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临床札记

护理园地

经验交流

专题笔谈

临床病例讨论

  •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CCK-AR mRNA表达及血浆CCK-8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

    陈瑞新;朱铭岩;王志伟;徐青;陈玉泉;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AR)mRNA表达及血浆CCK-8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方法60例胆囊结石患者(结石组)和30例无胆囊结石而行上腹部手术者(对照组),术前用B超测定胆囊排空功能,RT-PCR技术检测胆囊壁CCK-ARmR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CK-8。结果结石组CCK-ARmRNA为0.59±0.11,与对照组的0.91±0.06相比,P<0.01;结石组中,胆囊收缩减弱者的CCK-ARmRNA为0.52±0.06,与收缩正常者的0.70±0.07相比,P<0.01;结石组血浆CCK-8为(42.91±2.88)pmol/L,与对照组的(31.50±1.62)pmol/L相比,P<0.05;结石组术前血浆CCK-8为(42.91±2.88)pmol/L,与术后的(34.21±2.56)pmol/L相比,P<0.05。结论CCK-AR、CCK-8在胆囊运动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3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PGE_2合成及COX-2、VEGF表达的影响

    吴克俭;费素娟;陈光侠;

    目的观察尼美舒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及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进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浓度尼美舒利作用后细胞COX-2、PGE2、VEGF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尼美舒利100、200μmol/L作用48h后SGC-7901细胞的COX-2、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80,P<0.05);随着尼美舒利浓度的升高,PGE2分泌逐渐降低。结论抑制COX-2的活性与表达、减少PGE2的合成及由此引起的VEGF表达降低,在抑制胃癌血管生长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2006年3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肠癌组织中MMP-7、MMP-9的表达及意义

    张占学;宋伟庆;闫庆辉;周保军;蔡建辉;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及其切缘组织中MMP-7、MMP-9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MMP-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和82.00%,标本切缘组织中分别为0和24.00%,两者相比,P均<0.05;MMP-7、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96%和91.3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1.85%和74.07%,P均<0.05;MMP-7、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MMP-7、MMP-9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2006年3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圆韧带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可行性探讨

    陈强谱;欧琨;管清海;张帆;林绪涛;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实施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患者,手术中用肝圆韧带重建切除的静脉。结果静脉切除长度3.5~6.5cm,重建切除静脉时利用肝圆韧带长度4.0~7.0cm,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30~126min,无手术死亡者。术后随访10~39个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在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中利用肝圆韧带重建切除的静脉是可行的。

    2006年3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空肠内营养对Whipple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

    谢经武;郭卫东;于丽娜;

    目的探讨Whipple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单纯行Whipple手术和17例行Whipple手术加行空肠造瘘并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者肠动力恢复早于未实施肠内营养者(P<0.01),而胃动力恢复时间却延长(P<0.01),且其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有增加趋势。结论Whipple手术后早期经空肠上段行肠内营养虽然可以加快患者肠动力的恢复,但却使胃动力恢复延迟,甚至可能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之一。

    2006年36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h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邬跃刚;曹政;吴相柏;魏亚元;霍磊;陶凯雄;

    目的构建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短发卡状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设计两个小分子干扰RNA(siRNA)序列,体外合成DNA模板引物,与Pgenesil-1质粒构建成编码shRNA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再转染人大肠癌LoVo细胞,进行荧光摄像和G418抗性筛选。结果构建的质粒表达载体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转染成功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为绿色,G418可以筛选出阳性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编码EGFR-shRNA的质粒表达载体,并可以进行稳定筛选。

    2006年36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iRNA逆转乳腺癌细胞MDR1及MDR3介导阿霉素耐药的研究

    胡建莉;肖兰;崔文;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MDR3介导的乳腺癌MCF-7/ADR细胞耐阿霉素的逆转作用。方法pSuppressorNeoABCB1(针对MDR1的siRNA)及ABCB4(针对MDR3的siRNA)质粒转染MCF-7/ADR及MCF-7细胞(乳腺癌亲本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检测MDR1及MDR3mRNA的表达。结果转染pSup-pressorNeoABCB1的MCF-7/ADR细胞凋亡率(18.21%±1.65%)高于转染pSuppressorNeoABCB4的细胞凋亡率(9.07%±2.17%),P<0.05;二者与转染空载体组的细胞凋亡率(0.2%±0.36%)相比,P均<0.01;pSuppressorNeoABCB1质粒对阿霉素的相对逆转效应高于pSuppressorNeoABCB4质粒(P<0.05);两个质粒转染组的MDR1和MDR3mRNA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均<0.01)。结论针对MDR1及MDR3基因的siR-NA可逆转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2006年3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和前列腺癌中Ezrin的表达及意义

