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述评

告读者

论著

  • 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行关节置换的中长期报告

    柴伟;王岩;周勇刚;张国强;陈继营;蔡谞;王秀丽;

    目的对应用可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行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中长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1997年11月~2007年12月应用可活动衬垫膝关节假体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住院患者746膝(653例)进行临床及X线随访,根据HS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HSS评分从术前平均51.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1分,优良率达92.3%。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伸-7.5°、屈64.3°到术后平均伸-1.1°、屈103.5°。术后12例感染,5例假体周围骨折,其他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或活动衬垫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活动衬垫膝关节增加了股骨与聚乙烯衬垫之间的匹配,减少了接触应力和聚乙烯的磨损,其术后短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2008年09期 No.591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疗效分析

    陈一心;王俊;宋知非;邱勇;

    目的评估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26例桡骨远端骨折脱位患者,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术后3、12个月腕关节的活动范围、桡骨高度和桡偏角较对侧正常腕关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掌倾角分别恢复51%和49%,显著小于对侧正常腕关节(P<0.05)。术后3、12个月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达80.8%、84.6%。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脱位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09期 No.591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固定支架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张银光;王岩;柴伟;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O rthofix转子间外固定支架(OPF)固定。并将用该法治疗的患者与同期在我院采用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或Gamm a钉内固定的42例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上进行比较。结果33例中3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3周。根据Sanders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7.1%。结论OPF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值得推荐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2008年09期 No.59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可调套式栓钉对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蒋军;戴志宏;张东升;沈海琦;

    目的比较新型可调套式栓钉与拉力螺钉治疗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成人胫骨标本6对,建立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模型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新型可调套式栓钉进行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拉力螺钉固定。分别检测两组模型在不同程度的垂直压力下(400、600、800 N)平台塑性沉降。结果两组模型在各不同程度压力作用下所测得的塑性沉降平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实验组在各不同程度压力作用下的下陷距离与该组各标本骨密度值无相关关系,而B组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新型可调套式栓钉是治疗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能提供更好的帮助。

    2008年09期 No.59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异体植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骨质缺损治疗上的应用

    肖逸鹏;周勇刚;王岩;

    目的探讨异体骨植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骨质缺损治疗上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对15例(16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侧骨质缺损的患者在二期翻修时采用异体植骨,其中有7例使用生物固定髋臼假体结合使用异体颗粒骨植骨,另外9例患者髋臼侧使用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结合打压植骨。术后定期随访,应用X线片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13~60个月,X线片上无明显异体骨溶解征象;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5.2分,提高到89.7分;患者满意率为93.8%;无感染复发患者。结论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臼侧骨质缺损时使用异体植骨是有效可行的。

    2008年09期 No.59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再手术治疗

    刘越;田学忠;张伯勋;崔赓;陈华;

    目的探讨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3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腰椎不稳的患者再次翻修手术采用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问卷调查及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在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3.3%。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经扩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效果较为满意。

    2008年09期 No.59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他克莫司影响肾移植受者血尿酸浓度与GNB3基因型的关系

    陈琰;陈必成;蔡勇;夏鹏;杨亦荣;郑少玲;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移植受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比较FK506对肝移植与肾移植后血尿酸水平影响是否一致,评价FK506治疗浓度差异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分析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FK506治疗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肝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比例明显低于肾移植受者(P<0.05)。高浓度与低浓度FK506组间高尿酸血症比例与平均血尿酸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肾移植GNB3基因T多态性组尿酸超标例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会导致较高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GNB3 T基因型与服用FK506的肾移植受者发生高尿酸血症有关。

    2008年09期 No.591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对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的综合评价

    季倩;褚志强;沈文;祁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综合评价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状态的价值。方法活体肾移植供者23例,均施行开放式供肾摘取手术,术前全部供者均进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应用MPR、MIP、VR和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供肾血管、肾实质及收集系统情况,并将术前MSCT影像与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的准确性。结果23例供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影像,清晰显示了肾实质、肾血管及收集系统情况。MSCT所示与手术所见完全吻合。结论MSCT可以准确而全面地评价活体供肾的形态与功能,可作为活体肾移植前评价供肾的常规检查方法。

    2008年09期 No.59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使用他克莫司替换环孢素A疗效观察

