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茜;刘磊;王瑞连;朱梅佳;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分布及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表达特点,探讨胰岛素受体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再灌注时间脑组织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脑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表达。结果梗死组脑组织胰岛素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12h达高峰;胰岛素受体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梗死灶周围半暗带区神经元细胞浆、细胞膜、部分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上述细胞变化各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胰岛素受体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半暗带区神经元、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阳染细胞可能参与脑缺血后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促新生细胞形成等病理生理调节过程;胰岛素受体在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缺血区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中起某种调节作用;胰岛素受体在不同细胞中表达增高可能是缺血脑组织对抗缺血缺氧损伤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2006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宽明;冯艳琴;黄敏;付锐;李新建;涂汉军;王伦长;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C 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建立C 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将80只大鼠均分为四组(对照组、冷冻组、rhTNF-α组、冷冻联合rhTNF-α组),治疗后第15天留取标本,以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21基因表达。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冷冻联合TNF-α组诱导C 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上调p21表达明显(P<0.01),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FCM分析显示,G 1峰前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峰。结论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冷冻联合TNF-α杀伤脑胶质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p21基因可能参与这种细胞凋亡的调控。
2006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全胜;郑艳;王永娇;2006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若兵;傅先明;牛朝诗;鲁明;李光武;汪业汉;
目的探讨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注射红藻氨酸诱发颞叶癫痫发作,观察其行为学表现、脑电图变化,M orris水迷宫评价不同时间段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以及海马、皮质病理变化。结果注射红藻氨酸大鼠出现颞叶癫痫发作,随发作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实验示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搜索实验示原平台象限内游泳时间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作后2个月达到高峰。右侧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出现变性、坏死,由CA3区向CA4、CA2、CA1区扩展,2个月达到高峰;对侧海马锥体细胞也出现变性、坏死,但程度明显低于注射侧。结论大鼠颞叶癫痫发作后,其学习、记忆障碍程度与海马变性、坏死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2006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娟;王晓彤;2006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林;李义召;曾进胜;苏镇培;黄如训;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M CA 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1例发病12h内住院的mM CA I患者尽早行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进行TOA ST分型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CN S)评分、G 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内科治疗19例,内科治疗病情恶化行大骨瓣减压术12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行B arthe l指数(B I)评分。结果内科治疗者死亡8例,存活11例;手术者分别为3、9例;两组比较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者入院24h CN S评分、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存活者(P<0.05)。结论mM CA I非单一的病程发展,不能靠一种治疗方法。大骨瓣减压术可作为内科治疗的必要补充。
2006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越圣;2006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淑萍;吉中国;马英文;侯光蓉;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 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的关系。方法对T I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50例进行整夜多导睡眠检测,以及血常规、血脂、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T IA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红细胞、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结论SA S与T IA有关,其机制可能通过血液流变学改变实现。
2006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皖玉;何为;房林;2006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全军;于皆平;周燕红;夏虹;于红刚;
目的探讨PTEN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四种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M GC-803、HGC-27)的体外侵袭力、运动力,RT-PCR法检测四种胃癌细胞的PTE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为HGC-27(48±2)、M GC-803(28±2)、BGC-823(30±3)、SGC-7901(13±2);PTE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SGC-7901(0.336±0.079)、BGC-823(0.232±0.063)、M GC-803(0.228±0.056)、HGC-27(0.113±0.047);两两比较,P<0.01,>0.05,<0.05。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随PTEN基因mRNA表达增高而降低,PTEN基因mRNA表达及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PTEN基因参与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PTEN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评价胃癌细胞体外运动侵袭力具有重要价值。
2006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超;岳秋香;2006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静;文建国;魏振玲;王庆伟;刘奎;张鹏;
目的探讨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 S I)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50例G S I患者安排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 I-Q-SF),依据其评分分为三组,Ⅰ组问卷表评分≤7分,Ⅱ组7分<评分<14分,Ⅲ组14分≤评分≤21分。分别记录三组排尿日记并测定其尿动力学参数。结果功能性膀胱容量和va lsa lva漏尿点压在Ⅰ、Ⅱ、Ⅲ组之间逐渐降低,具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和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三组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和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选择地应用排尿日记指标和尿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地评估女性尿失禁患者的严重程度。
2006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孟令强;李雅娟;陈树国;董福生;焦建平;
目的研究金铂合金、含钛镍铬合金对不同龈下优势菌黏附的影响。方法将上述两种冠修复材料粘接在种植纯钛材料上,与四种龈下优势菌伴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 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 i)、具核梭杆菌(Fn)共同厌氧孵育,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测定培养试件表面的细菌黏附量,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细菌黏附情况。结果四种龈下优势菌在金铂合金—钛试件表面细菌黏附量明显多于含钛镍铬合金—钛试件。结论①四种龈下优势菌单独附着能力有差异,A a>Fn>Pg>P i。②金铂合金对细菌的生长黏附无抑制作用。
