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个案报告

论著

  • 老年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危险因素研究

    王志军;周建芝;柯元南;曾玉杰;王嘉莉;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CAD)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评价A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29例住院老年CAD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0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3例。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评价AR。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伴随临床疾病,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介入治疗措施等。结果老年CAD患者AR的患病率为51.9%,ACS组AR患病率(57.5%)明显高于SAP组(2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与合并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质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相关(P<0.05)。结论老年CAD患者AR患病率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合并糖尿病、hsCRP和LDL-C升高是AR的危险因素。

    2008年01期 No.58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O-1基因启动子(GT)_n多态性对伴危险因素的冠心病的影响

    张英;杨志惠;林燕;黄维义;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启动子(GT)n多态性对伴危险因素的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冠脉造影选择具有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84例和冠脉正常者66例,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PCR法扩增含HO-1基因启动子(GT)n的片段,采用DNA测序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确定(GT)n的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浆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短(GT)n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短(GT)n携带者较非短(GT)n携带者ox-LDL、MDA、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HO-1基因启动子(GT)n多态性与伴危险因素的冠心病发病有关,短(GT)n基因型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抗炎及抗氧化能力减少危险因素所致冠心病的发生。

    2008年01期 No.58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血vWF及BNP影响的近期疗效观察

    刘春荣;王希柱;宋巧凤;曹雪峰;朱艳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确诊的150例高血压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接受10、20、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比较3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vWF及BNP水平均明显下降,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3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功能,40 mg阿托伐他汀作用比较明显。

    2008年01期 No.58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64排螺旋CT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李博;吴清华;吴延庆;程晓曙;李晓;姜醒华;李菊香;苏海;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术后3~20个月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患者同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显示,18例患者接受植入的28个支架中,22个支架通畅,3个支架完全闭塞,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一致;另外3个支架因为伪影的影响不能被评价。结论64排螺旋CT是评价支架通畅与否的一项新的很有价值的无创方法。

    2008年01期 No.583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G-6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杨帆;赵洛沙;郑红;张华;张静华;王培;陈艳;

    目的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G-6A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504例确诊CHD的患者和512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G-6A多态性检测。结果CHD组A/A基因型频率是64.9%,高于对照组的54.9%(2χ=10.565,P<0.05);CHD组A等位基因频率是81.4%,高于对照组的73.3%(2χ=19.071,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G-6A多态性中A/A纯合子与CHD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A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子。

    2008年01期 No.583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尿11-DH-TXB2水平测定

    郭淮莲;程敏;程敏;唐文雄;黄丽;吴俊;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尿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水平变化。方法复发性脑梗死患者2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30例,均于入院时及服用阿司匹林7 d后各留取尿标本1次;非脑血管病性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留取尿标本1次。酶免疫法(EIA)测定尿11-DH-TXB2水平。结果复发组及初发组入院时尿11-DH-TXB2均高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后尿11-DH-TXB2水平均较服药前显著下降(P<0.01);复发组与初发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发及初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尿11-DH-TXB2水平均升高。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尿11-DH-TXB2水平。

    2008年01期 No.583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隔时间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

    常莉莎;张云鹤;王大力;张江;赵晓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到后继脑梗死发生的间隔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脑梗死患者658例,其中有同侧TIA的患者122例,根据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分为1周、2~4周和4周以上。比较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病程1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有TIA史且间隔时间小于1周组患者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比率(96%)、Ⅰ级预后比率为(80%)均明显高于无TIA史组及有TIA史且间隔时间2~4周和4周以上者(P<0.01,<0.05)。结论TIA的神经保护性与TIA发作间隔时间有一定关系,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的TIA与脑梗死的间隔期应该不超过1周。

    2008年01期 No.58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雪莉;程卫东;孙圣刚;童萼塘;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FLP)方法,于158例PD患者和146例正常人中检测ER多态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按比值比(OR)作疾病关联分析。结果PD组ER分别经XbaⅠ、PvuⅡ酶切后,各基因型频率、单个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国汉族PD人群中,ER基因型以xx、pp型最多,而XX、PP型最少。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ER存在着ER XbaⅠ和PvuⅡ基因多态性,但与PD的发病风险不相关。

