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肝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外膜大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永忠;吴国祥;秦有来;许建兰;陈敏;濮翔科;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外膜大蛋白(LHBs)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HBV携带者的血清HBV基因型、HBV LHBs进行检测。结果136例中,B基因型56例(41.0%),C基因型76例(55.9%),B、C混合型1例(0.7%),B、D混合型3例(2.2%);随病情加重,C基因型比例增加;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间HBV DNA、HBV LHBs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HBV以B、C基因型为主,不同基因型HBV感染在肝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2007年16期 No.56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IL-6表达的影响

    刘毅飞;周燕红;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大体形态组织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5-氨基水杨酸组、EGB组。4周后评价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IL-6、IL-6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MPO活性、IL-6、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GB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EGB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结肠组织细胞因子IL-6水平有关。

    2007年16期 No.56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肝癌组织中Glut1与HIF-1α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梁辉;窦科峰;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11例正常肝组织中的Glut1和HIF-1α表达情况。结果Glut1和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Glut1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Glut1和HIF-1α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HIF-1α可能通过上调Glut1表达促进肝细胞癌发生。

    2007年16期 No.56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陈京龙;刘霞;魏红山;孔德晓;

    目的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寻找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成分在肝细胞表面的结合蛋白,探讨原因不明性肝炎发病机制。方法将原因不明性肝炎患者血清蛋白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正常人肝细胞T7 cDNA文库进行4轮生物筛选,经噬斑PCR测序,获得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将其在GenBank中搜索,比对可能与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相结合的蛋白。结果筛选出已有功能研究的蛋白9个和未知功能蛋白3个。结论发现了12种可能与原因不明性肝炎血清蛋白结合的肝细胞表面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原因不明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2007年16期 No.56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胃癌组织MMP-2表达与SCT的相关性研究

    陈常胜;张仕状;于小勇;邓金龙;沈乃鹏;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SCT)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寻找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标志,从分子水平对胃癌的侵袭、转移、预后作出正确评估。方法对8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术后HE染色及金属蛋白酶(M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81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率为69.1%,MMP-2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2表达与SCT强化幅度、SCT显示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2007年16期 No.56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参麦注射液对AMI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的影响

    焦宏;任炜;陈彦静;马建伟;张晓云;李建东;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Ang)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将AMI大鼠随机分为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2周假手术组。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含量。结果AMI后1周,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含量明显增高(P<0.05);AMI后2周,Ang含量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含量降低,与相应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后,血液循环和局部心肌组织中Ang都显著增高,参麦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含量。

    2007年16期 No.562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血氨浓度的影响

    唐敏;祝金泉;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2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阴性组(E组)12例,Hp阳性组20例(将其分为F组9例,G组11例)。E、F两组行护肝、降血氨标准化治疗,G组在此基础上行Hp根除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血氨浓度。结果①32例肝硬化患者Hp阳性20例,Hp感染率62.5%;②治疗前Hp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氨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前不同肝功能Ch ild-Pugh分级与血氨浓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④治疗后E、F、G三组血氨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三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根除治疗并未使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一步降低,提示Hp感染可能与肝硬化高氨血症无明显相关。

    2007年16期 No.56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的影响以及合贝爽的保护作用

    马贵喜;李鸣皋;韩磊;刘玉;李靖;蒙果;黄友章;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大血管内皮细胞内Ca2+水平的影响以及合贝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治疗组(加入合贝爽再缺氧),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内皮细胞内Ca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治疗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内Ca2+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钙超载,合贝爽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2007年16期 No.56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8 ]
  • P120ctn及相关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张琼;张昌菊;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P120连环蛋白(P120ctn)、β连环蛋白(β-cat)与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β-cat及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宫颈组织中P120ctn、β-cat及E-cad表达在胞膜,胞浆少见;宫颈鳞癌中P120ctn、β-cat及E-cad胞膜表达降低,出现胞浆表达;β-cat还有胞核表达;三者异常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2P120ctn异常表达与β-cat及E-cad异常表达明显正相关。结论P120ctn及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为判断疾病发展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2007年16期 No.56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 ]
  • 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凝血/炎症机制的研究

    朱艳玲;赵明祥;吴珊;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凝血/炎症机制。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63例和健康体检者26例;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1、TNF-α、组织因子(T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脑血管病急性期IL-1、TNF-α、TF、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NPE的患者IL-1、TNF-α、TF水平均高于无NPE的患者(P<0.05);脑出血患者TF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炎症反应与凝血异常可能共同导致肺损伤。

