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海;杨军;方毅民;任法新;林绍霞;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胶原沉积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入选并完成随访的91例AMI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和10 mg/d,连续用药12周。比较AMI后24 h内和第12周末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12周时血清PⅢNP、MMP-9、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各项指标的水平亦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减少Ⅲ型胶原沉积,从而稳定斑块、改善胶原重塑。
2008年07期 No.58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赵兴洲;宋书江;陈春红;肖暖;许金鹏;孙学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的关系。方法256例冠心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 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CRP、TXB2;依据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特征、CRP、TXB2的不同。结果冠心病AR的发生率为5.86%,ASR发生率为24.22%;与AS组相比,AR组和ASR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P<0.05),同时ASR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AR组或ASR组患者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CRP在三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AR现象,PLT和血浆Fg升高患者更易于发生AR,TXB2可用于检测AR现象。
2008年07期 No.58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邹宏丽;宋玉强;王文;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测定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90例对照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G+GG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174和0.422,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0.087,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17。急性心肌梗死亚组间的分析显示,血脂异常组CG+GG基因型与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低于血脂正常组(P<0.05)。结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2008年07期 No.58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云鹤;崔丽芳;沈卫峰;毕朝晖;张秀明;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患者近期及远期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首次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5.8±2.7)周行PCI,并于术前(4.8±4.3)d、术后(4.5±2.6)d及术后(6.3±1.5)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PCI对左室容量、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PCI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左室容量较术前减小、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心肌梗死恢复期,PCI能改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左室功能。
2008年07期 No.58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少俐;陶志刚;王洪敏;袁国会;牟晓东;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超声心动图检查了1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LVH组)、18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NLVH组及LVH组的血清PCⅢ、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用药前后比较,NLVH组及LVH组血清PCⅢ水平明显下降,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SBP、DBP、LVM I呈明显正相关(r=0.587、0.514、0.825,P均<0.05);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呈明显负相关(r=-0.762,P<0.05)。结论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敏感、早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2008年07期 No.58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淑娟;李莉;孙同文;魏艳胜;贾启明;
目的探讨血浆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 50例,稳定型心绞病20例)和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MPO和sCD40L浓度。结果ACS组MPO、sCD40L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病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CD40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亚组中MPO与sCD40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PO和sCD40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与ACS的发生有关。
2008年07期 No.589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春红;尹博英;王丽梅;肖暖;王占启;冯惠平;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AMI患者63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A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患者于治疗后7、180 d查肝功能、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结果治疗180 d时,A组CRP、BNP降低,HDL明显升高(P<0.05),LVEF、EDVI、ESVI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变化。180 d与7 d比较,A组EDVI、ESVI、LVEF改善,CRP、HDL升高,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防止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远期预后。
2008年07期 No.58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姚曦;李向培;徐建华;倪进东;张宁;叶冬青;
目的了解未成年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差异,为临床诊治及科研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182例未成年SLE患者同2073例成人SLE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包括二者间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的治疗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等。结果与成人患者比较,未成年患者性别差异小,心动过速、蝶形红斑和光过敏的检出率及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抗核抗体的检出阳性率高,但高舒张压、关节痛及胸膜炎的检出率及抗ds-DNA抗体、C反应蛋白检出阳性率低。与未成年治疗结局有关的指标有心动过速、体温升高、精神病、脑神经受损、发病情况等五项,与成人治疗结局有关的指标涉及发病及诊断、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等24项。结论未成年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别,影响未成年SLE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相对成人较少。
2008年07期 No.58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宜娥;付昕;林梅青;宫奇林;马万山;曲仪庆;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与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细胞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ELISA方法测定TGFβ-、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肿瘤晚期(Ⅳ期)尤其明显。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GF-β、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及其抑制因子的升高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008年07期 No.589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祝尔建;丁百静;朴云峰;李静;王凯;
