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应用

    谢立信,张怡,曹景,李绍伟

    对34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24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25眼。术后散光表现为从循规性向逆规性转变。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13.28%。术中和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与常规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手术切口小,术后反应轻微,视力恢复快。

    1995年10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崔凡明,李平,孔玲,安国兰,帅开地,贾万程

    对36例(36只眼)Ⅱ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6~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占80.56%,血糖升高0.75~2.86mmol/L者占97.2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认为手术不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1995年10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置入术的适应症

    张德荣,陈薇,王立群,李建平,张素英

    <正> 我院1986~1993年为155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Ⅰ期行人工晶体置入。适应症为:①年龄一般在5岁以上。②外伤后2~3个月以上,炎症反应已静止。③B超检查证实玻璃体无明显机化物,视网膜无脱离。④角膜有伤口,晶体前囊膜破裂、皮质脱入前房、晶体膨胀需立即行白内障手术。如果后囊膜完整或有小破孔,其他条件许可亦考虑Ⅰ期置入人工晶体。我们曾做2例患者,其中1例右眼铁片刺伤6天,视力眼前手动,角膜有4~5mm穿通伤口,对合良好,晶体皮质脱入前房,眼压接近3.8kPa。入院后急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见后囊完整,置入人工晶体,角膜伤口已不漏水,未做处

    1995年10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申家泉,毛瑞和,赵志凛,刘学成

    <正> 现将我院1992~1995年所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20例(138眼)中,老年性白内障106眼,外伤性白内障15眼,并发性白内障9眼,先天性白内障5眼,糖尿病性白内障3眼。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以开灌式或信封式截囊,娩出晶体核后以双管注吸针冲洗皮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均用2%甲基纤维素或透明质酸钠维持前房,灌注液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缩瞳剂为卡巴胆碱注射液,人工晶体均为安徽希炜公司生产的J型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即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5万U及地塞米松2mg,全身

    1995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皮瓣切除、内窥镜额部除皱术

    姜涛,张静,柳大烈

    <正> 我们采用上额部发际内3条长约2~3cm弧形小切口,切除梭状皮瓣,同时行内窥镜除皱,取得了良好效果。1 适应征和手术方法 本术式适用于50岁以下年龄组。如前额皮肤过度松弛,合并双侧眉下垂则适宜于传统的冠状切口除皱术。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26~42岁。其中2例同时行双侧颞部皮肤提紧术。 术前3天洗净头发,用1:5000新洁尔灭浸泡10分钟,每天2次。将额部发际内估计需要切除的头发剪除,术野周围头发梳成小辫、用橡皮筋扎紧。采用局部神经阻滞加浸润麻醉。前额部正中发际缘内弧形切口,长约3cm。旁开3cm,左右两处再各作一

    1995年10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体乳突骨乳突腔填塞术101耳报告

    肖明水,赵素芳

    对乳突术腔填塞材料的选择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乳突术腔填塞材料唯自体乳突骨为佳。详细叙述了手术方法,并对部分病例作了细菌培养,讨论了101耳自体乳突术腔填塞的疗效及其优缺点。

    1995年10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前牙金属翼板树脂粘结牙周夹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秦琥,耿波,林志勇,左淑玉

    应用铸造金属舌侧翼板树脂粘结牙周夹板,对上、下前牙松动牙进行固定修复36例。简述其设计与方法,并对效果进行随访,对固定或恒久性夹板的设计及粘结等进行了探讨。认为此夹板固定前牙松动以下前牙效果为佳。

    1995年10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光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临床应用

    李建平,王静,夏文清,陈薇,王立群

    参考WilliamEllis公式,采用2.75mm小光区对-6.00~-13.OOD近视者施术。术后对33眼随访3~20个月,并与随机分组同期手术的30眼-6.00~-13.OOD的3mm光区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27.5mm光区组的近视矫正量平均为-7.33±1.11D,3mm光区组平均为-6.05D±0.92D。两组术后均无明显眩光表现。认为2.75mm光区RK手术可明显提高近视矫正量(P<0.001)。

    1995年10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喉切除发声重建术的体会

    程志强,王彦军,董风增

    总结了1992~1994行全喉切除一期安装发音钮和改良咽气管吻合术10例的经验:①应建造一个内径>1.5cm的气管造口;②气管食管造瘘正中横行切开;③术中切断一侧咽缩肌;④改良咽气管吻合术尽可能保留喉上神经,有条件者行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

    1995年10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铸造金属桩核树脂全冠的临床应用

    韩凉,潘小瑁

    用铸造合金材料桩核树脂全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扭转牙、倾斜牙、畸形牙,详细介绍了根管预备原则,金属桩核蜡形制作方法。经对34例患者41颗牙的临床观察,修复效果良好,特别利于错位牙,扭转牙,倾斜牙的修复。

    1995年10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后位单球管胃肠透视机下改良Inoue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8例报告

    钱焕德,赵培勇,于涛,冯静波,吕淑红,张新枝,周宝瑚,楚庆速

    在前后位单球管胃肠透视X线机下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所治8例均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认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正规,前后位单球管胃肠X线透视机下可以顺利完成PBMV。

    1995年10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21例总结

    于教国,瞿正旭,徐洪春,王宝山,解明翰,张洪志,李庆云

    <正> 1985~1994年,我们对421例(436眼)白内障病人施行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总结加下。1 资料和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404眼,外伤性白内障23眼,青年性白内障9眼。患者年龄6~89岁。观察时间1~100个月。使用后房型人工晶体395眼,硅胶后房型人工晶体41眼(手术方法略)。2 结果 观察6个月以上363眼,裸眼视力≥0.5者317眼,占87.32%,矫正视力≥0.5者328眼,占93.12%,近期观察(2个月以上)73眼,裸眼视力≥0.5 61眼,占83.56%,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91.76%。远期视

    1995年10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TIPSS中的应用价值(附3例报告)

    孙洪军,张国全,郭素琴,万昭海,张延珍

    结合3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S)经验,阐述了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TIPSS中的应用。术前超声主要了解肝内血管纹理状况,筛选病例;术中超声主要用于监测引导通道建立和支架放置;术后超声主要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阐述了超声检查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1995年10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脓肿介入放射治疗中抗生素血液浓度测定和疗效分析

    褚美琦,李鸿伟

    <正> 1986年1月至1993年6月,我们收治无败血症、中毒性休克、DIC等严重并发症的肝脓肿患者44例。对其中29例早期采用介入放射治疗,并与另15例对照,现报告加下。1 资料及方法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治疗组29例采用放射介入治疗。方法为:病人青霉素皮试均阴性,平卧在遥控、带电视摄像的X光机床上,右下肢外展20度。股内侧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经皮穿刺股动脉成功后,选用合适导管(美国COOK公司生产)插入肝固有动脉,用76%复方泛影葡胺20ml造影并摄片。更换导管,超选择性将导管插入

    1995年10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附2例报告)

    李琳,赵志凛,岳爱环

    <正> 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是内眼手术罕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例1:男,26岁。右眼被弹弓石子打伤8年,伴眼胀、头痛、恶心3~4年,加重5~6天。诊断:右眼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继发性青光眼。视力指数/30cm,眼压7.5/4=4.04kPa,混合充血(+),前房稍深,瞳孔7mm直径,虹膜震颤,晶体向颞上方玻璃体内脱位,2~6点可见晶体赤道部皮质下不均匀灰白色混浊。口服醋氮酰胺后眼压可控制。术前眼压5.5/6=1.94kPa。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冷冻摘除术。手术常规操作,术中预置缝线时,眼压

