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博;耿厚法;孙琳;
目的研究M GEA 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 2DM)的相关性。方法实验分糖尿病组(DM)和正常对照组(NC),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电泳,分离纯化目的条带后直接测序。结果M GEA 5基因的内含子10中,SNP 5-14位点等位基因为A/T,携带等位基因T的个体DM发病率比携带等位基因AA的个体显著增加,该等位基因T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 GEA 5-14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北方汉族T 2DM的主要易感基因位点。
2006年2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晓燕;吴杰;2006年25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舒思洁;姚旌旗;舒慧;闵清;方晓兰;
目的探讨脂糖舒(ZTS)对糖尿病(DM)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制备DM大鼠模型,分别用0.5、1.0 g/kg ZTS和156.25 m g/kg二甲双胍(MHT)灌胃8周,并与健康大鼠进行对照(正常组)。测定各组血清葡萄糖(G lu)、白介素2(IL-2)、溶血素(E ry)和脾细胞悬液抗体(SSA)水平。结果模型组IL-2、E ry和SS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G lu显著升高(P<0.01);ZTS-Ⅱ组IL-2、E ry和SS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G lu显著降低(P<0.01);ZTS-Ⅱ组IL-2、E ry和SSA水平与ZTS-Ⅰ组和MHT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G lu显著低于ZTS-Ⅰ组和MHT组(P<0.01,<0.05)。结论大剂量ZTS在有效降低DM大鼠血糖的同时,具有明显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2006年2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亮;李茵茵;张红霞;
目的观察抵抗素、脂联素对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s)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抵抗素(10、50、100 ng/m l)、抗抵抗素抗体加高浓度抵抗素(100 ng/m l)、脂联素(10μg/m l)加高浓度抵抗素的无血清RPM I 1640液培养HUVEC s 24、48 h,取上清液测定NO、ET-1和TGF-1β水平。结果抵抗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HUVEC s分泌ET-1和TGF-1β(P<0.01,<0.05),对NO无明显影响(P>0.05)。生理剂量的脂联素能增加NO释放(P<0.05),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ET-1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高浓度抵抗素引起的TGF-1β分泌有部分抑制作用(P<0.05)。结论抵抗素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分泌ET-1和TGF-β1,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加速糖尿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在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2006年2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士辉;2006年25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志云;初永丽;
目的探讨血浆抵抗素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 S)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35例PCO S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EL ISA方法检测血浆抵抗素,放免法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空腹胰岛素(F IN),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IR)。结果PCO S组血浆抵抗素、LH、LH/FSH、F IN、HOM 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CO S组血浆抵抗素与FPG、F IN、HOM A-IR、LH及LH/FSH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抵抗素参与PCO S患者的IR发生过程,可作为一种新的敏感指标评价PCO S患者的IR程度。
2006年25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祥君;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目的研究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结构重塑的分子基础。方法心脏手术中采集慢性房颤及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肌,提取总RNA行逆转录,用PCR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不同位置的mRNA片段表达。结果①α1c亚单位Ⅰ~Ⅱ跨膜区连接对应的mRNA丰度在慢性房颤心房肌与窦性心律心房肌无明显差异。②α1c亚单位Ⅳ跨膜区对应的mRNA丰度则慢性房颤心房肌较窦性心律心房肌明显降低。结论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结构重塑与α1c亚单位的亚型表达改变有关。
2006年25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爽;张一昕;苗冬雪;
目的研究人参强心滴丸治疗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CHF大鼠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强心滴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人参强心滴丸对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各用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增强。结论人参强心滴丸可调整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强度,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逆转心室重塑,改善CHF预后。
2006年25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邹淑娥;徐毅君;尹文娟;2006年2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其森;贾慧;仲伟霞;于金明;
目的研究整合素α_5β_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 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N SCLC患者病灶组织及12例正常肺组织中α_5β_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α_5β_1、VEGF在N SCLC组织中的表达(58.49%、75.47%)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6.6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α_5β_1β表达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α_5β_1和VEGF高表达促进了N SCLC的侵袭、转移,两者在N 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相互促进作用。
2006年25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英;2006年25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云鹏;沈柏均;阎文英;王红美;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新生儿脐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国人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R-SSO方法对山东地区5 844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HLA-A、HLA-B等位基因分布调查。结果检出20种HLA-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为A*02(0.3041)、A*11(0.1443)、A*24(0.1434)、A*30(0.0975)和A*33(0.0859),较低的为A*34(0.0006)、A*25(0.0005)、A*66(0.0005)、A*74(0.0004)和A*36(0.0001)。检出46种HLA-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为B*13(0.1348)、B*51(0.0713)、B*62(0.0712)、B*61(0.0676)和B*60(0.0642),较低的为B*77(0.0001),B*76(0.0002),B*47(0.0003),B*42(0.0003)和B*72(0.0004)。结论山东新生儿脐血HLA I类基因具有多态性,能代表山东汉族人群HLA的分布特征,反映北方汉族HLA的分布规律;国人(尤其是北方汉族人)在山东脐血库中最容易找到HLA I类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
