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惠民,张希全,柴象俊
<正> 低排综合征的病因较复杂,处理困难。我们采取以心脏血管活性药物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治愈体外循环术后低排综合征两例,现报告知下。例1:男,40岁,术前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心室可疑室壁瘤,左冠状动脉旋支狭窄60~70%,钝缘支开口狭窄50%,左前降支近侧完全梗阻,右冠状动脉正常。于
1987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德安,石炳毅
<正> 本实验初步观察了硒对4—羟丁基亚硝胺(BBN)诱发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1.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三组:①正常对照组:单用20%乙醇0.25毫升经导管注入胃内,每周2次,共12周。②病理对照组:以36%BBN溶液0.25毫升(90毫克)注入胃内,每周2次,共12周。③硒组:BBN处理同②组。三组饮食,
1987年1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秀峰
<正> 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史5年,但能坚持教学工作,自入院前1周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胸闷,遂于1986年7月22日来诊并立即入院。当日上午10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图未作完,突然出现室性早搏,始为偶发,瞬间转为频发、短阵或持续性室速与室颤,患者抽风昏迷。反复发作20余次。历时两小时。立即选用电除颤加药物除颤,以求前者取得速效,后者维持
1987年1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仲为
<正> 呼吸性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和因此而引起的肺性脑病、高粘血症,低渗血症,是肺心病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表现。然临床医生多重视肺性脑病的诊治,常忽略低渗血症的诊治,以致低渗血症成为某些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笔者曾于1980年(本刊第11期)对此题目作过初步报道,又经六年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认识到低渗血症可分为两种临床类型:①肺心病并单纯性低
1987年1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华战,施武敬,李文颖,张锦岭
<正> 自1979年10月至1986年12月,我院有509例肺不张经纤支镜检查明确了病因,现作分析与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509例中,男408例,女101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74岁,平均48.3岁。X线所示,肺不张发生在右侧者319例(62.7%),左侧190例(37.3%);全肺不张53例(10.4%),上叶不张
1987年1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西安
<正> 患者男,35岁,农民。于1986年7月22日因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口服安乃近1片,约1小时后,四肢末端麻木,继之上行,出现瘙痒及灼热感,随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
1987年1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凤瑞,褚海波,王志远,夏宝枢,赵廷常
<正> 采用经导管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大、脾亢,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但其副反应及并发症多而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结合我院1984年11月~1987年4月应用此术对19例脾硬化并发脾亢病人的治疗,重点讨论对其副反应和并发症的防治。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例,女6例;年龄9~58岁,平均30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亢的患者。肝功能按Child氏分级:A
1987年1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秀千,姬庆文
<正> 例1:男,3岁,因患急性甲型肝炎一个月(处于恢复期),在乡卫生室将助壮素(1支,2克)误为维丙肝肌注,约2分钟后自感眼前发黑,恶心,流涎,口唇紫绀。随后头不能抬起,全身发软,呼之不应。即刻注射副肾素0.5毫克、氟美松5毫克,未见好转而急送我院。查体:发育正常,口唇紫绀,瞳孔完全散大,呼吸心跳停止。即予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内注射三联针等,抢救无效,死亡。
1987年1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作勤,康永军,黎文镇,王平海,胡安常,李红旗,左玉宽
<正>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是电子计算机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将探测到的X线信息输入计算机内,经数字化、各种减影处理、再成像等过程显示血管系统图像。国外于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我所于1986年4月应用于临床。现将一年间10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987年1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广先
<正> 患者男性,六十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六年,于1980年10月11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Halsted氏法)。术中及术后经过良好,出院时无不适。出院后半月,术侧阴阜、阴茎根部及阴囊部持续性烧灼样疼痛,局部皮肤感觉敏感,确诊为髂腹股沟神经痛,即以2%普鲁卡因液5ml行神经
1987年1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祥民,薛梅荪,连世海,汤洁,李玉明,史光刚