    梁涛;陈晓春;胡晓勇;朱朝辉;陈朝晖;曾甫清;鲁功成;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及前列腺癌(Ca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CaP、12例HGPIN、20例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中Ezrin的表达。结果31例(70.45%)CaP中Ezrin呈中等或强表达,12例HGPIN中Ezrin均呈弱或中等表达,20例BPH和10例NP中Ezrin没有或呈弱表达。在CaP中,Gleason评分(GS)8~10分组的Ezrin表达明显高于7分组和5~6分组(P<0.05),7分组Ezrin表达明显高于5~6分组(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可能与CaP的发生有关,其对诊断HGPIN和判断CaP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2006年36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固相杂交技术检测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的初步研究

    张英朗;王丽娅;李智涛;孙声桃;

    目的探讨快速、准确检测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将临床上常见的角膜致病真菌6属12种经氨基化修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醛基化的载玻片上,用一对荧光标记通用引物对上述真菌的DNA基因片断进行扩增,将带有荧光标记的扩增产物与载玻片上排列的探针进行杂交,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显色情况。结果12种真菌都产生了530~630bp的PCR扩增产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杂交检测,得到了具有各自特征的杂交后荧光显色图谱,通过荧光信号可直接对不同菌种进行区分判断。结论采用固相杂交技术能够在3~4h完成对临床上常见的12种角膜致病真菌的菌种检测。

    2006年3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彭忠民;唐步坚;刘奇;孟龙;杜贾军;王磊;陈景寒;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在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颈部行电视纵隔镜检查,其中4例联合应用超声检查。结果13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纵隔小细胞未分化癌或神经内分泌癌8例,淋巴瘤3例,胸腺瘤2例。平均检查时间为35min,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者。结论通过电视纵隔镜检查可对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作出准确诊断,该检查安全可行。

    2006年36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癌旁组织Bcl-2、Bax和PTEN的检测及其对声门癌切除范围的指导意义

    王岩青;陈志俊;孙彦;

    目的观察声门癌癌旁组织中Bcl-2、Bax和PTEN蛋白的变化及其对声门癌手术切除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声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2、5、10mm)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黏膜组织中Bcl-2、Bax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3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异常表达按息肉黏膜组织、癌旁组织(10、5、2mm)及癌组织的顺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声门癌癌旁组织中Bcl-2、Bax和PTEN蛋白异常增高;声门癌切除范围以癌旁5mm或5~10mm为宜。

    2006年36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尾加压素Ⅱ诱导人脐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及其机制探讨

    王琼;王汉;喻维;马杰军;

    用植块法培养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加入尾加压素(U)进行培养;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含量,[3H]-Leucine摄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免疫沉淀法并ERK1/2试剂盒测ERK1/2活性,Western-Blot测ERK蛋白(p-ERK)1/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加入U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体积、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明显提高,p-ERK活性和表达增强;ERK1/2阻断剂U0126可减弱U的上述作用。表明U可以诱导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其机制与激活ERK1/2通路有关。

    2006年3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同型半胱氨酸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罗友根;周新文;罗桂根;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注射生理盐水)、Hcy(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和PD(注射同型半胱氨酸+PD98059)三组,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法建立模型,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骨架蛋白(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分布。结果显示,注射Hcy6h后,Hcy组tau蛋白Ser396/404(PHF-1)和Ser198/199/202(Tau-1)位点磷酸化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P<0.01,而PD组与Control组相比,P>0.05;Hcy组大鼠海马CA3区PHF-1反应性较Control组明显增强,而PD组与Control组相比变化不大。认为Hcy可能通过激活MAPK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密切相关。

    2006年36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中p27~(kipl)、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志蕙;范伟;鲁统标;侯海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大肠癌组织中p27kip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p27kipl阳性表达166例(76.9%),低表达141例(65.3%),瘤细胞核、质共表达73例(33.8%);MMP-9阳性表达183例(84.7%),高表达98例(45.4%)。p27kipl、MMP-9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患者生存期、淋巴结转移及器官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认为p27kipl低表达和MMP-9高表达在大肠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2006年3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组织中COX-2、E-cadherin、PCNA的表达及意义

    胡向荣;刁路明;赵碧芬;王伟新;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显示,大肠癌和正常大肠黏膜中COX-2、E-cadherin、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P均<0.05)。提示大肠癌组织中COX-2、PCNA的高表达及E-cadherin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E-cadherin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2006年36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套入式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杜福田;林洪峰;丁伟;李森;宋钦华;

    在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了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技术。术后无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漏,发生胆肠吻合口漏2例,腹腔感染2例,胃应激性溃疡4例。认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肠系膜上血管蒂后间隙胰肠直接套入式吻合技术能有效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2006年36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侵犯血管的壶腹周围癌41例分析

    金星林;张松男;