目的探讨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 C>T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连接检测反应(LDR)和基因芯片相结合的方法,检测151例2型糖尿病组和69例正常对照组的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位点总的等位基因(CC、TT、CT)频率和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20.45%、50.0%、29.55%和45.45%、54.5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质量组与非超质量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其CC基因型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值比TT基因型高(F=4.939,P<0.05)。结论本地区汉族人的内脏素基因启动子区-3186 C>T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变异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BMI有着一定的关系。
2008年07期 No.589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成;王雅丽;杜珍武;高申;吕俊峰;张桂珍;
目的构建分泌型核心蛋白聚糖(DCN)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和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DCN全长基因cDNA片段,与pcDNA3.1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扩增获得重组载体,应用双酶切、PCR以及测序鉴定此重组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采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RT-PCR可见转染组细胞mRNA表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可见转染组细胞DC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组细胞生长缓慢,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结论本方法可成功建立稳定转染DCN的HepG2细胞株,并证实DCN能够抑制HepG2细胞株的生长。
2008年07期 No.58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淑华;王秀敏;韩肇东;杨磊;张玉杰;林麟;靳培英;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6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并分析了其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DRB1*7、DRB1*10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组HLA-DRB1*7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发病机理方面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而后者又有其特殊的遗传背景。
2008年07期 No.589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祁华琪;黄振文;
测定冠心病(CHD)患者5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脂联素(AP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HD组hs-CRP、SAA水平分别为(2.86±0.62)、(9.86±5.26)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8±0.16)、(1.26±1.12)mg/L(P<0.01);CHD组APN水平为(3.26±0.28)mg/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99±0.31)mg/L(P<0.05)。hs-CRP水平与SAA水平呈正相关(r=0.826,P<0.05),hs-CRP或SAA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286,r=-0.331,P均<0.05)。认为血清hs-CRP、SAA及APN水平测定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判断或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08年07期 No.589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军;钟伟;程文伟;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各49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30 d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用药30 d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7、30 d血清VCAM-1、ICAM-1及hs-CRP浓度均有降低(P<0.05),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血清VCAM-1、ICAM-1及hs-CRP浓度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显著(P<0.05),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同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进而减少了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
2008年07期 No.589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磊;王敏;董宏伟;谢树军;夏金枝;李克清;黄树温;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0例入院时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 mg/L和<5 mg/L分为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累积记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结果hs-CRP≥5 mg/L组患者病变血管数、狭窄累积计分均高于hs-CRP<5 mg/L组,且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亦高于hs-CRP<5 mg/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UAP患者急性期hs-CRP增高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2008年07期 No.589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爱华;
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27例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检测9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从对照组、UAP组、NSTEMI组至STE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
2008年07期 No.589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华;卢吉春;董林萍;
将10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联合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1 a后,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观察患者血压、用药依从性、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实施行为干预措施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效果良好。
2008年07期 No.589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田恒松;周庆国;
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应用阿斯匹林、硝酸酯类、波立维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术联合口服立普妥治疗。结果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Ⅲ级以上心功能不全、死亡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立普妥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2008年07期 No.589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丽军;
4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药物纠正心衰,试验组在常规应用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依那普利、卡维地洛及螺内酯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认为依那普利、卡维地洛及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力衰竭疗效确切。
2008年07期 No.589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建芳;
