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建军;尹珍爱;冯建刚;高社军;张金燕;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关系。方法肺癌发生骨转移及未发生骨转移患者各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降钙素浓度。随访0.5~1 a。结果有骨转移者的血清降钙素[(235.0±102.1)pg/m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141.0±99.1)pg/ml]和健康对照者[(89.0±87.0)pg/ml],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可作为肺癌早期预测骨转移的指标,并有助于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随访和监测。血清降钙素低于正常值,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相当低;高于正常值,则发生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2008年06期 No.58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潘能富;古波;刘维嘉;
目的观察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一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并肢体短小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例曾经5次手术治疗失败致胫骨严重缺损(9 cm)的患者,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病变软组织,保留病变骨段,应用Ilizarov技术在两断端开一凹凸骨槽进行嵌合加压,同时在胫骨近端骨骺下方截骨延长。结果胫骨假关节骨性愈合,骨延长9 cm,延长骨段及假关节段骨完全修复,胫骨远端在未见骨骺线(骨骺破坏)的情况下可观察到长长,随访9 a,患肢胫骨与健肢等长、等大。结论被侵蚀的骨组织(骨段)与纤维瘤病不属一类病变组织,一旦解除骨膜外的纤维瘤病病变软组织的包绕、压迫和侵蚀,病变骨就可复活再生;Ilizarov技术应用灵活,操作精确,适应证广,是治疗CPT及进行骨延长的理想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泗通;蒋青;黄际河;刘和风;陈蔚东;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B、C组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CLT),A组于术后行关节腔内注射0.1 ml的SB203580(100μm/L),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对照),C组不予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术后8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标本大体评分、病理组织学改变、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结果A组病理组织学改变轻于B、C组,各组均发现有软骨细胞凋亡。D组凋亡指数与其他三组比较,P均<0.05。A组的凋亡指数低于B、C组(P均<0.05)。结论ACLT可以导致大鼠OA的软骨细胞凋亡增加,关节腔内注射p38MAPK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其软骨细胞凋亡。
2008年06期 No.58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国;张柳;梁春雨;程爱国;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大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股骨远段骨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12周龄SD雌性大鼠40只,分成基础对照组(A组),手术对照组(B组),前交叉韧带切断组(C组),前交叉韧带切断加降钙素治疗组(D组),各10只动物。D组皮下注射密钙息(鲑鱼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A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三组在造模6周后处死。取大鼠右侧股骨经硬组织包埋、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D组与C组比较,骨小梁相对体积(BV/TV)有显著性增高。结论降钙素可提高骨性关节炎形成过程中股骨远端的骨量。
2008年06期 No.58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刚;石文君;
目的探讨肺组织瓣用于胸段气管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胸段气管缺损患者应用肺组织瓣修补,联合内置镍钛合金支架,完成气管重建。其中,右主支气管因瘢痕狭窄闭锁1例、主气管下段混合瘤恶变1例、左主支气管类癌2例。结果重建气管无狭窄及肉芽组织形成,4例均顺利恢复正常呼吸功能,随访疗效稳定。结论肺组织瓣是较理想的胸段气管重建材料。
2008年06期 No.588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崔玲玲;张晓峰;陈幕华;谢东;王旗;陈萍萍;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甲状腺癌(A组)、45例甲状腺瘤(B组)、71例单纯性甲状腺肿(C组)组织中CT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A组有58.3%(42/72)CTGF表达上调,B、C组分别有60%(27/45)和87.3%(62/71)CTGF表达下调。CTGF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相关的临床参数包括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体积、病理分级和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SH)。与甲状腺瘤相关的临床参数为患者家族史、肿瘤大小和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相关临床参数为患者性别、FT4和TSH。结论CTGF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高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上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8年06期 No.58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海涛;秦兴军;苏鹏俊;薛雷;王绪凯;关晓峰;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中Bcl-2和Bax在各阶段皮肤毛细血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皮肤毛细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Bcl-2在增殖期毛细血管瘤中表达高于退化期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cl-2在退化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ax在退化期毛细血管瘤中表达高于增殖期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ax在增殖期中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Bcl-2和Bax与皮肤毛细血管瘤的自然过程有密切联系,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可能是皮肤毛细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途径。
2008年06期 No.58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蕾;李娟;余增丽;何岭;陈萍萍;韩萍;
