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浓鱼肝油胶丸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许荣家,李振中,陈同慧,于国力,葛树业

    <正> 笔者应用浓鱼肝油胶丸对4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对血小板粘附率、聚集力、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鱼肝油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活性及极明显的降低血液粘滞性作用,而对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一、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研究对象中包括脑血栓形成或脑梗塞21例(经CT证实者15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

    1989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型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王彩英,刘瑞娟,许军,初秀瑜,范利华,李玲君

    <正> 为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我们对ABO血型与血粘滞因素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研究对象1.用随机抽样法在济南地区的部分工人、干部、教职工和农民中,严格选择无器质性疾病的正常男性308例,为对照组。2.患者组266例,皆为男性。包括无症状、一项以上血粘滞因素升高的单纯高粘滞血症者92例(以本实验室正常值为标准),一

    1989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肺癌并多饮、多尿、烦渴一例

    石志华,曲彦

    <正> 患者男,42岁,一月来无原因的烦渴、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及尿量各为6,000~8,000ml,伴周身酸软无力,但无易饥多食,化验尿糖阴性,血糖90mg%。近10天来有左胸痛、咳嗽、憋气、胸闷,无咯血及发烧,不盗汗。既往无肺结核及慢性气管炎病史。体检:体温36.4℃,脉搏78次,血压130/80,

    1989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肠克隆病(CDC)的分型及诊断(附12例分析)

    冯宏

    <正> 克隆(Crohn)病自口到肛门皆可发病,50~70%累及回肠末段,其侵犯结肠者(CDC)与溃疡性结肠炎(CUC)甚难区别。兹将本院1958年以来确诊的12例CDC作一分析,并对其分型及诊断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本组中男9例,女3例。其平均发病年龄为36.5岁;病程为1个月~10年,3年以内者9例。50岁以上者3例,其病程似短且

    1989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小阴唇巨大乳头状瘤一例

    李臣基

    <正> 患者23岁,因妊娠38周、腹痛6小时,于1987年8月8日入院。孕_1产_0。自16岁时发现左侧小阴唇有蚕豆大肿物,无明显增长及自觉症状。从孕3个月起肿物开始增大。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宫底高35cm,枕左前位,胎头入盆,胎心率140次,宫缩规律,宫口开大2cm。左侧小阴唇呈扇形葡萄状增大,高度水肿,表面无破溃。会阴体正中有1×1cm大蕈状肿物。骨盆外测量正常。左下

    1989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幽门弯曲菌和胃窦炎的关系

    钟学军,杨进,硕崇毅,隋瑞林

    <正> 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认为幽门弯曲菌(CP)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关。本文通过对125例受检者行内镜检查,分别于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活检,进行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以观察CP在上消化道的分布情况,证实慢性胃炎的发病与CP的存在相关,并探讨快速诊断幽门弯曲菌感染性胃炎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受检者125例中,男106例,女19例,年龄为15~22岁。其中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症状者18例,余为健康青年。全部作纤维胃镜

    1989年02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内镜注入复方三七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疗效观察

    吴贵孝,王素平

    <正> 我们应用复方三七糊剂经内镜注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一次注药止血成功者37例,止血成功率达92.5%。1.复方三七糊剂的制法:三七粉0.5克,白芨粉0.5克,两药均过100目细筛,加蒸馏水10毫升,搅拌均匀,呈稀糊状。2.病例选择:①因急性呕血或大量便血而急行内镜检查者7例。出血原因为球部溃疡3例,胃溃疡3例,胃癌1例,急性胃粘膜糜烂1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1989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发锌含量调查及防治

    王煜,田秀华

    <正> 调查了100名4~6岁儿童的发锌含量(正常值下限为110.7ppm),51%表现为锌缺乏,其中7例为严重缺乏(<70ppm)。儿童发锌含量与年龄、身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40,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夫(p<0.01)。对24例缺锌儿童进行了

    1989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术前常规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附176例分析)

