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 顶入隧道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杜秀英,戴明宇,刘英,蔡怡园

    为寻找一种简单、安全的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扩大腹膜外剖宫产术的适应症.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剖宫产质量,对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了改进。术中于膀胱顶与腹膜交界之中点。垂直向下钝性分离膀胱至腹膜反折1.5~2.0cm.形成长5~6cm的隧道.经隧道内潜行分离膀胱与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取出胎儿(下称顶入隧道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经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50例比较.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总手术时间比较,P<0.05。认为该术式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初学者易掌握,凡具有剖宫产指征者均可应用。

    1997年09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子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穆玉兰,马悦冰,时庆,李家福,江森

    采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试验检测了28例子宫颈鳞癌患者(下称患者组)放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放疗前后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_3b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放疗前后变化不大;Ⅱ期患者RC_3bRR显著高于Ⅲ期者(P<0.05)。认为C_3bRR可作为初步判断子宫颈鳞癌放疗疗效、辐射损伤及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并可以指导放疗及过继免疫治疗。

    1997年09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7 ]
  • B超监护药物流产78例

    肖凤梅

    <正> 为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对78例药物流产后的孕妇行B超监护,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尿妊娠试验均阳性,B超均确定为宫内妊娠。孕周在7周以内,孕次第一胎70例,第二胎8例(宫内无避孕环)。服米非司酮25mg,早晚各1次,共3天;第4天上午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胎囊是否排出及阴道流血情况。如流血超过7天,或超过5天且流血量较多,再做B超检查。 B超检查结果:①48例用药后6小时内胎囊排出,5天内蜕膜完全排出。B超示子宫腔内无妊娠

    1997年09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显微技术在输卵管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王育华,盛燕

    对7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显微技术行输卵管保守手术。其中18例行节段切除及端对端吻合术.53例行妊娠段输卵管病灶(血胚块)清除及成形术(21例)或开窗术(32例)。随访2年.63例已宫内妊娠.除2例仍在避孕外.宫内妊娠率为91.30%(63/69);8例未妊娠。本组术后宫内妊娠率较文献报道为高.而再次异位妊娠率较文献报道低。

    1997年09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8 ]
  • 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曲义菊,吴玉兰,周莉,荣风年

    将米索前列醇(下称米索)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并与静滴催产素引产组做对照。结果显示.米索组24小时引产成功率及缩短潜伏期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母婴安全。认为其方法简便.不增加孕妇痛苦.有推广应用价值。

    1997年09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DA及SOD变化及其意义

    张萍,史光军

    <正> 我们检测了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旨在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包括子宫肌腺病,下称患者组)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另选20例健康妇女做对照,两组年龄25~35岁。治疗前两组均抽取外周静脉血4ml,离心分离出血清,置-70℃低温冰箱保存,1个月内测定MDA和SOD。所得数据经统计学进行处理。

    1997年09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9 ]
  •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远期效果观察

    邓文良,金淑荣,刘宝仁,闵祥玲,李维兰,管恩山,李桂芝

    <正> 我们对孕中期平均动脉压(MAP—2)≥12kPa者应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经长期观察,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采取顺序入组法将100例MAP—2≥12kPa者(年龄23~34岁,平均26岁)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Ⅰ组)55例,口服阿司匹林125mg/d至分娩;对照组(Ⅱ组)45例,不给任何药物。均密切观察MAP—2及妊高征的发生情况。平均动脉压测量方法:孕妇休息15分钟后,取坐位测血压。MAP—2=(收缩压+2×舒张压)/3。从首次测出MAP—2开始,每1~2周测1次血压至分娩,并观察水肿、蛋白尿等情况,对符合妊高征者,给予常规治疗。产时观察两组出血量、新生

    1997年09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第一产程重复应用安定的临床观察

    王淑娟

    对40例第一产程活跃期延缓或停滞的产妇重复应用安定(下称观察组),并与40例同类产妇仅一次应用安定者(下称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至宫颈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新生儿肌张力及呼吸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重复应用安定对围产儿有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1997年09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口服药物中止早孕258例临床分析

    尹福波,高芹

    <正> 1993年以来,我们对258例早孕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Ru486)和前列腺素中止早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孕妇258例,年龄≤35岁,停经≤49天,B超检查或尿HCG测定确诊为早孕,均未放置宫内节育器,无子宫畸形及其他疾病史;用药前3个月未使用甾体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无用药禁忌症。 用药方法: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Ru486,每次25mg,每日服3次,连服2天;首次服药48小时后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服药后注意休息,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一旦有绒毛球排出,即携带来院确认。服药后6~8小时未见绒毛球排出或已排出者,均即刻肌注催产素10~20U促宫缩,并口服益母草冲剂3~5天协助排出胚囊或蜕膜,以减少阴道出血量。胚囊排出后阴道流血较多、长于8~14天或仍无胚囊排出者,应及时行B超检查。对不全流

    1997年09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 ]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防治(附63例分析)

    张长业,刘春华

    对剖宫产术中失血量≥500ml的63例患者的失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宫缩乏力及子宫切口撕裂是其主要原因(分别占44.4%和36.5%).且于第二产程施术者出血发生率高。认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胎儿娩出技巧熟练、避免子宫切口撕裂等,是预防出血的关键。

    1997年09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宫颈糜烂致产后大出血21例

    周春英,江爱梅,董爱玉

    <正> 1992年以来,我们诊治宫颈糜烂所致产后大出血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出血量为400~600ml者9例,~800ml者8例,>800ml者4例。产后2~16小时确诊,均排除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及凝血机制障碍。充分暴露宫颈后,见糜烂面呈弥漫性、局部活动性出血,甚者血如泉涌。对前者即用纱布条经阴道压迫糜烂面;对后者用2—0肠线缝合开放血管,同时静滴6—氨基己酸、止血敏等,并给予抗生素,有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经治疗4~6小时均治愈。 讨论:孕妇宫颈糜烂者常见。由于妊娠期宫颈的生理变化,宫颈糜烂局部炎症反应加重,表现为明显充血、水肿,特别是产前阴道检查次数多者更易发

    1997年09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膀胱结石引起难产1例

    李学爱,陈凤仙

    <正> 患者女,23岁。因第一胎足月妊娠规律性宫缩16小时,剧烈腹痛1小时,在当地医院诊为难产而转入本院。查体:Bp15/12kPa,胎心156次/min。宫底耻上34cm,子宫下段拉长变薄,压痛显著。宫口开全,阴道前壁穹窿处有一鸭卵状硬物,表面光滑,不活动,还纳无效。因影响先露下降而导致梗阻性难产、子宫先兆破裂。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取出一女婴,体重3500g。探查发现膀胱内有鸭卵大结石,即行膀胱切开取石术。取出一5cm×4cm×4cm大椭圆形结石,重120g。术后12天拔出尿管,排导通畅,查尿常规正常。术后16天痊愈出院。追问病史,方知患者自7岁起经常出现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为膀胱炎。现因足月妊娠临产、子宫收缩、先露下降、压迫膀胱而将膀胱内结石挤入

    1997年09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硫酸镁治疗早产33例疗效观察

    马建荣,李全德

    <正> 1990~1996年,我们采用硫酸镁治疗早产孕妇33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早产孕妇62例,年龄24~42岁,孕周28~36周;宫口扩张均<3cm,胎膜未破,心肾功能正常,无明显胎儿畸形,估计胎儿体重<2500g。治疗组33例,其中先兆早产(宫缩不规律或有少量阴道流血)23例,早产临产(宫缩规律伴宫颈口进行性扩张、宫口扩张<3cm)10例。对照组29例,其中先兆早产20例,早产临产9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肌注地塞米松10mg,12小时后重复1次;30分钟内快速输入25%硫酸镁20ml+10%葡萄糖液250ml,以后静滴10%葡萄糖液500ml+25%硫酸镁

    1997年09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卵巢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52例临床分析

    陈建梅,董蔚,赵铭春

    <正> 1981~1994年,我院收治卵巢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瘤患者52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18~78岁,平均47.47岁。6例未婚,46例已婚(已婚未孕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月经紊乱和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现腹部包块38例(时间最长者6年),包块迅速增大者2例。绝经者26例(1~33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24例(最长1年);生育年龄妇女均有月经紊乱(继发闭经2年以上者2例);下腹部隐痛3例;突然下腹痛以急腹症就诊者12例,其中2例以肠扭转和肠穿孔入院,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卵巢肿瘤。

    1997年09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尿蛋白定量与重度妊高征母婴预后的关系

    江芙蓉,李金荣

    <正> 1991~1994年,我院收治重度妊高征(按1987年《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确诊)患者40例,其中尿蛋白定量≥5g/24h者26例。现对其母婴预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7.4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5例(前次妊娠时患中度妊高征2例,均足月分娩;患重度妊高征3例,均胎死宫内)。入院时诊断为子痫5例,先兆子痫14例,重度妊高征7例;血压均≥20/14kPa(最高为26/17kPa),水肿均在(++)以上。除外其他疾患及泌尿系感染。化验检查:血浆总蛋白<6g/L20例,A/G比例减少或倒置19例,尿素氮>8mmol/L8例。 入院后行胎心监护,用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对孕妇测血压、数胎动,检查其肾功能及凝血酶,复查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

    1997年09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不同产式难产儿的眼底改变

    王雷,梁玉英

    <正> 我们观察了276例不同产式、不同窒息程度难产儿的眼底改变。现报告如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 本组难产儿母亲均健康,无出血性疾病及内科合并症。因产科原因行手术产,其中剖宫产90例,胎吸术140例,产钳术46例。胎吸术分为困难组、顺利组,胎吸≥2次以上成功为困难组,计48例。胎吸组与产钳组指征比例相近,有可比性。新生儿窒息83例,其中重度23例。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平产儿100例为对照组。 方法:胎儿出生后24小时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检查前先用后马托品散瞳),每隔3天复查1次,直至病变消失。记录及分级如下:①视网膜出血:据出血范围分为轻(<1PD)、重度(>1PD)。②视网膜水肿:据水

