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兆富,曹丽丽,尚伟,孟祥方
对28例癫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TNF_α含量及血清sIL-2R水平进行测定。并与25例健康者作对照。发现癫痫患者的TNF_α、sIL-2R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与病因、病型、服药及脑电图无关,但TNF_α与病程有关。表明癫痫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体内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分泌高水平的TNF_α。后者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
1997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尚荣,杨召芹,赵文英
<正> 患者27岁,因停经60天而行人工流产术。常规消毒,探宫腔深10cm,用4~7.5号扩张器顺利扩张宫颈口,用7号吸管吸出胚胎组织约25g,肉眼观察绒毛组织明显。术毕,宫腔深9cm,出血约5ml,手术顺利。术后观察1小时无不适,术后2天经过良好。第3天患者自述腹痛、下坠,阴道少量流
1997年02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仁亮,唐盛孟,郭英华,王春霞,周淑梅,牟晓峰,郭宗君
用凝血酶时间法和ELISA法对30例老年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在脑梗塞各期均显著增高(P<0.05).而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脑梗塞后逐渐增高,发病15~21天达高峰(P<0.001).以后缓慢下降。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存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各期.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梗塞后发生,且维持较长时间。
1997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邢培祥,杨晓静,林亚杰
<正> 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发现普通尿培养的阴性结果比率较高。为此,我们将本院1995年11月~1996年2月2000份尿标本的普通培养结果作一分析,并对其阴性结果多的原因进行讨论。 资料和方法:2000例均为疑诊为泌尿系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收集标本时,认真记录是否按规定留取、送检,以及入院前后是否用过抗菌药物等。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尿标本接种血平板,37℃培养。培养阴性者停药2天后再按规定重新留取标本培养1次,同时接种L型琼脂平板,35℃作L型细菌培养。 结果:2000份尿标本第1次普通培养阳性者900份(45%),阴性者1100份(55%)。阴性者经第二次培养,阳性290份(L型细菌90份),阴性(真阴
1997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荣家,常高峰,扈辉,俞学红
用鱼肝油丸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患者24例.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其血清MDA和SOD水平。结果显示,鱼肝油治疗后的血清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SOD含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鱼肝油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对SOD活性无影响。
1997年02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敏,陶志刚
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脑梗塞组(31例)和无脑梗塞组(29例),测定其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29例(93.5%),无脑梗塞组12例(4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1).表明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易发生脑梗塞。
1997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乃龙,王继濂,李长贤,邢文波
<正> 我们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在Wistar大鼠中建立了糖尿病模型,并对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实验方法:Wistar雌性大鼠50只(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体重250±50g。实验组(30只)给予链脲佐菌素(美国Sigma公司生产)65mg/kg腹腔注射。注射后24~72小时动物出现多饮、
1997年02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常洪山,刘彦坡,申月霞,冷振璞
<正> 烟雾病(Moyamoya)是一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或闭塞,以及颅底出现异常毛细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较少见。近10年来,我们经脑血管造影确诊3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8例;4~13岁4例,22~36岁25例,47~54岁3例。12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3例先出现发作性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最后表现为持久性偏瘫,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3例为急性不完全偏瘫,其中1例合并外层神经麻痹;2例为起病较急的交替性偏瘫、假性球麻痹,其中1例并双眼视力下降;5例为发作性头痛,其中3例反复发作性头痛1个月~30年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
1997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振明,朱广廷,赵长地,吕志新,刘学宽
<正> 1978年4月~1996年3月,我院收治侵入颅内的颅骨肿瘤(包括肿瘤样病变)14例,占同期颅内肿瘤患者的0.12%。均采用显微手术完整切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6例;年龄9~65岁,平均23.4岁。肿瘤位于斜坡1例、鞍区1例、眶骨3例、蝶骨嵴2例、岩骨1例、后颅窝乳突1例、顶骨2例、颞骨2例、枕骨1例。颅底骨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听力障碍、中枢性面瘫、动眼及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前突、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颅顶、颞、枕部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偏瘫、癫痫、肢体活动不便及颅骨隆起等。本组11例摄颅骨X线片,10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术前确诊12例,误诊2例。
1997年02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中文,苏立政
<正> 很多手术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要求麻醉平面阻滞较广,通常需两次穿刺置入2根导管才能完成。为此,我们于1992年研制成双腔硬脊膜穿刺针,用该穿刺针一次穿刺可向头尾各置入1根导管,用以施行60例硬膜外麻醉,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穿刺针的设计及用法 穿刺针针体为双腔,固定在同一针座上,头端分别向两侧开孔,针芯也为2根,固定在同一芯座上,与针体相对应。穿刺时,两侧开孔分别向头尾方向,进针方法及指征同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经两腔分别向头、尾端各置入1根硬脊膜导管,退出穿刺针后分别将2根导管标记清楚,并分别注药。2 临床资料分析 用双腔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双向置管麻醉60例,男5例、女55例,年龄24~70岁,
1997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琦善,李明文,李如臻,孙萍
用氨吡酮治疗慢性肺心病(COPD)患者30例.治疗前后测其最大口腔压。结果表明:用氨吡酮治疗后.肺心病患者的最大口腔压有显著提高(P<0.001).提示氨吡酮能有效提高呼吸肌肌力而改善呼吸功能。
1997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茂芬,鹿克凤
<正> 1984~1994年,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肺炎患者327例。现分析并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42例,女85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院外感染246例(75.2%),院内感染81例(24.8%)。起病急骤者238例(72.8%),病程中发热者205例(62.7%),其中37.5~38.5℃161例、38.6℃以上者44例。咳嗽257例,咯痰248例,痰中带血丝11例,胸痛24例,气促228例,肺部罗音268例,紫绀238例。有消化道症状者226例、精神神经症状者103例,循环系统症状者109例。X线检查呈支气管肺炎表现者271例(82.9%),呈大叶肺炎者56例(17.1%),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者10例(3.1%)。另外,肝功能异常16例(4.9%),肾功能异常42例(0.8%)。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179例(54.7%),中性粒细胞增高251例(76.8%),低血钾68例(20.8%),低血氯
1997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树芬,张波,孙文杰,齐法莲
<正> GMP—140是选择素家族粘附分子三成员之一,亦称P—选择素。为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我们对肺癌患者血浆中GMP—140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肺癌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3~72岁,平均58岁。3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2例、腺癌9例、大细胞癌5例、小细胞癌4例;按TNM分期,Ⅱ期9例,Ⅲ、Ⅳ期21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35~58岁,平均46岁。两组均取空腹肘静脉血3ml,置10%EDTA抗凝管,迅速分离血浆,-30℃冻存(其中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10天采集标本)。血浆GMP—140测定采用放免法,药盒购自苏州医学院血栓研究室。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2 结果
1997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霞,于时英
<正> 患者女,76岁,患右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而入院。即予口服醋氮酰胺,用2%毛果芸香碱眼液及噻吗心安眼液滴眼,同时给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
1997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陵生,甘天福,孙思才,朱丽君,许海丽
