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乐;冯俊;严丽;梁黔生;李树生;郑智;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 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 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 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 esternb lot法测定p-ERK 1/2、M KP-1表达。结果STS能显著降低A 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上升;对p-ERK 1/2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同时上调M KP-1表达。结论STS可以抑制A 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上调M KP-1表达,降低p-ERK 1/2表达有关。
2006年28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珍;付国静;2006年28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孔敬博;王孟赞;孔祥泉;徐清波;肖庆忠;陈双峰;
目的观察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 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初步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老年SA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中CD+34细胞以鉴定EPC s,并进一步用倒置荧光显微镜鉴定F 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F ITC-UEAⅠ-)和D 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 i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 s。采用黏附能力测定试验、改良Boyden小室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 s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结果老年SA患者外周血中EPC s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也明显受损。SA组患者EPC s数量与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SA患者外周血中EPC s数量降低且功能减退,其数量降低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2006年28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英博;于景彬;2006年28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晓明;杨希立;冯彦林;黄丽敏;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QT离散度(QT d)变化与存活心肌的关系。方法48例成功行PTCA的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行心电图检查以观察QT d变化,行心血池检查以观察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行心肌代谢和心肌灌注显像以观察心肌存活情况。结果存活心肌阳性组术后QT d明显小于术前(P<0.01),心脏收缩功能改善组术后QT d明显小于术前(P<0.01)。结论成功PTCA术后QT d减小表明梗死部位有存活心肌,QT d可以预测PTCA术后冬眠心肌及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程度。
2006年28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尹荣;李忠东;董国华;钱建军;许飚;景华;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 NC s)心肌内移植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以左室扩大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例,瓣膜置换手术当日采取髂骨骨髓20 m l,同上法获得自体BMM NC s悬液备用。瓣膜置换完毕,于特定局部心肌内注入上述细胞悬液。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门控核素心血池显像(M GBP)检查,评价患者心功能及局部心肌舒缩能力,同时监测围手术期心电图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左室8个分区局部射血分数(rEF)亦明显升高,尤以S3~S6为著。结论自体BMM NC s心肌内移植方法简便、可靠,进一步的严格对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大样本临床实验可以进行。
2006年28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洁;盖萍;沙晶;陈良华;朱兴雷;2006年28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奖荣;侯应龙;周聊生;高梅;
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对兔肺静脉肌袖细胞膜K v1.5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快速心房起搏组(起搏组)各10只。剪取两组兔的肺静脉肌袖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K v1.5钾通道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K v 1.5钾通道mRNA表达降低23.5%(P<0.01)。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兔肺静脉肌袖细胞K v1.5钾通道mRNA表达降低。
2006年28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亚军;卢辉和;盛臻强;王毅;管耘园;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兔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和缬沙坦组予高胆固醇喂养8周后行球囊成形术;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干预治疗4周。三组均取腹主动脉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ICAM-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缬沙坦组较模型组内膜厚度及面积明显减小(P<0.0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缬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ICAM-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轻兔腹主动脉成形术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膜ICAM-1表达,从而抑制损伤内膜炎症反应有关。
2006年28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文萃;高颖昌;冯伟捷;
目的比较烟酸衍生物阿昔莫司、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单独应用及两者联用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洛伐他汀组36例,给予洛伐他汀20 m g/d;阿昔莫司组37例,给予阿昔莫司750 m g/d;联合组33例,给予洛伐他汀20 m g/d、阿昔莫司750 m g/d。治疗8周,观察降脂疗效、不良反应。结果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洛伐他汀组优于阿昔莫司组及联用组。降甘油三酯、动脉硬化指数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效果联用组最好。结论治疗老年混合型高血脂症可首选他汀类药物,必要时与烟酸类药物联用,全面调节血脂参数达标。
2006年28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献启;聂淑敏;苏湛;肖娟;邹萍;
目的探讨毒胡萝卜素(TG)对K 56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A nnex inⅤ-F ITC/P 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RT-PCR检测bcl-2、bax、bcl-XL、X IAP、surv iv in基因表达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TG作用后,K 56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bax、bcl-XL、X IAP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上调,surv iv in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下调,bcl-2/bax比率降低。结论TG可诱导K 562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 ax表达上调、surv iv in表达下调有关,bcl-XL、X IAP表达上调可能发挥拮抗凋亡的作用。
2006年28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磊;杨西瑞;毛东梅;2006年28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业辉;王畅;王冠军;Ben-David Yaacov;
目的探讨红系特异性转录因子NF-E 2对红系造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转染p45NF-E 2基因后红白血病细胞株HB 22.2中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红白血病细胞株HB 60-5向成熟细胞分化,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NF-E 2等红系造血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p45NF-E 2缺陷细胞HB 22.2转染外源p45NF-E 2后,血红蛋白基因及G ata-1、EDRF基因表达上调,F li基因表达下调;HB 60-5向成熟细胞分化过程中,随着p45NF-E 2的表达上调,同样出现G ata-1和EDRF表达增强,F li表达减弱。结论NF-E 2能对多种红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从而促进红系分化。
2006年28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新;陈立勇;李颖;徐功立;许洪志;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NH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NHL及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PCNA在RH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NHL患者;侵袭性NHL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惰性NHL患者。乳酸脱氢酶(LDH)<250 U/L的NHL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LDH>250 U/L者。PCNA阳性表达率>25%NHL患者平均生存期较阳性表达率<25%者短。结论PCNA与NHL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对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2006年28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张学臻;黄文波;李敬田;宋书凯;
