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动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6例报告

    毛宾尧,房清敏,牛家度,孔祥洪,任守松,王道谦,盖维缤,刘明廷,刘洪涛,董凡,秦智芬,庞清江

    <正> 自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动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血检闭塞性脉管炎(下称脉管炎)16例,14例取得良好效果,2例术后因吻合技术等原因截肢。现就临床观察和治疗等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1988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耳道疖肿引起颈深部弥漫性蜂窝组织炎一例报告

    王抗美

    <正> 男性患者,54岁,于1987年2月7日入院。20天前,因右耳痒而用火柴杆挖耳,翌日出现肿痛,渐加重,并听力下降。予以抗炎治疗无好转,2天前开始流脓。既往无耳病史。

    1988年0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股四头肌重建术的改进(附88例分析)

    李治庚

    <正> 我们自1973~1986年对股四头肌重建术作了改进,从而提高了疗效。现予介绍,并将获得较长期随访的88例作一分析。

    1988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53例股骨干骨折的体会

    阎德强,栾云淦,王湘元,谢志军

    <正> 我院自1982年以来,采用早期前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53例,51例早期膝关节全程活动,不但获得了理想对位的骨愈合,而且使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我们的体会是:

    1988年04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家族性髌骨脱位一例报告

    房清敏,毛宾尧

    <正> 先天性家族性髌骨脱位少见,我院收治一例,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郭××,女,18岁(住院号54966)。自幼双侧膝关节屈曲时髌骨外滑,但无跛行,随年龄增长及运动量增大,常感双膝部疼痛不适,常打软腿及不自主跪跌,近3~4年

    1988年04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阮长乐,于振海,郝全,贾淑娴,李兆亭

    <正> 门脉高压症同时并存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不多见。一旦两病并存而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诊断和治疗多有很大困难,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87年2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病8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1988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十滴水治疗冻疮效果好

    曲锐

    <正> 编辑同志: 冻疮是冬季常见病,至今未见特效药问世。8年前,我在一时缺药的情况下,急用十滴水涂擦治疗冻疮,意在利用其中的酒精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达止痒目的。结果涂擦两次后,痒痛感消失,两天后结痂痊

    1988年04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脓腔引流、网膜填塞和静脉插管给药治疗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7例报告

    冯培勤

    <正> 笔者采用脓腔引流、带蒂大网膜填塞脓腔和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滴注抗生素的方法(简称三联合法),治疗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7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988年04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肾病综合征合并低钠血症8例报告

    黄薇,于树莉

    <正> 肾病综合征并低钠血症临床并不少见,如不能及时识别并正确处理,可使病情迁延,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科收治的资料较完整的8例报告如下。

    1988年04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症(附8例分析)

    徐克惠,何友梅,邵志杰,王伟晨

    <正> 近年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症逐渐被临床和病理医生所认识。本文报告8例,并就其临床与病理特点试作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988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链霉素引起共济失调一例报告

    王福璋

    <正> 患者男,41岁,因腹壁疖肿于1986年9月6日入院。立即将疖肿切开引流。为控制感染,术后除肌注青霉素外,还肌注链霉素(每日1克)。第四天患者自感轻度头晕,无口唇麻木感,因其有美尼尔氏病史,故考虑旧病复发,续用链霉素。第七天时头晕明

    1988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换血疗法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分析

    傅善杰

    <正> 笔者从1985年底到1987年8月,采用换疗法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988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亚胺致治疗相关性白血病二例报告

    党葆实

    <正> 例1:男,57岁,于1984年4月5日入院。20年前患银屑病,当时服白血宁100片后,明显好转。于1981年3月银屑病加重而服乙亚胺,直到入院前共服32瓶(320克),服药期间未查血。于入院前2个月开始乏力、头昏,活动时心慌气短,有时发热。否认有

    1988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室—蛛网膜下腔引流灌注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获得成功

    吴承远,刘梅仕,袁广德,郝向东,赵国志

    <正> 我们采用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引流灌注方法,成功抢救一例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特报告如下。患者女,45岁。1986年4月7日午饭后外出行走时突然头晕、摔倒,口吐白沫,昏迷,双上肢间断性抽搐,于下午2时急症入院。患者深度昏迷,呼吸一度暂停,在急症室肌注可拉明和洛贝林各1支,并持续吸氧,但未见好转。既往有头痛史。