    倪晓洁;蔡勇;杨亦荣;郑少玲;夏鹏;陈必成;吴存造;孙贤斌;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逆转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的可行性。方法2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出现"爬行肌酐"后用FK506替换CsA。观察替换前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分值(AHS值)、血糖和血脂的变化,随访12个月。结果"爬行肌酐"患者采用FK506替换CsA后,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血肌酐下降明显(P<0.05);同时降低了血脂水平,并减少降脂药物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结论肾移植术后"爬行肌酐"患者采用FK506替换CsA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或者稳定移植肾的功能。

    2008年09期 No.591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因学分析与防治

    赵豫波;石炳毅;蔡明;侯瑞鹏;裴向克;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病因学与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5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DGF患者的临床资料。DGF的主要原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0例,急性排斥反应(AR)8例,免疫抑制剂毒性肾损害4例,输尿管梗阻2例,尿漏1例。血液透析治疗24例,外科手术3例。结果34例DGF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AR所致DGF最终切除移植肾,恢复规律血液透析。结论ATN和AR是引起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因素;术前严格配型、合理筛选受者及保证供肾质量等是防治肾移植术后DGF的主要措施。

    2008年09期 No.591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β淀粉样蛋白1-40促寡聚化和纤维形成的影响

    刘永哲;高明龙;张宏;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的促寡聚化和纤维形成的影响。方法对照组Aβ1-40用PBS配制。P组由预先溶解了3μg/ml异丙酚的PBS配制。M组由预先溶解了100 ng/ml咪唑安定的PBS配制。在30 min、1、2、3、4、5、6、7 d时各组进行荧光分析;对照组在30 min和7 d,其余各组4、7 d时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组在30 min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及P组比较,M组在各时点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P<0.05)。P组老化4 d时Aβ1-40以无定形结构存在,老化7 d时仅仅有少量纤维状聚集。M组老化4 d时可见密集的纤维状聚集物,老化7 d时聚集更加明显。结论异丙酚不促进Aβ聚集而咪唑安定对Aβ有促寡聚化和纤维形成的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刘群;刘杰;宋宝;王哲海;

    目的探讨CYP1A1 m1、m2位点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对110例山东汉族肺癌患者和125例正常对照者的基因组DNA进行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CYP1A1 m2位点、GSTM1基因型分布在肺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YP1A1 Val/Val基因型或GSTM1缺失基因型者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高,其中吸烟个体患肺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结论CYP1A1 m2位点和GSTM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肺癌发生有关,吸烟与CYP1A1、GSTM1基因具有协同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内径、P波离散度的影响

    卢辉;王宪沛;李牧蔚;高传玉;高恩民;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预防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高血压并发左房扩大而不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52例,服用厄贝沙坦治疗6~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DD)、左室P波离散度(P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使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Kv1.5钾通道电流,不同浓度厄贝沙坦灌流观察其对电流影响。结果经厄贝沙坦治疗后,患者PD、LADD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加(P<0.01)。厄贝沙坦浓度依赖性阻断Kv1.5通道。结论厄贝沙坦对Kv1.5的抑制可能是其减轻心房重构和缩短PD,从而预防房颤发生的电生理学基础。

    2008年09期 No.59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肝组织TGF-β_1的荧光定量分析

    宋怀宇;赵启韬;王万忠;

    目的探索一种能够准确定量反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的新方法。方法以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对21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TGF-β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并与肝组织G-S分期半定量记分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肝组织TGF-β1的荧光定量分析与肝组织G-S分期半定量记分、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均显著相关(P<0.05),可以准确的定量反映肝组织TGF-β1的变化,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论应用间接免疫荧光配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定量反映肝组织TGF-β1表达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方法。

    2008年09期 No.591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糖尿病大鼠心肌钠钙交换蛋白与肌浆网钙泵mRNA的表达

    王崴;金万宝;魏敏杰;杜娃;金铎;

    大鼠腹腔注射链佐霉素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成模后分别于4、6和8周时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计算心脏相对重量;应用RT-PCR方法扩增钠钙交换蛋白Ⅰ亚型(NCX1)及肌浆网钙泵2 a亚型(SERCA2 a)两种产物,计算其mRNA相对数量的变化。发现糖尿病各组心脏湿重与体质量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检查显示心肌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8周时,糖尿病组NCX1和SERCA2 amRNA相对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提示在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减退与NCX1和SERCA2 a的mRNA水平降低有一定关系。

