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怡,庞涛,王新明
对18例儿童后颅窝常见肿瘤的MRI进行了分析,其中髓母细胞瘤以好发于小脑蚓部、肿瘤增强效果显著及瘤周水肿明显为特点,星形细胞瘤以好发于小脑半球和脑干及肿瘤囊性变常见为特点,室管膜瘤以好发于第四脑室、肿瘤钙化多见为特点。
1995年07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戚加永,汤艳春,蒲增惠,李如臻
<正> 近年来,我们对5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别用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U及德国产单硝酸异山梨酯ISMO′20进行治疗,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按1979年WHO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男42例,女8例;平均年龄60(48~75)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5-MN20mg,每日三次,口服14天为一疗程;B组20例,应用单硝酸异
1995年07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容,卢洁,孙立荣,董增义,谷仁凯,庞秀英,佟琳如
对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进行了骨髓染色体检查,并对其中15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类型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t(8;21)伴Y染色体丢失者多见于于AML-M_2型,且预后不良;inv(16)主要见于ANLL-M_(4EO)型。出现继发性染色体改变者预后极差;亚二倍体及假二倍体改变者预后亦差。提示骨髓染色体检查对小儿ANLL的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价值。
1995年07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洪臣,陈力军,梁红岩,蒋莎义
<正> 患儿男,7岁。因面黄、乏力1年余,以贫血原因待查收住院。患儿自幼食欲不振,近1年来出现面黄、乏力、懒动,4个月前因贫血曾输血1次,输血后一般情况好转,但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查体:发育一般,面色苍黄,心前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余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肝功能正常;HGB45g/L,RBC2.1×10~9/L,WBC6.4×10~9/L,RC0.3%;大便蛔虫卵少许/高倍镜,OB(-)。胸片示先心病(室缺);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示左室条索。胃肠钡餐透视示食管短,贲门位
1995年07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彪,孙若鹏,马玉燕,孟祥忠,曾风华
对163例肺炎患儿咽部分泌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的方法,确诊支原体肺炎23例。认为PCR技术是早期诊断支原体肺炎较理想的方法。并提出对全身症状、胸部X线病变均较肺部体征明显,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天以上无效者,可初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尽早给予红霉素制剂治疗,以缩短病程。
1995年07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泉生,杨传民,卢洁,黄婉芬,朱光连,刘玉臣,江布先,董菁,吴俐,张廷冲
检测了35例恶性实体瘤患儿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现恶性肿瘤组总SOD、铜锌SOD(Cu/ZnSOD)活性较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肿瘤转移或复发后其活性进一步降低;神经母细胞瘤锰SOD(MnSOD)活性较其他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转移或复发后更高。术后总SOD活性较术前有一个显著升高后再下降的过程。作者认为,SOD活性可作为小儿恶性实体瘤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1995年07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红岩,韩佩孚
报道了11例神经母细胞瘤病儿,均经病理或骨髓检查确诊。该病无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作者分析了其常见误诊原因,提出在诊断方面,要首选B超检查,阳性率为90%,骨髓检查也尤为重要,阳性率为80%。在预后方面,S-100抗体标记的鞘细胞分化是本病组织学成熟的标志,S-100阳性瘤细胞越多,瘤组织分化越成熟,病儿预后越好。
1995年07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连明,张玉,李登山
<正> 1988~1994年,我们应用开搏通联合安体舒通治疗难治性心衰病人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经休息、吸氧、限盐、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2~84岁,平均58岁。其中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3例,围产期心肌病1例。心衰病程1~17年,平均3.5±1.3年。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3例,Ⅳ级27例。
1995年07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玉琢,曹书元,周明珙,杨锡英,蒲蕾,金静义,王宏,丁娜
报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102例,并发坏死性大肠结肠炎(NEC)11例,治愈7例,放弃治疗及死亡各2例,病死率为18%。作者认为,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对HIE患儿应延长开奶时间,一旦并发NEC,应采取禁食、减压及静脉高营养治疗。
1995年07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柏均,赵燕,隋星卫,戴旻笙,侯怀水
<正> 80年代初,人们在骨髓移植的临床实践中意外发现一些受者的自体免疫性伴发病也获得了缓解或治愈。1985年Ikehara等经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或致死量放(化)疗加骨髓移植术确能防治某些自体免疫病。1993年Slavin在上述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首先用骨髓根治性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致命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取得成功。如今,难治性自体免疫性疾病(RAID)已被许多学者推荐为骨髓移植的新适应症之一。我们在脐血移植的临床研究中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1995年07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屹伟,巩利,李林文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肌苷和γ-氨基丁酸联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14例,取得较好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12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主要症状为眨眼、皱额、蹙眉、撅嘴,喉中发出“嘿、嘿”声,并逐渐出现手足抽动,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及疗效:肌苷60~80mg/(kg·d),分3次口服。γ-氨基丁酸0.5g/次,
1995年07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洪莱,强惠玲
<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也是新生儿期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常见原因,严重者可致围产儿死亡。我科于1992~1993年收治88例HIE患儿,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8例,女30例;发病日龄<1天50例,1~3天34例,>3天4例;体重<2500g14例,2500~4000g71例,>4000g3例;胎龄<37周8例,37~42周76例,>42周4例。其中自然分娩21例,剖宫产20例,
1995年07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牟瑞起,孙洪军,康慧,张雁,荆媛
测定了30例原发性高血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并用光量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后观察其红细胞膜C~(2+)-ATP酶活性改变。结果:高血压病组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而经光量子治疗血压下降后,Ca~(2+)-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提示Ca~(2+)-ATP酶活性降低可能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而光量子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Ca~(2+)-ATP酶活性有关。