    2008年01期 No.58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的相关性

    张强;张瑞彪;孟霞;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p-IgG以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IgG(CagA-Hp-IgG)阳性率,同时检测血清TC、TG、Apo-A、Apo-B、HDL-C、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及TIA组血清Hp-IgG阳性率分别为65.40%和67.90%,CagA-Hp-IgG阳性率分别为52.56%和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15%和35.20%(P<0.05)。脑梗死Hp-IgG阳性与阴性者间TG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TIA发作及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血脂水平。

    2008年01期 No.583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蛴螬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体外血清药理学实验

    金龙男;孙抒;杨万山;李基俊;

    目的探讨蛴螬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含药血清体外对人肺癌A549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抗增殖作用。结果血清药理学实验结果显示,终浓度分别为20%、25%的灭活的蛴螬提取物含药大白鼠血清对A54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92%、37.54%;终浓度分别为10%、20%、25%的灭活的蛴螬提取物含药血清对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9.86%、24.86%及26.60%。结论蛴螬提取物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NF-κB、P-gp、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崔涛;朱祖安;刘莹;杨雪梅;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gp、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TM两步法检测97例乳腺癌组织中NF-κB、P-gp、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F-κB、P-gp、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97%、43.29%、50.51%;NF-κB、c-erbB-2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P<0.05);在乳腺癌标本中NF-κB、P-gp、c-erbB-2蛋白表达两两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中NF-κB、P-gp、c-erbB-2三者间蛋白表达均有相关性,其在乳腺癌多药耐药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新技术研究

    刘锦铭;胡华成;施敏华;邱洁萍;杨文兰;郑卫;

    目的以肺通气功能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方法作为"金标准",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参数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标准。方法对37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药前后均先行IOS测定,再行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哮喘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83.8%,对照组为10%。哮喘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及IOS各参数舒张后值和基础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所有受试者中FEV1均与PEF、IOS各参数呈显著直线相关(除对照组舒张后R5-R20外)。结论IOS可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可选择的肺功能方法之一,以Z5下降≥37.7%、R5下降≥37.9%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标准较合理。

    2008年01期 No.58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经纤维支气管镜多种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解国清;廖国清;李雷;马太林;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8月~2005年5月48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癌的患者,比较采用钳夹、刷检、针吸和灌洗的取材方法检测肺癌的阳性率。结果钳夹、刷检、针吸和灌洗的阳性率分别为83.9%、70%、59.1%和35.9%,联合后总阳性率为90.2%。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联合应用多种取材方法可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2008年01期 No.583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妥伐他汀对人结肠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刘蔚;李建生;王忠振;

    目的研究阿妥伐他汀对人结肠腺癌colo-320细胞的反式调节基因,并对结果进行验证。方法以阿妥伐他汀作用于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olo-320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PBS,提取总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阿妥伐他汀对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细胞19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4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实验组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妥伐他汀可使人结肠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改变,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防治结肠癌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2008年01期 No.583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肠激素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表达研究

    王旦;吴建胜;黄增相;吴金明;黄智铭;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方法将3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给予抑酸药物加早期(发病24 h内)肠内营养;B组13例,给予抑酸药物加延迟(发病72 h后)肠内营养;C组12例,单纯应用抑酸药物。于发病后5 d、2周时分别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的发生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前列腺素(PGE-2)和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A组溃疡发生率及溃疡指数均明显低于B、C组(P<0.01),溃疡抑制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A、B组2周后溃疡愈合率高于C组(P<0.05)。与B、C组比较,A组胃黏膜中的PGE-2、GAS水平明显增高,SS水平明显降低(P<0.05);B、C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抑酸药物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能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肠内营养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含量起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研究

    王永;吴继雄;曹浩;余其贵;章敬水;

    无菌条件下,1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后,开胸暴露心脏,预阻断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一对角支下距左主干1.5 cm处3次,5 min/次,后予结扎,应用结扎前后犬体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心电图(ECG)改变、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病理组织切片等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 I)模型建立情况。结果16只健康杂种犬中,存活6周12只,存活1周1只,麻醉意外死亡1只,术中死于室颤2只。认为采用本文方法可成功制备AMI动物模型,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术后可长期饲养。

    2008年01期 No.58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冯亚波;姚红;庞在英;迟兆富;