目的探讨葛根粗提物(CP)及葛根素(SP)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Fas、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2)、CDK4和p27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空白对照组(CO组)、CP组及SP组H446细胞中PCNA、Fas及CDK2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CyclinD1、CDK4和p2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P组PCNA、CDK2、CDK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组(P均<0.05),Cyclin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组和SP组(P均<0.05),Fas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组和SP组(P均<0.05);SP组CDK2、CDK4、Cyclin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组(P均<0.05),Fas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组(P均(0.05)。结论CP及SP可能抑制H446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CP较SP作用显著。
2008年06期 No.58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俊峰;郑少斌;姜耀东;赵善超;张香梅;
目的构建肾癌相关抗原G250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通过抑制G250基因的表达,探索肾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根据基因库上的肾癌相关抗原G250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75个碱基的寡核苷酸链。寡核苷酸链退火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至线性化的质粒pRNAT-U6.1/Neo中,构建成重组质粒(命名为pshRNA-G250 a,pshRNA-G250b),进行酶切及序列鉴定。结果pshRNA-G250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pshRNA-G250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研究及探索肾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2008年06期 No.58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红霞;张文晶;张素梅;
目的为探讨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寻找克服卵巢癌耐药的方法而建立人卵巢癌紫杉醇(TAX)耐药细胞株SKOV3/TAX。方法选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以浓度为300μg/ml的TAX反复大剂量冲击用药,培养8个月后建立TAX耐药细胞株,命名为SKOV3/TAX。该细胞已反复传代3个月以上。结果SKOV3/TAX细胞耐药性稳定,耐药指数(R I)为10.57。除对紫杉醇耐药外,对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足叶乙甙(VP-16)有明显的交叉耐药,与亲本细胞相比,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缓慢(P<0.01),G2/M期明显高于亲本细胞,S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细胞内P糖蛋白(P-gp)表达增加。产生耐药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及P-gp的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内TAX聚集量减少有关。结论SKOV3/TAX细胞耐药性稳定,具有典型的多药耐药表型。
2008年06期 No.58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国祥;李彦良;苟新;冯新富;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以便胆道减压,然后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后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管。统计分析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患者住院天数。结果20例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模式。对掌握了腹腔镜下缝扎技术的普外科医师,可作为一种首选手术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亮;李付彬;甄相周;徐向峰;杨彦亭;
采用骶髂前方钢板、骶髂螺钉及后路骶—髂和腰—骶—髂钉棒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后环,配合骨盆前环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82例。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明显盆部畸形、双下肢不等长和骶髂部疼痛;3例后遗马尾神经损伤,2例为脊柱骨折所致;发生尿道狭窄和髋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各1例。治愈率93.9%。认为遵循微创、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2008年06期 No.58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红革;李林;
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用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3例。术后随访8个月~2 a,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标准评分,平均92.3分,取出钢板后无1例复发。认为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锚钉修复喙锁韧带及喙肩韧带、肩锁韧带,保证了肩锁关节的长期稳定,是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凌强;吴炳华;邓高荣;宗世璋;
将46例腰椎骨脱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A组)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0例,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及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5 a,A组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8.5%(23/26),完全复位率为92.3%(24/26),骨融合率为76.9%(20/26);B组分别为90%(18/20)、100%(20/20)、95%(19/20)。对于椎间盘摘除者,A组骨融合率为54.5%(6/11),B组为84.6%(11/13);两组比较,P<0.05。认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术式。对于椎间盘摘除者,应行后外侧植骨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2008年06期 No.588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敬典;白天峰;刘宏建;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7年1月采用单侧半椎板、次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的4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2例行次全切除术,其中1例与脊髓及神经根粘连过于紧密,1例为哑铃形沿椎间孔向外生长。随访3~24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或脊椎不稳定。认为半椎板和次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反应轻、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2008年06期 No.58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郑军;马立武;曹雷;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7年8月TSRH系统后路矫正17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3~30个月,Cobb角平均12.7°,矫正率为77.7%;无感染,无神经并发症,无假关节形成。置钉准确率95.9%。认为应用TSRH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等优点。