对发生在我院血液病科和传染病科的160例医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和细菌学观察。结果显示:感染主要发生于腹腔、泌尿系统和肺部,腹腔感染占60%以上,表现隐匿,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共做各种标本细菌培养320次.获菌145株(45.3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6%。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以耐药菌株显著高于本室同期非院内感染菌株(P<0.01)。
1997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玲,李玉,肖伟
<正> 支气管结石系指钙化形成的钙盐结石存在支气管内。由于其症状轻微,临床上易被忽视或误诊。自1990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确诊,并将结石取出。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39~67岁。均因咳嗽、反复咯血、间断发热或肺不张、肺部X线阴影性质不明而行FOB检查。4例均无粉尘接触史,2例有肺结核史。镜检前分别诊断为陈旧性肺结核、右中叶肺不张、肺癌并肺部感染,仅1例疑为支气管结石。FOB所见:4例均有局部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受累支气管开口或管腔被结石阻塞,表面覆盖白苔样伪膜、脓性分泌物,周围包绕肉芽及炎性坏死组织;结石多呈褐色、暗灰色。本组2例经纤支镜分别取出0.5cm×0.4cm×0.6cm、0.3cm×0.7cm×0.4cm结石,2例经活检分离后分别咯出0.3cm×0.3cm×0.4cm、0.5cm×
1997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加军,秦永春
<正> 为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我们对46例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均系我院1993年5月~1996年6月的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男27例,女19例,年龄14~52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AML化疗方案为DA、HOAP、维甲酸诱导化疗及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或小剂量阿糖胞苷化疗。ALL化疗采用VP、VDP、VDLP及VDCP方案化疗。患者入院后定期测体温,并做血、尿、便常规检查及痰液、血尿等细菌学培养,必要时行超声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有无感染、感染部位及时间等,然后依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诊断标准确定是否为医院内感染。
1997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詹志芳,杨春杰,崔熙君,王琪璋
<正> 1989年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77例,其中54例病程中出现缓慢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诊断标准)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4小时,平均16小时。其中下壁心肌梗塞20例,下壁+后壁11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6例,前壁+下壁4例,心内膜下5例。并发窦性心动过缓21例,窦房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次(Ⅰ度16例,Ⅱ度Ⅰ型9例,Ⅱ度Ⅱ型5例,Ⅲ度6例,高度3例)。 本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于心肌梗塞起病后6小时内27例,6~24小时16例,2~3天11例。并发室早10例,室性自主心律6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左束支阻滞1例,右束支阻滞3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
1997年02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瑞莲
对428例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发现服药期间有284例出现不同类型改变(窦性心律失常、心肌损害、传导阻滞及异位心律等),发生率为66.4%。心电图改变多出现于用药早期,且单一用药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合并用药者。同时发现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相关。
1997年02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毅,王新霞,马瑞云,王宝宏
<正> 脑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我院于1992~1996年共收治原发支气管肺癌89例,其中脑转移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5岁,分别经纤支镜活检,肺穿刺活检,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15例,腺癌11例,磷癌4例。30例中,首先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者21例,在发现原发灶之前均误诊;另9例于肺癌切除术后2~5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0例均经颅脑CT及MRI检查诊断为颅内转移瘤;转移瘤位于额叶3例,颞叶5例,枕叶1例,小脑5例,半球与小脑1例,额、顶、颞叶均有病灶者15例。 本组1例手术切除转移瘤,原发灶未切除。余接受化疗,以原发灶病理类型选用相应化疗方案,化疗中均配合应用大剂量甘露醇、氟美松;其中1例同时行放射治疗。单纯接受化疗的28例生存期4~13
1997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衍明,郭战利,崔文姬,赵忠录,崔学文
<正>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速)是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近10年来我们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4例;年龄18~49岁,平均27.5岁。7例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史(8个月~13年,平均5.8年),1例为首次发病。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病毒性心肌炎(VMC)及可疑心肌病各1例,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改变。诱发因素:剧烈活动或劳累3例,饮酒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无明显诱因3例。1.1 临床表现 心动过速发作时均有心慌、胸闷、气短,伴恶心3例、头晕2例、晕厥及低血压各1例。查体见心界轻度扩大1例,心前区Ⅱ~Ⅲ级吹风样SM2例。1.2 心电图改变 ①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130~194次/min,平均169次/min(6例160~180次/min)。QRS波时限≤0.12s者6例,0.13s者2例。QRS形态呈右束支阻
1997年02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玉杰,马淑,赵连礼
<正> 乙醇所致的心脏损害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院收治乙醇性心肌病18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2例;年龄24~58岁,平均46岁。饮酒史20年以上2例,10年以上8例,5年以上6例,1年以上4例。有酒醉史者16例。每日饮用乙醇量250g以上者10例,200g以上者10例,50g以上者4例。以心慌为主诉者16例,气短18例,胸闷16例,全身无力12例,睡眠中憋醒6例,夜间不能平卧8例,双下肢浮肿10例。18例均否认心脏病史。查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16例,颈静脉充盈12例,心界扩大14例,心音低钝10例,期外收缩8例,奔马律4例,肺部湿性罗音12例,肝大4例,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10例,双下肢浮肿10例。X线下心脏普遍增大、搏动减弱、双肺淤血9例,心胸比值>0.6者5例。B超检查:室间隔肥厚2
1997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明权,孙思才,韩纪举,徐传镇,朱丽君,甘天福
对228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血清抗—HCV与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9.3%和27.6%,二者联检阳性率为32.02%;对131例肝活检者检测肝内HCVAg,阳性率为14.5(19/131),其中15例血清抗—HCV同时阳性。提示联检抗—HCV及HCVRNA可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肝内HCVAg的检出亦是HCV现症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1997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绍珑,胡舜华,王占春,张维忠,葛忠
对无症状并不靠近肝脏边缘的非巨大肝血管瘤暂不做特殊处理,进行定期复查和动态观察.依其发展决定治疗方案;对小而有症状的肝血管瘤采用栓塞治疗;对巨大肝血管瘤采用直接手术切除或先栓塞再手术。以后者的效果为最佳。
1997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曾庆旺,裴元民,刘长兴,董国民
<正> 1991年10月~1996年5月,我院施行阑尾切除术467例,其中32例术中阑尾寻找困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7~63岁。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25例,单纯性6例,化脓性10例,坏疽、穿孔性7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慢性阑尾炎4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常规行阑尾切除24例,逆行阑尾切除6例,脓肿切开引流2例。开腹后均未顺利找到阑尾,其中因手术野显露不好5例,将横结肠或乙状结肠误为盲肠2例,阑尾溃烂2例,手术区粘连9例,阑尾萎缩变小2例,盲肠后腹膜外阑尾4例,盲肠过度游离或位置异常7例,内脏转位1例。手术时间为45~210分钟。32例全部治愈。2 讨论
1997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樱,吕维红,吕道莲,姜岭梅,吴树华
<正> 我们对67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以探讨其与慢性乙肝病情演变及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7例慢性乙肝患者,男41例,女26例,年龄20~57岁,平均42.3岁;病程2.5~15年,平均8.4年。慢迁肝(CPH)32例,慢活肝(CAH)25例,重肝(CFH)10例。67例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肝病会议(上海)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38例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加入0.9%生理盐水静滴,1次/d)治疗3个月。另设
1997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闫立青,朱桂兰,明晗昕