1995年07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家纯,张伟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14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肝硬化均系肝炎病变后病人,均经病史、体征、肝功及B超确诊;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除外原发性及各种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年龄32~65岁;肝硬化病史2~14年;从发病到出现糖尿病症状时间2~10年。病人除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表现外,伴口渴4例,饥饿感3例,多尿4例,明显消瘦2例。实验室检查白蛋白<30g/L6例,GPT升高4例,血清HBsAg
1995年07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振霄,徐岩,姬长鸣,于竹英,陈兵,杨颉
对50例正常人、17例肾病综合征和3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与正常人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总SOD(TSOD)明显降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无显著差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TSOD、Cu-SOD及Zn-SOD差异不显著,Mn-SOD明显增高。结果显示,氧自由基[O_2]在肾脏的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5年07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志远,张玉珍,李庆红,荆瑞云,孙勇,郁阿丽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方法(ILIB)治疗脑梗塞(下称治疗组)41例,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治疗组41例,对照组51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病人均在静态下急性发病,有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或伴有语言障碍,发病1周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根据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
1995年07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磊,徐皖苏,李秋梅,刘葵花
采用ELISA法对78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前S_2抗原进行了检测,并与HBV-DNA、HBsAg滴度、e系统及病情、预后进行了相关性观察。认为前S_2抗原能较好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并可作为抗HBe(+)和e系统(-)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慢重肝的病情和预后可能与其有关。
1995年07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雁,邹玲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B型超声诊断胆管扩张病人160例,均经CT、ERCP或手术证实。现将超声显像对胆管扩张的诊断价值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90例,女70例。年龄6个月至87岁,平均52岁。采用Aloka-SSD630及Tos-hiba-SAL38A型线阵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及3MHz。病人空腹12小时后,常规扫查肝胆区,观察胆囊、总胆管和肝内胆管情
1995年07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宪军,张延庆,赵万巨,颜世清,曲春城
<正> 1991~1994年,我们对26例大脑恶性胶质瘤病人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注入卡氮芥化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5~58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22例,丘脑区和侧脑室内各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9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恶性室管膜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化疗前行肿瘤次全和大部切除22例,部分切除4例。化疗后出现头痛10例,消化道症状8例,偏瘫加重2例,癫痫发作1例。
1995年07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依祥,张文田,张洪佑,张勇,沙启乐,刘粤梅
<正> 我院于1985~1992年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14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占1.33%)。现对其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1 再脱位 本组2髋,均为单纯切开复位病人。经再次手术证实其髋臼扩大不够,对内翻的关节盂及增厚的横韧带未做处理,松弛的关节囊紧缩缝合不够。经矫正上述病理改变后获良好复位。
1995年07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子兰,刘龙秀,相涛
<正> 为了探讨甲皱微循环在冠心病血淤证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220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下称病人组)进行了甲皱微循环观察,并与20例同龄健康人做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人组气虚血淤70例(年龄42~78岁,平均60岁),气滞血淤80例(年龄35~81岁,平均58岁),痰浊血淤70例(年龄35~77岁,平均56岁)。选用徐州医学光学仪器
1995年07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支余,陈凌
<正> 1973~1994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33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7~67岁;病程20天至15年,平均3.85年。临床表现为高血压31例(阵发性高血压12例,持续性7例,持续伴阵发性加剧12例),其中2例于高血压发作后血压下降呈休克状态。高血压发作时主要伴头痛、头晕、心慌、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四肢厥冷,少数伴视物不清、发热、胸闷、乏力、意识不清。本组
1995年07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鸥,宫雪梅,朱时珍
<正> 我们应用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的培福新治疗无并发症淋病患者41例,同时与用淋必治(Upjohn药厂生产)和头孢三嗪(瑞士ROCHE公司生产)治疗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Ⅰ组(培福新组)男35例,女6例;Ⅱ组(头孢三嗪组)男27例,女5例;Ⅲ组(淋必治组)男29例,女11例。三组患者的年龄、职业、感染史及病期基本相
1995年07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兴福,边红,葛林阜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因免疫调节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其带状疱疹(HZ)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为了加强对SLE并发HZ的认识,我们对28例病人作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制定的SLE诊断标准,HZ由皮肤科或神经内科确诊。本组均为女性,年龄16~48岁。
1995年07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舫,张均珠,冷冰,于筠,韩克捷,游源英
<正> 近年来,我们对90例脑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组(下称A组)、脑移植组(下称B组)和脑移植加TRH组(下称C组)进行治疗,结果证明,C组近期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2.5~21岁;男65例,女25例;均经多种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治疗无效。病人以痉挛型脑性瘫痪和智能落后为主要临床症状,50%有癫痫发作史。
1995年07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铭生
