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复方猴头冲剂

    张新建

    <正> 一种以“山珍猴头”为主药,中西药结合的新型胃药——复方猴头冲剂,已由浙江省常山微生物总厂制药厂生产并投放市场。我国80年代初以来,相继开发了一些以猴头菇为原料的胃药,但以猴头菇为主药,佐以铝、镁、铋盐等西药成分的胃药却是独创。复方猴头冲剂以该厂自己训化培养的优良菌株子

    1993年05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与局部体液免疫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阎明,赵宪邨,张建平,徐复郁

    对30例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体液免疫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消化性溃疡及其活动性与粘膜炎症有密切关系,且炎症程度及溃疡活动性均与局部体液免疫因子的密度有关。DU及GU与体液免疫因子的相关程度明显不同,提示二者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别。IgE局部反应性增加并长期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溃疡慢性病程及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作者认为,防治消化性溃疡不能仅限于抗酸,应立足于防治胃十二指肠炎症及调控其炎症免疫反应。

    1993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家族性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2例

    王秀琴

    <正> 例1:男,7岁。因双下肢活动失灵2天入院。查体:精神差,心音低钝,腹稍胀,肠鸣音减弱,双手握力稍差,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低,(?)反射减退。血钾1.5mmol/L,心电图示低血钾,心肌损害。初诊为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经静滴10%氯化钾14ml/d治疗7天,血钾升至2.5mmol/L,好转,出院后口服氯化钾。

    1993年05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总胆管结石无黄疸15例临床分析

    杜凤田

    胆系结石的临床诊断历来依据胆绞痛、发热及黄疸三联症。但本文报告174例经手术证实的总胆管结石中15例无黄疸。作者试作分析,认为无黄疸可能与总胆管柔软度及扩张度、壶腹部无狭窄、结石种类及部位、病程短及感染轻等有关。由此提出,凡有典型右上腹绞痛、发热伴恶心及呕吐者,即使无黄疸,也不要轻易排除总胆管结石。

    1993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载ApoB含量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王筱如,张登学,孙建平,罗杏生,马素贞

    <正> 为探讨载脂蛋白B(ApoB)与肝病的关系,我们对81例肝病患者和74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ApoB含量测定。1.临床资料:本文正常人(下称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均无肝病。肝病组中,肝硬化60例,慢性肝炎21例,均根据1984年南宁肝炎会议标准确诊。

    1993年05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超声导向注射酒精治疗肝癌的对比研究

    钟力,夏海平,王吉先,牛娜,高绍荣

    将88例肿块直径≥8cm、无手术指征的肝癌随机分成肝动脉栓塞化疗(TAE)组、超声导向瘤体注射无水酒精(PAI)治疗组、TAE和PAI结合治疗组,对比观察治疗后肿瘤缩小率(≥20%)和AFP下降率(≥20%)。结果显示,TAE+PAI疗法与单纯PAI疗法、单纯TAE疗法与单纯PAI疗法,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而TAE+PAI疗法与单纯TAE疗法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对≥8cm的肝癌,单纯PAI疗效差,应以TAE疗法为主,PAI疗法仅可弥补TAE疗法的某些不足。

    1993年05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肝硬化的临床特点

    徐吉兰,刘兆阳,宿云谦,刘宝民

    <正> 1970~1990年,我们收治60岁以上(下称老年组)肝硬化病人54例。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另以同期54例非老年肝硬化(下称非老年组)病人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非老年组年龄24~58岁,平均48.5岁。在临床表现上,前者黄疸及肝昏迷的发生率分别为55.5%及51.9%,后者仅

    1993年05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防己甲素对肝纤维化影响的研究

    权启镇,徐俊,齐风,于峻基,孙自勤,王要军,李定国

    73例慢性肝病患者单用汉防己甲素治疗,并与单用保肝疗法的30例患者作对照,观察二者治疗前、后血清PⅢP、HA含量、肝活检组织的FN及Ⅰ、Ⅲ型胶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PⅢP及HA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总有效率为62.6%,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而晚期肝硬化的疗效不明显。提示汉防己甲素对肝纤维化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1993年05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李君曼,陈健

    应用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9例(均为服用一般健胃西药4~6周无效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胆康冲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高效、安全、制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效率为95.92%。该药能保护胃粘膜屏障,使胃蠕动增强,减少反流,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了新的前景。

