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及抵抗素基因内含子变异的研究

    石玉华;陈子江;张晓丽;赵跃然;颜军昊;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酪氨酸激酶区17外显子多态性及抵抗素基因内含子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75例PCOS患者(PCOS组)和66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INSR第17外显子1058位点多态性;用3100 AvantGenet-ic Analyzer测序,观察两组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结果PCOS组和对照组INSR第17外显子多态性出现频率分别为41.0%和12.5%(P<0.01),PCOS组非肥胖者和肥胖者分别为52.0%和25.0%(P<0.01)。PCOS组INSR第17外显子1058位点出现T和C等位基因患者的BM I分别为(22.99±3.24)kg/m2和(25.80±4.01)kg/m2(P<0.01)。两组抵抗素基因在距第2外显子末端39 bp位点上存在C和CT两种基因型,PCOS组C等位基因和CT双峰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6%和4%,对照组分别为95%和5%,两组比较P>0.05。结论INSR第17外显子的多态性(C-T)可增大PCOS发病的风险,可能为PCOS的易感基因(在非肥胖者中更有意义);抵抗素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与PCOS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2008年11期 No.59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样本中国人PCOS临床特点分析

    陈子江;石玉华;郭萌;杨阳;赵跃然;游力;

    目的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40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分泌、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检查指标。结果①1040例PCOS患者中,月经稀发占62.60%,闭经占19.71%,所有成年患者的月经紊乱史均可追溯到青春期初潮后;450例存在肥胖(259例为腹部型);158例存在黑棘皮症(肥胖型103例,非肥胖型55例)。②PCOS患者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占5.58%、高胆固醇血症占7.02%、HDL异常占0.10%、LDL异常占12.69%,其中肥胖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173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79例糖耐量减低(IGT),27例空腹葡萄糖异常(IFG),9例IFG+IGT;平均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0、60、120和180 min血糖超过正常范围的人次分别为19、74、110、42和12,如果不取空腹血糖值有10例患者被漏诊,分别略去30、60、120和180 min的血糖值,依次有16、50、28和1例被漏诊,5次抽血及3次抽血(空腹+60 min+120 min)的血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有显著差异;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0.29987、P<0.01,r=0.12441、P<0.0001)。结论PCOS患者肥胖发生率较高,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型存在更严重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阻断肥胖、IR,打破内分泌代谢间的恶性循环,不但对阻断PCOS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更是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2008年11期 No.59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5 ] |[阅读次数:0 ]
  • 机械刺激对种植窗期C型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

    李权;谭晓珊;

    目的探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以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方法选月经自然周期尿黄体生成素(LH)峰日C型子宫内膜不孕妇女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在尿LH峰日刮取子宫内膜1次,其后两组均在排卵后第7天局部刮取子宫内膜1次,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和图像分析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变化及胞饮突特征。结果①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子宫内膜腺腔轻度扩大、见核下空泡,观察组子宫内膜腺腔增大、顶浆分泌旺盛;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定量分析指标比较P<0.05。②扫描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子宫内膜的非完全发育胞饮突/完全发育胞饮突为10/0、观察组为4/6,P<0.05。结论卵泡晚期C型子宫内膜在种植窗期存在发育障碍,呈黄体早期表现;尿LH峰日机械刺激C型子宫内膜可促进种植窗期腺体和胞饮突发育。

    2008年11期 No.59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位立群;戴淑真;赵淑萍;孙贤华;

    目的探讨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51例EM s(复发25例、未复发26例)患者(观察组)和10例卵巢单纯性囊肿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表达。结果COX-2在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0%和30.00%,P<0.05;在观察组复发和未复发者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88.46%,P<0.05。结论COX-2在EM s的发生、发展及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EM s患者术后病理标本中COX-2表达对术后治疗干预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8年11期 No.593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中的应用

    盛燕;石玉华;陈子江;高芹;范秀玲;

    目的探讨提高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失败患者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应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宫腔镜对42例IVF-ET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发现病变者进行相应治疗。结果17例镜检发现子宫腔异常,均行宫腔镜下治疗;42例均再次行ET,17例对子宫病变进行治疗者妊娠率(52%)和胚胎种植率(20%)明显高于未发现子宫腔病变者(20%和6%),P<0.05。结论宫腔镜技术能改善IVF-ET失败者再次ET的成功率。