2006年25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毅;2006年2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穆会君;谢平;沈云峰;
目的通过观察耐药/非耐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患者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探索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用TR Izo l抽提外周血标本总RNA,逆转录生成cDNA并标记后,与含有4 096个人类已知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检测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在两者间的差异表达。结果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有150个基因表达显著差异,包括耐药组83个基因低表达,67个基因高表达,其中凋亡调控相关基因有6个低表达,8个高表达。结论细胞凋亡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2006年25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付芝;邵丽梅;刘辉;王云;葛雪灵;2006年2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房明浩;纪雪梅;汤屹;刘文励;
目的通过M DM 2反义寡核苷酸(M DM 2-A S)阻滞白血病K 562细胞M DM 2的表达,研究非p53通路下M DM 2抑制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A S组、顺铂组和联合组,以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M DM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A S组细胞M DM 2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联合组K 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p53缺失情况下,以M DM 2-A S反义封闭抑制M DM 2表达,可增加白血病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06年25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强翔;钟惠菊;龚汉仁;王彩云;贺金莲;张茶英;
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1型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DM组、葛根素治疗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 ly-LDL)变化。结果显示,葛根素能降低DM大鼠的TG、TC、HbA1C、G ly-LDL,升高HDL。提示葛根素具有调脂作用。
2006年25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缪佳;贾秀娟;2006年2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华;王桂香;张金国;郭文阁;李德军;潘国栋;
将多虚实并调方设定5个药物浓度组,对二倍体细胞进行传代观察2个月,最后从中选定适宜的浓度进行再传代实验;将32只大鼠分四组,测定心肌脂褐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M DA)及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电镜观察其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证明,该方能明显增加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的传代次数,改善老龄大鼠脑超微结构,降低脂褐色及血M DA、TC、TG,提高SOD,具有明显延缓衰老的作用。
2006年25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德尚;2006年2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秀娟;王珍;毛拥军;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7例1型糖尿病(DM)、390例2型DM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结果1型DM组GADA、IA-2A和ICA的阳性率分别为53%、49%和2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83%;2型DM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3.6%和7%,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16%。提示三种抗体在1型DM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型DM,GADA、IA-2A和ICA检测具有互补作用。GADA是1型DM、成人隐匿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主要血清学指标,IA-2A是年幼1型DM患者的主要免疫学诊断指标。
2006年25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慧川;2006年2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小红;亓文波;高云;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型糖尿病(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24 h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压,分析上述因素与血清TM的关系。结果DM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TM明显高于DM正常白蛋白尿患者,DM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1型DM患者血清TM浓度与UAER、病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早期检测TM变化有助于发现DM患者的早期肾病。
2006年2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鹏;杨乃龙;陈红;
对268例2型糖尿病(T 2DM)患者采取多次多成分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中检测其五点血糖,五点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的胰岛素量为终剂量,分析睡前胰岛素(NPH)终剂量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检测其中119例患者治疗前五点血糖,分析HbA1C与五点血糖的关系。结果HbA1C>9.3 g/L时,其与NPH终剂量明显相关(r=0.635,P<0.01);治疗前五点血糖的总平均值与HbA1C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空腹血糖。认为HbA1C水平对NPH终剂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指导T 2DM患者的临床治疗。
2006年25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湘红;刘凯;2006年25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管晓玲;杨国强;李曙远;
采用常规疗法加高压氧(HBO)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3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白蛋白(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微球蛋白(2β-M G)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尿UAE、2β-M 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HBO是一种较好的DN辅助治疗手段。
2006年25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祁海平;杜同海;2006年2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姜雯;张凤芝;郝伟伟;
将8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自主择食组(对照组)、以食物交换份择食组(FEL组),以FEL和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 I)择食组(FEL+G I组),根据其年龄、体格测量和减肥标准确定干预对象的营养素摄入量,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FEL+G I组干预后体质量指数(BM I)、脂肪百分比(%F a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P<0.01,<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FEL组BM I、%F at和FBG明显降低(P<0.01,<0.05),HDL-C明显升高(P<0.05)。提示肥胖患者在健康饮食原则基础上利用食物G I选择食物,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对控制体重有良好效果。
