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梦真;乔玉环;索振河;
目的探讨Seprase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技术对31例新鲜冰冻的卵巢癌组织(实验组)进行处理,获取较纯的卵巢癌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epra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9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全部表达SeprasemRNA,而对照组仅3例(33.33%)表达。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Seprase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1.13±0.27和0.47±0.13,两者相比,P<0.05。实验组26例(83.87%)表达Seprase蛋白,而对照组仅2例(22.22%)表达。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Sepras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0.37和0.51±0.19,两者相比,P<0.05。Seprase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Seprase mRNA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Seprase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卵巢癌的诊断指标及基因治疗靶点。
2008年12期 No.59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灵彤;郑桓;高鹰;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6例青春期PCOS患者(研究组)及20例正常青春期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RP及性激素检测,同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INS)释放试验。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胰岛素比率(FGIR)、糖负荷120 min血糖胰岛素比率(G120/I120)及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研究组血清T水平及LH/FSH比值、log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BMI、空腹INS及OGTT后血糖、INS、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FGIR及G120/I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ogCRP与BMI、HOMA-IR呈正相关(r=0.37,P均<0.05);排除BMI影响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logCRP与HOMA-IR仍呈正相关(r=0.28,P均<0.05),与FGIR及G120/I120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0.29,P均<0.05)。结论合并IR的青春期PCOS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
2008年12期 No.59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江;乔成钢;柳宏;王金穗;连树华;郭应芳;党雅梅;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基因Caspase-3和survivin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血管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Caspase-3mRNA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48.4%和87.5%,两者相比,P<0.01,增生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表达相比,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77.4%和45.8%,两者相比,P<0.01,消退期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P>0.05。Caspase-3 mRNA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018,P<0.01)。婴幼儿血管瘤增生期和消退期凋亡指数(AI)分别为30.15±10.62和80.16±6.88。AI与Caspase-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5,P<0.01),AI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62,P<0.01)。结论Caspase-3基因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参与了血管瘤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2008年12期 No.59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卫华;罗红凤;叶军;谢晓英;韩文玲;丰靖卿;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脐动脉(UmA)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价值。方法运用CDFI产前监测孕晚期胎儿MCA及UmA血流,测量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Vs和Vd比值(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并与妊娠结果对照。结果正常妊娠时随孕周增加UmA、MCA的S/D及RI逐渐下降,异常妊娠时UmA的S/D及RI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MCA的S/D及RI明显低于正常组,当胎儿MCA血流S/D<4、PI<1.6、RI<0.6时,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结论CDFI联合检测胎儿MCA及UmA的S/D、PI及RI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有重要价值。
2008年12期 No.594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郦俊;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肝癌HepG2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反义封闭HIF-1α后对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24 h组(B组)、缺氧48 h组(C组)、缺氧72 h组(D组)。观察各组的PPARα、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再设计对照组(E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F组)、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G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H组),观察各组HIF-1α对PPARα的表达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PPARα和HIF-1α少量表达。随着缺氧时间延长,PPARα和HIF-1α的表达呈现逐渐升高,在缺氧24 h时,mRNA和蛋白开始增高,48 h增高明显,72 h达高峰。反义封闭HIF-1α后,PPARα表达明显下降。结论PPARα及HIF-1α的表达随肿瘤细胞缺氧信号的加强而增加,PPARα受HIF-1α的调控。
2008年12期 No.594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毅;王雷;付向阳;王东林;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胶质瘤恶性转变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患者标本中CXCR4、hTERT的表达,6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60例胶质瘤中有35例表达CXCR4(58.3%),36(60.0%)例表达hTERT,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CXCR4、hTERT表达增强(P<0.05)。正常脑组织均不表达CXCR4、hTERT。CXCR4与hTERT表达呈正相关(r=0.6358,P<0.05)。结论CXCR4、hTERT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有关,联合检测CXCR4、hTERT有助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判断。
2008年12期 No.59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章权;陆田田;黄震;梁晓东;
目的建立检测人肥大细胞羧肽酶(hMCCP)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hMCCP截短体免疫小鼠,制备鼠源性多克隆抗体。方法PCR法扩增hMCCP-N118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用Ni2+-NTA凝胶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hMCCP-N118抗体。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hMCCP截短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鼠抗hMCCP-N118抗体,效价达1∶6 400,该抗体能特异结合hMCCP。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鼠抗hMCCP截短体抗体。