    2008年09期 No.59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强;马华松;廖维宏;伍亚民;邵阳;

    将120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B、C、D组分别为大鼠脊髓挫伤即刻、挫伤后2、8、24 h手术减压组。术后1、3、7、14、28 d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查和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峰时的恢复从优到劣依次为A、B、C、D组。提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手术减压能促进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2008年09期 No.59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ICAM-1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作用

    钱燕;李素梅;姚新明;陈燕;范爱红;杨光伟;李秀财;陈柯;叶山东;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罗格列酮治疗组(C组)。监测各组大鼠血糖,第8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和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UICAM-1)排泄率,并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用于计算肾脏肥大指数、病理学检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B、C组血糖、HbA1c水平较A组均明显升高;B、C组UAER、URBP、UICAM-1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均明显高于A组,C组较B组明显降低,且UICAM-1排泄率与UAER、URBP排泄率和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电镜下C组肾小球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B、C组大鼠肾脏ICAM-1 mRNA表达较A组均上调,而C组明显低于B组。认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部分可能与其抑制肾脏ICAM-1过度表达和排泄有关。

    2008年09期 No.59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刘淑杰;何志义;邓淑敏;朱刚;肇杰;

    选择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空质粒组和bcl-2组。24 h后用红藻氨酸(KA)局部注射诱导癫痫模型,以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在大鼠海马CA3区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bcl-2蛋白及bcl-2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与空质粒组CA3区有大量凋亡细胞,给予PLXSN-bcl-2基因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空质粒组比较,bcl-2组海马CA3区bcl-2阳性细胞百分比及bcl-2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认为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转入脑内,对KA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有抑制作用,起到脑保护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坎地沙坦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与PTEN表达的关系

    吕薇;胡健;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和坎地沙坦组,在观察期末测定各组大鼠心室肥厚指数,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形态,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和坎地沙坦组心室肥厚指数升高,且ISO组高于坎地沙坦组;ISO组心肌组织中PTEN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坎地沙坦组均明显高于ISO组(P均<0.05)。认为ISO能诱导心肌肥厚,坎地沙坦通过上调PTEN水平来抑制心肌肥厚。

    2008年09期 No.59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五加叶皂甙在EC9706裸鼠模型中的抑瘤作用

    李颖璐;王留兴;樊青霞;王瑞林;赵培荣;夏金;肖鹏;

    采用EC9706细胞株建立裸鼠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刺五加叶皂甙(ASS)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按50、100、150 mg/kg给予ASS腹腔注射;5-FU组按20 mg/kg体质量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用药前后肿瘤生长情况、裸鼠体质量变化,测定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取裸鼠的肝、肾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ASS组肿瘤较NS组肿瘤明显缩小;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肝肾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认为ASS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肝脏急性缺血性损害时高压氧的地位与作用

    邱宝安;杨英祥;

    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肝损伤组(HAL)及肝损伤+高压氧治疗组(HAL+HBO)。HAL+HBO组在术后2 h给予高压氧(吸纯氧60 min,2次/d)。采用激光多谱勒测定肝血流灌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肝动脉结扎可明显造成肝脏损害,给予高压氧治疗14d后肝血流灌注明显增加,血清ALT均较HAL组明显降低,病理光镜下示肝细胞浊肿变性明显减轻,未见肝细胞坏死灶,并且肝周见新生血管形成。认为高压氧对急性肝脏损害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2008年09期 No.591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骨科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杨增敏;吴莹;王大伟;

    选择88例骨科患者,其中跟骨骨牵引患者12例,胫骨结节骨牵引12例,股骨髁上骨牵引1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例,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20例,骨外固定器固定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导向器辅助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操作。记录穿针开始至结束时间,偏离距离或角度、穿针次数、组织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认为我们研制的导向器稳定、灵活、轻便,同时具有导向、定位、测量功能,并可以自由调节导向管孔径,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2008年09期 No.591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崔波;孙尧;徐伟;韩全乐;苏建军;耿丽华;