    2007年16期 No.56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6 ]
  • 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武静茹;张励才;李军;曹红;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姜黄素组和对照组各8只。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其大脑海马CA 1区的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法分析c-Jun氨基端激酶(JNK)的激活情况。结果姜黄素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5),JNK磷酸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JNK激活有关。

    2007年16期 No.562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93 ]
  • 调节性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VEP与多焦ERG的研究

    滑会兰;苏鸣;任生刚;陈璐;尚李娅;李彦存;张保利;

    目的探讨内斜视性弱视儿童多焦VEP(mfVEP)和多焦ERG(mfERG)的特征及治疗后的改变。方法对30例4~8岁内斜视弱视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行mfVEP和mfERG检测,并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mfERG及mfVEP各环P1波振幅密度降低,中心区域差异显著;mfVEP峰潜时延长,且鼻颞侧存在差异。治疗后,mfERG及mfVEP P1波振幅密度上升,mfVEP峰潜时较治疗前缩短,鼻颞侧差异缩小。结论治疗后较治疗前内斜视弱视眼多焦电生理结果改善,其可作为弱视疗效的评价指标。

    2007年16期 No.56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经验交流

临床札记

临床研究

  • 腺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合成表达的影响

    刘化进;曾秋棠;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VC)按加入腺苷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4mmol/L)、B组(10-8mmol/L)和空白对照组,48 h后检测各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合成,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HGF染色阳性细胞少,染色程度轻;A组HGF染色阳性细胞多,染色深,平均吸光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平均吸光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T-PCR分析A组中HGF mRNA表达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HUEVC中存在HGF表达,腺苷可部分通过促进内皮细胞中HGF合成表达而实现其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2007年16期 No.56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沙利度胺对人肝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

    韩亚光;李富华;

    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沙利度胺组、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的沙利度胺作用不同时间,应用MTT方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沙利度胺单独及联合阿霉素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结果沙利度胺在200μg/ml对HepG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以48 h抑制率最高,联合用药组高于沙利度胺、阿霉素单独用药组;沙利度胺不同浓度组、阿霉素组、联合用药组对HepG2细胞凋亡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高于沙利度胺、阿霉素单独用药组。提示沙利度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抑制HepG2细胞体外生长并与阿霉素有协同作用。

    2007年16期 No.56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0 ]
  • 肽核酸抑制HBV复制与表达的体外研究

    杜文军;王慧;邢直直;徐伟;陈士俊;

    合成肽核酸(PNA)片段,由OligofectamineTm转染至HepG2.2.15细胞与HBV各编码区保守区域相结合。用ELISA方法测定HepG2.2.15细胞中HBsAg、HBeAg滴度,PCR测定HBV DNA含量。通过计算抑制百分率,筛选有效PNA片段。结果在500 mol/L浓度下,PG3 HBsAg、HBeAg、HBV D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1.03%、55.38%、20.10%;PG6 HBsAg、HBeAg、HBV D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7.00%、43.10%、51.03%。表明PNA可由OligofectamineTm转染至HepG2.2.15细胞,从而抑制HBV的复制和抗原系统的表达。

    2007年16期 No.562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胃癌组织中VEGF、MUC2表达与血清微转移的关系

    张玉英;丰义宽;李国庆;曲红梅;田强;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黏蛋白(MUC2)的表达,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角蛋白(CK20)mRNA、癌胚抗原(CEA mRNA)的表达,CK20 mR-NA及CEA mRNA任何一项结果阳性即为存在血清微转移。结果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5.5%。49例患者中,发生血清微转移31例,其中VEGF阳性表达24例(77.4%);未发生微转移18例,其中VEGF阳性表达6例(33.3%);血清微转移的发生率随VEGF表达的增高而增高(P<0.01)。发生微转移者MUC2阳性表达22例,无微转移者为12例(66.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其血清微转移密切相关。

    2007年16期 No.56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8 ]
  • 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对慢性乙肝治疗应答的影响

    张照华;程华;刘葵花;赵秀华;王磊;王耀宗;

    对255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5 mIU/次,隔日1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AST反跳65例,其中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24例,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25例,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病毒诱导的ALT/AST反跳患者;ALT/AST反跳与治疗前ALT/AS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前HBV DNA≥105Copies/ml者ALT/AST反跳率高于<105Copies/ml者。提示宿主诱导的ALT/AST反跳可能预测将来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

    2007年16期 No.56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分析

    王云霄;曹玉;时萍;