    杨振琴,李建军,贾淑娴,李兆亭

    <正> 当临床及胃肠钡透诊断胃癌后,是否需要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至今尚有争议。为此,我们对176例胃癌患者术前作胃镜检查。实践证明,术前常规胃镜检查在提高诊断率及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方面具有肯定意义。一、一般资料本组176例胃癌患者中,男127例,女49例;40岁以下者35例(19.9%),41~60岁90例(54.5%),60岁以上者45例(25.6%)。术前全部常规进行胃镜检查,174例

    1989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

    黄凤瑞,王志远,褚海波,赵廷常,胡义利,夏宝枢

    <正> 自1984年11月起,我们在动物(狗)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经导管行部分脾栓塞术治疗18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下称脾亢)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为9~58岁,平均30岁;全部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亢患者。肝功能按Child氏分级:A级8例,B级6例,C级4例;均有牌大、严重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等。8例有腹水,8例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其中4例有

    1989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再通的预防

    迟照,张正生,李志鸿,张岩峰

    <正> 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88年8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180例,全部用7号丝线结扎未闻的动脉导管。其中早期导管再通2例,晚期再通1例。现作简要分析,并提出预防再通的方法。一、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80例,其中男50例,女130例;最小年龄为10个月,10~30岁107例,30岁以上12例,最大年龄为39岁。未遇到窗形和严重钙化者。导管直径为

    1989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管损伤的处理(附21例报告)

    鲍继森,徐巨林,李守先,宋惠民

    <正> 血管损伤十分常见。四肢血管损伤可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大动脉损伤可造成致命性出血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导致残废或死亡。本院自1975年以来收治血管损伤21例(不包括断肢再植、骨折、脱臼及动静脉瘘)。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7例,女4例。伤后到本院就诊时间为30分钟至11天不等,大多数在5小时内就诊。其中伤及颈部者2例,胸部1

    1989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胰岛素瘤术后复发一例报告

    张胜兰,陈文华

    <正> 患者女,65岁,自1978年始出现清晨发作性意识碍碍,伴心慌、冷汗、烦躁与饥饿感,继之神志不清,数分钟内可缓解,每月发作1~2次。以后病情渐重,每月可发作6~7次,且昏迷达5~12小时,输液后才可清醒,曾多次以中枢性昏迷收住神经科治疗。1981年1月27日清晨再次发作,以脑血管痉挛收入院。当时血糖40mg/dl,静注25%葡萄糖液200ml后清醒。体检:较肥胖,无黄疸,浅淋巴结及甲状腺不大,心肺肝脾无异

    1989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修复治疗单侧颜面萎缩症7例报告

    周兴亮,韩秉公,张爱珍,宫昔愿

    <正> 单侧颜面萎缩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本病好发于青少年,表现为单侧颜面皮肤和软组织进行性萎缩,常累及软骨和骨骼。自1981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术修复7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为17~36岁。病史5~32年,均有明显的单侧颜面进行性萎缩,近2~3年趋向稳定。该7例共施行

    1989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桥本氏甲亢的诊断

    罗堃年,朱继芳,吴志兴

    <正> 近几年来,桥本氏甲亢的诊断较多地出现,但能确诊者并不多,多数属概念模糊。为此,我们选择临床诊断为甲亢的159例患者,用TM抗体及TG抗体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桥本氏甲亢与原发性甲亢的鉴别指标。本实验室TM抗体正常值<15%,TG抗体正常值<30%。从159例患者中测出TM抗体及TG抗体双相阳性者27例,单纯TM抗体阳性者15例,单纯TG抗体阳性者1例,共

    1989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学除痂剂的临床应用(附30例分析)

    赵殿昌

    <正> 自1984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高浓度化学除痂剂水杨酸软膏为30例(63次)烧伤患者除焦痂,其中59次脱痂成功,4次失败。我们认为,采用化学除痂剂脱痂可替代某些早期手术,且操作简便易行,有实用价值。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为4~65岁。烧伤面积为15~81%,其中Ⅲ~0面积占6~40%。最早于伤后5天用药,最晚为伤后15天用药。30例中,有2例各用药4次,5例各用药3次,每次间隔2~3

    1989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MBDI指导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选择

    齐穗林,王达理

    <正> 临床实践中常发现,同一类型急性白血病(AL)对同一治疗方案的反应可不同。因此,在具体治疗中选择化疗方案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应用骨髓白血病原始细胞减少指数(MBDI)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均为初治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为12~54岁(中位发病年龄为

