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栋;王世立;韩金祥;孙杰;车婧;赵甜娜;李俊玲;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重组人成骨蛋白-1(rhOP-1),探讨大肠杆菌表达rhOP-1的生物学活性。方法表达rhOP-1工程菌经发酵后,裂菌、提取包涵体,层析法纯化蛋白并逐步降低尿素浓度透析复性。采用改良M TT法检测rhOP-1对N IH 3T 3细胞增殖和对硝基苯酚法(PNPP)检测rhOP-1对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同时在体内通过小鼠肌袋埋植实验测定rhOP-1活性。结果经纯化的rhOP-1纯度可达98%。体外rhOP-1浓度在0.06~6μg/m l可明显促进细胞生长和ALP活性;体内rhOP-1埋植剂植入小鼠肌间隙2周后,可明显提高体内钙含量,且成骨趋势明显。结论原核表达的rhOP-1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2006年1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光煊;赵强;杨鹏伟;2006年1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华;韩金祥;高雪芹;刘灿兰;李钿;黄海燕;潘继红;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蛋白芯片法检测抗dsDNA、抗R o-60/SSA、抗R o-52/SSA、抗SSB、抗Jo-1、抗磷脂IgG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蛋白芯片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分别统计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均阴性和单阳性的标本数目,并进行评价。结果芯片法检测ANA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60%,芯片法对其他6种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70.0%~87.5%、特异度为92.7%~98.9%。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自身抗体与常规方法比较,特异度较高;有待进一步改善技术提高其灵敏度。
2006年1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傅忠燕;韩金祥;高雪芹;宋宝;黄海燕;
目的研究人肺癌发生相关基因表达谱,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 280个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克隆,制备成肿瘤相关cDNA芯片。提取人肺癌组织以及相应正常组织RNA,反转录后标记为cDNA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经扫描及Q uan tarray3.0软件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筛查出差异表达基因52条。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5条,下调基因17条;按照基因功能可分为运输载体、代谢相关基因、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细胞骨架、转录调控因子以及未知功能基因。结论基因芯片可用于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筛查,为明确肺癌发生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2006年1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立;田晓滨;张宇坤;郜勇;杨述华;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 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方法对pCU-CAGG S-hVEGF 165的目的基因亚克隆并引入新的酶切位点,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 ttle-CM V,将质粒pcDNA 3.1-BM P 2及pIRES酶切后,将BM P 2和IRES片段定向连入pShu ttle-CM V-hVEGF 165,构建可同时表达两个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Shu ttle-CM V-hBM P 2-IRES-hVEGF 165,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酶切分析及核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BM P 2及VEGF双基因腺病毒穿梭质粒;为联合基因治疗骨缺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6年1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念;曹斌;王亚梅;刘永辉;2006年1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君;蔡绍晖;李校堃;
目的探讨放线菌素D(A ctD)诱导正常人HL 7702肝细胞凋亡及P I3K/A k t信号通路对此过程的作用。方法采用HL 7702正常人肝细胞株,M TT法检测A ctD对其存活力的影响;Hoechst33342形态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细胞总A k t(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及p-A k t蛋白表达。结果A ctD可诱导HL 7702肝细胞凋亡,其浓度在0.25~8μg/m l范围内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 I3K/A k t特异性抑制剂w ortm ann in能够增强A ctD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结论A ctD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是抑制P I3K/A k t信号通路。
2006年14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爱云;王玉洲;2006年1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传福;王淑荣;王玫;刘艳;张萍;宋永红;聂向民;焦波;
目的研究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和15系统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234例无血缘关系,汉族,血小板志愿捐献者进行HPA-1~5和HPA-15系统基因分型,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其他种族、地区人群相关资料比较。结果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1a、-5a、-2a-、3a、-15a、-15b、-3b-、2b-、5b-、1b,未检到HPA-4b。基因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A-4a4a、-1a1a、-5a5a、-2a2a-、15a15b-、3a3b、-3a3a-、15a15a、-3b3b、-15b15b-、2a2b、-5a5b-、1a1b,未检到HPA-1b1b-、5b5b和HPA-2b2b。与报道的东方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系统有HPA-2、-3-、5(P<0.005);与西方人群比较,HPA-1、-2、-3、-5系统有显著性差异(P<0.005),HPA-4无种族间显著性差异。HPA-15系统的基因分布与越南、德国、奥地利人近似,而与印地安人有较大差异(P<0.005)。结论HPA存在明显的种族和地域性差异。山东汉族人发生HPA同种免疫的可能风险抗原基因主要有HPA-3a,-3b,-2b,-5b,-1b,其次为HPA-15a、-15b。
2006年1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建民;2006年1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昊;王一兵;张芮;张诚;冯永强;王海涛;
目的探讨年龄对瘢痕组织神经构筑的影响。方法26份瘢痕组织标本取自来我院行整形修复手术的26例患者,正常皮肤来自供皮区,利用HE染色,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年龄瘢痕患者及正常皮肤中的神经丝蛋白(NFP)、蛋白基因产物(PGP 9.5)在末梢神经组织中的标记情况。结果创面愈合后1~20a,≤20岁和>20岁患者瘢痕组织中的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a患者瘢痕组织中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少于正常皮肤的密度,>9a患者瘢痕组织中的神经纤维密度基本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结论2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患者瘢痕组织中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瘢痕的年龄段差异可能是神经系统以外其他因素作用的结果。
