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肝病患者抗凝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陈建,李君曼,付淑花

    测定81例各型肝病患者的抗凝指标,结果ATⅢ:A和ATⅢ:Ag降低,在肝病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5.3%和55.5%,明显高于传统肝储备功能指标白蛋白(44.4%)和PT(40.7%),并与肝病病情程度平行。肝病伴有出血者ATⅢ:A下降较非出血者更显著,提示ATⅢ:A和ATⅢ: Ag既能反映肝病程度,又有助于判断出血危险性,可指导肝病出血的防治。

    1995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

    张大学,梁文芝,肖龙海,姚永侠

    <正> 1989~1993年,我们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再出血8例(6.35%),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48~74岁。原出血位于基底节内侧3例,外囊区3例,脑叶2例,其中破入脑室系统3例;再次出血均发生于原血肿部位。出血量第1次平均为47ml(30~70ml),第2次平均48ml(30~100ml);两次出血相隔≤24小时2例,48小时2例,1周2例,1个月1例,2个月1例。再次出血后行血肿清除术5例,钻孔引流1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遗有偏瘫失语3例。

    1995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探讨

    李伟,王学春,张金池,刁玉贞,李星

    采用PCR技术对56例胃癌、60例慢性胃炎及12例正常人的胃粘膜组织检测了幽门螺杆菌(HP)。结果胃炎HP检出率93.33%,胃癌41.07%,正常人16.67%。提示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明显相关,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贲门癌HP感染率(9.52%)明显低于胃窦部及小弯区癌(68%,37.5%)。高分化型(腺样型)癌组织中HP感染率(55.88%)较低分化型(弥漫型10%)高。

    1995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干扰素诱导剂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

    李光荣,郝恩柱,王玉刚,张瑞兰,芦书田

    以干扰素诱导剂Poly:C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疗程3个月。结果:HBeAg转阴率实验组(3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表明双重诱导能加强抗病毒效果。

    1995年06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良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治(附190例分析)

    胡三元,胡继康,张继广,李占元,隋永领

    <正> 1989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诊治良性梗阻性黄疸190例,现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并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8例,女102例;年龄20~81岁,平均53岁,以41~70岁为多。病程3天~20年。其中胆囊壶腹嵌顿性结石2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5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各3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9例,胆管炎及炎性狭窄1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狭窄5例,胆囊切除胆管损伤、壶腹良性肿瘤、胰腺炎及胰腺囊肿各3例,胆道蛔虫、胆道出血、胰管结石、肝血管瘤栓塞后致胆管狭窄各1例。

    1995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肾疾病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的意义

    毛星明,潘兆随,田树堂,翁维权

    <正> 抗凝血酶Ⅲ(AT-Ⅲ)是存在于血液中具有中和凝血酶和使被激活的凝血因子ⅩaⅨa、Ⅺa、Ⅷa、Ⅻa等灭活的一种单链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他器官如肺、肾、肠等也有一定的合成能力。AT-Ⅲ活力降低有利于血栓形成。本研究测定了肝、肾疾病患者的AT-Ⅲ活性,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肝病患者56例(原发性肝癌13例、肝硬化43例);肾病患者46例(肾病综合征1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7例)。正常对照组44例,其中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龄28岁。

    1995年06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霉菌性溃疡并出血与穿孔12例报告

    綦德柱,陈桂明,张晨辉

    报告胃霉菌感染并发出血及穿孔12例。经分析认为,胃溃疡面及炎症的存在是霉菌感染的基础,而霉菌感染可使溃疡加大、加深等,易致出血和穿孔。溃疡活组织检查找到霉菌假菌丝是确诊本病的依据。胃霉菌感染以内科治疗为主,并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者应及时手术。

    1995年0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胃肠粘膜提取物对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作用

    钟学军,王云凤,周殿元,张亚历

    用胃肠膜粘膜提取物治疗实验性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结果实验组溃疡指数和炎症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为89.00%,腺胃组织丙二醛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升高。表明其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具有预防和促进愈合作用。

    1995年06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小儿偏瘫综合征29例分析

    刘玉爱,耿丽

    <正> 急性小儿偏瘫综合征病因复杂,发病突然,以一侧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我院1989~1992年收治2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个月~11岁。<3岁者20例(69%)。9例于惊厥后发病(均<3岁),其中5例于新生儿期有颅内出血史,1例反复头痛头晕半年、昏迷3小时入院;无明确病因者4例。诱因为发热、惊厥及精神紧张。单侧上下肢瘫痪21例,单侧上肢瘫3例,单下肢瘫5例。昏迷、语言不清、右眼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斜各1例。实验室检查:外周WBC

    1995年06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内手术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防治(附22例分析)

    陈忠堂,宋惠民,李守先,徐光亚,鲍继森

    心内手术过程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22例,其主要原因为手术缝扎时损伤了心脏传导系统,经相应处理后17例恢复窦性心律,近、远期死亡各1例。熟悉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部位,提高手术技巧,可预防CAVB的发生。

    1995年06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蚀治疗对心肌细胞损伤的探讨

    范洪亮,徐庆科,于宏伟,苗志敏,曲鲁平

    对25例接受射频消蚀治疗的预激综合征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cTnT)。结果发现,治疗后血清cTnT升高(P<0.05),表明射频消蚀术对心肌细胞有损伤,其损伤程度与射频消蚀时放电次数有关(r=0.59,p=0.002);但对患者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1995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塞21例心率变异性分析

    杨曙光,苏玉文,解直彬,杨世栋

    <正>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通过测量连续R-R间期变化的变异数来反映心率变化的方法。HRV降低是预测心源性猝死,特别是心肌梗塞后猝死危险性的独立指标。本文分析2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HRV,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1例AMI均经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确诊,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5~75岁,平均57.5±9.06岁。梗塞位于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2例,下壁+右室1例。对照组20例,为健康查体者,男14例、女

    1995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团肠杆菌致尿路感染2例

    周玲华,王太东

    <正> 例1:女,63岁,因高热、尿频、尿急、尿痛于1994年5月12日收治入院。中段尿培养出聚团肠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呋喃妥因、新霉素、痢特灵、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链、红霉素耐药。共治疗7天,病愈出院。 例2:女,61岁,因尿频、尿急、尿灼热痛于1995年3月2日就诊。中段尿培养出聚团肠杆菌。药敏试验提示对痢特灵、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先锋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磺胺药耐药。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1995年06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门诊STD患者检测泌尿生殖系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的临床意义

    米庆胜,曾昭训,李洪亮,张显忠,周丽,顾军

    对109例性传播疾病(STD)患者进行了泌尿生殖系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及检测。结果36例阳性,其中淋病患者5例、尖锐湿疣患者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30例。提示对疑为尿道炎、有不洁性交史的患者及其性伴应同时进行淋球菌、解脲交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检测,以指导治疗。

    1995年06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地区正常人骨矿物含量调查

    蒋玲,王桂兰,王永刚,董建军,王德全

    用国产SD2000型单光子骨矿物仪测量山东地区2480例正常人骨矿物含量。结果表明骨矿物含量随年龄而增加,男性41~50岁、女性31~40岁达高峰。男性61岁、女性51岁以后下降加速。绝经年限与胃矿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体力劳动者骨矿含量较脑力劳动者显著增高。