    对41例侵犯周边较大血管的壶腹部周围癌实施手术治疗,术中采用蚊式钳勾划法,全部1次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平均耗时5h24min,术中平均出血580ml。剥离出的癌灶侵犯血管壁的断缘组织中见到肿瘤细胞者仅9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无1例出现胰漏、胆漏。术后平均存活期16.5个月。认为对侵犯周边较大血管的壶腹部周围癌仍可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蚊式钳勾划法的应用可大大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率。

    2006年36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附19例报告)

    叶广坡;刘弋;鲁明典;

    对1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常伴有胆结石和胰腺其他疾病;B超、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可确诊。保守治疗11例,腹痛消失或缓解9例;手术治疗8例,腹痛消失或缓解7例。认为胰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6年36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82例临床分析

    李增军;徐忠法;郭洪亮;宋希林;管杰;

    对82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原发部位为胃窦66例,胃体10例,胃底贲门6例;临床分期为期50例,期26例,期6例。4例仅行化疗或化疗加放疗;78例接受手术治疗(64例行根治术,14例行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术),其中76例联合放疗和(或)化疗。全组患者的5、10a生存率分别为71.9%、54.5%,5、10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5%、48.7%。认为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采用以手术为主加化疗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2006年36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肺转移瘤短期疗效观察

    周琨;周家琳;吴沛宏;

    胃肠道肺转移瘤患者20例(56个病灶),其中单肺13例、双肺7例。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观察2个月,56个病灶中CR32个,PR19个,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并发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常规治疗后好转)。认为胃肠道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者,采用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2006年3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6例临床分析

    杨凯;周素梅;张筱骅;

    对2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2.0%;均行手术治疗;随访的23例中,存活17例,死亡6例;死亡的6例中,患同时性乳腺癌4例、异时性2例,期1例、期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其预后与首发癌发生时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以及治疗及时与否有关。

    2006年36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马春燕;张之芬;杨进;崔彬;沈芸;辛玮;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1d三个时间点的外周血CD4、CD8、CD3、CD19、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28、CD80细胞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毕外周血CD3+、CD4+、CD28+、CD28+CD4+、CD28+CD8+、CD19+细胞比率降低,CD4+/CD8+降低,NK细胞比率升高;术后1dCD3+细胞依然低于术前,CD4+、CD28+、CD28+CD4+细胞升高但尚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CD8+细胞低于术前,CD28+CD8+细胞及CD4+/CD8+恢复至术前水平,CD19+细胞比率升高且高于术前,NK细胞恢复至术前水平。认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免疫受抑制,而非特异性免疫处于相对优势;术后1d患者的免疫状态尚未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

    2006年36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郭宏伟;张供;王永梅;杨长勇;宋毅;于建华;

    对21例冠状动脉瘘(CAF)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直接缝扎闭合CAF瘘口,1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切开心腔或冠状动脉修补CAF瘘口(9例行术中经食管超声监测)。术后患者原有症状及心脏杂音均消失。认为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CAF最可靠的方法;心脏直视手术治疗CAF效果肯定,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有助于寻找瘘口位置、预防残余瘘。

    2006年36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

    范钦明;廖崇先;单忠贵;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病变患者72例,实施严格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恰当的瓣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余69例恢复满意。认为对风湿性心脏病三瓣膜病变实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适宜的瓣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2006年36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刘林力;刘苏;赵宏;刘绍贤;

    对11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认为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肿瘤可以明确诊断,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不同切口可以彻底切除肿瘤以防栓塞及复发,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切除肿瘤疗效最佳。

    2006年3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44s和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景伟;沈毅;魏煜程;王耀鹏;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肺癌组织中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D44v)6的表达。结果,17例小细胞肺癌(SCLC)中,CD44v6和CD44s均无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和CD44s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1.0%和83.3%)均高于腺癌(39.6%和54.2%),P均<0.05;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CD44v6阳性表达率(34.0%)低于CD44s(78.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CD44v6阳性表达率(90.0%)高于CD44s(55.0%),P<0.05。NSCLC的CD44v6和CD44s表达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均<0.05)。认为CD44v6和CD44s可以作为鉴别SCLC与NSCLC及判断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2006年3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咽鼓管导管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病变53例临床分析

    黄达;李光照;鞠仲秋;张燕华;

    直视下经咽鼓管导管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病变53例。随访1~3a,治愈率92.5%(49/53),好转率7.5%(4/53),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经咽鼓管导管治疗咽鼓管阻塞性病变,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确切。

    2006年3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鼻内镜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OSAHS 40例临床观察

    张培华;白燕;

    经鼻内镜行鼻咽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40例。术后患儿打鼾及张口呼吸均消失,声阻抗检测鼓室曲线恢复A型曲线。认为于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治疗OSAHS具有术野暴露好、腺体切除干净、易止血等优点,可同时治疗合并的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