利用快速心房起搏(ATP)建立慢性心房重构犬模型,干预组ATP前5 d始给予辛伐他汀10 m g/d口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F lou-3/Am作为钙指示剂,测得起搏组、干预组犬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干预组明显低于起搏组。可见,慢性心房重构犬心房肌细胞存在钙超载,辛伐他汀可有效抑制钙超载发生。
2006年28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汪凤兰;2006年28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方胜;刘松;朱桂芳;
采用自行研制设计的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对60例药物难治性心房扑动患者经食管电复律,57例(96.6%)转为窦性心律,电复律能量(22.70±4.50)J;同样方法电复律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16例(84.2%)转为窦性心律,电复律能量(17.38±8.58)J。经食管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转复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具有低能量、转复成功率高、不需麻醉等优点。
2006年28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甄义博;王星;孔令敏;郑长林;王慧;闫瑢玓;刘健;2006年28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传木;
对5例持续心房颤动(AF)患者在L asso电极标测下行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首次治愈3例,随访1~10个月未复发;1例复发后结合心律平治疗成功;1例多次复发,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单因素分析示AF首次术后复发与左心房扩大相关。
2006年28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海云;张玉莲;杜君;王静雯;曲晶;2006年28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平;王长来;张国辉;
正常对照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8例,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 70)阳性表达率,EL ISA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随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院内及30 d内主要心脏事件(M ACE)的情况。结果ACS组HSP 70阳性表达率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HSP 70阳性表达率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1)。外周血HSP 70阳性表达率高者M ACE发生有下降趋势。
2006年28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兆东;朱兆玉;2006年28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君;解建;李涛;徐拥庆;姜志明;张子强;
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治疗后,无创通气组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2%);无创通气组较对照组BNP下降更明显,NO升高更明显。提示无创机械通气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纠正了内皮功能的紊乱。
2006年28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秀云;林山北;2006年28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诚;王晏平;王红;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2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健康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和CD 40L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CHF组血清IL-6、P选择素和CD 40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因心衰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CHF组中血清CD 40L、P选择素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CD 40L水平与心脏射血分数呈负相关。IL-6、P选择素、CD 40L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CD 40L可作为判断CHF患者预后的指标。
2006年28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桂娟;朱广忠;殷秋香;2006年2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建华;赵自强;
对9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53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进行血清脑钠素(BN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 ngⅡ)、醛固酮水平检测,并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房颤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前后径、A ngⅡ是高血BNP的独立预测因素。房颤组心衰患者血BNP水平与左室缩短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相关,房颤组心功能正常者血BNP水平与心房收缩时间、舒张早期时间明显相关。
2006年28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亓永华;王君丽;2006年28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伍广伟;林英忠;王孟杰;卢志红;赵毅兰;蒙绪宁;
23例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 SD)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4~34mm,右房、室均不同程度增大,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0.52~0.70。患者均在局麻下经X线透视和TTE引导行A SD封堵术,均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封堵器直径18~42 mm。术后随访1~33个月,未见残余分流、心包填塞及封堵器移位等并发症。
2006年28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文平;齐宏;董汉光;肖永来;2006年28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凯;吴晓燕;李楠;罗焕华;徐虹霞;
对20例拟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 SD)的患儿,应用封堵器经导管关闭A SD。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术前显示A SD大小及其边缘的解剖特点,术中指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评价疗效。18例成功实施封堵术者经TTE随访1~22个月,无残余分流征象。
2006年28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琳;叶蔚;李文华;李晓东;
检测300例老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血压、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粥样斑块发生率,并对检出的46例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甲减)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亚临床甲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而两组血压、血糖、血脂、CRP等无统计学差异。
2006年28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田鹏声;祁玲;郝慧梅;2006年28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富;杨志健;
对高血压病(EH)伴2型糖尿病(DM)、单纯EH、单纯DM患者行血脂、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并观察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情况。发现EH伴DM组TC、TG水平、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和ACS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可见EH伴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ACS密切相关。
2006年28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厚强;丛秋梅;崔艳;2006年28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鄂立平;李海燕;
将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选为糖耐量减低(IGT)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I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认为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2006年28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琳;赵彤;时均贵;
116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经多项检查综合判断分析,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29例,原发性高血压22例,心肌炎17例,心肌病16例,更年期综合征11例,风心病6例,药物、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因素1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全面辅助检查。
2006年28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兴旺;曹灵;于国华;张弦;郭庆喜;王巍;唐学清;郭勇;
体外培养鉴定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R IF s),用四甲基偶氮唑(M 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hR IF 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素D 1(cyclinD 1)基因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DS-201对hR IF s增殖活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机制可能与DS-201抑制hR IF s中cyclinD 1基因表达,延长细胞周期有关。
