <正> 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肌松良好。但连续麻醉后拔管有时会发生困难,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导管断裂而存留于组织内。有文献报道,拔管困难导致导管断裂者为0.52‰。我院自1958~1985年,采用自制硬膜外导管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8,000例,

    1987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肝脏和药物

    刘继兰

    <正> 肝脏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许多药物转运和转化的重要场所。因此,肝脏可影响一些药物的作用,药物也可影响肝脏的功能和结构。临床医生了解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987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报告

    陈秀荣

    <正> 王××,女,10个月,系邹平县远城镇人,于1982年3月就诊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笔者在该院进修)。其母述患儿右眼内有白色小虫。检查双眼无异常发现。用开睑钩拉开眼睑,也未发现右眼内有

    1987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
  • 巨大肾积水长期误诊为肝硬化腹水一例分析

    李惠明

    <正> 张某,男,52岁。5年前,因腹胀经某院抽腹水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以后又经多家大医院检查,诊断相同。既往无肝炎、腹痛及血尿史。体检:发育、营养中等,血压120/80,无黄疸蜘蛛痣,心肺(一),腹部中度膨隆,似以左侧略较明显,不完全对称。无腹壁静脉怒张,腹水征(+),无包块及压痛,肝脾未触及。左腰部较对侧略饱满,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肝功试验、尿常

    1987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快速医用粘合剂治疗皮肤创伤的临床效果

    杨保珠

    <正> 我们应用西安化工研究所生产的快速医用粘合剂—ZT胶,治疗急性皮肤创伤186例,5例伤口深达皮下脂肪,余为皮肤切割伤、撕裂伤,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用无菌棉球拭干,将破裂的皮肤对齐,滴上ZT胶,1厘米长的创口一般滴1滴,按压数秒钟后即可粘合,用敷料包扎。3天后复查,未完全愈合者可重复一次。如为手术患者,可在皮下缝合后,将皮肤对齐,滴上ZT胶,不必缝合皮

    1987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共鸣火花电灼治疗疣50例

    齐宝荣

    <正> 我科应用上海宇宙厂生产的共鸣火花治疗机,治疗疣50例(共114个),收到了满意效果。其中寻常疣11例,丝状疣22例,指状疣11例,扁平疣3例,传染性软疣2例,蹠疣1例。病程15天~20年不等。方法:疣体小者用针状电极,大者用金属电极。患者取舒适体位,将电极直接接触疣体顶部,通电后电极稍离皮肤即出现火花。根据患者感觉,调节输出和距离(用金属电极者不必调大输出)。每个疣可治疗几十秒

    1987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自发性大量血气胸误诊为胃穿孔、张力性气胸一例报告

    许积香

    <正> 男性患者,22岁,于1983年8月24日起床后,突感胸闷,上腹部持续剧痛伴呕吐,4小时后来院急诊。查体:血压100/70,极度烦躁,转辗不安,上腹部肌紧张,压痛明显。疑诊为胃穿孔而行X线透视。透视中发现为左侧气胸并少量积液,左肺被压缩90%。立即穿刺测压抽气初压。为+6~+8厘米水柱,抽气1,000毫升末压为-10~-8厘米水柱。抽气后呼吸困难稍缓解,腹痛明显好转,病

    1987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从两病例谈食管裂孔疝的漏诊、误诊问题

    焉天亨

    <正> 例1:女,41岁。两年前进餐后突感胸骨后闷痛、烧灼感,继之心慌、气短、憋气、面颊及手指发紫,在当地医院诊为心绞痛,予口服硝酸甘油无效。此后常于饱餐后发作,每次持续约数十分钟,并伴返酸、嗳气、腹胀。常规心电图及负荷试验均正常。因长期按冠心病治疗无效,于1978年3月入院。查体:较肥胖,剑突下轻压痛。钡透为滑动性食管

    1987年02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慢性砷中毒多脏器系统损害一例报告

    张庆文,汤文祥,傅善杰

    <正> 患者男,43岁,农民。40天来,患者两次不明原因地频繁呕吐,腹泻血水样便,剧烈腹痛;10天来全身疲乏无力,四肢麻木疼痛,眼球发黄,肝功能异常,于1986年4月28日入院。先后按急性胃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多发性神经炎治疗无效。既往健康,无明显药物接触史。