    1993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血产生抗-D引起新生儿溶血症2例

    李京,史兆永,徐群

    <正> 近年来,我们发现2例因输血产生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5岁。1986年因胃出血行手术时输O型全血800ml;1988年第一胎妊娠40天即人工流产;1989年第二胎足月分娩,婴儿生后24小时出现严重黄疸,3天后死亡。1990年来本室做血清学检查,结果血型为O型,ccdee,血清中IgG抗-D效价

    1993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03例胃高位病变的临床观察

    陈洪来,武春荣,王兴民,朱春黎,宗佩君

    对内镜及病理确诊的603例胃高位病变和1106例胃窦部病变进行对照分析,发现胃高位病变有如下特点:①平均年龄大,老年人居多;②发病的性别差别明显高于胃窦病变;③贲门部位的隆起及浸润病变常有吞咽阻挡感,且多为恶性;④胃体上部后壁溃疡70%为恶性,而小弯溃疡仅19%;⑤高位溃疡≥4cm者几乎都是恶性;⑥X线极易漏误诊,诊断符合率仅32.6%;⑦内镜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但必须提高诊断技巧。

    1993年05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闭锁综合征伴带状疱疹1例

    刘希涛,崔郁健

    <正> 患者男,72岁。因不能言语、四肢活动失灵3小时,伴大小便失禁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查体:Bp24/12kPa。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眼球除存在垂直、辐辏运动外,其余运动消失,双侧鼻唇沟变浅,鼓腮及露齿不能,双软腭上提差,咽反射消失,伸舌不能,四肢肌力Ⅰ级,肌张力降低,右半身浅深感觉减退,双侧巴氏征、克氏征

    1993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腔静脉穿通伤抢救成功1例

    张辉忠,周振志

    <正> 患者男,34岁。因右下腹被尖刀刺伤后疼痛、流血30分钟而急症入院。查体:血压8/6kPa,脉搏120次/min。吸呼急促,神志清,面色苍白。腹部平坦,右下腹有一尖刀牢固刺入,刀宽4cm,腹外留有5cm断端,血液外溢,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初诊:腹部开放性损伤。即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行剖腹探查,取右侧经腹直肌切

    1993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锋美他醇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胆系感染的临床观察和微循环改变的探讨

    王子骥,卢青,曲玉华,张惠芸,张琴冈,于泉丽,王颖,于淑丽,蒋雪梅,董福华,彭布明

    对20例慢性肝病合并胆系感染病人进行了临床疗效、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明该药对合并慢性胆囊胆管炎、胆囊炎、胆管炎的慢性肝病病人疗效满意,可改善其微循环指标,控制胆系感染,促进肝脏病变恢复。

    1993年05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肾综合征

    孙成刚,朱菊人,陆伟君,秦成勇

    <正> 近年来,我们对26例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行腹水直接回输,取得了较好效果。1.材料和方法:本组年龄35~46岁,其中3例并发肝昏迷。经利尿、补液治疗无好转后,即行腹水直接回输。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有异常者及

    1993年0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60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检查分析

    沙建梓,王义国,于蒙爱,贾欣永

    <正> 1980~1992年,我们对608例有消化道症状的老年患者进行纤维胃镜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探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资料。

    1993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排气锁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附254例报告)

    周廷才,高大川,林均义,王锡甫,杨晓光

    用排气锁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54例,治愈250例,治愈率为98.4%。平均肺全张时间为3.2天,无发生不良反应者。作者指出,该疗法彻底排气是基础,两层胸膜合扰是关键,辅助方法是条件。

    1993年05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呼衰

    许仁和,刘春红,吴大伟,刘卫权,马秀华,孙玉梅,李玉

    <正>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CP)均可出现肺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呼衰)。慢性吸衰多因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引起明显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肺性脑病,其中部分病人需经机械通气治疗才能逆转病情。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传统呼吸机均需通过口或鼻腔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连接进行

    1993年05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Kartagener综合征1例

    严华海

    <正> 患者男,19岁。因感冒后咳嗽、痰中带血、气促月余就诊。患者有反复感冒、流涕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中无类似患者。查体:说话呈鼻音,左上肺闻及干性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右胸第5肋间中线。心律规整。余无异常。X线后前位片见心脏与大血管反位,即心尖、主动脉弓居右侧,升生动脉位于左侧。肺门角在左侧肺门,左上肺有多

    1993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氧耗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郭其森,王伟

    <正> 氧耗量((?)O_2)是反映机体的氧消耗情况,为机体所有器官所需氧的总和。为探讨其对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患者测定氧耗量的临床价值,我们将45例慢阻肺、肺心病病人的氧耗量测定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1993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量子自血疗法在慢性肺心病继发高粘血症中的应用