<正> 例1:男,24岁,右眼前突10天。瓦氏位体层摄影示右筛窦密度增高,眶内侧壁模糊。B超示右球后视神经内侧有一1.5×2.0厘米弱回声光团,可压缩性(+),诊断右眼眶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CT示右筛窦呈均匀性卵圆形高密度区,GT值48.1±8.8HU,并突入右眶内侧,内直肌弧形受压移位,边界清晰;外侧壁骨质及窦内部分骨间隔破坏、消失,破坏的近端骨质受压移位,余骨质略有膨胀。增强后CT值
1987年1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于夕欣
<正> 患者女,53岁,于1987年3月、5日入院。10个月前,偶然发现左胫前外侧包块,后逐渐增大,除局部在劳累、久站后有酸胀感外,别无不适。3个月前,又触摸到右腘窝外侧包块,不痛,膝关节活动无碍,亦无潮热、盗汗、咯血及体重下降。既往有慢性腰痛史8年,无外伤及结核病史。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左胫前外侧中上
1987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练佩芸
<正>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基本方法同其他囊内术式,唯娩出晶体时采用白内障粘出器粘附。粘出器以氧化硅和L—BPE为主要材料制成,头部为球形,直径3.5~4毫米,棒杆为笔式,规格8.5×3毫米。经干燥、灭菌后密封于安瓿内,术前将安瓿浸泡消毒半小时备用。按囊内法完成切口后,掀开角膜瓣,用虹膜恢复器将虹膜向上推开,然后用无菌棉棒拭干晶体表面水分,立即将备好的
1987年1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米在荣
<正> 山东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与山东大学实验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职工健康档案微机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化工职工的健康监护,最近通过了省级鉴定。与会者一致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资料完整,功能齐
1987年1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鲜建,张忠玉
<正> 目前广为采用的晚孕引产方法是人工剥膜+催产素静脉滴注(剥膜+催滴)和人工破膜+催产素静脉滴注(破膜+催滴)。我院在1986年4~9月间使用上述方法引产78例(前法37例,后法41例)。本文着重分析两种引产方法的效果及利弊。一、资料和方法78例均为胎龄在36周以上,预先露,未临产,因各种原因入院需终止妊娠,而又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其中疾病性引产11
1987年1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传夫,仇爱明
<正> 患儿男,4个月,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因发热40℃伴咳嗽,在当地医院接受氨基比林、庆大霉素治疗,3天后体温下降,但咳嗽加重,精神萎靡,面色发灰,5天后出现双眼凝视,非喷射性呕吐,并抽搐1次,即来本院就诊。当时患儿突然尖叫,双拳紧握,面部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呈持续状态。门诊即给50%葡萄糖20毫升加毒毛旋花子甙K0.05毫克静注,鲁米那钠30毫克
1987年1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金铭,田玉林,侯传夫
<正> 新生儿硬肿症至今没有特效疗法,常发展为休克,DIC而死亡。本科自1984年6月以来使用654—2治疗27例重度硬肿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均按1983年陕西临潼会议的标准判定。本组27例的硬肿面积均大于50%,一般情况差,并伴有严重并发症或休克征。(二)一般资料:男19例,女8例;年
1987年1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鲁慧,刘春兰,沈稚舟
<正> 为了指导治疗,目前把糖尿病分为非胰岛素依赖性(NIDDM)和胰岛素依赖性(IDDM)两型。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常发生分型困难,为此,有人提出“疑似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作为以上两型之间的过渡。该型的特点是,治疗前施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呈现显著的高血糖曲线,且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释放峰值不显或缺如。但近来国外有人指出,此类患者有一定的异质性,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出发,
1987年1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渝,吴爱华,蔡燕
<正> 我们自1986年1~9月对来我所进行人工授精的,外表正常、但多次射精标本均无精子的70名男性进行了染色体检查。以常规方法建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片及GTG显带。每名患者至少镜下分析10个中期G带分裂相,若发现异常,则进一步计数和分析30个细胞。无论正常与否,每份
1987年1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稚舟
<正> 近十余年来,内分泌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长足进步。新的概念不断提出,新的激素相继发现,对内分泌疾病发病原理的认识亦逐步深入,致使诊断和治疗方法得到不断完善。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内分泌学的若干进展作一概述。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s病)。近年来有证据表明,HLA—DR抗原阳性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可能充当了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 APC)的角色,将外来抗原和本身细胞膜
1987年1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梅林
<正> 抗高血压药物可产生一些代谢方面的副作用。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正确选择降血压药物是十分重要的。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的第一线药物,糖尿病患者用之可产生代谢方面的副作用,因此应慎用。该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下: (一)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时。有人对应用不同类型β受体阻滞剂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低血糖,并伴有糖异生酶作用物(如乳酸盐)释放减少;但选择性心