<正> 患者31岁,停经50余天,自行在家中服流产药物,但未见胚胎组织排出。用药后1月余出现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便意感,急来我院。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宫颈举摆痛(十),后穹窿触痛(十),宫体触不清,双侧附件有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19.9×10~9/L,Hb117~9/L,PL100×10~9/L。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及回声正常,右侧附件区见一6.9cm×4.5cm妊娠囊,双顶径1.5cm,胎心胎动好,羊水3.5cm,腹腔右侧见部分液性暗区。左侧附件无异常。诊断
1995年07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在宪
<正> 近年来,我们试用硫酸锌与无环鸟苷眼药水局部点眼,全身隔日肌注聚肌胞(PIC)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人64例(72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6~57岁,平均38岁;病程5~65天,平均33天。其中右眼34例,左眼30例;初发33例,复发31例。浅层型54例(56眼),深层型10例(16眼)。均有典型的角膜刺激征及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浸润混浊或角膜溃疡,荧光素染色阳性;多
1995年07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仁典,尹彩芳
<正> 患者女,52岁。有高压病史4年。因突发头痛、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小时入院。查体:血压20/13kPa,颈有抵抗感,心率72次/min,A_2>P_2。右上下肢肌力Ⅰ级,双侧克氏征阳性。眼底动脉呈银丝状改变。心电图示窦性心率,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脊液为均匀血性。初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给予20%甘露醇、6-氨基己酸、复方降压片、尼莫地平等治疗,服药后23小时出现尿潴留。经膀胱区热敷、按摩无效,临
1995年07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于新艳,刘淑兰,曹章
<正> 1993~1994年,我们应用微波治疗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58例,随访3~10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7~42岁,其中21~35岁48例。已婚46例,未婚12例。合并妊娠3例,滴虫感染6例,霉菌感染5例,淋病9例;配偶或性伴为尖锐湿疣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48例聚合酶链反应HPV-DN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搔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疼痛明显,有阴部结节。病变局部表现为湿润尖形小丘疹,高度
1995年07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洪同,刘恩靖,魏光先,王爱玲
<正> 自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淋菌性前列腺炎26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病人年龄20~35岁,均有不洁性交史;病程1~3.6年。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会阴烧灼痛及睾丸坠痛,有的伴有尿频、尿排空后烧灼感;前列腺触痛,按摩可挤压出混浊或淡黄色前列腺液,染色后均找到淋球菌。B超检查前列腺包膜增厚,质地光点分布不均,其中5例可见前列腺体内有小液性暗区。 治疗方法及疗效:①一般治疗:包括戒
1995年07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培岚,于世功,张月兴,崔玉峰,王桐
<正> 近年来,我们对6例男性泌尿系肿瘤病人行淋巴管造影术。病人年龄45~60岁;精原细胞瘤1例,睾丸肿瘤3例,阴茎癌2例。淋巴管造影均发现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呈虫蛀状改变,考虑为淋巴转移,其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术后随访3~5年,病人均健在。 检查方法:经足背淋巴管穿刺,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在双足第1、2趾蹼皮下注射亚甲蓝0.5~1ml,再加等量1%普鲁卡因溶液混合注入皮下,局部轻按摩2~5分钟。局麻后,在第1、2趾间上方3~4cm
1995年07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寿长,李广义
<正> 1989~1993年,我们在遥控X线指导下采用小切口加压螺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48~79岁,皆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其中头颈型19例,基底型11例。伤后2~10天施行手术,手术时间30~40分钟,住院7~15天,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
1995年07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彪,高慧,贺忠文
<正> 近年来,我们利用鼻背瘢痕瓣翻转并自体皮肤移植再造鼻端缺损病人17例,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4例;年龄平均27.5岁。其中火焰烧伤16例,沸油烫伤1例。行中厚皮片移植10例,全厚皮片移植7例;16例一次性手术成功,另1例因拆线过早致瘢痕瓣与鼻尖缝合开裂3mm,经再次纵形切开鼻缺损侧缘1.5~2mm,剪除少许表皮,自瘢痕瓣边缘部分插入切口内缝合固定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7例移
1995年07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梅青,马庆海
<正> 免疫荧光抗核抗体(ANA)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SLE患者血清ANA检测理论上均应为阳性,但实际上有少数呈阴性结果。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我们用鼠肝和喉癌培养细胞(Hep-2)两种不同底物对60例SLE患者同时进行血清ANA检查,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60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定的分类标准。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每份血清标本分别以鼠肝和Hep-2细胞为底物,同时进
1995年07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莉雅
<正> 临床资料:将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诊断符合1979年上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55岁。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将普乐林注射液200~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3~4小时滴完,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②对照组将复方丹参注射液14~16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3~4小
1995年07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乐群,李宏建,周聊生,刘丽娟
<正> 二氢奎尼丁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国内尚未见其长效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报道。本文以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对其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 实验方法:受试者为7例心房纤颤患者(无肝、肾、消化道及血液系统并发症),受试前2周未服用过类似药物。一次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于服药后2、4、6、8、12、24小时各取静脉血2ml,室温存放
1995年07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纪河
<正> 1991年以来,我们对20例重度高粘血症患者,在血液流变学监测下给予血液等溶性稀释疗法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37~73岁,平均53.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部分病人有活动后心悸、气短、易疲劳及出汗等。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1例上肢麻本、口角流涎,4例冠心病,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频发心绞痛,12例掌颌反射征阳性。心电图大致正常12例,
1995年07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显滋,孙文学,于述国,赵锦民
<正> 1986~1992年,我们对25例病人施行血管蒂髂骨瓣移植髋关节融合术,均获成功。病人年龄17~48岁,平均28岁。其中髋臼骨折6例,髋关节中心脱位并创伤性关节炎10例,髋臼粉碎性骨折关节后脱位9例。 手术方法:采用髋关节前方Smith-Pe-tersen切口,显露髋关节前外侧,在腹股沟韧带附着处切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于髂前上棘内侧找到股外侧皮神经,沿其神经走向向上纵行切开腹壁肌,即可发现旋髂深动、静脉和股外侧皮神经交叉横过神经前方。在