    2008年11期 No.593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TAT3和cyclinD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海清;王海琳;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STAT3和cyclinD1在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TAT3和cyclinD1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中的过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在宫颈鳞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62.5%、72.5%,在CIN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20.0%、25.0%,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均为0;STAT3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TAT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08年11期 No.59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

    焦伊胜;王永来;王桂玲;

    目的构建Tumstatin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Tumstatin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有Tumstatin基因的质粒pSPORT1-Sfi扩增目的基因Tumstatin,并将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中,构建慢病毒载体表达质粒pGC-FU-Tum,通过酶切、测序验证Tumstatin基因后,将pGC-FU-Tum质粒和包装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Tumstatin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慢病毒GC-FU-Tum,并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W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Tumstatin的表达。结果pGC-FU-Tum中携有正确的Tumstatin基因;pGC-FU-Tum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GC-FU-Tum;目的基因Tumstatin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地转导入HUVEC,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Western blot能检测到Tumstatin蛋白在靶细胞中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Tumstat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其蛋白表达与EGFP一致。。

    2008年11期 No.59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扇贝裙边糖胺聚糖拮抗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的研究

    王瑞鑫;王春波;罗世滨;李裕强;

    目的探讨扇贝裙边糖胺聚糖(SS-GAG)拮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取体外培养生长良好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建立高糖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在高浓度葡萄糖(55.5 mmol/L)状态下加入不同浓度SS-GAG,继续培养至12、24、36、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①高浓度葡萄糖使ECV304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SS-GAG与高浓度葡萄糖共同作用下,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基本正常,此效果与SS-GAG浓度呈正比。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损伤作用;SS-GAG可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SS-GAG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积极意义。

    2008年11期 No.593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脑皮层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在人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王慧娟;郭建国;张金平;张惠欣;赵昱;李陈莉;

    目的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AP-2)在人胚胎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预防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4、5、6、7个月胎龄人胚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大脑皮层神经元MAP-2(a、b、c)表达变化。结果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均定位于胞质,胞核不着色;随月龄增加,大脑皮层神经元MAP-2(a、b、c)表达逐渐增多,细胞阳性反应平均光密度(OD值)3月龄为0.1297±0.0051,4月龄为0.1832±0.0050,5月龄为0.2597±0.0058,6月龄为0.3284±0.0067,7月龄为0.3909±0.0039。结论在人胚胎大脑发育过程中,MAP-2(a、b、c)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发育、结构稳定及突起形成。

    2008年11期 No.593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管紧张素-2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合贝爽的拮抗作用

    韩磊;李鸣皋;马贵喜;刘玉;李靖;蒙果;刘昕;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2(Ang-2)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内在机制及合贝爽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Ang-2组及Ang-2+合贝爽组,三组均加入细胞培养液180μl+生理盐水20μl;在此基础上,Ang-2组加入Ang-2 10μl,使培养液中Ang-2终浓度为10-7mol/L;Ang-2+合贝爽组加入Ang-2 10μl+合贝爽10μl,使Ang-2终浓度为10-7mol/L、合贝爽终质量浓度为1 mg/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Ang-2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合贝爽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2组(P<0.01)。结论Ang-2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合贝爽可拮抗Ang-2的作用,从而保护内皮细胞,可能机制为拮抗细胞内钙超载。

    2008年11期 No.593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微粒体中氯胺酮代谢速率

    赵芸慧;梁悦;唐冰;虞建刚;冯婉玉;马虹;王俊科;

    目的为氯胺酮(KET)体外代谢研究提供新方法。方法于人体肝组织线粒体孵育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KET;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孵育液中不同时点KET的药物浓度,计算KET的代谢速率。结果20例人肝脏微粒体中KET的代谢速率为5.4~11.2(平均8.2)nmol/(min.mg)protein;KET与内标布比卡因分离完全,不受微粒体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保留时间分别为3.4 min和5.8 min。结论HPLC检测肝微粒体KET体外孵育液中的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强,适用于药物体外代谢速率的研究。

    2008年11期 No.593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_(105)和VEGF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少梅;王树兴;于春玲;姜京超;姜慧峰;

    目的探讨CD105和VEGF在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星形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CD105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P<0.01);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D105-MVD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高表达者CD105-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和阴性表达者(P<0.05),低表达者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CD105和VEGF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关系密切,其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有重要价值,以二者为靶点的抗肿瘤措施将为星形细胞瘤的生物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2008年11期 No.59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FP基因特异性m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张玉玲;栾英姿;苏占涛;郑燕;郏雁飞;汪运山;