    选择心肌缺血患者95例,在胸痛发作6 h内采血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以Gensini评分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价,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对照组与ACS组间IMA值、检测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IMA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不存在等级相关(P>0.05)。认为IMA水平不能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但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提高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2008年09期 No.59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骨质切除范围的测量

    张洪斌;李永民;王旭;曹恒聪;原野;谷守山;

    单节段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56例,应用椎间盘镜手术76例,传统开窗手术80例。统计手术中髓核摘除量;比较手术前后X线正位片,测量手术所开骨窗的窗宽、窗高;测量手术中上、下关节突切除范围。发现椎间盘镜组无论是骨窗的窗宽、窗高,还是上、下关节突切除量都小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的髓核摘除量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椎间盘镜手术骨质切除少,对腰椎结构影响小,应作为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

    2008年09期 No.59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认知障碍和脑萎缩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郑连红;邢继军;苏县辉;

    选择200例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例均行个人史及既往史的问卷调查;脑CT检查,根据脑萎缩诊断标准评定脑萎缩并将其分组;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认知障碍。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认知障碍和脑萎缩的共同影响因素。高LDL-C在单因素分析时为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时为脑萎缩的非影响因素。认为共同的影响因素使两者互相影响。积极干预有价值的因素对于延缓衰老,防止痴呆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8年09期 No.591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文娟;董鹏;孙西河;常光辉;葛艳明;管玥;

    回顾性分析55例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核磁共振(MRI)资料。从矢状位和轴位图像上,分别观察记录脊髓损伤节段及其下方无脊髓损伤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最大径、椎间盘突出类型、椎管前后径、黄韧带厚度、椎体后缘骨赘有无,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果显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无与椎间盘突出最大径和椎管前后径相关,椎间盘突出最大径为危险性因素,椎管前后径为保护性因素(P<0.05);与颈椎黄韧带的厚度、颈脊髓损伤节段、椎间盘突出类型、椎体后缘骨赘有无、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

    2008年09期 No.591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生长激素变化及其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房向东;涂卫平;谭丽玲;徐承云;吴效鹏;胡欣;习卫民;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并对其中的4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作专门分析。结果显示,SLE与LN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活动期GH水平均明显高于静止期(P均<0.05);SLE与LN患者血清GH水平均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45、0.711,P均<0.05)。认为GH在SLE和LN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可将GH作为判断SLE和LN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2008年09期 No.591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张祥梅;陆红;芦波;邵国安;

    47例大肠癌术后患者接受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另有47例同病术后患者仅接受基础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检测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两组术后7 d时大多数指标均明显优于手术后1d时,且谷氨酰胺营养支持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显著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白蛋白扩容加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研究

    褚志强;季倩;

    将60例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白蛋白扩容加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白蛋白扩容。发现治疗组治愈率及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提示白蛋白扩容加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2008年09期 No.591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王素平;邓新;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居民6 278例,分别测其血压及血尿酸值。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发现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两组间静息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明确的相关性,是其独立的致病因素。

    2008年09期 No.591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杨铁翼;郝廷;

    对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Evans分型分别为Ⅰ型20例,Ⅱ型24例,Ⅲ型15例,Ⅳ型23例,Ⅴ型21例,R型3例。经过6个月~2 a的随访,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率为88%(94/106),功能恢复接近伤前水平为68%(72/106),并发髋内翻6例、复位欠佳4例、骨不连5例、股骨头穿孔1例。认为正确掌握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2008年09期 No.591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聚明胶肽对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齐学梅;杜洪印;刘伟华;

    选择择期行肝移植手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20例,同一患者依次输注不同剂量的聚明胶肽,于输注前即刻,输注10、20 ml/kg聚明胶肽后10 min经静脉取血,测定凝结时间、凝结速率和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静脉输注10、20 ml/kg聚明胶肽后PLT较基础值显著降低,输注20 ml/kg聚明胶肽后纤维蛋白原较基础值显著降低。认为静脉输注聚明胶肽使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硬化患者PLT、纤维蛋白原降低,但对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

    2008年09期 No.59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探讨

    李光;张海燕;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586例,其中胆囊三角无粘连组260例(127例行前三角入路三孔法LC、133例行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胆囊三角严重粘连组326例(154例行前三角入路三孔法LC、172例行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结果胆囊三角无粘连组后三角入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三角入路方式;胆囊三角粘连组后三角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率均优于前三角组入路方式。认为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患者。