    1997年09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陈国瑞,徐建广,聂林,张传厚,郑延平,李明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术后随访40例.疗效满意。该术式的优点为:①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②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③无需自体另行取骨,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④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稳定。认为该术式对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1997年09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影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关节功能的因素分析

    李文涛,陈国瑞

    <正> 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是治疗骨肿瘤较理想的术式。其近期效果好,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尚未见随访报道。我们对41例行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术患者进行了10~21年(平均14.9年)的随访,现对影响移植关节功能的因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15~51岁,平均29.9岁。术前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32例,骨纤维肉瘤1例,骨良性病变8例。病变位于股骨上段5例,下段18例;胫骨上段12例,下段2例;肱骨上段2例,下段1例;跟骨1例。2 方法 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定期摄移植骨及关节X线片,按Mankin异体半关节移植术后功能分级标准评定关节功

    1997年09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陈伟,韩文冬

    <正> 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Bennett骨折12例。经长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5~50岁,平均21岁。跌伤8例,拳击伤4例,均于伤后1周内就诊,就诊前行外固定3例。 治疗方法:局麻下常规消毒。①手法复位:术者拇指将患指掌骨基底部向掌尺侧挤压,使其复位,维持患指在背伸、外展、对掌位(需X线证实)。②经皮内固定:自骨折远端桡背侧、拇长展肌外侧与第一掌骨成45°角,向腕骨方向钻入克氏针(1~1.5mm),进针过程中若有落空感,说明未进入腕骨,应及时改变进针方向。一般进针2~2.5cm。活动患指,证实骨折端稳定后剪断克氏针,将针尾埋于皮下,针眼处放一酒精棉球。③外固定:用石膏将第一掌骨固定于背伸、外展、对掌位,4周拆石膏,功

    1997年09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464例手术设计

    曹斌,范启申,翟振华

    采用足趾移植再造手指464例(511指),全部成活.且外观满意,具有手指功能。其中皮肤设计松紧适度455例(97.6%)。过紧9例(2.4%);供受区血管蒂合适459例(98.9%).过短5例(1.1%)。认为术前应仔细检查及测量供受区.了解受区缺损度、皮肤瘢痕、血管损伤及供趾血管类型。受区皮肤设计应尽可能满足覆盖供趾两侧方及掌侧的需求。对遗留的背侧皮肤缺损,可用携带的足背皮瓣覆盖。应根据受区血管条件决定供区血管蒂长度,并在术中随时调整。

    1997年09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手术治疗上睑板腺癌9例疗效观察

    张前卫

    <正> 1988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上睑板腺癌患者9例,均施行下睑板结膜瓣再造上睑术,随访2~5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44~66岁,平均56岁。右眼5例,左眼4例;肿瘤最大11mm×7mm×8mm,最小5mm×4mm×2mm,均未侵犯上穹窿部结膜。肿瘤切除后,上睑缺损较大,其中眼睑缺损1/2者3例,2/3者5例,全眼睑缺损者1例。病理分型为分化型4例,鳞癌型4例,基底细胞型1例。临床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1例。 手术方法:在病变侧上睑板上缘的提上睑肌肌腱处预置2~3针缝线,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睑板与结膜,向上分离暴露提上睑肌,分别垂直切开缺损剩下部分的内、外侧缘,即得提上睑肌结膜瓣。沿下睑板沟切开结膜及睑板,使之与上睑缺损等长,充分分离至下穹窿部,做一个与上睑缺损相对应的睑板结

    1997年09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 ]
  • P~(16)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肺癌的关系

    王善政,田辉,张廷国,张振国,刘文君

    采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5例原发性肺癌(下称肺癌)患者的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P~(16)蛋白表达率为49.3%(37/75);P~(16)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提示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1997年09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人工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附6例报告)

    刘天起,王春祥,刘鲁祁,王明华,马延平,宋作瑞

    <正> 1986年以来,我院为350例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发生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6例,均经再次手术或尸解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3~53岁(平均37岁)。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瓣膜功能障碍距首次手术时间为10分钟至13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室颤,其中心脏骤停2例,急性左心衰及机械瓣金属音消失3例,另1例表现为低血压、桡动脉平均压波动范围较大。瓣膜急性功能障碍的原因为人工瓣叶破裂造成卡瓣2例,瓣柱断裂造成卡瓣1例,血栓形成堵塞瓣口、残留细腱索卡瓣及左心室后壁钙化斑块影响瓣叶开放各1例。再次手术时重新置换机械瓣或生物瓣各2例,调整瓣叶开口方向1例,另1例为双瓣置换术后,怀疑低血钾心脏骤停,心脏复苏后并行机诫转流3小

    1997年09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小儿慢性阑尾炎16例病因分析

    马成海,杨成,李红芸

    <正> 我们收治慢性阑尾炎患儿16例,现对其病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5~13岁;病程3个月至5年。阑尾炎发作3次6例,4~5次5例,无典型发作史而仅有右下腹反复疼痛或隐痛2例,阑尾脓肿形成引流术后2例,右下腹疼痛引起肠梗阻术中发现阑尾病变1例。X线钡餐透视检查示阑尾充盈不完全、阑尾不充盈、阑尾充盈完全但蠕动差各2例。术中见阑尾系膜短而阑尾细长扭曲(10cm以上,最长20cm)6例,阑尾腔内异物(西瓜子、山楂核)2例,节段性阑尾、阑尾腔内蛔虫体梗阻及阑尾腔内蛲虫梗阻各1例,阑尾自然切割及残缺2例,阑尾重复畸形(球状)1例。2例于术后第5

    1997年09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下腔静脉成形联合断、分流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张曙光,于振海,阮长乐,李光新

    <正> 我们采用经皮气囊下腔静脉成形术联合肠腔分流术、脾肾分流术及脾切除术、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5岁。均在外院长期以肝硬变门脉高压症保守治疗。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乏力、胸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血流自下而上)、肝脾肿大及腹水(蛙腹)、双下肢肿胀、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化验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2例,肝功能C级1例(其血尿素氮36mmol/L)。超声检查示肝脾均肿大2例,肝硬变并脾肿大1例;均有大量腹水及肝静脉阻塞。血管造影示肝后段下腔静脉近心端膜状阻塞1例,狭窄2例(狭窄处分别为0.3cm和

    1997年09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26例

    曾宪忠,马幼平,陈冠平,宋良贞,鲁琳,姜开通,黄传兰,徐溪

    <正> 1993~1996年,我们采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治疗胆道疾患,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6~71岁。均经B超、ERCP检查,其中诊断为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蛔虫4例,慢性胰腺炎1例,缩窄性乳头炎1例。术前查血常规,出、疑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静滴维生素K_140mg1~2天, 采用OLYMPUS JFIT20纤维十二指肠镜、PSD—10高频电波发生器、KD_(22)Q推拉式电刀、废旧切开刀改制的针式电刀、取石网篮及ERCP造影导管。沿ERCP造影导管的插入方向,将切开刀插入胆总管,经X线

    1997年09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附69例报告)

    邵世修,李延江,孙立江,侯四川,刘勇,申东亮

    <正> 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不典型肾结核患者69例,现对其诊断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0例,女39例;平均年龄38岁(18~57岁)。入院诊断为肾脏无功能13例,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2例,肾积水、输尿管狭窄梗阻8例,脓肾8例,附睾结核10例,膀胱尿道炎20例,血尿待诊2例,尿毒症2例。36例于术前经细菌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余33例于术后明确诊断。2 讨论 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腰痛、低热、盗汗、消瘦等;尿液检查常见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X线有肾脏破坏征象,尿细菌学检查抗酸杆菌阳性。本组69例

    1997年09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叶元华,戴淑真,彭伟,马淑琴

    <正> 1996年2~12月,我们测定了3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含量,旨在探讨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本文妊高征组35例,年龄26~31岁,孕周32~36周。其中妊高征为轻度12例,中度12例,重度11例。另设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周及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含量。另抽取空腹肘静脉血

    1997年09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IUD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宫腔内微生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范俊,董白桦,王小元,张仁华,曾宪芳,董杰德

    <正> 我们对60例使用无尾丝宫内节育器(IUD)者进行了宫内微生物的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将60例使用无尾丝IUD的健康育龄妇女分为两组。Ⅰ组30例,置器前月经规律,置器后有子宫异常出血(包括经期缩短、延长,经量增多或经后出血淋漓不断);Ⅱ组30例,使用IUD前、后月经无明显改变。两组年龄及孕、产次无明显

    1997年09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复方丹参对新生儿窒息血过氧化脂质水平的影响

    卢宪梅,路方红

    <正> 我们测定了84例新生儿窒息的血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并对其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新生儿窒息组84例,按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A组)44例,重度窒息(B组)4O例。A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23例(A_1组),未用21例(A_2组);B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21例(B_1组),未用19例(B_2组)。另选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对照,其出生体重为2500~4000g。 各组均空腹抽静脉血2ml。窒息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和停药当天或第二天晨采血;对照组于生后24小时内采血。用硫代巴比妥(TBA)化学比色法侧定LPO。在常规处理窒息的基础上,A_1和B_1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2次,A_1组用10天,B_1组用14天。

    1997年09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卵巢动脉子宫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例报告

