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鹏;廖玉华;陈静;张锦;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和假手术对照模型,术后6周处死,将两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别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系大鼠。转输后1、6、24周观察受者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β(α、β-MHC)mRNA表达;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转输AMI大鼠脾脏T细胞的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组织病理显示转输后1周心脏炎症反应明显;中晚期α-MHCmRNA表达减弱,β-MHCmRNA表达增多。假手术组心脏无明显改变。超声心动图示两组大鼠心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过继转输AMI后T淋巴细胞大鼠发生了心肌特异性炎症和损伤,晚期发生心肌重塑;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AMI后心肌重塑的新机制。
2006年1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艳芳;李延青;王亚平;2006年13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广;李小鹰;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对心衰大鼠体液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B组为安慰剂组;C组给予卡维地洛,D组给予美托洛尔;同时设假手术组(A组)。观察6周后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及血清尿钠素(ANP)、血管紧张素(An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去甲基肾上腺素(NE)测定。结果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心衰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压,增加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以及ANP、TNF-α、IL-6、NE(均P<0.05),减小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LVWI)(P<0.05);其中卡维地洛降低Ang、减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降低LVWI的作用明显优于美托洛尔(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较全面地降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这可能是其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左室重塑的机制之一。卡维地洛降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减轻心肌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2006年1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田立华;刘德先;2006年13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邱培勇;王庆志;穆灵敏;毛会丽;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兔右冠脉缺血再灌注(IR)致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右冠脉IR模型,将48只兔随机分为IRa组(缺血30min再灌120min)、IRb组(缺血90min再灌120min)、IRa+L-Arg组、IRb+L-Arg组,记录心电图,计算心律失常评分与时间依赖关系,分析L-Arg干预的效果。结果1缺血期:随缺血时间延长,各组心律失常分数逐渐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2再灌注期:AVB发生次数减少,窦性及房性心律失常逐渐恢复窦性心律;不同时段心律失常评分IRa组显著低于IRb组、IRa+L-Arg组和IRb+L-Arg组明显低于IRa和IRb组、IRa+L-Arg组显著低于IRb+L-Arg组。结论补充L-Arg具有抗右冠脉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缺血时间越长,L-Arg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越差。
2006年1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德淳;常志文;
目的探讨心肌缝隙连接(GJ)在缺血预适应(IPC)心肌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IPC组、IPC+5-羟基奎酸(5-HD)组、二氮嗪(Dia)组、Dia+5-HD组、甘草次酸(GA)组、GA+5-HD组、GA+IPC组,测量各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C组、Dia组、GA组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律失常;5-HD能阻断IPC和Dia的心肌保护作用,对GA无影响。IPC加用GA不能抑制IPC的保护作用。结论在IPC信号传导通路中,GJ位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下游,可能是IPC的终末效应器,但在IPC触发阶段不起作用。
2006年13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培杰;2006年1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西栋;管思明;王斌;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兔主动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脂组、药物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灌胃,共14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兔主动脉PPAR-γ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测量主动脉内膜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结果药物组内膜厚度低于高脂组(P<0.05)。主动脉PPAR-γ表达药物组>高脂组>对照组,P均<0.05。药物组主动脉PPAR-γ蛋白表达高于高脂组(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增加PPAR-γ表达而发挥抗AS作用。
2006年1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士超;曹林生;
目的探讨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与脑钠素(B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S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筛选SHF患者34例,无心力衰竭(HF)症状和体征;HF患者34例,心功能NYHA分级~级;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三组血浆NT-proBNP、BNP。结果HF组及SHF组血浆BNP、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组显著高于SHF(P<0.05)。结论SHF患者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判断SHF存在,NT-proBNP升高可能是诊断SHF更好的指标。随HF加重,BNP和NT-proBNP明显增高,此可判断HF的严重程度。
2006年1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小芳;高秀清;李文美;公霞;张喜;孙建洁;2006年13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华;张祖煌;宫建丽;孔香云;张秀州;唐元升;朱兴雷;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微量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微量蛋白尿分组,对1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微量蛋白尿阴性组相比,微量蛋白尿阳性组患者具有高龄、高血压、高体重指数、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且CAG单支血管病变少,多支血管及弥漫性病变多,血管狭窄程度重,左室射血分数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结论微量蛋白尿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之一。微量蛋白尿阳性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弥漫且严重。
2006年13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金环;刘红勤;仇丽华;2006年1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莉延;韩纪昌;梁标;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PD)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大鼠肺内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PD治疗组。观察PD对CHPH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室/左室+室间隔(R/L+S)]、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21d后,低氧组mPAP、R/(L+S)、肺血管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肺血管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低氧+PD组上述变化得到抑制或减轻。结论PD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延缓大鼠CHPH进程,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从而有效抑制肺血管重建有关。
2006年1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方方;贾婷;姜淑娟Δ;