2008年12期 No.59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刚;张纪庆;黄德章;丁璇;许真;冀勇;王成伟;曲春城;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的诱因、时间,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及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和再出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因,再出血的次数、间隔时间;与未发生再出血的59例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位置、大小、Hunt-Hess分级与再出血发生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再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情绪异常、用力排便、过早搬动、下床活动;再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在首次出血后的第1、2周和第4周;前后循环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近似(P>0.05);动脉瘤直径<5mm、5~10 mm、>10 mm的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的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者(P<0.01);再出血组者的预后较未再出血者的预后差(P<0.05)。结论再出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注意在第1、2、4周发生再出血的可能,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首次出血要及早诊治。
2008年12期 No.59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子荣;杨西晓;兰青;
目的制备阿霉素(DOX)-聚氢基丙烯酸丁酯(PBCA)-纳米粒(NP),观察其在体外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DOX-PBCA-NP,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将SHG44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OX-PBCA-NP进行培养,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DOX-PBCA-NP呈圆形,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10.58%与87.43%。在同一DOX浓度的DOX组、DOX-PBCA-NP组与对照组相比,G1/G0期SHG44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1),DOX-PBCA-NP组的变化较DOX组更明显(P<0.05)。结论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的DOX-PBCA-NP形态一致,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作用较DOX增强。
2008年12期 No.59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恩山;马幼平;李百明;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梗阻性黄疸患者68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术(PTC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观察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PTCD成功率100%,Ⅰ期支架置入成功率78.6%(44/56),Ⅱ期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2/12)。术后并发PTCD引流管脱落2例,腹腔出血2例。随访62例(6个月~3 a),平均生存时间为18.2个月。结论采用PTCD联合TACE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2008年12期 No.594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莉;黄曙光;许培箴;刘嘉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VEGF、ENS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其积分灰度。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VEGF、ENS的表达均较在位内膜明显增高(P<0.01),且VEGF表达增高幅度更大。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卵泡期VEGF、ENS的表达均较黄体期高(P<0.05)。认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灶的形成及维持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VEGF和ENS同时参与了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调控,二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了异位内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2008年12期 No.59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平辉;王小农;刘凤恩;
6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住院次序的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1例),分别采用传统Duham el术式和Ikeda钉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有效31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22例,有效率为71%。对照组术后腹胀6例,闸门现象(大便干结,大便困难)3例,经过人工扩肛3~6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污粪6例,术后出血5例,低热7例。观察组无腹胀、闸门现象,出血1例,低热3例,污粪2例。两组手术方式中均无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破裂等并发症。认为Ikeda钉合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理想手术方式。
2008年12期 No.59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瑞皎;吴凯彦;刘欣;董欣敏;孔令非;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乳腺癌标本和18例乳腺良性病变中EphA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phA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乳腺癌中EphA2的阳性表达率(85.5%)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阳性率(27.8%)(P<0.01)。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乳腺癌组织高表达EphA2蛋白,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检测不到EphA2蛋白条带。Ⅱ、Ⅲ级乳腺癌中EphA2阳性表达率(89.4%、95.9%)明显高于I级乳腺癌(50.0%)(P均<0.05)。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乳腺癌EphA2的阳性表达率(41.2%)明显高于ER阳性者(14.3%),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638,P<0.05)。认为Eph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并且随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提示EphA2有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2008年12期 No.594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杰;范锐;邵立钦;张勇;张林超;岳俊敏;牛俊豪;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polyprolene材料的网状疝气补片,自制成阴道吊带,用于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中。2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5 a,治愈[压力试验和尿垫试验<2 g/h(阴性),生活质量评分改善90%以上]12例,显效(尿垫试验<10 g/h,生活质量评分改善达到75%以上)8例。手术过程中双侧膀胱壁损伤1例,单侧膀胱壁损伤1例,耻骨后血肿1例,会阴部不适1例,无伤口感染。术后24 h内调节吊线张力,所有患者均无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我们认为自制阴道吊带治疗女性SUI疗效确切,术后可以调节吊线张力,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2008年12期 No.594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洁;梁萍;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声像图及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发现超声误诊为宫角妊娠3例,1例未能作出定位诊断,诊断符合率81.8%。认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12期 No.594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大庆;李殿国;孟奇;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1~2007年53例阴囊急症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分析。其中睾丸扭转11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因睾丸梗死行切除术,余行睾丸扭转复位固定术;睾丸附件扭转17例,其中1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减轻,5例未行手术者给于抗生素治疗;睾丸附睾炎21例均给于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睾丸肿瘤2例1例行双侧睾丸切除,1例单侧睾丸切除,均辅以化疗;阴囊外伤2例,1例行清创缝合,1例保守治疗1周。术后除1例睾丸肿瘤患儿1 a后死亡外其余患儿恢复良好。认为小儿阴囊急症的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十分重要,提睾反射消失是睾丸扭转最敏感的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较有意义的辅助检查。对怀疑睾丸扭转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探查。
