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MCM2和Rb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蔡开贵;罗英;李里香;刘月辉;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LSCC组织、10例喉癌前病变、10例声带息肉及10例LSCC癌周正常喉组织中MCM2与Rb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和LSCC组织中MCM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00%、30.00%和85.00%,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80.00%、60.00%和36.67%;LSCC中MCM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喉癌前病变及癌周正常喉组织(P均<0.05),且与喉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LSCC中R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前病变及癌周正常喉组织(P均<0.05);LSCC组织中MCM2与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2,P<0.05)。结论MCM2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L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MCM2有助于判定L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2008年18期 No.60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LY294002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梁建锋;韩新光;

    目的观察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Y294002作用于Tca8113细胞。MTT法检测Tca8113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经LY294002作用后,Tca8113细胞凋亡率增加;40μmol/L的LY294002作用72 h后,Tca8113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改变;Tca8113的抑制率和凋亡率均与LY294002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9、0.412,P均<0.01)。结论LY294002抑制Tca8113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2008年18期 No.600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咽癌组织中AKT2的表达及意义

    陈应超;李里香;张少容;谭静;罗璝;

    目的探讨AKT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和2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AKT2,并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KT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0%(24/50),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8.0%(2/25)相比,P<0.01;AKT2的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AKT2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鼻咽癌发生及侵袭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2008年18期 No.60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眼视LASIK术治疗远视眼老视远期疗效观察

    马鲁新;徐文文;王利华;

    目的评价Monovision(单眼视)LASIK术矫正远视眼老视的远期疗效。方法远视眼老视患者共38例(76眼),术前屈光度(+2.1±1.0)D。采用LASIK手术,依据单眼视原理(优势眼远视力矫正至最佳,非优势眼矫正至一定度数的近视)施术。结果术后双眼远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P>0.05;术后双眼近视力均达J 2以上;优势眼与非优势眼实际矫正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别分别为(0.52±0.69)、(0.77±0.85)D;术后43.6%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夜间视物困扰,37%有眩光等不适。结论单眼视LASIK术治疗远视眼老视远期疗效好,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2008年18期 No.60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腺病毒介导人Rb94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生长作用观察

    王芹;李进;赵艳芝;岳井银;穆传杰;唐卫生;

    目的观察含有视网膜母细胞瘤(Rb)9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Rb94)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Ad-Rb94于体外转染食管癌细胞EC-9706(Ad-Rb94组),设对照腺病毒组(Ad-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EC-9706细胞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结果Ad-Rb94组EC-9706细胞在转染后第3天开始生长缓慢,在转染后第5天本组细胞的生长与Ad-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受抑制(P<0.05)。Ad-Rb94组G1期细胞比空白对照组增加14%~19%,G2期和S期细胞分别减少4%~6%和10%~13%。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Rb94基因可有效转染人食管癌细胞,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

    2008年18期 No.600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肝癌细胞系DcR3的表达及意义

    陈罡;党裔武;罗殿中;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诱捕受体3(DcR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取人肝癌细胞HepG2、HepB3、SMMC-7721、bel-7402、bel-7405及癌旁肝细胞QSG-7701和正常肝细胞HL-7702,RT-PCR和EnVision法分别检测其DcR3 mRNA和蛋白;MTT法检测加入DcR3中和性抗体后的肝癌细胞存活率。结果DcR3在5种肝癌细胞中均有mRNA和蛋白的表达,QSG-7701及HL-7702均无表达。加入DcR3中和性抗体后肝癌细胞存活率下降。结论肝癌细胞高表达DcR3,DcR3中和性抗体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2008年18期 No.600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NF-κB decoy寡核苷酸对结肠癌SW480细胞TLR4表达的影响

    徐晓云;李彬;蔡建辉;王凤安;