    1995年0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同侧肢体瘫痪3例分析

    李洪勤,王剑

    <正> 幕上占位性病变与肢体运动障碍发生在同侧者较少。我们遇到3例,现摘其中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1岁,因昏迷5天于1994年7月28日入院。查体:中度昏迷,呼吸急促,瞳孔右侧直径5mm,左侧忽大忽小(3~5mm),光反射迟钝,双视神经乳头水肿,压眶反应尚存,强刺激可见右上下肢防御反应;腹壁反射右侧减弱,左侧消失,肢体坠落试验示左侧上下肢瘫痪,左侧巴氏征(十)。即给20%甘露醇500ml加地塞米松20mg加压静滴,右侧瞳孔回缩,直径4mm。CT示左颞顶

    1995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腘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附48例分析)

    成永晖,冀永久

    对48例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腘肌袢形成术,经1~4年随访证实了该术的疗效。其中35例手术前后分别测定静脉压力,结果显示该手术能有效降低运动时静脉压力,静息静脉压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使下肢深静脉功能恢复正常。作者对术式作了改进,更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1995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年人流行性腮腺炎35例分析

    刘秀兰,梁玲,朱训刚,李琇,李西霞

    <正> 1994年5~7月,山东大学发生腮腺炎流行,我院收治腮腺炎35例,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病前均有腮腺炎密切接触史。此35例与我院同期收治的22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995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亢术前服碘方法的改进

    宫东尧,马汝镇,田兴松,李乐平,阮永威,宫梅

    <正> 1984年4月~1994年4月,我们对40例原发性甲亢患者术前采用改进的服碘方法,缩短了术前药物准备时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女28例,男12例;年龄28~64岁,平均41岁。40例甲状腺均肿大,Ⅰ°10例,Ⅱ°25例,Ⅲ°5例。心悸脉快40例,性情急躁且易怒36例,怕热多汗36例,食欲亢进且消瘦35例,两手颤动29例,腹泻10例,月经失调5例。眼球突出26例,舌震颤5例,

    1995年06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部手术后急性尿潴留的预防和处理(附118例分析)

    刘世松,巩向玲

    <正> 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尿潴留非常多见,处理不及时往往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甚至造成手术失败。现将我院118例腹部手术后急性尿潴留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 118例患者中,男93例,女25例;年龄1.5~82岁;急诊手术者39例,非急诊手术者79例。上腹部手术65例,中下腹部手术53例,均经相应处理达到自行排尿,有1例维持导尿达2周才自行排尿。2 讨论

    1995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胶州市结核病原发性耐药情况

    王志军,田建文,高绪娟

    <正> 本文报告的182例新发初治痰菌阳性病人系1989~1992年胶州市已登记的经详询病史及用药史、未用过抗痨药物的病。进行结核杆菌菌株接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核菌中有61株耐1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42/61)对1种抗痨药物耐药,24.6%(15/61)对2种药物耐药,5.4%

    1995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手术疗法治疗脑脓肿29例疗效观察

    孙炜,崔才三,徐淑军,魏麟,邵毅

    <正> 脑脓肿常用脓肿穿刺引流和脓肿切除术,但前者有导致感染扩散的危险,后者不仅对脑组织损伤大,且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的脓肿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功能障碍,手术死亡率约为10%。笔者于1990~1994年试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脑脓肿29例,收到了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

    1995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窦源性单眼球突出35例临床分析

    孔竛,程志强

    <正> 1985~1993年,我院收治鼻窦源性单眼球突出35例(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20例,女15例,年龄16~58岁。右眼22例,左眼13例。从出现眼球突出至就诊于耳鼻喉科为2个月~3年。伴同侧头痛15例,视力减退3例(1例仅有光感,另2例视力分别为0.06、0.08),失明1例(有角膜溃疡,眼内炎),复视4例,嗅觉

    1995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泰胶囊Ⅱ号治疗糖尿病120例疗效观察

    董砚虎,杨晓红

    <正> 我院应用糖泰胶囊Ⅱ号治疗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120例,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8~72岁;病程5.5±4.5年。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结合C-肽释放试验,确诊为Ⅱ型糖尿病(NIDDM)82例,Ⅰ型糖尿病(IDDM)20例,糖耐量减低18例。将120例患者分为单用糖泰Ⅱ号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组30例中,糖耐量减低者18例,

    1995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素、硝酸甘油联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14例

    许广智,徐玉林,全吉明

    <正> 我院对14例静滴盐酸培他啶仍发作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改用肝素、硝酸甘油静滴,疗效显著。顽固性心绞痛14例,均为男性,年龄54~71岁,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均正常。 治疗方法与结果:肝素100mg、硝酸甘油5mg

    1995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置换治疗有机磷中毒1例报告

    王文秋,康玉兰

    <正> 患者女,54岁,因口服甲胺磷约25ml50分钟后入院。入院时呈浅昏迷状。血压14.3/10.5kPa。大汗,流涎,瞳孔针尖样大小,双肺满布大、中、小水泡音,四肢肌颤,诊断为有机磷中毒。经洗胃、灌肠导泻

    1995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4例报告)

    胡义利,赵宜仁,王一,李洪,姜远辉

    <正> 我院于1994年收治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例,女3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4例均有上腹部包块、胀痛及肝区痛等症状,无肝炎病史,经B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1.2 治疗方法 本组3例施行了肝血管瘤切除术。左肝肿瘤采用正中切口,右肝肿瘤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充分游离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部分冠状韧带;

    1995年06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NIDDM血浆胃泌素分泌动态观察

    杨乃龙,张秀玲,王继濂,何清海

    <正> 本文通过对肥胖型及非肥胖型NIDDM空腹和餐后血浆胃泌素的测定,探讨胃泌素分泌与NIDDM的关系以及胃泌素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资料分析:糖尿病患者52例(肥胖型37例,非肥胖型15例),其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3±6.0岁,病程2个月~4年。正常对照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0.4±8.3岁。采用馒头餐方法,分别测定空腹、餐后1、2、3h血浆胃泌

    1995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腮腺肿瘤的DNA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张文东,彭化海,张子桂,窦慧芹

    <正> 笔者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48例腮腺肿瘤标本的DNA含量。结果为:腮腺恶性肿瘤的DNA指数(DI=1.322±0.176)和增殖指数(PI=28.90±7.53)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的DI(1.036±0.065)和PI(22.43±6.23),P<0.01;而后者的PI又明显高于正常腮腺的PI(15.23±1.31),P<0.01。在良性腮腺肿瘤患者中,女性的DNA异倍体率(4/16)较男性(0/5)高(P<0.05);40岁以下患者的DNA异倍体率(3/8)较40岁以上组(1/13)高(P<0.01)。男性恶性肿瘤DNA异倍体率(100%)明显高于女性(81.82%),P<