    目的构建针对人甲胎蛋白(AFP)基因的m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AFP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沿mRNA序列寻找连续两个AA及后面的19个核苷酸,通过同源性比较,选择与其他任何基因无同源性的序列即作为潜在的miRNA靶位点,针对AFP基因的编码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与线性化的pcDNATM6.2-GW/EmGFP-miR RNAi EXPRESSION VECTOR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获得所需质粒,以琼脂糖凝胶电泳、PCR及基因测序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纯化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kb,PCR鉴定结果符合目的条带(260 bp左右)大小,插入的寡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AFP基因的miRNA表达质粒。

    2008年11期 No.59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经验交流

临床札记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胱硫醚-γ-裂解酶动态变化及意义

    袁建国;王新国;王凤华;赵洪奎;

    取24只SD大鼠腹腔注射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注射药物后24、48、72和96 h各处死动物6只,取血,留取肝脏标本,观察肝脏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并检测肝脏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水平。结果肝组织中CSE含量在肝损伤后逐渐升高,72 h达到峰值,96 h开始减少,其变化趋势与肝脏功能变化基本一致。认为肝组织中CSE含量变化可能与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8年11期 No.59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蜂胶银杏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郭婕;卢连华;程东;颜燕;谢玮;杨非;

    用0.13、0.27和0.80 g/kg的蜂胶银杏提取物(BW)饲喂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测定饲喂前后小鼠空腹血糖值及葡萄糖负荷糖耐量变化。结果BW≥0.27 g/kg可明显增强糖尿病小鼠葡萄糖负荷糖耐量,血糖曲线下面积减少明显。认为BW具有一定辅助降血糖功能。

    2008年11期 No.59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PTEN基因对卵巢癌细胞间通讯连接的影响

    王斌;王霞莉;赵歧刚;贾新秋;

    将野生型PTEN基因的pcDNA3.1Hygro(-)真核质粒载体转染SKOV3细胞系,潮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扩增培养,采用RT-PCR技术、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前后SKOV3细胞中PTEN表达情况;经MTT法和细胞周期检测分析PTEN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划痕标记荧光传输技术观察转染前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变化情况,并分析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结果转染后的SKOV3细胞可检测到PTEN基因表达,其细胞周期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证实PTEN基因导入卵巢癌细胞系中可提高其细胞间的缝隙连接,促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

    2008年11期 No.59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量子共振检测技术在妇科健康普查中的应用

    付斐珍;林桂荣;孙梅志;徐强;胡晓丽;张婧;

    分别采用全自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及传统妇科疾病普查方法对2016例妇女进行双盲法健康普查。结果两种方法对妇科疾病的筛查率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采用QRS进行妇科健康普查具有方便、经济、省时、省力、无创伤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2008年11期 No.593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相洪涛;彭艳丽;张毅;李宁;

    对1 764例妇女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判断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价值。结果显示,阴道镜检查诊断C IN及子宫颈癌的总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70.1%、阳性预测值为73.8%、阴性预测值为65.8%、假阳性率为26.2%、假阴性率为34.2%。其中,诊断子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98.9%。认为阴道镜检查适合作为C IN的筛查手段,但应配合阴道镜直视下活检以减少漏诊。

    2008年11期 No.593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卵泡穿刺术联合宫腔内人工受精术在未破裂LUFS治疗中的应用

    孙秀芬;江昆;刘雪双;许玉刚;朱立华;常玉婷;

    对56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于促排卵后以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有尿LH峰出现者30 h后(无LH峰出现者40 h后)经阴道B超行卵泡穿刺联合宫腔内人工受精术,连续治疗1~3个周期,并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56例共行卵泡穿刺术联合人工受精术128个周期,妊娠18例,周期妊娠率为14.1%,累积妊娠率为32.1%。认为经阴道B超行卵泡穿刺术联合宫腔内人工受精,能有效提高LUFS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2008年11期 No.59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RP水平及体质量指数检测分析(附30例报告)

    雷小敏;崔蕾;王玎;

    选择同期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观察组)及年龄匹配的正常妇女(对照组)各30例,分别检测两组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观察组肥胖(BMI≥25 kg/m2)率(36.7%)和外周血CRP[(3.57±1.4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2.50±0.92)mg/L],P<0.05、0.01;观察组肥胖者外周血CRP水平[(4.16±1.47)mg/L]显著高于非肥胖者[(3.23±1.34)mg/L],P<0.05。认为PCOS患者肥胖发生率及外周血CRP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2008年11期 No.59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rasp21、bFGF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孙兰颖;

