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红军;丁彦青;周军;
目的探讨踝蛋白(talin)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alin mRNA的表达。结果talin 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26535 copy/μg RNA,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2689376 copy/μg RNA,两者相比,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较无转移者talin mRNA表达低,P<0.01;癌组织浸润越深,talin mRNA表达越低,P<0.01。结论talin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降低;talin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2008年03期 No.585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徐晓云;李彬;蔡建辉;王凤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骗(decoy)"寡核苷酸(ODNs)对结肠癌SW480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LPS(10μg/L)刺激3h后,用脂质体lipofectin2000介导NF-κB decoy ODNs转染6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RT-PCR检测细胞IL-8 mRNA,并设对照组、LPS组、SODN组、lipofec-tin2000组。结果转染NF-κB decoy ODNs细胞的IL-8 mRNA和IL-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NF-κB decoy ODNs明显抑制SW480细胞IL-8的表达。
2008年03期 No.585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彦林;张占学;宋伟庆;孙淑媛;
目的探讨p1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切缘组织中的p15、MMP-2、MMP-9。结果结肠癌组织、癌旁3cm和正常切缘中,p1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94%、100%,MMP-2分别为76%、20%、0,MMP-9分别为82%、44%、0,三种组织中三项指标相比,P均<0.05。癌组织中三项指标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15的低表达和MMP-2、MMP-9的过表达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其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03期 No.585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斌;王梦龙;王小农;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在106例胃癌手术中,将亚甲蓝注射至肿瘤周围1cm的胃壁上,循蓝染的淋巴管找寻第一个蓝染淋巴结,即SLN。结果106例胃癌患者获得SLN者103例(97.17%)。根据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敏感性、假阴性率、特异性在Ⅰ、Ⅱ期胃癌分别为94.74%(36/38)、90%(18/20)、10%(2/20)、100%(18/18),Ⅲ、Ⅳ期胃癌分别为68.33%(41/60)、67.24%(39/58)、32.76%(19/58)、100%(2/2)。结论使用亚甲蓝染色术中定位胃癌SLN是可行的。在Ⅰ、Ⅱ期胃癌中SLN能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2008年03期 No.58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林;乔成钢;李一平;
目的探讨槲皮素与survivin反义核苷酸(ASODN)联合应用对肝癌SMMC7721/ADM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肝癌敏感细胞株SMMC7721和MDR细胞株SMMC7721/阿霉素(ADM),观察其对四种不同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及槲皮素、survivin反义核苷酸(ASODN)对SMMC7721/ADM细胞MDR的逆转效果。结果槲皮素和ASODN联合时较两者单独应用时能显著降低四种化疗药物对SMMC7721/ADM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P<0.05)。槲皮素单独应用及联合ASODN时均能明显降低SMMC7721/ADM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及p170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mRNA及p190的表达(P均<0.05)。结论槲皮素与ASODN联合能明显逆转SMMC7721/ADM细胞对四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MDR1 mRNA和MRP mRNA的表达使p170和p190的合成减少而发挥耐药逆转作用,ASODN不能通过该途径发挥作用。
2008年03期 No.585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莫玉珍;黄健;杨慧;朱小东;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分割照射对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素(cyclin)D1、B1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1、4的影响。方法0、2、4、6Gy60Coγ射线分割照射宫颈癌Hela细胞,1次/d,共5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RT-PCR测定cyclinD1、B1及CDK1、4。结果2、4、6Gy60Coγ射线分割照射后各照射组G0/G1和G2/M期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凋亡指数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cyclinD1、CDK1在所有照射组中均不表达,而对照组细胞正常表达;各照射组细胞cyclinB1和CDK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结论2、4、6Gy60Coγ射线分割照射后Hela细胞阻滞在G0/G1、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照射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
2008年03期 No.585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伯绪;黄劲柏;雷红卫;陈哲;杨柳;张晓方;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垂体形态、大小及其MRI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分别于产后7d及3、6、9个月时行垂体MRI检查,观察垂体形态,测量垂体体积及信号强度。结果产后7d产妇垂体饱满,上缘隆起,6个月时垂体上缘平直或略下陷;垂体平均体积产后7d为548mm3、3个月为526mm3、6个月为518mm3、9个月为516mm3,7d与3个月及3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P均(0.05,而6个月与9个月时相比,P(0.05。垂体前叶与桥脑的相对信号强度在7d与3个月及3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P均(0.05,而6个月与9个月时相比,P(0.05。结论产妇产后垂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前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直至产后6个月。
2008年03期 No.585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奚才华;胡锦;姚海军;滕良珠;辛涛;刘永;周良辅;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4911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职业、受伤原因、损伤类型、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女为3.18∶1.00;31~40岁者占25.3%;农民占57.2%;4、5月份发病者占21.52%;车祸致伤占58.8%;创伤发生于普通公路者占59.8%;轻型颅脑损伤占57.5%;病死率为4.6%。结论颅脑创伤的发生在年龄、职业、时间、地点、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规律性。
2008年03期 No.585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郭慧;杜波;李晓明;路秀英;