<正>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解脲支原体(UU)是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探讨UU与不育症的关系,我们对238例不育患者的生殖系统分泌物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检测对象 不育组238例,均为结婚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月经正常、经检查卵巢能正常排卵而未孕者,其中65例合并盆腔炎。A组:UU阳性不孕妇女的性伴侣。B组:UU阴性不孕妇女的男性伴侣。对照组138例,为正常已生育妇女,其中36例合并盆腔炎。1.2 标本采集 女性,用无菌棉拭子直接拭取宫颈分泌物;男性,将棉拭子插入尿道约3cm或行前列腺按摩取尿道分泌物。所取标本分别置于无菌试管中,备检。1.3 检测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1997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青,王振声,白强,魏学斌,黄世明
<正> 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美国产Trimid100型非接触式激光治疗仪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59~83岁,平均67岁。病程9个月至25年。术前均有排尿困难,急性尿潴留需留置导尿者4例。术前症状评分6~17分10例,18~25分27例,26~35分6例,平均18.3分。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4分。直肠指检示前列腺增生Ⅰ~Ⅱ°31例,Ⅲ°以上12例。最大尿流率平均为8.3ml/s,膀胱残余尿平均59ml,前列腺重量平均52.9g,血清PSA平均2.1ng/ml。2 方法 使用Trimid 100型非接触式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治疗仪,90°反射光导纤维及探头,Olympus膀胱尿道镜及Sony彩色电视监视系统。采用鞍麻或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膀胱尿道镜,观察
1997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佩秋,彭伟
对1367例孕妇行CMV检测,CMV—IgM阳性者312例,提示活动性感染率为22.82%;对60例活动性感染者的新生儿脐血行检测.11例CMV—DNA阳性,占18.3%。另外,对64例CMV—IgM阳性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孕产史进行了调查分析。
1997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容,卢洁,董增义,苏冬梅
<正> 1978年7月~1996年10月,我院对768例遗传咨询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发现82例有染色体异态现象,占总检人数的10.68%。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并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 768例遗传咨询者来自我院儿科及其他科室。男410例,女358例;年龄1天~42岁。其中智低及发育异常儿327例,不良孕产史夫妇320例,性发育异常儿121例。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G、C显带处理,油镜下计数30~5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10个核型,异常者进行显微摄影。
1997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庞在英,吕小英,张冠琴
<正>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胸背部剧烈疼痛伴双下肢无力26小时,持续性胸背疼痛伴频繁恶心呕吐、腹痛23小时收入院。无大小便障碍,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20余年。检查:Bp25/15kPa。心肺(-)。腹软,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颅神经(-)。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双侧等叩,双巴彬斯基征(+),双卡道克征(+),胸_(5、6)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血清淀粉酶正常。B超示脂肪肝。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腰穿脑脊液压力不高,奎克试验通畅,脑脊液化验正常。胸髓MR扫描未见异常。X线胸片及胸部MR扫描均显示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降低血压及改
1997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欣,张明珙,彭军,李杰
<正> 恶性血液病往往累及全身各系统,导致机体代谢及内分泌异常。我们对1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对比观察,以探讨血液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 1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7.46岁。其中急性白血病(AL)43例、慢性白血病(CL)17例,所有白血病患者经化疗后达到缓解者37例;再障(AA)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恶性淋巴瘤(ML)12例,多发性骨髓瘤(MM)4例,骨髓纤维化(MF)3例。住院期间有1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所有患者均无甲状腺病史。正常对照组20例,男11例、
1997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毅平,董崇娟,韩秀珍,朱洪峰
<正> 1991年3月~1995年2月,我们对152例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24小时Holter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B超、心功能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03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1981年全国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图仪43420A连续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Cardiofax 6511型心电图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般记录10个导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77020AC超声系统检测心功能。 结果:根据Holter监测结果,本组有126例患儿出现166次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不包括窦性心律不齐),检出率为82.9%,其中早搏121次,房早67次,室早52次,结早2次,传导阻滞12次,阵发性心动过速12次,室性并行心律3次,结性逸搏3次,逸搏心律3次,室内差异性传导10次,窦房结内
1997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池一凡,徐平,荣佑宝,迟照,王吉秋
<正> 1992年3月~1996年8月,我们对6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5~12岁。其中单纯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5例术前心功能Ⅰ级,1例Ⅲ级。6例术前胸骨左缘2~4肋间均闻及3~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4例心电图示电轴左偏。4例术前心脏超声估测跨隔压差8.3~10.3kPa。本组6例均在中度低温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2例合并室缺者的缺损均
1997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辛宏伟,郭学强,崔兆伟,李宪梅
<正> 鼻中隔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目前多采取凡士林或碘仿纱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但易致局部粘膜损伤、呼吸受阻。为此,我们经过近6年实验研制成了一种U形鼻中隔止血器。现已试用于76例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 U形鼻中隔止血器的构造:由止血板和U形加压臂及固定装置组成。止血板呈卵圆形,长10mm,宽7mm,厚2mm,粘膜接触面剖成“井”字形粗面,背面中央安装一活动螺孔与U形臂前端相接。加压臂用宽5mm,厚1mm钢片制成U形,弯曲跨度12mm,臂长35mm。在近U形弯12mm处安装一根直径2mm螺杆和固定螺丝,即为固定加压装置,用以调节止血板压力。止血器以轻质、高强钢材制作,镍铬电镀而成。 使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清除鼻腔血痂及瘀血块,确定出血点,用1%地卡因副肾素棉片压迫片刻或直接放入止血器,随即调节加压外螺丝至出血停止,然后固定好内螺丝,使鼻中隔压力适当,
1997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修响,李玉梅,赵翠玲
<正> 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穿破硬脊膜者并不少见(0.27%~0.6%)。1990~1996年,我院行硬膜外麻醉7605例,其中穿破硬脊膜者共18例19次。现将其穿破原因及处理报告并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因手术而接受硬膜外麻醉者7605例,施行硬膜外间隙穿刺术时,穿破硬脊膜18例(19次)。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5~79岁17例,42岁1例(腰_l、腰_2间隙和胸_(12)、腰_1间隙两点均穿破)。腰_1、腰_2间隙穿破硬膜者8例,均改在胸_(12)、腰_1
1997年02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隋在春,刘衍广
<正> 我院应用凝血酶治疗癌性胸腔积液2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28~76岁。其中肝癌胸腔转移1例,肺癌晚期25例(鳞癌4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5例),胸液中均查到癌细胞。治疗前大量胸腔积液20例,中量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憋气、咳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 治疗方法:大量胸腔积液者,用静脉套管针行胸腔穿刺,24小时内持续缓慢放尽胸液后一次注入凝血酶10000U(用生理盐水10ml溶解)。中量胸腔积液者,一次抽尽胸液后一次注入凝血酶5000U(用生理盐水10ml溶解)。注药后嘱病人反复交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广泛、充分接触。一次用药后胸液未消失者,1周后再次抽液、给药(药量减半)。
1997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姜淑娟,初奎胜,尚建强
<正> 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经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3周后仍溢出气体者称难治性气胸。近年来, 我们采用硝酸银治疗难治性气胸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气胸。男9例,女3例;年龄23~67岁。开放性气胸7例,张力性气胸5例,其中3例为复发性。患侧肺被压缩均>50%以上,其中5例>90%。12例患者经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3周后,引流瓶内仍有气泡溢出,考虑为胸膜破裂口未愈所致,故采用胸膜药物粘连术。术前肌注度冷丁50mg。取0.1%硝酸银液20ml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嘱反复转动体位,再在臀部垫上枕头稍向患侧偏斜后转动体位,使药液达肺上部。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有无