    1989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股骨头颈干和髋杯置换治疗股骨上段肿瘤3例报告

    毛宾尧,盖维缤,牛家度,王道谦,房清敏

    <正> 我们对3例股骨上段肿瘤合并髋臼损害患者,在截除病变后,1例施行人工股骨头颈干置换术,2例同时置换全髋关节。经临床观察5~8.5年,3例效果良好。例1:男,42岁。左髋痛5年,因股骨颈病理骨折于1979年6月25日入院。经X线下骨穿刺及手术切取活检,证实为骨纤维异样增生症恶变(软骨肉瘤)。取Gibson切口,切除股骨上1/3段,插入不锈钢V形髓内针为柄和聚乙烯质人工股骨头颈干,近侧假

    1989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双杯型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报告

    邵光湘,李金松,曹贻训

    <正> 我们联合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头杯与高密度聚乙烯髋臼杯,对7例(1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施行了全髋表面置换术,收到满意的近期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42岁;除1例为左侧头坏死外,余6例均为双侧;X线分期:Ⅱ期5髋,Ⅲ期5髋,Ⅳ期3髋;病因:激素或酒精中毒6例,股骨颈骨折愈合后头坏死1例;左侧手

    1989年02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牙痛引起Ⅰ型Ⅱ°房室传导阻滞误诊为心肌炎一例

    刘忠泉

    <正> 患者女,25岁。1984年,患者自感心慌气短伴牙痛,心电图示Ⅰ型Ⅱ~0房室传导阻滞,在厂卫生所诊为心肌炎。此后每隔几个月(无规律)即发作一次,经抗生素、肌苷等药治疗后牙痛和心慌气短消失,即能胜任较重体力劳动。1987年5月15日,因反复发作、加重3天而就诊于本院。查体:体温36℃,脉搏82次,血压

    1989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测定的临床意义

    栾晓晨,张爱平,克丙申,徐军,贾伯森

    <正> 自1987年8月以来,我们对40例肾脏病患者测定尿免疫球蛋白和C_3,并与10例健康者对照,以探讨其判断肾小球病损程度和激素治疗效果的价值。1.病例选择:肾脏病患者40例中,男37例,女3例,年龄为12~70岁。其中急性肾炎4例,慢性肾炎普通型2例,高血压型2例,肾病综合征Ⅰ型18例,Ⅱ型11例,狼疮性肾炎2例,肾结核1例。本组18例作肾活

    1989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00例黄疸患者血清LP-X浓度临床分析

    张京海,赵敦阁,齐秀芬,赵拥军,王宜军

    <正> 国外学者称血清脂蛋白-x(LP-x)浓度为特异性指标。为此,我们用定量法检测100例黄疸患者的血清LP-x,并设以对照,经观察分析认为对黄疸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一、资料和方法1.100例系住院和门诊黄疸患者,临床诊断明确,黄疸指数>6单位,血清总胆红素>1mg/dl。另取63例入伍新战士为正常对照,取83份肝功能查体标本(临床上均无

    1989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B超监测

    秦秀云

    <正> 临床上应用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周期疗法治疗无排卵或排卵稀少引起的继发性不孕症有良好效果,但hMG在促发排卵过程中使卵巢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卵巢过度刺激,较重者可形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1987年,本院应用上述方案治疗16例不孕症,经B超监测发现OHSS3例,特报告如下。一、方法及结果应用Hitch EUB-40等线阵实时超声诊

    1989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心动过速的机理和电生理检查

    孙瑞龙

    <正> 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发生机理和表现特征为:①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即舒张期自动除极斜率增大);多数表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异位性自搏),也有表现为阵发性者。一般用期外刺激不能诱发,需用快于异位节奏频率的连续刺激(超速起搏)才能抑制之。②异常触发活动:由于晚期后除极的振荡电位所引起,驱动周长越短,后除极的振幅越高;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引起激动,后除极振荡继续存在,故一次激动可引致连串激动,形似阵发性心动过速。用期外刺激可以诱发,但期

    1989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表心电图对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及限度