1987年1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沛然
<正>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我国7个县7,000名5岁以下的小儿,全年每人平均发生腹泻2.12次。为此,笔者把1987年7月8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亚太地区第一届小儿腹泻防治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一、病原学1970年以前,小儿腹泻能明确病因的占30%。由于检验方法的进步,目前能明确病因的占70~80%。主要病因为感染,感染性腹泻可达80%。在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腹泻又占80%。常见的感染
1987年1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茂宏
<正> 血红蛋白尿是多病因所致的一种异常尿,绝大多数由于血管内溶血所致,偶可由肾梗塞等肾实质内溶血或膀胱内潴留大量血尿溶解后引起。尿色为粉红色、红色、棕色或酱油色。常见的病因为:①感染性: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原虫感染等均可引起,其中以恶性疟疾、伤寒和副伤寒报道较多,乙型肝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感染亦不乏报道。②免疫性:包括血型不合的输血,存在温热抗体或冷凝性抗体的自身免疫性
1987年1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桂如
<正> 已知各种感染在疾病的起始或进程中,均可影响红细胞,使之迅速而大量地破坏,特别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在血红蛋白血症的基础上,尿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表现小便呈酱油色、葡萄酒色或茶红色,尿镜检不见或仅有少许完整的红细胞,而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即可称为感染性血
1987年1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鸿利
<正> 供血者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因各种原因在血管内发生异常破坏,使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超过血浆中结合珠蛋白、血结素(hemopexin)和白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即发生血红蛋白尿。一、原因主要发生血管内溶血现象,其原因有:①输入已破坏的红细胞:血液保存温度>4~8C°或保存期>21天,血液加温>39℃或受机械性损坏,血液被细菌污染等因素均可破坏红细胞。②供血者红细
1987年1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翁维权
<正> 自身免疫性血红蛋白尿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主要症状之一。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是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自身抗体与红细胞上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是引起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主要机理之一。一、自身抗体的类型据研究,AIHA 自身抗体的类型可分为下列两种:①温抗体型:温抗体主要是IgG,少数为IgM、IgA,在37℃时能与自身红细胞上的抗原发
1987年1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功立
<正> 药物或毒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多以血管内急性、溶血为主,易出现血红蛋白尿。药物引起者多与免疫机理有关,如青霉素类、磺胺药、抗痨药、抗癫痫药和奎尼丁等;化学毒物引起者多与正常红细胞的保护性机制遭受破坏有关,如铅、砷、铜、苯及其衍化物等。一、临床表现其症状随药物的类型和毒物的剂量而表现不一。溶血可发生在用药数小时至1~2天之间,一般5~7天达高峰。症状轻者易被忽视,严重者呈急性
1987年1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惠民
<正> 外科常见的血红蛋白尿有以下几种:①挤压损伤(包括肢体近侧断肢再植)造成组织广泛破坏的同时,红细胞及肌细胞也遭破坏而产生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并释放出大量乳酸和磷酸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尿液亦呈强酸性。挤压伤后游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被肾小球滤过时,在酸性尿的肾小管中易沉淀而凝结,造成肾小管堵塞,此为挤压伤中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表现为挤压伤
1987年1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孔宪云
<正> 蚕豆病性血红蛋白尿系指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者,在食用蚕豆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常伴发的血红蛋白尿。本病是一种性联遗传的先天性酶缺陷,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90%为男性,40%有家族史。在我国,以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多见,北方当地人口中未发现。如在川滇交界处的一个人口很少的水田族中,发病率很高,当地称蚕豆为胡豆,称此病为胡豆黄,传说早在明代史籍中就有记载。本病多发生在缺乏G6PD的学龄前儿童中,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减少,诱发溶血的主要原因是进食
1987年1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珙
<正> 微血管内皮异常或伴有高凝状态时,可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和微血栓形成。红细胞通过狭窄的管腔可遭受机械性损伤破坏而发生溶血,严重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主要的有关疾病如下。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本病较少见,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药物和毒物的直接作用及免疫反应有关,亦有人认为此类患者血浆内缺乏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前列环素。