    2008年09期 No.591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颈肩腰腿痛患者中药热敷宣教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梁丽;郭伟;甄鹰;段丽娜;石乃洁;何文宇;王秀丽;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籍贯等使用中药热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和地区等因素对宣教效果无明显影响,年龄、文化程度对宣教效果有明显影响(P<0.01,<0.05)。认为通过对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可以减少烫伤,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008年09期 No.591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和铁代谢的关系

    李树法;向菲;王培珊;王青;李海英;许小红;史俊敏;

    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者29例,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技术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采用生化法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及血清铁(Fe)、铁总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血清FT水平、HOMA-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二者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P>0.05)。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铁超载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但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2008年09期 No.59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膜瘤MMP-9、VEGF表达与其MRI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郭毅;杨金焰;史彦芳;方川;邢亮;田春晖;王佳良;

    选择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36例,根据瘤周水肿(PTE)程度分为无或轻度水肿组及中重度水肿组,将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半定量检测,分析其与脑膜瘤MRI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发现MMP-9、VEGF表达与PTE程度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认为MMP-9和VEGF的表达与脑膜瘤的侵袭性和PTE程度密切相关。

    2008年09期 No.591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食管癌患者化疗相关贫血疗效观察

    夏金;樊青霞;

    食管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40000 U/周皮下注射。分别于化疗后4、8周评估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输血需求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发现,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给予rhEPO治疗8周后,治疗组Hb、HCT水平明显上升,输血需求量较少,不良反应率低。认为rhEPO能够改善食管癌化疗患者的贫血症状,安全有效。

    2008年09期 No.591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孢克洛胶囊临床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杨静;乔海灵;贾林静;郜娜;郭玉忠;

    选择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口服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500 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不同时间头孢克洛的浓度。结果显示,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0为(95.60±28.23)%,F0∞为(95.45±27.23)%。认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2008年09期 No.591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RhoC和Rho激酶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杨;徐惠绵;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RhoC和Rho激酶(ROCK-Ⅰ)mRNA和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病灶、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RhoC和ROCK-Ⅰ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大网膜转移病灶表达高于原发病灶。认为RhoC和ROCK-Ⅰ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的处理与母儿结局

    李亚珍;李小平;

    将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97例随机分为两组,56例接受治疗,41例未进行治疗,同期选择糖耐量正常孕妇1 058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母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GIGT未治疗组妊高症、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及剖宫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GIGT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巨大儿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未治疗组。认为对GIGT的孕妇积极合理治疗,可降低母儿的并发症。

    2008年09期 No.59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0例临床体会

    何柳平;邓靖;

    对2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结果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7.3%。认为射频消融是治疗PSVT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2008年09期 No.591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洛汀新与施慧达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观察

    邢湘君;王芳英;耿纪录;刘佳;

    将11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洛汀新5~10 mg,1次/d;B组口服施慧达2.5~5 mg,1次/d;C组口服洛汀新5 mg与施慧达2.5 mg,1次/d。三组均治疗8周。观察降压疗效,并采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显示,C组降压效果优于A、B组;各组治疗后UAER水平均有所下降,且C组较B组下降明显。认为洛汀新联合施慧达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更佳。

    2008年09期 No.591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hTERT基因沉默对HeLa细胞癌症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王建;任常山;

    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出干扰效果好的两对siRNA,转染HeLa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荧光标记后与癌症基因芯片杂交,以两对干扰序列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干扰效果良好的两条序列。芯片经扫描后分析杂交结果,EGFR、VEGF、bcl-2三个基因表达下调,TRAIL基因表达上调。认为端粒酶逆转录酶除了具有延长端粒功能外,还参与调控若干与细胞增殖、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

    2008年09期 No.59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付俊生;陈达丽;韩建华;

    对66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髂内动脉的化疗,平均2疗程,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下腹坠痛减轻或消失,阴道流血或排液减少或停止。肿瘤消退总有效率为77.3%,明显高于未进行介入组的58.3%。认为介入性治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疗效及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2008年09期 No.591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联用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李银;康金旺;季建中;杨敬芳;白莹;于晓云;陈兰英;宋征宇;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脑心通+丹红注射液)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4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流动力学、血凝分析、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认为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联用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2008年09期 No.59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Lp(a)、Fig关系探讨