    张文博

    <正> 心脏电生理检查虽是诊断心动过速最准确的方法,但需要一定的设备,且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对急症患者不太实用。体表心电图对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正确率为70~80%,由于其应用方便,故在目前仍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一、阵发性室上速(PSVT)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的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速,心电图表现为QRS时间正常。PSVT具有骤然发作与骤然终止的特点,心率一般为150~220次/分。临床上最常见的PSVT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60%),其次为房室反复

    1989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方卫华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60%以上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发生机理主要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传导速度不一的通道或单向传导阻滞构成的折返途径。由于折返途径循序不同,心动过速发作时可呈现两种不同形式,即所谓慢—快型和快—慢型。前者慢通道为前向支,快通道为逆向支,后者恰以相反的形式折返传导。它们反映在体表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也具有不同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慢快型AVNRT:是成人最常见的PSVT,约90%的频率为140~200次/分。通常由一个房性或

    1989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预激综合征与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潘景韬

    <正>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室上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与折返原理有关。其折返环路多位于房室之间,既包括心房,也包括心室。因此,称之为房室反复(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宜。一、AVRT分型及发生机理按房室旁路的部位和预激的方向,AVRT可分为以下类型: 1.顺向型:是指房室交界区呈顺向传导,房室旁路呈逆向传导的AVRT。其折返环路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房室旁路→心房。据电生理研究,房室旁路不存在递减性传导,其顺向性传导速度较快,有效不应期较长。反之,房室结呈递减

    1989年02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类室速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王宗先

    <正>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它常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而致心功能不全、休克、昏厥甚至猝死。室速的分类方法很多,例如,根据发作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持续性与非持续性,前者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必须进行治疗方能终止其发作,后者持续时间短暂(数搏至10余秒),可自动停止发作;根据患者有无并发器质性心脏病又可分为特发性室速与病理性室速;从室速的QRS波形则可分为左束支阻滞型与右束支阻滞型等。目

    1989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诊治

    陈俊发,李玉成

    <正>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介于室速与室颤之间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它是由法国学者De-ssertenne氏于1966年首先提出的,随着心脏监护仪器及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其在临床上已不属罕见。1.病因:近来多数学者主张Q-T间期延长是诊断扭转型室速的必要条件,而Q-T间期的延长系指Q-Tc>0.44秒,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Q-T间期延长又可分为三型,即①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患者均有家族

    1989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镁与心动过速

    李惠明

    <正>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镁盐治疗某些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显著疗效,此为室速治疗的一条新途径。现将镁盐治疗室速的几个有关问题分述如下。一、使用指征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镁盐适用于治疗下列室性心动过速: 1.低镁、低钾引起的室速,特别是顽固性低钾患者。2.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特别是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3.扭转型室速,其疗效优于异丙肾上腺素。特

    1989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食道心房调搏对诊断心动过速的价值

    张文博

    <正> 前已提及,体表心电图对诊断室上速或室速的准确性约为70~80%,余下的20~30%疑难病例需采用电生理学检查协助诊断。电生理学检查包括心内心电图、心脏程序电刺激等,但仪器价格昂贵,且为创伤性检查,操作也需较长时间,不易普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在相当

    1989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钙拮抗剂与心律失常

    尹祚昌

    <正> 异搏停、硫氮(艹卓)酮和硝苯吡啶同为钙通道阻滞剂,但三药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不同。异搏停抗心律失常作用最突出,硫氮(艹卓)酮也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硝苯吡啶则无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异博停和硫氮(艹卓)酮有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窦房传导和房室结传导的作用。对冠状动脉痉挛等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搏停也有一定疗效,但对一般室性

    1989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选择

    唐秀民

    <正>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一)终止急性发作:对QRS时间、形态正常的PSVT可选用以下治疗措施或药物:①兴奋迷走神经的措施如刺激咽喉引起恶心、呕吐,深吸气后屏气,用力作呼气运动、潜水反射,给升压药及按压颈动脉窦等。须注意,按压时不可同时按压两侧。②异搏停溶于高渗葡萄糖液内缓慢静注,每次5~10毫克,无效时15分钟后可重复之,高龄患者可先试用2.5毫克观察,以免引起窦缓或心脏停搏,