    1995年10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咽入口、会厌形态与鼾症

    梁美庚,徐伟

    <正> 鼾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本文就鼻咽入口及会厌形态与鼾症的关系进行探讨。1 鼻咽入口解剖 鼻咽入口由咽腭弓上方宽距(两侧咽腭弓上游离缘点处)与悬雍垂根部后缘至咽后壁间距组成。我们测量了正常成人男女无鼾症史者各25例,结果两侧咽腭弓宽距男、女分别为2.3、1.9cm,悬雍垂后缘至咽后壁间距男、女分别为1.4、1.2cm。对20例男性咽腭成形术(UPPP)术前、术后(鼾症基本消失)测量咽腭弓宽距,术前、术后分别为2.0、2.5cm,悬雍垂根至咽后壁间距分别为1.0、1.6cm

    1995年10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腔疾病与小气道阻塞的相关研究

    许生聚,曹洪源

    <正> 我们近期对部分常见鼻腔疾病患者和接触粉尘工人进行了鼻阻力和小气道功能的测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阻塞性鼻病组20例,其中肥厚性鼻炎10例,鼻息肉7例,双侧慢性鼻窦炎3例。过敏性鼻炎组45例,其中单纯性过敏性鼻炎20例,合并支气管哮喘者25例。长期接触粉尘组(工龄5年以上,粉尖浓度11.8~30.2

    1995年10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原因分析

    侯俭,崔凡明,贾万程

    <正> 临床资料:1990~1994年我院共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625例次,其中男914例,女711例;年龄6~72岁。先于患者前臂做荧光素钠划痕试验,阴性者用0.5%托吡卡胺和1%新福林交替点眼3次,将瞳孔散大至8mm。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前不服用任何药物。造影由二人操作,一人做肘前静脉注射,3~5秒内将3ml荧光素钠注完,儿童

    1995年10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年轻恒前牙冠折的治疗

    林志勇,耿波,秦琥,阎志勇

    <正>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16岁。42例48颗牙,其中上中切牙28例,上侧切牙13例,下中切牙4例,下侧切牙3例,上下尖牙1例;外伤性冠折34例,龋坏性冠折14例。患牙术前均拍牙片,选择无根折、根尖无阴影、齿槽骨无明显吸收者作为本组治疗的适应证。 治疗方法:外伤性冠折(24小时内)局麻下一次完成拔髓、扩根、冲洗,干燥后即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充。有急、慢性炎症者,先建立有效引流,仔细清理根管,清除坏死牙髓组织,待炎症控制,根管内封樟脑酚棉捻1周再行充填。年轻恒前牙根管粗大,一般不须扩根,如扩根最好只扩至根尖孔0.5~1mm处,以保护牙乳头及上皮根

    1995年10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脑梗塞患者脂类及血液流变学对比研究

    于国力,王庆荣,周丽华,赵丽辉

    <正> 我们对50例皮层性脑梗塞、48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及41例正常人的血脂、脂蛋白、血液流变学及血压等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98例均经CT证实为脑梗塞。病灶位于皮层且直径大于3cm者为皮层梗塞组,病灶位于皮层下(基底节、内囊、丘脑及放射冠等)且直径<2cm者为腔隙梗塞组。前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39~77岁;后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42~80岁。正常对照组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30~

    1995年10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磨牙根管感染102例疗效观察

    耿波,林志勇,秦琥,王晓丽

    <正> 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甲硝唑碘仿糊剂(简称甲碘糊剂)对102名儿童的138颗慢性根尖周炎并脓性瘘管的乳磨牙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男62例,女40例,年龄4~9岁。其中上颌乳磨牙47颗,下颌乳磨牙91颗。X线牙片示根尖区、根分歧区均有范围广泛的骨质破坏阴影。 取等量的甲硝唑粉及碘仿粉,用樟脑酚、对位氯酚、薄荷油5:2:1的混合液调拌成糊剂。治疗方法:①常规开髓,拔除残髓,原则上不扩锉根管。②瘘管可用小型锐利挖匙搔刮,但注意不要伤及恒牙胚。③用

    1995年10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体巩膜替代睑板的眼睑成形术21例报告

    叶荣坤,肖瑛

    <正> 1989年以来,我们用保存的异体巩膜代替睑板行眼睑成形手术21例,经1~4年观察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上眼睑14例,下眼睑7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1~62岁。肿瘤17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1例。完全缺损8例,次全缺损10例,1/3~1/2眼睑缺损3例。 手术方法:①异体巩膜制备:选择无恶性肿瘤、无炎症且HBsAg阴性者所摘除的眼球,清除角膜、眼内容及视神经。将巩膜

    1995年10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泪囊切开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术

    刘维义

    <正> 我们收治17例泪小管深部断裂合并下眼睑撕裂伤患者,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4~57岁。右眼11例,左眼6例;拳击伤7例,车祸伤4例,炸伤、摔伤、戳伤6例。伤后1~20小时就诊,均行泪小管吻合。 手术方法:1%地卡因创面麻醉,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充分暴露泪小管断裂孔。按泪囊摘除术式常规消毒及麻醉术区。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内眦韧带。暴露泪囊后在靠近泪总管一侧切开泪囊壁约0.5cm,缝细线拉开泪囊切口,用小棉棒拭净泪囊内液性分泌物及血迹。在眼科显微镜下找到泪总管内孔,将小儿用硬膜外麻醉塑

    1995年10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舌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孙亚夫,王雅娴,国娥香,王国相,唐建民

    <正> 1987年以来,我们将舌瓣应用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9例,临床效果较满意。 临床资料:男3例,女6例,年龄18~68岁。 舌瓣设计:根据原发灶手术后遗留缺损的大小,将舌瓣设计成三种形式:①仅带有少量肌层的舌背粘膜瓣,其厚度大约7mm。②1/3舌的纵向舌瓣,瓣包括舌背和舌腹粘膜,中间为舌肌。③近1/2舌或1/2舌的纵向全厚舌瓣。

    1995年10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经肝门静脉置管分段测定胰岛素含量定位诊断胰岛素瘤

    王敬文,刘长兴,陈立英

    <正> 患者男,65岁。发作性意识丧失6年,无明显诱因,常在早晨3~6点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0.5~1小时,可自行缓解。一般1~2个月发作1次。无多饮、多尿、多食表现。半年来发作频繁,2~3天发作一次,发作时饮糖水可缓解症状。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病及癫痫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及CT均未发现胰腺占位。发作时测血糖为1.4~2.2mmol/L,血磷1.94nmol/L(0.6~1.9),ACTH、PTH、GH、降钙素等均正常。胰高血糖素137.28

    1995年10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附睾肿瘤11例报告

    李相林,吕建敏,张林

    <正> 1975~1995年3月我们收治原发性附睾肿瘤11例,其中良性10例,恶性1例。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28~59岁,平均47岁。主要症状为阴囊内肿块。肿块逐渐增大者2例,疼痛加重伴增大迅速者1例,有隐痛者4例。从发现肿块到就诊时间2天至3年,多数在半年内就诊。体检: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位于附睾头部1例,尾部10例。良性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多数无触痛。其中1例与睾丸鞘膜有粘连,1例与睾丸界限不清,1例为双结节,1例左侧伴中度精索静脉曲张。