2006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苓;孙冬瑞;2006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小飞;富赛里;王惠民;陈建;陆佩华;
探讨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 SC 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液,从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和培养N SC s,应用3H-T dR掺入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进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巢蛋白表达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结果表明,从E 16胚胎大鼠脊髓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N SC s特征,可在体外增殖存活,经1%胎牛血清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认为从胚胎大鼠脊髓成功分离培养的N SC s可在体外稳定地培养和传代,是研究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的理想细胞来源。
2006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斌;章军建;秦碧勇;王世凤;2006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亓立峰;周盛年;刘力峰;迟梅英;
应用高脂饮食培养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高脂组),用ELA SA法检测模型兔不同阶段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并与对照组及服用辛伐他汀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4周末,高脂组ox-LD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ICAM-1无明显变化;8周末、12周末高脂组ox-LDL及sICAM-1含量逐渐升高,12周末较8周末显著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二者各阶段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ox-LDL、sICAM-1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情监测的血清学指标。
2006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钦丽;魏民;邵黎黎;曾菲;2006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淑贞;马驰骋;曹丽丽;魏汝云;迟兆富;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N SE(30.54±12.66)ng/m l,脑出血患者(31.30±13.78)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6.76)ng/m l(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N SE有明显变化,N 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病情转归及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提示血清N SE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损害较敏感的生化指标,可较早反映脑损伤程度,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和评价疗效。
2006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念英;曹方;2006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国锋;毛艳华;石斗飞;张洁;刘同刚;张蕾;
对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5例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 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健康者(均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及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血浆H cy水平升高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2006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军;2006年0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逄涛;
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及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64.2%,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19.2%,以中、重度为主。非脑血管病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11.7%,以等回声、强回声斑块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颈动脉狭窄可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2006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杨秀丽;马晓维;2006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代秀芹;余小明;吕春梅;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采用放免法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15天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 P-140)水平。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血浆GM P-14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15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GM P-140水平。
2006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君;李兴强;2006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迪;李红云;裴海涛;
将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给予脑梗死常规加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 I)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采用CSS量表)评分,并观察出血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SS和B I均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发生。认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06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东升;张金国;赵家琦;刘立新;徐存理;2006年0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申强;
报道86例脑血管病后抑郁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合并症等有明显关系。
2006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洪林;李建立;周忠岭;2006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秀鹤;迟兆富;刘学伍;吴伟;
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 IE-31)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例癫痫患者和6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癫痫患者QOL指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伴有抑郁症状的癫痫患者对发作的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乏和总体健康水平低于不伴有抑郁的癫痫患者(P<0.05)。提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抑郁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2006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邓军吉;冯坤;2006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步珍;刘新英;
分析17例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类型为L am bert-E aton肌无力综合征8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2例,斜视眼阵挛-肌阵挛1例;原发肿瘤为肺癌、卵巢癌、肝癌等。分析认为,NP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其可能发病机制,认识其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
2006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智生;2006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麻长军;戴三冬;
对18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和侧索受损症状;周围血象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15例,缺铁性贫血1例;胃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均阳性2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16例,叶酸异常15例;电生理检查均有明显改变。经治疗后明显好转。认为SCD诊断除依据典型脊髓侧索、后索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贫血及血清维生素B12减少外,还可借助于电生理、M R I检查诊断,早期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2006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军;郑淑琴;2006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爱东;崔连群;张秀华;