    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和20例健康查体妇女(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子宫内膜组织中ras癌基因p21蛋白(rasp2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结果rasp21、bFGF在肌瘤组黏膜下、肌壁间肌瘤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rasp21在40~50岁及肿瘤直径<5 cm者子宫内膜中表达明显增高,rasp21、bFGF在增生期及有出血症状者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分泌期和无出血症状者(P均<0.05)。认为rasp21、bFGF是子宫肌瘤的促发因子,且与子宫肌瘤类型及雌激素水平有关。

    2008年11期 No.593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间苯三酚联合安定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附100报告)

    李玉珍;

    将200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于宫口开大3 cm、宫缩规律时予间苯三酚80 mg宫颈封闭及安定10 mg肌注。观察两组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产程明显缩短(以第一产程最为明显),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均<0.05)。认为产程活跃期联用安定及间苯三酚能明显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2008年11期 No.593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168例效果观察

    黄绍菊;

    将336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8例,观察组行改良式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对照组行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认为改良TVH易于操作、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痛苦轻,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08年11期 No.593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刘龙江;张卫民;

    将于我院行妇科检查的600例育龄妇女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行宫颈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对细胞学检查阳性和阴道镜RCI评分>2分者及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行活检;对照组仅行阴道镜检查,对RCI评分>2分者行活检,观察两组检查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共检出阳性涂片45例,其中阴道镜RCI评分>2分者21例,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86.7%(39/45);对照组阴道镜RCI评分>2分者39例,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48.7%(19/39),两组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11期 No.593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帆状胎盘附着并前置血管52例临床分析

    皮桂玲;王井菊;陈殿红;殷汝昌;

    同期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共5 854例,其中有帆状胎盘并前置血管者52例(观察组),非帆状胎盘产妇5 802例(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低新生儿Apagr评分率(≤7分)及新生儿围生期病死率分别为81.0%、25.0%、12.50%,对照组分别为58.0%、3.2%、1.58%,两组比较P均<0.001。认为帆状胎盘附着并前置血管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导致死胎、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死亡。

    2008年11期 No.593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改良上游法在体外精液处理中的应用

    王利红;钟景琦;张艳萍;

    对99例符合WHO标准的正常精液采用改良上游法进行精子优选,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处理前后的精子密度及各级精子比例。结果处理前后精子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后精液中A级精子和A级+B级精子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C级、D级及C级+D级精子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1);向前运动的精子回收率为26.5%±18.8%。认为改良上游法可减少孵育时间,显著增加向前运动精子的比例并降低动力差精子的比例,是一种较好的精液处理方法。

    2008年11期 No.593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肛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

    熊俊成;周筱芬;吴艳琴;

    将40例择期行肛瘘或痔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0.4%罗哌卡因行硬膜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1 ml)于L3~L4行腰—硬联合阻滞。对镇痛不全者静脉应用芬太尼并记录用量。结果应用麻醉药后30 min内,两组收缩压(SBP)、HR、SpO2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痛觉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高温觉消失平面均为T9;镇痛效果评分(VAS)、下肢肌力评分及自主提肛肌活动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中均未追加局麻药。认为0.4%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既能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又能保留患者术中自觉的提肛功能,便于术者及时观察手术部位损伤程度。

    2008年11期 No.59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附46例分析)

    王文宝;张宪雨;张连群;

    对46例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采用保守疗法、钻孔置管引流、引流排气、血肿清除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措施。结果治愈43例,死亡3例。认为注意手术操作轻柔、术后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等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满意。

    2008年11期 No.593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联合颈、股动脉超声检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许宏珂;金维良;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各40例,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均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及双侧颈、股动脉超声检查。结果UAP组左右颈、股动脉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高级别斑块数、斑块积分(Crouse积分)、斑块指数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认为血清hs-CRP检测联合颈、股动脉超声检查对UAP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08年11期 No.593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测定及分析

    郝丽莉;温玉洁;胡欣;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4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并对其与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478例患者中ABI异常131例,其中ABI降低(<0.90)者具有较大年龄、较高吸烟率及较长的糖尿病病程;ABI降低和升高(>1.4)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显著升高。认为ABI>1.4与ABI<0.9的糖尿病患者有大致相同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008年11期 No.593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国产左旋卡尼汀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肌保护中的应用