    将90例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和奥美拉唑(对照组)为主的三联疗法。于用药1、2、3、7d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两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91.8%(45/49),Hp根除率为83.7%(41/49),对照组分别为87.8%(36/41)、80.5%(33/41),两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第1、2天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8.8%、63.3%,高于对照组的14.6%、36.6%(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和7.3%。表明埃索美拉唑能有效清除Hp,缓解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2007年16期 No.56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5 ]
  • 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石国庆;方兴国;牟海军;周元昆;

    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胆碱酯酶(CHE)活性及肝功能常规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PA含量和CHE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按Child-Pugh分级,PA含量和CHE活性在肝硬化组A级与正常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指标均随Child-Pugh分级升高而明显降低。提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2007年16期 No.56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5 ]
  • 洛阳地区1996~2005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4683例临床分析

    张洛;冯笑山;王立东;李苹娟;王公平;高社干;

    动态观察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2005年收治的468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住院患者的例数、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4683例患者中,食管癌3648例,贲门癌1035例,二者均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提示食管癌和贲门癌仍然是洛阳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应加强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因素的研究。

    2007年16期 No.56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9 ]
  • 胆结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梁海清;王世和;李延青;王福胜;

    对8692名45岁以上人员行健康查体,筛选胆结石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成两组,分别检测其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结果共检出胆结石患者427例(4.91%),其中胆结石合并MS组179例(41.92%),非合并MS组248例(58.08%),两组BMI、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MS在胆结石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2007年16期 No.56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78 ]
  • 碘伏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刘伦;焦波;郭成浩;

    于体外不同浓度碘伏条件下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24 h,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计算各组细胞S期比率(SPR)。结果①细胞计数及增殖活性:4h时除3000、4000μg/L剂量组细胞计数及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组无明显变化;12 h时800~2000μg/L剂量组细胞计数及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μg/L组的细胞计数及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24 h时100~1500μg/L剂量组细胞计数及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4000μg/L组的细胞计数及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可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②对照组的SPR(9.19±2.13)%低于1000μg/L组的(12.50±1.89)%,高于4000μg/L组的(2.84±1.07)%。表明碘伏对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有刺激增殖和引起损伤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与使用碘伏的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

    2007年16期 No.56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4 ]
  •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清游离脂肪酸、脂联素与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马慧娟;霍丽梅;叶蔚;陈树春;

    测定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FDRs组)的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脂联素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FDRs组较对照组FFA、Homa-IR明显升高,脂联素明显降低(P均<0.05);FFA与Homa-IR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提示FDRs已经存在IR;FFA、脂联素与IR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IR的指标。

    2007年16期 No.56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 多药耐药基因在癫痫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研究

    郭栋;王伟华;宫殿荣;陈双峰;夏章勇;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难治性癫痫(RE)、癫痫控制良好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各30例的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I)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RE患者MDRI mRNA表达量与癫痫控制良好患者及健康献血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癫痫患者外周血中MDRImRNA表达水平可反映其脑组织MDRI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诊冶RE的外周血指标。

    2007年16期 No.56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5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AC-1、CD62P、PAIgG检测及意义

    孙冬兰;冯春来;黄兴富;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血小板膜糖蛋白b-a(PAC-1)、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ITP患者PA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平均荧光强度(MFI)综合统计对ITP患者阳性诊断率为84.4%;无临床症状ITP患者的PAC-1表达率明显高于有临床症状者。提示PAIgG对ITP诊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结合PAC-1可提高ITP的诊断率;PAC-1可作为ITP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2007年16期 No.56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Orbscan-Ⅱ在外伤性白内障IOL屈光度计算中的应用

    郑广瑛;杜君;温成林;

    对43例(43眼)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术前用角膜曲率计和Orbscan-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眼球轴长,分别计算出IOL屈光度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于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患眼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 D以下占73.47%,1~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屈光误差。与对照组相比,IOL屈光度误差1 D以上者减少28.47%。提示应用Orbscan-测得的角膜曲率值计算的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2007年16期 No.56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人结膜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于长江;洪晶;段穆;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并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高纯度的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结膜上皮细胞CK13染色阳性,RT-PCR检测MUC4、MUC5AC均有表达。表明组织块培养法能为体外结膜上皮移植及相关干细胞向结膜上皮细胞诱导分化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2007年16期 No.56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冠脉多层螺旋CT与常规冠脉造影对照及临床应用

    商惠萍;

    对2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常规选择性冠脉造影(SCA)。以SCA为标准,将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A显示无狭窄的45支冠脉分支中,43支与SCA一致;33支显示狭窄的动脉分支中,25支与SCA一致;其阴性预测价值和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5%、75.7%,准确度为85.0%。表明MSCTA作为微创性检查,是评价冠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2007年16期 No.56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马梅;尹浩晔;贾文军;高雪梅;刘克强;齐新;孟东;