将106例成功完成冠脉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术前72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 g/d,1次/d;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脂、肌酸磷酸肌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术后6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事件。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血CRP、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认为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氟伐他汀治疗具有安全性。
2006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雅静;王海英;曹亦宾;高海凤;李健;2006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季红;陈少伯;杨宁;柴小红;姜铁民;李玉明;
将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冠脉造影(CAG)前向血流的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CAG前向血流T IM I分级明显提高(P均<0.05)。提示替罗非班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血管灌注,明显改善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
2006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江守洪;张明哲;陈玉东;董希昌;胡烨;
采用经皮穿刺置入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U PLM CA)病变患者15例,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冠脉造影显示残余狭窄(4±2)%,血流均达T IM I3级,心绞痛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梗死后综合征。认为对于U PLM CA患者,只要其左室射血指数>45%且能够耐受手术,及早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2006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翁志忠;殷民;陶延芳;2006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常江;
对8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完成疗程79例,治愈71例。空腹血糖控制理想27例,尚可45例,差10例;肺结核治疗失败8例,死亡1例,均属血糖控制差者。表明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结核病对糖尿病的影响,对血糖的控制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
2006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彦芹;杨杰;2006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娄占玉;李倩;王旭光;2006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永宾;张韬威;范良敏;
对2型糖尿病(T 2DM)及合并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患者用酶法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 CP-1)。结果显示,各组间血M CP-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M CP-1水平显著高于T 2DM患者;且尿M CP-1与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呈正相关。提示T 2DM患者的高血糖可能促进肾脏局部组织过多表达M CP-1,M CP-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早期发展。
2006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瑞莉;刘桂芹;2006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丽;郭群依;冯长伟;郭宗明;罗文达;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对50例成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缓解后的微小残留病(M R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LL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骨髓M RD分别为(5.9462±4.8964)%和(0.5845±0.201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ALL持续缓解与复发者的骨髓M RD分别为(4.1436±1.6125)%和(42.3514±20.645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诱导缓解至治疗3个月时M 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预后不良。提示对B-AL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缓解后M RD检测,有利于其复发预测及早期个体化治疗选择。
2006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怡萍;王学燕;郑贞;2006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军;
用非条件Log istic回归分析3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继发脑性瘫痪患儿及89例H 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临床分度、1分钟A pgar评分、急性期惊厥频率、急性期原始反射状况、急性期CT改变是H IE继发脑性瘫痪的主要危险因素。认为对重度窒息、频繁惊厥、原始反射异常、CT改变显著及临床表现危重的H IE患儿,应重点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脑性瘫痪并干预治疗。
2006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凯;王维照;2006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长云;张志清;季加芬;齐爱华;彭荣文;
应用IgM捕获免疫技术,对健康首胎、二胎及有先天性心脏病(CHD)家族史孕妇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 V)-IgM血清监测。结果显示,首胎孕妇HCM V-IgM阳性率11.35%,二胎孕妇17.8%,有CHD家族史孕妇20.66%;随访发现三者子代CHD的出生率分别是0.76%、2.65%、7.6%。认为孕妇HCM V-IgM阳性与CHD有关,开展孕妇HCM V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具有重要的优生学意义。
2006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爱侠;金成玲;2006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会艳;周盛年;陈耀民;2006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左懿;2006年01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军;李海燕;2006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季朝亮;2006年01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韩小梅;籍延华;陈泽峰;2006年01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冀景芳;石德志;杨志良;2006年01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大本;田宏玲;梁韶春;2006年01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井文贵;陈云芳;田双彦;石靓;2006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金荣;朱杰;2006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晶;俞淑静;邓莉;赵家军;2006年01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英忠;王风;徐广马;林虹;伍广伟;刘伶;2006年01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悦;2006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懿;2006年01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金科;李进宽;2006年01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褚雪英;2006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梅;2006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光杰;刘玲;2006年0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礼全;徐东;2006年01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春杰;张基河;刘力峰;2006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乔远静;李玉芳;李百彦;任凤英;2006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勇;李琳;李英春;2006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晨霞;2006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海燕;李明龙;廖琳;赵家军;2006年01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红玉;庞全瑭;王淑慧;2006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杨;肖建廷;孙妍萍;2006年01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英华;2006年01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瓯;汪洪姣;2006年01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梅;2006年01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红;傅翠英;2006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1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