    1995年10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2种被投诉化妆品安全性试验结果分析

    陈虹,姜冬火,徐臻,张爱华

    <正> 我们对青岛市近两年间12种被投诉的面部化妆品进行了安全性实验,并对被二次投诉的样品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材料与方法:阴性对照选用武汉石油化学厂产医药凡士林。实验动物选用新西兰纯种白色家兔。 实验方法:①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每组4只家兔,每只同时测3种样品及自身对照,剂量为0.2g/2×2.5cm~2,按标准记录评分。②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每组4只家兔,背部两侧皮肤分别测试样品及对照。隔日剪毛,每日涂样2次,连续14天,每天按标准记录评分。实验结束时取涂抹部位皮肤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按标准评分诊断。

    1995年10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43例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分析

    姚爱兰,张玉兰,朱传安

    <正> 我们测定了143例脑梗塞患者(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标准确诊)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见表1、表2。 讨论:由表1看出脑梗塞组血小板1分钟、5分钟和最大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时,由于血管内皮细

    1995年10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由鸡蛋提取免疫球蛋白的实验研究

    马培松,刘岩松

    <正> 我们发现给鸡注射疫苗,能大大提高鸡蛋中Ig的活性,并有抑制4种肠道菌的作用。 鸡的免疫:肠素Ecoli(ETEC)菌株H1047在37℃培养18小时后,加入0.4%的甲醛溶液48小时后灭活,离心,沉淀用PBS洗涤,重复3~4次后,把收集的菌体冻干并储存于同样的缓冲液中。上述的抗原悬浮液(2×10~9个菌体/ml)与等体积的不完全Freund's佐剂相混匀,即为注射试剂。用8只25周龄的蛋鸡,在每只鸡的翼处4个不同处注射,每隔2周注射1次、共3次,每日收集鸡蛋备用。

    1995年10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3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血流图分析

    董万友,袁毓梅,李召忠,张学海,刘华,张增荣

    <正> 1993年5~12月,我们检测了3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血流图(RHG),其中急性肝炎(AH)9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PCH)7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13例,肝炎后肝硬化(Cir)65例。年龄15~60岁。分型诊断按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另以同期成年(20~50岁)健康职工57例为对照组。 方法:使用上海产RG-2B型血流仪,病人仰卧位,室温16~24℃,环境清静无干扰,与第Ⅱ导联心电图同步检测条件下进行RHG分析。对记录出的RHG进行波形判定

    1995年10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进展概况

    王立群

    <正> 白内障为当今致盲的首要原因,手术仍为复明的主要有效手段。我国白内障手术从公元8世纪就有针拨术的记载,到20世纪60年代又出现了针拨套出术。Daviel 1745年首次报告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也经历了囊内摘除术到现代囊外摘除术。50年代国内多采用囊外摘除术,由于术中残留皮质多,并发症多,矫正视力差,故60年代引进了各种囊内摘除术,如Arruga囊镊法、Knaf吸盘法、α-糜蛋白酶断带法Krawavicz冷冻摘除法及各种粘出法等。囊内摘除虽然解决了皮质残留问题,却存在破囊率高、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1995年10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巧

    李建平

    <正> 本文重点对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讨论。 1 现代白内障晶外摘除1.1 晶状体前囊截开术 目前常用开罐式截囊、线形截囊和撕囊等方法。 前囊截开术中应注意:晶状体悬韧带在晶体前囊的附着部位随年龄的增长向中央延伸,所以70岁以上患者的截囊直径一般不要大于6mm,以减少悬韧带的损伤。截囊直径还要考虑晶体核的大小,年龄愈大晶体核体积愈大,原则上截囊直径亦相应扩大。如行以睫状沟为支撑的人工晶植入,截囊直

    1995年10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

    谢立信

    <正> Kelman 1967年首次向世人介绍了超声乳化术(Phacoemul Sification,Phaco),但由于当时的机器设备不过关,手术并发症较多,故未能推广。目前美国眼科医师80%以上使用了该项技术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我国部分地区和医院也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起步早者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手术方法是在常规球周麻醉后,采用自闭式隧道切口,外切口两端在角膜缘后3mm、中心部在其后2mm,切口与角膜缘反方向呈“挑眉式”,

    1995年10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的激光治疗

    王立群

    <正> 1972年Krasnov开始用调Q激光刺开晶状体囊治疗软性白内障。方法是先用氩激光照射瞳孔缘处的虹膜,使虹膜组织被烧灼而与晶状体前囊粘连,虹膜色素沉着在晶状体的前囊上然后充分散大瞳孔使粘连处色素露出成为靶点,再用调Q激光照射,晶状体的前囊即可被击破,皮质流出逐渐被吸收。20年来,白内障的激光治疗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的出现,使激光成为当前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不需在眼球上作切口,也不需要复杂的麻醉技术,可弥补白内障手术某些方面的不足。

    1995年10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殊类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郑瑞琼

    <正> 近年来,IOL植入术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但对特殊情况IOL植入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IOL的选择、超常规的手术操作方法以及术后处理等尚未取得共识。1 儿童白内障IOL植入术 对儿童无晶体眼的矫正目前有四种办法,即眶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角膜表面镜及IOL。前三种办法尚存在一定的缺点,而后一种在某些方面可加以弥补。但由于儿童眼的固有特点,对IOL植入术仍存在诸多问题,亦缺乏长期观察的资料。关于手术时机,生后2~3个月是固视反射发育的关键时期,故先天白内障(特别是单眼)理应在生后2~3个月内进行手术,并及时矫正其无晶体状态。对双眼者如程度不十分严重,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则可随访观察,不急于手术。

    1995年10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部分并发症及处理

    殷汝桂

    <正> 现就目前眼科普遍关注的并发症一散光及后囊混浊等研究概况简述如下。1 散光 产生散光的原因除了患者原有的散光之外,与手术切口,特别是角膜切口(包括切口的长度、整齐与否、缝线的种类、缝合深浅度、结扎缝线的松紧度、两针间距以及前后唇的宽度等)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术时应尽量做到准确对位缝合,针距均匀一致,缝线松紧适度,尤其不要太紧。对缝合过

    1995年10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晶体类型、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镜海

    <正> 1 人工晶体类型 按人工晶体在眼内的固定位置,可分为前房型、虹膜支持型及后房型。前房型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分硬性和弹性两种,硬性的现已不用,弹性的也仅用于特殊病例。虹膜支持型以虹膜为支持点,现已极少应用。后房型目前最常用,可分为无支撑袢的盘状人工晶体和有支撑袢的人工晶体。有支撑袢的人工晶体,其光学镜片和袢可以是整体加工而成,为一体式人工晶体;也可分别加工而后将袢安装于镜片之上,为三体式人工晶体。支撑袢一般为聚丙烯或PMMA制成,根据袢的长度及弯曲度又可分为C袢、J袢、改良C袢及改

    1995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晶体植入术显微器械进展及应用

    王守境

    <正> 器械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疗效。现将PHACO手术器械的最新进展简介如下。1 弹性尼龙拉钩用于小瞳或散瞳不良者的白内障手术 美国DeJuan博士设计了一套由4个弹性尼龙虹膜拉钩、0.5mm针形刀、Codman氏甲篮染料记号笔及弹性尼龙拉钩方向控制柄组成的扩瞳器具,其适用于术前小瞳孔或术中瞳孔缩小;术中虹膜损伤;在人工晶体交换或再次植入中,起拉钩作用,以检查周边的囊膜和韧带,有助于决定手术的方式。2 针对FHACO中吸除切口下方白内障皮质而发展的新器械