    分别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巯基乙醇(2-ME)单种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显示,bFGF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或2-ME单种诱导剂诱导后,r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GFAP阴性。认为在体外用丹参注射液与bFGF联合诱导可以使成年W istar大鼠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2008年01期 No.58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髂动脉CRP表达的影响

    杨季明;胡文志;孙烈;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基础对照组(球囊和高脂饮食)和葛根素治疗组(球囊、高脂饮食和葛根素)。球囊损伤后4周处死,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表达;取另一侧病变髂动脉抽提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RP mRNA的表达。发现葛根素抑制兔动脉粥样斑块CRP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认为葛根素可以通过调节兔动脉粥样斑块分泌CRP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Egr-1特异脱氧核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吴岩;刘闺男;韩伟;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空白对照组、等浓度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特异脱氧核酶(ED5)、杂码寡核苷酸(ED5SCR)转染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Egr-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ED5SCR相比,ED5对VSMC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D5转染后Egr-1、TGF-β1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认为Egr-1 mRNA的脱氧核酶可抑制培养的VSMCEgr-1和TGF-β1的表达,有效阻止VSMC增殖。

    2008年01期 No.583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纳络酮对油酸型ARDS大鼠的治疗作用

    金明根;崔青松;孟繁平;

    将30只健康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油酸组、纳络酮组,由股静脉注入油酸0.1 ml/kg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内皮素-1(ET-1)和肺组织丙二醛(MDA),并计算左肺湿/干重比值,并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油酸组与对照组比较,左肺湿/干重比值、血清中TNF-α、IL-1β及血浆ET-1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害,纳络酮组动物肺损伤轻于油酸组。认为纳络酮可抑制TNF-α、IL-1β、ET-1、MDA升高,对实验性大鼠油酸ARD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运动康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左瑞云;蔡文花;高春香;纪秀连;

    21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6例和对照组94例,康复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功能、运动耐量的改变,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发现康复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6 m 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认为运动康复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2008年01期 No.58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吸烟者颈动脉血管动脉硬化指标观察

    陶成丽;王沙南;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124例老年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平均内膜增厚数、平均斑块形成数、颈动脉僵硬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进行检测。发现老年吸烟组多数颈动脉血管硬化指标高于老年戒烟组及老年不吸烟组,颈动脉扩张性低于老年戒烟组及老年不吸烟组。认为长时间戒烟后(戒烟年限≥10 a)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轻于仍吸烟老人,因此控烟和纠正吸烟不良行为必须尽早做起。

    2008年01期 No.583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清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王丰;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132例及非CHD患者61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相关分析均显示,CHD组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 I)危险指数呈正相关;双支、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认为对CHD患者行hsCRP检测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导冠心病的防治。

    2008年01期 No.583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TnI和CR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

    杨彪;郭航远;彭放;池菊芳;朱敏;许伟源;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135例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其血清肌钙蛋白I(TnI)、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TnI、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堵塞组患者血TnI、CRP水平均高于狭窄组患者;多支病变组患者血TnI、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提示血TnI、CRP水平对判断冠脉病变稳定性、程度及范围具有一定价值。

    2008年01期 No.58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凝调脂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及术后再狭窄

    季英敏;王悦喜;任宝军;阿荣;王春燕;袁托亚;于赛华;

    选择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患者206例,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氢氯比格雷、阿司匹林三联抗凝辅以辛伐他汀调脂治疗,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亚急性血栓(SST)形成及术后再狭窄。结果1例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后2 d出现剧烈胸痛,造影证实为SST,再行PTCA后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6个月内再发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死亡。认为应用三联抗凝辅以辛伐他汀调脂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SST形成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2008年01期 No.58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配方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PAgT及TXB_2的影响

    高陆;李永健;张博雅;党群;

    行紧急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配方中药治疗7 d;于PCI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黏附率(PAdT)、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两组治疗后PAdT、PAgT、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Plt和Hb无明显变化。提示益气活血配方中药可有效的抑制AMI后血小板过度活化状态。

    2008年01期 No.58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宁晓飞;高秉仁;刘迎龙;吕小东;杨学勇;李晓峰;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400例相应对照的父母进行生活行为、饮食习惯等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孕期被动吸烟、孕早期感冒、食熏制食品、食用瘦肉、母亲糖尿病、父亲饮酒、食用多种烹调油;而食豆制品、产前检查、服用叶酸为保护因素。