    2006年36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MD患者基因缺失分析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江淼;王怀立;孔祥东;史惠蓉;王慧玲;张颖莹;

    采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15个家族18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6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族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结果显示,18例DMD患者中12例有至少1个外显子缺失,缺失热点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2、45、47、48、50,所有携带者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多态性位点为杂合态,对其中6例已孕携带者成功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表明基因缺失和多态性连锁分析用于DMD的产前诊断和携带者筛查较为敏感、可靠。

    2006年36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3例报告)

    李大鹏;盛修贵;陈鹏;李庆水;张小玲;杜雪莲;李庆菊;

    为3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认为该术式能够满足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但其适应证的选择、术后复发率及手术安全性尚需大宗病例的观察方能确定。

    2006年3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妇科手术中输尿管损伤24例临床分析

    张宗亮;周荣祥;王霞;吴帅;王鹏;

    对妇科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中发现13例,术后发现11例。经手术探查、吻合、修补、置入双J管及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等治疗,除2例行肾脏切除外,其余22例均治愈。认为妇科手术中输尿管损伤主要与术者对局部解剖不清及其手术技巧有关,及时诊断和处理,大多预后良好。

    2006年3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杨龙涛;聂燕;

    对87例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患者采用小切口实施子宫切除术。手术顺利,切口美观,创伤小,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短。认为小切口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子宫较大、腹腔镜及经阴手术有困难、需要开腹手术的病例。

    2006年36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累及肾集合系统肾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崔同跃;董胜国;苏宏伟;董涛;

    349例肾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侵犯肾集合系统者52例(侵犯组),未侵犯者297例(未侵犯组);与未侵犯组相比,侵犯组多为有症状肾癌(P<0.01);侵犯组肿瘤平均直径为(10.1cm),大于未侵犯组的6.7cm(P<0.01);侵犯组有更高的Robson分期(P<0.01)和更高的分级(P<0.01);透明细胞癌侵犯集合系统更多见,罕有乳头状肾癌侵犯集合系统者;侵犯组5a生存率为44.03%,显著低于未侵犯组的75.23%(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分期是影响侵犯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侵犯集合系统的肾癌多有症状、肿瘤大、分期高、分级高、以透明细胞癌多见、生存率低,但是否侵犯集合系统不是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2006年3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衣英豪;王相如;张效三;王汝武;孙延斌;

    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9例,随访6个月~2a,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未出现移位,疗效为优7例、良2例。认为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较好。

    2006年36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

    张培旭;陈静;刘爱国;

    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28例,随访24例,骨折均在术后12~16周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仅2例粉碎型骨折出现约10°的向外成角,5例患肢过度生长。认为该方法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疗效较好。

    2006年36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刘建锋;李传杰;唐延军;李艳菊;吕成之;

    对8例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评分为83.6分。认为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用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6年36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

    王谦;赵明旭;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MGT)进行交叉配血,凝聚胺试验作为交叉配血对照。对MGT交叉配血不合者,经抗体筛查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放散试验,并结合病史进行分析。结果2851例交叉配血者MGT法检出59例交叉配血不合者,其中假阳性23例(39%),DAT阳性29例,不完全抗体阳性7例;有输血史39例,妊娠史18例,相关药物史12例。提示MGT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有标本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应用史等;发现有MGT交叉配血不合者,要分析病史,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重复试验,并控制试验条件,选择适宜的配血方法。

    2006年36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胰管结石12例诊治分析

    韩威;赵晓牧;李建设;张忠涛;

    2006年36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涤纶带悬吊联合直肠前加固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89例报告

    孙嵩洛;胡军红;李诗杰;史朝晖;

    2006年36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睾丸扭转21例临床分析

    王欣;刘铸;苏晶石;梁军;

    2006年36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2例报告

    李登宝;吉春玲;谷江;陈方敏;赵高贤;

    2006年36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68例非脱垂子宫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

    杨敏;王秀琴;王艳虹;杨丽娟;张露梅;

    2006年36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成人先天性肺发育不全10例报告

    罗志方;江美兰;江柏青;李章红;谢春发;赖政洪;

    2006年36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注射术实施过程中护士针刺伤的自我防护

    朱秋群;

    2006年36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药物流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亚男;陆英华;唐岚;余进进;李金平;

    2006年36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4例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的屈光度动态观察

    梁山;刘育霞;王平;张小伟;臧萍;王金香;

    2006年36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韩淑梅;马廷行;刘桂芬;韩丽;

    2006年36期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医药》2006年第46卷下旬刊总目次

    <正>~~

    2006年36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简介

    2006年36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寿光市人民医院

    2006年36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中心

    2006年3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