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志峰,程云鸑,牛存荣,王炳,马沛然
<正> 克山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方性心肌病。现将山东、四川、云南及甘肃四省收治的5,372例克山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582例,女2,790例。发病年龄5个月至14岁,其中4~9岁占84%。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发(尤其亚急型),4~8月份的发病率占
1987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綦尚武
<正> 为了加强智力投资,学习交流医疗预防先进经验,我县今年组织订阅《山东医药》174份,比1986年多订155份。在征订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①抓组织。经常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宣传订阅《山东医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外地订阅的先进经验,
1987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周莉,陈君
<正> 检测新生儿动脉血血气及酸碱度,了解其体内酸碱平衡状况,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探讨的课题,国内尚缺乏系统的报道。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不同类型的164例(203例次)新生儿行血气分析,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本组正常新生儿63例,高危新生儿73
1987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徐洪宾,梁韶春,杨雅英,曹卫萍,陈同萍
<正> 近年来,我们用广州产WFB—Ⅱ型四肢序贯式正压体外反搏装置(简称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48例,并与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治疗的5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对照。一、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42~72岁),病程(发病后2~5周)及临床表现相似,均根据《实用内科学》规定的脑血栓
1987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曲显旭
<正>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40~50%。我院新生儿室自1981~1985年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70例,死亡24例。现就如何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愈率及其死因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9例,女11例,发病时间为生后1~17天,以冬季发病最多(40例)。主要
1987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9 ] - 王标,苑正太,李江
<正> 近年来,我院用兰州制药厂生产的硝酸铈磺胺嘧啶银乳剂治疗烧伤186例,取得较好疗效。一、临床资料:男124例,女62例,年龄4个月至60岁,其中烫伤128例,火焰烧伤47例,电烧伤5例,酸及碱烧伤各3例,烧伤至就诊时间为2小时~14天,烧伤面积占4~64%,创面深度以Ⅱ°为主,少部分为Ⅱ~
1987年04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王玉玮,张孝中,李保民,谢复康,丁平
<正> 例1:男,50岁。因间断发热40余天入院,经多种抗生素、激素、氯喹及中药等治疗无效。其发热与环境温度波动明显有关,头枕冰袋及温水擦浴后,体温可暂时下降。患儿从未出汗,哭时无泪或少泪。经针刺皮肤、肌肉注射、静脉穿刺及皮肤活检(未用局麻药),均无痛觉反应。患儿一姐也有无痛觉及汗少症状,现5岁存活。查体:皮肤
1987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罗玉顺,王彩英
<正> 30岁妊娠7个月患者,因无明原因的突然剧烈头晕、头痛,并伴呕吐、视物不清、站立不稳而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查体:神志言语清,血压120/80。双眼水平性震颤,角膜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膀胱充盈,巴氏征阳性。其余无明显异常。CT扫描示小脑下蚓部有一3×2.7×2.4厘米之不规则高密度区,四脑室受压变小,并向前移位,
1987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孟庆海,孟广远
<正> 颅底凹陷症,又称颅底陷入症、颅底内翻症及基底凹陷症等,是一种颈枕部骨组织先天性或继发性畸形。我院自1976~1986年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19例,4例痊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死亡。一、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11~48岁。首发症状出现时的年龄为6~4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脑、后组颅神经及上
1987年04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韩丽华,张叔辰,司永兵,张洪俊
<正> 我院采用中脑导水管插管疏通术,治疗中脑导水管狭窄及梗阻病人17例,取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年龄6~48岁,病程3~10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平片及脑室造影诊断为中脑导水管狭窄8例,小脑蚓部肿瘤5例,脑干肿瘤2例,
1987年04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孙玉成,隋邦森
<正> 近年来,我们共收治经CT扫描证实为小量脑出血患者12例,其临床表现符合典型腔隙综合征,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45~72岁。均为突然发病,其中8例在活动中发病,3例在劳累后发病,1例在看电视时发病。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主要临