    姜雪梅;张红苗;

    将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检测两组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g)水平。结果发现,颈动脉斑块组Lp(a)、Fig水平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认为Lp(a)、Fig水平升高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2008年09期 No.59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分析

    朱金梅;

    对泌尿外科523份尿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葡萄球菌属的甲氧西林耐药情况。检出病原菌281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26.0%、真菌5.0%。大肠埃希菌(47%)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3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总数的18.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5.2%、64.3%。提示掌握泌尿外科不同疾病、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2008年09期 No.591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浆tHcy和胰岛素抵抗关系探讨

    兰珍;皇甫建;郭瑞敏;

    检测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并脑梗死组较无脑梗死组变化更明显;血浆tHcy与ISI呈显著负相关。认为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它们在本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肺腺鳞癌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分期判断

    阚奇伟;刘伦旭;车国卫;郭利娜;诸葛雪朋;

    收集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肺腺鳞癌的病例102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与肺腺鳞癌分期间的关系,找出可以提示分期早晚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患者(64.71%)明显多于女性患者(35.29%),且男性主要发病年龄比女性提前;肺腺鳞癌多为周围型,术前确诊率低(18.63%);与早期病例组相比,晚期病例组中男性患者、病程<3个月者、有吸烟史者、农民患者及影像学上有分叶征者所占比例较大,而病理成分以鳞癌为主者所占比例较小。认为肺腺鳞癌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某些临床特征可以提示肺腺鳞癌分期的早晚。

    2008年09期 No.59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菁茹;

    用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MMP-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MMP-7的阳性表达率为70.24%,与肿瘤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认为MMP-7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作为大肠癌的预测及预后评估因子。

    2008年09期 No.59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膜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酶产生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中的作用

    郭丽;张杰;顾怡明;唐明忠;

    采用K-B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对4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金属酶筛选,用PCR方法对耐药基因OprD2、IMP和VIM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4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11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呈阴性,扩增出IMP型阳性株4株,未检测到VIM型金属酶基因。认为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和产IMP型金属酶两种机制均起着重要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

    张惠;周雷;刘治滨;孟凡强;

    选择7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扩大乳腺肿瘤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全乳放疗和全身化疗等辅助治疗。结果显示,随访2~4 a,78例患者无同侧乳腺局部复发,无乳房外形改变。认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经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2008年09期 No.59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sE-cad检测的临床意义

    周旭;杜志刚;王艳玲;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1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上皮细胞钙蛋白(E-cad)的表达。发现血清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浸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前列腺癌组织中sE-cad表达的阳性率为50.0%,并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而降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sE-cad均呈阳性免疫反应。认为sE-cad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E-cad表达有利于判断其病期及预后。

    2008年09期 No.591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王存生;刘变英;陈俊鹏;王业明;李国毅;赵巍;武文斌;韩国瑞;

    对50例患者常规行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即行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取石,根据EST术后并发症治愈的情况再行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全部病例EST均获成功,结石全部取出,术后出现胰腺炎1例,胆管炎1例,治疗1周痊愈,发现2例Mirrizi综合征行开腹手术。认为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该微创治疗方法扩大了LC的指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09期 No.59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早期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

    张志成;邹曰坤;段蕴铀;刘于红;李大伟;王爱丽;帅维正;单毅;张萍;

    1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控制血糖、基础病因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7 d。发现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组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认为低分子肝素用于脓毒症患者临床应用安全,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2008年09期 No.591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腔静脉阻塞大球囊扩张并发阿—斯综合症的处理

    闫保君;丁鹏绪;韩新巍;

    140例下腔静脉(IVC)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以直径30 mm大球囊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治疗IVC阻塞,6例并发阿—斯综合症,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后完全恢复。认为大球囊PTA合并阿—斯综合症的有效治疗在于及时发现和诊断,迅速去除病因,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008年09期 No.591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膜癌21例临床分析

    李合华;吉四辈;王玉梅;