    陈圣光,张洪书

    <正> 1991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光量子自血疗法(UVT)治疗慢性肺心病继发高粘血症病人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均根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标准诊断。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6~76岁,平均65.9岁;病程8~3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中、重度发绀、呼吸困难、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多数病人

    1993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治愈面肌痉挛1例

    刘淑兰

    <正> 患者女,52岁。面肌痉挛10多年,每因生气或情绪激动即加重,曾在省级医院行多次封闭药物及理疗等治疗,但效果均不佳。查体:除左侧面肌痉挛外,余

    1993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350例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与临床分析

    张永华,柏秀琴

    对各类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发现,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肌病及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其中以心肌梗塞患者最高,4例心性猝死患者中3例VLP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也较高。说明VLP阳性与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密切关系,VLP阳性对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重要预测价值。

    1993年05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急性白血病的脑电图改变与临床分析

    陈红

    <正> 我院对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天至12岁)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了38例次脑电图(EEG)描记,并与脑脊液检查、临床表现作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脑电图变化比脑脊液变化、临床表现出现早,且敏感性强。

    1993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T段延长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杨玉岭,徐玉华,潘月合

    <正> 近年来,国外学者观察到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前,可有ST段停留于基线时间延长>0.12秒,认为这可作为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之一。本文对我院156例确诊为冠心病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年龄组健康人的心电图加以比较,以探讨ST段延长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993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128例临床观察

    李斌,李兴喜

    <正> 我们用浙江普陀山制药厂生产的多烯康胶丸治疗高血脂患者128例,证明该药具有降血脂及降血压作用。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胆固醇(CH)>6.5mmol/L,甘油三酯(TG)>1.65mmol/L,其中单纯CH升高31例,单纯TG升高69例,两项均升高28例。用酶法检测CH、TG、低密度脂蛋白(LDL-L)、高密度脂蛋

    1993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坦致精神障碍1例

    李秀芹

    <正> 患者女,69岁。因尿频、尿急、血尿、恶心、腰痛、四肢震颤,B超诊为多发性肾结石、帕金森氏病。经抗感染、中药治疗3天,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肢体活动不灵、震颤,即停用抗生素,继服中药,加服安坦4mg,每日1次。用药2天后,患者

    1993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h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分析

    徐群,史兆永,张世训,郭宗琴,李京,司桂玲

    本文报告51例Rh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其中抗-D35例、抗-E12例、抗-(?)·E2例、抗-C·D及抗-(?)各1例。16例患儿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对6例有高效价抗体的孕妇施行产前血浆交换,对7例新生儿施行换血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认为,孕期夫妇血型鉴定及抗体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预防和早期治疗。

    1993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心力衰竭始发的原发性肝癌1例

    曲福英,孙吉山

    <正> 患者男,35岁。2个月前不明原因的出现胸闷、憋气、上腹胀满,在当地医院按胃炎治疗半月无好转,1天前因劳动而症状明显加重,喘息不止,咳粉红色泡沫,伴心慌、气短、不能活动,故转来我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9kPa。慢性病容,口唇

    1993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蝮蛇抗栓酶致迟缓性过敏反应1例

    郭华荣,宋英翠

    <正> 患者女,62岁,因左侧肢体麻木、血压高(24/15kPa)诊为脑血栓入院,经降压、降血脂治疗后,血压稳定在17.3/10.6kPa。入院第三天给予蝮蛇抗栓酶行扩容溶栓治疗。皮试阴性后即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蝮蛇抗栓酶0.5U静滴,每日1次。连用2天后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并感胸闷,喉头紧迫,脉搏

    1993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部损伤225例临床分析

    杨长征,李前仁

    <正> 1976~1988年,我们收治胸部损伤病人225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92例,女33例。车辆撞压伤132例、砸或摔伤62例、刀枪伤31例,其中闭合伤194例、开放伤31例,合并肋骨骨折178例(单侧116例,双侧62例),血、气胸87例,严重连枷胸14例,休克36例,脾破裂9例,肝破裂7例,外伤性膈疝2例,肠破裂并腹膜后血肿5例,颅脑损伤6例,骨盆损伤5例,脊柱骨折2例。经抢救治疗后死亡11例