目的构建携EGFP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 mRNA的小RNA干扰(siRNA)表达载体,并检测STAT3表达及其对HEP-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用于产生针对STAT3的小发卡状RNA(shRNA)寡核苷酸,克隆到PGPU6/EGFP/Neo载体中,BbsⅠ和Bam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并转染HEP-2细胞。流式细胞仪、RT-PCR、免疫印迹、MTT法检测HEP-2细胞中STAT3的表达及该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TAT3-siRNA表达载体,转染HEP-2后可显著抑制细胞STAT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pGPU6/EGFP/Neo载体,针对不同靶位点构建的STAT3-si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喉癌细胞增殖及其STAT3的表达。
2008年03期 No.58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庆德;杨述华;杨操;胡勇;赵继军;张景辉;
目的观察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O2及20%O2条件下培养hBMSCs,定量RT-PCR技术检测其HIF-1α、SDF-1及VEGF mRNA。结果在1%O2条件下,hBMSCs的HIF-1α、SDF-1、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HIF-1αmRNA与SDF-1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r分别为0.488、0.644,P均<0.01),但SDF-1 mRNA与VEG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关系(r=0.077,P>0.05)。结论低氧可促进hBMSCs的HIF-1α表达,并使SDF-1、VEGF mRNA表达增加。
2008年03期 No.585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宝良;刘彤;佟铸;王鹏志;
建立大鼠动脉化肝移植胆管外引流模型,术后24h测胆汁酶学及血清肝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移植肝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结果显示,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移植后大鼠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DH)、GGT、直接胆红素(DBil)、MDA、NO及肝细胞ICAM-1mRNA显著升高。认为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SOD、ET-1、NO、ICAM-1参与供肝热缺血造成的移植肝损伤,ICAM-1可能是导致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2008年03期 No.585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芬;杨乃龙;林鹏;
来源于人胚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及来源于16岁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胸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Transwell培养板在体外共同培养(共培养组),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在共培养第7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中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与单纯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共培养组中的NSE阳性细胞达32.7%±11.5%,而对照组未见NSE阳性细胞,两组相比,P<0.05。认为BMSCs在体外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2008年03期 No.585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新风;张志宏;解超勇;
体外成骨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使之分化为骨髓源成骨细胞(MOOBs),用含不同浓度尼古丁的成骨条件培养液培养MOOBs,于第1、3、5、7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MOOBs的增殖力,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MOOB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0、100μg/ml尼古丁对MOOB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降低其ALP活性(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提示尼古丁对兔MOOBs的增殖及ALP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对种植体骨整合可能有影响。
2008年03期 No.58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长林;伊雪;邬鹏宇;陈晨;浦国华;李占清;
1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升主动脉阻断后开始零平衡超滤(ZBUF),持续至停机后进行改良超滤(MUF);对照组常规建立CPB后不进行超滤(UF)。检测两组CPB前(T1)、平稳降温开始(T2)、复温至36℃(T3)、CPB结束(T4)、CPB结束后0.5h(T5)及4h(T6)6个时间点血清S100β,并观察CPB前和CPB结束0.5h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β水平在T3~T6时间点相比,P均<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血清S100β水平相近,转机后均开始升高,且均在T4时间点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直到T6时间点仍高于CPB前(P<0.01)。两组CPB结束后0.5h脑组织的S100β和NSE比CPB前明显增高(P均<0.01),但对照组脑组织的S100β及NSE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认为UF能降低CPB所致犬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2008年03期 No.58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华;孙宗全;钟爱梅;夏家红;邓勇志;
2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A(假手术)、B(缺血再灌注)两组,各10只,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3、5、12h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肌酸激酶(CK)活性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结果显示,B组再灌注1、3、5、12h血清HSP70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CK及cTnT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4、0.911,P均<0.01)。认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血清HSP70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2008年03期 No.58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君;何炳书;李笑萍;
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环素低及高剂量组各6只。将模型组和四环素组兔右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造成关节不稳定后,以石膏将左腿固定于腹部,右腿负重锻炼制成骨关节炎(OA)模型。四环素低剂量组给四环素20mg/(kg.d),高剂量组给四环素40mg/(kg.d)灌胃。8周后两四环素组关节软骨变性较模型组减轻,其关节液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和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均<0.05)。认为四环素可减轻OA模型的关节退行性变。
2008年03期 No.58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卫;