2006年2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泽欣;荣海钦;黄玉芳;
将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W 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 IN S)、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体质量指数(BM 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 I)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M I、W C、BW、FPG、F IN S、TG、TC明显下降(P<0.05),IS I明显升高(P<0.01)。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可减轻单纯性肥胖患者的BW,减小BM I;加用二甲双胍能缩小W C,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异常。二甲双胍可用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2006年25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唐伟丽;吕桂荣;李红;2006年25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云;亓文波;吕小红;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初发G raves病(GD)、复发GD、他巴唑维持量治疗2 a的G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清sICAM-1水平变化对诊断GD、GD复发有辅助作用;对确定抗GD药物治疗疗程和停药时机有重要意义,亦可为GD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2006年25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慧锋;2006年25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恒臣;李复领;赵宗进;胡立萍;陈双峰;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结果CHF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显著降低,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P均<0.01);CD8显著增加,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P<0.01)。提示CHF患者的T淋巴细胞变化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2006年2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秀玲;宋强;2006年2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广慈;柏本健;钟志欢;范作文;
41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房颤29例,窦性心律1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用V-G染色法和V IDA 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房颤患者均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2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20例,转为房颤9例;房颤复发患者的心房组织CVF、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均明显大于维持窦性心律患者(P<0.05)。提示心房纤维化程度可能是影响风心病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因素之一。
2006年25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燕芬;2006年2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国华;
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无肾病组(A组)41例和肾病组(B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B组加服普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浊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另选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前A、B组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组较A组TGF-β1、尿蛋白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尿蛋白量及TGF-β1水平逐渐降低。提示TGF-β1可能在高血压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实现的。
2006年25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振明;刘峰;张丽君;叶兴德;2006年2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强;李元民;许学国;
根据再次冠脉造影结果,将91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再狭窄组胆固醇高于非再狭窄组,总胆红素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二分类log 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胆固醇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总胆红素是再狭窄的保护因素。提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高水平胆红素可降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2006年25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秋君;席景华;薛丽;2006年25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平;高贤鲁;杨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半年。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6 m 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较对照组少(P<0.05)。认为吸入中等剂量布地奈德可减轻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2006年25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清煌;2006年2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长林;杨宗伟;张文彬;薛承岩;刘怀深;
良、恶性腹水各49份,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端粒酶,并与癌胚抗原(CEA)检查结果比较。发现DNA异倍体及端粒酶检测对恶性腹水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等均明显高于常用的CEA指标,且前两者联用诊断价值更高。
2006年25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向阳;王华君;马秀云;2006年2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淑凤;张俊红;冯惠芬;
将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A级的肝硬化患者分为A、B两组,均采用一般保肝治疗,其中A组加用干扰素-2α肌注,疗程9~12个月。随访3~5 a,与B组比较,A组Ch ild-pugh评分改善,HBV-DNA/HB eA g阴转率提高,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干扰素可延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提高其存活率。
2006年25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斌;2006年2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俊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C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PTEN蛋白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癌栓形成有关(P<0.01)。提示PTEN异常表达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H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2006年25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昱;2006年2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景欣;
采用E IA法和RT-PCR技术,对ALT正常、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与急慢性丙肝感染患者进行单片段HCV抗体、HCV-RNA检测。结果显示,C、N S3抗体出现较早,检出率、反应性较强,对丙肝有诊断价值。慢性丙肝N S4、N S5抗体检出率较高,RT-PCR检出率低于抗体检测,可发现早期感染者。抗-E 1和抗-E 2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抗体,提示膜区具有保护性。