1995年07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爱卿
<正> 球囊房隔造口术(BAS)于1966年首先由Rashkind应用心导管法造成房间隔缺损,以替代外科开胸手术,缓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低氧血症,从而开创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的新时期;同时由于BAS的成功应用使TGA等重症婴儿先心病可存活至外科手术年龄,从而推进了婴儿心脏外科的开展。该法应用已近30年,目前仍为先心病的重要内科姑息疗法。1 球囊房隔造口的原理与适应症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
1995年07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芳之
<正> 1982年,国外学者Kan首次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获得成功后,PBV便成为一项新崛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用PBV方法治疗PS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它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我院自1987年11月开展此项技术,迄今已治疗53例病人,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28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等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临床检查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严重程度)诊断后,即行常规右心
1995年07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伟,郝芳之
<正> 主动脉瓣狭窄(AS)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相对发病率约为5%。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心悸,重者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心脏检查在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Ⅳ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并触及同期震颤,A_2<P_2。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劳累,电轴左偏。X线胸片显示左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肥厚,主动脉瓣增厚,反光增强,开放受限。多普勒检查可探及主动
1995年07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彪,郝芳之
<正> 主动脉缩窄于1760年由Meched首次报告。多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部分由大动脉炎引起。狭窄部位多在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入口附近,也可在降主动脉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高血压,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增重及下肢供血不足等。上肢血压明显高于下肢血压,股动脉搏动弱为其突出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主动脉缩窄段血流加速,确诊需靠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造影。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行狭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或人造血管搭桥术。但小儿患者术后随年龄增加和主动脉
1995年07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玮
<正> 介入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目前心导管检查的发展方向,近30年来,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有了飞速的发展。1967年Porstma-nn首次应用Ivalon塞子非手术治疗PDA获得成功,创立了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填塞术,开辟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崭新途径。此后,该技术在大龄儿童和成人PDA患者中广泛应用,成功率为68%~84%。1977年Rashkinol又研制出双伞装置,其优点是可以治疗各型PDA患者,选择PDA内径、大小、形态的范围较宽,从而弥补了Porstmaun方法仅能用于年长儿及成人的不足,总成功率为78%~84%。随后,日本的Sato、德国的Wierhy及我国的钱晋卿等相继报道了应用该技术的研究成果。至
1995年07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曦
<正>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ASD)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经过对ASD闭合器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经导管ASD闭合术在国外(美国)已成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自行设计和制作的ASD闭合器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有待于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ASD闭合器主要有Lock蚌壳式闭合器和Sideris扣式双盘装置,使用后者无
1995年07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彪,郝芳之
<正>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一种少见疾病,儿科报道甚少。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报道逐渐增多。本病多见于年长儿和成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如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及静脉曲张等。其病程进展缓慢。病理基础是肝静脉流出道或(和)下腔静脉梗阻。根据梗阻的部位分为三型,Ⅰ型为单纯肝静脉梗阻,Ⅱ型为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又分为膜性和节段性梗阻),Ⅲ型为混合型,梗阻位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临床诊断主要靠腹部B超和CT检查,遇有肝大和腹水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确诊需行下腔静
1995年07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铭溪,江洪涛
<正>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约占高血压病人的5%~10%,其中多数由肾动脉狭窄引起。造成狭窄的病因主要为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肾血管畸形、肾动脉外在压迫和外伤等。欧美国家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纤维肌发育异常。我国以大动脉炎最多,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肾血管畸形、纤维肌发育异常,女稍多于男。大动脉炎患者年龄多在15~30岁,动脉粥样硬化多>50岁。从地区分布看,华东及华北地区发病率较高,北方高于南方。
1995年07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丽霞,宋文藻
<正> 病历摘要 患儿男,11岁。住院号194922。27天前发热,伴畏寒、恶心、纳差,在当地医院用洁霉素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体温39.4℃,咽部充血,肝脏剑下1cm,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WBC3.2×10~9/L,N0.50,L0.50,Hb105g/L,未找到幼稚细胞。尿常规:蛋白(一)。血沉10mm/h,抗核抗体1∶10(一),未找到狼疮细胞。血补体正常,嗜异性凝集试验(一),血培养无细菌生长,OT试验(一),骨髓检查无异常,胸片正常。入院后经先后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IV治疗病情无好转,体温波动于38.5~39.9℃,且于入院第4天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红色斑
1995年07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林,李刚,韩丹春