    1989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近况

    张文博

    <正>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病因迄今不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心室顺应性降低,舒张期松弛功能不良,因而心室充盈障碍,同时伴有左室收缩期容积减小,左室流出道有或无梗阻。本病在临床上时可见到,50%以上患者呈家族性发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一、HCM的分型本病以左室壁肥厚为主,右室偶可同时受累,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畸形排列。由于心室壁肥厚的范围与程度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①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最多见,约占90%;②对称性左室

    1989年0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肥达氏反应的新用途

    李志仁,匡乃家,董海燕

    <正> 对经肥达氏反应检查、肝穿抽脓证实为典型阿米巴性肝脓肿的75例患者作脓液细菌培养,予以灭滴灵治疗7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合并细菌感染者31例,其中17例肥达氏反应阳性(O、H均在1:160以上),有4例脓液中培养出肠炎杆菌;

    1989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现场抡救

    李同义,殷立基

    <正> 目前,广大基层医院缺乏确诊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完善检验条件,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和一些简单的化验进行救治。为此,本文介绍在一般条件下成功抢救DIC的体会。一、产科急性DIC的特点产科急性DIC起病急骤、凶险,病情发展迅速。部分急性DIC可自行或经手术处理而终止,但重症者则可急剧进入纤溶期而失血致死。因此,熟悉其早期表现,并掌握简易、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甚为重要。二、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表现急性DIC有其共同的病理改变和甚本的临床表

    1989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非血栓性肺栓塞

    陶仲为

    <正> 非血栓性肺栓塞在临床上易被忽略。现复习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讨论如下。一、肺脂肪栓塞肺脂肪栓塞多来源于外伤骨折,其中腿部骨折的发生率为0.5~2%,多发性骨折(包括骨盆骨折)为5~10%。外伤时常伴有软组织损伤,使软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释出,故严重外伤时肺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可增加到10~20%。此发生率较实际少,尸解时发现则高达60~90%。偶有病例的脂栓来源于胰腺炎、严重烧伤、急性脂肪肝、体外循环等。骨折后,骨髓的脂肪呈中性甘油三酯进入循环至肺

    1989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痛、大量血性胸水、消瘦

    彭汇生

    <正> 病历摘要男性患者,57岁,因左侧胸痛伴低热、咳嗽、消瘦4个月而入院。4个月前始感左侧胸部隐痛,继为刺痛,于呼吸时加重,轻咳白色泡沫痰,低热。经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左侧胸膜炎,先后抽胸水三次,计1,700毫升。前两次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后为暗红色血性胸水。胸水中未查到瘤细胞,痰抗酸杆菌阴性,血沉85毫米/小时。给予抗痨治疗一个半月,疗效欠佳。患者于1964年曾患肺结核,药物治疗两年痊愈。吸烟史40余年,每天约40支。体检:体温36.4℃,脉搏94次,呼吸23次,血压120/80。慢性消耗面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

    1989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穿刺插管引流治疗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

    种衍军,刘学宽,邵其节,吕志新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穿刺插管持续引流治疗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取得了良好效果。1.操作方法:选择血肿最低部为穿刺点,剃去周围毛发。常规消毒手术野,在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下,套管针刺入帽状腱膜下,拔出针芯,保留套管,随即将预先已备妥的塑料引流管顺套管放入血肿腔内(或戳口插入引流管)。待血液流出后拨出套管针,再用缝线固定引流管,接一长管,长管另一头插入消毒瓶中,并于瓶塞上另插一针头,用

    1989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脂肪坏死误诊为乳腺癌一例分析

    于文泉

    <正> 女性患者,46岁,因右乳无痛性肿块2个月就诊。肿块约枣大,无增大。乳头无溢液史,家族中无乳癌患者。查体:肥胖体型,乳房下垂。右乳外上象限有直径3.5厘米的肿块,质硬,活动,触之无痛觉。肿块与皮肤粘连,皮肤凹陷。右腋窝前壁胸大肌深面有两个直径约0.6厘米的淋巴结,质软,活动。挤压乳房,乳头无溢液。诊断为右乳腺癌,行右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1989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