    1995年06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47例报告

    昂春臣,张厚海,王开祥,丁八一

    <正> 1980年7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47例(5例同时施行肺动脉成形术),效果满意。其中男42例,女5例;年龄23~63岁。鳞癌39例,腺癌7例,类癌1例。TNM分期:Ⅰ期6例(T_2N_0M_0),Ⅱ期29例(T_2N_1M_0),Ⅱ期12例(T_3N_1M_0)。施行气管隆突右全肺切除、气管与左主支气管吻合2例;支气管袖状右肺上叶切除、右中间段支气管与右

    1995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综合治疗老年性绿脓杆菌肺炎36例

    张汝水

    <正> 我院自1986~1993年综合治疗老年性绿脓杆菌肺炎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老年(均>60岁)绿脓杆菌肺炎患者60例(痰培养均为绿脓杆菌)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2例,冠心病9例,脑梗塞9例,糖尿病2例,肺癌4例;院外感染16例,院内感染20例。对照组24例,其年龄、性别、基础病变与综合治疗组相似。 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组用药:①羧苄青霉

    1995年0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45例分析

    张华卿,张钦,邹积福

    <正> 笔者将45例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与B超声像图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及声像图特征。 资料分析:本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4~73岁,平均42.3岁;病史5个月~15年。27例表现有右上腹隐痛及不适,18例无任何症状。4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病理结果为:胆固醇性息肉19例、炎性息肉11例、单纯性腺瘤7例、乳头状腺瘤6例、腺肌瘤样增生2例。本组45例的术前B超检出率为91.1%(41/45),其假阴性率为8.9%(4/

    1995年06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纤维连结蛋白治疗眼碱烧伤20例报告

    叶荣坤,郭钧真,王月梅

    <正> 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纤维连结蛋白(FN)治疗早、中期眼碱烧伤20例、26只眼,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组男15例、20眼,女5例6眼;年龄8~50岁。其中石灰伤10例,氨水伤5例,电石伤3例、水泥伤、氢氧化钠碱溶液伤各1例。11眼为轻度(球结膜充血,角膜轻度水肿、混浊,虹膜清晰可见,角膜缘缺血少于1/3周),13眼为中度(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混浊明显,前房看不清,虹膜隐约可见,角膜缘缺血坏死少于1/2周、大于1/3周),2眼为重度(角膜蛋白样混浊、水肿,前房及虹膜均看不清,角膜缘有广泛缺血坏死)。

    1995年06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分析

    巩利,胡屹伟,储和平

    <正> 1992年6月~1994年6月,我们采用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疗效满意。 资料分析:男21例,女9例;年龄38~79岁;病程2~7天。清醒21例,嗜睡5例,昏迷4例。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16例,脑叶2例,外囊12例;出血量20~60ml26例,60ml以上4例。 手术方法:根据CT片计算血肿体积,测量血肿的三维坐标,确定穿刺靶点。常规消毒头皮,局麻后用颅骨手锥垂直刺入头皮直达颅骨外板,加压正反旋转力钻颅,成功后按定位深度用脑穿针沿手锥槽穿入血肿,

    1995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马多的分娩镇痛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张培海,戴旻笙,张乐君

    <正> 笔者对51例足月妊娠临产之初产妇应用曲马多,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51例初产妇年龄24~39岁,体重55~95kg,均为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于宫口开大3~4cm、产痛剧烈时肌注曲马多100mg。 观察指标:①镇痛效果评定:Ⅰ级为完全无痛,产妇安静;Ⅱ级为产痛基本消失,宫缩时轻度胀感,基本安静;Ⅲ级为产痛有

    1995年06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病毒唑加中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

    李桂兰,张立法

    <正> 笔者用广谱抗病毒药病毒唑加中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8例,疗效满意。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个月~2.5岁。28例均有咳嗽、喘憋、鼻扇、三凹征、口周及口唇紫绀、双肺哮鸣音。发热18例,合并心衰4例,抽搐1例,低钙3例,营养不良1例。查血WBC4~11.5×10~9/L24例,13.5×10~9/L2例,14.2×10~9/L1例,3.6×10~9/L1例。X线示阻塞性肺气肿2例,肺纹理增多15例,点片状阴影9例。

    1995年06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豆状核变性70例临床分析

    于素贞,陈重田,崔才三,许军,袁春亭

    <正>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目前能用药物治疗的几种先天代谢障碍疾病之一。近年来我院收治70例HLD,现将其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54岁,平均16.5岁。发病时有诱因者18例(其中精神刺激9例,早孕或分娩3例,发热5例,醉酒1例),有家族史者9例,近亲结婚1例。14岁前发病者30例(42.9%)慢性起病62例(88.5%),亚急性起病7例,急性起病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者30例(占42.8%),肝脏病症状为首发者19例(27%),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者9例

    1995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环状韧带重建治疗小儿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

    李宜生,葛文学,费立聪

    <正> 自1983~1993年,我们收治内收型陈旧性孟氏骨折、桡骨小头脱位28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男21例、女7例,年龄6~12岁。右侧19例,左侧9例。有外伤史24例,桡神经瘫痪24例。其中旋后活动受限11例,旋前受限5例,各方向活动受限5例,肘内翻4例,屈曲受限4例。24例伴垂腕、指活动受限。病程2~11个月。

    1995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骶管注药与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马桂英,赵逢玲,高贵春,杜传东

    <正> 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急性27例,慢性76例)中,男67例,女36例,年龄20~68岁,病程长者7年,短者4天。患者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骶管注药:患者取俯卧、头低臀高位。用6~7号针头垂直刺进皮肤,有落空感觉时,针体与皮肤成20°再向上进针0.5~1.0cm,抽吸确认无脑脊液与回血,即接注射器快速注入2%利多卡因5ml、0.5%布卡因2ml、维生素B_(12)500μg、维生素B_1100mg、强的松龙50~75mg、地塞米松10mg、0.9%生理盐水30~40ml。注药15分钟后,腰椎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实施

    1995年06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激酶加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

    张建华,冯文清

    <正> 我们应用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NS)20例(年龄13~52岁),其中原发性NS18例,狼疮性肾病2例。临床分型为Ⅰ型12例,Ⅱ型8例。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卅~卌),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最高达26g,血浆白蛋白均<30g/L,血纤维蛋白原3.8~8.7g/L,平均6.15g/L。另选18例NS病人做对照,其年龄、临床分型与治疗组相似。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强的松+潘生丁+PSS+尿激酶。尿激酶用法为:10万~20万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静滴,每日2次,共3天;以后改为尿激酶6万~10万U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再行一疗程。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外,其它同治疗组。两组部分病人

    1995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内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26例分析

    史继学,曾献忠

    <正> 1981~1992年,我院经内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4例,其中多发性溃疡26例(4.3%),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男21例,女5例;年龄24~67岁;病程16天~24年。表现为上腹痛26例(饥饿痛15例,不规则性痛8例,餐后痛3例),伴返酸21例,恶心、呕吐11例。内镜共检出26例球部溃疡57个,其中2个溃疡者23例(前后壁各1个10例,大小弯各1个9例,大弯后壁各1个3例,前壁小弯各1个1例),3个溃疡2例(大小弯后壁各1个2例,前后壁小弯各1个1例),5个溃疡1例(前后壁小弯侧)。溃疡活动期21