<正>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多种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刺激调节作用的活性多肽,能刺激大量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的生长。目前国外已用bFGF治疗老年性痴呆及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珠海东大生物制药公司在国内首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纯化bFGF,并已完成Ⅱ期临床。现对bFGF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 bFGF的特征 bFGF是含146氨基酸的阴离子多肽,分子量为16000~185000Da,等电点8~10。天然bFGF来源于脑、垂体、下丘脑、眼、软骨、黄体、肾上腺等组织,可由多种细胞产生。目前临床应用的bFGF
1995年07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世鹏
<正>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对胃十二指肠的损害已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关其发病情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防治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发病情况 近年来,NSAID致胃十二指肠损害屡有报道。据统计,美国每年NSAID的处方量近1亿张,其中20%长期用药者内窥镜下可见胃粘膜糜烂或溃疡;在溃疡病伴严重胃出血、胃穿孔的病人中,60%曾服用NSAID。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每年应用NSAID引起胃十二指肠损害导致死亡者高达3000例。据英国报道,NSAID致胃损
1995年07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嘉悌
<正> 近年来,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意义及治疗指征均有新的认识,现结合文献浅述如下。1 分类1.1 Lown分级法 目前临床多采用此分级系统。0级示无室早;Ⅰ级示偶发、单个;Ⅱ级示频发、单个;Ⅲ级示多形、多源;Ⅳa示成对;Ⅳb示短阵室速,即≥3次的连续室早;Ⅴ级示RonT。近来认为,Lown分级有许多不足,因其未密切结合心脏病变程度、心功情况及预后等,故不能明确病人是否存在心脏病,有否症状,是否需要治疗,以及预后判断。Lown分级将RonT现象视为室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一级
1995年07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腾,赵军,马修云
<正> 蝮蛇抗栓酶简称抗栓酶,近年来,随着对其的药理学研究及其用药途径的不断改进,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浅述如下。1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有人应用抗栓酶Ⅲ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用法为0.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天1次,15~2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用右旋糖酐-40500ml加复方丹参6~10支静滴,连用7~14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天和4天,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7%,有极显著差异(P<0.01)。认为该药可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首选药物之一。2 治疗病毒性肝炎
1995年07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鉴,陈凌
<正> 氟喹诺酮类(FQS)为第三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NFLX)、依诺沙星(氟啶酸、ENOX)、氧氟沙星(氟嗪酸、OFLX)、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CPFX)、培氟沙星(甲氟哌酸、PFLX)、洛美沙星(LMFX)、氯氟沙星(AFLX)、氟罗沙星(FLRX)、妥舒沙星(TFLX)、司帕沙星(SPFX)等。现结合文献,对该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作一简述。1 FQS药物的作用特点1.1 抗菌机理 FQS的抗菌效能主要发生在细菌核酸制造过程中,作用于DNA旋转酶A亚单位。
1995年07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志民,孙金凤
<正> 自胰岛素广泛应用以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病死率逐渐下降,而死于慢性并发症者却有上升趋势,且慢性并发症致残者越来越多。所以,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据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出现症状前即有糖耐量异常。因此,尽早改善糖代谢异常,对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必要。 糖泰胶囊是含有丰富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氢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制剂,是由三价铬、烟酸和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阳离子复合物。近10多年的研究表明,GTF缺乏导致胰岛素活性降低是
1995年07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志玉,牟敦孟
<正> 本文2例均为成年女性,均发生在接触性皮炎的基础上,有一定特殊性。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9岁。因应用上海产抗皱霜擦脸后出现面部皮疹、痒痛4天而就诊。按接触性皮炎给予抗过敏药物和3%硼酸做冷湿敷治疗,并停用化妆品,皮损渐好转。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患感冒,咽痛,体温高达39.2℃,使面部皮损迅速加重,皮疹
1995年07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庶波,赛自模
<正> 新药“渴乐宁胶囊”属纯中药制剂。方中生黄芪益气补虚,具有抑制肝糖元分解、降低血糖的作用;生地补肾中真阴,能促进肝糖元合成;黄精能益脾胃、润心肺、补诸虚,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有抑制作用;太子参能补气益血,健脾生津;天花粉善治消渴烦满,除胃中痼热。诸药合用,补中虚之气,济肺胃之阴,以奏益气养阴之效。 渴乐宁胶囊药效学、毒理学实验证明,有如下功能和特点:①对正常小鼠有降血糖作用,对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更明显;②可使β细胞增生,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C肽水平;③抑制肝糖元分
1995年07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年,任爱华
<正> 患者女,40岁。因中上腹剧痛伴高热3天在外院对症治疗无效而来诊。查体:T39.8℃,BP10/6kPa。呼吸促,烦躁,颜面苍白,四肢末梢发凉。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部呈板状,中上腹压痛明显,脐周与右上腹深压痛尤甚,反跳痛、莫菲氏征均(+)。其余未发现异常。初诊为感染性休克、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入院后,即给予纠正休克、抗感染等对症处理。10小时后血压升至14.5/9.5kPa,腹痛减轻。次日腹部B超示胰头、胰体明显水肿、增大,胆囊壁增厚、粗糙。
1995年07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力军,蒋莎义
<正>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机体任何部位,当以血管瘤的并发症就诊时极易误诊。近年来我院误诊8例,年龄2天至6岁,误诊时间2天至5年,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 血管瘤并发血小板减少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4例 患儿男,1岁。生后背部即有手掌大肿物,渐长大呈暗紫色,近10天来,因咳喘伴全身淤斑而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54×10~(12)/L。巨核细胞108个/片(骨髓)。胸部X线拍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点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血管瘤、支气管肺炎、ITP。
1995年07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立云,袁永东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肝炎6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7~12岁,发病急4例,缓慢2例。患儿均有皮肤黄染、发热、贫血,伴有血小板减少3例,肝大4例,脾大1例。凡登白呈双向反应5例,直接反应1例,GPT均升高,铜蓝蛋白均低于正常,角膜色素环(K-P环)均呈阳性。父母近亲结婚1例,兄弟同患此病1例。误诊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达1年。
1995年07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玲玲,李桂莲,仉应心
