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屹;李文欢;
目的探讨经皮穿肝曲张血管栓塞术(PTVE)对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的影响及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止血、延长再出血间期的价值。方法36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患者行PTVE治疗,术中测门静脉压力,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测门静脉血流量。另选择35例药物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PTVE组成功率94.87%,活动性出血全部成功止血;曲张血管栓塞后与栓塞前比较,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P<0.05),门静脉血流量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PTVE组、对照组分别平均随访420.36、250.56d,再出血率分别为10%、42.86%,半数再出血时间分别为430、131d;两组再出血率、半数再出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V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与药物治疗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延长再出血间期。
2006年10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牛保华;李丽;王建军;汪国平;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蛋白(PCNA)与胃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5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58±1.92)%、(10.14±2.56)%、(24.6±35.19)%、(19.35±4.04)%、(19.81±4.66)%;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18.5%、20.3%、44.6%、58.5%;bax蛋白表达分别为20.4%、51.5%、55.2%、27.6%、16.8%;PCNA分别为(3.93±1.02)%、(13.58±4.65)%、(20.16±4.89)%、(24.30±4.44)%、(39.79±6.37)%、(54.79±10.6)%。结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起初三个阶段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和PCNA同时增加,而至萎缩性胃炎后,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显著减少,bcl-2、PCNA表达显著增加,说明以上因素在胃癌演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06年10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葛新;李光;冯明磊;汤红梅;张春风;2006年10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民锋;罗剑;邹声泉;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体外对胆管癌细胞系QBC 939作用的敏感性及对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 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常用的六种化疗药物体外对胆管癌细胞株QBC 939的敏感性,并运用W est-ern B lot法检测药物体外作用于胆管癌细胞系QBC 939后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六种化疗药物对于胆管癌细胞的敏感性依次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氨甲蝶呤。与对照组比较,六种化疗药物体外作用于胆管癌细胞系QBC 939 48h后,PTEN的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化疗药物体外作用于QBC 939细胞系,可通过上调PTEN的表达最终达到抗癌的作用。
2006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增文;张国;农兵;周庆南;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g,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 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注射后1、4、8周处理动物,采用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对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C l4注射诱导后,大鼠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P<0.01),且注射1、4、8周组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强度呈逐级递增的趋势(P<0.01,<0.05)。CTGF主要表达于肝星状细胞胞质中,CTGF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质水平的改变相一致。结论CTGF作为一种致纤维化因子,其过表达促进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2006年10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青;王新梅;苏万增;殷莹;2006年10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方成;蔡成忠;刘良;任亮;朱少华;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肝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mRNA的降解情况。方法24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度控制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GAPDH mRNA在死后即刻至72h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8h大鼠肝组织内均可检测到GAPDH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下降趋势。结论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GAPDH mRNA,在死后的降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为死亡时间(PM I)推断提供新的指标。
2006年10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涛;薛文君;王明青;
目的研究预构扩张皮瓣微循环灌注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预构扩张组(A组)、扩张器衬垫预构组(B组)及预构组(C组)各12只。股动静脉血管束移位后,A、B组分别在肉膜深面植入50m l扩张器,预构扩张组7d后开始注水。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定点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7、27、52、62d的微循环灌注量。结果3组术后皮瓣微循环血量均急剧下降,术后第3d呈上升趋势,随扩张的进行,预构扩张组微循环血量上升趋势较其它组显著,至扩张充分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结论扩张术能明显增加预构皮瓣的微循环灌注量,提高皮瓣移植的安全性。
2006年10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雷炜;张彦;梁军;姚如勇;沈方臻;
目的研究bcl-2反义寡核苷酸与足叶乙甙(VP 16)联用对小细胞肺癌细胞NC I-H 69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不同寡核苷酸导入NC I-H 69细胞中,分为反义寡核苷酸组、正义寡核苷酸组、无义寡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4组,W estern B lot法检测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的VP 16作用于4组转染后的细胞,M TT法测定细胞存活分数。结果4组细胞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反义寡核苷酸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bcl-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与VP 16作用后,反义寡核苷酸组细胞在各个浓度的存活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cl-2反义寡核苷酸与VP 16能协同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2006年10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忠;孙永峰;黄绪峰;姜文彬;
目的探讨Surv iv in蛋白在肾母细胞瘤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母细胞瘤患者Surv iv in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 iv in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率为53.3%,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Surv iv in蛋白在预后良好型(FH)、预后不良型(UH)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83.3%、45.8%,在晚期及早期病例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3.3%,在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表达率分别为87.5%、40.9%。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Surv iv in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69.2%vs 100%)。结论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Surv iv in蛋白的高表达,Surv iv 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2006年10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旭;徐平;
制备不同缺血时间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行凋亡细胞定量检测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检测。发现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凋亡心肌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再灌注损伤程度逐渐减轻;心脏在经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2006年10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燕琳;韩霞;陈静华;2006年10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利;郭文;彭梅;陈新杰;