对2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瘤组织镜下均找到梭形细胞,CD117阳性22例、CD34阳性14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2例、S-100阳性3例;肿瘤恶性潜能分级及是否手术根治与预后密切相关。认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GIST的主要手段,采用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方法来判断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是合理、可行的;手术是确诊和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
2008年03期 No.58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米建强;杨海霞;冯笑山;潘建国;杨朦;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例正常胃黏膜、16例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12例中度异型增生、14例重度异型增生、16例早期胃癌及52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分别为81.3%、75.0%、42.9%,早期及进展期胃癌分别为37.5%和36.5%。PTEN蛋白在轻度异型增生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重度异型增生、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相比,P均<0.05;中度异型增生与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相比,P均<0.05;肠型胃癌的阳性率(50.0%)与弥漫型胃癌(25.0%)相比,P<0.05;淋巴结转移胃癌的阳性率(14.8%)与未转移者(51.2%)相比,P<0.05。认为PTEN蛋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2008年03期 No.58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志强;张筱骅;胡孝渠;
经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121例,中转开腹手术12例,原因分别为肿块术前定位不准确、肿瘤肠段切除后两断端吻合长度不够、术中出血、肥胖、输精管断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分离各1例,骨盆狭窄、Endo-GIA切割吻合直肠残端失败、肿瘤在盆腔广泛浸润转移各2例。认为实施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正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将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中转开腹手术。
2008年03期 No.58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凯峰;常家聪;刘弋;
对用双器械吻合行Dixon术治疗的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82例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用双器械吻合,均1次吻合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局部复发2例。恰当的病例选择、正确的吻合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8年03期 No.58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晓泉;李严;赵良模;
对25例结肠癌并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前确诊11例,误诊14例,均行手术治疗。存活21例,死亡4例。认为结肠癌并穿孔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急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病情允许时应积极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
2008年03期 No.58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保平;朱耀明;朱晨宇;刘朝奇;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smac蛋白;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9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的smac mRNA。结果显示,smac蛋白及其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认为sma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2008年03期 No.58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邵志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19例。10例仔细解剖胆囊管,上钛夹后切除胆囊;3例切断胆囊壶腹,残端电灼后用纤维蛋白胶封闭;4例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残端用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关闭;2例中转开腹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肝总管修补后T管引流。术后3例出现胆瘘,引流1~2周痊愈。认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效果良好。
2008年03期 No.58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贺咏宁;高雪萍;王冬芽;
对19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均在术前经B超、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手术切除残余胆囊。认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残余胆囊,再次手术切除残余胆囊是有效治疗手段。
2008年03期 No.58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耀振;孙诚谊;韩民;胡韵;
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复方丹参注射液。B组治疗后ALT、AST较A组明显下降(P均<0.05),B组肌苷(Cr)、尿素氮(BUN)术后与术前相近(P均>0.05),而A组Cr术后较术前增高(P<0.05)。认为GSH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患者的肝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008年03期 No.58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俊山;侯钰;田玉芝;左燕;
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单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组用生长抑素联合胰炎合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腹部症状、体征及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AST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生长抑素联合胰炎合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2008年03期 No.58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嫚;胡松;孙壮;舒红;涂巍;
29例Paget's病患者中有乳头、乳晕区糜烂等典型湿疹样表现者27例,伴乳腺肿块者24例,合并其他类型乳腺癌者27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6例。27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乳房病变处涂片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乳腺Paget's病的最佳方法。乳腺肿物是影响乳腺Paget's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因素。经检查确定无隐匿性病变存在者可选择手术联合放疗的保乳方案治疗,可触及乳房肿块者应采取以全乳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008年03期 No.58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邹汉青;杭剑萍;孟东;李励奇;
120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术中于气管食管沟处的甲状腺外科被膜下浸润注射维生素B1、B12,以显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3例,永久性损伤2例。认为在甲状腺再手术中,局部注射维生素B1、B12有利于喉返神经的显露和保护,可避免该神经的损伤。