<正> 回肠造瘘者不同于正常人与结肠造瘘者,因其没有大肠,失去结肠吸收水分的作用,故大便呈液体状;小肠液呈碱性,易使造瘘口周围皮肤受损。另外,回肠造瘘瘘口因无肛门随意控制肌肉,故消化的食物残渣经造瘘口不断排出。鉴于上述情况,其护理特点如下: 心理护理:患者身患癌症,加之造瘘带来之痛苦,易悲观失望,故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应与病人细致谈心,让其勇敢地正视现实,振作起来,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已病情的自我护理方法,战胜疾病。尽早让患者走进健
1995年07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忠泉,陈桂兰,牛月平,王任忠
<正> 1988~1993年,我们收治3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年龄20~60岁。其中闭合性7例,肺压缩15%~25%;开放性20例,肺压缩30%~75%;张力性5例,肺压缩75%~95%。治愈30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3.8%。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自发性气胸的分类诊断 自发性气胸分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三类,本组主要据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肺压缩面积以空针试压法进行分类诊断。其中闭合性自发性气胸除有轻度呼吸困难,肺压缩<25%外,空针试压法显示刺入胸腔后,抽吸1ml胸腔内气体,气体不随呼吸回入胸腔。开放性自发性气胸除有中度呼吸困难,
1995年07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茂来,石化婷,陈敏,王维芬,王秋菊
<正> 腹腔感染多继发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吻合口瘘、实质脏器炎症及严重外伤。局限性腹腔感染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引流多可治愈,而弥慢性腹腔感染,由于其病变范围广泛,引流不可能放在腹腔每一个地方,且炎性渗出易积存在腹腔脏器的潜在腔隙,因此仅靠引流常难以奏效。目前,处理腹腔感染的原则是治疗原发病,控制腹腔感染。腹腔冲洗用于控制腹腔感染主要起清创作用,可于术中及术后进行。术中腹腔冲洗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已得到肯定,但其术后腹腔冲洗的作用尚无
1995年07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保珠,李安娜,马振霞
<正> 我院对213例病人进行了针细胞学检查(FNAC),认为其对不同性质的肿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临床资料:本组94例,女119例;年龄1.5~79岁;病程1周至2年。肿块位于乳房98例,淋巴结73例,其他42例。肿物直径1cm×1cm~16cm×10cm×10.9cm。 检查方法:病人取坐或卧位,充分暴露淋巴结或肿块。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固定淋巴结或肿块及其邻近皮肤,右手持针与体表垂直或呈45°角由皮肤进针,再进入淋巴结或肿块。左手固定针头及空针,右手将注射器针芯向后拉成20~
1995年07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卫红,胡仁典
<正> 我们应用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快速房颤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WHO制订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病人年龄42~75岁,平均58.5岁。既往均无房颤史。心梗位于前壁11例,下壁4例,高侧壁2例。病程4~36小时,平均20小时。入院时心室率105~130次/min,无心衰、低血压、传导阻滞或哮喘等。 治疗方法:除按AMI给予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塞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等综合治疗外;口服氨酰心安50mg,每日2~3次,日总量不超过300mg。一旦复律后减量为每日25mg维持。若服药后心率<50次/min,
1995年07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永东
<正> 1987~1994年,我们收治老年细菌性肺炎84例,起病缓慢65例,急骤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咳黄痰或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厌食等;少数有精神错乱、反应迟钝等;主要体征为肺实变征、肺部干湿性罗音、支气管呼吸音等。白细胞升高41例,血细菌培养阳性4例。痰细菌培养阳性62例;其中绿脓杆菌21例,大肠杆菌14例,肺炎杆菌9例,肺炎链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产气杆菌3例,流感杆菌2例。X线检查示支气管肺炎62例,大叶或节段型肺炎14例,混合型肺炎8例。合并电解质紊乱14例,休克14例,心衰10例,肺性脑病和DIC各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经综合治疗痊愈40例,好转26例,死亡18例。
1995年07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淑娥,柳方娥,周爱华
<正> 我院自1993年9月以来,采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ATA)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方法:患儿先口服黄连素、克霉唑,用朵贝尔氏液嗽口,复方薄荷油滴鼻。3天后用ATA做皮试,待阴性反应后,根据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选用以下两种方案:①T_4/T_3大致正常组:给予抗CD_35~10mg,氟美松3~5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10次。②T_4/T_3倒置组:给予抗CD_35~10mg,氟美松3~5mg,加入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
1995年07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彬,张燕妮
<正> 以往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全凭感觉进针,稍不注意易伤及肺、肝脏等,或进针过长误穿心肌,造成严重后果。1992年以来,我们利用超声图像对3例8~12岁患儿穿刺时进行全程引导,避免了盲目性。其中2例化脓性心包积液,1例结核性心包积液。共穿刺抽液5次,均一次成功。 方法:首先做好穿刺前的检查,对病儿进行三大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心脏X线拍片及心电图检查等,并以普通探头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包积液的部位及量,初步确定穿刺部位。穿刺时,穿刺器械、病人卧姿及其他做法均同
1995年07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芙蓉,于洪淑,周春英
<正> 我们用大青叶、鹿角霜治疗急性乳腺炎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治疗方法:大青叶60g,鹿角霜60g。将大青叶水煎,鹿角霜研未,各分2次,用大青叶汁冲服,每日2次。药渣外敷患侧乳房。 结果:本组均系哺乳期妇女,初产妇25例,经产妇3例。发病24小时以内26例,用药1~2天症状消失;发病>48小时2例,用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
1995年07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玲华,王太东
<正> 近年来,我们从脑脊液中检出新型隐球菌50例,体会到在检查时,除需注意标本新鲜、器材洁净、墨汁质量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标本的离心速度与时间以3000r/5分钟为宜。时间过短或速度过小,不易集中沉淀物。②镜检时光线不宜过强;在低倍镜下发现闪光星点时,再换高倍镜鉴别。③新型隐球菌在黑色背景下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20μm,可见明显的宽阔荚膜。有时内壁可见芽生组织,孢内有一较大反光脂质颗粒和许多小颗粒,菌膜清晰,整个菌体有完整感。而白细
1995年07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新力,辛丙亮
<正> 1984年以来,我们收治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病人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4.8岁)。病因为冠心病心绞痛2例,急性心肌梗塞6例,心肌病2例,急性心肌炎3例,洋地黄中毒3例,奎尼丁中毒、高心病及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各1例。血清钾低于正常12例(2.6~3.5mmol/L)。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7例,窦性静止及窦房阻滞各3例,高度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室性早搏9例,阵发性室速5例,TDP发作前13例出现Q-T间期延长,TDP发作时室率为180~
1995年07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本考,于然锡
<正> 我们对16例口服氧化乐果中毒致呼衰、呼吸肌麻痹病人采用气管切开、呼吸机常频呼吸的方法治疗,抢救成功12例,死亡4例,成功率为75%。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1岁,服氧化乐果量50~200ml;服毒后至洗胃时间30分钟至3小时。入院时神志清醒9例,昏迷7例;呼吸肌麻痹和(或)呼衰出现时间短者入院后1小时,长者5天;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到恢复自主呼吸3~14天,平均8.5天。