2006年28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慧君;赵士静;2006年28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少玲;赵新东;
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对青岛地区112例大学生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的检测。发现男性Hb平均水平(144.15 g/L)明显高于女性(125.47 g/L);按WHO标准有1例男性和6例女性诊断为贫血,贫血患病率为6.2%。认为合理膳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缺铁性贫血十分重要。
2006年28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舒晓莉;李贵新;张玲;徐功立;
应用M TT法测定不同浓度保尔佳作用后,K 562、K 562/A 02细胞对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1.5μg/m l保尔佳对细胞内R h123浓度及糖蛋白P-170、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 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保尔佳在无毒剂量(1.5μg/m l)能增强DNR对K 562/A 02的毒性作用,逆转倍数为5.93倍;能增加K 562/A 02细胞内R h123浓度,下调P-170、G STπ-的表达。提示保尔佳是一种潜在的白血病化疗增敏剂。
2006年28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凯丰;2006年28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炳新;刘雪平;
将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发现脑出血患者治疗前血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NO和ET水平明显下降,且前者下降更明显。提示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患者血中NO和ET释放,改善脑灌注,保护脑组织。
2006年28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付丽娅;2006年28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彦文;寻文龙;律洁;王桂菊;马瑞军;
选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 IBD)患儿37例和正常新生儿31例,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凝固法测定血浆蛋白S活性。H IBD患儿出生后3 d血浆蛋白C、S及AT-Ⅲ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7 d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出生后3 d的H IBD患儿存在凝血-抗凝血系统失衡。
2006年28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静;袁萍;吕东;陈佑生;2006年28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杰;
检测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胆红素>205.2μm o l/L)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85μm o l/L)患儿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水平,分析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组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γ-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它们均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相关关系。可见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由于胃肠分泌、动力与功能异常,影响血胆红素的代谢与排出。
2006年28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蔺景双;2006年28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伟;沈朝妍;王强;周艳华;胡玉华;
对92例大肠癌患者、40例大肠腺瘤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ECR1)阳性细胞百分比,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其黏附活性。大肠癌患者ECR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黏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大肠腺瘤组,晚期大肠癌患者低于早期患者,且大肠癌患者中两指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可见其检测对大肠癌发生、发展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6年28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华;李丹霓;钱曰莉;2006年28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春红;鞠秀丽;魏绪霞;侯怀水;时庆;
将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 IG)1 g/kg、B组应用IV IG 2 g/kg加地塞米松静滴。两组患儿治疗第3、7、10、14天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两组同一时间血小板计数、出血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中剂量IV IG是治疗ITP的有效方法,可适当减少费用,降低血液制品风险。
2006年28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俊勇;2006年28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国良;王珍;张月华;
比较当天和储存3 d的新鲜全血,以及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三者间t-PA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用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代替当天新鲜全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取得同等效果。
2006年28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保珍;孙美侬;赵太福;张天保;
将93例耐多药肺结核(M DR-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含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肺疾的3DATZVL/9DLV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HATZLE/9HLE方案治疗。治疗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病灶明显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2006年28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邢迎红;曹书华;崔克亮;
将19例ICU中严重创伤和感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连续监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经治疗好转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逐渐回升,在第3天与死亡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以后差异逐渐增大。HLA-DR表达的变化与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
2006年28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宏伟;2006年28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雅聪;刘远洪;葛晓航;辛世萌;梁金花;
采用妙纳联合安拿芬尼、消炎痛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60例(治疗组),并与仅用安拿芬尼、消炎痛治疗的6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基本控制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6年28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国富;2006年28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春红;王丽黎;林晓芳;崔新;2006年28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毅平;刘小芳;侯加平;2006年28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喆;2006年28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丽萍;2006年28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秀霞;李富英;2006年28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超峰;2006年28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英华;高凤兰;2006年28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文璐;刘秀兰;2006年28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召义;冯磊;赵金凤;校鹏举;王凤;2006年28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源潮;侯岩峰;2006年28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澄;2006年28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红胜;侯传云;2006年28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晓燕;丁峰;2006年28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厚恒;李光文;2006年28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平岭;刘兴颖;刘根贤;2006年28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荣刚;来庆友;商德亚;2006年28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申文忠;窦金明;刘静;王新;2006年28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博雅;党群;2006年28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文菊;2006年28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秀宁;赵秀云;周丽红;李萍;2006年28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修麓璐;刘艳丽;2006年28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岳文伟;张丽莉;刘爱婷;2006年28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