2006年25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秀云;2006年25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承业;刘明日;
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肾病综合征型IgA肾病(IgAN)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来氟米特、泼尼松、苯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谊肾Ⅱ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尿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及免疫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型IgAN疗效明显,能有效减少蛋白尿,提高白蛋白,保护肾功能。
2006年25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成立;董彦军;周健;张洁;孟凡杰;杨恩芹;
检测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球蛋白(G)、抗dsDNA、补体C3,观察上述指标在病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差异及A/G比例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 I)、抗dsDNA和补体C3的相关性;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SLE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对照组比较,血清A、G、A/G比例、抗dsDNA、补体C3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病程中A/G比例与SLEDA I、抗dsDNA和补体C3均相关。认为SLE活动期血清A/G比例显著性降低,能反映SLE病情变化。
2006年25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诚;张旭;薛伟山;宋修歧;2006年25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俊青;解建;张玉国;
将80例危重病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G 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强化的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常规EN,观察两组血清白蛋白变化和病情转归。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强化EN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2006年25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义文;2006年2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秀玲;修洪涛;吴红莲;
应用多平面重组(M PR)技术获得滑车神经正常M R断层影像解剖资料,研究滑车神经的正常解剖走行;应用3D-C ISS序列M PR技术结合3D-TOF序列,对40例志愿者的80条滑车神经进行M R成像和评定分析。结果滑车神经在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的显示率分别为93%、82%和79%。滑车神经在脑池内起点到中脑正中矢状面的垂直距离范围是3~8 mm,滑车神经脑池段长度1~13 mm、平均7.5 mm。3D-C ISS序列M PR技术结合3D-TOF序列能准确显示脑池段滑车神经的走行。
2006年25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卫国;王晖;任秀明;2006年25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晓景;李立新;徐达传;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11例(18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闭孔动脉及臀下动脉起点、分布及走行。结果显示,旋股外动脉主要起于股深动脉;旋股内动脉起始点不恒定;闭孔动脉多起于髂内动脉干前支,并与旋股内动脉形成吻合;臀下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干前支,75%与旋股内动脉分支、60%与旋股外动脉分支形成吻合。认为旋股内、外动脉是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靶血管,闭孔动脉、臀下动脉常作为补偿靶血管;DSA技术有助于判断股骨头颈血管的分布特征。
2006年25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宫乐辉;李巨三;2006年25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华;王萍;2006年25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宜泉;聂龙;朱岷山;宋承明;2006年25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邓莉;王婷;周晶;2006年25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之霞;2006年25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苗凌娜;陈世丰;2006年25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邬晋基;郑艳玲;2006年25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冰青;史建军;2006年25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晓菊;2006年2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梅莉;2006年25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勇;黄树温;王平;宋执敬;2006年25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常云亭;王庆玲;孙吉兰;刘晓丽;王丽丽;2006年25期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培军;2006年25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莎;杨宜娥;裴忠冠;索翠岭;2006年25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慧;王玫;吕红娟;2006年25期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树芹;王秀荣;窦金玲;2006年25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艳芳;2006年25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 ]
- 王辉;李新华;2006年25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传凯;2006年25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新;2006年25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吝梅芹;2006年25期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钦灵;梁宁安;苏小荣;2006年25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召义;冯磊;王凤;校鹏举;赵金凤;徐庆松;2006年25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秀云;王浩;龙福民;2006年25期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凌;2006年25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延芳;任立军;张士喜;张文英;张立银;2006年25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乃龙;林鹏;2006年25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渠力平;2006年25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解建;2006年25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胜利;徐恒卫;李万湖;2006年25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晶;曹德志;管翠玲;曹春林;高燕燕;2006年25期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炳芬;2006年25期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茉莉;连珍;2006年25期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香娟;2006年25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月英;王瑞平;2006年25期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卉;冯利;史永芝;2006年25期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召苓;2006年25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