    何显耀

    <正>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10~20%。鉴于病情危重,迅速有效的抢救对其预后极为重要。现将其非手术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内科治疗(一)一般治疗:应去枕平卧或将下肢抬高20°,以防脑缺血。烦躁不安者注射安定或非乃根。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呕血时发生窒息。一般给予流质,大出血者应禁食。(二)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 1.补液:血源未解决前,先输入生理盐

    1989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自发性脾破裂一例报告

    王爱红,张红

    <正> 患者男,46岁,因低热、乏力及偶发牙龈出血2月~+,于1987年10月5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肝(-),脾大(1、2线各8cm,3线3cm),质硬,无压痛,腹水征(-)。血色素10.8g/dl,白细胞计数30×10~4/ml,早幼粒4.5%,中幼粒13%,晚幼粒7.5%,杆状18.5%,分叶40%,

    1989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挫伤性低眼压的处理

    王谷珠

    <正> 挫伤性低眼压在临床上可分为暂时性低眼压及顽固性低眼压两类,前者系指外伤后一段时间内眼压低于正常,但经短时间治疗即可逐渐恢复,一般无眼球后极部损害,视功能正常;后者系指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常可引起视乳头、视网膜、脉络膜及黄斑部水肿,并发晶体混浊,终致永久性视功能损害。据文献报道,其发病机理是,外伤后眼内血管神经反应造成局部循环神经调节失

    1989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鲜冰冻血浆及其临床应用

    刘延良,王爱梅

    <正> 新鲜冰冻血浆(FFP)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易变因子Ⅴ和Ⅷ因子),具有新鲜血浆的一切作用。现就其临床应用及有关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一、FFP的临床应用1.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尚未明确缺乏何种凝血因子时,或需要浓缩凝血因子而一时买不到时,或肝脏疾患合并出血而引起复合凝血因子缺乏者,可采用FFP。2.可用于轻度不稳定凝血因子缺乏症患

    1989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救治体会

    司海运

    <正> 笔者收治9例急性肾衰(根据1982年全国急救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判定),其中5例少尿期5~12天,2例直接进入无尿期5~10天,2例为非少尿性急性肾衰;并发感染2例,高血钾3例,消化道出血3例,颅内出血1例;BUN74~190mg/dl,血肌酐7.2~24mg/dl,CO_2-Cp 15~41容积%,血钾4.8~7.4mEq/L,平均尿渗量286mmol

    1989年02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痨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刘俊元,肖永谋,黄伦经

    <正> 为了探讨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情况,我们对入院对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抗痨治疗期间有系统的肝功能化验资料,并观察半年以上的21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如下观察和分析: 1.初、复治肺结核的肝功受损情况:抗结核药物对肝功损害占26%,其中复治病例肝功损害占35%,明显高于初治病例(占15%)。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u=3.11>0.258),有极显著意义。2.不同药物对肝功的影响:各种抗痨药

    1989年02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4例临床分析

    王锋,王欣

    <正> 自1980年以来,我们收治54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为21~81岁。患者自昏迷后被发现到入院约0.5~48小时,平均21小时。53例出现了精神神经系统的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烦躁、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耳鸣、神志不清、肢体麻木、步态不稳甚至昏迷;26例出现消化系统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纳差、消化道出血、大便失禁;24例出现呼吸系统的表现,主要为呼吸困

    1989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12例老年及老年前期者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王秀贞,吴桂云,高燕,梁绮明

    <正> 我们对112例45岁以上干部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59岁为老年前期组,≥60岁为老年组,各占56例。试验前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化验检查,以除外影

    1989年02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苦参散加减治疗阴道炎110例观察

    刘莲秋

    <正> 自1980年以来,我院采用苦参散加减治疗阴道炎110例(滴虫性45例,霉菌性30例,非特异性17例,老年性10例,霉菌滴虫性5例,幼女性3例),治愈率达90%。1.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杀虫止痒为治则。每天取苦参、蛇床子、黄柏、百部各30克,放入搪瓷盆、砂锅或钢精锅(忌用铁器)内,加凉水至1,500毫升左