    1988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脑中动脉分支松解、疏通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疾病三例报告

    李江汉,李建华

    <正> 近年来,我院在开展颅内一外动脉搭桥、大网膜脑内移植、颞肌贴敷血管束植入等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又试用大脑中动脉分支松解、疏通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并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988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囊肿的超声显像诊断(附6例报告)

    李吉昌,马玉香,于国放,王晓岩

    <正> 输尿管囊肿,又名膀胱内输尿管囊种。Swenson氏认为,膀胱壁上的神经节细胞缺乏时,膀胱功能就会失常,使输尿管中尿液不能排空,最后引起末端膨大而为输尿管囊肿。由于输尿管囊肿位于膀胱壁三角区域,易为超声检查发现,故超声显像可为本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我所自1982年6月以来,应用超声显像诊断6例输尿管囊肿,并经手术证实。

    1988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侧自发性气胸Hamman氏征11例报告

    姚树人,刘承军,许仁和

    <正> 我院近两年来收治33例自发性气胸,右侧18例,左侧14例,双侧1例,其中11例出现Hamman氏征,且均为左侧气胸。此11例均经X线胸部复查及胸膜腔测压器测压证实,其中闭合型7例,开放型4例;大量气胸6例(肺组织压缩>50%);中量气胸3例(肺组织压缩30~50%);小量气胸2例(肺组织压缩<30%)。5例行胸腔闭式引

    1988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猝死问题

    李襄五

    <正> 以往认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很少发生死亡,但随着某些平喘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猝死病例的报道明显增多。本文结合我们

    1988年04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一例报告

    王立琴,沈德玮

    <正> 患儿男,8个月,于生后20天始每日发热,夜间尤甚,高达39℃,且多汗、纳差,有间断性呕吐及便秘,多饮,多尿。在某地区医院拟诊败血症,但对症治疗两月余而无效,故于1987年8月12日来我院诊治。

    1988年0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的概况

    阮景纯,张善同

    <正> 心血管病是常见病,也是人口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1988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

    张运

    <正>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无创性心脏病诊断技术。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1988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电图的临床新概念

    都本洁

    <正> 近年来,随着心向量图、希氏束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它心脏检查的迅速发展,在心电图领域内的许多概念也在更新。正确理解这些新概念,有

    1988年0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律失常的一些新进展

    张文博

    <正> 一、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心脏电生理学检查补充了体表心电图的不足,可为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该项检查包括心脏局部电位图(希氏束电图、心内膜、心外膜标测心电图等)和程序电刺激,主要用于:①测定窦房结功能(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

    1988年04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强心剂应用现状

    张子彬

    <正> 近年来用于临床的非洋地黄类新型强心剂,有儿茶酚胺与非儿茶酚胺两大类,现简介如下。一、儿茶酚胺类(一)多巴胺: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剂量不同,作用各异。小剂量(2~5μg/kg/min)主要兴奋肾血管、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引起上述脏器的血管扩张,尤其是肾血管扩张,可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中剂量(6~15μg/kg/min)主要兴奋心肌的β_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

    1988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与老药新用

    张文博

    <正> 在此重点介绍室安卡因、心律平、英卡胺三种新药,前两种国内已有市售。另外,还将介绍ATP与镁盐这两种老药的新用途。(一)室安卡因(妥克律):室安卡因为利多卡因的同功异构体,属于IB类药物,1974年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的治疗与预防均有效。有人报道,45~70%的对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的室性心律失常,使用本

    1988年04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病的新概念

    李惠明

    <正> 高血压病是一种由于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多种致病性及生理性增压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长期高血压为引起冠心病、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最危险因素。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与临床关系较密切的高血压病的新概念。

    1988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的一些新概念

    王宗先

    <正>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近年来,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冠心病患者可在无自觉症状时出现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因而提出了无症状性或静息型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这一新概念。现已明确,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包括以下情况:①冠心病患者生前无自觉症状,猝死后尸解发现冠状动脉有严重硬化及心肌纤维化(提示发生过多次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②急性心肌梗塞中约有30%为无痛性,心肌