    戴锦秀

    <正> 我们对6例剖宫产术中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出血患者,在输液、补血、扩容等同时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卵巢动脉子宫支,取得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32岁,平均28.5岁。其中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2例,子宫收缩乏力3例,胎盘部分植入1例。出血量1800~3500ml,平均2600ml。6例均行子宫动脉上行支与卵巢动脉子宫支结扎,其中1例胎盘部分植入患者同时用刮匙清理宫壁,肠线“8”字缝合。 手术方法:①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术者以左手垫在左侧子宫下段后壁处,用大弯无创伤缝合针自子宫横切口下子宫肌层(子宫边缘1~1.5cm处)进针(不穿到子宫内膜),在子宫血管外1cm处出针,然后用无创伤缝合针(亦可用大弯针,7号丝线或0号肠线)结扎。若结扎右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亦将右手置于子宫右后壁,但从子宫血管外侧进针,右侧肌层出针。②结扎卵巢动脉子宫支:对子宫体部出血和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欲保留生育机能者可行双

    1997年09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49例分析

    张立范,李冬云

    <正> 我院于1992~1997年收治新生儿窒息162例,其中49例有心肌受累的临床表现,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9例,出生时Apgar评分0~7分。主要临床表现为心音低钝、心率减慢或增快、呼吸增快、青紫、苍白和肝肿大等。患儿生后6~72小时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两个以上导联ST段移位33例,T波低平或倒置49例,室性期前收缩3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Q—T时间延长9例,束支传导阻滞2例,P—R间期延长及异常Q波各1例。生后3天内测定心肌酶谱,其血清肌酸磷酸肌酶(CK)平均11.20U/L,心型同功酶(CK—MB)0.52U/L,乳酸脱氢酶(LDH)9.62U/

    1997年09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肺部感染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李连亭,宋开友

    <正> 我院测定了56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肺部感染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5~85岁,平均50岁。其中细菌性肺炎30例(均由胸片及细菌学检查确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6例。对照组56例,均为同期本院健康查体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35~84岁,平均52岁。肺部感染组静滴抗生素2周左右,至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基本消退。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金标法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肺部感染者治疗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肺炎组1.909±1.862mg/L,慢支组为1.772±1.563mg/L;对照组为0.68±0.248mg/L。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01。肺部感染者经静滴抗生素2周后,肺炎组和慢支组的D一二聚体分别为2.457±1.762mg/L、1.035±1.209m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

    1997年09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新生儿ABO溶血病36例临床分析

    陈凯,马加宝

    <正> 1994~1996年,我们收治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6例;第1胎32例,第2胎4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33例。入院日龄1~7天。出现黄疸时间为生后6~72小时。血总胆红素为240~513μmol/L,血红蛋白120~145g /L14例;网织红细胞3%~6%30例,>6%6例。伴轻度肝肿大8例,精神差6例,惊厥、肌张力增高1例。母子血型为母O—子A型19例,母O—子B型14例,母A—子B型2例,母B—子AB型1例。子血直接Coomb's试验阳性27例,间接阳性24例;母血均间接阳性。血清免疫抗A(B)效价1

    1997年09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老年咯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吕祥龙,刘现文

    <正> 1992~1995年,我们对164例老年咯血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38例,女26例;年龄60~79岁,平均66.1岁。咯血持续时间1天至2年,平均78.3天。临床表现为咯血痰或痰中带血丝152例,大咯血(>100ml/d)12例。X线正侧位胸片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多20例,肺部肿块、浸润、空洞、肺不张和肺门肿大144例。 检查方法:均采用Olympus BF—P_(10)型纤支镜,于咯血间期检查。术前常规肌注安定、阿托品。用1%地卡因行鼻腔、咽喉部喷雾麻醉,经鼻将纤支镜缓缓送入,依次检查会厌、声门、气管及支气管。如咳嗽较剧,可通过纤支镜活检孔注入2%利多卡因2~4ml行粘膜表面麻醉,并吸出气管及支气管内的

    1997年09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

    李伟,卢钦安,武尚文,焦东梅

    <正> 我们对105例血尿患者,采用普通光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本组肉眼血尿35例,镜下血尿70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77例,男40例,女37例;平均年龄40.5±26.7岁,均确诊为肾小球疾病。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5例,链球菌感染后肾炎10例,IgA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12例,狼疮性肾炎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6例。B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5±23.6岁,均确诊为非肾小球疾患。原发病为泌尿系结石5例,肾盂肾炎6例,膀胱炎7例。泌尿系肿瘤4例,前列腺疾患4例,多囊肾2例。两组患者均行尿红细胞镜检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渗透压、血尿素氮及肌酐测定,部分行血尿β_2—微球蛋白、尿pH等测定。两组均取新鲜中段晨尿10ml,置于玻璃试管中离心(1500r/min)5分钟,弃去上清液9ml,将沉渣0.2ml放入血细胞计数盘中,计算1ml尿中红细胞数,并以高倍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不染色),数100个尿红细胞,多形型红细胞(形态大小有明显差异,外形不规则,呈面包

    1997年09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铸金树脂粘结桥修复前牙缺失疗效观察

    秦琥,马泉生,左淑玉,曲凤杰

    <正> 1984年以来,我们将整体铸造金属舌侧翼板树脂粘结固定桥(下简称粘结桥)用于前牙缺失的修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前牙缺失患者76例,年龄21~55岁。其中缺失1牙43例,2牙33例;上颌51例,下颌25例;修复时间2~5年。 粘结桥设计:粘结桥的基本结构为:①固位部分:主要为舌侧翼板。为尽量扩大粘结面积,除利用两侧基牙的舌侧面外,亦应充分利用缺隙邻面及其轴面角(包括唇、舌轴角)。②支持部分:除利用舌侧隆突外,应使切缘形成切斜面肩台,上颌为舌斜面。

    1997年09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刘蕾,李济华

    <正> 我们对32例(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2例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取得了良好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6~84岁。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27例,外伤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3例,继发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2例。病程2天至4年。就诊时眼压5.602~9.527kPa。术前视力为4眼无光感,14眼光感,12眼手动,3眼眼前数指,3眼0.l。前房深浅尚可5眼,前房存在、较浅31眼,其中2眼虹膜有少量新生血管。房角检查除2例儿童不配合外,7眼角膜水肿,2眼角膜白斑视不见,N_24眼,N_312眼,N_49眼。 手术方法:术前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以2%利多卡因行球后和面神经分支阻滞麻醉后,间断压迫眼球5~10分钟。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12点方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5mm×4mm、1/

    1997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自制泪囊粘膜剪切器的临床应用

    刘维义

    <正>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泪囊粘膜剪切器(下称剪切器)对21例(21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拱桥”式吻合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5例;年龄11~57岁,平均41岁;病程11个月至9年。冲洗泪道均有

    1997年09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老年CAPD患者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马亚玉

    <正> 为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衰竭(CRF)患者行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后血、尿及腹膜液中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9例老年、8例成年CRF行CAPD的患者进行了β_2—MG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17例患者中(下称CAPD组)16例CRF,1例急性肾小球肾炎;年龄63~72岁9例,30~50岁8例。CAPD平均时间9.9个月(24小时至44个月),CAPD感染5例。另设6例健康者(年龄21~27岁)做对照。 检测方法:采集晨空腹静脉血及晨尿。腹透液取24小时中四次收集的透析液。用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的放射免疫药盒测定β_2—MG。先将待测血清用PBS液稀释,再取样品0.1ml加入~(125)Ⅰ标记的β_2—MG及抗β_2—MG血清

    1997年09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测定的临床意义

    宋玉强,邹宏丽

    <正>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变化,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测定了22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并对血小板在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2例患者中,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5±7.8岁;病程1~18年,平均8.4±6.3年。典型偏头痛2例,普通偏头痛20例,均按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确诊,且排除肝、肾、心脑血管病及内分泌代谢疾病。另设正常对照组28例,无头痛及其他疾病病史(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3.2±6.1岁)。 偏头痛患者分别于头痛发作1周内和3周后两

    1997年09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无Q波型心肌梗塞12例临床分析

    袁锐三,田仁和,袁景亮

    <正> 1991~1996年,我们收治无Q波型心肌梗塞(NQMI)患者12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53~74岁,平均59岁。均符合NQMI诊断标准中的①+③或②+③项:①持续性胸痛超过半小时;②持续S—T段抬高,或S—T段下降和(或)T波改变>24小时,无新的病理性Q波;③发病2~4小时CPK及CPK—Mb升高,约20小时达峰值(至少为正常上限的2倍)。本组合并高血压7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冠心病4例,慢性肾炎1例。血清酶峰值CPK平均1000U/L,GOT平均82U/L,LDH平均482U/L,均符合AMI变化。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1~7mm7例,S—T段抬高2~6mm3例,T波倒置≥1mm6例,均未出现病理性Q波,且符合AMI演变规律。经住院治疗,痊愈11例,死亡1例。 讨论:据文献报道,NQMI占AMI的20%。长期以来,病理性Q波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透壁性心肌梗塞的根据,仅有ST—T改变和(或)R波变化者提示非透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近年来的研究证

    1997年09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狂犬病疫苗生产技术的改进

    何淑才,张中典

    <正> 目前,现行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技术仍存在病毒收率低,超滤浓缩病毒时,细胞碎片及牛血清等也都被浓缩的问题。我们采用二次收获病毒液与超滤和区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①细胞制备:将金黄色小地鼠肾脏用常规胰酶消化,制成单个肾细胞,置37℃培养;细胞生长液为含6%新生小牛血清水解乳蛋白SMI液,加适量庆大霉素,NaHCO_3调pH。②病毒:狂犬病固定毒aG株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③维持液;为含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的E氏液。④超滤与区带离心:采用日本产分子量为300K的超滤膜超滤,区带离心后收集有效组分。 方法与结果:①疫苗检定: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的方法操作,分别测定毒力滴度、效力、甲