2008年12期 No.594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殷红梅;宋晓翠;余江;张文轲;
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及2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植物血凝素进行体外培养诱生,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及Th2型因子IL-4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受检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组IL-4为(207.92±34.89)pg/ml,对照组为(281.26±47.23)pg/ml,两组相比,P<0.01;子痫前期组IL-2、IFN-γ为(511.26±134.45)、(2898.34±1245.67)pg/ml,对照组为(334.78±98.21)、(2012.12±678.23)pg/ml,两组相比,P均<0.01。IFN-γ/IL-4在子痫前期组为12.47±5.93,明显高于对照组(7.89±2.34)(P<0.05)。子痫前期组外周血CD4+CD2+5Tr占CD4+T细胞的比率(5.45%±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1.43%)(P<0.01)。认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存在Th1功能亢进和Th2功能减低,机体处于Th2→Th1的漂移状态,其外周血CD4+CD2+5Tr数量减少可能促使Th1/Th2平衡向Th1偏移。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12期 No.594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若琳;吴丽群;黄引平;
对125例基础血清催乳素(PRL)正常但无排卵的患者,行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负荷试验,分为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组(A组,34例)和非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组(B组,91例)。试验前A组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为1.7±0.4,B组为0.8±0.5,两组比较,P<0.05;LHRH负荷试验后A组血清LH值为(72.4±21.6)IU/L,B组为(39.5±16.3)IU/L,两组比较,P<0.05。A组LHRH负荷试验前后血清PRL与FSH关系:试验前r=-0.245,t=-2.232,P<0.05;试验后r=-0.283,t=-2.606,P<0.05。A组试验前后血清PRL与FSH均呈负相关。认为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OHP)包含着高LH排卵障碍,OH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关。微量PRL升高可抑制FSH分泌。
2008年12期 No.59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骆东辉;
剖宫产纵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7例,随机分为半导体激光治疗组(34例)和引流换药治疗组(23例)。前者采用半导体激光创面照射,每次20 min,1~2次/d;后者创面予引流换药,2次/d,直至创面干燥,二组患者均口服抗感染药物。结果:半导体激光组创口愈合所用时间为(4.8±2.4)d,引流换药治疗组为(10.3±3.1)d(P<0.01)。认为半导体激光在促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上疗效显著。
2008年12期 No.59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建军;杨海松;
对91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C-erbB-2的变化。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有15例ER状态发生变化,有12例C-erbB-2状态发生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无显著影响。
2008年12期 No.59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文哲;李全德;孙玉蓉;
将99例因子宫肌瘤需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4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M)。两组手术均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病率及术后恢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1)。认为腹腔镜下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方式。
2008年12期 No.59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华;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2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80例中慢性盆腔炎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4例,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8.33%、66.67%、50.00%。慢性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盆腔病因。应用腹腔镜技术能早期、直观、准确地明确不孕症盆腔病因并予以针对性治疗。
2008年12期 No.59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延霆;聂海滨;
对12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脊髓损伤均有改善,均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认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髓损伤安全有效。
2008年12期 No.59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立峰;郑宝军;赵志荣;吴敏兰;邵建富;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发现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期明显高于T1、T2期,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期明显高于T3、T4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胃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5),与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γ=-0.126,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蛋白有助于胃癌转移的判断。
2008年12期 No.59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吕柯;曹青;宋展;赵玉亭;任武;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及14例癌旁组织中FHIT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49.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92.2%)(P<0.05);53例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组(54.8%)与低分化组间(40.9%),淋巴结转移组(44.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60.0%),Ⅰ+Ⅱ期组(57.9%)与Ⅲ+Ⅳ期组间(44.1%)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FHIT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可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及转移能力的指标之一。
2008年12期 No.59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会冲;张旭;孙成岗;左赤斌;刘彬;高述波;崔晓阳;
对3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肛门外结直肠吻合的保肛术,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肛门外结直肠吻合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随访5 a局部复发1例,所有患者肛门控便功能在术后3~6月恢复。认为本术式在保证彻底根治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保肛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08年12期 No.59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伟;
采用腋下小切口(10~16 cm)手术治疗肺癌53例(中心型13例,周围型40例,病灶直径2.0~6.0cm)。施行肺叶切除39例,全肺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4例,剖胸探查4例。清扫肺门淋巴结316枚,清扫纵隔淋巴结271枚,其中淋巴结转移38枚。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17.4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15 d,平均4.5 d。术后住院9~21 d,平均12.3 d。认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
2008年12期 No.59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中耀;