    薛玉增;刘花枝;孙永旭;曹玉;王春波;

    连续入选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于口服冠心病常规药物7 d后行PCI,观察组PCI前后分别加服国产左旋卡尼汀(L-CN)7 d。观察两组PCI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变化及联合心脏事件(复发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死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 h的CK-MB水平和8 h的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术后48 h、30d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口服L-CN对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2008年11期 No.59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变异测定及意义

    陆宪忠;杜文军;陈士俊;王慧;边鹏飞;

    应用PCR方法检测4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HBeAg阴性组)及15例慢乙肝并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HBeAg阴性组1762位点变异3例,前(pre)-1896位点变异12例,1762+1764位点联合变异9例,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21例;肝硬化组分别为9例、3例、3例。认为HBeAg慢乙肝患者基因突变以1762+1764+pre-1896位点联合变异为主,其中pre-1896位点变异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2008年11期 No.593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王翔祥;卢瑞春;宋敬卉;谭兰;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CAS组)和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CAS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分别为(2.73±2.80)、(0.67±1.57)ng/L,P<0.05。认为血清VEGF水平可能为CAS出现及以后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和危险因素之一。

    2008年11期 No.593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及诊断

    张岩峰;

    对6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行伸直位、微曲位(17°)和屈曲位(45°)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垂直和斜矢状面的MR扫描,观察3种体位不同角度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后交叉韧带(PCL)在3种体位的不同角度均可良好显示;前交叉韧带(ACL)在伸直位垂直矢状面和屈曲位斜矢状面时完整显示率分别为40%和100%。认为MRI成像中,膝关节交叉韧带在屈曲位斜矢状面显示最佳。

    2008年11期 No.593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王凤华;郭健飞;刘建喜;张光珍;田亚强;白洁;

    选择6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和1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血清ANGPT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2DM组肥胖者的血清ANGPTL3 IR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认为ANGPTL3与T2DM患者IR密切相关,在T2DM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11期 No.593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必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许廷斌;谭兰;

    将同期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予丹参、肠溶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必存30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2次/d,共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磷脂酸(P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显著升高、血清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和<0.01),但观察组ESS评分升高程度及血清PA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认为必存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清PA水平;机制为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

    2008年11期 No.593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聊城市1~6岁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杨巧芝;布月青;董胜英;刘贤臣;于爱菊;闫一兵;

    随机抽取聊城市1080例1~6岁无异常出生史的健康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条件下行问卷调查。统计计睡眠时间、睡眠问题及睡眠习惯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聊城市1~6岁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保健学各年龄儿童睡眠时间标准;城市儿童时间明显短于农村儿童(P<0.05)。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1.15%,且城市高于农村,男童入睡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均<0.05;本组睡眠习惯异常者978例,城市多于农村。认为目前聊城市1~6岁儿童睡眠时间短,睡眠问题及睡眠习惯异常发生率高;环境因素、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儿童气质类型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2008年11期 No.593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片及洛索洛芬钠辅助治疗尿道炎后前列腺炎80例疗效观察

    潘西芬;常效春;乔少华;

    将156例尿道炎后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均口服加替沙星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苦参片和洛索洛芬钠,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痊愈65例(81.25%),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40例(51.28%),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92%。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苦参片及洛索洛芬钠辅助治疗尿道炎后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2008年11期 No.593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53、Ki-67、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修顺;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份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53、Ki-67和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53、Ki-67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80.8%、51.9%,三者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p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有关(P<0.05),Pgp与p53、Ki-67联合异常表达多见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认为检测p53、Ki-67和Pgp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选择合理的术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08年11期 No.593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联合介入术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72例效果观察

    张少武;

    应用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联合介入术治疗治疗早中期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患者72例。60例获1~4 a(平均2.6 a)随访,疗效为优12例,良41例,可5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6.67%(58/60)。认为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联合介入术治疗ANFH疗效确切。

    2008年11期 No.593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腋下垂直小切口用于肺部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周颖;王秀华;冯景荣;彭镜圆;马丽;

    对1380例行肺部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对照组)和腋下垂直小切口(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拍背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3 d患侧上肢外展及外旋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认为经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部手术值得临床借鉴。

    2008年11期 No.59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魏酸钠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心肌保护中的应用

    董江龙;宋万军;康海燕;王金城;徐贯杰;朱鹤;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2008年11期 No.59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与讲座

专题笔谈

名院·名科·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