90例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OP)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腰椎骨密度(BMD)水平。结果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MD则明显升高(P均<0.05)。认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血脂和提升高脂血症伴OP患者BMD的作用。
2008年07期 No.589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宋柯;赵敏;姜悦;
选择46例经过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3个月,血压仍然未被控制在140/90 mmHg的患者,同时还至少具有下列两个条件中的1个:体质量指数(BM I)≥25,糖耐量异常。每日口服罗格列酮4 mg,疗程12周;测定服药前、服药1、4、12周的血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罗格列酮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认为罗格列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
2008年07期 No.589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萍;
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休息、吸氧、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清钾、镁水平均显著升高,心功能明显改善,VA减少或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门冬氨酸钾镁的补充对于CHF患者频发V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2008年07期 No.58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伟;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7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和硝酸甘油静点治疗,疗程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血压、心率及治疗期间头痛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满意,且治疗前后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3%,而对照组为19%,两组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肌氨肽苷治疗老年冠心病心衰的疗效和硝酸甘油相当,但头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2008年07期 No.589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伟;阳贻红;严章林;廖永玲;
将211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为胺碘酮治疗组(A组)105例和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组(B组)106例,治疗随访3 a,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3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为(37.01±1.56)mm,明显大于B组的(35.32±1.62)mm,P<0.05。实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5%,明显低于B组的83.52%(P<0.05)。认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方面疗效较好。
2008年07期 No.58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成建;王彦华;赵清喜;周岩冰;李子祥;王松;
对收治的23例急性门静脉系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14例(60.9%)患者治愈,5例(21.7%)显影欠佳但侧枝循环较前丰富而临床症状明显缓解,4例(17.4%)症状较重而效果欠佳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 a生存率为86.9%。认为经肠系膜上动脉介入溶栓治疗门静脉系血栓形成具有损伤小、溶栓能力强的特点,是治疗症状较轻患者的首选疗法。
2008年07期 No.589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洁霞;张积仁;陈国勤;殷伟强;邓怀福;陈仰纯;朱伟良;
3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于术前行全身PET-CT显像,测定标准摄取值(SUV)。手术获得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表达(即H-score评分),取肿瘤周围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肺癌原发灶、阳性淋巴结、阴性淋巴结的hnRNPA2/B1表达H-score评分与PET-CT显像SUV均呈正相关(r=0.76、0.60、0.52,P<0.01、<0.01、<0.05)。认为hnRNPA2/B1和SUV可间接评价NSCLC细胞的癌变程度,hnRNP A2/B1是早期肺癌的标记。
2008年07期 No.58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希涛;刘玉峰;姚艳红;张新娜;牟凯;刘欣;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sFas、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浆sFas、sFasL水平明显降低。认为sFas、sFasL的异常改变参与了结核病的免疫机制,外周血sFas、sFasL水平变化可能作为肺结核患者病情判断、估计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2008年07期 No.589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义召;朱士文;
1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80例)和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施普善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与施普善治疗,48 h、14 d后两组进行脑出血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48 h和14 d后脑出血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施普善治疗脑出血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新方案。
2008年07期 No.589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凡莲;于秀荣;于建民;耿海;李林坤;全世杰;李伟;
分析73例患者MRI检查中FLAIR序列T1加权(T1W FLAIR)与SE序列T1加权(T1W SE)平扫及增强后扫描图像上颅脑解剖结构、脑灰白质及脑沟回的显示、病灶数目、大小和周围水肿情况及图像对比度显示情况。结果平扫时T1W SE序列病灶显示率172/189,T1W FLAIR病灶显示率186/189,T1W FLAIR发现小病灶(直径<6 mm)及脑表病灶、脑室内病灶及病变实际扩展范围方面优于T1W SE序列;增强扫描T1W SE显示病灶157/158,T1W FLAIR显示病变146/158,发现小病灶(直径<6 mm)及脑表病灶T1W SE序列优于T1W FLAIR。
2008年07期 No.589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晓军;杨景霞;刘英;
8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西医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UTI)静滴治疗,中医对照组口服以大黄为君药的中药煎剂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既给予UTI静滴又给予中药煎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43%,与西医对照组(85.71%)、中医对照组(82.14%)比较,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组用药时间明显缩短(P<0.01)。认为UTI与中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恢复期较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2008年07期 No.58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臧永发;冯艳;吴立梅;王小凤;
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数量及中内膜厚度,寻找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hs-CRP水平随动脉硬化病变程度依次升高,颈动脉硬化Ⅰ级、Ⅱ级、Ⅲ级与无颈动脉硬化(0级)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颈动脉病变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2008年07期 No.58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华;左书浩;焦庆芳;焦保华;
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过氧化物酶Ⅲ(PRDXⅢ)在胶质瘤的表达与凋亡,利用RT-PCR法测定PRDXⅢmRNA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PRDXⅢ的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PRDXⅢmRNA表达也逐渐增强,Ⅲ、Ⅳ级胶质瘤PRDXⅢ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和Ⅱ级胶质瘤。认为PRDXⅢ可能与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表型有关,具有抑制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使其生长加快。