    目的探讨核转录子κB(NF-κB)decoy寡核苷酸(ODNs)对结肠癌SW480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细胞,LPS(10μg/L)刺激3 h后,用脂质体Lipofectin2000介导NF-κB decoyODNs转染6 h,RT-PCR法检测细胞的TLR4 mRNA。设对照组、LPS组、SODN组、Lipofectin2000组。结果转染NF-κB decoy ODN的SW480细胞的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1)。结论NF-κB decoy ODNs明显抑制SW480细胞TLR4的表达。

    2008年18期 No.600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EGCG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观察及机制探讨

    滕若冰;莫发荣;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酸(EGCG)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p1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T24细胞加EGCG培养后,MTT法检测T24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检测T24细胞周期,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检测EGCG作用前后T24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T24细胞p16 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EGCG均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EGCG作用48 h后T24细胞p16 mRNA表达增强,且甲基化程度减弱。结论EGCG可逆转T24细胞p16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显著上调其p16 mRNA表达,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

    2008年18期 No.600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杨堃;高美华;刘相萍;隋爱华;

    目的构建靶向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microRNA(miRNA)干扰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设计并合成4对编码mdr1 pre-miRNA的单链寡核苷酸,退火成双链后将其连接入miRNA干扰载体pcDNA6.2-GW/EmGFP-miR,构建成重组质粒,酶切并测序鉴定其正确性。结果获得的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证实其插入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4个靶向mdr1的miRNA干扰载体。

    2008年18期 No.600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临床札记

研究生专栏

  • RNA干扰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及VEGF-C mRNA表达的影响

    路武豪;娄卫华;赵国强;冯龙;

    目的观察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针对人特异性VEGF-C的小RNAi(siRNA)靶序列mRNA,分别设计、合成含有19 nt干扰序列的寡核苷酸(同时随机组合出一条对照序列),将两两互补的寡核苷酸经退火后所形成的序列克隆到pSuper-neo载体中构建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重组体至喉鳞癌Hep-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检测其VEGF-C mRNA。结果转染VEGF-C靶向siRNA载体的Hep-2细胞生长减慢,S期细胞显著减少,VEGF-C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VEGF-C靶向RNAi重组体可显著抑制Hep-2细胞增殖及其VEGF-C mRNA的表达。

    2008年18期 No.600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形态测量

    周婷;陆守昌;

    目的评估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畸形程度。方法随机选取79例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对其鼻部形态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术修复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鼻尖—鼻底高度、鼻小柱高度、鼻孔大小、鼻尖指数相比,P均<0.05,术后患儿的患侧与健侧鼻孔横径相比,P<0.05。结论单纯应用Millard法行唇裂修复后患儿呈现鼻畸形,很难达到鼻对称。

    2008年18期 No.600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上巩膜静脉电凝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董敬民;张金嵩;胡军;韩志强;

    目的建立大鼠稳定持久的慢性高眼压模型。方法健康成年W istar大鼠40只,术前眼压(15.13±1.48)mmHg,用高频电刀上的单极电凝器阻断右眼12~6点处的3条巩膜上静脉(左眼为对照眼)。结果术后1周,大鼠眼压升高为(25.72±3.54)mmHg,与术前相比,P<0.01;术后4周眼压为(24.52±3.15)mmHg,仍高于左眼的(15.53±1.54)mmHg,二者相比,P<0.01。结论上巩膜静脉电凝可建立稳定持久的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

    2008年18期 No.600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LIGHT、IFN-γ基因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

    毕崇尧;吴力群;韩冰;卢云;吕振华;刘相萍;

    目的观察LIGHT、IFN-γ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及其Caspase-3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方法用LIGHT、IFN-γ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4C-LIGHT-cDNA、pcDNA4C-IFN-γ-cDNA及其转化的E.coliJM-109感受态大肠杆菌,经质粒提取后,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同时设对照组(未转染)。分别于转染后12、24、48 h收集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Caspase-3、survivin。结果转染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量在对照组、LIGHT单转组、联合转染组呈逐渐递增趋势,survivin表达量呈递减趋势。结论LIGHT转染后能通过调节HepG2细胞Caspase-3及survivin的表达来发挥促细胞凋亡作用,INF-γ能增强LIGHT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且显著上调其Caspase-3的表达。

