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金旭;陈炜;张志坚;端礼荣;卞秀娟;丁明;张小燕;万兵;
目的研究重组大鼠IL-18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IL-18基因表达;MTT法检测IL-18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8干预前后成纤维细胞中Ⅲ型胶原蛋白、TNF-α、MMP9、IL-13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细胞未检测到IL-18mRNA表达,IL-18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IL-18干预早期显著增强成纤维细胞表达Ⅲ型胶原蛋白、TNF-αmRN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IL-18不能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MMP9和IL-13 mRNA。结论IL-18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NF-α产生作用。
2008年13期 No.59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钊;蒋捍东;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中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生物膜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①选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霉素酶和金属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应用L-肉汤(LB)、胰酶大豆肉汤(MHB)、水解酪蛋白胨肉汤(TSB)三种培养基建立细菌生物膜模型;②选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应用微量稀释法和MBECTM-Device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生物膜菌清除浓度。结果①浮游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形成生物膜后,铜绿假单胞菌在三种培养基中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LB<MHB<TS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环境可影响生物膜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008年13期 No.59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若葆;王箐;李洪先;黄琰;王金平;薄其付;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长期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分为1~6月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吸烟COPD模型。光镜下观察吸烟对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TGF-β1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随吸烟时间延长,肺泡腔不规则扩大,肺泡间隔破裂,有的肺泡融合成肺大泡,以吸烟6月组最为明显,肺组织结构表明COPD模型建立成功。RT-PCR结果表明,TGF-β1mRNA在正常肺组织中呈微弱表达,随吸烟时间的延长,TGF-β1mRNA表达增多,5月组表达最多。结论长期吸烟可引起气道壁炎细胞浸润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导致COPD发生。TGF-β1表达随吸烟月份增加逐渐增多,肺组织结构破坏与TGF-β1表达有相关性,表明TGF-β1在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13期 No.595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史有奎;马娟;袁洲杰;孙婷;李淑兰;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编码区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序确定49例COPD患者(COPD组)和48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基因突变类型,同时测定COPD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结果β2-AR编码区16、27位点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1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FEV1%值显著相关(P<0.01),G ly/G ly与Arg/G ly基因型患者的FEV1%值低于Arg/Arg基因型患者。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FEV1%值显著相关(P<0.05),G ln/G ln与G ln/G lu基因型患者的FEV1%值低于G lu/G lu基因型患者。结论β2-AR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COPD发病的基本原因,但其能够影响COPD患者的肺功能。
2008年13期 No.595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峰;王美豪;吴式琇;黎金林;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评价肺癌脑转移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1H-MRS检测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前后肿瘤、瘤旁组织和对侧正常组织肌酐(Cr)、胆碱(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水平,计算放疗前后Cho/NAA、Cho/Cr、NAA/Cr的比值。结果放疗后,1H-MRS表现为NAA/Cr、Cho/Cr、Cho/NAA下降,其中Cho/Cr、Cho/NAA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1H-MRS可评价肺癌脑转移放疗前后的代谢变化,对评价肺癌脑转移放疗效果具有一定价值。
2008年13期 No.595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芝;吕长俊;李嘉文;郝东;王涛;李志;
目的探讨打开肺通气策略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重症ARDS患者采用肺复张手法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对动脉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并与传统呼吸方式就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并发症等对比。结果患者肺顺应性明显提高,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待机时间缩短、存活率提高。结论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ARDS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008年13期 No.59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哲毅;华参;高翔;华振浩;吉程程;熊锡山;胡惠民;梅长林;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DN)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雄性KK-Ay小鼠和C57BL/6 J小鼠各30只,每两周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及随意尿测尿微量白蛋白,眶后静脉丛采血测空腹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白蛋白。8、12、20周龄时两组分别处死10只小鼠取肾脏行病理检查。结果不同周龄KK-Ay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比同周龄C57BL/6 J小鼠高(P<0.05),且随周龄增加而进展,8周龄表现为典型2型糖尿病,12周龄进入早期DN,20周龄肾脏病理表现为特征性DN改变,但未见肾功能下降。结论KK-Ay小鼠是研究DN早期病变的理想模型。
2008年13期 No.595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爱娟;许剑辉;陈晓梨;陈振萍;葛菁;王晓燕;杨仁池;
目的分析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157例ITP患者和136例正常人的基因分型。结果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和正常人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基因频率的分布类似,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与ITP易感性无关。
2008年13期 No.595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群英;徐芸;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的数量,探讨其在PBC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CD4+CD2+5和CD4+CD2-8T细胞的数量。结果59例急性期PBC患者的CD4+CD2+5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CD4/CD8和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PBC治疗后的CD4+CD2+5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CD4+/CD8+无显著变化。结论随治疗后症状改善,PB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明显上升,CD4+CD2-8T细胞明显下降,提示PBC的发病和发展与该群细胞数量密切相关。