    1989年02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例分析

    任长龙

    <正> 1985年以来,我院有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简称金葡菌肺炎)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为汲取教训,现分析如下。例1:男,22岁,因发热4天,咳嗽、皮疹2天而就诊。体检:T39℃,P100次,R26次,Bp130/80。周身皮肤充血,密布针尖状充血性皮疹,前胸及双腋下见条索、抓痕状出血点。双肺散在干罗音,心率100次,律整。双肾区轻度叩痛。化验:Hb10.5g/dl,

    1989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eig氏综合征一例报告

    臧秀美,程维雅,张永华

    <正> 患者女,70岁,因渐进性腹胀8个月,于1987年8月22日入院。体检:体温36.9℃,血压130/80。心肺(-),腹高度膨隆,脐部膨出约4cm高,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阳性,腹围100cm,下肢无水肿。外阴、阴道、宫颈无异常,子宫大小扪不清,盆腔内有3个月妊娠大小肿物,规则,质硬,可活动,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8克%,白细胞8500,中性57%。

    1989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机械性紫癜并发皮肤划痕症一例报告

    邱爱民

    <正> 患者男,47岁,电工。近4个月内双手掌先后五次出现紫黑色淤点。第一次在抬垃圾箱(约40公斤)后,发现握垃圾箱把手的手掌出现百余个无痛性紫红色淤点,3~4天后变为紫黑色,约半月消退;第二次在双手端热汤碗后7~8分钟出现;第三次发生在握镐刨地后,双手掌出现数百个紫红色淤

    1989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术后环形粘贴胶布致手坏死一例报告

    王兆礼

    <正> 患者女,19岁,因外伤致左尺桡骨骨折,于1986年1月7日在当地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毕,用5条胶布做环形粘贴固定创面,外加绷带包扎。术后24小时腕手部明显肿胀,手部广泛水泡,肤色暗,给予抬高患肢热敷及抗炎治疗无效,遂于1月11日转来我院。检查:左前臂及手部极度肿

    1989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膜活检引起癌细胞胸壁种植一例报告

    牛三荣,宫建丽,刘涌波

    <正> 患者女,59岁,农民。因无明显诱因咳嗽、胸闷1个余月,在当地医院胸透示双侧胸腔积液,经多次抽胸水均为血性,未查到癌细胞。又做胸膜活检,但仍无异常发现。半月后又来我院门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胸部左侧腋线前第5肋间以下、右侧腋前线第7肋间以下叩实,呼吸音消失,左侧腋后线第7肋间有一桃核大肿块,质中等硬度,活动度欠佳,

    1989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阿米妥钠抢救暴发型流脑2例报告

    李志堂

    <正> 例1:女,16岁。因发热、头痛1天,呕吐4次,于1984年3月16日入院。查体:体温39.9℃,脉搏166次,呼吸64次。呈昏迷状,烦躁不安,口唇及指端重度紫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淤点、淤斑。颈项强直,呼吸浅速(胸式呼吸),未闻及罗音。腹部膨隆、叩鼓(中毒性肠麻痹、肠胀气)。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血象:白细胞16.9×10~6/升,嗜中性细胞

    1989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症有机磷中毒抢救的护理

    王爱华

    <正> 自1986~1988年7月,我院内科共收治有机磷中毒73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12.4%。下面谈谈在抢救中的几点护理体会。1.要彻底洗胃,有效地清除毒物,防止继续吸收。深度昏迷者洗胃时头应偏向一侧;洗胃后向胃管内注入硫酸镁25~40克导泻。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需同时建立两条输液通道,一为输注复能剂和推注阿托品;

    1989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爱滋病与鸟型胞内分支杆菌感染

    A·H ChagIa ,李君曼

    <正> 鸟型胞内分支杆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机会致病性病原体,在爱滋病(AIDS)患者可致严重播散性感染。其途径可能由胃肠道侵入,进入血液后而播散。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和淋巴腺肿大。病理检查呈严重播散性病变,血液培养和粪便菌检多为阳性。该菌对抗结核药物均具有耐药性,故目前正在寻求有效的化疗药物。1984年12月美国加里福尼亚洲首次报道5例AIDS患者伴有鸟型胞内分支杆菌感

    1989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