    回顾分析本科收治21例脑膜癌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及MRI改变,探讨脑膜癌的临床特点。结果显示,脑膜癌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颅高压、脑膜刺激症及脑、颅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MRI增强可见脑膜有增强效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癌细胞,免疫细胞学测癌胚抗原阳性。认为脑膜癌起病形式多样,高颅压是其一显著特点,身体其他部位肿瘤证据结合增强MRI检查有一定指导意义,脑脊液细胞学查见癌细胞系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2008年09期 No.591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肌瘤挖除术住院流程重组效果评价

    刘留宾;徐茂云;魏巍;

    采用西方企业再造理论、管理科学、质量管理、统计学理论及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流程进行重组。结果发现,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重组后的平均住院时间较重组前缩短了1.76 d,人均费用减少了449.78元,满意度提高了1.72分。认为住院流程重组能控制医疗费用,提高了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为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2008年09期 No.59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胸腺病理与重症肌无力关系及预后的研究

    郝永岗;张正春;赵红如;方琪;

    回顾分析70例行胸腺切除的患者,运用WHO分型标准对胸腺瘤进行组织学分类,探讨胸腺瘤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G)、肿瘤浸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B1组MG发生率明显高于A+AB合并组和B3+C组(P均<0.05);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B型胸腺瘤较A+A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增强(P<0.01),C型浸润或转移率最高。认为WHO组织学分类与胸腺瘤伴发MG密切相关,同时能反映临床分期及评价患者的预后。

    2008年09期 No.591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纯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郭琳娜;李少臣;李振;孙娟;王建文;王贵臣;

    选择正常对照组、单纯肥胖症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300例,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BG)、同步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发现,正常组FPG、2hBG、hsCRP、FFA、FINS、HOMA-IR低于肥胖组与糖尿病组;hsCRP、FFA、HOMA-IR、WHR等在肥胖组与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BMI、hsCRP、FFA、WHR与FINS、HOMA-IR、FBG、2hPG呈正相关。认为hsCRP、FFA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

    2008年09期 No.591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D_(117)、CD_(34)和Ki-67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谢夫;刘涛;赵春临;陈文超;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31例小肠胃肠道间质瘤(SISTs)常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117、CD34及Ki-67表达的测定,分析其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117阳性率为98%,CD34阳性率为80%,Ki-67标记指数<5%、≥5%的例数分别为15例(48%)、16例(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预后与核分裂相、肿瘤直径、Ki-67标记指数及肿瘤危险度有关。认为SISTs预后评价除参照GISTS生物学评价标准外,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和Ki-67有助于对SISTs预后的判断。

    2008年09期 No.591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靳翠彬;武文波;王伟;王静;赵静惠;高红雨;李艳红;段保湘;徐瑾;

    选择9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d(QTcd)的变化。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QTd和QTcd均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缩短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认为稳心颗粒能有效缩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d,改善心室肌复极均一性和电活动稳定性。

    2008年09期 No.59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

    潘爱萍;曹俊涛;郑利平;

    用ATB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药敏试验,筛选出15株产ESBLs的多重耐药菌株,用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TEM、OprD2。结果显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71株Pa中32株产ESBLs,阳性率达45.1%;32株中全部耐药的有15株,占46.9%;15株产ESBLs的多重耐药菌株中,TEM基因阳性者9株,占60.0%;OprD2基因全部缺失。认为本院Pa耐药情况较为严重,TEM基因的表达和OprD2基因的缺失是我院Pa耐药的主要原因。

    2008年09期 No.591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RP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侯鹏飞;

    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评估其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对临床疗效的诊断价值。发现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水平比缓解期患者和健康者明显升高,且活动期UC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活动性UC患者经激素和美沙拉嗪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血清CRP水平明显下降。认为CRP水平可以反映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个重要指标。

    2008年09期 No.591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常及异常脑脊液流动的磁共振研究

    徐祎;余新光;杜长生;

    采用MRI相位对比电影序列(cine PC)对正常志愿者和多名脑脊液异常流动患者的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流动进行观察,并对心脏周期不同时段脑脊液流动方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 cine PC序列可清楚地显示各个脑室、脑池和脊髓蛛网膜下腔中脑脊液正常及异常运动的变化。认为MRI cine PC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对脑脊液的流动有很强的敏感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异常脑脊液的手段。