    1995年06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腹腔镜下行溃疡病穿孔修补术10例报告

    孙学军,徐学汇,黄凤瑞,李银良,王宏琳,潘龙文

    <正> 我院于1992年10月~1994年9月对10例溃疡病穿孔患者行电视腹腔镜下修补术,疗效较好。 资料分析: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19~65岁。胃溃疡穿孔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8例。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手术距穿孔时间6~12小时3例,12小时以上7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从脐环上缘切口1cm,完成CO_2人工气腹并保持1.6~2kPa压力,穿入10mm套管锥,插入腹腔镜探查穿孔部位。在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剑

    1995年06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钻颅引流并冲洗治疗功能区脑脓肿15例报告

    刘承双,刘延德,刘勇

    <正> 对于重要神经功能区的脑脓肿做开颅、病灶切除,术后往往会发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1988~1993年,我院对15例脑重要功能区脓肿患者采用钻颅引流及冲洗法治疗,效果满意,未发现严重神经功能损伤。 资料分析:男9例,女6例;年龄7~65岁,平均29岁。外伤性7例(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血源性6例,隐源性2例。CT示脓肿位于左额顶叶4例,左顶枕叶4例,左顶叶3例,右额顶叶3例,右顶叶1例。首次脓肿引流量<30ml5例,30~50ml4例,50~80ml3例,>80ml3例。均有进

    1995年06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4例

    邵先玉,胡建功,卜令秀,刘明,李玉明

    <正>1994年6月~1995年3月,我们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4例,效果良好。14例均为肚炎后肚硬化,近期有上消

    1995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部横切口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174例

    蒋立城,陆福年,沈平,刘洪年

    <正> 1988年10月~1994年8月,我们经腹部横切口行精索内静脉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74例,疗效满意。本组年龄17~30岁。左睾丸坠胀不适162例,不育12例。病程4个月~9年。精索静脉曲张Ⅱ°76例,Ⅲ°98例。 治疗方法与结果:取左下腹平髂前上嵴横切口,长约3cm。游离、切断精索静脉后用4号线分别结扎两断端,然后关腹。手术操作8~15分钟,平均10分钟。174例术后3天即可下床活动,5天内症状均消失,无

    1995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王秀兰,王明森,时琴

    <正>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应用,院内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还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必须大大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定明确的监控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995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水的临床表现

    袁孟彪

    <正> 内、外、妇科多种良、恶性疾病均可发生腹水。能否早期确认腹水及鉴别腹水性质,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正常人腹腔仅有少量液体,一般为50~200ml,其作用为润滑胃肠及腹膜、肠系膜,维持正常胃肠运动。当腹腔内液体超过200ml或性质发生改变时,即为病理性腹水。现将腹水的临床表现介绍如下。1 症状 腹胀为腹水征最早、最基本的症状。凡遇顽固性腹胀而无嗳气、排气,用一般助消化及胃肠动力药无效,又有产生腹水的原发病存在者,即应警惕腹水。腹水出现前后多伴有腹痛。腹痛表现随腹水

    1995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性腹水

    王文奇,张钦

    <正> 血性腹水多发生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疾病。血性腹水病因有多种:①腹膜转移癌多来自胃、肝、结肠、卵巢等肿瘤,淋巴瘤、肉瘤等亦可转移至腹膜。其腹水的形成与癌细胞直接浸润、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恶病质等有关。②结核性腹膜炎出现腹水时,约1/6为血性腹水,其可能与结核炎性浸润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核结节侵蚀血管致血管破裂出血有关。③肝硬化腹水时血性腹水占1%~3%,其可能机理为红细胞从门—体侧支循环中漏出、从淋巴液中漏出,或肝硬化时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凝血机制障碍,或内毒素血症使周围毛细

    1995年06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阎明,赵宪邨

    <正> 肝硬化腹水的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认为了解腹水的程度是治疗的基础。一般根据对钠、水耐受性及治疗反应,将肝硬化腹水分为三型,即Ⅰ型(轻 度腹水),Ⅱ型(中度腹水,又称反应性腹水),Ⅲ型(重度或顽固性腹水)。重度腹水时,入水量应为尿量加600ml。由于其常伴有低钠血症,故近来有人提出完全限制口入钠盐,可经静脉大量补充以尽快纠正低钠。同时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995年06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血管疾病与腹水

    王树春,刘静

    <正> 许多心脏及血管性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疾病后期均可出现腹水。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腹水 风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晚期患者常发生腹水,同时伴其他部位的重度水肿。三尖瓣狭窄所致腹水出现较早,且显著而持久,但较少见。其腹水的发生主要是肝静脉及肝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使液体渗入肝脏组织间隙,经淋巴管渗至肝包囊入腹腔而形成腹水。心源性腹水的成分与心源性胸水成分相同。

    1995年06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顽固性腹水

    池肇春

    <正> 目前国内外对顽固性腹水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顽固性腹水时除有门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症状外,尚有腹水量多而呈顽固持续的特点。一般认为,凡遇腹水量多而持久,1天应用速尿或安体舒通200mg无利尿作用、尿钠<10mmol/24h、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5~50ml/min(正常80~100ml/min)、最大尿流率2ml/min、24h尿Na/K<0.5(正常>2)、低钠血症或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应考虑到顽固性腹水。临床上还常可见到肝硬化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后对利尿剂产生耐药性,则称为耐药性腹水。对耐药性腹水,如能暂停使用利尿剂、有效控制感

    1995年06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膜恶性间皮瘤与腹水

    李君曼,傅淑花

    <正> 腹膜恶性间皮瘤是极为罕见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约90%患者可伴有腹水。 腹膜恶性间皮瘤以40~60岁者多见。本病的发生与石棉粉尘接触密切相关。石棉可通过肠腔或穿过膈肌,也可经过后腹膜淋巴结抵达腹膜,侵犯腹膜脏层和脏器表面,产生局限性囊性包裹状隆起和局部淋巴结受累。由肿瘤直接刺激腹膜及压迫淋巴管使大量液体溢出于腹膜腔,形成腹水。此外,间皮瘤发生于体腔上皮(间皮),故也常形成胸膜间皮瘤及胸水。

    1995年06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柏-查氏综合征与腹水

    朱菊人,杨崇美

    <正> 柏—查氏综合征(又称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和)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其临床表现中,腹水常较突出,且为就诊的主要原因。患本病时,如下腔静脉阻塞严重,可影响双侧肾静脉血液回流,引起肾功能障碍,加重腹水量;由于体液平衡失调,机体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脏血液灌注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激发各种代偿机制而引起水、钠潴留,尿钠排出明显减少,自由水清除率显著下降,从而形成顽固性腹水。