2008年07期 No.58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灵敏;景桂霞;张明鑫;
选择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10 min(T1)、单肺通气1 h(T2)、关胸完成后(T3)采桡动脉血2 ml,立即测定血气,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B组在T2、T3时,PaO2高于A组,RI较A组有明显降低(P<0.05)。认为乌司他丁在食道癌根治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肺脏的通气及氧合功能。
2008年07期 No.589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红;王瑶;董利平;
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联素、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甘油三酯、胆固醇进行监测,并与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均<0.05);合并脂肪肝组与不合并脂肪肝组比较,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联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有关。
2008年07期 No.589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竹;邢英琦;孙欣;韩珂;吴江;王海燕;
应用德国EME公司TC-8080型经颅多普勒(TCD)、美国GE公司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分别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进行检测。结果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检测100例SSS中,有27例SSS的颅内与颅外段盗血程度不同。TCD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检测出的SSS盗血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应用TCD技术与彩色多普勒颈部超声综合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程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
2008年07期 No.589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世平;张玉梅;王小虎;
使用美国产i-STAT手掌式血气分析仪分别对54例早产儿于生后1~4 d交替于仰卧位或俯卧位进行血气分析相关性检测。结果俯卧位时,需吸氧的早产儿PaO2、氧合指数较仰卧位明显增加,PaCO2明显降低。认为俯卧位为改善需吸氧早产儿氧合和通气功能的适宜体位。
2008年07期 No.58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桂珍;
6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环孢菌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力龙治疗。结果CsA联合康力龙治疗组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单用康力龙对照组(46.7%),且不良反应轻微。认为CsA联合康力龙治疗CAA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008年07期 No.58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范廷俊;
45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与脑复康口服)和对照组21例(采用脑复康口服),治疗12周,以简易智能量表(MMSE)、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次级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数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两组MMSE评分升高,ADAS-Cog、ADL评分降低。治疗后治疗组MMSE、ADAS-Cog、ADL评分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盐酸多奈哌齐治疗AD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8年07期 No.58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增;付国伟;文冰;张竞超;刘春明;刘新生;
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传代纯化后取第3代接种于培养板上,分别加入5、10、20μmol/L 5氮胞苷(5-aza),孵育12、24、48 h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光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变化,4周后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肌钙蛋白(cTnI)、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结果经5-aza诱导后,hMSCs形态变长、增大,排列整齐;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hMSCs的cTnI、Cx43表达均阳性;10μmol/L 5-aza孵育24 h hMSCs转化率明显增加(P<0.05)。提示hMSCs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向心肌细胞分化;10μmol/L 5-aza诱导24 h是最佳诱导条件。
2008年07期 No.58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凌;高燕燕;张俊生;
对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10例格雷夫氏甲亢患者应用复方甲巯咪唑氢化可的松软膏(CATO)甲状腺表面皮肤局部透皮吸收治疗作为术前用药,测定其甲状腺组织和血清甲巯咪唑(MMI)及氢化可的松(HC)浓度。与5例同等剂量的MMI和HC口服治疗的格雷夫氏甲亢患者相比,透皮给药患者甲状腺内浓度明显增高,血液内浓度明显降低。59例格雷夫氏甲亢患者应用CATO局部治疗后甲状腺吸碘率明显下降,而口服MMI的59例无明显下降。认为CATO局部治疗可提高甲状腺内和减少血液内MMI及HC浓度,并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2008年07期 No.589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梅;李连涛;刘玉军;刘静;
将133例老年人按有无老年痴呆症分成痴呆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中M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体质量指数、腰围、甘油三酯、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MS与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008年07期 No.58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桂香;成敏锐;王彦英;关玉梅;李莲芝;刘茂菊;
采集济宁市1800名婴幼儿(≤3岁)发样进行预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光谱法测定其铜、锌、铁、钙、镁含量,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婴幼儿上述微量元素的差异。结果发中铜的含量在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0~3个月婴儿发中锌、铁、钙、镁含量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与其它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锌、铜随着年龄的增长至4~12个月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至13~24月,其含量略呈回升趋势。铁、钙、镁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均处于正常水平。
2008年07期 No.58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耒;徐志飞;
对36例70岁以上老年周围型肺癌患者行集束巨能刀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查肺功能,治疗后1、3、6个月复查肺部CT,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9例,微效1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前后肺功能无明显差别,生活质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认为巨能刀射频消融是老年人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2008年07期 No.589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桂芹;
97例晚期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49例及缩宫素组48例。米索前列醇组采用米索前列醇25 mg阴道后穹隆放置,每3 h一次(总量为200 mg)至正式临产,活跃期行人工破膜。48例缩宫素组采用缩宫素2.5 U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结果两组引产总有效率、新生儿评分、羊水污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至正式临产时间、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米索前列醇组均短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可缩短产程,且不增加宫缩过频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2008年07期 No.589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