2008年13期 No.595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房丽;付爱双;王红阳;
将82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单用吉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21 d为一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1 a生存率。结果B组有效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A组;1 a生存率A组高于B组(P均<0.05)。认为单用吉西他滨治疗NSCLC毒副反应轻,可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008年13期 No.59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卫民;李华;陈素芳;
选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50例(OSAHS组)和健康志愿者44例(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抵抗素、血脂、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OSAHS组测定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①OSAHS组血清抵抗素、BMI、WHR及血脂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抵抗素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②血清抵抗素与BMI、WHR、TG、TC呈正相关。③OSAHS组BMI与AHI呈正相关,与SaO2呈负相关。认为OSAH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是导致OSAHS的重要因素,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了新思路。
2008年13期 No.595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桂明;张迎春;王俊玲;崔韡;陈玲;
将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静滴氟美松,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喘合剂、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缓解起效时间短,肺功能短时间明显改善,治疗24 h后FEV1增值平均约20%。认为平喘合剂、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2008年13期 No.595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维娜;戚平平;孙运波;
将全身麻醉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和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全麻清醒时分别给予负荷剂量的不同镇静剂后,改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镇静镇痛药物,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 IS)调整用量达到目标镇静。用药即刻开始记录动态心电图及用药前后的心率(HR)、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血流动力学、频域分析指标中,两组均表现为血压、总功率、低频(LF)、高频(HF)下降(P<0.05),但MF组HR增快,LF/HF升高,而PF组HR减慢,LF/HF下降,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域指标分析,RR间期标准差随时间延长均显著降低(P<0.05),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仍在正常范围内。认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可动态反映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镇静时患者自主神经的不同变化;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镇静药物,以提高镇静治疗的安全性。
2008年13期 No.595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付群;
检测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评分、肺功能、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三烯B4(LTB4)水平。结果COPD组血清LTB4、α1-AT均高于对照组;COPD组LTB4与临床表现评分呈正相关,与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负相关;COPD急性发作期α1-AT水平与稳定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COPD患者气道炎症持续存在,LTB4与气道炎症程度呈正相关,COPD急性发作期α1-AT无明显升高。
2008年13期 No.595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立宇;
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血常规、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肺炎患者vWF、t-PA、D-D、N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AI-1升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肺炎患者存在显著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可能与炎症相关。
2008年13期 No.59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向镜芬;曾峰;杨祥;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综合治疗)和治疗组(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综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体温、痰量、肺部音、WBC、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临床症状、体征、WBC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率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认为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有利于迅速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血气交换,减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2008年13期 No.59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冬青;吴寿岭;王希柱;杨国强;宋绍敏;李宏芬;张秋芬;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服用氢氯噻嗪(HCTZ)6周后,按不同α-adducin基因型和CYP11B2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合患者的血压下降值。结果α-adducin基因TT、TG、GG基因型患者收缩压均下降,TT基因型收缩压下降值显著大于TG、GG型(P<0.01);CYP11B2基因CC、CT和TT基因型患者收缩压亦均下降,但下降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Tα-adducin×CC CYP11B2基因型组合患者收缩压下降值与其他基因型组合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醛固酮浓度和TTα-adducin基因型、TTα-adducin×CC CYP11B2基因型组合是影响患者收缩压下降的主要因素。认为α-adducin基因TTα-adducin基因型与HCTZ的降压疗效相关;TTα-adducin×CC CYP11B2基因型组合患者对HCTZ的降压反应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患者。
2008年13期 No.59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凌;张俊生;
每次涂敷0.3 g的5%甲巯咪唑(MM)和0.5%氢化可的松(HC)复方抗甲状腺软膏(CATO)于甲状腺表面皮肤局部治疗甲亢患者与不同剂量的CATO、耳后皮肤用药与同剂量口服以及不同浓度的复方软膏和单方软膏局部治疗比较,表明该治疗方法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病例较多和较早,认为该处方、剂量和用药途径最好。
2008年13期 No.59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东亮;
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72 h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纤溶酶和杏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血栓通静滴,疗程均为10 d。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有明显差异。提示纤溶酶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2008年13期 No.59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铃;朱红枫;魏洪平;陈桃;陈书琴;