1997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萍,汤春生,苏学峰
<正> 绝经后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较复杂。1994年3月~1995年12月我们对46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了诊断性刮宫,诊刮标本合格者415例。现将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15例患者的年龄为40~75岁,平均58岁,多数在出血1个月内就诊。自然绝经时间均在1年以上,年龄≥50岁371例(89.30%),<50岁44例(10.60%)。415例均行诊断性刮宫,部分行分段诊刮,所取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 结果:415例中,功能性病变121例,良性病变232例,恶性肿瘤62例。功能性病变中,增生期内膜69例(57.2%),绝经期内膜40例(33.05%),分泌期内膜12例(9.97%)。良性病变中,内膜单纯性增生140例(60.34%),内膜不典型增生32例(13.79%),内膜炎25例(10.78%),内膜息肉20例(8.62%),粘膜下子宫肌瘤15例(6.47%)。62例恶性病变中,子宫内膜腺癌40例(64.52%),腺
1997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昌俊,赵勇
<正> 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短时间强烈化疗和长期服用自制中药丸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本文就11例长期存活者作一分析讨论。 资料分析:11例长期存活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36~65岁,平均54岁。其中原发肺癌6例(腺癌3例,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均经CT和纤支镜确诊;睾丸癌术后胸膜转移、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血性胸水中查到瘤细胞)、肩胛骨组织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姑息性术后多处骨转移(E—CT证实)和贲门癌(食管镜证实)各1例。 治疗方法和结果:顺铂40mg/d,静滴1~5天;足叶乙甙100mg/d,静滴1~5天;环磷酰胺1.0g,第1天静注;阿霉素40mg/d,第1、5天静注。乳腺
1997年02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存章,郑杰,孙成义,王琦,贾东升
<正> 1993年5月~1994年5月,我们对10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功能性膀胱重建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26~69岁。10例均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以Ⅰ~Ⅲ级为主。双肾分泌功能与排泄功能正常者8例,轻度改变2例。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者8例,轻度改变2例。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尿培养阴性,排尿前膀胱测压5.10~7.12kPa。 手术方法:常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保留尿道。在距回盲瓣20cm处游离回肠46cm,注入甲硝唑液浸泡30分钟后,关闭两断端。在两断端分别留出8cm,于回肠中段的30cm靠肠系膜缘剪开肠管,对折成U形,用2—0肠线连锁缝合回肠前后壁组成贮尿袋。近端8cm的回肠用近侧的4cm作输尿管吻合,远侧的4cm纵行折叠缝合,并在两端用0.5cm宽尼龙绸布加固,将肠管缩窄,以阻止尿液
1997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学军,黄凤瑞,李银良,徐学汇,潘龙文
<正> 近10年来,我院收治老年人胃手术后并发胆囊炎胆石症28例,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7例;年龄60~84岁,平均68.5岁。基本病变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2例并穿孔),胃溃疡3例,胃癌7例。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20例,胃癌根治术5例,全胃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手术采用毕罗Ⅱ式21例,Ⅰ式4例。胃手术至胆囊炎胆石症发病时间为0.5~26年。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1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
1997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红雨,李莲英,王可富
<正>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以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小、用途广泛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1993~1995年,我们对300例患者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17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2岁;分别为复合外伤、重症胰腺炎、DIC、格林巴利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外周静脉难以输液者。其中股静脉置管2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0例,颈内静脉置管10例。置管时间为5~64天,平均20天。 置管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持接有特制注射器的穿刺针穿刺,抽出静脉血后,从针栓尾部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管扩张,将留置管经钢丝送入静脉,拔出钢丝,留置管外接输液器及肝素帽,最后用缝线固定。本组均穿刺、置管成功。共有29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感染、血肿、渗血、输液不畅。
1997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振利,杨典东
<正> 自1994年以来,我院将传统的包皮环切术予以改良,经临床证实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本组208例,年龄14~58岁,其中包皮过长者152例、包茎者56例。将20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改良后术式(观察组)。改良术式:将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于冠状沟下0.3cm,平行于冠状沟切开包皮外板,游离阴茎背浅静脉及两侧3~5条小静脉,切断后用5—0肠线结扎,提起包皮内板及内外板间组织,距冠状沟约0.5cm处剪除,因血管已结扎,创面出血很少,稍加压即可完全止血。将包皮内外板切缘对合整齐,用5—0肠线连续缝合,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敷料环形稍加压包扎。24小时
1997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钟莉,张爱进,丁志英
<正> 我们观察了223例胎膜早破孕妇,并与2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胎膜早破对围产期母儿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资料与方法:本组223例中,31~36孕周39例,37~40孕周169例,>40孕周15例,无其它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破膜距临产<24小时113例,24~47小时44例,48~71小时35例,>72小时31例。自然分娩107例,阴道手术助产51例,剖宫产74例。 结果:见表1~3。
1997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连旭,王虹虹,焦兆德,杜强
<正> 我们用滑槽镶嵌植骨法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24例,效果良好。本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2岁。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7例(2例为双侧骨折)。肥大性骨不连5例,萎缩性
1997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刚毅,陈素君,王实,殷明,李红
<正> 我们测定了部分肾脏疾病及烧伤患者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肾病组患者89例,其中肾病综合征21例,尿毒症2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急、慢性肾炎16例,尿路感染3例,狼疮性肾炎3例,肾结石18例。烧伤组患者47例,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标准分成四组,A组(4例)烧伤面积83.0±11.02(%TBSA),B组(4例)为45.5±4.20,C组(8例)为26.8±7.20,D组(31例)为9.15±5.50。对照组70例,为本市某中学教师和本所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5.3岁,均无糖尿病、肾脏病、尿路疾患和重金属接触史等,体检及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三组受检者均收集任意中段尿液,4℃保存,48小时内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NAG,以每升尿液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的对硝基苯酚微克分子数为尿中NAG的酶活性单位。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肌
1997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丹春,章晓梅,李义召
<正> 癌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癌肿血行转移或直接浸润产生颅内占位病变,或脊髓压迫症及周围神经损害;另一类为癌肿在并非转移或浸润的情况下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病变,病变部位并无癌细胞,而神经症状多种多样,统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d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NPS)。1 癌肿局部浸润压迫或转移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癌肿局部浸润或直接压迫所致的常见损害有:①头颅外周和邻近器官组织的癌肿直接浸润破坏颅骨、硬脑膜,或经颅底的孔隙达脑外表面的实质;②肺癌压迫或破坏交感神经、喉返神经及臂从神经;③纵隔肿瘤致臂丛神经、喉返神经、肋间神经、膈神经及交感神经损害;④子宫颈癌浸及闭孔神经、骶丛神经;⑤食管癌侵及喉返神经及膈神经等。癌肿向颅内和脊髓转移较为常见。成人肺癌、胃肠道癌和乳腺癌发生颅内、脑内转移最多。从每种癌肿发生颅内和脑内转移的频率看,依次为黑色素瘤、乳腺癌和
1997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盛孟