1987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张延庆,刘玉琛,陈德勤,李宪章,苏艳光,张朝正,孟继德,孙菊
<正> 我们采用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6例,近期疗效满意。一、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3~38岁,病程4~20年,病因为小儿肺炎高热及脑膜炎后各1例,原因不明4例。其中癫痫大发作5例,局限性—全身大发作1例。癫痫发作频率为每月5~10次4例,每天1~3次及数十次各1例。主要伴发症状为智力低下及
1987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孔凡英
<正>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孔凡英报道一例大脑髓母细胞瘤病人,病初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伴双眼视物不清,在外院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而行开颅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大脑顶部,与硬脑膜无粘连,行肿瘤完全切除。病理诊断为右大脑髓母细胞瘤。
1987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王其敬,马德杰,章金梅,颜利,姜其河,王凤芝,于孔楷
<正> 我们自1984~1986年应用江浙蝮蛇抗栓酶(简称Svate)治疗脑血栓形成290例,治疗效果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04例,女86例,年龄22~80岁,病程6小时至10年。均根据第二届全国精神神经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急性期94例,恢复期76例,后遗症期120例。
1987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杜继美
<正> 近年来用小剂量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头痛17例,枕大神经痛21例,面肌痉挛10例,面神经炎31例,眶上神经痛、尿频和遗尿各一例共82例,收到较好疗效。
1987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陈凌,张俊生,徐德凤
<正> 我们自1984年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MCA),现将24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241例患者中,乔本甲状腺炎(简称乔本甲炎)24例,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特发甲减)20例,乔本甲亢
1987年04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陈澄远,荣蓉
<正> 我院于1982~1986年辨证治疗中风患者341例,总有效率达95.3%,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22例,女119例。发病年龄24~83岁,50岁以上者占79.2%;其中出血性56例,缺血性285例。均根据1983年全国中风学术交流会制订的标准确诊并判断
1987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黄官三,王林
<正> 我院1982~1985年收治肺结核合并肺心病81例,其中男51,女30。年龄15~73岁。肺结核病依靠病史、体征、X线、痰结核菌及结素试验综合诊断。肺心病靠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诊断。凡符合标准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并对Ptf—V_1(P波终末电势)及P电轴进行测量。
1987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汤文祥,张庆文,傅善杰
<正> 用口服心得安防治门脉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14例,效果满意。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口服心得
1987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 毕复海
<正> 膝反屈畸形后,易致膝关节负重线后移,从而削弱了膝关节的稳定性,使患者出现跛行,甚至行走困难。对此采用单一的软组织或骨性手术,疗效不佳。我们应用麻痹肌的腱性部分和碳纤维行膝后壁加强术,于胫骨平台下、股骨下端作截骨术,或将以上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膝反屈35例(38侧),临
1987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王彩英
<正> 低镁综合征是指血清镁低于1.5毫克当量(mEq/L)或伴低血钾或低血钙综合征。其神经系统表现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和神衰症状,重者可有昏迷、抽搐,甚至急死。主要表现为:①急性代谢性脑功能障碍:以精神症状最常见,还可有眩晕、共济失调及意识模糊,重者可有昏迷、抽风,深
1987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孙建民,张培华
<正> 下肢浅静脉(主要为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长期以来,一直将隐一股静脉瓣功能不全(即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和下肢浅深静脉血栓形成视为其病因,并一直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者(再附加)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近年来,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看法,认为本症只是一种临
1987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3 ] - 向瑞玺