2006年14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诚;王一兵;张芮;李昊;冯永强;
目的观察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成活及功能活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射于大鼠背部皮肤真皮层内。分别于注射后1、3、7、14、21、28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部位皮肤细胞存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区域皮肤中Ⅲ型胶原含量;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不同时相点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后能够继续存活,在第28天仍有信号存在,各个时相点Ⅲ型胶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存活并分泌新生Ⅲ型胶原;此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初步、可靠的理论依据。
2006年1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亚梅;王玉静;2006年1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国庆;燕景锋;刘世勤;
采用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装置致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 I组)、神经干细胞组(N SC组)、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N SC-BDNF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脊髓BDNF、B ax、B cl-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率。结果N SC-BDNF组BDNF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N SC、SC I组明显增加(P<0.05),表达时间及高峰延长;且B cl-2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在各时点均增高(P均<0.05),而B ax蛋白表达较其他组在各时点均降低(P均<0.01),凋亡率亦降低(P均<0.01)。提示BDNF基因修饰N SC可在损伤脊髓内有效表达,且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B cl-2的高表达,抑制B ax的表达,从而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率。
2006年1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宋娟;张洪;黄徐英;
将96只肝纤维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自然恢复组口服羧甲基纤维素钠(CM C-N a)溶液;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CM C-N a混悬液;治疗组口服枳子-CM C-N a混悬液,用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肝细胞结构变化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肝脏内丙二醛(M 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治疗组细胞结构趋于正常,无炎性细胞浸润及气球样变;胶原纤维增生呈局限性,肝组织恢复良好;M 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证实枳子能明显加速肝脏修复速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脂质过氧化对肝组织的损伤,加快肝组织恢复。
2006年14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钱静;邵丽梅;赵月环;2006年1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万里;李静;宋光耀;周宇;高宇;江玲玲;
将3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三组各10只,对照组(NC组)基础饮食饲养,高饱和脂肪酸组(HSF组)高饱和脂肪酸饲养,高糖组(HS组)高糖饲养。喂养24周后,观察三组体重(BW),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脂酰Co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变化。结果HSF组、HS组BW、TG、TC、FFA及肝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氧化酶活性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提示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高糖饮食可导致大鼠脂质代谢紊乱,肝脏中的CAT、脂酰Co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的活性升高。
2006年1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舒仪;张供;宋光民;薛建华;
将25只成年雄性W istar大鼠(体重350~400g)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及B、C、D、E组,每组5只,经麻醉和抗凝后,快速取下心脏。A组心脏悬挂在L 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K-H液恒压灌注,37℃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B、C、D、E组分别经主动脉灌注4℃HTK液、UW液、HTK液+左旋泊尼汀、UW液+左旋泊尼汀心肌保存液,置于4℃相应的心肌保存液中保存6h;重新复温复灌,再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留取标本分别测定心肌含水量、心肌酶漏出量、ATP含量变化。结果D组及E组平均左室发展压(LVDP)与B、C组比较显著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 B)漏出量明显减少,心肌ATP含量明显增多。认为HTK液和UW液中加入左旋泊尼汀能改善离体鼠心脏的低温保存效果。
2006年1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师前;范俊;周晓亮;栾少红;马慧敏;夏宝国;
检测41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不孕组)及28例正常未孕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基因mRNA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蛋白的表达,并通过组织学区分子宫内膜标本期别。结果不孕组中晚分泌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HOXA-11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HOXA-11基因在增生期及分泌期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不孕组,P均<0.05。对照组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间质细胞,P<0.05;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5。ER、PR在不孕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分泌期不孕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R、P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HOXA-11基因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且与子宫内膜“着床窗”期一致,其在子宫内膜表达异常可能是女性不孕原因之一;HOXA-11基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通过ER、PR调节。
2006年1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玫;朱传福;宋永红;聂向民;刘艳;张萍;