    1987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B超诊治复发脑瘤一例报告

    王树新,徐惠康,张玲

    <正> 冯××,男,45岁。患者于1985年4月施行左颞叶脑瘤摘除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3个月右侧肢体偏瘫加重,语言不清,头部骨窗渐隆起,伴发癫痫。术后5个月出现高颅压危象。经脱水、抗癫痫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而入院。查体:运动性失语,左颞顶部有约12×8厘米颅骨缺损区,骨窗处明显隆起,高出骨缘约4厘米,

    1987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单纯性月经过早出现一例报告

    郭庆玙

    <正> 5岁女孩,因阴道流血3~4天,于1977年12月就诊。患儿就诊前曾两次出现过阴道流血,间隔1月余,每次持续3~5天,量较少。此次阴道流血量稍多,与上次间隔1月余。无外伤及服药史,流血期间无腹痛等症状。查体:身高1.03米,体重21公斤,智力好。双侧乳房未发育,无阴毛及腋毛。外阴

    1987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经气管导管套入胃管洗胃二例报告

    唐殿森

    <正> 我们遇两例严重有机磷中毒病人,反复插胃管失败,改用经气管导管套入胃管洗胃获得成功,使病人脱险。例1:女,30岁,口服敌敌畏约2小时后就诊。病人神志不清、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口鼻充塞粘液泡沫分泌物,呼吸浅弱,血压90/60。多次试插胃管都未成功,改用喉镜下借助插管钳插洗胃管。但置入喉镜后见喉部粘膜高度水肿,且有破损出血(可能为反复试插胃管所致),用插管钳多次试插

    1987年02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地方性斑疹伤寒引起偏瘫一例报告

    万春生,张洪伟

    <正> 患者男,30岁,工人,因畏寒、高烧伴头痛8天,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尿失禁3天,于1985年12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9℃,脉搏88次,血压120/80。前胸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反应迟钝,运动性失语,眼裂等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眼底:正常,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右

    1987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TMP加小剂量磷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181例分析

    陈锡容,牛丽娟,魏月珍,张锡英

    <正> 我们采用小剂量磷霉素(60~75毫克/公斤体重/日)和TMP(5毫克/公斤体重/日),对1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试验性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1.病例选择:1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年龄均在5岁以下。诊断为上感者18例,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者159例,扁桃体炎

    1987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应注意缓脉灵与奎尼丁的相互作用

    申庆亮

    <正> 缓脉灵是夹竹桃科植物的一种生物碱。它能降低心肌的应激性,抑制房室传导,延长不应期。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常将此药与奎尼丁等并用,以收到更好的疗效。但是,两药的相互作用也值得注意。

    1987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有关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防治

    滕锡衡

    <正> 1.有人说脑血栓多数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闭塞的血管难以再通,缺血脑区的功能难以恢复,此时治与不治没有多大差别。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现已证实,在局限性脑缺血部位有一个严重缺血的核心部位,该处的神经原一般迅速死亡,故治与不治确实一样。但在该核心区周围有一较大的轻度到中度的缺血区,这叫低灌区或半影区。通过治疗可使低

    1987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22例报告

    唐福德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22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疗效较好。两组患儿均根据以下标准确诊:①5岁以内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者)既往无哮喘史;②突然起病,喘憋,呼吸困难,两肺满布哮鸣音;③嗜伊红细胞不高;④X线透视肺纹理增多,有点状阴影,部分病例有肺气肿。其患儿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X线及化验检查基本相似。治疗采用酚妥拉明及综合治疗(如抗生素、氨茶碱、非那根、激素、毒毛旋花素K等对症治疗)。酚妥拉明用药指征为:①肺部喘鸣音明显,中细湿罗音密集,X线检查有明显改变;②严重缺氧,面色发灰、口唇、指(趾)端发绀,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嗜睡;③合并心力衰竭。用法为:将酚妥拉明1毫克/公斤体重/次溶于5~10%葡萄糖

    1987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