    1997年09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亚硒酸钠治疗急性肝炎临床观察

    李梅,李志娟,潘兆随

    <正> 我们应用亚硒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按1990年全国肝炎学会制订的标准确诊。采用随机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有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等。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一般保肝药(齐墩果酸、强力宁、维丙肝、维生素等)及对症处理。其中治疗组加亚硒酸钠2mg/d,4周为一疗程,每周对乏力、纳差、腹胀、肝痛、恶心及黄疸等记录1次,治疗前后

    1997年09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器的临床应用

    姜文

    <正> 1992年以来,我们用自行设制的简易负压引流器(下称引流器)治疗36例颌面部继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8~65岁。其中下颌骨骨折继发出血7例,颧骨骨折出血2例,口底及颈部损伤出血5例,颌面部软组织伤并血肿8例,腮腺手术后出血1例,颈部淋巴结清除术后出血3例,颌下腺手术后出血4例,下颌骨手术后出血3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3例。 引流器制作:引流器由负压瓶和引流管组成。负压瓶为带完整橡皮盖的250ml无菌玻璃盐水瓶;引流管为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端小塑料细管用眼科剪间隔1cm剪3~5个小孔,并剪去针头形成吸引管,输液管另端插入负压瓶橡皮盖内。 使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确定伤口内出血部位及出血点后,清除瘀血块,直接放入带有小孔的吸引管。缝合伤口并结扎固定吸引管,纱布敷盖伤口,同时用50ml玻璃空针将负压瓶抽成负压,即

    1997年09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安射力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体会

    李海晓

    <正> 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安射力(Optiray)对21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3~66岁。其中头部扫描5例,腹部扫描14例,胸部扫描2例。均采用高压注射器(型号为MCT,美国产)注射造影剂,注射剂量均为100ml,造影剂浓度为350mgⅠ/ml。注射前、注射中未用任何药物,注射前造影剂由高压注射器自动预热。所用CT扫描机为岛津SCT—4500TE型。 结果:本组增强效果良好,图像清晰,对比度良好,能为诊断提供可靠资料。2例患者注射过程中有轻微发热,未做特殊处理。其余患者均耐受良好,无任何不适感。

    1997年09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幼女阴唇粘连

    牟瑞丽,孙茜

    <正> 阴唇粘连多发生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2岁者约占56%。临床上以小阴唇粘连最常见,偶见大小阴唇同时粘连者。1 病因1.1 后天性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阴唇粘连为后天性。出生后,上阴唇上皮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母体遗留下来的雌激素影响。出生后不久,来源于母体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小阴唇上皮既嫩又薄,容易受损而导致损伤性粘连。婴儿期使用尿布(尤其是尿布外面有橡皮布或塑料布)者,由于阴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容易导致阴唇上皮细胞脱落而致感染;穿开裆裤者,由于外阴暴露,亦易受感染。大便后揩擦肛门不当、大便污染外阴等,亦为感染性粘连的原因。1.2 先天性原因 有学者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两阴唇可因不正常的融合而粘连,但此说法尚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先天性阴唇粘连罕见,确诊前需排除两性畸形。2 诊断

    1997年09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幼女阴道异物

    孙树三

    <正> 阴道异物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多由于患儿在玩耍中出于好奇,误将异物放入阴道内而致异物存留。常见的异物有圆形塑料膜、胶布、棉布、麦杆、麦粒、玉米粒、纸团、钮扣等。因患儿年幼,不能及时提供确切的病史,故易被忽略。1 诊断1.1 症状及体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呈水样、血性、脓性,或有臭味。有学者报道,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流血者占95%。对幼女顽固性外阴、阴道炎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本病。部分患儿外阴可无异常。1.2 辅助检查 对阴道分泌物行悬液检查可排除滴虫及霉菌感染。其它辅助检查以痛苦小、无损伤为原则。①肛诊:宜用小指体察异物感。②探针:可

    1997年09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性早熟

    王波

    <正> 性早熟指性成熟发育较正常儿童提早2.8个标准差(SD)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9岁以前出现任何第二性征均属性早熟。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及假性性早熟、完全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还有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之分。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生作用所致,多为完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多由于卵巢或肾上腺肿瘤或外源性卵巢激素作用所致。临床上以女性同性性早熟较多见。在性发育过程中,患儿身长、体重过快增长,骨骼成熟过速,骨骼闭合较早,身高较同龄人矮,但不影响智力与牙齿发育。现将其病因及诊治介绍如下。1 病因1.1 特发性性早熟 特发性性早熟无明显病因,占女童性早熟的80%~90%,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部分有家族史,一般无解剖学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因下丘脑LHRH对儿童期低性激素抑制敏感

    1997年09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少儿期妇科肿瘤

    汤春生

    <正> 小儿女性生殖器官肿瘤较少见,与成人同类肿瘤的表现不尽相同,且病理发展过程较复杂,约有半数为恶性或潜在恶性,并具有以下特点:①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成人不同。成人常见的宫颈鳞癌及宫体腺癌在小儿极少见或不发生,但偶可发生阴道和宫颈葡萄状肉瘤及透明细胞癌;成人的卵巢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上皮性癌,而小儿卵巢肿瘤几乎都来源于生殖细胞或性腺间质细胞;②主要临床表现为恶臭白带、阴道口脱出息肉状肿物、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腹胀、腹痛或性早熟;③由于盆腔容积小,肿瘤迅速增大后向上进入腹腔;①以卵巢肿瘤最常见,由于小儿卵巢固有韧带较长,故容易发生扭转;⑤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极高,且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⑥实施根治手术、化疗或放疗较成人困难,且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殖内分泌功能。现将常见小儿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诊治介绍如下。1 卵巢恶性肿瘤

    1997年09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3 ]
  • 小儿阴道炎

    张桂屏

    <正> 小儿阴道炎临床较常见,多发生在2~9岁的儿童,约占幼女妇科疾病的57.6%。因其常与外阴炎并存,故一般称为小儿外阴—阴道炎。由于婴幼儿内源性雌激素缺乏,内外生殖器均未发育成熟;加之阴道粘膜菲薄,上皮缺乏糖元,pH值偏高,故易受感染。其发病途径为:①不注意外阴清洁;②由患阴道炎的家长或托育人员传染;③霉菌或滴虫性阴道炎常于分娩过程或出生后由母亲直接传播;④少数患儿可因肠道蛲虫、阴道异物等因素所致。在诸多病原体中,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最多见(占58.8%),其中大肠杆菌感染占80%,其次是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淋菌等,病毒、滴虫、霉菌感染较少见。1 诊断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由于婴幼

    1997年09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小儿生殖道畸形

    林雨琴

    <正> 婴幼儿生殖器的结构特点为卵巢狭小,子宫不随身体发育而增大,1岁时呈退行性变,6岁时才开始增大;外阴和阴道呈幼女型,8岁以后卵巢开始有分泌功能。婴幼儿生殖道畸形多见于初生后或童年,也有青春期或婚孕时发现者,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1 分类1.1 处女膜闭锁 阴道口为膜状组织,完全封闭。婴幼儿期不易发现,常因阴道积液或经血潴留而就诊,此应与婴幼儿阴道粘连相鉴别。查体可见处女膜无开口;青春期经血潴留时处女膜外凸,穿刺抽出陈旧性血性分泌物。1.2 阴道畸形 儿童期无症状,常在月经来潮或婚孕期才发现。①阴道闭锁:为双侧副中肾管汇合后尾端与泌尿生殖窦相接处未贯通所致。多为阴道下端闭锁,症状与处女膜闭锁相似,但阴道子宫形成积血后,处女膜无外凸,无色泽。②阴道横隔:因双

    1997年09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孙嘉珍

    <正> 青春期的突出表现为体格发育,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逐渐成熟,女性月经来潮;一般至18岁生殖器发育成熟,此阶段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逐渐形成周期。在卵泡发育过程中有周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随之增生、脱落而形成月经。月经初潮,此调节系统尚不完善,月经可不规则,部分表现为长时间子宫出血,甚至继发严重贫血,此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下称青春期功血)。青春期功血由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引起,确诊前应排除生殖道其他部位的出血及全身或生殖器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子宫出血。据统计,青春期子宫出血62%为功能性,28%为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所致,10%为其他疾病所致。1 分类及表现1.1 无排卵型功血 占90%。多见于月经初潮后的头几年。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气候骤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及其他全身疾病等均可影响丘脑

    1997年09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2 ]
  • 输注血浆冷沉淀致过敏性休克1例

    王勤友,滕彬,申法奎,袁春鹃

    <正> 患者男,16岁。1992年确诊为中型血友病甲,曾因膝、踝关节反复出血而输血浆冷沉淀4次、新鲜血浆2次。1996年12月25日又因双侧踝关节出血来我中心输血浆冷沉淀治疗。共输B型血浆冷沉淀400U(4袋),当最后一袋将输完时,患者即感全身发痒,颈、胸部有散在荨麻疹,数分钟后感到头晕、视物不清,随之面色苍白、血压下降(10.5/6kPa)、心率快(14次/min),全身散在荨麻疹。立即停输冷沉淀,让患者平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并配合其他抢救措施,1小时后患者恢复正常。 讨论:血浆冷沉淀是凝血因子Ⅷ的粗制品,含血浆蛋白种类较多。多次输血浆或其冷沉淀的患者,有产生血浆蛋白同种抗体的可能性,若再次输入的血浆或其制品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即可与该抗体相