2008年06期 No.58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殷力;刘宏建;王义生;许建中;王利民;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67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2~6(平均4.1)a,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3.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4.4%)。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治疗高龄患者的髋部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2008年06期 No.58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迮仁浩;杨述华;李进;杜靖远;刘建湘;周钢;
对46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有效清创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1~2周后去除敷料,创面新鲜者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再用人工皮肤覆盖,持续负压吸引,1周左右去除敷料。结果43例创面新鲜,肉芽组织丰富,另3例再次覆盖人工皮肤1次后,创面新鲜。44例植皮成活,2例去除人工皮肤后,边缘少许坏死,积极换药后成活,皮片功能均恢复正常。认为人工皮肤覆盖开放性骨折合并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用人工皮肤加压包扎效果好,操作简单,护理方便。
2008年06期 No.588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樊堂兴;张辉;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内外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足跟部3例,外踝6例,内踝2例,皮瓣均存活,外形满意。认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位置表浅恒定,易于寻找,是足部软组织缺损简便安全的修复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宗珍;李杰;时昌文;李捷;韩旭;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整合素αⅤ、β3的表达。结果:HCC中整合素αⅤ和β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2.5%,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44.4%,P<0.05),其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HCC中整合素αⅤ、β3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整合素αⅤ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包膜侵犯密切相关(P<0.05)。认为整合素αⅤ、β3的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06期 No.58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莘;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55例大肠癌组织中c-erbB-2基因的扩增,其扩增阳性率为36.4%,癌移行区组织的阳性率为10.9%,在正常黏膜区阳性率为3.6%(P均<0.01)。其中高分化癌的c-erbB-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2.2%,低分化者为15.8%(P<0.05)。c-erbB-2基因扩增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认为大肠癌中c-erbB-2基因扩增与其肿瘤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对大肠癌患者进行c-erbB-2基因扩增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2008年06期 No.58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辉;吕丽红;张波;仲伟霞;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胰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CXCR-4呈低表达,在慢性胰腺炎中表达略有增加,其阳性率分别为14.3%,28.6%;在胰腺癌中阳性率为60.0%,与前两者比较,P=0.0141、0.0402。CXCR-4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无关,与TNM分期、有无转移灶有关(P=0.0239、0.0253)。认为CXCR-4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8年06期 No.588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军;王丽娅;孙声桃;张月琴;
分析62例(62眼)外伤感染性角膜炎的共焦显微镜镜下显微特征及临床特点。24例细菌性角膜炎中,16例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伴有1~2μm高反光点。38例真菌性角膜炎中,14例角膜上皮层及浅基质层检查到长50~200μm,直径2~5μm的树枝状真菌菌丝;11例(28.9%)显示浅、中基质层的杂乱分布的直、长线状菌丝,长150~300μm,直径3~7μm;3例在浸润的周边部可观察到直径12~15μm的高亮度圆形、椭圆形实心球体真菌孢子。27例(71.1%)真菌性角膜炎有明确的植物外伤史,9例(37.5%)细菌性角膜炎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32例(84.2%)真菌性角膜炎可见菌丝苔被,28例(74.4%)可见不规则或羽毛状边缘。真菌性角膜炎菌种鉴定为镰孢菌属18例(47.5%)。共焦显微镜可显示典型的真菌菌丝及真菌孢子,在真菌性和细菌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06期 No.588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勇杰;周健;罗宜人;沈毅;孔军;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分析VEGF-C、D及VEGFR-3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VEGF-C、D及VEGFR-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VEGFR-3的表达与VEGF-C、D的表达呈正相关,食管癌组织中VEGF-C、D及VEGFR-3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认为VEGF-C、D可能通过与VEGFR-3的结合诱导食管癌组织中的淋巴管生成,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2008年06期 No.58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铁新亭;程永山;武善营;鞠仲秋;