    1993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超、X线钡餐检查诊断胃癌的对比观察

    刘厚勤,李海峰

    <正> 1988~1991年,我们对101例经B超检查诊为胃癌者再行X线钡餐检查,然后与手术或胃镜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以了解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1.临床资料:101例病人均由SSD-256型超声诊断仪诊为胃癌,其中男72例,女29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1周内再行

    1993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及对献血员的初步检测结果分析

    马京香

    <正> 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与输血后肝炎、肝细胞性肝癌及慢性肝炎有密切关系,因此对献血员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对防止输血后肝炎有重要意义。1992年,我们对2100例献血员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现报道如下。1.检测方法:采用EIA法检测,以HCV病毒结构区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作为包被抗

    1993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膜假性粘液瘤5例报告

    陆伟君,郑保国,朱菊人

    <正> 腹膜假性粘液瘤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88~1992年收治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2~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低热、稀便、腹膨隆、腹水征、腹揉面感及腹部不规则实性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BUN均正常。血沉增快腹部B超见腹腔内有不规则网格状液

    1993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I24小时内下丘脑一垂体—甲状腺与肾上腺轴的功能损伤

    薛慎伍,郭述苏,安娟,曹霞,陈同慧

    <正> 急性脑梗塞(CI)常伴下丘脑和脑垂体、中线结构功能损伤,但目前未见对脑梗塞后24小时内甲状腺与肾上腺轴(下称两轴)功能的研究报道。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44~66岁(平均61岁),均经头颅CT证实。无肾上腺、甲状腺及垂体疾病,未服影

    1993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4例支气管哮喘吸入变应原皮试分析

    颜亭祥,李春华,丁承恩,靳传荣,卢忠

    <正> 1988~1991年,我们对免疫门诊的支气管哮喘病人204例作吸入变应原皮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204例哮喘病人均为免疫门诊者,其中男83例,女121例;<14岁33例,15~50岁140例,>51岁31例。2.方法:变应原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

    1993年0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冷沉淀中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及其意义

    丁培芳,申法奎,刘德春,刘焕亮

    <正> 纤维结合蛋白(FN)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它能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连,调理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近年来发现冷沉淀中富含FN,国外已用于纠正创伤、烧伤和严重感染患者血浆的低FN水平。1989年以来,我们对冷沉淀和冷沉淀FN滴眼剂的FN含量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993年0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张志宏

    <正> 先天性食管病,如食管隔膜、下食管蹼环、食管闭锁、食管过短、食管组织异位等已为临床所了解,但也有些疾病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测压、pH监测、核素扫描、内镜检查、超声内镜等的发展,为一些疾病提供了良好的诊疗手段。当前对食管疾病的研究重点是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和胃食管反流病。本文仅就食管运动功能异常的疾病—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加以讨论。

    1993年05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食管反流

    张锦坤

    <正>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在西方人中十分常见,据报告占人群的5%~8%,占内镜检查总数的23%。10余年来,国外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刚刚起步。西方学者认为本病在远东地区少见,但据日本报道并非罕见。我国自开展纤维内镜检查以来,已经检出大量食管炎患者,但对此类病例尚缺乏深入研究。一般认为食管炎可分为摄入性、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三大类。在西方,食管炎几

    1993年05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赵宪邨,毛燕燕

    <正> 一、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一) 病史与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主要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青壮年男性患者具有复发性、规律性上腹痛多年,在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后缓解,即可拟诊为消化性溃疡。其可靠性达90%。体格检查多无重要异常发现,对诊断帮助不大。

    1993年0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刘覃钰

    <正> 70年代后期,随着组织胺H_2-受体拮抗剂的问世,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长足进步。据报道,H_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6周的愈合率一般为80%左右。目前,多倾向于睡前一次服用。晚近动物实验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存在组织胺H_3的受体。H_3-受体拮抗剂可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的酸分泌。

    1993年05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或胃病

    萧树东,施尧

    <正>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我国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则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为主要病理特点。1947年,Schindler根据半屈式胃镜所见和胃粘膜活检结果,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类,此种分类法沿用很久。1990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

    1993年05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消化不良的诊治

    于峻基

    <正> 消化不良是指上腹疼痛不适、腹胀在餐后加重,且出现厌食、易饱、暖气、恶心、烧灼感、反胃及呕吐少量食物或粘液等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并经

    1993年05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腹泻的诊治

    周殿元,潘令嘉

    <正> 顽固性腹泻是指腹泻频繁而严重,用常规方法或一般抗感染治疗难以控制者,多属少见或罕见病。一、病因(一) 感染性肠炎:多见于霍乱及副霍乱、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阿米巴肠炎及肠结核。(二) 非感染性肠炎:多见于炎症性肠病、缺