1987年1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同义
<正>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慢性血管内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具有间歇性发作、睡眠时加重的特点。PNH是一种少见的溶血病,但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者似较早年增多。我院近七年来共发现
1987年1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胜兰
<正> 患者女,52岁,因乏力、纳差、怕冷、浮肿进行性加重10年,腹泻半月,昏迷4天而入院。检查:深昏迷,体温31℃,脉搏40次/分,血压80/50。面黄浮肿,未见蜘蛛痣,甲状腺(-),双肺呼吸音粗,心率40次,律齐:心音低,腹水征(±)肝脾不大。白细胞5,493,中性79%,淋巴21%。黄疸指数6单位,TTT 6单位,GPT40单位以内。总蛋白5.5克%,A4.2克%,G1.3克%。血氨121μg%,K~+2.2m Eq/L,Na~+,153.5m Eq/L,C1~-98m Eq
1987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博
<正> 主任医师:这例二叶式主动脉瓣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院外贻误诊断达4个月,入院后在诊断、治疗方面也有曲折,很值得讨论,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现请报告病历。住院医师甲:男性患者,38岁,于1987年2月14日入院。患者素称健康,入院前4个月开始发热,最高达39.5℃以上,经注射卡那霉素、地塞米松等数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停药10余天后又复增高,如此反复达4个月。患者自觉体力逐渐减退,活动后心悸、气喘,夜间有时憋醒,并旦进行性加重。入
1987年1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淑贤,赵宪邨
<正> 主治医师:请实习医师报告病历。实习医师甲:患者男,30岁。因右上腹不适半年,胀痛2个月,发热50天入院。发热前有寒战,体温38~41℃,伴有食欲减退、乏力、盗汗、消瘦等。大小便正常。曾用青霉素、庆大霉素与保肝治疗无效。既往有哮喘病史。家族史无重要发现。查体:体温39.2℃,脉搏64次,呼吸26次,血压110/80。高热面容,皮肤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脏听诊无异常,右下胸呼吸音低、叩浊。
1987年1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承远,鲍修风,张成,张庆林,张保民
<正> 近年来,有关脑组织移植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为此,将国外主要文献资料作一综合介绍,以供同道参考。一、简史1962年苏联V.P Demikhov将小狗头移植到大狗颈部并存活了一个月,这事震惊了世界。1979年Perlow等报告,脑移植可以减少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破坏而引起的异常运动。1980年Mann报告将正常鼠胚胎中的加压素神经元移植到Brattlebo
1987年1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凤山,隋晓平,张天民
<正> 胸腺素是胸腺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促使不成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近几年来,胸腺素作为免疫调节剂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其临床应用作简要介绍,以助临床医生了解并掌握该药的性能及作用。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用胸腺素治疗因胸腺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治疗依据是,胸腺素可取代胸腺的功能,诱导
1987年1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秀民
<正> 近年来,各种酒类的生产和消耗量日益增加,酗酒者亦颇有人在。因此,提高对酒精中毒性心肌病的认识很有必要。一、酒精中毒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慢性长期饮酒者,无论其有无心脏病症状,其左室功能检查都可显示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心搏血量下降,尤在运动时或后负荷增加情况下更为突出。这种亚临床型心肌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可见左室先有不同程度肥厚,继而扩张;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有人比较了酒精中毒
1987年1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惠明
<正> 利尿剂失效是顽固性水肿的重要原因。晚近采用的肾单位顺序阻滞(SequentialNephron Blockade),对进一步促进肾脏排钠利尿,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一、利尿剂失效的原因目前认为导致利尿剂失效主要有以下原因: 1.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肾循环严重障碍及肾结构改变均可使正常肾小球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
1987年1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景洲
<正> 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简称ARFS)病因繁多,广义而言,凡血肌酐急骤地升高,超过2mg/d1时,均可称为ARFS;狭义的ARFS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简称ATN)。ARFS大致可分为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性和肾后性氮质血症,其病因、病程经过及预后各异。若能在早期正确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对于适时处理、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尿量:1970年前,少尿为诊断ARFS的必备症状和条件,但此后不断报道非少
1987年1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功立