    1995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糜性腹水

    傅丽娜,郭敏

    <正> 乳糜性腹水由多种病因所致,其诊断比较困难。 乳糜性腹水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乳糜腹水呈乳白色,不透明,比重为1.012~1.018,pH7.4;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奶酪,中层为水,下层为不透明无色层;细胞数少,主要为淋巴细胞;细菌检查阴性;总蛋白量30~80g/L,大多为白蛋白;脂肪9~48g/L,故可含有许多脂肪颗粒;甘油三酯水平超过血浆内含量,乙醚试验阳性,加入苏丹Ⅲ酒精溶液,腹水呈红色。真性乳糜腹水主要见于胸导管损伤、纵隔肿瘤等,肝硬化时

    1995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肿瘤与腹水

    汤春生

    <正> 凡查体发现盆腔内肿块(尤其是实性肿块),同时伴有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水波等,应考虑卵巢癌合并腹水,但尚需结合病史及体征,与肝硬化及结核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在腹水量多、腹部极度膨胀、全腹浊音及移动性浊音不明显时,可行胃肠钡餐造影或B超检查与巨大卵巢囊肿鉴别。若系腹水,可见肠管漂浮于腹水中,有较大的活动度;而巨大卵巢囊肿往往将肠管推向一侧,B超检查可提示囊肿的存在、大小及部位。在未排除卵巢肿瘤之前,不应当穿刺放腹水,以免囊肿内容物漏入腹腔而造成医源性扩散。

    1995年06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腹水

    王德全,王永刚

    <正>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激素代谢紊乱或营养障碍均可发生全身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这种腹水多为中、少量漏出液,可随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纠正而消失。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腹水,可能与甲减时浆膜腔及内脏细胞积聚大量透明质酸、粘多糖、硫酸软骨素和水分,从而引起腹膜腔粘液性积液有关。另外,浆膜对蛋白、粘多糖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减慢,以及肾脏基底膜增厚出现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等亦是引起腹水的原因。这种腹水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中少量漏出液,也可较大量并伴有胸腔与心包积液,比重大,蛋白含量高,细胞数不多,LDH正常,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多。

    1995年06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盐酸二氢埃托啡分娩镇痛80例效果分析

    马学金,高爱玲,苏青,郭宜利,李芝清

    <正> 我院将盐酸二氢埃托啡(DHE)用于80例分娩镇痛,同时与80例未用镇痛药物的产妇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妊娠37~42周,年龄20~35岁,以往无流产史,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无产科合并症。肛诊检查宫口开大2cm以上、宫缩规则(进入活跃期)时舌下含化DHE40μg。10~25分钟疼痛减轻,视需要可于3~4小时后重复用药,但日量不能超过180μg。 疼痛分级和镇痛效果评定:按WHO分级标准,本文对照组产妇疼痛升级约1~1.5级,故拟定使

    1995年06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与评价

    齐兆生

    <正> 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常采用毕罗氏吻合术,但术后部分患者可并发输入、输出袢梗阻及返流性胃炎等。为此,许多学者又设计了一些新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但各具优缺点。笔者结合文献对常用术式进行简要评价。1.Biuroth氏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1881年Biuroth氏首先应用此术式并获得成功。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生理状态,术后因胃肠机能紊乱所致并发症较少。但在切除足够的胃体后,胃残端颇短,如果十二指肠残端因粘连过多而无法充分游离移动,要吻合口

    1995年06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十三届亚太地区胸部疾病会议呼吸疾病资料概述

    许仁和

    <正> 第十三届亚太地区胸部疾病会议于1994年12月5日~8日在香港召开。本文仅就呼吸疾病资料加以概述。1 检查和诊断1.1 纤维支气管镜 日本学者报告胸部X线无异常的咯血病人119例,采用纤支镜检查,明确为急性支气管炎42例(35.3%)、支气管肺癌39例(32.8%)、肺炎18例(15.1%),仅有20例(16.8%)未能确诊。大板总医院报告62例肺疾病患者经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或肺活检检查,检查前后平均心率为86次/min和102次/min,SaO_2为96%和90%,FEV_1及PEF也有显著的变化(P<0.05)。因此认为,接受纤支镜检查中的中、重度肺疾病患者,应该同时吸氧。

    1995年06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滴硫酸镁治疗急性肺水肿5例

    翟修成

    <正> 我们用静滴硫酸镁治疗急性肺水肿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5例,肺心病、冠心病各2例,大动脉炎、支气管哮喘、慢支并肺内感染各1例。5例全部治愈。 举例:男,52岁,于1991年4月15日急诊入院。1993年确诊为大动脉炎。持续高血压9年,血压22~25.3/13.1~14.7kPa。1986年确诊为冠心病。体检: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张口呼吸,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湿冷。两肺满布湿罗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率210次/min,血压28/14.7kPa。胸透示肺门蝶形云雾状阴影。

    1995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与诊治

    汲萍,吴钦贞

    <正>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语言和咀嚼功能,而且其诊断和治疗涉及学科多,因此已引起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广泛注意。1 病因及发病机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机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概括如下:①精神失调:情绪激动可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受阻,血液供给不足,造成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而积聚,成为有害刺激而引起肌筋膜痛和牵涉痛。有人用询问法(MMPI法)分析发现

    1995年0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嗪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性支气管炎106例

    李庶刚,李庆乐

    <正> 我们采用川芎嗪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性支气管炎106例,疗效显著。本组男67例,女39例;年龄21天~10.5岁;病程3小时~27天。58例为反复发作者。106例均有喘憋、咳嗽、气促、双肺哮鸣音及不同程度的湿罗音,伴发热48例,伴体温不升3例,面色灰或口周发绀58例,腹泻34例,肝大67例,三凹征阳性91例,心衰23例。胸片或胸透示肺气肿43例,支气管肺炎12例,肺纹理增粗17例,1例肺炎合并胸膜炎。

    1995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张虹,王爱红,邵建华

    <正> 主任医师:本例为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这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值得讨论,以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先请报告病历。 住院医师:患者女,20岁,因活动后心慌、气促19年,加重伴发热半年,于1995年2月11日入院。患者自幼易患感冒、肺炎,10年前曾因肺炎、心衰住院治疗,听诊胸骨左缘3~4肋间有全收缩期杂音及轻度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心尖部全收缩期杂音,行右心导管及左右心室造影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原发孔缺损伴轻度肺动脉高压,二尖瓣裂,主动

    1995年06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16例分析

    李鹤英,周新丽

    <正> 本组16例均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5~69岁。病程2~30年。空腹血糖水平7.8~17.19mmol/L。尿糖(+~卌),血尿素氮(BUN)7.7~41.5mmol/L。血肌酐(Cr)172~1461μmol/L。伴浮肿12例,浮肿出现时间短者半月,长者5年。其中9例做ECT检查,轻度肾功能损害2例,中度损害1例,重度损害6例。

    1995年06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期黄疸、肝大、碱性磷酸酶升高

    范平,于峻基,权启镇

    <正> 病历摘要 患者女,37岁,因皮肤黄染、尿黄1年于1995年1月23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及尿色发黄,伴皮肤瘙痒,无发热、恶心、厌油、纳差及腹痛等,大便亦无异常。在当地医院查GPT1.50U/L,胆红素总量50μmol/L,疑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予以强力宁(20ml/d)静滴,口服肌苷、垂盆草等治疗3个月无效。无肝炎史及药物接触史。体检: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6/10kPa。营养良好,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皮肤无血管痣及