    1993年05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

    张尚忠

    <正> 原发性小肠肿瘤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部位的肿瘤。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3%~6%,男性多于女性,良性肿瘤以30岁左右多见,恶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因本病早期诊断很困难,故误诊率较高,许多病人在手术后才能确诊。

    1993年05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吸收不良综合征

    杜凤田

    <正>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因各种疾病引起营养成分吸收不足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在消化道中,胃的吸收功能很差,只能吸收酒精,少量水和氯化物等简单物质;结肠主要吸收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小肠则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中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

    1993年05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治疗

    朱菊人,范建高

    <正>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其病因较多,目前提出本病与氧自由基(OFR)代谢有关,本文重点介绍二者的关系。OFR是指分子氧还原为水的一系列单价途径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主要包括超氧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它们与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统称为活性氧。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OFR

    1993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

    张钦

    <正>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WHO提出,溃疡性结

    1993年05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膜假性粘液瘤1例

    赵洪涛

    <正> 患者男,50岁。因间歇性腹胀、腹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腹隆,表面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硬结,不活动,无压痛,肠鸣音亢进,腹水征(+),其余无明显异常。腹水呈黄白色股冻样液体,细胞计数342个/mm~3,多核70%,单核30%,未见瘤细胞。胃肠钡透示中度腹水,轻度肠粘连。B超示腹腔内多个无回声暗区,内有分隔。腹腔镜检查见壁层腹膜、大网膜、胃前壁、肝右叶表面均附着成簇状葡萄样大小不等的透明粘液囊性

    1993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肺畸胎瘤1例

    于桂明

    <正> 患儿5岁,因反复咳嗽、憋气10个月,以支气管肺炎并胸腔积液收入院。查体:右胸部明显隆起,肋间隙增宽,右肺呼吸动度明显减低,右肺Ⅱ~Ⅳ肋间叩实,右肺呼吸音减低,闻及中小水泡音。肝肋下3.5cm,剑下4cm,质韧,表面光滑无触痛。胸片示右侧胸腔大量包裹性积液,右肺大片密实病变。B超示右胸腔内有一不规则团块状增光

    1993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治

    郁国忠

    <正>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以肠道运动及分泌失调为主的全身功能性疾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稍多于男性。本征约占门诊胄肠疾病的30$以上,多由于医师对临床诊断无把握而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种失调而久治不愈。

    1993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上腹隐痛、间断黑便

    秦成勇,陆伟君

    <正> 第一次查房主治医师: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一般诊断无困难,但当出血部位因较特殊时则不易确诊而延误治疗。今天讨论的即是消化道出血病人。先请汇报病历。实习医师:患者男,56岁。因间断性上腹不适伴黑便6个月、加重1天入院。6个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现上腹不适,无节律性,有时嗳气、反酸,大便常呈柏油样、成形,每天1~2次。当地医院按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给予甲氰咪胍、吗丁啉等治疗后,腹胀消失,但仍时有黑便,近半

    1993年05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指肠原发性腺癌1例

    刘惠萍

    <正> 患者女,6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隐痛,伴不规则发热;1年前出现黄疸伴发热,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3个月前又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体重明显减轻,故来院。查体:消瘦,贫血貌,皮肤、粘膜黄染,余无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腹部CT扫描示十二指肠肠癌及壶腹癌。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端,有6cm×6cm×6cm大,呈菜花状,质软,未侵及浆膜层。胃大弯及胰腺下缘淋巴结肿

    1993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蛋白引产后胎盘早剥诱发DIC1例

    刘洁,李淑荣

    <正>患者20岁,因未婚先孕6个月要求行中妊引产。查体:宫底平脐,胎心清晰,其余均正常。化验:肝功、血及尿常规均正常,血小板75X10~9/L、入院当日即行天花粉蛋白肌注引产,引产术后第三天发生阴道大出血,伴头晕、心慌。查血压10/8kpa,宫底平脐,压痛(一)

    1993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李同昌

    <正> 近年来,十二指肠憩室引起的出血、穿孔和胆道、胰腺等并发症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为此,本文结合文献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治作一浅述。一、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病率与临床分型由于各家检查方法各异,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病率不一。摒Engenel等综合统计,十二指肠憩室的人群发生率为0.06%~22%,其中经钡餐检查确诊者占2%~5%,内镜逆行胰胆造影检查发现十