<正> 近年来,应用东莨菪碱治疗兴奋型肺脑病人13例。病人年龄46~74岁,病程8~25年。均根据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拟定之标准确诊。方法为在综合治疗(抗感染、给氧和改善通气功能、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脱水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0.3~0.6
1987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范启申,王成琪,田万成
<正> 拇指旋转撕拉离断后,由于肌腱、血管神经从近端不同平面似鼠尾状抽出,伤情极为复杂,故以往不主张再植。近年来,我院采用邻指血管、神经、肌腱一期移位再植10例,均功能恢复良好。一、一般资料:年龄21~30岁,均因拇
1987年04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郝明海,高士选,杨松,国大鹏,张书仁
<正> 我院1983~1986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断指再植15例(19指),成活18指,失败1指。一、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岁8个月至38岁。铡刀及刀砍伤12指,电锯伤6指,压轧伤1指。19个断指中完全性断离13指,再植成活12指,失败1指,不完全性断离6指均
1987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徐衍鑫
<正> 例1:男,19岁。因左小腿前方可复性包块四年入院。四年前患者的左小腿前外侧曾被石块撞伤,当时红肿,以后皮下出现一拇指端大的裂隙,用力时可出现一可复性肿物。半年前因踢足球后发现该裂隙增大,突出物亦较明显。查体:左小腿前外侧中段皮下可触及3×2厘米的裂隙,边缘清楚。蹲位用力时可见一包块膨出,质韧,当小腿肌肉松弛时包块消失。初诊为左胫前肌疝。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肌疝修补术,术中发现
1987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贾峰泉,孙希龙,张云华
<正> 对拇指脱套伤急症行足背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一期修复成功者,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治疗一例,获得成功。患者女,15岁。因左拇指误入塑料拔丝机内造成绞轧,撕脱伤1小时急症入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手拇指、虎口中部桡侧半及第一掌骨中段以远皮肤组织完全脱套
1987年04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王彩英
<正> 作者收治急性心肌梗塞268例,其中老年组(60~87岁)138例,男98例,女40例;对照组(30~59岁)130例,男118例,女1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是: 1.老年组患者中以胸痛起病者31例(22.5%),无胸痛者107例(77.6%,其中胸闷占47.1%);而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118例(84.6%)和20例(15.4%,其中胸闷占10.8%),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老
1987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王广润,陈菊芳,王淑琨,胡秀英,邹玲
<正> 头位难产在分娩过程中往往出现产程异常,若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可大大降低围产期母婴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现将我院1985年住院的209例头位难产(指充分试产者)报道如下,旨在探讨头位难产与产程异常的关系。临床资料
1987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党锡连,金朝杭,于江,曹慧,黄爱田,曲晶毅,聂继雷
<正> 1984~1985年,我们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分离鉴定情况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采自某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
1987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2 ] - 霍美玲,陶玉珍,刘毅,文保元,项永生,王建国
<正> 为了寻找新型杀虫剂溴氰菊酯中毒的解毒药物,我们将大鼠及家犬分别染毒后用葛根素解救,再仔细观察葛根素对染毒大鼠LD_(50)的影响及染毒家犬血压、心电的影响。
1987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王彩英
<正> 作者以抗纤溶剂为治疗组,以止血敏为对照组,随机抽样对1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了对比研究。治疗方法为:抗纤溶组58例,其中将6—氨基已酸6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滴者21例,将止血芳酸100毫克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内静注者37例;对照组56例,用止血敏500毫克,每日2次肌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相似,均经一周以上治疗。结果:抗纤溶组死亡4例,再出血4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7例,
1987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帅超
当前,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中,抗毒剂的用法及用量等仍存在某些问题。本文报道8例患者,均因治疗早期复能剂用量较少,且多为缓慢静滴给药,并盲目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所致。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1987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正> 指示剂稀释曲线测定:是将一定量的指示剂(染料、放射性同位素、氢、温热及冷液体等)引入血流,在特定部位观察其在血液中的稀释过程,记录稀释曲线。可用于计算心脏的排血量,并有助