    1995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吴大玮

    <正> 机械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使许多呼吸急症患者转危为安,但临床上亦常见到呼吸机使用不当而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引发严重后果。为此,本文对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浅述。 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并发症:①气管导管阻塞:吸入气湿化不足,吸痰不充分,分泌物在气管内粘结成团,形成活瓣样阻塞。阻塞较重时表现呼气延长,完全阻塞者则出现窒息。因此,操作中应及时吸引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如气管内吸引不能改善

    1995年06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些疾病中β-EP的变化

    刘振中,杨保珠

    <正> β-内腓肽(β-EP)是内源性阿片肽(EOP,包括脑腓肽和强腓肽),是很强的阿片样激动剂,由前阿片黑皮质素或前黑皮素(Pomc)的衍生物β-LPH裂解而来,对中枢阿片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它产生于下丘脑基底内侧区的β-EP细胞群及菱脑外尾侧的第二组β-EP细胞A_2附近。β-EP是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和加压素分泌的强刺激剂,并参与应激性镇痛、中枢性镇痛及针刺镇痛下行抑制疼痛系统。本文介绍某些疾病中β-EP的变化。

    1995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周俊堂

    <正>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抗心失律常药物等。这些药物之间常会发生不利的相互作用,增加毒性或减弱疗效,必须予以注意。 强心剂:①强心剂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异搏定、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胺碘酮和奎尼丁,均可使地高辛血浓度增加50%~100%。因此合用时,地高辛应酌减1/2~1/3,有条件者应做血浓度监测。②强心剂与利尿剂:大部分利尿剂有排钾作用,机体缺钾时洋地黄异常敏感,常规剂量即可发生洋地黄中毒,故地高辛与排钾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

    1995年06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母细胞瘤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7例分析

    布月青,吴军平,张岩

    <正> 1994年2~11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母细胞瘤10例,其中7例曾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8岁。患儿均有不规则发热(38℃左右),伴下肢痛,无出血,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经实验室检查,5例中度贫血,2例轻度贫血;7例血沉均明显增快(<100mm/h);抗“0”正常;C-反应蛋白阳性。7例患儿均一度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治疗效果差。遂做

    1995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尾部神经鞘瘤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分析

    董文昌,潘树茂,王云波,鲍秀峰,邵毅,张全忠,张文华

    <正> 1964~1994年,我们收治误诊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马尾部神经鞘瘤20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本组病例的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8~62岁,其中50~62岁13例;病程3个月~4年,其中6个月~2年14例。20例均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长期服用药物、推拿、牵拉等治疗14例,行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手术情况不详)6例。20例均为经上述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而来本院。

    1995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39例临床分析

    魏向宏

    <正> 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属颅脑疾患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本文收集了脑出血219例,其中并发消化道出血39例,占1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44~80岁,平均58.5岁。有高血压病史36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例。既往无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症状为呕吐咖啡样胃液20例,便血8例,余者均为合并出现;最早发生在脑出血后4小时,最晚发生在脑出血3周,以脑出血后1周多见(26例,占66.7%),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30例(76.9%),

    1995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穿刺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

    公茂来,马玲,王秋菊

    <正> 自1992年以来,我院对面部皮脂腺囊肿采用穿刺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共治疗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8~27岁。皮脂腺囊肿直径约1~2cm。 治疗方法与结果:用9号穿刺针穿刺两个点,一点位于病变边缘,另一点位于病变皮肤最薄处。用生理盐水冲洗其中一点,再从另一点将皮脂挤出、挤净,用2%碘酊充盈囊肿5分钟,然后以75%酒精将碘酊冲净。34例于穿刺治疗后随访0.5

    1995年06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加强极化液综合治疗难治性心衰100例

    王莉雅

    <正> 自1990年1月以来,我们用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加强极化液综合治疗难治性心衰10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资料分析:男58例,女42例;年龄16~86岁。其中慢性肺心病52例,风心病36例,冠心病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促、咳嗽、紫绀,双肺有干、湿罗音,心界扩大,肝大及双下肢或周身浮肿。心电图示心肌损害,房室肥厚,各种心律失常。X线示心影扩大,肺门淤血,肺纹理粗乱或阴影加深等。100例均为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效果不佳者。

    1995年06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脐静脉新法注药抢救新生儿窒息

    何寿山,李文英

    <正> 我们采用脐静脉近脐轮处注射小剂量可拉明抢救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获得了满意疗效。 资料分析:近2年里遇新生儿窒息196例,其中顺产42例(21.4%),难产154例(78.6%)。按抢救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36例,88.9%重度窒息):予以一般抢救和脐静脉注射三联药(25%~50%葡萄糖液10ml、维生素C0.1g和可拉明0.0375g);B组(43例,62.8%重度窒息):予以一般抢救和肌注可拉明或洛贝林1/3支~1/2

    1995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去湿灵治疗湿疹102例疗效观察

    刘书生,黄辉德

    <正>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中药组方,经过多次筛选,精心研制出治疗湿疹的外用药“去湿灵”。用以试治102例湿疹患者,确有较好疗效。 处方与制备:樟丹100g,枯矾150g,冰片15g,紫草50g,当归50g,麻油500ml。取麻油置容器内加温至120℃,投入当归片炸至微黄色,再将紫草段置油中维持30分钟后捞出。另取方中其他药研细过100目筛,待油温降至40℃时将药粉拌入即可。

    1995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吸入类固醇对夜间喘哮的治疗作用

    王树德,李玉,王伟

    <正> 夜间发作的哮喘其处理较为棘手,我们给一组夜间发作的哮喘患者(按1993年广州哮喘会议标准诊断)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疗效显著。 资料分析:将42例夜间发作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DP组32例,予以BDP600μg/d,分3次

    1995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配合中药治疗中风语蹇50例分析

    梁善荣

    <正> 脑血管病经治疗急性期过后,其他症状恢复或基本恢复,唯语言障碍,中医称之为语蹇。几年来,笔者用高压氧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语蹇50例,疗效满意。本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30~50岁29例,51岁以上21例;病程1个月至3年;脑梗塞23例,脑溢血16例,脑外伤术后11例。 治疗方法与结果:中药以健脾补肾、活血开窍为治则,拟方:黄芪30g,大枣5枚,杜仲10g,枸杞子20g,当归20g,地龙15g,石菖蒲12g,远志10g,鹅不食草9g,水煎350ml,每日1剂。每日晨5时服

    1995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6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分布情况

    韩秀岩,李少燕

    <正> 笔者对66例下颌第一恒磨牙髓腔内部根管的数量进行了观察。男23例、女43例,年龄12~74岁,均为因下颌第一恒磨牙髓病而需去髓者,其根管类型、数量见附表。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双根管占81.8%,远中双根管占27.27%,3~4个根管占91%。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外形扁而厚,其近、远中两根多为融合根,根管往往是2个或4个。在近中1~2个、远中1~2个根管的病例中,其近中颊根或远中舌根细而短,变异较大,继发性牙