    1988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的展望

    潘景韬

    <正> 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在基础理论、新技术开发和诊疗仪器、药物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可以相信,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试验医学和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及努力探索,今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在某些方面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8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一例报告

    王若楷

    <正> 杨某,32岁,孕1,3年前足月分娩一孩,本次因停经43天,恶心、择食而于1985年11月入本院。检查见子宫略增大,遂行“人工流产”,流出物不详。流产后10天仍有早孕反应而行清官术,但21天时仍有早孕反应,血HCG1200ng/ml,28天时血HCG1580ng/ml。检查:子宫稍大于正常,右角突起,无剧痛,双附件正常。B超示子宫增大,右侧壁近子宫底处

    1988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

    张文博

    <正>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简称IE)的病死率仍高达10~40%不等。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但是,对业已发生的并发症如能及早诊断与正确处理,亦可明显改善预后。本文重点讨论IE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1988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Q波心肌梗塞、非Q波心肌梗塞及其异同

    张梅林

    <正> 一、心肌梗塞新的分类—Q波心肌梗塞、非Q波心肌梗塞按传统观点,心电图如有新的Q波出现称为穿壁心肌梗塞,如有ST—T改变则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都认为非穿壁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不出现Q波,而穿壁心肌梗塞一般均应出现Q波。近年来,随着对心肌梗塞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人认为对心肌梗塞应重新分类。因

    1988年0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新进展

    张希颐,孙秀玲,王训颎

    <正> 近十年来,对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业已证明,1,25(OH)_2D受体不仅存在于经典的靶组织,而且也存在于非经典的靶组织中;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不仅局限在钙磷代谢方面,而且与免疫系统、肿瘤等有一定的关系;进而为某些既往认为与维生素D无关的疾病提供了新疗法。现就有关进展分述如下:

    1988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液氮喷雾法治疗雀斑248例

    刘素芳,王海峰

    <正> 自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液氮喷雾法治疗雀斑,效果显著。共治疗248例,发病部位以颜面为主,尤以鼻部及两侧颊部为多。头多数患者就诊前涂过一种或数种雀斑霜类药物,但均无明显效果。

    1988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胆碱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克明

    <正> 本文综述近年来抗胆碱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展。一、抗胆碱药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理研究证明,正常人副交感神经的基础张力是决定静息时气道口径及气流阻力的主要因素。在病理条件下,副交感神经可因各种原因增强,并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但可被抗胆碱药阿托品消除。阿托品可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消除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降低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

    1988年04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尿剂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王宗先

    <正> 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可促进K~+、Mg~(2+)排泄而引起低钾、低镁,对I_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者,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对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以引起重视。

    1988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关节和软组织的介入性放射学

    卢清鑫

    <正> 介入性放射学是一项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下,以影像诊断为基础,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新技术。本文介绍其在骨关节和软组织方面的应用。

    1988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

    陶仲为

    <正> 教授:这次教学查房,目的是提高我们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能力,以防今后再次误诊。先请简要报告病例。

    1988年04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牙冠折修复的新方法

    孟建军

    <正> 用普鲁卡因肾上腺素麻醉,自冠折断面髓孔抽净根髓,扩大根管,用双氧水冲洗、拭干后予以常规根管充填,摄片观察充填良好后,将离体的牙冠自折断处形成倒凹形,保持离体残冠周缘原有的形态,以利与残根断端密合。制备一枚适宜的不锈钢桩钉,置1/2长度于髓腔或根管内,1/2留在外面的残冠内。取出不锈钢钉,用50%磷酸处理离体残冠倒凹形,以适当的比例调和TM牙釉质粘合剂,再将不锈钢钉固定在离体残冠内,直

    1988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颤伴快速宽QRS误诊室速二例报告

    曹中明,林青

    <正> 快速宽QRS心电图的鉴别有一定困难。现报告两例误诊病例,以引起注意。例1:女,71岁,以高血压心脏病、脑出血急症入院。查体:T37℃,P150次,R30次,Bp160/95。嗜睡,欠合作。颈软,左侧上、下肢肌张力痉挛性增高,肌力0°,