1987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冯培勤,杨宝栋
<正> 一、因腹部包块误诊为腹腔肿块3例,腹膜后肿瘤2例。例1:男,43岁。因上腹部肿块伴腹胀、食欲不振,乏力2个月入院。既往有反复上腹痛、泛酸史1年余。查体:上腹部可扪及—12×5厘米的肿块,表面光滑,活动,无明显压痛。其余无异常。血、尿常规及肝功均正常。胸透示支气管炎。初诊为腹
1987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刘世云,邬树敏,左天南,郭百灵
<正> 近年来,我院对10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穹窿部为基底制作结膜瓣的方法,术后眼压均降到22mmHg以下,效果良好。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7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6例(9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20眼),继发性青光眼8例(9眼),开角型青光眼7例(12眼),先
1987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吕承忠,李鹤亭
<正> 一、因发热、腹水误诊为肝硬化腹水及癌性腹水。例1:女,61岁。因食欲减退、腹胀6个月,发热10天入院。查体:体温39℃,左腋下可触及数个花生米大淋巴结。右肺呼吸音偏低,叩浊。腹水征阳性,肝肋下2厘米,质韧。其余无异常。患者以往有淋巴结
1987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毛继文,王庆同
<正> 4例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猝死。现举一例。患者男,22岁。因到处游逛,被害妄想,伤人损物一月余,诊为精神分裂症,第二次住院。一年前曾接受过氯丙嗪600毫克/日口服治疗。查体:血压110/80,表现兴奋躁动;有被害妄想及被支配感。入院后
1987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郑科卿
<正> 一、因腹痛、上腹包块、休克误诊为自发性脾破裂1例。例1:女,46岁。因停经4个月,突感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小时后波及全腹,伴头昏、恶心、晕厥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70/50(平时血压110/70),神志清,心率110次,心音弱,腹肌轻度紧张,全腹压痛,轻度反跳痛,移动性浊音明显,左肋下
1987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单丽,张青
<正> 将75例男性健康者按年龄分为三组,一组15例,二组40例,三组20例。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其坐位和卧位的心阻抗图。卧位结果和坐位结果均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1987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吴明漪
<正> 一、小儿心律失常临床特点概述1.病因:小儿心律失常除心脏本身疾病所致外,以心外病毒及细菌感染(尤以呼吸道感染)所致或诱发者多见。胎儿期及新生儿早期常见先天性心律失常,以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各种类型传导阻滞为多,但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
1987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宁寿葆,严淑文
<正> 早搏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不同病原引起的心肌炎、心脏缺血、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药物中毒等,但大多数早搏虽经各种检查和长期随访,仍找不到真正病因。
1987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马沛然
<正> 早搏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疾病及健康儿。治疗小儿早搏的原则是看其是否有心脏病,并根据早搏的特点和对心功能的影响。一、心肌炎引起的早搏对突然发生早搏,若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判定由心肌炎引起:①早搏前几天有呼吸道或消化
1987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李家宜
<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数患儿无原发心脏疾患,少数继发于
1987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李树政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功能(冲动的形成)和/或冲动的传出发生障碍或衰竭而引起的一组心律失常。这种情况可以是暂时的,也可能长期存在。病窦可产生多种心律紊乱,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心、肾供血不足等表现。临床以过缓性心律失常为最多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
1987年04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刘薇庭
<正>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简称CAVB)可分先天性与后天(获得)性两种。本院近年来收治CAVB
1987年04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5 ] - 马沛然
<正> 电解质和药物可引起小儿心律紊乱、如不及时处理,可有生命危险。一、低血钾症:呕吐、腹泻、幽门肥大性狭窄、长期胃肠道引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过度及碱中毒等,均可造成低钾血症。低血钾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自律性与传导性,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异位心动过速及Ⅰ~Ⅱ度房室传导阻
1987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董学江,丁希涧