    1995年10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粘稠剂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王凤民

    <正> 1 粘稠剂的种类及其特点1.1 透明质酸钠 由公鸡鸡冠、脐带或链球菌培养物等提取的一种大分子粘多糖,分子量为100~380万。特点是分子量大,有一定弹性,维持前房效果好。其在眼内可发生酶的降解,随时间延长可排出眼外。但其存留眼内可致眼压升高,甚至引起青光眼。另外,该剂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1.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由棉花和树木中提取,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可行高压消毒,可在室温下保存,价格低廉。其分子量7~10万,因而涂敷作用好。缺点为在眼前段不能代谢,容易阻塞小梁网,在前房内存留易引起眼压升高,维持前房

    1995年10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内斜视手术研究进展

    王利华

    <正> 近年来国外在先天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及高AC/A型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观念上均有所更新,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 先天性内斜视 既往认为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目的主要为美容,故不强调早期手术。但新近的观点认为,早期手术可增进双眼视功能知觉状态。有学者对6个月手术、1岁手术、2岁手术及2岁后手术四组的结果作了比较,证明愈早手术,获得双眼单视的比例愈大。大多数新生儿呈外斜(婴儿型外斜视)或内斜(婴儿型内斜视)状态,外斜可在6~10个月、内斜可在2~4个月时消失而呈现正位,因此先天性内斜视最早要在4个月时才能确诊和手术。

    1995年10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IV感染的口腔表现

    龙彦,凌涤生,姜广水

    <正> 口腔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敏感部位,HIV感染至艾滋病各阶段中均伴有口腔损害,其中有些症状是HIV感染的最早临床表现。因此正确识别、及早诊断HIV相关性口腔病变,对于限制感染播散,控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HIV引起的口腔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病毒性、真菌性、特发性等,各型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 肿瘤性病变 kaposis肉瘤(KS)是HIV感染后最常发生的肿瘤。可单发于口腔,也可伴有皮肤、内脏和淋巴

    1995年10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颈癌化学治疗的某些进展

    张师前,董建春,亓秀慧

    <正> 手术和放疗依然是子宫颈癌治疗的首选方式,然而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晚期患者往往因周围解剖学的改变,致使上述两种方法难于奏效。有鉴于此,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姑息性或补救疗法。 在宫颈癌化疗中,过去多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文献所报道过的药物及其有效率为:环磷酰胺15%,米法兰20%,环己亚硝脲13%,瘤可宁25%,阿霉素18%,博莱霉素10%,丝裂霉素22%,氟脲嘧啶21%,氨甲喋呤16%,长春新碱23%,六甲嘧胺22%,巯基嘌呤6%,顺铂38%。 除羟基脲对宫颈癌无效,巯基嘌呤属有效率极低之外,以上药物对宫颈癌的有效率都在10%~

    1995年10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卢宪梅,孙若鹏

    <正> 1990~1994年,我们对78例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CT检查,均显示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我们对CT表现分为三度:①轻度:脑实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范围1~2个脑叶,最常见为额叶,次为枕叶或颞叶,低密度影与临近正常脑实质界线基本清楚,脑室、脑池正常。本组16例。②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最常见为额叶及顶叶或枕叶,脑灰、白质对比模糊,邻近的脑沟部分全部消失,部分可见大脑外侧裂或纵裂变窄。本组共40例,其中合并颅内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脑室管膜下出血2例,两者并存2例。③重度:低密度影呈弥漫性分布,各脑叶灰、白质界线

    1995年10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绝育术后出血性输卵管炎

    董云卿,李全德

    <正> 输卵管结扎术后导致出血性输卵管炎临床少见,我们自1978年至今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均误诊为异位妊娠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28~45岁,孕产2~4次。波氏(Pomeroy's)法结扎14例,抽芯近埋法6例。绝育术后3个月~10年出现腹痛、肛门坠痛、恶心、阴道流血、腹部压痛、体温升高、腹部反跳痛,移动性浊音4例。内诊:宫颈举痛14例,附件触及包块14例,后穹窿饱满7例,子宫大小扪不清17例。辅助检查:11例

    1995年10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曹斌,蒋纯志,魏长月,张祚勇,周祥吉,范启申

    <正> 近5年来我们收治15例膝关节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2例,女3例,年龄17~35岁。摩托车伤8例,汽车撞伤5例,高处坠落1例,机械伤1例。股骨髁部骨折11例(粉碎性9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粉碎性3例),髌骨骨折4例(粉碎性3例)。其中1例股骨髁、胫骨平台和髌骨三处均骨折,2例股骨髁、髌骨两处骨折,1例胫骨平台、髌骨两处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皮肤及软组织伤口6~25cm,平均15cm。1例膝下皮肤软组织缺损10cm×6cm。

    1995年10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发热、腹痛、腹部肿块

    林书武,孙桂珍,胡吉庆

    <正>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农民。因上腹饱胀、胀痛,向背部放射,弯腰则减轻,发热、发冷、周身乏力、夜间出汗月余,发现上腹部肿块半月,于1992年9月8日入院。病后无腹泻,小便正常。无结核病史和结核触接史。体检:体温36.4℃,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12kPa。慢性病容,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上腹饱满,剑下脐上正中偏右可扪及10cm×8cm×8cm包块,边缘不清,活动度差,质硬,表面有结节,触压痛明显。肝右肋下0.5cm,质韧,边钝。脾未触及。腹水征(一),肾区无叩痛,双

    1995年10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癌56例误诊原因分析

    石冠荣,魏元明

    <正> 本组56例,男23例、女33例,年龄18~76岁。病史5天~40年,平均5.8年。入院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瘤37例,疑诊甲状腺癌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气管癌、甲状腺舌骨囊肿各1例。术前B超检查49例,诊为单发甲状腺腺癌者30例,多发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囊肿及合并囊、实性改变者10倒,疑诊甲状腺癌者3例。细针穿刺病理检查12例、假阴性5例,阳性率58.3%,术中快速病理检查10例,明确诊断者8例。全组最后经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为乳头状腺癌25例,滤泡状腺癌12例,混合性腺癌10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3例,鳞状细胞癌2例。

    1995年10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右室梗塞3例误诊原因分析

    李涛,曲明娣,朱惠玉

    <正> 我们曾误诊3例急性右室梗塞,现举1例分析如下。患者男,48岁。因剧烈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半小时急诊。查体:Bp13/9kPa,心率102次/min,律整,各瓣膜区无杂音,心音低钝。心电图示Ⅱ、Ⅲ、aVFT波倒置,V_5~V_6T波平坦,以变异型心绞痛入院。给予极化液、硝酸甘油等静脉滴注,疼痛不缓解,渐出现烦躁,神志恍惚,四肢末端湿冷,测血压10/6kPa,加做右心导联V_3R、V_4R,均呈QS型,V_4RS—T段上抬0.05mv,考虑右室梗塞。查CK284U/L,LDH150U/L,AST35U/L,CKMB32U/L。经救治25天痊愈出院。

    1995年10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肿泡细胞癌误诊为肿结核4例分析

    王立华,魏兆龙

    <正> 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4例肺泡细胞癌误诊为肺结核,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49岁。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憋气、胸痛、发热等症状,病史1~5个月。初诊为肺结核,抗痨治疗1~3个月无效。胸片示:两肺弥漫分布密度较高的小结节状阴影,以中下肺野为著,其中1例伴有肺门肿块,2例伴有胸腔积液,经颈部淋巴结活检、纤支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及胸水细胞学检查均确诊为肺泡细胞癌。 误诊原因分析:①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X线表现均呈不同程度弥漫性结节样病灶、弥漫性浸润样病灶及粟