将7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放射治疗前程采用前后两野对穿照射,20次后避开脊髓照射;治疗组(40例),放射治疗前程采用常规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后程缩野改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3%和34.8%,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8%和15.2%。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6.5%、76.0%(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1 a生存率分别为32.6%、67.4%;3 a生存率分别为6.5%、43.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P均<0.05)。1 a局控率分别为34.8%、71.7%;3 a局控率分别为17.4%、5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P均<0.05)。认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组能提高食管癌的3 a局部控制率和3 a生存率,但不良反应两组相当。
2008年12期 No.59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文霖;李志雄;许燕常;林杰成;郑茂松;林建生;
对11例肿瘤临床分期不超过T2期、未穿透浆膜层、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呈中或高度、癌外表现较少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60 min),术中出血20~50 ml。术后2 d即可下床活动,20~36 h肠蠕动恢复,24~48 h进流质饮食,无输尿管损伤、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不包括化疗时间)7~10 d,其治疗费用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认为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2008年12期 No.59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纪三;梁粉花;宋世德;丁波;申永璋;腾兆礼;苏磊;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35例膀胱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率为71.4%(25/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1/10)(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survivin阳性表达率80%(4/5)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者的70.0%(21/30)(P<0.01);Ⅰ+Ⅱ膀胱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65.2%(15/23)显著低于Ⅲ级者的83.3%(10/12)(P<0.05)。随临床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增加,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r=0.521,P<0.05)。认为surviv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08年12期 No.59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元贤;周小麟;李红;尹林;
对102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肿大伴触疼,血沉增快,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B超检查单个脓肿90例(81%),多发脓肿12例(19%)。甲硝唑治疗48例,替硝唑治疗54例,替硝唑治疗优于甲硝唑。肝脓肿穿刺抽脓61例,经腹部或肋间切开引流21例。治愈100例,死亡2例。认为抗阿米巴治疗对小的肝脓肿疗效好,充分而有效的穿刺引流是治疗大的肝脓肿的主要措施。
2008年12期 No.594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秀荣;郭庆彬;甄红英;颜广芹;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和维持。雷莫司琼组于术前注射雷莫司琼0.3 mg,对照组于术前给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对照相比,雷莫司琼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降低,头痛、眩晕和烦躁的发生率降低。认为雷莫司琼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
2008年12期 No.59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允惠;李大林;李杨;
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应用球囊在闭塞段动脉内膜下扩张再建血流通道,根据术中造影情况决定是否置入支架,术后复查踝肱指数并随访。结果本组12例中11例成功。术后复查踝肱指数0.25~1.08(平均0.77),与术前(0.14~0.43,平均0.27)比较,P<0.01。11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在1周后截肢,1例术后8个月截肢,其余9例均保持通畅。认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2008年12期 No.59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国栋;刘庆森;
对37例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进行统计分析。未手术组(未行胆囊切除术的SOD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47.4%)及TC平均水平[(5.18±1.42)mmol/L]均显著高于手术组(胆囊切除术后确诊为SOD的患者)[5.56%,(3.90±9.87)mmol/L](P均<0.01);未手术组血清总胆固醇为(5.18±1.12)mmol/L,手术组为(3.9±0.87)mmol/L,两组比较,P<0.01。两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率及TG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认为高胆固醇血症可能是未行胆囊切除的SOD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作为确诊SOD或鉴别诊断的依据;血胆固醇水平与胆囊切除术后SOD无明显关联。
2008年12期 No.59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德胜;莫祖娥;张力;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22例)和小骨窗组(24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拔管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立体定向术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认为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清除血肿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8年12期 No.594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成国;
对53例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患者发生HI的几率高。HI发生时部分患者病情加重,头痛发生率最高。根据头颅CT的表现可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认为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大面积梗死及心源性栓塞患者,无论临床症状是否加重,均需在治疗中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合理修正治疗方案。
2008年12期 No.594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韶平;刘家锋;
2003年~2006年我们对收治的8例臂丛神经鞘膜瘤患者(源自臂丛上干2例,中干3例,C2~3神经根1例,外侧束1例,内侧束1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8例术后神经功能正常,随访6个月以上,无1例复发,认为手术治疗臂丛神经鞘膜瘤在手术中应逐层剥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保护好神经干。
2008年12期 No.59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兴;阚志生;冯世宇;赵静;
选取良恶性脑膜瘤手术切除标本33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在恶性和良性组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和29%,两者比较,P<0.01,测定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25.0±3.86和10.3±1.12,两者比较,P<0.01。认为PCNA在脑膜瘤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的指标之一。
2008年12期 No.594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丽;池爱群;张晓辉;
临床选取需行根管充填术的患者353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Cortisomol充填根管,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充填根管。结果实验组术后急症发生率(4.44%)明显少于对照组(16.18%),两组比较,P<0.01。认为使用Cortisomol根充材料一次性根管充填大大减轻术后的并发症且减少复诊次数。
2008年12期 No.59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改英;
采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酶免疫试剂盒测定1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者术中取出鼻窦腔内分泌物做涂片,多功能显微观察仪检查肺炎支原体。结果156例血清标本中,56例阳性,其中15例患者鼻窦腔内分泌物涂片在多能功显微观察仪下检查到肺炎支原体。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慢性鼻窦炎发病有关,可能是导致慢性鼻窦炎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2008年12期 No.594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