    1997年09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行颌间弹力牵引成功1例

    孙华平,赛宗君

    <正> 患者女,14岁。4周前因车祸致下颌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此次因上下牙对位不好而就诊。局部检查:颜面下1/3较长,前牙开(牙合)约1.5cm,后牙正锁(牙合)。X线片示下颌骨左侧颏孔区斜行骨折,后段骨折断端向上内错位,前段向下后方错位。当即用带钩的牙弓夹板固定于上、下颌牙齿,作颌间牵引复位,5日后咬(牙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4周后解除固定,(牙合)关系正常,X线示下颌骨骨折端对位良好。 讨论:以往认为颌骨骨折应在伤后1周内行复位固定,否则断端有纤维骨痂形成,纠正困难。本例错位已4周,采用颌间牵引治疗仍获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骨折4周左右骨折断端骨痂形成尚少,且

    1997年09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

    郭丰富

    <正> 1977年,Busing首先采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SPKT)治疗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目前移植物1年存活率已达55%~75%。现将有关SPKT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移植器官的切取 一般对供者采用腹部大十字切口,多器官原位灌注及整块切取的方法。主动脉插管灌注后,切取肝脏、全胰腺、十二指肠、脾脏、双侧肾上腺、肾脏及输尿管等。腹主动脉切取范围上至主动脉裂孔,下至髂血管分叉6cm处。灌注液一般选用UW液,其保存胰腺的最长时限为30小时。修整器官时,先分离双肾、输尿管及其血管,再修整胰腺、十二指肠和脾脏。保留好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上述二动脉开口的腹主动脉片和门静脉。2 手术方法

    1997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中心静脉营养支持与管理

    李光新,田虎,张曙光,于振海,阮长乐,杨国春

    <正> 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是指经皮穿刺或切开浅表静脉向腔静脉置入导管输给患者每天所需全部或部分营养。前者为全静脉营养(即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后者为部分静脉营养(即部分胃肠外营养PPN)。1 适应症 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适应症为:①营养物质不能直接由胃肠道摄取,如食管烧伤、食管癌、贲门癌等。③胃肠道外瘘,如十二指肠瘘、小肠瘘、胰瘘、胆瘘及各种吻合口瘘等。③肿瘤患者在大面积放疗或化疗过程中有严重胃肠道反应。④短肠综合征、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不能消化吸收食物者。⑤各种不能正常通过消化道进食的危重患者。⑥大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等。2 营养液的组成和营养素的需要量

    1997年09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环孢霉素A的临床应用

    孙淑娟,刘振章,孟彦,李宏建,徐向荣

    <正> 环孢霉素A(CsA)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现结合文献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抑制器官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 CsA为目前世界上临床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与抗排斥反应的首选药物,广泛用于肾、肝、心、肺、胰、骨髓等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黄素英等对严重血管化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高危患者于术后用皮质激素及抗生素静滴3天,双眼包扎3~4天,至角膜移植片上皮修复后,开始局部用CsA油剂滴眼,每小时1次,1周后改为2小时1次,维持1个月,以后改为3~4次/d,维持3~6个月。共治疗33例,平均随访21个月,成功率为65.7%,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4.3%。2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2.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近年来,国外用CsA治疗激素依赖或激素耐药并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小儿NS,初始剂量为4~6mg/(kg·d),最低有效量为2.5mg/(kg·d),分2次口服;并建议小儿

    1997年09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高血压病患者拔牙的护理体会

    张言玲,韩玉玫

    <正> 我科于近年来对9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拔牙术,因采取了周密的护理措施,故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的护理体会是:①术前均服硝苯地平20mg,服药20

    1997年09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产后出血合并肝硬化、肝性脑病

    周莉,姜卫国

    <正> 病历摘要 患者25岁,孕2产1。因产后出血持续6小时并失血性休克,于1995年12月16日晚10时收入院。患者系36~(+5)周妊娠,于18小时前在当地医院顺娩一女婴,产时无抽搐。产后即出现阴道流血,量多,用宫缩剂行宫体及静脉注射(量不详)效果不佳,阴道检查见宫颈及阴道壁渗血,行清宫术未刮出残留物,给予局部渗、出血点缝扎止血,阴道仍少量持续出血,6小时总出血量约2000ml,血压降至7.5/0kPa,经输血1200ml,阴道流血减少,血压渐升至12/7kPa。因抢救过程中无尿,故血止后安放导尿管,共导出尿液200ml,色深,尿常规检查无异常。1小时前先后注射速尿2次(分别为20mg及40mg),催产素10U而转本院。入院时无头痛、头晕及视物不清。婚后曾行人流术1次,无大出血史,否认心、肝、肾系统疾病。此次妊娠于33周时出现双下肢浮肿,渐加重并伴高血压(最高达21/13.5kPa),曾服降压药物(不详)及舒喘灵等,效果不明显。查体:T36.6℃,P92次/min,R22次/min,Bp20/13kPa。

    1997年09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吸注套扎法治疗痔疮5000例

    李洪湘,盛传亮,任毅

    <正> 1988年5月至1997年5月,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套扎吸注器”(下简称套扎器)对5000例痔疮患者施行吸注套扎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222例,女1778例;年龄19~73岁,平均49岁。均有便后无痛性滴血或射血及便后肛门外有异物突出,有的不能自行还纳。病史最长28年,最短2个月。临床分期:本组共有痔核9680个,其中Ⅰ期内痔2080个,Ⅱ期内痔5120个,Ⅲ期内痔1350个,混合痔732个,外痔398个。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屈膝位。插入与该机配套的肛镜,使痔核暴露并突入肛镜缺口内,用新洁尔灭棉球消毒肛道和痔核,将消毒的乳胶圈通过扩锥提前预置在与痔核相应的注射吸盘外壁上。术者左手固定肛镜,右手握住吸注器的把柄,食指扣动板机,启动光源,然后将注射吸盘对准病灶,并轻贴于痔核的粘膜上(以不漏气为度)。这时继续抠紧扳机,吸盘内自然产生负压,将病灶吸入注射吸盘内,将预置药物推入痔核1~2ml,再加压扳机,直至将

    1997年09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改良睑缘后退术治疗沙眼性睑内翻倒睫

    薛兆武,孙中平,苏钦伟

    <正> 1990~1994年,我们采用改良睑缘后退术治疗沙眼性睑内翻倒睫74例(126眼),对其中71例(121眼)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1例,女50例;年龄28~74岁,平均59岁。轻度瘢痕致睑内翻倒睫89眼,重度瘢痕致睑板变形23眼,合并沙眼性上睑下垂4眼,睑球后粘连5眼,经其它手术治疗后复发13眼。 手术方法:采用2%利多卡因及1‰肾上腺素于眼睑皮下及结膜下浸润麻醉。先用睑板牵拉器翻转上睑,再于睑缘后2mm处沿外眦至泪点内侧水平切开睑结膜及睑板(勿伤及泪点)。沿此切口向下劈开睑板至睑缘部,向上剖切剥离睑板,并切断部分附着于睑板的提上睑肌。用6—0细丝线双针缝合,从切口上2mm结膜睑板面穿入,灰线上皮肤穿出,水平褥式缝合2~3针。从中间到两侧开始打结,松紧度以睑缘处被剖切的睑板翻转向外近90°为准。术后用绷带包扎术眼,24小时后开放点眼(用四环

    1997年09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及脂溢性皮炎40例疗效观察

    李洪武,郭辉,李丽丽,梁雪冰,任晓红

    <正> 1995年5月至1996年10月,我们采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及脂溢性皮炎患者40例,并与用2.5%硫化硒洗剂者进行对照,显示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文80例头皮糠疹及脂溢性皮炎患者,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17~72岁,平均34.6岁;病程1~20年,平均5.4年。皮损为头部糠秕状或斑片状油腻性鳞屑,部分积厚鳞屑基底有红斑、糜烂或渗出伴瘙痒。患者于2周内局部未用任何外用药,1个月内未口服酮康唑片剂或其它抗真菌药。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间年龄、皮损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A组用2%酮康唑洗剂,B组用2.5%硫化硒洗剂。均为每周2次,每次5ml,揉搓

    1997年09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膀胱保留灌注白细胞介素Ⅱ治疗腺性膀胱炎

    黄世明,任伶

    <正> 腺性膀胱炎属癌前病变,临床少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理想。我院自1992年8月以来采用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经尿道行膀胱保留灌注治疗10例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8例;年龄28~59岁;病程3个月至3年。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下腹或会阴区不适3例,镜下血尿4例。膀胱镜检查见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输尿管开口周围;其中泡状水肿型8例,慢性炎症型2例。均经膀胱镜取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法:经尿道插入导尿管,排净尿液,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60ml+IL-Ⅱ10万U,药液保留2小时以上。每天灌注1次,共7次,以后每周1次共4次,最后每月1次维持治疗。 结果:本组均随访3~6个月。3个月随访时,8例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2例减轻,3例会阴或下腹不适者症状消失,4例镜下血尿者尿液恢

    1997年09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卡孕栓用于钳刮术中止中期妊娠

    张德兴,黄守霞,魏萌,李敏,张相花

    <正> 1993~1995年,我们将卡孕栓用于钳刮术中止中期妊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卡孕栓组185例孕妇,年龄19~44岁,平均24.3岁;孕周12~17~(+2)周,平均15.2周。胎儿双顶径最大33mm。第一胎126例,二胎以上59例。对照组为同期采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引产者,共101例,两组孕周、胎次、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997年09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救治体会