    1993年05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arie共济失调一家系12例报告

    姜静波,冷振琨

    <正> Marie共济失调又称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本文报告一家系12例调查结果。先证者男,33岁,因走路不稳、言语不清2年,加重1年入院。迫问病史,发现其家族中有12人患病(见家系图)。

    1993年05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郝芳之

    <正> 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电图异常综合征。因其易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殊为重要。一、病因引起Q-T间期延长的原因很多。儿科常见者为原发性(特发性、先天性)LQTS。其临床特征是先天性耳聋、反复发作性晕厥,心电图Q-T间期延长,故也称心脏耳聋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亦有不伴有耳聋的LQTS,属常染色体显性遗

    1993年05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牙外科正畸术在牙列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李肇元

    <正> 1986年以来,我们对34例(100牙)牙列畸形患者,采用牙—牙槽骨块凿开移位术(即牙外科正畸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7~33岁。其中上中切牙50牙,上侧切牙36牙,上尖牙14牙;腭向错位26牙,扭转36牙,反(牙合)24牙,前倾14牙(伴扭转者6牙)。

    1993年0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酰螺旋霉素片致迟发过敏反应1例

    隋彩霞

    <正> 患者女,37岁。因急性上感口服乙酰螺旋霉素片,每日3次,每次0.2g。用药4天时,自感胸、腹部及全身瘙痒,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斑丘疹满布全身。考虑为本品过敏所致。停药后口服息斯敏,静注葡萄糖酸钙及氟美松,半月后症状基本消失。2

    1993年0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王佩伦,孟广远

    <正>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H)较常见,占颅脑损伤的1%~7%,占颅内血肿的12%~25.5%。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其缺乏特征性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现就其诊治浅述如下。一、诊断1.外伤史:71.2%~86.2%的CSH患者有外伤史,头部外伤轻微的老年患者可无昏迷或仅有轻微意识障碍,故临床上容易误诊。无外伤史者多为自发性CSH。

    1993年05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痛风性关节炎42例误诊原因分析

    刘钦亮,袁海兰,尹德领

    <正> 1967~1991年,我们收治痛风性关节炎69例,其中误诊42例,现浅析其误诊原因。1.临床资料:男40例,女2例;平均年龄43.4岁(30~67岁);平均误诊3.2年(1月~15年)。有家族史6例;因劳累、受冷及饮酒等诱发34例,午夜突然发病19例,所有病人均有关节受累,其中多关节受累34例,第一跖趾关节受累28例,膝关节受累19例,踝关节受累12例,手指关节受累15

    1993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指肠肿瘤误诊病例分析

    杜炜

    <正> 十二指肠肿瘤因发病率较低,起病隐袭,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易误诊。近20年来,我们对十二指肠肿瘤误诊6例,后均经手术证实。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误诊为良性十二指肠淤积症1例。患者男,43岁,因间断性呕吐2个月,上消化道钡透诊为十二指肠淤积症而入院。查体:肥胖体型,内科检查无异常。全消化道钡透显示十二指肠呈水平段明显扩张,蠕动和逆蠕动增强,与空肠交界部之肠腔狭窄,俯卧位时钡剂能通过,仍诊为十二指肠淤积

    1993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发性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误诊1例

    张启亨,柴修良

    <正> 患儿男,7岁。因不明原因的发热4天,伴全身肌肉疼痛及下肢活动困难,门诊以风湿热收入院。查体:T 39.3℃,P 130次/min,R 30次/min。急性病容,皮肤干燥,全身皮下散在数十个结节,其颜色正常,直径为0.5~1.0cm不等,压痛明显,以四肢多见。四肢肌肉压痛明显,余无异常。化验:WBC 12×10~9/L,N 0.80,血沉46mm/h,ASO 1250U;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即予青霉素、阿司匹林及强的松等抗风湿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四肢肌肉痛稍减,但皮下缩节未缓解,压痛仍明显,且躯干部有3~4个结节逐渐增大。

    1993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高浓缩白细胞中粒细胞含量的初步探讨

    钟淑琴,苗翠英,王爱梅,阎皓,王淑荣

    <正> 为了提高浓缩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含量,我们对全血离心后提取浓缩白细胞的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所用塑料血袋由上海市血液中心生产,每袋含ACD—B液100ml,可采全血400ml。离心机为西德产Heracus 800型。采血后立即离心,速度为2200r/min,时间为8.5分钟,温度为13℃。离心后,在净化台内按分浆常规分离血