目的研究炎症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探讨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6例哮喘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痰液诱导,对其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数及白介素4(IL-4)、IL-5、IL-8、髓过氧物酶(MPO)进行检测。结果哮喘组中重度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轻度患者及对照组。IL-4和IL-8水平除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中重度患者MPO与其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哮喘组轻度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特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相关;非特应性哮喘与中性粒细胞数相关。
2006年1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俊海;陈素仙;陈永昌;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L-精氨酸(L-Arg)治疗组。对缺血心肌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三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ICAM-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中性粒细胞(PMN)计数。与对照组比较,MIR组和治疗组再灌注各时相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与MIR组再灌注对应时相比较,治疗组ICAM-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MIR组缺血30min时相与对照组相比NO、NOS无差异,再灌注后二者开始下降,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MIR组再灌注对应时相比较,治疗组NO及NOS均显著增加,随缺血后再灌注时间延长,PMN逐渐增加,治疗后PMN显著下降。提示MIR有大量PMN浸润,与心肌损伤关系密切。ICAM-1参与介导PMN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浸润和MIR的发生、发展,L-Arg可通过增加NO、减少PMN浸润起心肌保护作用。
2006年1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敏;曾秋棠;王永奎;韩雪飞;戚敏;魏经汉;
分离SD大鼠下肢骨,培养获得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24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SCs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不规则;3周后5-aza10μm组细胞连接蛋白43、α横纹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RT-PCR显示细胞表达心肌肌钙蛋白I、α心肌肌动蛋白。提示5-aza可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2006年13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春燕;刘长庭;茅培英;
将2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两组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水平;用Lowry法测定BALF中的总蛋白含量;电镜观察两组肺表面活性物质(PS)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干预组BALF中PC和PE增加,总蛋白降低(P<0.01)。哮喘组PS层丧失正常的连续结构,肺泡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空泡化;地塞米松干预组PS层基本连续,肺泡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少量空泡化。提示地塞米松对PS的影响可能为其有效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2006年13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丛月英;吕娉;赵红兵;2006年1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旋;程龙献;张红梅;
采用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健康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析各细胞因子与冠心病(CH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ACS和SA患者的SAA、CRP、IL-6、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的SAA、CRP和IL-6浓度高于SA者;CHD患者SAA与CRP呈高度正相关,SAA、CRP和TNF-α与IL-6呈低度正相关;胆固醇、吸烟指数、SAA、TNF-α、CRP、高血压病史和CHD家族史为CHD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导致CHD发生的相对危险性SAA>家族史>胆固醇>吸烟指数>TNF-α>CRP>高血压病史。提示CHD患者SAA、CRP、IL-6、TNF-α升高可使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致ACS发生;SAA、CRP、TNF-α和IL-6共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对评估CHD发生的危险性具有重要作用。
2006年13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福昌;王孟春;薛洪千;2006年13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建;王燕;
观察生理性与非生理性起搏对10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颤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生理性起搏患者起搏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显著增加(P<0.05);非生理性起搏患者LVEF明显降低,左室内径明显增大(P<0.01),E/A比值下降,左室收缩及舒张期末内径增大(P<0.05)。生理性起搏患者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者(P<0.01)。提示生理性起搏可降低房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2006年1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晨;2006年1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华;陈志坚;廖玉华;
将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A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薯蓣皂苷;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室重塑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和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血浆细胞因子下降明显。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NYHA心功能级别、心室重塑参数呈正比,与LVEF呈反比。提示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薯蓣皂苷可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防止心室重塑。
2006年1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江大建;刘霜;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分析sCD40L和sP-选择素与ACS发生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清sCD40L、s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清sCD40L与s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1)。提示ACS患者血清sCD40L和sP-选择素明显升高可促进ACS的发生和发展。
2006年1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松青;牛静;颜萍;2006年1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罗伟程;李禾;
对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ACS组)、4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CHD组)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和对照组(P均<0.01);ACS患者血清IL-10与IL-18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血清IL-10、IL-18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作用促使ACS发生。
2006年13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支学军;2006年13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琳;周艳珍;
将3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面罩行无创机械通气(NIPPV),对照组经面罩行高浓度吸氧。结果治疗组通气2h后临床表现、动脉血气指标、心率和呼吸频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经面罩行NI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起效快,能明显改善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6年1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彩;2006年1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晓晖;
对行左心导管术中高血压病患者分别静注硫氮酮10mg(观察组)、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mg(对照组),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中心动脉压及波反射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反射波增压值、反射波增压指数降低,以观察组舒张压降低明显。认为硫氮酮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心动脉舒张压的影响优于硝酸异山梨酯。