<正> 自1981年9月以来,采用青霉素及莨菪类药物治疗银屑病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6~48岁,病程21天至28年。有咽炎、扁桃体炎病史者35例,患扁桃体炎时,银屑病加重者18例。患者曾经多法治疗无效,5例系行扁桃体摘除银屑病治愈后又复发。
1987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陶仲为
<正> 主管医师: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半年,间歇性皮下结节伴发烧4个月,于1986年12月1日入院。患者系矿工,有嗜酒史。半年前,因饮酒半斤后发生持续性左腹部轻度隐痛,在外院行胃肠钡餐透视诊为胃炎及十二指肠炎,用胃舒平等治疗无效。近4个月来腹痛加重,常有恶心,并伴间断性
1987年04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张永华
<正> 我们收治6例因口服血管扩张剂而致心动过缓及严重低血压的患者,现举3例报告如下。例1:男,62岁。因冠心病伴心绞痛入急诊室观察。查血压130/90,心率80次,一般情况尚可。即刻肌注罂粟碱30毫克,空腹含服消心痛5毫克。1小时后又含服消心痛5毫克。之后患者感头昏、出冷汗、全身无力。查面色苍白,血压80/40,心率54次。考虑为虚脱,急性心肌梗塞?立即给予静注654—2、输液、加大吸氧量等治疗。15分钟后病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温鑫,李庆珂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腹部包块、隐痛伴低热半年余,于1985年3月4日入院。半年前,患者不明原因的出现间歇性上腹部痛,有时感下坠不适,饱食或剧烈活动后尤著,并伴低热。同时于右上腹发现一圆形肿块,可移动,轻压痛。三个月前患者又出现右下腹持续性钝痛,并在该处扪及一鸡蛋样肿块,
1987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王智仁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医源性水电解质紊乱并菌群失调患儿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个月至5岁,其中1~18月者27例。主要诊断依据为: 1.水电解质紊乱:①有长期不恰当输液史;②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症状、循环衰竭);③血清电解质、CO_2CP及pH改变(以低血钠、低血钾为主)。2.菌群失调:①有长期滥用抗生素及激素
1987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许仁和,马秀华,姚树人
<正> 3.呼酸+代碱:(1)诊断要点:①病史:有呼酸(肺泡通气不足)及代碱病史(低血钾或/和低血氯、补碱过量、呼酸代偿后通气过度过快等)。②临床特点:患者可有兴奋、躁动、肌肉颤抖、反射亢进,甚至抽风等。③血生化:特点是代碱“三联症”,即低血钾、低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碱中毒可加重低血钾及低血氯,也可
1987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张文博
<正>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某些征象时,称为“高危亚型”。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既往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系“对应性”改变而未予重视。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此种
1987年04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任爱华
<正> 一52岁患者,诊为高血压病Ⅱ期入院。血压190/110,心电图示左室劳累,给予复方降压片、维生素C、维生素B_1及烟酸肌醇酯治疗。入院当晚,患者突感心慌、胸闷、恶心,逐渐加重,伴全身大汗、皮肤湿冷、口唇紫
1987年04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赵连明
<正> 一、原发性肝癌的特殊临床特征过去认为:早期肝癌是指患者无临床表现,多于甲胎蛋白(AFP)普查或查体时偶然发现。现在认为,部分肝癌患者虽然AFP阴性,但其特殊临床特征(如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等)有时可于肝癌局部症状出现前
1987年04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刘长云
<正> 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组由肾小管功能缺陷所致的疾病,包括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肾小管酸中毒及范可尼氏综合征。前两者多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后者多由肾小管泌氢不足或肾小管功能缺陷引起。其病因不同,故治疗亦有所差异。一、1,25—二羟维生素D_3:该药可提高肠粘膜对钙的吸收,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旧骨
1987年0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Mihael J Zema
,陈康乐
<正> 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将有无病理性Q波作为鉴别穿壁性与非穿壁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作者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病理资料,并与心电图进行对照,发现此标准并不完全可靠。作者通过对114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观察,将心肌梗塞分为Q波型与无Q波型,后者又进一步分为S—T段型、T波型与正常心电图型。以上诸型在病理生理、临床及预后方面存在以下差异:①Q波型心肌
1987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邓连起
<正> 笔者1986年曾在日本研修眼科显微手术,现仅就当前日本有关眼常作显微手术、术式的机理、方法和疗效予以分析。一、所取术式的机理Barkan提出,由于房角中有大量致密的中胚层组织残存,并覆有一层透明的不可通透的内皮膜,起于Schwalbe氏线或小梁前部,终止于虹膜上,
1987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