<正> 癌症所致非转移性神经疾病,通常称“副肿瘤综合征”或“癌对神经系统的远隔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癌症的早期,甚至癌前期就有神经系统损害之表现,故充分认识癌对神经系统的远隔作用,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 肿瘤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改变的机理 肿瘤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改变的机理至今尚未明确,现有以下几种假说:①肿瘤细胞影响到体内代谢及内分泌功能;②肿瘤细胞代谢产物及其毒性作用;③肿瘤干扰了营养途径或某些营养的吸收;④病毒感染及抗原抗体反应。近年来神经病毒和免疫学研究证明,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系继发病毒感染所致,并与机体自身免疫机制有关。2 肿瘤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2.1 癌性脑病 最多见于肺癌,各个病期均可出现,而脑组织几乎无形态学改变,按临床表现可分为:①弥散性灰质脑病:以痴呆为主,可有脑干或小
1997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贤成,陈林政
<正> 运动神经元病系进行性的脊髓前角细胞与锥体束损害,表现为肌萎缩、肌无力或瘫痪、肌束震颤、吞咽困难、腱反射异常(亢进或消失),或出现病理反射。一般无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原发性侧索硬化与球肌麻痹等。肌电图检查:肌松弛时显示束颤电位,插入电位延长;轻度肌收缩时波幅升高,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重度肌收缩时波幅异常升高(巨大电位),呈单纯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F波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元病病因不明,众多学者经研究提出许多假说,如遗传因素,“慢”病毒感染,免疫,金属元素与神经递质异常,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代谢与营养物质障碍,以及环境因素等。 现已证实,恶性肿瘤与运动神经元病关系密切。Engel报告130例年龄在40~50岁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其中13例(占10%)合并肺癌,早期切除肿瘤后运动神经元病即好转。综合统计资料表
1997年02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丛志强,王海萍
<正> 胸腺肿瘤与重症肌无力(MG)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的现象相当多见,这可能与神经放射检查技术的提高,特别与MRI的广泛应用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G患者中约30%伴胸腺肿瘤,胸腺肿瘤患者中有MG者则更多,高达33%~63%。众所周知,胸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胸腺免疫功能的紊乱是导致发生胸腺肿瘤和MG的共同基础,这就是这两种病并存现象如此之多的内在原因。1 MG伴发胸腺肿瘤的病理改变 MG患者伴发的胸腺肿瘤在病理学上分三型,即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以混合型和上皮型最多。胸腺肿瘤为进展十分缓慢的良性肿
1997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才三,韩丹春
<正> 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Syudrome LEMS)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乙酰胆硷释放部位和(或)钙离子通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临床上呈肢体近端肌群的无力和易疲劳性,但随意收缩几秒钟后肌力有所恢复;病理生理上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997年02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日华
<正> 由肿瘤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并非罕见,其发生机制可归纳为三类:①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直接压迫、浸润、破坏周围神经;②非肿瘤直接侵犯远隔性周围神经,多见于癌症患者,又称癌性神经病;③长期应用抗肿瘤药物导致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以上三类有时难以绝对区分,也可同时发生。1 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所致周围神经损害1.1 对颅神经的损害 肺尖部癌压迫交感神经引起同侧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球内陷、面部少汗及睑结膜充血;压迫喉返神经致声音嘶哑。鼻咽癌、喉癌、乳突癌、食管癌及副鼻窦肿瘤等向颅底转移,可压迫或破坏Ⅱ、Ⅲ、Ⅵ、Ⅶ、Ⅷ、Ⅸ、Ⅹ、Ⅺ、Ⅻ颅神经,引起视力减退、耳聋、面瘫、声嘶、呛咳、舌肌萎缩等。X线检查,可见颅底骨质破坏,继发癌性颅底脑膜炎时,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及脑脊液蛋白增高等相应表现。1.2 肿瘤侵犯脊神经及其周围神经所致损害 肺癌侵蚀胸膜,压迫臂丛神经,可致肩、上肢剧痛,脊椎转移累及脊神经后根、马尾神经致神经根痛与马尾综合征。纵隔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致肋间神经痛及感觉异常。乳腺癌常侵犯臂丛神经致同侧上肢剧痛,伴手无力等。2 远隔性周围神经损害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为癌细胞毒素或继发性代谢紊乱及自身免疫、营养、循环等障碍多种因素所致,也有
1997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青
<正> 生殖系统肿瘤并发的脑脊髓病变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其症状有时早于原发灶的症状而出现。因此,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点,有利于生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生殖系统肿瘤并发的非转移性脑脊髓病1.1 癌性脑病 女性以卵巢癌最多见,占11%~16.4%,其次为子宫颈癌(占1.3%),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癌性脑病则相对少见。其发病机理迄今未明。可能是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分泌特殊的神经毒素或分泌某些激素样物质,引起代谢和内分泌及营养障碍而致脑神经病变;也可能与肿瘤改变了机体的免疫状态而使机体易受病毒感染有关。本病的分型依受累部位而定:①亚急性小脑变性:好发年龄为37~77岁。女性相对多见,基础病多为卵巢癌,宫颈癌亦可并发。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较少并发亚急性小脑变性。本病的特点是以躯干和四肢共济
1997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荣家
<正> 就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在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占首位;而在某些高发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由于鼻咽癌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又较复杂,故易被漏诊或误诊。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
1997年02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国栋
<正>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到瘤组织周围和射线途径的正常组织细胞。理论上把哺乳动物细胞的放射损伤分为三种类型:①亚致死损伤(SLD):指细胞受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完全修复的损伤。②潜在性致死损伤(PLD):指细胞受照射后,如果有合适的环境条件,其损伤可以修复;否则,细胞最终会丧失分裂能力。③致死损伤(LD):指细胞已完全丧失分裂繁殖能力,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修复。 射线对机体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损伤是很复杂的,是细胞成分、形态及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变化的综合表现,最终表现为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及功能改变。这种改变有原发和继发之分,还有近期及远期效应。近年来把正常组织对射线的反应分成为早反应组织(更新快的组织)及晚反应组织(更新慢的组织)。
1997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从高
<正> 抗肿瘤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与药物种类、用药的剂量、方式及途径有关。这些毒副作用可表现在周围神经、颅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1 周围神经及颅神经损害 长春碱类药物最常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炎较为多见。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麻木、疼痛等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较少见。少数患者可出现颅神经病变,表现为声音嘶哑、眼睑下垂等。有的在第一次应用长春新碱后数小时即发生严重下颌疼痛,可能与三叉神经毒性有关。此种疼痛为自
1997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邵毅,鲍秀峰
<正> 身体各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脑脊液、局部浸润等方式,转移至颅内者称为颅内转移瘤。1 颅内转移瘤的病理 从原发灶来看,男性以肺癌最多,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居多,其次为黑色素瘤、皮肤癌、绒毛膜上皮癌、消化道癌、肾癌等。儿童则以白血病、淋巴瘤、骨源性肿瘤、横纹肌或平滑肌肉瘤、肾肉瘤多见。从病理类型来看,腺癌最多见,其次为鳞癌、乳头状腺癌、黑色素瘤、淋巴上皮癌、肾上腺癌、绒毛膜上皮癌、纤维肉瘤及淋巴肉瘤。颅内转移瘤主要位于脑内,少数可见于颅骨及脑膜,这与椎管转移瘤多见于椎骨,少见于脊髓正好相反。颅骨转移灶可见于颅顶和颅底,前者多为血行转移,常见于肾上腺癌、骨髓瘤及胃肠道癌肿;后者主要为鼻咽癌及中耳癌的直接侵蚀。脑膜转移灶多位于硬脑膜内面及软脑膜上,常来源于黑色素瘤。脑内转移灶多为结节性,多位于大脑的皮层及皮层下,其次为小脑,脑干转移较少见。左右两半球无明显差异。顶、枕叶为最好发部位,可能与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脉的末梢分
1997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红,张晓
<正> 患者男,22岁,在某医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术后因右眼视物不清、红肿、疼痛,于1996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检查:术前视力右4.5、左4.7,戴镜矫正:右-3.00DS=5.0、左-1.50DS=5.0。术后视力右3.0、左5.0,指测眼压右T_(n-1),左T_n;右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可见放射状切口8条,角膜后KP(+),前房光斑(+++),晶体清晰,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结膜
1997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才三,郭春妮,韩丹春