2006年13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梅花;2006年1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晓波;王一彪;曹广庆;陈少杰;郝芳之;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分为高肺血流非肺高压组、高肺血流肺高压组及紫绀组,检测其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绀组血浆总ADM(ADM-T)、有活性的ADM(ADM-m)和无活性的甘氨酸肾上腺髓质素(ADM-Gly)显著升高(P均<0.01);高肺血流肺高压组ADM-T和ADM-m升高(P均<0.05)。主动脉血氧饱和度、肺血管阻力(Rp)与ADM独立相关(P<0.05,<0.01)。提示肺高压和紫绀型先心病患儿ADM水平升高可能有助于减轻Rp,改善缺氧。
2006年1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伟邦;郭铭钰;2006年1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永生;戎利军;王宜海;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水平;探讨各指标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Leptin、IL-6、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下降。提示血清Leptin、IL-6、选择素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有较密切关系,可作为估测脑梗死病情变化和预后的指标。
2006年1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建民;王秀兰;2006年1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新英;徐纪光;
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巴曲酶)和对照组(丹参),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欧洲卒中评分(ESS)。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ESS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hsCRP降低,明显(P<0.01);两组ESS均升高。提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脑组织。
2006年1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丽婷;刘凤芹;刘新兰;2006年1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会娟;李建生;李道明;段艳峰;张志宇;曹静;李海梅;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癌及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中促血管生成素(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Ang-2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和胞膜,尤其是癌灶边缘血管重建区。食管鳞癌组织中Ang-2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P<0.01);癌组织中Ang-2表达程度与VEGF表达程度及MVD呈明显正相关(P<0.01,<0.05)。提示食管鳞癌组织中Ang-2高水平表达可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2006年13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圣国;贾敏;李建;刘亚庆;2006年1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明日;靳绍华;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4阳性细胞数,并将CD44表达与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UAE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外周血CD44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T2DM患者尿NAG均高于对照组,但A、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4表达与尿NAG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提示外周血CD44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DN)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NAG与CD44在DN病变过程中可能有协同性。
2006年13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秋华;冯君;李冬琳;赵琳娟;2006年13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苗书斋;曲青山;蔡文利;邢利;吕宇涛;陈国勇;
报道16例肾移植术后真菌性肺炎患者,感染真菌为白色念球菌10例,克柔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各1例。应用氟康唑治疗7例,伊曲康唑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3例。治愈11例,死亡5例。表明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2006年13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红艺;李海萍;乔远静;刘志福;2006年13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姜志明;解建;李涛;杨君;徐拥庆;张子强;
将菌毒血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观察两组胃黏膜pH值变化。结果治疗组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CRRT可明显改善菌毒血症休克患者胃肠黏膜灌注,纠正胃肠黏膜局部组织缺氧。
2006年1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凤侠;2006年1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素琴;戴淑真;徐洪云;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血清及腹腔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显示,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MMP-9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均升高,二者呈正相关,且月经分泌期高于增生期。提示MMP-9在EM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006年13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先杰;刘玉秀;戴秀波;胥郑;2006年13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邬晋基;邵泽平;2006年1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涛;王宝印;张文杰;许月丹;毕展建;2006年1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相佐;马爱华;2006年13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厉永征;王卫红;巩延丽;2006年13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建瑾;黄进宇;王敏;聂文成;2006年13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艳珍;2006年13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相乾;2006年1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连顺;2006年1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锐三;刘金梅;2006年13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晓玲;杨少远;张伟;王焕君;李曙远;2006年13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伟;丁伟芳;钟百灵;2006年13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唐艳;邵永春;2006年1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树民;杨甲光;幸东;2006年13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巨三;2006年13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诗湘;胡哲;黄磊;2006年1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福森;吴海燕;2006年13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秦伟;秦曼;郑秀珍;2006年13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后湘丽;齐进如;杨选平;马帆;刘敏超;2006年13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秀江;刘力;高润发;2006年13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立云;2006年13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立花;王韶玉;刘现翠;赵书水;2006年13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建珍;迟福;乔秀玲;毛月明;2006年13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珍;丁国良;朱琳;2006年1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刚;2006年13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妍;姜其生;苏波;崔翠翠;2006年13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连群;王晓军;刘继东;李峰;盖玉生;2006年13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沛然;李倩;黄磊;2006年13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大可;王占奎;池中求;米杰;孙素平;2006年13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骏;申文忠;2006年13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翠英;李会利;2006年13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玫;胡晓红;2006年13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凤莲;2006年13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