检测室间隔缺损(VSD)并心力衰竭(HF)患儿的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压力,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HF组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HF临床严重程度、CTnT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LVEF无关(P>0.05);肺动脉高压可引起NT-proBNP升高;NT-proBNP≥244.82 fmol/m 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3.84%,CTnT阳性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1.42%。认为VSD并HF患儿NT-proBNP显著高于正常,并与HF的临床严重程度、CTnT呈正相关,是诊断小儿HF、判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有助于诊断和预测小儿HF的预后。
2008年13期 No.59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改非;邵松海;王武军;
对31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术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将患者分为AF组和非AF组,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易致AF的有关因素。结果OP-CAB术后AF的发生率为15.7%,高龄、高血压、急诊手术、血管桥数、术后早期没及时用β受体阻滞剂、血钾浓度是术后AF的危险因素。认为OPCAB术后AF的发生较普遍,围术期需进行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术后AF的发生。
2008年13期 No.59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艺英;李长生;
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组,检测其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BNP、CRP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CHF患者BNP、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P<0.01);BNP、CRP按气阴两亏—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CHF组不同证型与BNP、CRP呈正相关(P<0.01)。认为BNP、CRP可能成为中医辨证分型的指标之一。
2008年13期 No.59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何锐;张素平;杜德坤;邓婉青;王慕真;梁瑞华;尹义臣;
将20例发病6 h以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溶栓前及溶栓后给予中药活血化瘀汤口服,对照组不服中药汤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48 h、30 d卒中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80%,对照组为7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8 h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30 d时更加明显(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认为活血化瘀汤对介入性动脉溶栓疗效有协同作用,安全有效。
2008年13期 No.595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春艳;
选择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73例,其中冠心病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5例。另择33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认为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2008年13期 No.59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玉华;王伟;朱国平;许玉芳;何小红;
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孕26、30、34、38周时的血尿酸(UA)及尿蛋白水平,并与同期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病情加重显著增高(P<0.05)。②随UA水平升高,围产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质量儿、宫内死胎、早产数目增加。观察组随UA水平升高,妊娠程度加重,新生儿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③尿蛋白++、+++、++++组间UA水平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④UA>400μmol/L时,围产儿死亡率增加,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认为UA升高是围产儿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UA可作为妊高征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UA>400μmol/L可作为终止妊娠的时机。
2008年13期 No.59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静;韩波;
将253例儿童按体质量指数(BM I)分为肥胖组和正常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体成分。结果:①正常组女童全身脂肪含量、脂肪百分含量、躯干脂肪含量明显高于男童(P均<0.05),男童肌肉组织含量明显高于女童(P<0.05);②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但无性别差异(P>0.05);③肥胖组男女脂肪、肌肉组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脂肪含量、脂肪百分含量、躯干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认为男童较女童结实;儿童肥胖与否并不影响骨骼发育及骨密度;单纯性肥胖症儿童主要是脂肪含量、脂肪百分含量、躯干脂肪含量增加。
2008年13期 No.59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宫玉典;刘文娟;初永丽;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GDM组)的空腹血浆抵抗素浓度,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及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抵抗素与FPG、FIN、血脂、HOMA-IR的相关性。结果:①GDM组血浆抵抗素、BMI、FPG、FIN、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GDM组血浆抵抗素浓度与BMI、FPG、甘油三酯、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47、0.49、0.42、0.62,P均<0.05)。认为抵抗素参与了GDM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血浆抵抗素浓度可能作为评价GDM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种新的敏感指标。
2008年13期 No.59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俞淑静;王晓梅;周晶;
将糖尿病性心肌病(DC)患者随机分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测量其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CAM-1、ICAM-1、hsCRP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明显改善(P均<0.01)。认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延缓DC发生发展;VCAM-1、ICAM-1和CRP有望成为DC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2008年13期 No.59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颖;江明华;朱宝玲;姚荣欣;赵志光;
采集50例正常对照、9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末梢血,检测其血小板聚集功能(PAG)、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结果恶性肿瘤患者PLT增多,PAG增强(P<0.01),FIB、D-D明显增高(P<0.05),有远处转移或周边有侵犯时更加明显,PT、TT、APTT较正常对照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恶性肿瘤存在凝血活性亢进和继发纤溶状态;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血小板抑制剂、抗凝物质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
2008年13期 No.59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睿;吕如锋;伍国锋;
对1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以评价其自主神经功能,并与健康查体者进行对比。结果甲亢组潜伏期异常26例,异常率23.2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波幅异常86例,异常率76.79%,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亢组心电图P波增高较对照组明显。认为甲亢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异常;SSR检查是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客观指标,对指导甲亢的早期诊治、观察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2008年13期 No.59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苗秀兰;杨茂梧;辛维凤;