<正> 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大脑变性疾病,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已成为近年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现就A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AD的病理改变及病因 AD的病理改变特点是广泛的大脑皮质萎缩,尤以额颞叶显著;显微镜下可见皮质神经元脱失,尤以海马和基底神经核显著。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①老年斑(senile plague,SP),由沉着的淀粉样蛋白的中心部和边缘部线头样神经突起及反应性胶质细胞构成;②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NET);③血管壁淀粉样蛋白的沉积;④海马锥体细胞出现颗粒空泡变性。 AD的病因至今不明,已经提出有遗传、慢病毒感染、铝中毒、胆碱能神经元缺陷、细胞骨架改变及环境因素等。但任何一个理论均不能充分而完全地揭示AD的病因,由此推测AD可能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一个多因素疾病。近两年对AD的遗传学说及细胞骨架改变研究较为活跃。
1997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鲍秀丽,肖洪涛
<正> 凯扶兰(Kaflan)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自1996年9月以来,我们将凯扶兰用于64例产妇分娩后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64例患者年龄为24~33岁。其
1997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明龙,李赞华
<正> 妊娠期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妊娠期甲亢)的患病率为1‰~2‰。妊娠期的一些内分泌变化可给甲亢的诊断带来困难,而甲亢也会给孕妇及胎儿带来不利影响,且其治疗具有特殊性。现就妊娠期甲亢的危害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1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正常妇女妊娠时,雌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合成增加、降解减少;TBG增高导致总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但游离甲状腺激素不变,表现为TT_3、TT_4升高,FT_3、FT_4、TSH正常。 在早孕期,由于绒毛膜大量分泌hCG具有轻度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可出现暂时性FT_3、FT_4升高,TSH降低。据观察,66%的妊娠剧吐患者存在生化上的甲亢表现,但一般于1~10周自行好转。妊娠晚期,肾小球的滤过率增高可引起碘的排泄增加,特别是碘摄入不足的孕妇,可出现甲状腺肿大和T_3、T_4分泌轻度下降,但由于TBG的部分会饱和(desaturation),甲状腺功能一般仍维持在正常范围。
1997年02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青,任萍,刘洪明
<正> 脑灰质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或首发症状常为癫痫发作。据我院CT室不完全统计,近10年里诊断3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13~28岁。有反复抽搐发作史1~10年,均无脑外伤、肿瘤及癫痫家族史。首发症状为抽搐发作,其中大发作5例、部分性发作兼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多数每天发作1~3次,个别为每月2~4次。神经系统检查:轻偏瘫且有病理反射1例,余无异常发现。简易智能检查仅2例智能低下(与抽搐频繁发作有关)。经治疗,6例好转,但抗痫药不能减量;智能低下的2例病情渐恶化。脑电图检查:7例中、重度异常,1例“基本正常”,但24小时脑电连续监测有尖慢综合波阵发性发放。诱发电位检查:SEP与VEP均见异常,但无特异性。CT检查:7例可见异位的灰质突出于白质内,CT值与周围脑灰质相同;2例需与脑瘤鉴别而行增强扫描,但未见强化。
1997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良贞
<正> 患者女,67岁。2个月前始,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上腹及脐周痛,伴腹胀、纳差,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皱襞粗大,呈脑回状,胃体前壁及大弯侧可见弥漫性息肉样粘膜增生、糜烂。大便OB(++)。按“糜烂性胃炎”口服洛赛克、西沙必利等10天,症状无好转。近半月,患者腹痛、腹泻加重,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带大量粘液,每日7~10次。1周前,反复便血3次,每次50~100ml,且头发、眉毛大量脱落,双手、足指(趾)甲进行性萎缩,皮肤干燥,下肢浮肿。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该患者有糖尿病史6年。入院查体:T36.5℃,P70次/min,R20次/min,Bp17/8kPa。皮肤粗糙、脱屑,面部及双眼睑轻度浮肿,毛发稀疏。口腔粘膜无溃疡,舌质红,无苔。心肺正常。腹部轻度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内踝以上皮面有较密集的黑褐斑。双手、足指(趾)甲萎缩明显,左手无名指、食指及右手小指、双足小趾甲床裸露。外周血:RBC5.46×
1997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研文,宋惠民,徐巨林
<正> 心内直视手术中常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作为快速输血输液的通道。穿刺过程中如操作不慎,易将锁骨下动脉穿破,进而穿破胸膜致胸腔内大出血。我院近年发生4例,男1例,女3例。其中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全身肝素化前发现2例(出血量约1000ml),完成心内手术操作后发现2例,1例出血量约1000ml,以上3例均治愈;另1例出血量2500ml左右,经抢救无效因循环衰竭死亡。 讨论:颈内静脉穿刺术中穿破锁骨下动脉,多因术者对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或操作不正确造成。多数仅引起颈部血肿,经压迫可以止血;如穿破动脉壁和胸膜,可致胸腔内出血。因患者多处于麻醉状态下,对失血反应不明显,如不仔细观察多不易发现,待全身肝素化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可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术中必须谨慎操作,正确选择穿刺点(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所成夹角的顶点),沿锁骨头内缘向乳头方向与皮肤成45°角进针3~5cm。穿刺点位置过低或偏内、进针过深易穿破动脉和胸膜。套管法置管时,回抽见静脉血应边退针芯边送入导管,如遇阻力不可强力推进。如回血压力高,颜色鲜红,可能误穿动脉,应退出穿
1997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庆涛,孙梅红,冯宝龄
<正> 1980年1月~1994年10月,我们对24例伴有尿失禁或下肢神经症状的脊柱裂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9例,女15例;年龄1个月~32岁,平均12.4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肿块(1.5cm×2cm~16cm×20cm)20例(脊髓脊膜膨出18例,局部合并脂肪瘤4例,局部皮肤凹陷和毛发增多2例),尿失禁16例,臀部及下肢浅感觉减退22例,一侧或双侧下肢肌肉萎缩18例,下肢部分瘫痪12例,下肢全瘫不能站立2例,脑积水症1例。摄X线片均示左右椎板不联合,其中18例伴有游离棘突或椎弓根间距轻度增宽。椎板缺损1个者3例,2个者8例,3个者6例,4个者5例,5个者2例。12例行CT检查均有硬膜囊向后膨出呈哑铃状。 手术方法及疗效:全麻。取俯卧头略低位。做模棱形切口,由脊柱裂上下椎板扩大切除,摘除存在的脂肪瘤,分离脂肪瘤组织与脊膜、神经的粘连;切除增厚的黄韧带,解除一切对脊髓和马尾神经的直接和间接压迫,切除增粗缩短的终丝,使脊髓复位。切除多余的脊膜并重叠缝合囊壁,加固缝合腰背筋
1997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楠,韩波
<正> 陈旧性异位妊娠亦称慢性异位妊娠。近年来我院收治10例,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的年龄为21~38岁。首次妊娠1例,经产妇9例均有1次以上人工流产史,7例带宫内节育器。10例均有下腹坠痛。月经持续不净6例,短暂停经后阴道流血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9~70天。 查体:下腹或偏一侧有压痛及轻微反跳痛,双合诊宫颈举痛,10例均触及盆腔包块(直径6~13cm);后穹窿穿刺阴性7例,阳性3例,但仅抽出少量陈旧性血液。子宫内膜活检:增殖期改变7例,分泌期改变2例,蜕膜变性1例。尿妊娠试验10例均阴性(门诊首次检查,乳胶法)。术前误诊为卵巢肿瘤4例,盆腔炎3例,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黄体破裂各1例。 手术所见:盆腔陈旧性积血块100~300ml,血块包绕子宫、附件,并与阔韧带、直肠、结肠、回肠、网膜粘连。输卵管充血、水肿、扭曲,患侧紫红色胀大,伞端聚积凝血块,粘连致密处有片状伪膜机化组织。手术及病理证实输卵管妊娠流产型6例,不全流产型4例。
1997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英文,刘道兰
<正> 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我院曾将2例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现报告如下。 例1:男,28岁。因发热、咳嗽、右侧胸痛2周入院。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38.2℃,一般情况较差,气管左移,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肝肋下2cm,质中等。脾未触及。腹水征(-)。ESR40mm/h。肝功正常。胸透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水化验为渗出液,未找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按结核性胸膜炎给予抗结核及激素治疗半个月,转为包裹性积液,再次查胸水查见癌细胞。肝扫描提示肝右上顶脊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涂片诊断为肝细胞癌。 例2:男,35岁。因发热、咳嗽、气喘3周入院。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38.4℃。气管左移,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肝肋下
1997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姜陆民,陈清启
<正> 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耐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运动负荷试验(简称运动试验)能较好地揭示这一现象,并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方法 与诊断冠心病的运动试验相同,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耐量测定也是采用活动平板和踏车试验,最常用的是Bruce等级运动方案,但是至今尚无被普遍接受的标准,而是通过与正常人相比进行判断。常用的观察指标有:运动中血压的变化,运动达到的级数,总运动时间,运动时的代谢当量(Mets)。Mets可反映患者运动中的心率和血压变化。2 运动时的正常反应 在运动开始前,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运动开始后,交感神经兴奋性进一步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心脏射血(休息时为70ml)早期增高,然后下降,保持在最大心输出量的一半。正常人运动过程中收缩压升高6.7~9.3kPa,但舒张压不变或下降0.5~1.87kPa。这是因为运动时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下降所致。心