<正> 所谓大量输血,一般指成人在24小时内输血2,500毫升以上。鉴于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在临床急症中并非罕见,兹分述如下。一、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1.凝血因子缺乏:在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养液(ACD)的储存血内,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ⅡⅧⅨⅩⅪ等很快减少,如Ⅷ因子在储存最初5天丢失40%活性,到11天时则50%灭活,一般认为其储存半衰期为4~12天。2.血小板减少:4℃储存血(ACD)
1987年1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怎样预防早产儿贫血?出生后必须及早加用铁、维生素B_(12)、叶酸,<32周者加维生素E,并注意少量多餐。以后可根据小儿适应情况及甲早加面糊、
1987年1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仁和,王玲,党同钊,王力
<正> 胸膜间皮瘤是胸膜最主要的原发性肿瘤,易误诊。现报告5例并作讨论。一、病例介绍例1:男,50岁,工人。因发热年余,伴胸闷、咳嗽,于1982年8月13日入院。检查发现少量胸水,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痨、对症及支持疗法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而出院。但半年后又以中量胸腔积液及胸痛第二次入院,经X线检查怀疑为胸膜间皮瘤。胸、水检查为血性,红细胞(++++),白细胞
1987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H·Cruwford
,邵光湘
<正> Perthes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病。此病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相当高,治疗不当可致髋部退行性病变或病废。现将国外著名专家的诊治经验简介如下,供参考。一、病因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但已知许多因素与其发病有关。1.滑膜炎:在某些情况下,中毒性髋关节滑膜炎之后可发生Perthes病。临床上所谓一过性滑膜炎(Trensient Synovitis)可
1987年1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肇峰
<正> 患者女,19岁。入院前6个月开始呕吐胃内容物,每日2~3次,经钡透及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瘀滞症和返流性胃炎。检查后呕吐加重,伴有阵发性腹痛。大便正常。查体: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均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肛诊正常。
1987年1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吉光,马洪坤,孙润泽,郭淑杰
<正> 我们从1983年1月开始,应用目造十联菌苗皮下注射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门诊治疗22例,其中男5例,女17例;病程为1~5年老14例,6~10年6例,11~15年2例。每月至少复发1次,甚至不间断,均为中西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症状者。1.药物配制及用法:由本院细菌室将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
1987年1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一堂
<正> 1983~1986年,笔者应用盐酸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32例均系临床和脑血流图检查证实。男12例,女20例;年龄为14~49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为11个月。头痛多为情绪紧张、激动、焦虑或疲劳等诱发。发病前,一般无先兆,亦可有短暂而轻微视觉模糊。头痛可反复发作,可为搏动性或跳痛
1987年1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美文,隋星卫,冯美丽,赵淑娥,赵燕
<正>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机体缺铁至出现缺铁性贫血是一个渐进的、延续的过程。为了解小儿铁缺乏症的患病情况,我们于1986年11月对济南市某一所条件良好的机关幼儿园183例小儿的铁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183例均为体格检查正常者。1.检查方法:将183例小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3岁~,5~7岁)。检查项目:①血红蛋白(Hb):采用高铁氰化法,用国产72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②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采用荧光分析法,用国产930型荧光光度计
1987年1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乐忠
<正> 为探索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病的最佳剂量,我们对88例感染者,按不同感染度(轻度70例、中度15例、重度3例)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Ⅰ组:吡喹酮总量为每公斤体重80毫克,分为两天空腹口服,每日2次。Ⅱ组:吡喹酮总量为每公斤体重65毫克,在一天内分3次空腹口服。治疗后半个月及两个月分别进行复查,并使用碘化钾漂浮法进行粪
1987年1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辉,曹光,王永福,田杰
<正> 例1:女,25岁,农民。因左侧上下肢麻木无力、膝盖疼痛于1986年5月24日步行本院外科就诊。查血沉16毫米/时,初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强的松、炎痛喜康治疗,15小时后视力模糊、左侧肢体活动不便、不能站立。检查:体温38.7℃,脉搏7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40/90mmHg。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呼吸急粗,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双下肢有片状出血斑,浅表淋巴结无
1987年1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庆仪,孟瑞生