收集病理确诊的肠道淋巴瘤内镜活检标本24例,同时以确诊的20例克罗恩病内镜活检标本作为对照。病理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S-P法标记。结果:①bcl-2、Surv iv in及免疫表型在肠道淋巴瘤活检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克罗恩病活检标本;②T细胞性淋巴瘤中CD3、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B细胞性淋巴瘤中;③CD20在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高于T细胞性瘤。认为免疫表型、bcl-2及Surv iv in在肠道淋巴瘤中的诊断及其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006年10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崔娟;2006年10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守伟;韩国庆;刘晓华;朱荣霞;徐婧婧;
分别以PCR及EL ISA方法检测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及干扰素抗体。结果ALT>100IU/L组突变株检出率(40.4%)显著高于ALT≤100IU/L组(8.8%);38例CHB接受干扰素治疗,突变株组和野生株组对干扰素近期应答率相似,但变异株组复发率(70.0%)显著高于野生株组(23.1%);干扰素抗体阳性组的近期应答率(38.5%)显著低于阴性组(72.0%)。
2006年10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敏;李丽红;朱凤英;2006年10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久达;贺菊香;耿排力;
应用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法,检测23例胃癌配对组织(癌组织及距病变组织边缘>5cm的癌旁组织)中PLA 2GⅡA的表达。结果PLA 2GⅡ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5%和56.52%,胃癌组织PLA 2GⅡ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且低分化胃癌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胃癌。
2006年10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苏亚;白卫兵;陈俊茂;2006年10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加刚;薛淑英;李爱玲;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F as及F asL蛋白表达。结果26.0%的标本有F as蛋白表达,68.0%的标本有F asL蛋白表达。F as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F as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2006年10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袁荷梅;丁乾杰;2006年10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树群;
采用CT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肝脏的影像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时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减低或不均匀,周围有液性渗出,吉氏筋膜增厚,胰腺增强不均匀;同时均伴有肝脏密度明显减低的脂肪肝表现。认为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组织坏死及出血、血清淀粉酶和甘油三酯增高是脂肪肝形成的基础。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如果发现有脂肪肝表现则可以帮助诊断。
2006年10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爱春;王宵;2006年10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福泉;颜卫峰;赵铭山;
为了比较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对危重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采取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和OT患者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生命体征变化、局麻药用量、切口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后疤痕大小、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气囊破损等情况。结果PDT气管切开时间短,置管期间生命体征波动小,切口愈合后疤痕较小。认为PDT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OT,尽管其一次性消耗费用略高,但依然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6年10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麟;刘吉勇;2006年10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兴为;李粹;孙玉忠;
对328例早产儿常规进行血生化分析,有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结果328例早产儿出生后7d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者共86例。认为水电解质紊乱多出现在出生后3~5d,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比例越高,并发其他疾病是引起早产儿水电解质紊乱的重要因素,体重轻者补电解质的量应相对增加。
2006年10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毕学玲;刘艳玲;2006年10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宏;吴峰阶;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 I)患者术前、术后行光电容积描记(PPG)联合静脉超声多普勒(venous D opp ler)及下肢静脉双功能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与双功能彩超比较,PPG联合venous D opp ler对PDV I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联合venous D opp le检查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6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璇;张晓慧;矫晓玲;2006年10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苗俊东;苏长江;孙晓菲;
将9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转复成功率为82.61%,维持率88.67%,总有效率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60.00%、54.50%),且部分无效病例使用胺碘酮有效。
2006年10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费秀渠;廖捷;王大伟;2006年10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宗强;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 iv in和p53基因在120例胶质瘤组织(WHOⅠ级40例,WHOⅡ级40例,WHOⅢ~Ⅳ级40例)和17例正常脑组织组织的表达。结果120例胶质瘤Surv iv in、突变型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52.5%、45.8%,17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 iv in、突变型p53基因不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突变型p53和Surv iv in基因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Surv iv in与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2006年10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秀玲;梁英武;孙玉忠;2006年10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乃娥;宁方玉;
将入住ICU或其他监护病房的68例无气胸发生和9例发生气压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就通气模式、潮气量、吸气峰压、平台压、呼气末正压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气压伤患者中6例机械通气的平台压大于35cmH2O,另3例有胸部外伤。认为平台压过高是ARDS机械通气中致气压伤的关键因素,合理的调控平台压是防止气压伤发生的关键。
2006年10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窦建明;王新欣;东燕;2006年10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燕振中;
分别测定不同时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 B)、心肌肌钙蛋白(cT n I)的平均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心肌再灌注6h及再灌注24h,CABG组患者CK-M B、cT n I血浆浓度较OPCAB患者明显增高。认为CABG对心肌的损伤程度较OPCAB严重,OPCAB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2006年10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莉莉;蒋雪羚;王加梅;2006年10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伟;林珊;
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于强的松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相关部位的骨密度,同时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及24h尿钙及尿肌酐。结果强的松治疗后患者骨密度、B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血PTH较治疗前增高(P<0.01),患者骨量减少发生率随强的松应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006年10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彩霞;2006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卫国;张印明;