1997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改芝,周庆娥,方建华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利多卡因静注治疗内耳眩晕症200余例,收到了满意疗效,但有1例出现一过性听力丧失。 患者女,38岁,因晨起下床时突感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2小时后来诊。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查体:T36℃,Bp16/10kPa,眼球水平震颤,余无异常。诊断为内耳眩晕症。即予50%
1997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冷锡慧,徐爱民
<正> 近年来,我院收治宫颈息肉患者146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及病理资料:宫颈息肉患者146例,发病年龄23~76岁,平均4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共130例,占89%。146例中已婚已育妇女135例,占92.5%;已婚未育11例,占7.5%。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77例,白带增多41例,白带带血丝12例,性交后阴道流血1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4例。宫颈外观主要表现为宫颈糜烂89例,宫颈光滑33例,宫颈肥大20例,颈管炎4例。 对146例宫颈息肉摘除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慢性炎症型76例,鳞形化生型50例,腺肌瘤型16例,增生活跃型4例。146例中除5例收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外,其余均在门诊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加液氮冰冻治疗,治愈率达96.6%。 讨论:从本组资料来看,宫颈息肉的好发年龄为
1997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春凤,李秀英
<正> 自1995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腹部横切口施行60例子宫全切除术,并与同期纵切口子宫切除者比较术中、术后情况。 资料与方法:60例采用下腹部横切口的子宫全切者,子宫肌瘤50例(最大者子宫如孕4个月大),子宫腺肌病5例,功血5例。另取同期腹部纵切口子宫全切者60例。两组的年龄分布、手术指征及子宫大小、麻醉方法等具有可比性。 结果与分析: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附
1997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雪梅,蒋德秀,薛南青,宋海波
<正> 我们对山东大学1130例中老年教职工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山东大学教职工1130例,其中40~59岁组男514例、女396例,60岁以上组男140例、女80例。 检测方法:总胆固醇(TC)用氧化酶法,甘油三酯(TG)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 结果与分析:检测结果见附表。由表可以看出,1130例中老年教职工的TC、TG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正常值,尤以TG值升高为著,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大学中老年教职工必须注意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以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1997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为民
<正> 患者女,42岁,因右眼视力障碍3个月,于1995年2月6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感右眼视物模糊,进行性加重。临床无内分泌功能障碍,无指(趾)端肥大症,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既往无外伤史,无眼疾病史。入院检查:右眼2米指数不清伴颞侧偏盲,左眼视力、视野正常。眼底右侧视乳头苍白,左侧正常。双侧视盘边缘清晰。CT检查见鞍内有一团状阴影(2cm×2.5cm×2cm),边缘整齐,轮廓清楚,平扫为等密度,强化后肿块阴影明显增强,CT值86~108HU。在全麻下行右额开颅,切除垂体窝肿瘤。肿瘤呈视交叉前置型,突出鞍隔,呈灰白色,穿刺呈实质感。电凝切开包膜,肿瘤质地硬。牵引包膜并完整切除肿瘤(2cm×2.3cm×2cm)。病理报告:脑膜瘤(上皮型)。术后10日出院。随访1年,双眼视力正常(5.0),已参加正常劳动。 讨论:脑膜瘤多起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凡颅内蛛网膜颗粒或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均为肿
1997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松立,郑修启,吴承远,王建刚,朱玉方
<正> 患者女,47岁,因左面部间歇性抽搐3年、左眼视物模糊半年、吞咽呛咳1月余,于1995年3月8日入院。查体:左面部痛、温觉减退,左额纹变浅。左眼瞳孔内下像限有一2.0mm的角膜溃疡,左眼视力3.0,光感迟钝,眼底正常,左眼上睑下垂、外
1997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荣强,高春妮,邹可进
<正> 患者女,34岁,因腹部包块伴左腰部隐痛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16cm×12cm质硬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性差。术前B超示腹膜后有约16cm×12cm囊实性肿瘤,内回声不均质。术前诊断:腹腔肿瘤。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膜后有约16cm×12cm囊实性肿瘤,与乙状结肠系膜、左肾下极脂肪囊粘连。探查胰
1997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松森,王素珍,杨冬花
<正> 患者36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于1995年2月8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经期5~7天,经量正常。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阴道流血,淋漓不断,量少,无恶心呕吐,不伴有腹痛及发热,曾用药物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入院查体:T36.8℃,P76次/min,R18次/min,Bp14/10kPa。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壁光滑,宫颈5~7点处有一3.0cm×3.Ocm暗红色肿物,表面轻度糜烂渗血、质软、无蒂。子宫平位,正常大小,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宫颈肿物活检报告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予以单一环磷酰胺化疗一个疗程后出院。随访18个月,未发现有转移病灶。 讨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深部肌肉组织或肌肉筋膜处,发生于宫颈部位者罕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深部软组织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预后较好,有长达20年病史者。本病主要是血行转移,转移率达50%,常转移至肺、脑和骨
1997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傅晓军,张黎亚
<正> 近年来,笔者试用按摩肾区的方法,辅助治疗急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6例,效果较好。本组男28例, 女8例;年龄12~92岁;病程1~3天。均为药物疗 效不佳和不具备透析治疗条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 者。 治疗方法:36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按摩肾 区。用两手或各种刮痧板、保健梳、月球车等,以肾 角为中心,沿带脉或督脉(即与脊柱平行或垂直)方 向,反复按摩肾区5~20分钟,每日2次。 结果:6例按摩1~2次后,尿量逐渐增多,30例 按摩3~5次后尿量逐渐增多,随着尿量的增多,患 者血尿素氮、血钾水平不再上升。继续按摩,尿量达
1997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志宇,曾立民,卜振富
<正> 患者女,57岁,腰痛、左下肢麻痛1年10个月,半月前出现左股外侧夜间出现剧痛,需肌注强痛定方能入睡,于1995年10月30日入院。检查:腰_(4~5)压痛,椎旁左侧压痛向左下肢放散,双下肢肌力正常,左膝腱反射弱,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无病理征。CT示腰_(4~5)椎间盘膨出,肌电图示腰_(4~5)神经根性病损。在局麻下行腰椎管探查术,见腰_(4~5)椎间盘膨出,无压迫神经征象。探查硬膜囊,腰_(3、4)椎体水平有移动性硬物,触痛,随患者喊叫上下移动。切开硬膜,见左侧一根马尾神经上有4个串珠样肿瘤,从近端至远端分别为黄豆、蚕豆、黄豆及米粒样,呈肉红色、质硬,串珠长6cm。切除载瘤神经。病理:多发性神经鞘瘤。术后有短暂双下肢不适感,无运动与尿便异常。 讨论:神经鞘瘤在一根马尾神经上呈串珠样生
1997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志华,姚淑芬
<正> 患儿女,11个月。2天前出现腹泻,无发热及呕吐。当地医院给予氟哌酸口服,每次1/3片,每日3次。患儿服药6次后突然出现头后仰、双眼向上凝视、咀嚼、四肢阵发性抽搐,急来本院就诊。查体:T37℃,P146次/min,R38次/min。神志不清,头后仰,前囟较饱满。双眼向上凝视,双瞳孔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正常。持续咀嚼,颈强直。四肢轻抽。余无异常。化验:Hb121g/L,白细胞9.6×10~9/L,N0.64,L0.36。大便常规脂肪球(++),镜检(-)。考虑为氟哌酸致神经系统反应。给予脱水、利尿、镇静、能量合剂及补液等综合治疗,2天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天后痊愈出院。 讨论:氟哌酸为喹诺酮类药物。动物实验资料揭示,各类喹诺酮类药物均可引起幼年动物负重关节处软骨损害。因此,该类药物不宜用于骨骼生长
1997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文祯,苗明浩,赵德利
<正> 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济南金泰制药厂生产的非普拉宗治疗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满意。患者年龄18~56岁;病程<5年8例,>6年9例。急性发作4例,慢性活动期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痛16例,腕及掌指关节肿胀14例、强直4例,四肢大关节及脊椎受累4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8例,血沉增快12例,抗“O”增高9例,类风湿因子阳性12例。
1997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先增,袁广兰,张志华
<正> 1989~1994年,笔者用血管活性药物辅助治疗乙型病毒性脑炎3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①观察组:乙型病毒性脑炎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9个月~13岁;②对照组:乙型病毒性脑炎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2岁。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0.5~1mg/(kg·次),阿拉明0.25~0.5mg/(kg·次),加于10%葡萄糖液20~50ml中静滴,2~4次/d;有呼吸