    胡勉,汤同万,车树林,臧桂兰

    <正> 1990~1996年,我们收治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7例,全部抢救成功。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8例;年龄38~92岁;病史8~62年。入院前哮喘发作持续3~6天。入院时端坐呼吸、多汗、重度紫绀;心率平均118次/min,呼吸平均29次/min,血压低于12/8kPa2例;精神错乱2例,浅昏迷1例。合并呼吸性酸中毒8例,代酸4例。心电图示电轴右偏9例,肺型P波11例。合并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绝对卧床,吸氧,在痰培养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在监测血生化及动脉血气的基础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足量补钾,需要吸痰者先给予气管内滴注药物再吸痰。②应用平喘药物:静脉用氨茶碱(0.8~1.05g/d)及氟美松(10~20mg/d),口服β_2受体兴奋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无昏迷者使用抗组织胺药(酮替芬)。治疗1~2天效果不明显者,可增加氟美松用量(20~

    1997年09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维生素K_1治疗婴幼儿顽固性菌痢40例

    宋晓美

    <正> 近年来,我院应用维生素K_1治疗婴幼儿顽固性细菌性痢疾(菌痢)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将80例菌痢患儿(男44例,女36例;新生儿30例,~2岁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均曾在外院治疗7~10天,病情无好转,经大便培养确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伴里急后重,个别合并有肺炎、硬肿症、颅内出血等,大便常规镜检均有红细胞、脓细胞,个别有巨噬细胞。 治疗方法:根据药敏应用抗生素并常规补液,给予支持疗法、对症处理、治疗合并症等。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_11~2mg/(kg·次)。

    1997年09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痛

    费大东,路德扬

    <正> 糖尿病神经痛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至今尚无理想疗法。近2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3例糖尿病神经痛患者,疗效较满意。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按WHO制订的糖尿病标准确诊。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2~70岁;病程3~14年。NIDDM29例,IDDM4例,33例均有四肢对称性刺痛、灼痛、钻凿痛、静止痛和夜间痛,以下肢为重,腱反射减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排除肌炎、癌症、尿毒症或结缔组织疾病。 治疗方法:予以强化胰岛素治疗,尽快将血糖降至正常;静滴654—220~40mg、蝮蛇抗栓酶0.75~1.0g或川芎嗪80mg,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用慢心律(每日300mg,分3次口服)或布洛芬(200mg,每日4次)止痛,出现失眠、抑郁者口服佳乐定(0.4mg,每日2次)或阿米替林(25mg,每日2~3次);肌注维生素B_1100mg、维生素B_(12)250~500μg,每日1次。另外,自拟中药降糖止痛方:黄芪30g,葛根12g,丹参18g,川芎12g,赤芍12g,桃仁10g,每日1付,水煎后分2~3次口服,并随证加

    1997年09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残角子宫妊娠误诊21例分析

    白绪凤,韩英

    <正> 1980~1992年,我们收治残角子宫妊娠患者21例,术前均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49岁;孕龄12~39周;其中足月妊娠2例。初孕妇12例,最高胎产次数孕5产4。有痛经史14例,阴道流血或伴膜状物排出10例。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并失血性休克14例,其中13例于妊娠12~20周破裂者误诊为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妊娠20周后破裂者误诊为剖宫产术后妊娠子宫疤痕破裂。6例死胎者均未发生子宫破裂,其中5例妊娠20~36周者误诊为宫内死胎或过期流产,1例妊娠39周者误诊为足孕死胎。1例孕早期发现宫旁包块,疑诊为双子宫妊娠,38周妊娠时因先兆子痫行剖宫产术获得一活婴。本组合并妊高征3例,胎盘植入2例,同侧肾及输尿管缺如2例,残角子宫扭转并胎盘早剥1例。21例均经手术确诊,术后均痊愈出院。 误诊原因分析:残角子宫系由胚胎时期一侧副中肾管(即苗勒氏管)中段不融合、发育不全而形成,

    1997年09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陈旧性宫外孕5例误诊分析

    林庆华,单良,朱孝芹

    <正> 我院误诊陈旧性宫外孕5例,在处理上有些教训,现举2例分析如下。 例1:34岁。因下腹部坠痛、月经不规则3月余入院。查体:腹平坦、软,下腹偏右可扪及一鸭蛋大小包块,质韧、表面光滑,压痛(+),边缘稍齐、不活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亢进。查血Hb110g/L,WBC7.1×10~9/L,N0.69,L0.31。B超示子宫体积增大,宫底部见一7.4cm×6.5cm回声光团,回

    1997年09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B超误诊子宫肌瘤29例分析

    吴春霞,周金荣

    <正> 1994~1996年,我们收治29例在外院或计生服务站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检查均排除之。其中15例纵切时子宫为极度后倾后屈位,大小正常,表面光滑,横切时子宫底部见一直径2.0~2.5cm大强回声光团,周边界限清晰;11例子宫位于骨盆右后方,子宫颈朝向左前方,B超横切或斜切时在子宫左侧角部可探及直径同样大小的强回声光团;其余3例子宫位于左后方,子宫颈朝向右前方,B超横切、斜切时于子宫右侧角见同样大小的强回声。29例的B超表现均酷似子宫肌瘤。 讨论:子宫肌瘤可导致子宫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发生形态学改变,其B超声像图特点为漩涡状强回声结节、漩涡状低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及混合性回声。由于子宫肌瘤的生长方向及部位不同,故B超图像可分辨出浆膜下、粘膜下、壁间肌瘤及子宫体部、峡部、颈部肌瘤。本组子宫大小、形态均正常,只

    1997年09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误诊分析

    陈平,李作显,刘敏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下称甲亢)可并发多脏器损害,且易造成误诊。近年来我们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例,慢性冠心病5例,慢性肠炎2例,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1例,棉子油中毒2例,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男,38岁。食用棉子油3年。因四肢麻木、软瘫4次,近1周发作2次就诊。查体:T37℃,P100次/min,Bp20/10kPa。甲状腺Ⅰ°大,心率

    1997年09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新生儿肠套叠2例误诊分析

    王昌菊,孙台荣

    <正> 例1:生后20天。因嗜睡半天,醒后哭闹、拒乳、面色苍白、出汗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X线示无液平。疑为低血糖,给予高渗糖、维生素C等静注,仍嗜睡。入院后4小时出现反复呕吐、剧烈哭闹,再次查体于左季肋区扪及腊肠样包块,1小时后排果酱样血便,诊为肠套叠,转外科治疗。 例2:生后26天。吐泻、阵阵哭闹1天,日排水样便10余次,拟诊为肠炎、肠痉挛,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无效。查体:腹膨隆,上腹扪及腊肠样包块,肛门指诊引出水样便、无血。3小时后排果酱样血便。手术证实为肠套叠。 误诊原因分析:与成人相比,新生儿食管相对较长,胃贲门较大,胃入口括约肌不发达,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故较易发生溢乳及呕吐。故肠套叠后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本文2例误诊亦与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及基层医院对小儿外科疾病诊治经验不足有关。

    1997年09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肺隔离症1例误诊分析

    许世芳,王玉光

    <正> 患儿男,12岁。1个月前受凉后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初起咳白色泡沫痰,后变为黄痰,量不多,无臭味,偶有血痰,并左胸下部轻度疼痛、乏力。按左下叶肺炎先后用舒安新、丁胺卡那霉素及复达欣治疗2周,症状减轻,但肺部阴影未见吸收,X线拍片示左下肺脓肿。查体:T37.8℃,左下肺闻及少许水泡音。ESR10mm/h。痰培养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卡他双球菌,24小时痰浓缩法未见结核杆菌。胸部CT扫描见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有一类圆形、边缘清晰、直径约6cm的阴影,其下方有索条状密度增高阴影与膈肌相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见有一直径约0.6cm的血管来自胸主动脉,穿越膈肌进入隔离的肺组织,确诊为肺隔离症。手术中发现左肺下叶基底段有一5cm×7cm大包块与膈肌粘连,一直径为0.6cm来自胸主动脉的血管由肺韧带外后方进入隔离的肺组织内。病理证实为左肺下叶肺段隔离症。

    1997年09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肺功能预测高龄患者胸腔手术的疗效

    阎申

    <正> 我们测定了34例年龄70~82岁的肺癌、肺结核、肺大泡、食管贲门癌患者胸腔手术(肺段或肺部分切除6例,肺叶切除11例,全肺切除1例,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16例)前的最大通气量(MVV)及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_(1.0))。结果发现,MVV占预计值80%以上者9例,其手术顺利,无死亡;占60%~80%者19例,其中1例因吻合口瘘死亡;占60%以下者6例,其中2例术后死于肺炎、肺功能不全。FEV_(1.0)2000ml以上者10例,1例死于吻合口瘘;1500~2000ml者16例,无死亡者;1500ml以下者8例,2例术后死于肺炎、肺功能不全。分析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凡老年人术前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60%,第1秒最大呼气量少于1500ml者,不宜行胸外科手术,即使检测数值达到上述要求,亦应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及手术范围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并做好充分

    1997年09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19例体会

    徐天博,刘吉勇,崔屹

    <正> 1995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例,女3例;年龄28~67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且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4例有门脉高压手术史,2例曾行硬化剂注射治疗。入院时活动性大出血3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5例。 内镜下见19例患者共有曲张静脉62条。共进行42次、117处曲张静脉结扎,每例每次套2~4条,每条套1~3点,至被套静脉形成的静脉球变紫,2~3次为一疗程。 结果:2周后复查,静脉球均脱落,无残留溃疡。疗程结束后复查,显效(曲张静脉完全消失)11例,有效(曲张静脉条数减少50%以上,且明显塌陷、变细、变短)8例,3例活动性出血均即刻止血,成

    1997年09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并发症防治体会

    李祝三

    <正> 1995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共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316例,其中男179例,女137例;年龄4个月至71岁。穿刺插管均取右侧颈内静脉中间径路。本组出现并发症38例,其中局部血肿31例,血胸3例,气胸及锁骨下动脉穿透损伤各2例,未发生气栓、感染或心包填塞。 体会:局部血肿多因误刺伤颈动脉所致,由于颈动、静脉紧邻,所以操作中极易误伤颈动脉造成血肿。为避免该并发症发生,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穿刺插管前先用细针试穿刺,以确定颈内静脉位置;②穿刺插管时在三角区触及颈动脉搏动,用两个手指将动脉拉向内侧,可避免误伤颈动脉;③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因右侧颈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百分率低于左侧。④令患者头部处于<40°转动位置,尽可能减少颈动脉和颈内静脉重叠。当穿刺误伤颈动脉时应迅速局部加压5~10分钟,防止局部血肿形成,然后再行穿刺插管。一旦血肿形成,应改行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 气胸、血胸也是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常见的并发症。气胸多见于穿刺过程中穿刺方向偏向内侧或进针过深。若同时将颈动脉或颈内静脉穿透或外套管将动脉或静脉管壁撕裂,局部形成血肿,血肿经破口流入胸腔则为血胸。气胸、血胸的防治关健为施术者熟悉局部解剖,穿刺点定位准确,穿刺方向正确,进针勿深。 本组2例锁骨下?