    1995年10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2例误诊分析

    傅昕,马铭

    <正> 例1:35岁。因腹壁肿块伴月经前腹痛入院。5年前有剖宫取胎手术史。查体:下腹正中见一手术切口瘢痕,其中央可扪及3cm×3cm包块,质硬,光滑,轻压痛,不活动。诊断:腹壁硬性纤维瘤。切除后病理报告:胞壁子宫内膜异位。 例2:28岁。因腹壁包块伴月经前腹痛7个月入院。2年前有剖宫取胎手术史。查体:下腹正中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其中央可及3.5cm×2cm包块,质硬、光滑,无压痛,不活动,诊断:腹壁硬性纤维瘤。切除后病理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卵巢,子宫周围的韧带内,也可波及宫颈、阴道、外阴,身体其他部位罕见。子宫内膜异位虽属良性病

    1995年10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多发骨折48例救治体会

    王和厚,杨爱亭

    <正> 我们救治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48例,其中男43例,女5例,年龄12~65岁。车祸伤21例,挤压伤18例,摔伤9例。漏诊2例,分别为回肠破裂合并颅骨开放骨折、右肱骨骨折及十二指肠破裂合并胸推骨折、剑突分离。误诊3例,均为腹膜后血肿合并以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处骨折。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①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骨骨折,以神志恍惚或昏迷及消化道症状为主;②回肠破裂合并骨折者,早期以膀胱直肠刺激症状及骨折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③腹部有压痛,特别是下腹部出现反跳痛及肌紧张者,多系以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骨折;④延迟性脾破裂、十二指肠破裂或腹膜

    1995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11例体会

    马成海

    <正>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为4~12岁。8例以阴茎包茎或阴茎包皮过长就诊,3例以阴茎缺如或两性畸形就诊。其中3例肥胖患儿。合并隐睾3例,合并会阴型尿道下裂1例。3例曾行阴茎包皮环切术,2例以阴茎发育不良行HCG治疗。2例行Shiaki术,3例行Eckstein’术,6例行改良Eckstein’术。 结果:1例先行Shiaki’术,因阴茎头显露不理想,再次行改良Eckstein’术。1例行改良Eckstein’术,阴茎向一侧轻度偏斜。1例行改良Eckstein’术,术后阴茎皮肤宽松肥大,外表欠美观。其他治疗效果满意。

    1995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能再植指指甲组织异位保留二期回植重建指甲

    王建华,邸晶,周波

    <正>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0~50岁。其中拇指5例,食指2例。挤压断离伤4例,旋转撕脱伤3例。7例断指均经探查,发现神经血管抽脱挫伤广泛,无法进行再植,但均保留较完整的指甲组织。 治疗方法:将指甲及部分周围皮肤切下,制成全厚指甲皮片,移植于胸壁下部(胸壁受区切除与之相应大小的全厚皮肤),缝合打包固定。7天拆线,7例甲皮片全部成活。拆线后再用油纱敷料包扎2~3周,以防指甲干燥变性脱落。5例拇指残指行第一掌骨延长,2例食指残指行近节指骨延长,延长最长3cm,最短2cm,延长完成后,分别于3~4个月去除外固定架,各指均未发生感染及骨不连。将胸壁指甲制成“带蒂指甲皮瓣”,于延

    1995年10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科治疗Vater壶腹周围癌21例

    窦守璞,张兴亚,田学文

    <正> 我院1990~1993年行Vater壶腹周围癌手术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4~73岁。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癌9例,胆总管下段腺癌6例,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6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按胰—胆—胃—空肠吻合重建上消化道,胰残端楔形切除,褥式缝合,胰管内插一有侧孔的硅胶管,结肠前行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隔此口下5~10cm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再距此口下25~35cm行胃空肠顺蠕动端侧吻合。于肝下及胰床置2根质软腔大硅胶管或橡胶管,3~4天拔除。持续胃肠减压3~4天,术后给静脉营养支持,常规应用抗生

    1995年10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囊病变的B超观察

    张伯新,田村公之

    <正>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的胆囊病变常被忽视。1990~1994年6月我们对13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临床拟诊胆囊病变的患者行B超检查,结果如下。 资料和方法:施行毕氏Ⅰ型手术6例,华氏Ⅱ型手术125例。术后每6~12个月定期复查超声,中国人为106例,男性95例,女性11例;日本人25例,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25~65岁。共随访5个月~20年。 使用仪器为ALOKa-256定时灰阶超声仪器,

    1995年10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加消栓灵治疗脑梗塞60例

    马英文,高俊平

    <正> 1993年10月~1994年6月我院收治经CT确诊的脑梗塞患者104例。随机分成高压氧与消栓灵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82岁,病程6小时至10年。常规对照组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40~82岁,病程1天至6年。 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YC2212-22型12人舱,面罩吸氧,舱内压力2ATA,每日1次,每次吸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同时给予消栓灵0.56U加入250ml液体静滴,15日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消栓灵、胞二磷胆碱等一般营养脑细胞及降压等药物。两组急性期同时给予静滴甘露醇,大量维生素C等脱水及清除自由基药物。 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1995年10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8例

    焦兆德,候孝廉,王春华,李明信,方军,陈连旭

    <正> 我院自1992年使用北京理工大学按AO标准生产的空心钉及器械治疗股骨颈骨折8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年龄46~74岁。头颈型5例,经颈型、头下型、基底型各1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3~6天。随访8~31个月。 结果:优5例(关节活动度正常,行走无跛行,无明显疼痛),良3例(屈髋达100°左右,患肢略短,轻度跛行,活动后有轻痛),优良率100%。术后关节主动活动平均1.5天(0.5~3天),部分负重时间平均为2.4个月(42~156天),骨折线消失平均4.2个月。

    1995年10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例治疗体会

    金淑荣,邓文良,岳正,闵祥玲,李术美

    <正> 我院1986~1992年收治急性产科DIC16例,自1988年12月开始应用肝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回顾性总结。 临床资料:A组6例,未用肝素;B组10例,应用肝素行抗凝治疗。A组年龄25~37岁,平均29岁;初产5例,经产1例;孕周>38~40周4例,<37周2例;妊高征3例,胎盘早剥2例,胎死宫内1例。B组年龄22~39岁,平均26岁;初产6例,经产4例;孕>42周1例,>38~40周5例,<37周3例;妊高征5例,胎盘早剥3例,胎

    1995年10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全聋150例分析

    王彦君,别汝莲,孙辉

    <正> 资料与方法:将255例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者(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排除与庆大霉素、链霉素注射史有关)分为两组,有听力障碍者为观察组,无听力障碍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50例,来自我科门诊,对照组105例主要来自口腔科、儿科。两组的临床资料见附表。

    1995年10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V”形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

    郑寿长,王成江

    <正> 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V”形针经胫腓骨粗隆上斜坡顺行击入髓腔的方法治疗不稳定胫腓骨骨折15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9~55岁,均为新鲜不稳定性骨折。其中开放性4例,闭合性10例,多段1

    1995年10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侧俯卧位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80例临床分析