1995年07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庆春,仇永全
<正> 我们应用经络导平仪治疗慢性结肠炎12例,患者病程1~5年。 方法:经络导平治疗仪输出频率2.5Hz,脉冲宽度1ms。患者取平卧位,将正负电极插入直径1cm的湿棉球中,置于治疗穴位的皮肤上固定。常用穴位,负极:大肠俞、天枢、命门、关元;正极:足三里、公孙、阴陵泉、太冲、中脘。以上穴位根据患者不平衡的经络辨证后选用。当患者有酸胀感时连续给予补偿性电流刺激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1天。 结果:治疗1疗程后,大便正常,无其他不适6例;基本正常4例;大便次数减少1例;无效1例。6例随访2年,未再复发。
1995年07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向前,王萍,李桂英,黄怀淼,徐传伟,史继利,刘念林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慢性再障5例,效果满意。患儿年龄5~9岁;原发性再障4例,继发性再障1例。 治疗方法;地塞米松1~2.5mg/kg,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ml内静滴,每日1次,于上午8点在1小时内滴完,连用3~5天。冲击后改强的松1~1.5mg/kg,每日1次顿服,每周减量1次,每次减2.5~5mg,直至停药。结果基本治愈3例,缓解及无效各1例。总有效缓解率为80%。 讨论:我们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慢性再障,结果证明其可明显缩短病程。有效患者用药后7天外周血象开始上升,3~4个月达缓解。地塞
1995年07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美英,郭衍恕,于飞,孙永信,邹同华
<正> 我院于1994年应用天然红蚂蚁成虫治疗慢性乙肝86例,效果良好。 资料与方法:男65例,女21例;年龄16~70岁;病程6个月至11年。按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制定标准,慢性迁延性肝炎7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2例。治疗前HBsAg均阳性。 采用红蚂蚁成虫直接口服,每次5g,每日3次,饭后1小时服,1个月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再服第2疗程,共用3个疗程。同时用一般护肝药物。治疗过程中每月抽血化验肝功能、血清蛋白、HBsAg及HBeAg1次。
1995年07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风雷,邢裕河,朱洪云
<正> 1993~1994年,我们采用冠心胶囊治疗冠心病5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将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35~76岁)及病情无差异。其中心肌梗塞18例,冠心病并心衰20例,冠心病心绞痛64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33例);心电图异常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其中68例ST-T异常,4例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洽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胶囊。该药由熊胆、黄
1995年07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娟,代兆举,唐保禄,潘兆随,李梅,王杰刚,郭长同
<正> 近年来,我们试用海力特治疗慢性乙肝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般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18~59岁,平均34岁。病程0.5~6年,平均2.5年。其中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15例,HBsAg、HBeAg阳性2例,HBsAg和抗-HBC阳性3例。慢性活动型肝炎6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4例。另设10例做对照组,年龄16~53岁,平均32岁;病程0.5~8年,平均3年。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8例,HBsAg和HBeAg阳性、HBsAg和抗-HBC阳性各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6例。
1995年07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秀云;
<正> 近年来,我们采用2H_3R_3Z_3/4H_3R_3间歇化疗治疗肺结核43例,痰菌阴转率为100%,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强化期用异烟肼(H)600mg,利福平(R)600mg,吡嗪酰胺(Z)600mg,链霉素(S)750mg;隔日晨顿服H、R、Z,肌注S,2个月用药30次。继续期用H600mg,R600mg,隔
1995年07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瑛
<正> 1994年7~9月,我们收治乙脑患儿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儿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病程3.3天。临床分型为轻型3例,普通型19例,重型20例,极重型8例。两组无明显差异。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综合对症治疗,包括降温、镇静、降颅压、控制感染及保持吸吸道通畅等。②治疗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将病毒唑10~15mg/(kg·d)加入葡萄糖液或氯化钠液中静脉缓滴,5~7天为一疗程。 疗效:①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7.天,意识障碍改善时间4~5天,抽搐痉挛停止时间1~2天;3例遗有明显后遗症,其中失语、瘫痪各2例;死
1995年07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治宽,王翠芝,孙秀峰,杨心敏
<正> 自1989年以来,我们用普罗帕酮和氨酰心安治疗4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疗效较好。病人年龄15~56岁,平均37岁;病程1~4年,每月发作2~10次。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HRT)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例,均经食管电生理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在持续心电、血压监护下,缓慢静注普罗帕酮1.5~2mg/kg(5~10分钟)。复律者随即重复诱发试验,不能诱发或仅诱发短阵性室上速者为有效。将普罗帕酮治疗有效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0.15~0.2g,3次/d;
1995年07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慧君
<正> 1992~1994年,我们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心咳16例,效果较好。病人年龄28~52岁,平均40岁;病程3~7年。素有心肌劳累7例,冠心病9例,合并胆囊炎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多在夜晚或入睡后),少痰或无痰、胸闷,有时胸痛、憋气,平卧时加重。发作期间无外感症状。查舌苔薄白或淡黄,舌质紫,脉细数或疾而无力。曾用宣肺止咳法、健脾补肺法、补肾纳气法等治疗无效。 治疗方法:本组病人中医辨证属心气不足、心血淤阻、肺气郁而上逆所致的心咳,治宜补心益气、活血泻肺、化饮止咳。方用生脉散合温胆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竹茹、枳实、半夏、陈
1995年07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寿玲,李学忠,丁元萍
<正> 我院于1985~1988年收治3例上颌窦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人,死亡2例,失访1例。现举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41岁。左上牙痛8个月,左面部麻木及头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拔除左上磨牙后疼痛不缓解而行上颌窦手术(无病理),术后症状不减而来本院。检查:左上牙龈肿胀,硬腭左侧下陷。X线片示左上颌窦密度增高,外壁破坏,左翼突内、外板及卵圆孔、棘孔不清。全麻下行上颌骨截除、眶内容摘除,术中见肿瘤广泛破坏上颌窦壁,侵及翼腭窝和颞下窝。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病人仍有头痛,5个月后死于脑转移。
1995年07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远,彭广明
<正> 患者女,34岁。因牙痛自服去痛片4片、避孕药6片,2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逐渐加重,先吐出胃内容物与咖啡样物,后为鲜血,急诊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心率106次/min,血压12/7kPa。血色素111.1g/L。即用药物止血,给予输血、扩容治疗。留置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次晨再次剧吐、出血,自行拔除三腔管,呕吐鲜血约1000ml。查血压10/6kPa,血色素80g/L,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在全麻下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肠内充满大量血块及暗红色积血。于胃前壁中央纵行切开8cm长切口,取尽血块及积血,胃内积血约500