    1997年09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利凡诺中期引产致宫颈阴道裂伤6例分析

    郝翠云,金华

    <正> 近年来,我院在应用利凡诺行中期引产中发生宫颈阴道部裂伤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6~22岁,均为初孕妇,平均产程为16小时15分钟,胎儿娩出前因宫缩差静滴催产素3例。6例均为横裂口,位于宫颈后唇与后穹窿交界处,宫颈外口完整。宫颈与后穹窿交界处横行裂伤4例,宫颈后半部环状撕脱1例,宫颈阴道瘘1例。 本组5例因胎儿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量多而宫缩良好,经仔细阴道检查后确诊;1例产后少量阴道流血未能引起重视而漏诊,自然痊愈后形成宫颈阴道瘘,日后因多次自然流产来诊,经阴道检查发现位于宫颈后唇上约3cm处有一横行瘘口。明确诊断后均于裂伤处做新创面,应用2—0肠线修补,住院5~7天痊愈出院。 讨论:利凡诺中期引产致宫颈阴道裂伤的主要原因为:①羊膜腔注入利凡诺可引起子宫体部收缩

    1997年09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非普拉宗治疗腰腿痛140例疗效观察

    苏纯玉,陆晓莺

    <正> 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我们采用济南金泰制药厂生产的非普拉宗治疗140例腰腿疼痛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86例,女54例;年龄20~50岁102例,51岁以上者38例。其中软组织损伤性疾病71例(Ⅰ组),骨骼及其附件病变69例(Ⅱ组)。Ⅰ组X线片示骨骼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血沉、抗“O”及类风湿因子正常59例,血沉、抗“O”增高及类风湿因子阳性12例。Ⅱ组均经X线和CT检查,椎间盘突出47例,多见于L_(4~5)、L_5~S_1及L_(3~4),突出0.2~0.6cm。老年性骨关节病15例,X线片示骨质增生,但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正常;风湿和类风湿7例。 治疗方法与结果:140例患者均采用睡硬板床(3周)及热疗(热水袋热敷),同时口服非普拉宗0.2g,每日2次,连续服用3周,个别用654—2

    1997年09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凝血酶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28例

    刘素先,祝彩霞

    <正> 1994~1996年,我们采用凝血酶治疗难治性产后流血28例,取得良好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初产妇21例,经产妇7例;年龄24~38岁。其中顺产8例,单纯会阴侧切助产7例,胎吸助产11例,剖宫产术后2例。产后2小时阴道流血600~1000ml(称重法测量)。因宫缩乏力致宫腔积血9例,子宫下段及宫颈不收缩引起出血15例,宫颈糜烂面出血4例。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量增加,宫底高度上升,经按摩子宫,注射催产素及麦角新碱,纱布压迫止血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方法与结果:排除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

    1997年09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脑出血并发院内感染63例分析

    崔秀芳,张昕,段晓屹

    <正> 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3例脑出血并发院内感染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18例。其中昏迷32例,瘫痪34例,死亡6例。按照卫生部检测网统一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调查,发现呼吸系统感染40例(肺部感染3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胃肠道感染6例,口腔感染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4例。本组54例应用了抗生素,其中26例属预防性用药。 讨论:分析本组感染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原发疾病:脑出血多为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抵抗力低,易被病毒或细菌侵袭发生感染。呕吐、昏迷,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等均可致感染。长期绝对卧床、被动体位,可使受压部位的皮肤破溃而发生皮肤感染。②护理环节: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侵袭性操作较多,如气管切开、吸痰、吸氧、导尿等,可不同程度地损伤皮肤或粘膜,使细菌特别是表皮菌乘机而入;医疗器械处理不当,如细菌污染,更易给病人造成直接危害。③医疗环节及陪护因素:脑出血

    1997年09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36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体会

    胡玉华

    <正> 我院采用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43~85岁;病程8个月至20年。左侧三叉神经节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7例;右侧第Ⅱ支疼痛10例,第Ⅲ支8例。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上颌支疼痛者在上颌侧切牙前第一磨牙近中之前庭沟处粘膜切口,切透骨膜,自骨膜下向上剥离至眶下孔,用拉钩暴露术野,分离暴露眶下神经备注药物。下颌支疼痛可用蝶形开口器开口,采用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切口,切口粘膜向后钝性分离,进入翼下颌间隙,找到下颌小舌为标志向上分离,即找到下齿糟神经(下颌小舌前内可找到舌神经)。将阿霉素10mg稀释至2ml,直视下用微量进注器分次注入,其中眶下神经注射300~400μl,下齿槽神经干注射400~500μl。冲洗术腔,缝合切口,放置引流条,局部加压包扎。

    1997年09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胃体小弯侧憩室2例报告

    王惠德,张宁

    <正> 胃憩室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于X线查体中发现。我院曾遇2例,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70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中部轻压痛。钡餐透视示胃体下端小弯处有一3cm×2.2cm囊袋状充钡影,突出于胃腔外,可移动,内有液平面,底部有一0.5cm长狭颈,囊袋及狭颈内可见粘膜纹,钡剂随胃蠕动进出囊腔。胃镜检查示进镜距门齿60cm处见胃体小弯侧有一环形粘膜突起,中央呈脐样凹陷,动态观察可自然张开和闭合,周围胃粘膜正常。诊断为胃体小弯侧憩室。 讨论:胃憩室好发于贲门区及胃窦部幽门前区,胃体部极少见。临床上,本病应与穿透性溃疡龛影相鉴别,前者无明显症状,合并憩室炎时有饭后中、上腹部不适、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憩室内出血及穿孔,甚至诱发胃部大出血。胃溃疡患者则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钡餐透视示溃疡龛影边缘

    1997年09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脉络宁治疗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疗效观察

    李呈祥,韩希习

    <正> 我院于1992~1995年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乙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患者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91例HBsAg、HBeAg阳性CAH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4例,女17例;年龄23~70岁;病史1~40年。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4例,脉络宁组47例。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液400ml、强力宁80ml、10%葡萄糖液500ml、ATP40mg、CoA200U、维生素C2g、维生素B_60.2g、肌苷0.6g,均每日1次静滴,疗程为8周。脉络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液40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8周。 结果:疗效标准为:①显效: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恢复正常,蛋白比值明显好转。②有效:症状改善,肝脾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及蛋白比值好转。③无效:未达有效标准。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

    1997年09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43例临床观察

    吴子涛,姜智虎

    <正> 近年来,我院收治脑血管病并发癫痫患者43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1~82岁。分别经头颅CT和腰椎穿刺确诊为脑梗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既往无癫痫病史及类似发作,均为发生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发作。其中大发作22例,部分发作13例,持续状态8例。本组癫痫大发作中脑出血13例(其中左半球8例,右半球5例),多伴有高颅压脑水肿;脑梗塞6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波及额、顶的大面积梗塞。部分性发作者主要为腔隙性梗塞和靠近皮层小于10ml的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主要是脑出血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有明显高颅压、脑水肿及昏迷。 治疗方法:对癫痫大发作者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和口服苯妥英钠,部分发作者口服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或安定,癫痫持续状态者静脉联合应用安定、苯妥英钠,并行水合氯醛灌肠等。

    1997年09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致严重过敏2例

    毛作顺,刘丽华,邓文良,王敬文,王玲,孙磊

    <正> 例1:女,68岁。因咳喘20年,加重10天,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住院。经抗感染、平喘祛痰等综合治疗症状减轻,但仍有大量粘液痰难以咳出,故给予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2.5mg、氟美松2.5mg超声雾化吸入。吸入2分钟后,患者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口唇严重紫绀,极度烦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吸氧、静注氨茶硷、肌注非那根,5分钟后症状渐缓解。翌日再次应用雾化吸入时,上述症状重现。考虑与过敏有关,经吸氧、肌注非那根后症状渐改善。

    1997年09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脑电地形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崔郁玲,崔郁健,张历明

    <正> 我们对101例癫痫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电图(EEG)检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BEAM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临床资料:本组男74例,女27例;年龄2~75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30年,其中<1年38例,1~10年53例,>10年10例。发作类型为大发作77例,小发作8例,精神运动性发作6例,局限性发