    李兰,车开玲

    <正> 资料与方法:本组产程进入活跃期后进展缓慢或停滞,经阴道检查证实为枕后位30例,枕横位50例,无明显头盆不称,产道正常,胎儿情况良好。孕周38~42周76例,过期妊娠4例。第一产78例,第二产2例。卧位时胎先露情况以坐骨棘为界分为棘上组和棘下组。 方法:卧位前做详细的阴道检查,明确胎方位,以正确指导卧位,宫缩乏力者配合人工破膜或催产素引产。宫颈成熟度差者配合安定静推以松弛软化宫颈。枕后位采用同侧卧位,枕横位采用对侧

    1995年10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Binswanger病伴皮下质白质病变5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朱亮,邓丽霞,王清峰,尼建民

    <正> 本组男41例,女11例。年龄40~83岁。以50~69岁多见。高血压51例,糖尿病37例,既往有脑出血、脑血栓形成、TIA病史16例,心肌梗塞病史3例。均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表现有精神症状者37例,记忆、计算障碍33例,情感障碍6例,性格改变3例,妄想状态2例,严重痴呆2例。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41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假性球麻痹9例,半身或局部感觉障碍11例,大小便失禁6例,局限性癫痫发作1例。

    1995年10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男性假两性畸形—睾丸女性化综合征2例报告

    王鸿云,田莉,李臣基

    <正> 男性假两性畸形一睾丸女性化,又称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现举1例如下。 患者社会性别女性,6岁,自出生时发现双侧腹股沟均有花生米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查体外阴呈女性幼稚型,尿道口、阴道位置及发育均正常,阴道用棉棒可探入,深3cm。双侧腹股沟处均可扪及2cm×1cm×1cm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肛诊盆腔空虚,未扪及包块、子宫及卵巢痕迹。口腔粘膜X染色质为阴性,Y染色质为阳性,核型为46XY。在静脉麻醉下行双侧腹股沟肿块切除术,病理报告双侧均为未成熟的睾丸组织。患儿之三姨姥姥为睾丸女性化患者,28岁时曾因右下腹部包块约10cm×

    1995年10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肝填塞止血治疗严重肝外伤12例

    任庆琎,王绍臣

    <正> 我院1984~1994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207例,对其中1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采用小纱布垫填塞止血,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56岁;右肝外伤6例,左肝外伤2例,左右肝广泛破裂伤4例,其中2例合并肝右后下腔静脉破裂出血;按Moore分度法,Ⅲ度肝外伤4例,Ⅳ度6例,Ⅴ度2例;12例中伴发伤8例,共16例次,其中肋骨骨折和胸外伤4例,心包填塞1例,胰腺损伤2例,右肾挫伤3例。入院时,12例均处于休克状态,8例血压测不到,2例呼吸停止,2例心跳停止,其中1例心跳停止3次。

    1995年10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T扫描诊断垂体性侏儒症

    董俊华,刘亚群,张岩,林兴文,李彦霞,李法孟

    <正> 我们对48例侏儒症患儿行强化CT扫描,以进一步探讨其病因。 资料及方法:男41例,女7例;起病年龄2~8岁,就诊年龄5~15岁。身高均低于正常同龄儿平均值2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以下,每年生长速度<3cm。外貌幼稚,四肢匀称,智力发育正常。出生时臀位产29例,有窒息25例,臀位产中居住农村23例。刺激生长激素释放试验及睡眠后2小时抽静脉血测生长激素(hGH)峰值均低于5ng/ml。 采用德国SIEMENS、Samatom HiQrBCT扫描机行冠状位强化扫描,2例补充鞍区横断切面扫描,并行矢状面彩像重建。

    1995年10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24例对照观察

    许远征

    <正> 为了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演变及转化规律,我们对24例MDS转化成急性白血病(AL)者(MDS-AL)进行了对照研究。 临床资料:男10例,女14例;年龄18~63岁。病程15天~3个月。从MDS转化成AL间隔时间13~270天,平均83天。MDS类型:Ⅱ型13例,Ⅴ型11例。转化成AL类型均为急非淋。其中M_(2a)12例,M_(5b)8例,M_(2b)、M4、低增生性白血病、未定型各1例。对照组:AL组20例系随机抽样。男10例,女10例,年龄18~67岁,病程3~90天,AL类型:ALL3例,M2b5例,M2b3例,M_35例,M_42例,M_52例。

    1995年10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血管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张业金,蔺安鸿

    <正> 我们检测了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17例,平均年龄59±7.5岁;脑梗塞15例,平均年龄58±9.15岁)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人(18例,平均年龄56±6.5岁)对照,受检对象均无甲状腺功能障碍病史,无甲状腺肿大,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结果见表1、表2。

    1995年10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588人健康查体结果分析

    史进军,来庆友,牛爱民,赵玉兰

    <正> 现将我院1994年底对4588名40岁以上干部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4588人中无异常发现2089人,占45.5%。新发现疾病者618人,占13.5%(高血脂及HBAg阳性者未作疾病统计),其中男性新发疾病率14.4%,女性11.3%,有极显著差异(P<0.01)。40~50岁年龄组为10.7%,51~60岁组为17.1%,61岁以上组为14.8%,各年龄组比较,P<0.01。 发现高血脂801人,占实抽血总人数的18.2%,高血糖156人,占3.6%。高血压579人,占12.6%,高于1979~1980年全国普查的比率,可能与查体对象年龄组偏大及普遍从事脑力劳动有关。高血压男性发病率为13.5%,女性为10.6%,有极显著差异

    1995年10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龄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体会

    杨玉森,孙宝善,王忠新,曹安岭

    <正> 1980~1994年我院经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23例,其中女4例,男19例,年龄70~80岁,病程1~14个月。食管癌18例(颈段1例、胸上段2例、中段12例、下段3例),贲门5例(其中胃窦贲门重复癌1例)。 治疗结果:病变长度4~12cm,平均6.1cm,5cm以上者占60.2%。经手术根治性切除20例,探查3例(其中行胃食管侧侧吻合2例)。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幽门梗阻、吻合口狭窄各1例,心律失常3例),均治愈。随访22例,其中剖胸探查3例在12个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20例中,1例生存8年6个月死于脑溢血,1例

    1995年10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0锶敷贴治疗鲜红斑痣172例

    韩贻平,张宪君,范大东

    <正> 本组男82例,女90例,年龄40天~35岁。共计皮损215处,其中面部158处,颈部42处,四肢15处,面积0.3~142cm~2。采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制造的~(90)锶(Sr)敷贴器,每次照射前先用0.2cm厚的铅橡皮保护周围的正常皮肤,然后用~(90)锶敷贴器敷于皮损部位,每天照射1次,剂量为3GY,6~7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个月,平均3个疗程,总量为6300rad。

    1995年10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气囊助产器临床应用64例报告

    候秀英,高敏,李俊英,刘素君,郭香云,张景新,刘金泉

    <正> 本组产妇年龄22~32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20例。孕周37~43周。胎先露:头位62例,臀位2例。胎膜早破7例,重度妊高症6例。有产兆者33例。宫颈成熟度均3分以上。全部用气囊助产(气囊组),扩宫颈同时扩阴道者46例;单纯扩阴道者18例。选择同期未用该法助产的68例产妇作对照(对照组),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24例,年龄22~30岁。 方法:按要求操作。将灭菌小气囊送至宫颈管内,充气压力30~40kPa,持续2~5分钟。反复进行2~3次,宫颈口达6~8cm时行人工破膜,再将气囊放入阴道。扩张宫颈、阴道的同时,产妇