    1988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段椎管内肿瘤误诊为内脏疾病13例分析

    田进军,姜汝明,辛昌明,徐广明,张建林

    <正> 我院自1974年11月以来共收治胸段椎管内肿瘤5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13例在地、县甚至省级医院多次误诊为内脏疾病,至确诊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有双下肢瘫痪,下半身各类型的感觉减低或丧失,以及大小便障碍。现分析讨论如下。

    1988年0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右输尿管外伤性断裂误诊一例

    于文泉

    <正> 男性患者,24岁,右下腹被马踏伤8小时急症入院。全腹痛,右下腹重,伴恶心呕吐2次,未排便、气。

    1988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期直肠癌的治疗

    赵殿昌

    <正> 晚期直肠癌系指不能采用根治性措施以彻底治愈的直肠癌,它包括:①直肠原发癌块固定或腹腔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切除者。②有腹腔或其他远处转移,但直肠局部肿块尚可切除,而施行姑息性肠切除者。③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者,包括吻合口复发、盆腔内复发、会阴区复发及腹部切口种植性复发者。④直肠癌已发生肝脏、肺、骨骼、脑及远隔淋巴结转移者。下文介绍近年来对该类癌的治疗方法。

    1988年0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潘福祥

    <正> 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部分性癫痫连续发作、失神发作持续状态和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此是神经科急症,病死率较高。其早期死亡原因是频繁发作和原发病,而后期多为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本病的治疗原则应该是尽快控制发作,防止并发症,并查出病因。

    1988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肾功衰竭并发急腹症二例漏诊分析

    刘振中

    <正> 例1:男,67岁,因发烧,咽痛于1986年4月4日住院。查体:体温39℃,血压90/60,心肺(-),腹不胀,无肠形,肠鸣音正常。WBC10,200,L10%,N90%。经青、链霉素及氢考对症处理后热退,但出现腹胀,腹痛,无大便。查体见腹膨隆,叩鼓

    1988年0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文章中的“的”、“地”、“得”用法

    徐娟英

    <正> 写文章用的是书面语言。一般来说,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要求严格。比如常用的“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它们在口语中发音相同,都念de,轻声,但在书面语言中各有分工。“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词,“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得”连接补语和中心词,它们所表示的结构关系也

    1988年04期 5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对艾滋病的认识

    <正>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交和共用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用具。科学家们的致力研究,有可能发现更好解释艾滋病传染机制的因素。目前所知:①病毒进入血液后侵袭T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②T淋巴细胞

    1988年0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的松治疗19例偏头痛

    邢本英

    <正> 用强的松治疗发作期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19例(经省级医院确诊),其中14例发病1~10年,呈反复性发作,曾服安定、咖啡因麦角碱等疗效不佳。

    1988年0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滋病毒进入血液之后

    李秀峰

    <正> 当艾滋病毒进入血液之后,便开始侵袭T淋巴细胞(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同时体内产生抗体。通常在感染病毒2~3周后,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测出这些抗体。即使在抗体阳性出现之前,患者通过性交就可引起

    1988年0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器质性的冠状动脉疾病与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壁运动的对比

    李秀峰

    <正> 作者选取15例正常人,17例单纯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与11例单纯的左前降支痉挛的患者,通过静息状态下的左心室造影,对其射血分数和射血时心脏区域性改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痉挛处无器质性损害。所有器质性冠状动脉疾病与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均有心绞

    1988年0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药配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雍德卿

    <正> 1.中西药合用的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合理应用,能较好地集中两类药物的长处,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如治疗恶性肿瘤,应用抗癌西药的同时配以益气血、健脾胃的中药治疗,就能增强患者体质,减少抗癌药的毒副作用。据日本报道,十全大补丸与抗

    1988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立足于改革,努力办好《山东医药》——本刊在济编委举行座谈会

    <正> 二月六日,《山东医药》编委会在济编委举行座谈会,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奇文同志和有关处室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黎力同志主持。

    1988年0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