    1995年0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常人静脉血与周围血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分析

    辛保玲,尹秀玲,郑玉兰,宋文延

    <正> 血液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多采用周围血,也有用静脉血。二者结果是否一致?我们就此对70例正常人进行静脉血和周围血检测对比分析。 检查方法:70例受检者为本校健康大学生。均在同一时间采取肘静脉血和周围血(手指)。用日本MEK~4200A型自动血细胞计数器测定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995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结节56例

    于现军,魏树森,祝桂云,屈克安

    <正> 1990~1994年,我们对56例甲状腺结节以细针穿刺抽吸并进行细胞学检查。男8例,女48例;年龄11~71岁。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下称术前)诊断为良性结节50例(均为甲状腺腺瘤),恶性结节6例(甲状腺乳头癌3例,甲状腺虑泡癌、甲状腺髓样癌、纤维肉瘤各1例)。56例均行手术及病理学检查(下称术后)。术前诊断为良性结节

    1995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速肝穿刺针经皮肺活检9例报告

    姜淑娟,牛三荣,尚建强

    <正> 我们对9例肺部病变患者采用快速肝穿针经皮肺活检。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5~74岁。肺弥漫性病变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肺部出现肿块阴影2例,原发肺周围病变5例。采用上海注射针厂生产的快速肝穿刺套针(针长7cm,针芯活塞长3.5cm),以橡皮管将穿刺针接于10~20ml注射器上,吸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备用。根据胸部正侧位片定位。术前查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在定位处常规消毒皮肤,用1%普鲁卡因(过敏者改用利

    1995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P和C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潘爱莲,徐传林

    <正> 自1990年10月~1994年7月,我们用EP和CE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55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按美国退伍军人医院的临床分期法分期。EP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广泛期(ED)27例,局限期(LD)3例;初治25例,复治5例。CE组25例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5~75岁;ED期21例,LD期4例;初治21例,复治4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周围血WBC≥4×10~9/L,血小板>100×10~9/L,Karnafsky计分≥60分。

    1995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肠扭转坏死63例临床分析

    刘增坤,潘东军,王宗祥

    <正> 1980~1994年,我院收治小肠扭转坏死63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54例,女9例;年龄2~56岁;发病至手术为0.5~3.5天,以1~2天者最多。其中诱因为饱餐后剧烈运动30例,有腹泻史13例,肠粘连9例,肠憩室6例,原因不明5例。 本组患者的一般肠梗阻表现历时多较短,随即出现绞窄性梗阻的表现,如腹痛持续剧烈,频繁呕吐,濒死感,腹胀不对称,有压痛包块,且有难以纠正的休克表现。早期查WBC15~20×10~9/L或更高,X线腹透可无异常;而中、晚期X线多显示单个或几个肠袢高度积气或有液平,腹穿吸出咖啡样物。

    1995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病因分析

    赵振霄,王艳,张忠顺

    <正> 1984~1994年,我院收治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现就其病因分析并讨论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9~83岁,平均50.43±15.6岁;平均病程16.85±4.97天。查BUN47.72±11.83mmol/L,Cr834.54±362.48μmol/L,血Na~+145.43±11.2mmol/L、K~+50.01±1.74mmol/L,CO_2-CP15.32±7.64mmol/L。本组52例中,由庆大霉素所致者共27例;其次为低分子右旋糖酐10例,醋氮酰胺、甘露醇、四环素各3例,口服复方新诺明及静滴病毒唑各2例,口服苍耳煎剂和静注蛇毒各1例。本组行血液透析26例、腹膜透析22例、非透析疗法4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19.35%。

    1995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与阑尾炎并存9例临床分析

    隋永领,赵守国,胡三元

    <正> 1987~1991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结肠癌与阑尾炎并存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9~70岁,平均47岁。9例均有阑尾炎症状体征。伴不同程度贫血6例,消瘦3例,发热5例。入院时诊为急性阑尾炎6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无1例考虑到结肠癌。 本组行右半结肠切除7例,回盲部切除2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诊断结肠癌5例,根据盲肠肿块疑诊为盲肠癌4例。术后病理报告腺癌8例,粘液

    1995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髓坏死5例报告

    王应玞,潘淑菊

    <正> 急性骨髓坏死较少见。我院近年诊治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例骨髓坏死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54岁;自确诊至死亡为19~56天。5例均表现为全身性骨痛,以胸骨、髂骨、下肢骨为著,且持续性加重,并伴有高热(39~41℃)。 查体:贫血貌,肝、脾及淋巴结均不同程度肿大。外周血Hb<50g/L,WBC2.8~2.9×10~9/L,BPC<50×10~9/L,WBC分类可见幼粒、幼红及幼淋巴细胞,其中1例网织红为18%。5例患者均在不

    1995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1例

    朱凤云,田萍

    <正> 我们自1993年11月~1995年1月施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2~70岁。均系单眼,右眼3只,左眼8只;视网膜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眼。 手术方法:采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LD3A医用冷凝治疗器。用1%地卡因滴患眼3次,2%利多卡因2ml球后麻醉。于角膜缘后1.5mm球结膜处放置冷凝头,低温-75~-80℃,冷凝两排共8个点,每点冷凝时间30~60s,冷凝范围1/2圆周。术

    1995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致癫痫发作3例报告

    王彩玲,傅利华,李曙远,宋红亚

    <正> 例1:男,54岁。20年前因垂体瘤行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病情稳定。5年前渐出现怕冷、乏力、食差、易感冒,按上感处理效果不佳,常出现神志恍惚、厌食怕冷、性功能明显低下,并有癫痫

    1995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洗胃致纵隔气肿2例

    周桂明

    <正> 例1:男,30岁,因服敌敌畏(约30ml)入院准备洗胃,经口插胃管时患者不合作,强迫试插,进入约10cm后出现剧烈咳嗽,面色青紫,呼吸困难,乃拔管。稍停,再次将胃管顺利插入,同时给阿托品、解磷定。次日患者神志转清,但颈前及面部出现肿胀,压之有握雪感,气管无偏移。胸片示纵隔及颈部皮下气肿。对症处理10天后气肿消失。 例2:女,27岁,因服鲁米那300mg而入院洗胃。仰卧位,插入胃管约15cm时出现呃逆、憋气,稍休息后再次插管并洗胃,同时给呼吸兴奋剂、补

    1995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痔痊息注射治疗痔疮的体会

    费宝元

    <正> 1984~1989年,我们采用痔痊息注射治疗3725例痔疮患者,获得了较好疗效。96%病例用药一次即愈,其中206例经多年随访未再复发。 治疗方法:①取膝胸位,肛周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5~10ml在痔核基底部做浸润麻醉。②外痔、混合痔及部分内痔,可在基底部套扎固定;较大的外痔、混合痔,可用圆针贯穿结扎固定;较长的外痔和部分内痔,可分段结扎。③注射时取痔核中心点,局部缓慢注入药液,使核变为黑褐色脱出的内痔在套扎保护好后,即可注射;不脱出的内痔可用内窥镜协助注射。如内痔上有出血点或溃疡面,