    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Gensini<10分组、10~30分组和≥30分组(严重冠心病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非严重冠心病组和严重冠心病组之间ABI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认为ABI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2007年16期 No.56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9 ]
  • BiPAP对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徐仲;黄东健;孔羽翱;甘朝晖;唐新兴;熊明媚;

    对45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后,患者心率、氧合指数、HCO3-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对多巴胺的依赖性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达86.7%。表明早期使用BiPAP对改善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良好。

    2007年16期 No.56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5 ]
  • 大剂量波依定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杨林;彭爱民;夏敬彪;

    采用大剂量波依定联合倍他乐克治疗18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高血压患者,4周后血压、心率、24 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上升(P<0.05);3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95.6%的患者达到治疗目标值。提示大剂量波依定联合倍他乐克能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肾性高血压,改善心功能,同时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2007年16期 No.56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TRH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58例临床分析

    徐思振;刘芹;付文婷;彭宪星;

    将58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及脑神经生长素等药物;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TRH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疗效肯定。

    2007年16期 No.562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沈阳地区吸烟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分析

    柳兢;王琦;

    应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检查58例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吸烟者检出阳性冠脉血管83支,阳性率43.5%,钙化积分468.31±77.04,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吸烟者的冠脉血管钙化积分明显高于中、轻度吸烟者,轻度吸烟者明显低于中度吸烟者(P<0.01或0.05)。重度吸烟者冠脉血管损害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吸烟者(P<0.05)。表明吸烟者常有较严重的冠脉血管损害,后者病变程度与吸烟指数有密切关系。

    2007年16期 No.56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观察

    纪茹英;李伟;张凤莲;刘新静;

    将12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丹红30 ml+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用法用量同上。共治疗14 d。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小板集聚率、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奥扎格雷钠与丹红联用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

    2007年16期 No.56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5 ]
  • 百忧解治疗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疗效观察

    贾丁鑫;肖云;

    应用百忧解治疗34例乳腺癌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者治疗后抑郁、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对二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8%、56%,无严重副反应。表明百忧解对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轻微,安全性较好。

    2007年16期 No.56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普鲁卡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160例疗效观察

    王桂菊;牟丽萍;杨瑞海;

    将160例过敏性紫癜皮肤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常规给予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静滴,对照Ⅰ组加用2%普鲁卡因,对照Ⅱ组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组加用2%普鲁卡因+香丹注射液,比较三组总疗效、皮疹消失时间及添加鸡蛋后皮疹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皮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添加鸡蛋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组(P<0.05),与对照Ⅱ组无明显差异。表明普鲁卡因联合香丹注射液能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消失时间,减少皮疹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2007年16期 No.56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224例血友病A患者输血感染病毒状况研究

    李钦伟;李信业;张心声;乔文本;张雪芹;滕彬;申法奎;

    对224例血友病A患者输注凝血因子制品治疗和预防出血,应用ELISA法检测其HBsAg、抗-HCV、抗-HIV,并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输血次数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224例血友病A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7.8%、27.3%和0。年龄<10岁和≥10岁的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2%、14.6%和8.2%、36.5%,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5次和≥5次患者的HBsAg、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6%、15.7%和8.4%、34.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血友病A患者的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年龄和输血次数密切相关。

    2007年16期 No.56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4 ]
  • 诺和锐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的作用

    郭向阳;朱志刚;

    对10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诺和锐和诺和灵每日三餐前皮下注射,观察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组胰岛素总剂量、三餐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反应程度均低于诺和灵组,HbA1C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诺和锐与诺和灵相比,可以更快更好地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且胰岛素总剂量相对较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更低。

    2007年16期 No.56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2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观察

    郭学敏;鞠慧勇;杨宝武;韩星罡;齐玉发;

    将87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黄疸消退的平均天数为39.5 d;单纯西药组分别为66.7%、54.2 d;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能有效消除内毒素血症、扩张毛细胆管,明显促进胆红素排泄,退黄效果明显。

    2007年16期 No.56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3 ]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仁萍;王燕;辛萍;郑淑芳;马莉娜;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8例慢性肝病(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变,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同时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分别为(12.82±5.23)、(15.89±5.09)、(19.41±5.93)、(23.38±6.4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0±3.11)pg/ml;且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α水平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呈正相关。

    2007年16期 No.56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1 ]

护理园地

综述

临床病例讨论

作者·编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