回顾性分析42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患者的病理资料。术中进行标本切缘快速病理检查,并留置部分标本切缘进行术后病理对照。对切缘阳性者进行扩大切除(>0.5 cm),直至切缘快速冰冻切片全部阴性。结果手术切缘快速冰冻病理切缘阳性者11例(26.19%),经扩大切除后快速病理检查切缘全部阴性。术后留置切缘病理检查,行扩大切除术前切缘阳性者12例(28.6%),扩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者仅1例(2.38%),两者比较,P<0.05。认为下咽癌术中切缘快速病理检查对彻底切除肿瘤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No.58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穆玉兰;石敏;刘鸣;汤春生;
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8例儿童妇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症入院者10例(35.7%)。认为儿童妇科疾病以畸胎瘤和先天畸形为主,恶性肿瘤少见。腹痛为主要症状。手术宜行囊肿剥除术,黄体破裂出血轻者可行保守治疗。
2008年06期 No.58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宝丽;程冠玲;张美丽;穆玉兰;
220例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术前3 d口服米非司酮25 mg、3次/d,连服2 d;术前12 h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生理盐水浸片400μg,术前2 h口服米索200μg。结果:220例手术时宫颈全部可无阻力通过10号扩张棒,无1例出现心脑综合征、宫颈裂伤及子宫穿孔,3例出现体温略增高,4例于阴道放置米索0.5 h后出现腹痛不能耐受而取出,39例出现少许阴道流血。认为米非司酮与米索配伍应用可有效扩张非孕子宫宫颈,使宫腔镜手术更易进行,降低了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
2008年06期 No.588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书岭;张银凤;陶宏;王开祥;
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注哌替啶50~75 mg;B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三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前和术后6、12、24、48 h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C组镇痛效果最好,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A组术后血浆β-EP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B、C组术后血浆β-EP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均<0.05。认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2008年06期 No.58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厉彦卓;武广平;于健;
分析32例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口服非那雄安(5 mg/d)治疗后的临床资料。随访1 a,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Qmax)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下降,剩余尿量(PVR)减少。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单纯服用非那雄胺治疗的13例比较,P<0.01。认为HIFU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高危BPH安全,疗效显著。
2008年06期 No.58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士勇;吕健;胡申;刘邯英;
对6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术后经直肠给予消炎痛栓100 mg和普鲁苯辛片30 mg、2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不给预防性用药。比较两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8例(25%)发生膀胱痉挛,其中轻度5例,中度3例;对照组中有16(53.3%)发生膀胱痉挛,其中轻度为5例,中度7例,重度4例。认为消炎痛栓与普鲁苯辛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并减轻其痉挛程度。
2008年06期 No.588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印东;邓刚;刘永辉;徐福贵;江涛;明成清;
应用全膀胱切除联合回肠新膀胱原位再造术治疗膀胱癌患者8例。原位回肠再造的新膀胱控尿、排尿情况良好,术后静脉尿路造影、B超检查均未见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术未发现输尿管反流,患者血生化正常。术后随访8~22个月,未发现新膀胱或尿道肿瘤复发。认为全膀胱切除联合回肠新膀胱原位再造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秋学;董会娟;刘从贵;聂姬锋;
对103例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大出血患者行食管内出血区黏膜下缝扎,食管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缝扎加脾切除术。近期手术止血率达100%,无手术死亡。随访1 a,生存率100%,远期无1例再发致命性大出血。认为食管内外缝扎血管加脾切除术可及时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大出血,止血彻底,符合解剖生理,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
2008年06期 No.58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庆华;陈爱军;刘文明;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组织中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26/47),59.6%(28/47);在腺瘤组织中分别为38.1%(8/21),42.9%(9/21);在正常组织中分别为13.3%(2/15),6.7%(1/15)。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在正常组织、腺瘤组织、大肠癌组织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癌胚抗原(CEA)水平无关(P>0.05);Cdk4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无关(P>0.05)。CyclinD1与Cdk4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认为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具有协同作用,提示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008年06期 No.58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游庆军;常建华;蒋锡初;
采用3点固定法对9例漏斗胸患者实施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运动量增加。术后1个月复查无矫形板移位,无固定片滑脱,无切口感染。认为Nuss术治疗漏斗胸简单易行,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