    2008年01期 No.58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卒中临床研究

    徐霁华;胡文立;

    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进展性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连用14 d,同时予奥扎格雷钠80 mg+生理盐水100 ml,2次/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卒中患者疗效较好。

    2008年01期 No.583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

    刘建立;徐国红;李敬田;宋书凯;

    16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正常血钠组(135~155 mmol/L)125例和低钠血症组(<135 mmol/L)41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随访1 a。发现CHF患者NYHA心功能级别越高,BNP水平越高;低钠血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随访期间,低钠血症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高(P<0.05))。认为CHF患者血钠水平可能影响BNP的分泌,而B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CHF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

    2008年01期 No.58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与神经病理的研究

    武辉;严超英;王东轩;

    通过对2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病理研究,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胶质原纤维性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25例新生儿HIE脑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及神经细胞坏变。所有标本均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小脑增生程度表现为生后24 h内死亡者增生程度重,生存时间越长,增生程度反而较轻;慢性缺氧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程度重,急性缺氧延髓增生程度重,混合性缺氧大脑及延髓增生程度均较重。认为新生儿HIE神经病理变化与HIE的发生、病程、围产儿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2008年01期 No.583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32例临床分析

    李牧蔚;高传玉;马业新;王宪沛;高恩民;

    将32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同期159例确诊为DCM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显示,32例误诊为DCM的ICM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与DCM相比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ICM组患者均有血管病变,其中大部分为两支以上血管病变以及闭塞病变,而DCM组患者偶可表现为单支血管病变。认为对无明显原因的心脏扩大患者不能忽视ICM的可能,冠脉造影是鉴别ICM和DCM的主要依据。

    2008年01期 No.583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窦丽华;

    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清尿酸水平;随访1 a,对比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的差异。CHF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8.8%,CHF越重血清尿酸水平越高。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死亡率8.3%、年住院次数(3.8±2.6)次、年住院时间(56.2±18.8)d,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均<0.05)。认为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常规监测干预。

    2008年01期 No.583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手术方式在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顾水均;卢明;宣宏飞;谢仁龙;司贇;严肖锋;董伟峰;张俊;陈新治;罗静泳;

    回顾性分析65例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27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结果显示,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其血肿再发率明显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存活下来的患者恢复率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认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微创,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2008年01期 No.58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绞窄性肠梗阻的关系探讨

    许炳华;吕国强;沈晓明;

    回顾性分析56例肠梗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肠绞窄、肠坏死的关系。发现绞窄性肠梗阻SIRS阳性率为80.8%(21/26),而单纯性肠梗阻SIRS阳性率为20.0%(6/3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IRS阳性患者中出现肠坏死81.4%(22/27),SIRS阴性患者出现肠坏死6.9%(2/2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SIRS能够提示肠梗阻出现肠绞窄。

    2008年01期 No.58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与特异性IgE抗体的研究

    杨静;乔海灵;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法检测248例青霉素过敏患者和101例正常人血清中4种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PG、PV、AP、AX)的8种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发现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总的阳性率为57.26%;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患者中PG的阳性率最高,其他症状患者中PV阳性率最高;只检测BPO-IgE一种抗体的阳性率(21.37%)低于检测8种抗体(57.26%);过敏患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认为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次要抗原决定簇IgE抗体,与主要抗原决定簇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方甲巯咪唑软膏治疗甲亢急症疗效观察

    陈凌;王洪庆;白洁;王敏;

    应用复方抗甲状腺软膏(CATO)局部治疗12例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和10例伴发急性感染的甲亢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甲亢和心衰、感染及有关疾病均得到较快的控制,无全身副作用。认为CATO对此类患者疗效突出,耐受性好。

    2008年01期 No.583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9的表达及意义

    陈东育;张德庆;时月霞;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TLR9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2008年01期 No.58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VEGF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秀芳;陈莉;刘红;黄石兵;孙峰;尹红;丁佐凤;徐瑞容;

    采用ELISA法测定40例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骨髓幼稚细胞水平,分析VEGF与白血病类型、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VEGF水平与白血病病情正相关。认为检测血清中VEGF的表达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2008年01期 No.58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镇静效果比较