    1995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肤螨灵霜致皮疹1例

    张雁,王桂兰

    <正> 患者女,9岁,1994年3月18日因护肤应用新肤螨灵霜。用药前无何不适,面部涂抹此药10分钟。后即感面部发热,继而周身瘙痒、胸闷,急来本院就诊。查体:T37.5℃,面部皮肤潮红,全身散在直径1~2mm红色丘疹(面部为甚),压之退色,无脱屑。咽部无充血、水肿,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8次/min,律齐。心电图大致正常。考虑为新肤

    1995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滴红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孙丽林,王熙宁

    <正> 患者女,45岁、因急性鼻窦炎用抗生素。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但用过红霉素,故此次予以红霉素0.75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当药液输入200ml时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唇绀、大汗淋漓、言语不清,继之心悸、憋喘、呼吸困难,脉细弱,血压6/2kPa。即停滴注,进行过敏性休克急救。20分钟后呼吸转平稳、血压恢复正常,病情渐好转。

    1995年06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溶栓疗法治疗心肌梗塞后左室附壁血栓4例

    张桂芹,李毅刚,冯大力,胡大一

    <正> 笔者用尿激酶对4例心肌梗塞后左室附壁血栓行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摘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7岁。入院前35天患急性心肌梗塞,10天前患肠系膜动脉栓塞行小肠切除术,术后1周转内科治疗。查体:BP12/8kPa,HR80次/min,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张,可闻及早搏15次/min,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_1~V_4呈QS型,V_5rs型,V_(1-5)T波深,冠状T_0UGG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心尖部巨大附壁血栓,面积9cm~2。即给华法令3mg,2次/d抗凝,3天

    1995年06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报告

    李玉,胡国强

    <正> 患者男,40岁,因受凉后出现干咳、胸闷、气短,不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下肺炎,用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疗1月余无效,故于1992年12月17日来我院就诊。查体:T37.5℃,P100次/min,R23次/min,Bp18/10kPa。吸气性呼吸困难,双下肺闻及细小水泡音,无杵状指,血、尿、粪常规均正常,肝功、BUN、ESR正常,ANA(一),RF(一),PaO_29.7kPa,PaCO_24.9kPa,肺功能检查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

    1995年06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浆交换治疗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王勤友,郭旭霞

    <正> 患者男,31岁,因胸闷、气短、低热、咳嗽3天,咳血1天入院。检查:T37.1℃,P84次/min,R22次/min,Bp18/11kPa。采取止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3天反见症状加剧,出现阵发性咯血(>400ml/d,量多时为80ml/次),并有鲜血尿2次(约180ml),鲜血便1次。查尿素氮84.3mmol/L,肌酐1589μmol/L,诊断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采取血浆交换法换浆,用同型新鲜血浆抢救,每次换出血浆900~1300ml,隔3天后进行第2次

    1995年06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阴道斜隔1例报告

    王桂兰,马玉华,王在荣

    <正> 患者女,23岁。15岁月经初潮,周期规律,经期6天,量中,色正常。未婚同居,曾人工流产1次。3年前无诱因月经后阴道不规则排咖啡色液,每天湿透裤头,有臭味。无腹痛,不发热,大小便正常,用灭滴灵和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半月前因腹部被踢伤而疼痛难忍,拟诊“肠破裂”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管正常,双子宫,双侧各有一

    1995年06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出血热大量血性胸腔积液1例

    吴鸿建

    <正> 患者男,32岁,因畏寒、发热、头痛、腰痛3天,伴气短1天入院。入院前3天突然畏寒、发热,体温达39℃以上,伴头痛、腰痛、全身酸痛、恶 心、腰胀。2天后出现气短,活动时明显。饮食、尿量可。既往体健。当时当地有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查体:T39.3℃,P100次/min,Bp13/9kPa。前胸部皮肤见多个针尖样出血点,呈搔抓样。面红,气管左移。右肺叩浊,呼吸音消失。心率10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肝脾不大,双肾区叩击痛

    1995年06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巩膜加固术后双眼黄斑裂洞视网膜脱离1例

    张林凡,王谷珠

    <正> 患者女,50岁。自幼双眼高度近视,近3年加重。于1993年12月11日在某医院行双眼后巩膜加固术。术后1周自觉右眼前有黑影遮挡,视力减退。经检查发现右眼黄斑区有一个1/2PD的干性裂洞,无视网膜脱离,即行激光光凝封闭。2个月后左眼前出现黑影遮挡,在当地医院用血管扩张药、营养神经药及中药治疗无效,于1994年11月转来我院。患者既往健康。其母亲及姐妹3人均高度近视。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3.4、左3.0,矫正右-12.00D=4.2、左-12.00D=3.4,眼压正常。双外眼正常,玻璃体絮状混浊。右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

    1995年06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水平后脱位并坐骨神经卡压1例

    李庆涛,孙梅红,冯宝龄,李荣文,张峰

    <正> 患者男,46岁。入院前1个月骑车时被汽车撞伤,左膝部先着地,疼痛,左下肢不敢活动。在外院拍骨盆正位片诊断为左髋臼骨折,行左下肢皮肤牵引4周无效,于1995年1月13日入本院。查体:双侧下肢等长,左臀部饱满、压痛;左侧髋关节轻度内收位、不能外展,伸0℃屈40℃,左下肢肌肉萎缩,左足下垂;左小腿前侧肌群、外侧肌群肌力0级,后侧肌群肌力Ⅳ级;左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皮肤感觉消失。X线正斜位片示髋臼后唇骨

    1995年06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腺炎合并双侧胸水1例

    曲海燕,周廷才,郝金柱

    <正> 患者女,18岁,因胸痛、咯血4个月于1988年9月15日转入我院。查休:T37.4℃,P100次/min,R23次/min,Bp13.3/9.5kPa。右胸中下部叩浊,呼吸音减低,心脏无异常。胸片示右侧第4肋间以下大片均匀致密影。B超示右侧胸腔积液。查血Hb86

    1995年06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苦参洗剂治疗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142例分析

    李香

    <正> 1990~1993年,我们对283例阴道炎患者分别以加味苦参洗剂与洗必泰栓对照治疗,显示了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治疗组142例,用加味苦参洗剂200ml冲洗阴道(保留5分钟),再在1800ml药液中坐浴10分钟左右,每晚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141例,用洗必泰栓1枚(20mg)放入阴道,每晚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前,滴虫性患者用0.5%醋酸溶液200ml冲洗阴道,霉菌性患者用3%碳酸氢钠液200ml冲洗阴道,各保留5分钟。加味苦参液配制: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生百部各30g,苍术、龙胆草、黄柏、川椒、紫槿皮各15g,地肤子24g,水煎2000ml,每日1付。

    1995年06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河县人民医院简介

    车福奎

    <正> 齐河县人民医院座落于晏城镇,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医院占地57400平方米,建筑而积13400平方米,开放床位278张,职工399人,设临床、医技、职能科室30个。 1989~1994年,该院连续六年被授予地级文明单位;1993年首批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验收;1994年“爱婴医院”评估合格;1994年被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95年06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