2008年06期 No.588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温永富;唐文君;宋旭东;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和survivin在136例食管鳞癌、30例食管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认为PTEN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TEN和survivin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因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2008年06期 No.588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霞;郭运生;
对秦皇岛市一"三甲"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3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调查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其次是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中。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认为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2008年06期 No.58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娄东辉;刘博伟;尹福在;陆强;王锐;
将1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组(A组)、胰岛素治疗组(B组)、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1个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B(56.67%)、C(56.33%)、D(20.00%)组,P均<0.05。治疗后A组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B、C、D组,P均<0.05。认为胰岛素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方法。
2008年06期 No.588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军;王建功;韩晓晨;赵秀利;胡万宁;
44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中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照组常规切断。术后对其局部皮肤感觉损伤情况进行1 a追踪评估。结果:实验组局部皮肤感觉损伤在0.5 a内均恢复,对照组术后1 a均未完全恢复,仅为感觉损伤范围缩小。认为腮腺手术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No.588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
对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迪银片(复方安泰素片)联合佑三软膏治疗12周。治愈22例,显效88例,进步7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5%。血清IL-2、IL-8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均<0.05)。认为迪银片联合佑三软膏可以减轻银屑病的活动程度,这可能与改善IL-2与IL-8水平有关。
2008年06期 No.58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蒲斌;刘德杰;
40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取下乳内动脉后,观察组用静脉泵注入去甲肾上腺素与酚妥拉明,对照组根据血压情况静注去甲肾上腺素。结果:翻动心脏前,对照组HR较观察组明显增快,中心静脉压(CVP)降低(P均<0.05),两组MAP无差异。翻动心脏时,对照组MAP下降明显(P<0.01),HR增快(P<0.05),两组CVP比较,P>0.05;血管吻合完毕5 min时,两组MAP、HR、CVP比较,P均>0.05。观察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次数及总量均小于对照组。认为在非体外循环CABG中,用静脉泵注入去甲肾上腺素与酚妥拉明混合液对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008年06期 No.588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池爱群;张晓辉;白丽;
随机选择门诊89例牙髓感染或坏死的年轻恒牙患者,根管预备、消毒后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随访3 a。结果成功27例(27.5%),显效66例(67.5%),失败5例(5.1%),总有效率为94.8%。认为Vitapex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尖诱导制剂。
2008年06期 No.588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磊;马伟建;
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儿童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发生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先天性白内障12例(23眼),4例IOL轻度偏位。轻度瞳孔夹持者不予处理。8例瞳孔夹持伴IOL偏位和后发性白内障行手术复位;外伤性白内障11例(11眼),3眼发生虹膜与IOL部分粘连,导致瞳孔不规则轻度上移,1只眼发生轻度晶状体偏位并瞳孔夹持。认为儿童IOL固定性瞳孔夹持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除术后葡萄膜炎性反应致虹膜囊膜粘连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晶状体囊袋内皮质的再生也是引起儿童IOL固定性瞳孔夹持的主要原因。
2008年06期 No.588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司晓华;陈香兰;
88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实施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IOL植入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视力>0.5者47眼(88.7%),B组视力>0.5者35眼(66.0%),两组相比,P<0.05。A组术后虹膜损伤、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5%(4眼)、1.9%(1眼)和15.1%(8眼),B组分别为18.9%(10眼)、9.4%(5眼)和28.3%(15眼),两组相比,P均<0.05;两组术后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无差异(P>0.05)。认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实施PHACO手术联合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反应小。
2008年06期 No.58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国顺;高国芬;
总结分析130例慢性鼻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认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肯定,创伤轻,不破坏下鼻甲黏膜层,较好的保留了下鼻甲黏膜的生理功能。
2008年06期 No.588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永良;孙馥云;李淑峰;徐振娥;
对2004年9月~2007年10月腹膜透析的165例患者采用改良体表定位法植管(改良组),并与2004年9月以前应用传统体表定位法植管的68例(传统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植管均获得成功,术中引流通畅,随访2~48个月,改良组透析导管机械故障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认为对腹膜透析患者应用改良体表定位植管法,安全、效果好,有推广价值。
2008年06期 No.588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