    1995年10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癫痫持续状态25例抢救体会

    刘令强,衣连福

    <正> 本组患者年龄15~73岁。病因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全身严重感染、脑血管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抗癫痫药物停服或突然换药,原因不明7例。24例为大发作持续状态,1例为局部运动性持续状态。脑脊液检查3例炎性细胞增多,2例呈血性脑脊液,5例颅内压呈轻中度增高,10例正常。头颅CT扫描(经上级医院)4例,颅内血肿1例,急性脑血管病2例,颅内肿瘤1例。 治疗:立即静推安定10~20mg,不能满意控制者半小时后重复使用;同时给予鲁米那纳0.2g肌注,每6~8小时1次;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滴,每6~8小时1次;氟美松每日10~30

    1995年10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静滴复方氨基酸治疗胆囊炎36例

    张丽梅,陈金玉

    <正> 临床资料:将71例胆囊炎患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22例,慢性结石胆囊炎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20例。中医辨证:治疗组肝气郁滞型22例,湿热蕴困型14例;对照组肝气郁滞型15例,湿热蕴困型10例。 治疗方法:均应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肝气郁滞型给以清胆行气汤;湿热蕴困型给以清胆利湿汤。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每日1次中速

    1995年10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22例临床分析

    郝淑贞,李庆月

    <正> 1979~1994年我们收治22例青年心肌梗塞,现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2例;年龄29~4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改变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21例有明显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高血脂症12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吸烟20例,有家族史者8例。主要诱因为饮酒、精神高度紧张及过度疲劳等。梗塞部位为前间壁10例,前壁6例,下壁2例,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侧壁1例,无Q波心梗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30分

    1995年10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引起严重依赖性和耐受性2例

    史明

    <正> 例1:女,41岁。因神精衰弱、失眠,长期服用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达10余年。用药量不断增加,几种合用,仍效果不佳。后单用10%水合氯醛溶液,量逐渐增至每晚50ml。停药后整夜不眠,比用药前更严重,并出现恶心、呕吐、流涎、头昏、全身无力、肌束颤抖等症状。继续服药症状消失。 例2:女,39岁。因失眠服用苯二氮(?)类药物10余年。开始时服安定,后改为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之后几种药物合用,药量逐渐增加到12片。在突然停药后出现失眠、全身难受、发热、出汗、恶

    1995年10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镁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

    李秀春,王玲

    <正> 1993~1995年我们应用硫酸镁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哮喘30例,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岁12例,~4岁1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岁14例,~4岁16例。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两组病程中均有发热、喘憋、咳嗽、双肺哮吗音,白细胞总数≥12.5×10~9/L者治疗组占65%,对照组占56%,中性粒细胞≥0.82者各为86%和72%。两组患儿胸片检查均示双肺纹理增粗。

    1995年10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眼外伤所致眼内炎12例分析

    安中卫,刘颖,李丽华

    <正> 临床资料:本组眼球穿孔伤9例,角膜异物3 例。平均年龄25岁。外伤后2小时至30天就诊。铁丝刺伤5例,铁钉击伤5例,碎石击伤5例,炸伤及球内异物2例。其中9例施行眼内容物挖出术或眼球摘除术。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9例,其中感染性眼内炎6例。均有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无光泽,早期房水混浊,晚期前房积脓或玻璃体积脓,虹膜肿胀及前后粘连。3例眼内容物细菌培养为阴性。眼疼痛并不剧烈,眼睑水肿,球结腹充

    1995年10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假单胞菌注射液(PVI)治疗恶性胸水护理体会

    肖凌凤,刘桂英

    <正> 我院1986~1993年收治恶性胸水10例,其中3例采用PVI胸腔注入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多经胸穿放液治疗无缓解而丧失信心,对PVI治疗有怀疑、恐惧心理。治疗前应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交待清禁,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胸液的排放:排液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暂时缓解,排液量及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耐受程度而定。穿刺放液者,一般不超过1000ml/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时,一般以40~60滴/min

    1995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洛赛克与泰胃美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比观察

    王福胜,王世和,李勇,任绪功

    <正> 材料与方法:将内镜确诊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PU)随机分为洛赛克(L)组46例,泰胃美(T)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平均面积及吸烟史等均具有可比性。L组给予洛赛克20mg,每日1次,睡前服,疗程2~4周;T组给予泰胃美800mg,每晚1次、疗程同上。治疗过程中不加用其他抗溃疡药物。治疗2周、4周后各复查胃镜1次,了解溃疡的愈合情况。 结果:L组28例DU服药2周愈合23例,4周愈合27例;18例GU2周愈合11例,4周愈合15例。

    1995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培福新治疗淋菌性尿道炎80例临床观察

    李仁寿,张凤仙

    <正> 1994~1995年,我们应用罗纳公司生产的Peflacing(培福新)治疗淋菌性尿道炎80例,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80例均为男性,有可靠的病史及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行尿道分泌物涂片、PCR、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初次感染62例,重复感染或复发18例。 治疗方法:初次感染者单疗程一次口服培福新0.8g,加用TMP0.2g。复发的18例先给培福新

    1995年10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体会

    孟庆利,钱元丽,李树卿

    <正>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8~69岁。术前视力无光感,眼压为4.60~10.89kPa。有糖尿病1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8例。术后恢复正常眼压以下18例,有效率90%。2例眼压不降者,不愿行二次手术,摘除眼球。观察6个月无眼球痨。 方法:局麻下沿角膜缘下方自3点至9点扇形切开球结膜,分离暴露内外直肌。将肌健、肌纤维分上、下各半,分别结扎,肌健、肌纤维,结扎相距3mm。冷冻器在下方睫状体突部角、巩膜上冻6~7个点,温度-80℃,时间60秒。缝合球结膜,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后口服醋氮酰胺、消炎痛,拆线后用消炎痛眼水点眼。 讨论: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虹膜表面及房角有大量新生血管网,行各种滤过性手术引流效

    1995年1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氯硝安定与安坦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疗效观察

    李玉兰,颜玉景,张春英

    <正> 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静坐不能、锥体外系统副反应量表分≥2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氯硝安定组和安坦治疗组各45例。氯硝安定组年龄14~54岁,安坦组年龄14~55岁,出现静坐不能的时2~30天。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氯丙嗪200~600mg/d(平均350mg/d)45例,氟哌啶醇10~60mg/d(平均24mg/d)30例,奋乃静14~60mg/d(平均80mg/d)12例,氯氮平600mg/d3例。

    1995年1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山梨醇口服液用于颅内压增高症临床观察及护理

    袁春亭,党恩训,栗岩

    <正> 我们采用山东医科大学和鲁平制药厂联合研制的异山梨醇口服液治疗颅内压增高症1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选择200例患者,均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视乳头水肿等体征,经CT或MRI、颅内压监护仪检测、腰穿测压证实,脑压1.76~4.41kPa。其中男132例,女68例;年龄18~70岁。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方法:①制定临床验证记录表,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手术骨窗情况、视乳头水肿等及服药前各项检查结果,如血尿常

    1995年10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B血友病出现类B反应1例分析

    孟庆松

    <正> 患者男,63岁。无输血史及药物过敏史。因乏力、发热、体重下降就诊。经实验室检查及骨髓活检、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骨髓纤维化,血型为B型。经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霉素、康力龙、再障生血片及转移因子等治疗2个月,症状缓解出院。入院第9天、第23天曾2次各输B型全血400ml,交叉配血时未出现凝集和溶血现象。入院第5O天时再与B型血做交叉配血时次侧出现凝集,经正反血型鉴定病人为AB型血型,Rh阳性,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及自身抗体测定均为阴性,与AB型血