    王晨;

    将30例行头颈部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咪唑安定、异丙酚、爱可松,术中两组均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毕前10 min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拔管时(T0)、拔管后3 min(T1)、出PACU时(T2)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目标疼痛评分(OPS)。发现舒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在T0及T2高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在T0、T1及T2时均低于芬太尼组;两组各观察点OPS疼痛评分均<4分。认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能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2008年01期 No.583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CyPA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葛宇松;张朝东;商秀丽;王宏;徐承伟;

    用亲环素A(CyPA)进行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继续培养,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ROS含量。发现CyPA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提示CyPA可抵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ROS的产生有关。

    2008年01期 No.583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纳络酮治疗病毒性脑炎临床及免疫学观察

    王晓青;韩静;刘瑾;

    将5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A组36例和治疗B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加用纳络酮。观察疗效,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和TNF-α水平。发现治疗A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治疗B组(63.64%);治疗A组CD3+、CD4+、CD4+/CD8+、IL-1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B组明显降低。认为纳络酮辅治病毒性脑炎效果良好,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2008年01期 No.58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CTA、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价值初探

    王大力;张江;常莉莎;高素玲;薛新宏;赵晓晶;

    对临床确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2例进行颅脑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发现颅脑CTA检查的阳性率为90%,MRA阳性率为56%,二者均能很好地显示椎动脉的整体形态。提示CTA、MRA检查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价值的客观检查手段。

    2008年01期 No.58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郭丽;顾怡明;张杰;唐明忠;

    对1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6.8%),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2%。认为加强神经内科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保持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1期 No.583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表面肌电图信号分析

    朱思刚;陈筑;杨澎湃;

    对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20例梨状肌综合征(PS)患者的表面肌电图(sEMG)平均肌电值(AEMG)、频域分析(MPF)、时频分析(IMPF)和复杂度C(n)等指标变化斜率进行检测及比较。发现PS组MPF、IMPF和C(n)的变化斜率和腰椎间盘突症(LDH)患者一样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均<0.01)。提示PS患者存在MPF等下降斜率增快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及其所占面积相对减少有关。

    2008年01期 No.583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胆道支架联合引流管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石荣书;蒋国军;章涛;蔡争;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主支支架植入加多侧孔引流管对12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多支胆管引流治疗。发现全部患者术后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便转黄,饮食改善,2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治疗前的(462.3±58.7)μmol/L降至(105.0±38.5)μmol/L,胆汁引流通畅维持时间平均达13周。认为胆道支架联合多侧孔引流管植入术的胆道疏通、引流效果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08年01期 No.58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p170、Ki-67的影响

    王旗春;田艳萍;

    对28例新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术前给予LEFP(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足叶乙甙,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前、后分别观察胃癌组织中p170、Ki-67的表达情况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两周期后,部分缓解28.57%,轻度缓解53.57%;化疗前p170的表达率为17.85%,明显低于化疗后表达率46.42%(P<0.05);Ki-67在化疗前表达率为35.71%,明显高于化疗后表达率10.71%(P<0.05)。认为LEFP术前化疗有效,化疗后胃癌组织p170表达随化疗敏感程度呈增加趋势,Ki-67表达随化疗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

    2008年01期 No.583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学教师NAFLD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胡艳文;胡曼云;牟希金;唐海滨;陈顺香;李丽莉;

    选择贵阳市中学教师在我院体检并检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88例,测定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血脂、尿酸(UA)、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腹围、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UA、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明显高于非NAFLD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非NAFLDF者(P均<0.01);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FBG、FINS、血压、UA密切相关(P均<0.01)。认为IR是NAFLD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高尿酸、糖尿病、高血压通过不同机制参与了IR的发生、发展,进而影响NAFLD的发病。

    2008年01期 No.583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IL-18与AMY、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

    徐永庆;吴春健;刘杰;

    4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IL-18,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发现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IL-18、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认为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2008年01期 No.583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修彩梅;于咏红;