    1997年09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赘生物1例

    娄德剑,衣涛源,林雪维,于佳生

    <正> 患儿女,12岁。患先天性心脏病,因不规则发热半个月收住院。查体:T38.9℃。血WBC14.5×10~9/L、Hb93g/L、ESR45mm/h。心脏B超示室间隔嵴下型缺损0.6cm,左向右分流,三尖瓣中度返流,前瓣尖端赘生物0.5cm×0.5cm。血培养阳性,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药物为先锋霉素V、林可霉素。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赘生物形成。经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周后体温、血沉降至正常,配合多次少量输新鲜全血,充分准备后,于住院第3周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经右心室径路入心腔,见室缺位于三尖瓣前瓣与隔瓣交界之膜部,直径0.7cm,三尖瓣前瓣尖端有一0.5cm×0.5cm大菜花样赘生物,呈淡黄色,松脆。以带垫片双头针间断褥式缝合室缺后,将前瓣尖端部赘生物附着处之小部分瓣叶连同赘生物一并切除,间断缝合瓣叶缺损部分。术毕心脏自动复跳,心搏有力,循环状态良好,震颤消失。术后继续给予先锋霉素V及林可霉素治疗2周,病人体温正常稳定,多次血培养阴性,手术后第

    1997年09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654—2穴位封闭治疗秋季腹泻

    郭明荣,徐卫

    <正> 近年来,我们在补液疗法的基础上,加用654—2穴封疗法治疗秋季腹泻,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年龄10个月至5岁。均于7~10月份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不同程度的脱水,部分伴营养不良或佝偻病。大便常规示部分有脂肪球并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治疗方法:治疗组除采用液体疗法外加用654—20.2~0.5mg/(kg·次)行足三里穴位封闭。取足三里穴常规消毒,用6号注射针头将药液抽入针管内,直刺足三里,抽吸无回血后注射,针刺深度为1寸。注药10~20分钟后可出现面红、口干等表现。对病情较重者,可间隔6小时后重复封闭1次。如穴封后腹胀,按摩腹部或热敷即可缓解。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液体疗法。

    1997年09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病毒性心肌炎26例临床分析

    李娜

    <正> 近年来,我们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40岁以下17例,40岁以上9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心前区痛、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律不齐。发病前有感冒史14例,2例伴肝炎症状。心电图示:ST—T改变10例,Q波改变1例,心动过速5例,室早2例,房早1例。实验室检查GOT升高16例,GOT及GPT均升高3例,LDH升高2例。经卧床休息、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C及抗感染、抗病素及对症治疗,痊愈12例,基本痊愈10例,有效2例,无效2例。 讨论:本组患者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部分于感冒后期发病。提示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通

    1997年09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特发性纤维化肺泡炎1例

    张汉军,曹桂兰

    <正> 患儿女,4岁。因阵发性干咳、气喘3年,发热10天入院。患儿于3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干咳,每日发作5~6次。受凉或冬季发作频繁伴气喘,有时伴少量白粘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作时不能平卧。曾在县、乡镇医院诊断为百日咳,给予激素、抗生素等治疗无效。近10天病情复发,且伴发热。家族史无异常。查体:T37.4℃,P120次/min,R42次/min,Bp11/6kPa,体重12kg。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肺底可闻及细小、高调的中小水泡音。可见杵状指(趾),病理反射阴性。化验:Hb80g/L,RBC2.5×10~(12)/L,WBC22.8×10~9/L,N0.83,E0.01,L0.14,M0.02,ESR15mm/h;EC0.40×10~9/L,Ch40mmol/L,BUN3.5mmol/L;类风湿因子及冷球蛋白阳性,冷凝集试验阴性,细胞及体液免疫正常。肝功ZnTT10.4U,HAA阴性;尿及痰中含

    1997年09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B超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24例

    张玉英,李秀花

    <正> 我们对126例窒息新生儿或极低体重儿行前囟门B超扫描,共诊断颅内出血24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34~37孕周15例,≥42孕周9例。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肌张力亢进(或减低)和抽搐。 采用阿洛卡—SSD630型实时超声扫描,将3.5MHz探头置于婴儿前囟门行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查。通过改变探头角度全面观察脑内各个部位。 结果:根据Papile分类,本组颅内出血为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4例,Ⅳ级5例。其中孤立性脑实质出血3例,脑硬膜下出血2例(1例伴Ⅱ~Ⅲ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头皮血肿)。14例患儿于2~4周复查B超,7例吸收好转,2例小囊肿形成,2例脑室扩大,1例由0级进展为Ⅱ~Ⅲ级,2例出血

    1997年09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69例疗效观察

    马淑梅,尹明霞

    <正> 1995~1997年,我们用HF—900B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69例,取得满意效果。本组Ⅰ°糜烂89例,Ⅱ°56例,Ⅲ°24例,多用其他方

    1997年09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导尿致尿路感染23例治疗体会

    宋明邦

    <正> 1988年4月至1994年8月,我们收治前列腺增生症自行导尿致尿路感染患者23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61~86岁,平均74岁。前列腺增生病史2个月至6年。曾因尿频重、尿流变细及尿潴留等口服前列康、乙烯雌酚、竹林胺等,并曾在基层医院行导尿治疗。此后患者常自行导尿,导致上行性尿路感染。除膀胱刺激症状外,伴不同程度发热,血白细胞增高,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膀胱B超检查示膀胱粘膜毛糙,膀胱内有絮状物。 治疗方法与结果:①控制感染:首先静脉用足量抗生素,一般用氨苄或羧苄青霉素、氟哌酸、灭滴灵;肾功能较好可选用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以后应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②手术治疗:尿路感染控制,血、

    1997年09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低分子右旋糖酐致不良反应1例

    杨家干,严伟丽

    <正> 患者男,57岁。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入院。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皮试阴性)与复方丹参12ml静脉滴注2分钟后,患者感头晕,身体发麻,胸闷,恶心,随即停止静滴。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肢端紫绀且凉,出冷汗,心音低钝无力,脉弱缓,血压0/0kPa~6/5kPa。给予高流量吸氧,静脉推注氟美松10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5分钟后症状改善,30分钟后血压16/10.7kPa。给能量合剂维持,逐渐恢复正常。

    1997年09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钢丝钮扣固定治疗前中列跗骨脱位

    张峰

    <正> 1994年以来,我们对11例前中列跗骨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丝钮扣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8~42岁,平均35.6岁。舟骨并内侧楔骨脱位1例,内侧楔骨脱位2例,中间楔骨脱位3例,中间和外侧楔骨脱位3例,外侧楔骨并股骨脱位2例。陈旧性脱位2例;合并跖骨骨折6例,跖内侧神经受损1例。 治疗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施术。取足背侧弧形切口,清除脱位跗骨周围的肉芽和无生机组织。手法复位满意后,在脱位跗骨及邻近正常跗骨上打孔至跖侧皮肤穿出,细钢丝两端分别穿过两骨孔至跖侧皮肤,钢丝于皮肤外面穿过钮扣孔,钮扣下加一橡胶垫,以防钮扣压伤足底皮肤,收紧钢丝至跗骨复位满意为止。两个邻近跗骨均有脱位时,可同时予以固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在正常跗骨上打孔。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周,6~8周后去钢丝与钮扣,行负重锻炼。合并跖骨骨折者予以手法复位或克氏针内固定。

    1997年09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恶性血管外皮瘤2例诊治体会

    杨爱亭,田玉东,李靖,杨文娟

    <正> 近4年来,我们收治2例恶性血管外皮瘤患者(其中1例误诊),现举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8岁。因左侧腹股沟包块3个月余,伴左上腹痛、腰痛、低热7天入院。查体:左上腹及左侧输尿管走行区有深压痛,左肾区叩击痛。左侧腹股沟及股三角处可触及5个大小不等、融合在一起的肿块,约2cm×2cm×1cm~4cm×4cm×3cm。

    1997年09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椎板间多开窗隧道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体会

    郝香兰

    <正> 1994~1997年,我院采用椎板间多开窗隧道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和恐惧,对此应向其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和预后,让患者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除其病态心理。 术后护理:①饮食护理:给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及充足的水分和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②皮肤护理:多数患者术后因刀口疼痛而不敢翻身,久之易出现褥疮。对此要向其解释,早期协助其行滚桶式翻身,并用手按摩受压处。③功能锻炼:术后

    1997年09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肝癌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护理

    张月梅,刘素娟,周桂英

    <正> 我院应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癌患者8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出血的护理:中、晚期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另外,介入治疗中应用肝素也是出血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尽理杜绝引起术后出血的诱因。①手术结束拔出导管后一定要持续按压穿刺点上方股动脉处10~20分钟,按压时力量要均衡,并用无菌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以防发生皮下血肿。②患者平卧,并在穿刺部位放置沙袋。24小时内术侧下肢保持伸直状。为限制患者术侧下肢活动,我们采用术侧下肢固定,即用一宽绷带打成双套结,用棉垫包扎踝部,将双套结套在棉

    1997年09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脑卒中康复期的护理

    吴爱平,宋承瑛

    <正> 以往认为脑卒中后宜卧床静养。我们体会,一般脑卒中生命体征稳定(脑梗塞后3~4天,脑出血时间稍延长)即可开始康复治疗。目的在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生命质量。①体位:为防止褥疮形成及坠积性肺炎、深部静脉炎等,应2~3小时定时翻身,患者宜侧卧或半侧卧于健侧,预防患侧上肢肩关节受压受损。②肢体训练: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多为软瘫,数日后肌张力增加,可发生痉挛及异常运动。故开始即应让患者取拮抗肢位,防止肌肉痉挛。③关节训练:开始可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诸关节每次可活动3~5次,每日活动2~3次,活动时要轻柔,防止肩、踝关节受损。患者神志清醒后,应训练其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被动运动。健侧肢体亦应同时自动活动,以避免肌张力低下、乏力与萎缩等。④坐位与坐位平衡训练:开始时坐位角度不要太大,时间不应太长。方法是将患

    1997年09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