将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奥曲肽联合潘托拉唑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出血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小剂量奥曲肽联合潘托拉唑方案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可作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
2008年13期 No.59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彭定宏;
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组给予奥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口服,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总疗效、临床活动指数、IL-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临床活动指数、IL-8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认为改善趋化因子IL-8的表达可能是奥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2008年13期 No.59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武贵存;卞晓山;魏长宏;宋智兴;
将5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TCF组和FLP组,TCF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5-Fu)/醛氢叶酸(LV)方案化疗,FLP组采用5-Fu/LV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结果TCF组总有效率为65.6%,FLP组为3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F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认为T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2008年13期 No.59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豫峰;薛金虎;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kp2、P27kipl及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Skp2、P27kipl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在大肠癌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其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Skp2及CyclinE蛋白的表达均与P27kipl呈负相关(r=-0.367、-0.557,P均<0.05),Skp2与CyclinE蛋白的表达不相关。提示P27kipl、Skp2及CyclinE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关,有望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2008年13期 No.59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海珍;
检测200例5周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并对Hp-IgG阳性患儿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结果RAP患儿中Hp-IgG阳性率为41.0%;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儿童Hp-IgG阳性率为10.0%,学龄儿童为31.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p-IgG阳性患儿行14C-UBT检查的阳性率为87.8%。认为血清Hp抗体检测适合于儿童RAP的Hp感染检查。
2008年13期 No.595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道俊;许新华;薛峰;黄乔;彭绪申;张建宇;
将92例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同期化放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化疗方案采用DC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放疗采用6MV X线常规分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两组总有效率、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严重,但经积极处理均可耐受。认为DC方案与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获得较理想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2008年13期 No.595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闫焱;周昆;樊青霞;
将5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葡萄糖酸钙+含草酸铂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含草酸铂化疗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草酸铂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毒性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草酸铂平均累积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与无神经毒性者比较,两组有神经毒性者的SNAP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SCV下降(P<0.05)。提示草酸铂的神经毒性主要作用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而对运动神经元细胞膜的影响较小;葡萄糖酸钙联合硫酸镁可以减少草酸铂神经毒性的发生,增加草酸铂累积剂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08年13期 No.595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刚平;张红;梁粉花;戴翠华;王洪远;徐玲;付青;
对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患者分别进行CD10、重型钙调蛋白结合蛋白(h-caldesmon)、CD44v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其病理组织形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中CD10阳性率89.7%;UES与ESN、ESS比较,CD10、Ki-67及PR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ldesmon、CD44v3、E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PR在ESN、ESS、UES中表达逐渐减弱,而Ki-67则逐渐增强;9例伴平滑肌分化。认为ESN、ESS、UES均可伴平滑肌分化;CD10是诊断子宫间质肿瘤比较特异的抗体,结合组织形态及h-caldesmon、CD44v3可增加其特异性;EST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与CD10、PR、Ki-67阳性表达的数量和强度有关;ER、PR常规检测主要用于指导孕激素辅助治疗。
2008年13期 No.595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利辉;彭建军;
将2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手术后使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和国产血管封堵器行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与人工压迫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Perclose血管缝合器或封堵器均能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但封堵器适用范围更广。
2008年13期 No.595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峰;王洪凌;
检测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未发生感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Alb、pre-Alb以及hsCRP手术前后降低/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认为Alb、pre-Alb和hsCRP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并发感染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2008年13期 No.59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春明;付国伟;文冰;舒礼良;赵文增;
取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胸骨骨髓,Ficoll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在猪去细胞主动脉瓣叶表面2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结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种植情况。结果经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纤维网状支架表面形成一层基本连续的细胞层。认为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组织是良好的纤维支架,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2008年13期 No.59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