    对20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因、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对于症状轻、软组织嵌钝不明显的采用保守治疗,对于眼球内陷明显、骨折缺损大、软组织嵌钝明显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20例眼眶骨折中有18例Ⅰ期获得满意效果,其中8例采用保守治疗,12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复视明显者,半年后经斜视手术矫正后复视逐渐消退。认为对于爆裂性眼眶骨折经保守和手术治疗,均可以恢复眼球运动及视觉功能,达到改善外观的目的。

    2008年01期 No.583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咳嗽变异型哮喘42例临床分析

    江红;蒋艳秋;徐可丁;

    回顾性分析4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VA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结果显示,持续或反复咳嗽为惟一表现,或伴有胸闷、或伴少许白痰,呈刺激性、阵发性剧烈咳嗽,以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发作明显,双肺均无干湿性罗音,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经抗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均获得显著疗效。认为CVA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对顽固性咳嗽,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首先考虑CV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

    2008年01期 No.58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GB对糖尿病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影响

    贺纯静;李雪松;冯亚平;郭春芮;孙晶;

    32例糖尿病合并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面部表情肌数量级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DA水平明显降低,红细胞膜Na+-K+-ATP酶、SOD活性明显升高,面部表情肌数量级量化评分分值明显提高,以上变化SGB组均较药物治疗组明显。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提高糖尿病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缩短痊愈时间。

    2008年01期 No.583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骼肌疑难病例的临床、光镜及超微结构分析

    应凤博;

    对20例骨骼肌活检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发现骨骼肌疾病类型繁多,临床症状相似,绝大多数缺乏特异性,但是结合光镜、电镜和临床特点综合分析可以鉴别。认为总结骨骼肌常见病变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2008年01期 No.583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性粒细胞杀灭阴道毛滴虫临床观察

    赵建玲;高兴政;屈明;

    运用体外试验方法观察中性粒细胞(PMN)对阴道毛滴虫的杀灭作用。发现在有氧环境中,PMN对滴虫具有杀灭作用。认为PMN是通过激活细胞外杀微生物系统,释放具有活性的氧中间物及含氮产物到虫体表面发挥杀伤作用。

    2008年01期 No.583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L-8的表达及意义

    卢跃峰;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并与同期1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作对照。发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L-8表达阳性率达62.7%,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的10%;高分化腺癌中IL-8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未转移癌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伴转移病例(P<0.05)。提示IL-8是一种能反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趋化因子。

    2008年01期 No.583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青少年女性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与面高的相关性研究

    何开云;杨竹丽;武伟;王孟博;

    对40名青少年女性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高角20例,低角20例)进行牙弓宽度和面高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和Pera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低角组牙弓宽度宽于高角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低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相关性较高角组显著。低角组后面高与上下颌磨牙、下颌尖牙牙弓宽度呈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下尖牙牙弓宽度呈负相关。高角组后面高与上颌磨牙牙弓宽度、下颌牙弓宽度均显著正相关,前面高和前下面高与上颌尖牙宽度、下颌牙弓宽度显著负相关。认为高低角骨面型牙弓宽度有差异,与面高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程度各不相同。

    2008年01期 No.583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恶性肿瘤术后切口种植转移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张雨洁;赵斌;孟元韬;

    10例切口种植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1例死于切口种植肿瘤复发合并感染,1例死于广泛转移;6例行局部放射治疗,治疗后存活1~24个月,1例死于切口感染,5例死于多发转移;2例未作任何治疗者,1例2个月后死于广泛转移,1例1 a后死于伤口感染。认为切口种植转移的原因为术中忽视了"无瘤操作"技术,切口未予以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与病期晚,患者体质差有关。一旦发生切口种植转移,应该积极的态度予以治疗。

    2008年01期 No.583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PV-B_(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崔明辰;鄢文海;王建国;李传秀;

    对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研究组)及48例健康儿(对照组)采用PCR法行人类微小病毒B19(HPV-B19)DN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HPV-B19抗体检测,并对研究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行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HPV-B19DNA阳性率及HPV-B19抗体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型HPV-B19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型;研究组HPV-B19IgM阳性与阴性者T细胞亚群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认为HPV-B19感染及其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ITP的发病密切相关。

    2008年01期 No.583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在手腕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冯阳;王艳艳;邹月芬;