采用PCR-SSP法对204例肾移植受者(观察组)进行HLA-A、HLA-B、HLA-DRB1座位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并与7 418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频率>10%的等位基因有A*02、A*24、A*11、A*33、B*15、B*40、B*13、DRB 1*15、RB 1*04、DRB 1*12、RB 1*07、RB 1*09。其中DRB 1*15、DRB 1*08、DRB 1*04、A*02、A*3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具有与对照组相同高频基因的患者更易找到无关供体;DRB 1*04、A*02、A*34可能为患肾脏疾病的风险基因,DRB 1*15、DRB 1*08则可能为保护基因。
2006年14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慧玲;2006年1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可建;
检索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 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但Jadad评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 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相对危险度(RR)为1.31,99%的可信区间(C I)为(1.15,1.4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合并加权均数差(WM D)为-5.17,99%C I为(-12.76,2.43);皮肤瘙痒、稀便、头晕、胃肠不适发生率依次为6.15%、3.08%、0.31%、0.31%。M 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具有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2006年1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郭亚莉;陈凤玲;2006年1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吕国;钱红娣;张焰;杨定清;
将60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A SAⅠ~Ⅲ级)随机分为序贯诱导组(序贯组)及交叉诱导组(交叉组)各30例。序贯组麻醉中行丙泊酚序贯诱导:先静注丙泊酚0.5m l/s,至OAA/S评分≤2分时停止推注;静注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 g/kg;交叉组先静注序贯组芬太尼总量的1/3、维库溴铵总量的1/4,再静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的余量。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期HR、M AP、CVP变化及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诱导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交叉组麻醉期间HR、M AP、CVP无明显变化,与序贯组比较,P<0.05;丙泊酚用量小于序贯组,P<0.01;不良反应少,P<0.05。提示丙泊酚交叉诱导更适合于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
2006年1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秀红;2006年1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雷小敏;陈蔚;李秀华;
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12例卵巢早衰(POF)患者(观察组)与2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应用磁性匀相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雄激素(T)、泌乳素(PRL)水平。结果观察组CD4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降低;FSH、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E2、PRL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雌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2降低,CD4、CD4/CD8分别与E2呈正相关,E2与CD8+呈负相关。提示E2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
2006年14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万青;崔益钿;宋洋;蔡廷江;江小伟;王栋;2006年1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俊丽;刘燕婕;袁琳;胡丽华;
280份血清,取自健康体检者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7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6例,其他结缔组织病50例,分别检测其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史密斯(Sm),抗组蛋白(H is)及抗核小体抗体(A nuA)抗体。结果5种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ANA 96.2%、31%,A nuA 80.1%、93%,dsDNA 56.6%、92%,Sm 49.7%、90%,H is54.7%、85%。ANA、A nuA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3种抗体(P<0.001),A nuA、dsDNA、H iS、Sm的特异性明显高于ANA(P<0.001)。A nuA是SLE的又一种特异性抗体,其与ANA、dsDNA抗体及Sm抗体、H is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006年1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米凯;2006年1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辉敏;殷嫦嫦;张磊;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玉容胶囊制备工艺中最佳水提取条件。玉容胶囊制备工艺中水提取的最佳条件是加水10倍量、每次煎煮1.5h,共提取3次。此结果有利于将玉容胶囊制备成质量稳定,便于携带和服用的中药制剂。
2006年1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芦二永;张超;曾伟;2006年1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莉莉;贾龑婷;姜淑娟;
对12例包裹性脓胸患者给予胸腔穿刺冲洗引流、尿激酶注入保留>6h,每周2~3次,共治疗3周。治疗后12例体温均降至正常;B超检查示11例脓腔完全关闭,1例纤维分隔大部分消除,引流液减少。认为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脓胸安全有效。
2006年1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翔;张艳;2006年1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同森;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 S)患者(PCO S组)和35例不孕症患者(对照组)血清抑制素b(INHb)和激活素α(ACT 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CO S组IN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T 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提高血清INHb水平升高及ACT a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PCO S的发生;临床可根据PCO S患者血清INHb和ACT a水平制定治疗方案。
2006年1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云华;杨鲁华;李志;张蕾;刘同刚;2006年1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钟麟;
将100例行腹膜透析(腹透)治疗>1a的尿毒症患者按透析净超滤量<500、500~1000、>1000m l/d分为Ⅰ、Ⅱ、Ⅲ组。对三组腹透前和透析1a时每日尿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尿量较腹透前减少14%,Ⅱ组减少34%,Ⅲ组减少67%。证实随每日腹透净超滤量的增加,残余尿量降低速率增加。认为有严重水潴留的尿毒症患者可短时使用高渗透析液,将每日净超滤量控制在1 000m l左右;无明显水潴留时每日腹透净超滤量应控制在500m l左右。
2006年1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卢占兴;朱培欣;李爱国;张廷;张付全;高敬增;连爱民;2006年1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秀国;苑龙条;西俊凤;白云峰;王素梅;