1995年07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军,万小伟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2例外伤性右主支气管断裂病人,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1年余,伴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1年前,车祸致胸部外伤后,曾在外院以外伤性血气胸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血性液体1000ml后,患肺呼吸音清,胸透示病肺复张良好,呼吸动度好,住院10天好转出院。出院后经常出现胸闷、劳累后气短,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并伴轻度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经纤支镜检查诊为右主支气管陈旧性断裂
1995年07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华
<正> 我院为一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成功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木后配合营养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2岁。因高血压15年,乏力、头痛、头晕、夜尿增多2年,受凉后出现尿少、胸闷憋气、夜间不能平卧、恶心纳差、视物不清、双下肢浮肿2个月来诊。查:Bp23/16kPa。BUN62mmol/L,Cr1217umol/L,血K~+6.2mmol/L,HB50g/L,尿量150~250ml/d,尿蛋白卌。胸透发现胸水;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左肾多发性囊肿。按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收住院。入院后成功地施行了肾移植术。术后禁食1天后,即开始配合营养治疗,给予低蛋白、高能量、低磷、低盐、高维生素饮食。具体做法为,蛋白质39.6g/d(其
1995年07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素铢,边卫
<正> 患者女,60岁。因突然心悸、胸闷2天入院。8年就曾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与冠心病,近年无不适感。查体:T36.5℃,P94次/min,R20次/min,BP21/11kPa。除双手震颤外未发现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TG1.2mmol/L,CH4.15mmol/L,GLU5.22mmol/L。心电图时为窦性心律(正常范围),时为快速型房颤。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Ⅰ期(双)。心脏B超示慢性心肌缺血。初诊为冠心病。给予抗凝、扩冠及氨酰心胺控制快速房性异位心律,房颤发作时静注西地兰0.2mg,效果欠佳。后行甲状腺功能化验示:T_378.0ng/ml,T_4390.55ng/ml,TSH9.3UIU/ml,FT_4I35.1,TG
1995年07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华玉,张芙蓉,周春英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4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宫外孕病人,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31岁。孕4产2。产后3个月(哺乳期闭经)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13天突感右下腹疼痛伴头晕、大便下坠而来院。查体:面色苍白,血压10/6kPa。下腹压痛,以右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稍大,子宫右侧们及一3cm×3cm包块、触痛,后穹窿饱满。后穹窿穿刺抽出2ml不凝血。初诊为宫外孕。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伞端妊娠破裂,可见妊娠囊,手术行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8天痊愈。
1995年07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世兴;
<正> 患者女,18岁。因咳嗽、盗汗、发热2个月就诊。查体仅发现左肺呼吸音减低。ESR77mm/h,痰涂片结核杆菌(卅);X线胸片示左肺上、下野有小片状阴影,左中野有大片模糊阴影。诊断为左侧浸润型肺结核。采用短程间歇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即2H_3R_3Z_3S_3/4H_3R_3(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S为链霉素)。经2个月强化期治疗结束时,患者咳嗽减轻,痰量明显减少,但体温仍在37.3~38℃。复查ESR105mm/h;胸片示病灶进展,左肺中下野有大片阴影,痰菌阴转,考虑为“类赫氏”现象而延长强化期治疗1个月。6个月疗程结束时,病人情况好转,痰菌阴性,ESR降至40mm/h,但胸片示左肺融合为大片状阴
1995年07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玉芬,李萍
<正> 患者女,55岁。因左面部抽搐半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效而就诊。体检:双眼视力5.1,左上睑抬举时出现张口,反射性瞬目时下颌向对侧偏斜,嘴角向左侧歪斜。初诊为反格恩氏综合征。经脉络宁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治疗5次后症状明显缓解,15次痊愈。 讨论:反格恩氏综合征又称瞬目一下颌现象或反型下颌瞬目现象。该综合征较为少见,多发生于偏瘫后数日或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病人,系动眼神经核上性损伤致眼轮匝肌与外翼状肌的一种联合运动现象,表现为自发的不随意或反射性瞬目运动。现代医学以为,该综合征系局部营养神经血管受寒发
1995年07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牧才,赵宝泉,尹玉军,孟祥海,卜桂英
<正> 我科应用脑瘫手术刺激仪对脑瘫病人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时进行各神经纤维束阈值的探测,所用刺激仪主机配有微电脑技术数字程序控制。因此,使用时不必人工变换频率、延迟和脉冲宽度等。该仪器操作控制简单方便,波形平稳,准确可靠,脉冲失真系数小。输出极采用变压器耦合输出,提高了隔离度,减少了外界干扰。结合肌电图仪或本机配置的肌电动作接收装置,可准确测定各种神经纤维阈值,以提高脑瘫病人手术的准确性。并详细介绍了“脑瘫手术刺激仪”各种功能及技术参数。
1995年07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秀兰,王明森,时琴,张爱玲,商丽
<正> 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现将其手术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对急症手术病人,首先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护士要掌握术中的操作程序,做到操作熟练,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除采取手术直接止血外,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通畅的输液途径是快速补液扩容的根本保证。因此,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选用9~16号针头,以保证输液畅通。如病人血管穿
1995年07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宝兴,戚威,管恩忍,李传亭
<正> 患者男,32岁。因发作性左上肢抽搐3次,进行性加剧1月余入院。1年前患脑膜炎在外院治愈,出院1个月后出现左上肢抽搐,近1个月来每日抽搐10~20次,每次10~20分钟,发作时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两眼向左斜视,口吐白沫,左手活动不灵,门诊怀疑脑右半球占位病变而收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上肢Hoffmann氏征阳性,其余无阳性发现。脑电图示右额区呈痫样放电。CT扫描右额区呈等密度结节病灶,其周围呈明显低密度改变(为脑水肿所致),增强CT扫描病灶呈结节状强化。
1995年07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正红,常立传
<正> 患者男,38岁。因感冒、发热,伴咳嗽痰多7天就诊,门诊给予静滴10%葡萄糖液250ml+红霉素1g+地塞米松10mg,3天后,患者突感双下肢无力、麻木,不能独立行走,急查血钾2.5mmol/L,即以周期性低钾性麻痹收住院。体检:T37.1℃,P118次/min,R18次/min,BP17/11kPa。心率118次/min,律齐,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低,跟、膝反射减弱,痛觉减弱,其余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WBC9.5×10~9/L,N79%;血钾2.5mmol/L;脑CT无异常。初诊为周期性低钾
1995年07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