    对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手腕部X线检查和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EMR I)检查(平扫和增强)。观察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骨质及软组织改变;对滑膜炎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滑膜炎分级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作相关分析。结果:EMR I检出32处骨侵蚀,而X线仅发现其中的7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炎的分级与CRP呈正相关(r=0.38,P<0.05)。8例患者腕骨见骨髓水肿,12例患者见腕部屈肌肌腱或伸肌肌腱腱鞘炎。提示EMR I诊断骨侵蚀比X线更敏感,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临床评价。

    2008年01期 No.583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抵抗指数与PSA的相关性研究

    徐强;姚茂银;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患者各50例,分别根据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果分为0~4 ng/ml组、4~10 ng/ml组、>10 ng/ml组。采用放免法测定PSA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葡萄糖。运用HOMA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计算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发现PSA 4~10 ng/ml、>10ng/ml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IRI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IRI可能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诊断。

    2008年01期 No.583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尿路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

    翁毅力;

    哥伦比亚血琼脂、5(CO2环境、35℃、48 h培养用于分离尿液中阴道加德纳菌(GV);API 20 strep试验条用于菌种鉴定;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厌氧菌的琼脂稀释法。结果:从临床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中成功分离到54株GV,该菌在哥伦比亚血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典型,API20strep试验条鉴定符合率91.7%~99.9%。GV对头孢菌素类高度敏感,部分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氨苄西林等耐药。提示临床微生物室可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和API 20 strep试验条予以分离和鉴定。

    2008年01期 No.583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D2-40、VEGF-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秀霞;孟冬月;李节;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D2-40的表达。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阳性率及D2-40阳性淋巴管密度(LVD)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和LVD值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GF-C的高表达与其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2008年01期 No.583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5-Aza-CdR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生长及p27kip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影响

    王贺玲;张健;孙军;李岩;王学清;

    选择浓度为1×10-6mol/L的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体外培养的BGC823细胞后,用AO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Apa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中p27kip1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药物作用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27ki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p27kip1基因的mRNA表达得到增加。认为5-Aza-CdR对BGC823细胞具有增生抑制作用,p27kip1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有关。

    2008年01期 No.583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周君霞;巫翠云;何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局部分泌物或渗出物中梅毒DNA。结果:TRUST、TP-ELISA、TPHA、FQ-PCR法灵敏度分别为84.3%、96.1%、94.1%、97.1%,特异性分别为93.5%、98%、100%、100%。TRUST在一、三期梅毒的阳性率最低(66.7%和50%);FQ-PCR在一期梅毒阳性率最高。提示TP-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TPHA可作为梅毒确诊方法;TRUST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监测;早期梅毒的诊断首选FQ-PCR。

    2008年01期 No.58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丁酸钠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

    沈文静;郭科军;宋爽;戴冬秋;

    应用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系CAOV3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不同浓度丁酸钠(NaB)处理卵巢癌细胞CAOV3 24~96 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3、5 mmol/L NaB处理72 h后CAOV3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高,S期细胞数显著降低;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认为NaB对卵巢癌细胞系CAOV3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2008年01期 No.583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agfit磁性附着体在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杨廷勇;韦赞军;

    在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牙牙根安装衔铁,义齿基托中安放磁体,利用磁性固位修复全口牙列缺失。结果:22例(26副)全口覆盖义齿固位良好,磁性附着体表面未见腐蚀现象,在讲话与咀嚼运动时义齿无脱位,无翘动,基托内基本无食物滞留现象,基牙根面无龋坏,衔铁无脱落。可见M agfit附着体能为全口覆盖义齿提供长期、稳定的固位力。

    2008年01期 No.583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比较

    赵世旺;

    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40和80 mg组。于服药前、服药8周和16周分别检测血脂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记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16周后,3组患者TC和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80 mg组TC和LDL-C降低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TC、LDL-C及总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3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认为80 mg/d辛伐他汀的降血脂作用更强,且安全性良好。

    2008年01期 No.583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5种抗细胞核及细胞浆抗体检测及其意义

    张娜娜;孙桂荣;杨立廷;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水平,用酶联免疫印记法检测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组蛋白抗体(AHA)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PPA)。发现SLE组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AnuA、AHA及AP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SLE组ANA的阳性率为98%,且滴度83.5%≥1∶320,更有38.3%≥1∶10 000。认为联合检测多种抗体可以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提高了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

    2008年01期 No.583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