为了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笔者对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并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例患者迅速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
2006年10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刚;焦燕;尹德芬;2006年10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爱萍;
采用微量颗粒血清凝集沉淀方法,检测10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M P)特异性抗体IgM(M P-IgM)滴度及血清总IgE含量,并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哮喘组M P-IgM阳性率为44.66%,对照组阳性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P-IgM阳性的哮喘患儿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M 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可降低短期哮喘发作率。
2006年10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底玮;李宜;底琳;朱建华;2006年10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静;罗爱林;杨沛;张东琦;张圣恭;张琦;
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硬膜外阻滞+全麻组(C组)各20例,于麻醉前、术中1h、术毕即刻、术后24h、术后72h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 I-1)。结果术后72hA组和C组t-PA、PA I-1均恢复至麻醉前,B组t-PA低于、PA I-1高于麻醉前(P均<0.05)。表明连续硬膜外阻滞及硬膜外阻滞+全麻有助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恢复。
2006年10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国德;2006年10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黎娟;袁夏;
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误诊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认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致误诊的原因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不足有关。增强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和警惕,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
2006年10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坚;张建团;高小梅;
采用化学发光法及体外放射免疫法对8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及其功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神经性皮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且患者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升高,超敏促甲状腺素降低。认为在神经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中有自身免疫性因素存在。
2006年10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于庆凯;马安民;李旭;
分析20例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原发性输卵管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及生存期较短者,p53蛋白表达较高。认为p53基因突变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可作为临床判断其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2006年10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书新;张丽娟;代吉涛;2006年10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孔秀莲;
回顾性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早期诊断是提高产科D IC治愈率的关键。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并注重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
2006年10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鹏程;吕文刚;2006年1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立梅;田广智;2006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铁军;陈倩;2006年10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树芹;徐晓玲;2006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宁国;2006年10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清;2006年10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江峰;杜艳敏;2006年10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毅;赵理;2006年10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文平;解娟;2006年10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杰远;白桦;陈振祥;焦付丰;2006年10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立中;2006年10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谦东;熊峰;徐锐;丁伟;李凤荣;2006年10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丽平;贾朝京;刘明军;2006年10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敏;高梅;2006年10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晓林;2006年10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淑爱;2006年10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群;乔文本;李京;吕红娟;孙波;刘德春;张建业;
金鸡辞旧,瑞犬迎新,值此佳年盛世,山东省血液中心与《山东医药》携手合作,共同推出“输血研究“栏目。本栏目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临床与基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充分展示血液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新经验,反映国内外最新的输血研究动态,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输血工作者,提供一个促进学术交流和信息传播的平台。我们热切希望和广大作者、读者一道精诚合作、并肩耕耘,为全面提高我省输血医学科研水平,促进输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006年10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古金龙;张永善;王惠云;辛本勤;任守江;2006年10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荆永正;孙凤英;谢在海;2006年10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秀萍;刘梅;焦红霞;李延华;2006年10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聂晶;孙自勤;2006年10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新生;2006年10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现亮;崔才三;2006年10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爱玲;2006年10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银;关向宏;2006年10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萍;孙林;车海杰;勇俊;2006年10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崇伟;2006年10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赵淑磊;刘吉勇;2006年10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凤荣;张美荣;2006年10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卫胜;吴红波;董桂霞;2006年10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费立明;于永惕;2006年10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瑞铃;2006年10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楚;韩红;刘颖;2006年10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金妹;陶瑞宜;刘敏慧;2006年10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于翠华;孟祥文;李福霞;吕志红;2006年10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新花;任云霞;李梅花;2006年10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海艳;向美荣;2006年10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姗姗;任靓靓;2006年10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玉梅;王爱霞;2006年10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萍;周旭光;2006年10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佳;李翠霞;2006年10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