<正> 患者女,58岁。1个月前,生气后感到右上腹隐痛、闷胀,1周后自行缓解,但在当地县医院经B超发现右上腹包块.于1986年12月12日入我院。既往有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三十年历史,发作时畏寒发热,无黄疸,均按胃病治疗。近两年来多次发作,且逐渐频繁与加重,以右上腹疼痛为主。检查: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右上腹稍饱满,触及12×6厘米
1987年1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司淑玉
<正> 患者女,52岁。半月前在看望一服药致死的姑娘后,回家即表现哭闹,不断说神道鬼。于1986年8月26日拟诊癔病收入院。患者有“支气管哮喘病”已34年,表现为胸闷、气短,呈阵发性。由于个性好胜,故稍不如意即可发作哮喘。无咳嗽、吐痰史。家族史(-)。查体:体温36.7℃,脉搏每分钟88次,呼吸每分钟20次,血压100/80毫米汞柱;
1987年1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中玉
<正> 扁平疣由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为接触传染或接种传染,多发于青年男女。笔者采用中医疗治收到良好效果。1.内治法:①散风平肝、清热解毒,常用方药为桑叶、菊花、黄芩、紫草、银花、生甘草、珍珠母、生牡蛎、代赭石、夏枯草。②清宣肺胃、凉血散风,常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外治法:①苦参子肉用纱布包裹,
1987年1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保利
<正> 笔者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两侧视神经脊髓炎。其疗效快,使病程缩短,明显优于一般剂量激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例1:男,34岁。患者于7天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有踏棉花感,对痛、温无知觉,并出现小便失禁一次。当地乡医院予以小剂量氟美松口服治疗,但未见好转,4天后出现视物不清。入院查体:双侧视乳头发白,边缘模糊,A:V=2:3,右眼视力数指,左眼
1987年1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鲁明
<正> 患者女,68岁,体重80公斤,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年,无糖尿病史,平素血压在150~170/90~105,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灵等。因受寒而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视力模糊、鼻衄伴呕吐半小时,于1986年9月25日急诊。查体:体温36℃,脉搏102次,呼吸24次,血压240/130。神志恍惚、
1987年1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立筠,鲜建
<正> 杨某,67岁。因绝经18年,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不规则阴道流血5个月,于1968年12月20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膨隆如6个月妊娠大小,囊感,无压痛,活动差,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附件区扪及囊性包块,似6个月妊娠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可,余无异常发现。诊断性刮宮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轻度增生,个别腺体增生显著。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为雌激素轻度
1987年1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维华
<正> 乳腺巨纤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容易误诊。笔者自1983年5月以来,共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16岁。左乳房包块5年,迅速增大1年,有时刺疼,月经14 6/35—40。查体:左乳房皮肤发亮,静脉显露,乳头无溢液,包块占据整个乳房,约14×14×7厘米,质硬、光滑、分叶状,与胸壁无粘连。局麻下作保留乳头的乳房单纯切除,病理诊断:乳腺巨
1987年1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星喆,孙世志
<正> 临床上,气胸一般都因治疗不当而致。但笔者遇到二例,则是在肺炎基本治愈的情况下发生气胸。现报告其中一例,以供同道参考。患者男,14天,因气喘、口吐泡沫、拒奶两天,于1985年12月10日收入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旧法接生,母乳喂养。体检:体温36.9℃,脉搏160次,呼吸72次,皮肤无黄染,前囟1.5×1.5厘米,平,无张
1987年1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惠兰
<正> 男性患儿,7岁,因颈部肿块、低热、胸闷憋气1年多,反复发作气胸3次,于1987年7月9日入院。患儿于1986年4月发现颈前无痛肿块,如小枣大小,同时低热、胸闷。同年6月突然喘憋加重,检查为右侧气胸,经处理后好转。次年2月及入院前12天又发现右侧气胸,经胸腔插管排气后缓解。以肺结核、颈淋巴结核收入院。入院后给抗痨药物、红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患儿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达8,000
1987年1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嘉珍
<正> 患者女,33岁,于1981年5月28日足月分娩一女婴,会阴裂伤当即缝合,愈合良好。自1985年3月,每于经期会阴部疼痛,近阴道口之左下方触及一花生米大小的硬结,色暗紫,甚痛。行经后硬结逐渐渐小,疼痛缓解。再次月经时又见增大,两年来日趋加重。每逢经期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夜不能眠,于1987年4月23日入本院,用安宫黄体酮治疗无明显效果。
1987年1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琦新
<正> 硝烟酯(Nicolandil Sigmart)系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抗心绞痛药物。该药的小白鼠常压耐缺氧试验表明,能明显延长存活时间,较心得安为强。该药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作用较硝酸甘油略强,其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比硝酸甘油、罂粟碱强,且作用时间持久。急
1987年1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