    1993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雷氏菌致败血症15例分析

    赵秀华,林永海

    <正> 1991~1992年,我们对48例临床疑为败血症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其中15例检出沙雷氏菌,检出率为31.3%。现报告如下。1.检验方法:以无菌方法取病人静脉血5ml,注入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血与培养基比例为1∶10),迅速摇匀后放37℃温箱培养。微量生化反应管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鉴定方法为: (1) 分离鉴定:发现培养基中有细菌生长

    1993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13例报告

    郑科卿,谢桂兰,范亚红

    <正> 子宫穿孔是人工流产术的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生命。近年来,我们收治13例,现报道如下,以吸取教训,供同行参考。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7~46岁,停经时间63~162天,孕产次1~6次。穿孔原因:探针致伤8例,吸管致伤4例,钳夹致伤1例。穿孔位于子宫前壁峡部5例,底部及角部各3例,后壁2例;穿孔面积最大为3cm×2cm;其中伤及肠管及大网膜各1例。本组对11例给予宫缩剂和抗生素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中7例分别在2~72小时

    1993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肘关节八字成形术治疗关节强直

    董建文,徐展望

    <正> 1977年以来,我们对12例关节强直病人行肘关节八字成形术矫治,疗效较好。其关节强直原因为肘关节骨折6例,陈旧性关节脱位2例,外伤骨化肌炎、关节软骨瘤病、化脓性关节炎及增生性关节炎各1例。1.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于上臂高位扎气性止血带,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口,先游离出尺神经并加以保护。纵行切开肱三头肌外侧腱膜到骨膜,充分显露出肱骨下端,横行切开关节囊,将全关节充分显露。用锐骨刀按原关节部位切开肱尺和肱桡关节,尽量保持各骨端完整,切除增生硬化骨

    1993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肛门肛管结核1例

    王绪民,杨绪建,魏秀稳,朱国远,单衍慧

    <正> 患者男,42岁。因肛门不适、大便次数增多(日3~4次)、粘液血便,曾按菌痢治疗无好转,并出现低热、盗汗、里急后重等表现,故来我院。查体:T37.2℃,消瘦,心肺无明显异常。肛镜检查见肛管及肛门处糜烂,有多次溃疡及大量脓性分泌物。即取脓性分泌物镜检,并取活检1处。结果:镜检查到结核杆菌;活检报告为周围淋

    1993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广泛性黑素细胞痣1例

    傅琪,张孝中,刘玉焕

    <正> 患儿男,1.5岁。生后其胸部、左上肢及右上臂皮肤发黑且粗。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生后情况良好。其母在孕期正常,家系中无同样疾病。查体:胸、背、臀部、右上臂及左上肢皮肤呈黑色。粗糙,无毛。右外眦部外侧、下唇右下各有一圆形黑痣,有前臂及双下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黑痣,呈卫星状分布。其余无异常。诊断为先天性广泛性黑素细胞痣。

    1993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科清创台临床应用536例报告

    李家利,公丕娟,张春生,刘光荣,公维畏,蒋玉祥,孙淑志

    <正> 1991~1992年,我们用自制外科清创台(国家专利号92′115249)对536例外伤病人施术证明其可提高伤口Ⅰ期愈合率,且临床应用方便。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为2~75岁。其中四肢伤375例,头面部伤96例,躯体部伤65例;以交通、工伤最多,其他外伤次之。受伤至清创时间为0.5~17小时,多数在3小时内。另设对照组176例,其年龄、伤情、部位、病程与本组有可比性。

    1993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制调头式哑铃形气囊导管扩张器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

    王连征,李重,王有国,范文同,董秀玲,黄金生

    <正> 近年来,我们用自制调头式哑铃形气囊导管扩张器(下称扩张器)治疗食道胃吻合口狭窄32例,疗效满意。患者年龄为45~67岁。吻合口直径为0.3~0.5cm,仅能进流质。均经胃镜检查排除食管癌复发。1.扩张器的结构、定位与操作方法:扩张器全长75cm,由胶管头(直径0.24cm,长2.5cm)、调

    1993年05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痛喜康致心脑卒中合并脑疝1例

    马怀青

    <正> 患者女,41岁,因昏迷2天入院。2天前,患者因左膝关节扭伤疼痛服用炎痛喜康[信谊药厂生产,泸Q/WS-1-1439-83(1)]2次,每次60mg,间隔4小时。第2次用药2小时后,患者突发头痛、头晕、四肢活动不灵、言语不能,继之昏迷、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以“脑血管意外”给予输液及能量合剂治疗,但症状无缓解,且出现频繁抽搐,故急转本院。10年前曾患产前子痫,遗留高血压病