    2008年09期 No.591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脑电图对婴儿痉挛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

    李华;邹丽萍;张进伶;耿微;

    对42例婴儿痉挛症的脑电图、头颅CT、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脑电图异常42例(100%),头颅CT检查36例中异常19例(52.78)%,MRI检查4例中异常3例(75%),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CT和MRI检查(P<0.01)。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基本平衡。提示婴儿痉挛症的脑电图检查可作为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

    2008年09期 No.591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I_3 K/AKT信号转导系统在土槿皮乙酸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宗志红;边城;徐永红;于爱鸣;

    以不同浓度的土槿皮乙酸(PAB)分别处理BGC823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PAB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PAB对Caspase-3剪切片断及PI3K与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PAB对BGC82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Caspase-3蛋白出现断裂片断,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断裂更明显,磷酸化PI3K/AKT开始降低,72 h降低最明显,而非磷酸化的PI3K/AKT无明显改变。认为PAB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通过PI3K/AKT途径激活Caspase-3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2008年09期 No.591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癫痫临床研究

    樊玉香;黄希顺;张子英;高磊;

    采用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40例新诊断成人癫痫患者,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用药剂量、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LTG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0%,其中完全控制率为67.5%,出现不良反应12.5%,包括皮疹、头痛、记忆力减退、月经紊乱等。认为LTG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癫痫药物。

    2008年09期 No.591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性贫血营养治疗回顾性分析

    李素云;徐研;郑稼琳;刘晓倩;

    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满足34例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的热量和蛋白质需要,其次,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增加膳食铁和维生素C等的供给,对巨幼红细胞贫血增加膳食叶酸、维生素B12等的供给。经过3~8周营养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由37~98 g/L升至102~123 g/L,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由33~80 g/L升至105~128 g/L,其他血常规及骨髓象指标两组均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认为加强老年人群的营养和膳食管理对治疗和预防老年性贫血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8年09期 No.591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并发症疗效比较

    姜书勇;张惠;

    将179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采用横切口、截肢刀游离皮瓣、保持一定张力、适度加压包扎及纤维蛋白胶的应用等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斜切口、电刀游离皮瓣、负压引流等方法。结果显示,治疗组皮瓣并发症、愈合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认为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治疗组方法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愈合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09期 No.591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We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相关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比较

    苏彤春;张铁钧;

    89例糖尿病足(DF)患者和56例没有合并DF的2型糖尿病(2-DM)患者(对照组)接受了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PN)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B)等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种Wegner分级DF患者的LEP水平、HOMA-IR均明显升高,APN、HOMA-B均明显降低;重度DF患者较轻度患者变化更明显。认为LEP、APN血清浓度与DF发病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2008年09期 No.591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后肝癌组织VEGF与MVD表达的研究

    徐刚;崔静;刘占举;唐芙爱;

    对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41例患者中19例术前接受1~3次不等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另22例为直接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其他治疗。结果TACE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78.9%,MVD值为179.45±64.73;直接手术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31.8%,MVD值为96.52±37.1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TACE术后可能因为肝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诱导肝癌组织VEGF表达增强,在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09期 No.591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HBV血清标志物阴性HBV-GN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

    陈静;曾俊涛;唐文庄;

    对16例血清标志物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冰冻切片上肾脏组织的HBsAg、HBcAg;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IgG、IgA、IgM、C3、Ciq、FRA。发现16例患者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56.3%),膜性肾病5例(37.5%),膜增生性肾炎1例(6.2%)。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提示血清标志物阴性的HBV-GN患者病理类型可能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008年09期 No.591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复发直肠癌临床观察

    韩广森;张健;李智;李保东;

    回顾性分析60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治疗的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60例LRRC中,52例得到根治性切除,6例行姑息性切除,2例行单纯剖腹探查,1例患者在围术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全组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68.7%、29.2%、25%。认为TPE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2008年09期 No.591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颅外颈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韩新巍;马骥;吴刚;

    分析5例具有完整资料的颅外颈动脉瘤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显示,颈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一侧颈部出现膨胀性搏动性肿块,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有特异性征象对其进行诊断。认为颈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其中螺旋CT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技术。

    2008年09期 No.591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