2008年03期 No.585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曹利军;刘弋;常家聪;
对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8例,颈前包块2例;合并肾结石5例,弥漫性肾脏病变2例。结合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素(PTH)测定以及B超、CT等检查确诊。9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认为PHPT的定性诊断主要靠血钙和PTH检测,而定位诊断则依靠B超和CT检查。手术是治疗PHPT的有效手段,定位明确者可行单侧探查。
2008年03期 No.585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印东;邱志磊;吴长利;孙光;
对27例肾上腺疾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5~70min,术中出血为40~150ml。术后随访1~19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认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具有创伤小、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03期 No.585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勇;李黎明;
回顾性分析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于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肿瘤均经后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认为AML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MRI和生化检查,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
2008年03期 No.585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永辉;
对40例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行选择性骶神经根切断、吻合术,重建跟腱—膀胱反射弧。术后随访22个月,患者膀胱充盈后可引起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优良率达85%。认为骶神经根切断后重新吻合建立新的跟腱—膀胱反射弧能恢复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
2008年03期 No.58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波;刘金玲;张殿举;左杰;田晶;袁守娴;成波;史启铎;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肾下盏结石386例,结石总排空率为90.16%,残石率为9.84%;结石直径<11、11~15、16~20、>20mm者,排空率分别为95.08%、91.55%、38.2%、31.3%;ESWL后,残石率在肾盏肾盂高度<15mm者为4.59%、≥15mm者为16.67%,在肾下盏肾盂夹角≥90°者为3.17%、<90°者为22.38%,肾下盏长度≤30mm者为3.29%、>30mm者为23.81%,肾下盏盏颈宽度>4mm者为4.05%、≤4mm者为28.89%;肾下盏形状简单者为2.98%、复杂者为20.53%。认为肾下盏结石的大小以及肾下盏相关的解剖因素与肾下盏结石ESWL后的排空密切相关。
2008年03期 No.58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丰富;邵志强;王广健;谭善峰;王健明;何相飞;刘鸿君;李扬;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应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496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478例行一期碎石,8例行二期碎石,其中14例行两通道碎石,23例同时双侧碎石;平均手术时间为93min,术中出血量为70ml,术后住院时间为5.5d,结石清除率为91.6%,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良好方法,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开放手术。
2008年03期 No.58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林浩;罗宜人;王明钊;沈毅;
14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乳糜胸,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11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全部治愈。随访6~24个月,乳糜胸无复发。认为肺癌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经积极综合治疗均能治愈。
2008年03期 No.58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志芳;关芳;张锡芹;齐洁林;徐敏;
5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术,尽量放尽胸水,然后将甘露聚糖肽50~8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腔,之后将顺铂40mg加入生理盐水50ml注入,每周1次,连续2~4周。结果显示,本组CR19例(35.8%),PR24例(45.3%),NC6例(11.3%),PD4例(7.5%),RR81.1%。治疗过程中3例(5.7%)发热,4例(7.5%)白细胞减少,4例(7.5%)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5.7%)出现一过性心电图改变。表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甘露聚糖肽与顺铂联合胸腔内注入是治疗恶性胸水安全、有效且低毒的措施。
2008年03期 No.58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继彬;熊传芝;杨惠林;马超;王晖;冯杰;
对6例脊柱手术并发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PE发生于手术中1例,发生于术后5例。3例诊断及时,行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3例抢救无效死亡。认为急性PE是脊柱手术的急危重并发症,必须早发现?早治疗。
2008年03期 No.58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伯锋;王璐;赵琳;白宏强;
60只尸体手标本,常规解剖,放大镜下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起始部位、行程和分布情况;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中神经返支起、止点在体表的投影坐标。结果显示,返支发自第1指掌侧总神经者占71.67%,发自正中神经主干者占25%,发自第1与第2指掌侧总神经之间者占3.33%;返支多发自腕横韧带远侧缘,其中发自腕管外者占60%,发自腕管内者占40%;返支的起点在体表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其横坐标为3.25~10.32mm,纵坐标为16.95~35.06mm;返支的止点皆位于近侧桡侧象限,其横坐标为5.92~16.90mm,纵坐标为15.40~41.23mm;返支有1、2、3、4、5支终末支及2条返支主干者分别占1.67%、8.33%、51.67%、35%、67%、1.67%。
2008年03期 No.58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尹国瑞;朱小雷;何波;郝丽文;王增涛;
用带单侧指固有动脉的推进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29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6个月伤指外形功能感觉恢复良好。认为带单侧指固有动脉的推进皮瓣在修复指端指腹缺损中有非常大的优势。
2008年03期 No.58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国;沈冰;张柳;贾鹏;王勇贵;
31例腰椎滑脱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术后10~16个月固定椎体骨密度明显降低,固定L5~S1者固定融合区邻近椎体(L4)骨密度明显降低,固定L4~L5者固定融合区邻近椎体(L3、S1)骨密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认为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固定融合区椎体退变明显;非悬浮固定后固定融合区邻近椎体退变明显,而悬浮固定后固定融合区邻近椎体退变不明显。