    1993年05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原因分析

    孙英莉,刘春波,章明

    <正> 1981~1987年,我们收治急性白血病78例,其中存活3年以上15例,均经临床、血像、骨髓及组织化学染色确诊。分析其长期存活的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①年龄:本组≤40岁者9例,>40岁6例。②白血病类型:本组11例为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③血液学及预后:Whittaker认为,治疗前白细胞低有利于患者长期存活。本组13例白细胞<20×10~9/L,2例>20×10~9/L,7例血中无幼稚细胞,8例有幼稚细胞,3例PC<60×10~9/L,12例

    1993年05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硝唑治疗原发性肝癌

    靳鸿江,武希君,唐文华,田身才,杨吉军

    <正> 1987年以来,我们以甲硝唑为主治疗原发性肝癌15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34~78岁,病程1~10个月。临床表现为肝区痛8例,纳差、乏力11例,低热、黄染2例,腹水8例(查到癌细胞4例),肝大12例。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组制订的标准分期,本组Ⅱ期5例,Ⅲ期10例。2.治疗方法:15例均为失去手术和化疗机会的

    1993年05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栓酶—3号治疗肺性脑病并高粘滞综合征21例报告

    张顺兰,胡仁典

    <正> 1990~1992年,我们用抗栓酶—3号治疗21例肺性脑病并高粘滞综合征病人,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根据1980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将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抗栓酶—3号加常规治疗)年龄45~60岁

    1993年05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治疗颈性眩晕

    刘世德,杨秀华,李学江

    <正> 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151例(治疗组),经与同期11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者(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1.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根据潘自清主编的《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确诊。治疗组应用济南第三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

    1993年05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左心衰竭

    李文惠,孙廷禹

    <正> 我们试用多巴酚丁胺静滴治疗顽固性左心衰11例,效果满意。病人年龄35~67岁,风湿性心脏病并主动脉瓣病变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冠心病1例。合并房颤9例,均经洋地黄、强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明显好转而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多巴酚丁胺80~12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以2.5μg/(kg·min)静滴,然后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最大滴速为5μg/(kg·min),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若心衰改善不满意,可于3天后行第二疗程。本组治疗1个疗程者8例,2个

    1993年05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背、肺部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解玉秀,李允新,刘建梅

    <正> 例1:28岁。患者自23岁开始,每次月经来潮前1~2天左手背尺侧皮肤出现肿胀、隐痛、瘙痒,局部皮肤隆起呈紫红色,面积4cm×2cm。经期最重。月经过后3~4天症状完全消失。如此反复发作已2年余。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于病灶局部取活检(月经来潮第1天),见到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经口服安宫黄体酮、局部涂避孕膏,

    1993年05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应用LAK细胞应注意的问题

    刘丽芳

    <正> LAK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免疫活性细胞,其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具有广谱和高效的肿瘤杀伤效应,在肿瘤免疫监视中有重要作用。自1992年10月起,我们使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制备的LAK细胞治疗10例恶性肿瘤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LAK细胞是一种含大量细胞成分的粘稠生物制剂,应选用输血器静滴,以防聚集的细胞阻塞输液器过滤器,造成输

    1993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残胃无力症再剖腹的体会

    亓荣华,郭允希

    <正> 残胃无力症系远端胃切除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明确诊断后一般经保守治疗多能治愈。我院曾遇3例残胃无力症误诊为输出袢或吻合口梗阻而再剖腹,均未见机械性梗阻,故仅行大网膜切除、高位空肠造口或胃管置入输出袢术式,终因营养不良、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现报告如下: 例1:女,67岁。因胃窦炎行胃大部切除毕罗Ⅱ式吻合。术后第3天出现呕吐,第13天行二次剖

    1993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律平致室性心动过速1例

    于晓燕,张允忠,范秀田,陈风英

    <正> 患者男,72岁,因头昏、心慌半个月入院。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30年。查体:P89次/min,Bp18/12kPa。心界稍扩大,心率100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P_2>A_2。ECG示房颤。实验室检查:血K~+4.5mmol/L,Na~+139mmol/L,Cl~-100mmol/L。初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即予口服心律平100mg,每日3次。总量达300mg时,

    1993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