将260例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17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则在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观察两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查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流涎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胃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可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镇静程度以R am say镇静分级Ⅱ~Ⅲ级状态最佳。
2006年1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喜军;赵华;冯光建;董萍;苗建刚;杨俊美;2006年14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涛;王晓梅;付利华;姜洪娟;
将102例2型糖尿病(T 2DM)患者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M S)分为M S组、DM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检测三组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改变,颈动脉超声检查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DM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明显增厚,内径增宽,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DM组(P<0.05)。证实T 2DM伴M 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单纯T 2DM患者明显加重;对其应进行更加积极的综合治疗。
2006年14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彬;赵秀品;周立文;2006年14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世勤;张国庆;樊立华;
将52例开放性颅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清创后行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将颅骨碎相应处理后行Ⅰ期颅骨成形术,对照组颅骨碎片弃之不用,择期行颅骨替代品颅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3a,观察两组颅骨成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植入的颅骨碎片成活并骨性愈合,随儿童成长而生长,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提示对小儿开放性粉碎性颅骨骨折行Ⅰ期颅骨成形效果好,能有效防止减压性去骨瓣开颅后并发症
2006年1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秀娟;毕廷民;2006年1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文超;杜信毅;李铁强;朱朝阳;谢青南;李晓东;侯俊清;2006年14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玉梅;刘向军;冯延秋;朱宏;2006年14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2006年1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金娥;于健;2006年1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保荣;2006年14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素民;孙启文;李广瑞;2006年14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周环;施爱群;王福生;龚桢;李雪芹;黄爱君;2006年14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国锐;张东方;李文静;2006年14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国明;郭建新;2006年1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美宏;焦广根;刘献武;宋金祥;2006年14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星;刘健;闫瑢玓;孔令敏;2006年14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双珍;尹玉东;樊慧丽;姜淑娟;陈方方;2006年14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洪霞;王燕;2006年14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林凡;许孝义;2006年14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敏;姜玲敏;2006年14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新茹;李艳荣;程爱斌;夏静;2006年14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明旭;王谦;房平;胡海颖;邓霞;2006年14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栾响玲;李君霞;2006年14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华宁;高雪芹;韩金祥;2006年1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翔宇;王东海;李新钢;2006年14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海珍;王彩玲;2006年14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德堂;林殿杰;李梅;于平;2006年1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龑婷;杨艳娜;姜淑娟;2006年14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月娥;2006年1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高霞;陈殿红;刘金环;滕玲玲;常鸿;2006年14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丽红;林琼真;王丽敏;李荣芬;王保兴;林海英;李英;2006年14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月玲;刘延锦;2006年14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琳;2006年14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连娟;谢玉兰;张继红;2006年1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万华;赵夕华;2006年14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慧华;2006年14期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素芹;2006年14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燕;张佳美;杜纪美;2006年14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洪香;汪景兰;王明霞;2006年14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春玲;2006年14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荣;刘新茹;2006年14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海峰;薄其兰;2006年14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景兰;孙洪香;王明霞;2006年14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金娥;任云娟;2006年14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冬;张春华;魏伟;孟萍萍;蒯勇;2006年14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兰秀;2006年14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