2008年03期 No.58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韩敏;陈瑛;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及1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组织中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结果显示,恶性肿瘤eIF4E表达均为阳性,良性病变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恶性肿瘤eIF4E积分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均<0.05)。认为eIF4E在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头颈部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008年03期 No.58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燕景锋;陈金龙;支兴龙;张鸿祺;
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共8例,7例支架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消失,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1例支架未能置入。术后6个月造影,除1例颈内动脉闭塞,余病例载瘤(瘘)动脉畅通。认为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CCF的有效手段。
2008年03期 No.58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孝龙;吴进松;程小兵;赵勇刚;
对23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患者,采用带血管腓肠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6例(69.6%)、一般5例(21.7%)、差2例(8.7%),恢复时间为术后16~38周。认为带血管腓肠神经移植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2008年03期 No.58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航;史锡文;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16例。术中将扩张器直接置于蝶窦前壁,弧形切开鼻中隔根部和蝶窦腹侧壁,黏膜翻向外侧,鼻中隔被完整推向对侧,凿开蝶窦前壁骨质,进入蝶窦,常规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者。术后82例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视力恶化,12例视力无明显改善,22例MRI示有肿瘤残留,36例出现较顽固电解质紊乱,7例出现脑脊液鼻漏。随访112例,治愈73例,病情控制32例,复发7例。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可以较容易地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较少。
2008年03期 No.58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宝峰;党光福;杨少远;边广庆;段练;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2008年03期 No.58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梅芳;陈志钧;陈靖宇;
采用RetCam Ⅱ对198例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共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9例,不同出生体质量和不同孕周出生的早产儿ROP发生率相比,P均(0.05。认为出生体质量越轻、出生时孕周越短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利用RetCamⅡ可有效进行ROP筛查。
2008年03期 No.585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杰;陈沿东;刘培文;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的不孕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4例,行X线介入输卵管再通术;B组5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输卵管。两组输卵管疏通成功率(A组85.1%,B组76.9%)相近;1~2个月后,A组输卵管再通率为85.1%,明显低于B组的91.9%(P<0.05);随访2a,A组受孕率为22.9%,明显低于B组的40.4%(P<0.05)。认为宫、腹腔镜联合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疗效较好。
2008年03期 No.585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文立;王亚凡;孙艳华;毛丽梅;沈书斌;苏现辉;蒌玉琴;
孕6~8周的单胎妊娠孕妇184例,包括正常妊娠者(对照组)45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84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55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其孕6、7、8周时的血清CA-125。结果显示,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P均<0.01)。认为测定血清CA-125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8年03期 No.585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晓霞;李楠;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子宫腺肌病及3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垂体转化基因蛋白(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FGF)。结果显示,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PTTG、bFGF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73%及57.7%,正常子宫组织三个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均为20%,两者三指标相比,P均<0.01;三指标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1、0.518、0.576,P均<0.01)。认为PTTG、bFGF和VEGF共同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2008年03期 No.58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胜军;唐培哲;马增山;董铭锋;王建堂;冯致余;柴守栋;
实施心脏二次手术的心脏病患者47例,行自体瓣膜或机械(生物)瓣切除、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9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机械瓣置换瓣周漏行间断缝合修补1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2例,部分房间隔切除并黏液瘤摘除术2例,部分室间隔切除并黏液瘤摘除术1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漏补片修补2例,因右室流出道梗阻而切除肥大肌束及原右室流出道补片2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补片修补4例、直接修补3例,用右侧桡动脉、大隐静脉行冠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弓替换+象鼻手术1例,表浅心脏撕裂伤行缝合修补术3例。二次术后开胸止血2例,死亡2例,余均康复出院。心脏二次手术前应充分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强调心肌保护及彻底止血,术后使用必要的血管活性药物。
2008年03期 No.585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继学;
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21例,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12例,同胞脐血移植4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2例。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结果21例均完成移植手术,其中16例无病存活(76.19%),1a生存率为79.2%,预计5a生存率为60.14%。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疗效可靠,其中脐血移植具有控制容易、搜寻时间短等优点。
2008年03期 No.585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