1997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瑞英,冯洁
<正> 眼部碱烧伤的治疗首先是洗眼。洗眼液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有0.9%的生理盐水,2%硼酸液。但上述两种洗眼液一般需用25~40天才能有效,且用后常并发睑球粘连及角膜浑浊等。为此,近几年来,我们改用1/20000的高锰酸钾液对56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洗眼,效果较好。 药液配制及使用方法:蒸馏水或冷开水500ml,加入2mg高锰酸钾,使之完全溶解,即为1/2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重者每日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2次,轻者每日1次,每次持续冲洗5分钟。同时配合1%的依地酸钠眼水及0.25%氯霉素眼水滴眼,每2小时1次。
1997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忠堂,宋惠民,宋毅,陈庆伟,杨苏民
<正> 患者女,38岁。1994年2月行左乳腺癌根治术。6月行12Mer电子线照射治疗。首次于左颈部锁骨上部位照射,剂量300cGy/次,连续14天,之后用250cGy/次,共4天,总量5200cGy;间隔1周后行左胸骨旁第4、5肋间照射,剂量500cGy/次,共9次,总量4500cGy。1996年元月始感胸闷腹胀,食欲下降,经检查发现左胸腔、心包腔积液,肝脏肿大并有腹水,胸腔及心包腔抽液为淡黄色渗出液,未查及肿瘤细胞;给抗肿瘤药物治疗后病情加重,随即来我院就诊。查体:心音遥远,有吸停脉,脉压小(11/10kPa),肝肋下5cm,质韧,腹水征(+),周围静脉压增高,上肢3.3kPa,下肢4.1kPa;超声发现心包明显增厚(6mm),心包腔少量积液。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于4月26日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术中见壁层心包明显增厚约4mm,脏层心包亦增厚,并与心肌严重粘连不易剥除;脏、壁层间有少量
1997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华,袁广兰
<正> 我院收治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患儿16例,其中新生儿4例、1~3个月4例。6例均有呼吸急促,咳嗽5例,紫绀4例,发热2例,呼吸困难3例,呼吸运动不对称5例,三凹征阳性3例,漏斗胸1例;左肺呼吸音低3例,右肺呼吸音低2例,肺部闻及干湿罗音2例;心脏闻及收缩期杂音1例,心尖搏动在右侧3
1997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作顺,周家善,王治萍,赵培凯,吕文臻,王敬文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8岁。伴冠心病者12例,高血压病或高血压心脏病者9例,脑血栓或脑梗塞者7例。治疗方法:口服茶色素胶囊125mg,3次/d,连续服药4周,饮食不限。28例服药前及疗程结束均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结果:TC由治疗前的6.3±2.1mmol/L降至5.0±0.8mmol/L;TG由2.7±0.9mmol/L降至1.3±0.5mmol/L;LDL—C由3.84±1.03mmol/L降至2.85±0.11mmol/L;HDL—C由1.03±0.03mmol/L上升为1.42±0.08mmol/L,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1997年02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月华,邢复新
<正> 自1987年以来,我们对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者采取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方法,止血效果满意,产后随访月经正常。 资料分析: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者中,6例系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另2例分别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伴死胎。本组8例均系剖宫产中大出血,应用宫缩剂等保守治疗无效者,立即将子宫推向一侧,取子宫切口下方相当于子宫颈内口平面;用手指触摸到子宫动脉搏动后,用大圆针穿7号丝线紧靠子宫边缘、双道8字形缝扎。以同法处理对侧。一般在双侧上行支缝扎后子宫收缩好转,出血停止;有1例子宫收缩无好转,但出血停止。本组8例术后随访2年。产后授乳7例,1年内月经相继恢复正常,回奶1例于产后2个月月经开始规律。
1997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逊,黑淑娥
<正> 患者男,47岁。因治疗颈椎病服中药苍耳子(每次15g,日2次)3天(总量90g)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日3~4次)、尿少,每日总尿量200ml,呈酱油色,同时发现面部及双下肢浮肿。查体:T37.5℃,P78次/min,Bp18.6/11kPa。颜面浮肿,巩膜黄染。双肺(-),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腹平软,上腹部压痛,肝脏肿大、触痛、叩击痛,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查血:Hb115g/L,WBC13.8×10~9/L,N0.82,L0.20;BUN37.9mmol/L,Cr993μmol/L,血钾5.9mmol/L、钠138mmol/L、氯103mmol/L,CO_2CP18mmol/L,黄疸指数25U,GPT1800U/L。入院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腹膜透析。透析第3天,吐泻消失,尿量开始增加,血BUN、Cr逐渐下降。持续透析34天,临床症状、体
1997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衍鹗,傅志勤,房林华
<正> 患者男,70岁。因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半年入院。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均诊为胃窦癌,病理活检报告为胃窦粘膜腺癌。入院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体温高达39.5℃,给予青霉素800万U、庆大霉素24万U、氨苄青霉素5g静滴3天,体温仍持续不退。查WBC12.6×10~9,N0.89,L0.11。行二次手术探查诊为十二指肠残端瘘,即停用上述抗生素,加用先锋霉素4g、丁胺卡那霉素0.6g、悉复欢200mg静滴,但患者体温仍高达39.2℃。复查WBC6.4×10~9,N0.89,L0.11。患者嗜睡,口干不欲饮,大便6~8次/d;舌绛红,体胖大,苔黄燥,脉数。中医诊为热邪伤阴,热入营血。经服清营汤加减两剂,体温开始下降,大便1次/d;服至第5天,体温及血像均恢复正常。
1997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隋术兰,岳乃余
<正> 患者男,36岁,因发热、头痛、腰痛7天,头晕、视力模糊1天入院。查体:T37.2℃,P98次/min,R24次/min,Bp10/6kPa。双腋下及软腭均见出血点,球结膜水肿,双肾区叩痛。WBC67.8×10~9/L,N0.42,L0.58,其中异淋0.14,血小板115×10~9/L,尿蛋白(卌),出血热荧光抗体阳性。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住院后第12天,病人全身浮肿,治疗后浮肿减轻。于住院第20天出院。出院时仍感腰痛。出院后10天复诊,腰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双肩部痛、左下肢麻木。检体:T37℃,双上肢、左下肢脉搏和血压测不到,右下肢P78次/min,Bp30/17kPa,心尖部闻及Ⅲ/6SM,向左腋下传导,四肢肌力肌张力尚正常。WBC15.3×10~9/L,N0.78,L0.22,ASO<250U,RF(—),CRP(—),IgG20.72g/L。拟
1997年02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希昌,黄华东,赵颖
<正> 患者29岁。3年前,怀孕2个月时突感右眼前有浅褐色纱幕样暗影,且视物模糊及变形。检查:双眼外观正常,视力右5.0,左5.2。眼底:左眼未见异常;右眼屈光间质透明,视盘大小与颜色正常,边缘清,视网膜动静脉比例正常,黄斑区有明显水肿,伴少量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反光消失,有时隐约可见。即给维生素B_6、肌苷、烟酸和地塞米松口服,维生素B_1、B_(12)肌注。治疗近1个月,病情无改善,且左眼亦出现类似右眼的症状,视力下降至4.8。继续上述治疗,仍无效。正常分娩后,未给任何药物,自觉症状与体征迅速消失。1个月后复查:双眼视力均为5.2,黄斑区水肿消失,中心凹反光存在。3年后左眼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视力下降到4.8,眼底检查见黄斑区明显水肿。即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施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未用任何药物,半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视力恢复正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
1997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增芬,毕爱丽,曲恒芳
<正> 患者31岁,因经期腹痛、渐进性加重2年余就诊。拟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予以三苯氧胺10mg口服,3次/d。用药1个月经期腹痛明显减轻,2个月时发现右下腹鸡蛋大包块。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一7.5cm×8cm×7cm实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左侧附件区触及一6cm×5cm×5cm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B超
1997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玉景
<正> 1986年以来,我们收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79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79岁;病程14~43年,平均39年。合并肺性脑病和心律失常9例,肺脑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肺脑与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及肾功能衰竭各2例,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顽固性哮喘并肾衰1例。 讨论:本组年龄明显偏大,病程偏长,合并症较多。据资料报道,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死率随器官衰竭数目增加而增高。我们体会,降低多器官功
1997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一,柳雪梅
<正> 1992~1995年,我们收治8例高热惊厥(单纯型)患儿(年龄2~5岁),均用异丙嗪1~2mg/(kg·次)肌注止痉,用后抽搐停止,体温下降,但半小时内出现寒战、惊恐哭闹各3例,2例于数分钟后再次抽搐,症状复现。给予物理降温、吸氧、鲁米那钠5~8mg/(kg·次)肌注或安定0.1~0.3mg/(kg·次)稀释静注,上述症状迅速消失。继续治疗原发病,惊厥未再发作。 讨论:异丙嗪为组胺H_1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_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其较易进入脑组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同时亦可引发失眠、昏迷、惊厥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及震颤等锥体外系
1997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