    1995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30例

    李恒成,魏超英

    <正> 患者年龄为35~76岁,病程14天至8年。冠心病13例,肺心病7例,心肌炎5例,风心病3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原因不明1例。多发性房早8例,房早并快速房颤2例,多发性室早14例,多发性室早呈二、三联律3例,房早并室早2例,多发性室早并短阵性心动过速1例。多数曾用过心得安、氨酰心安、异搏定、心律平、安搏律定及极化液等治疗,效果不满意。

    1995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常见皮肤病所致瘙痒

    姜庆乐,马宽宏

    <正> 方药组成:龙胆草、当归、甘草、木通各10g,栀子、黄芩、泽泻、柴胡各12g,生地、紫草、苦参各15g,车前草20g,白藓皮、连翘各30g。风盛者加防风、蝉衣;血虚者加熟地、何首乌;阴囊湿疹者加苍术、土茯芩、黄柏易黄芩。 用法:上方水煎取汁,分2决温服,每日1剂。痒甚者以药渣加花椒10g,浓煎取汁外洗。 结果:本组40例,病程最长者1年,最短者7天。治愈(瘙痒完全消失,皮疹消退)28例;有效

    1995年10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非普拉宗止痛的疗效观察

    崔家玉,许道营

    <正>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我们应用山东金泰制药公司生产的非普拉宗对64例有疼痛症状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21例;年龄35~64岁,平均50.2岁。其中肩周炎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癌症5例,骨性关节炎9例。 用药及疗效判定指标:非普拉宗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疗效判断指标:①用药7天后疼痛

    1995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调配与临床的关系

    于福琴,唐立才,余琨,王风菊

    <正> 中药调剂应付品与中医临床的关系:中药处方的调配是应医生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而进行的。调 配时首先要仔细审查处方,因为药材会因炮炙方法的不同而作用不同,生用与制用也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如处方中写何首乌,应付给制何首乌,有补肝肾的作用,用来洽疗头晕、目眩、耳鸣等症。而生首乌有润肠作用,用于治疗便秘等症。

    1995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肺感染68例临床分析

    靳春爱,王林松,崔文霞

    <正> 1992~1994年我们收治肺部感染68例。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发热,部分伴紫绀及精神症状。肺罗音64例,末稍血白细胞10×10~9/L以上者30例,68例均有X线异常表现。痰菌培养:肺炎双球菌22例,流感杆菌9例,大肠杆菌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霉菌2例,无致病菌生长26例。以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较敏感。采用两联抗生素24例,三联抗生素26例,酌情给予

    1995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坏死致脑疝1例报告

    孙贞舜,刘艳芹,隋庆兰

    <正> 患者女,32岁。因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偏瘫1天急症入院。查体:T37.0℃ P80次/min,R22次/min,RBP16.0/10.0kPa,神志不清,呈中度昏迷状态,左侧瞳孔5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3mm,对光反应迟钝。右侧肢体肌力零级,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CT示左额、颞顶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不清,病灶同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略右移。初诊为左额、颞顶叶脑梗塞并小脑幕切迹疝。在全麻下经在颞顶开颅探查,术中见病变组织在左颞顶叶中部,组织质脆,散在点状出血灶,局部脑组织肿胀膨隆。探查过程中脑皮层破裂,有

    1995年10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下肢九处骨折1例报告

    常宗龙,张新明,李征宇,陈本田,杨霞

    <正> 患者男,25岁。不慎自15米高处坠落,双足先着地。伤后半小时入院。查体:BP14/10kPa,神志清,头颈胸腹部无阳性体征。一脊柱无畸形,骨盆挤压征阴性。左髋部及在大腿下端均有明显畸形及骨擦音,双侧足背肿胀,均触及舟骨向背侧脱位。X光片示左股骨颈骨折,在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在腓骨外踝骨折,左舟骨及1、2楔骨骨折、右舟骨及3、4蹠骨骨折。入院后纠正休克并备血,行股骨颈骨折及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995年10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管磷癌并发宫腔积脓1例

    王如凤

    <正> 患者71岁,绝经21年,孕7产5。1年前曾有少量阴道流血,检查未见异常。10个月后,因阴道排液体伴下腹部包块收住院。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畅,宫颈轻度肥大,有接触出血,宫体未触清。盆腔内触及一如4个月妊娠大小包块,质中,无明显压痛,活动差。B超于右附件区探及一11cm×6.7cm包块反射,边界规整。诊断为盆腔囊实性占位。术中探查发现:子宫体增大,如4个月妊娠大小,质轨,壁厚薄不均,与周围无粘连,双附件无异常。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标本检查:子宫腔内积脓,宫壁厚薄不均,宫颈管内有一肿物,约2.5cm×

    1995年10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洁消精浸泡法处理胶塞效果初探

    张元震,房林华,刘传江

    <正> 胶塞处理不洁是影响输液产品质量和临床输液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我国用于生产胶塞的橡胶质量不太过关的情况下,寻找和掌握其处理方法,是提高输液质量的重要环节。 洁消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清洗消毒剂。其由有机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0%),多种合成表面活性剂、助洗剂及其它辅料按一定比例组成,有一定的氧化、杀菌作用和较强的去污能力。我院制剂室自1988年开始使用本品代替铬酸洗液试

    1995年10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威力碘用于会阴部皮肤粘膜消毒

    邵丽萍,尹德华

    <正> 1990年8月以来,我们试用威力碘进行会阴部皮肤粘膜消毒。现已用其做肛门手术150例,膀胱镜检查350例,人工流产700例,导尿术100例,会阴

    1995年10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口服诺氟沙星胶囊引起过敏反应1例

    苗燕,曹烨,米延起,陶嫦瑛

    <正> 患儿男,7岁。因腹泻按急性肠炎服诺氟沙星胶囊0.2g,每日2次。第1次服药1.5小时后,患儿四肢出现红色密集皮疹,面部、胸部、背部发现红色斑点,伴瘙痒。认为系诺氟沙星引起的过敏反应,即口服息斯敏5mg,周围皮疹渐减少,消退。几天后又服诺氟沙星胶囊1粒,1.5小时后出现与前次完全相同的症状。据此认为诺氟沙星胶囊致过敏反应无疑。诺氟沙星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不多,希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1995年10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润舒滴眼液治疗角膜、结膜病临床观察

    侯丽君,侯登仁

    <正> 润舒滴眼液(简称Rs)是由氯霉素与透明质酸(HA)等组成的一种新滴眼液。其既有抗菌作用,又有保湿、营养作用。自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RS联合其它相应药物治疗部分结膜、角膜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严重实质性干眼症5例,反复发作深层角膜炎8例,更年期及老年妇女慢性结膜炎30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30例,泡性角结膜炎20例,碱烧伤16例。

    1995年10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Fu局部注射治疗女阴尖锐湿疣36例

    徐志敏,胡乃荣,刘新民

    <正> 本组患者年龄18~67岁。23例为多发性,13例为单发性。病变位于阴道口处女膜环周围,双侧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大阴唇内侧,会阴及肛周,其次为阴道壁及宫颈处。伴外阴瘙痒且皮肤损伤的裂缝间隙中有脓性分泌物郁积者31例,白带增多者12例,无自觉症状者5例。合并淋病4例,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无合并症者24例。均有性生活史,其配偶多有不洁性交史,患外生殖器尖锐湿疣者12例。本组活检确诊27例,醋酸白法确诊9例。

    1995年10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