    2008年18期 No.600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素对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外膜重塑干预作用的研究

    王新;赵松;张超;梁亚鹏;赵高峰;

    目的探讨肝素对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外膜重塑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只;A组正常饲养,B组作低氧处理4周,C组作低氧处理4周后给予肝素处理。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PaCO2和PaO2。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动脉外膜巨噬细胞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用RT-PCR一步法检测肺组织中的MCP-1mRNA。结果B组mPAP、RV/(LV+S)、PaCO2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1),而PaO2则相反。肺动脉外膜单视野平均巨噬细胞数目(MAM)、巨噬细胞MCP-1蛋白及肺组织MCP-1 mRNA的表达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MCP-1可能参与了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外膜重塑,促进了PAH的发生、发展。肝素封闭了MCP-1的作用,抑制肺血管结构外膜重建,减轻肺动脉高压。

    2008年18期 No.600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在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宋军民;曾玉剑;李园;周总光;王玲;周斌;徐兵;刘海义;

    Toll样受体4(TLR4)缺失株及其野生株小鼠各40只,分别自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人重组热休克蛋白(Hsp)70或生理盐水,2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下腔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RT-PCR定量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TNF-αmRNA,Luminex xMAP system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结果显示,野生株小鼠单核细胞NF-κB活性增强,TNF-αmRNA表达显著上调,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升高;TLR4缺失株小鼠的上述各指标无变化。认为细胞外Hsp70可通过细胞膜TLR4转导信号,诱导机体无菌性炎症反应。

    2008年18期 No.600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犬左乳内动脉Y桥重建冠脉血运后血流量变化

    孙毅;马润伟;张桂敏;蔡冰;宋怡;夏健明;白向锋;

    测定犬心脏静息与负荷状态下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Y桥(LIMA-Y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CA)及应用LIMA-Y桥进行冠脉血运重建后CA平均流量,评估LIMA-Y桥的血流量储备。结果显示,静息状态时,犬CA血流量为(101.6±8.5)ml/min,LIMA-Y桥重建CA后为(110.5±12.3)ml/min,两者相比,P>0.05;负荷状态时,犬CA血流量为(372.4±22.1)ml/min,LIMA-Y桥重建CA后为(189.5±21.5)ml/min,两者相比,P<0.05。认为用LIMA-Y桥行CA重建能满足犬心脏静息状态时的心肌供血,负荷状态时则不足。

    2008年18期 No.600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血清AFP、CEA、SF、AFU和T_3、T_4、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张红绪;宋焱艳;冯强;刘丹丹;张怡;贾孟;邢文会;胡萍;

    用DENA作诱癌剂,建立SD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自诱癌之日起,分别于14、28、56、77 d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激素(T3、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速率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显示,在大鼠肝癌变进程中,其血清AFP、CEA和S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在所有的大鼠中均未检测到AFU;T3在14 d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急剧下降,28、56、7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4在28 d达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开始下降,但在56 d仍高于对照组(P<0.01),77 d低于对照组(P<0.01);在诱癌过程中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T3、T4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IGF-Ⅱ作为肝癌前病变的警示信号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18期 No.600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万玉柱;徐伟;

    对8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行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术后电子喉镜检查示8例患者的患侧声带不同程度由旁正中位移至或接近正中位,发音时声门闭合恢复正常,主观感觉声音基本正常或明显好转。认为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年18期 No.600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O_2激光手术治疗喉狭窄临床观察

    石继红;金国威;王军;张建新;

    全身麻醉显微支撑喉镜下利用CO2激光手术治疗喉狭窄20例,其中施术1次18例、2次2例。20例患者均在1次或2次手术后5~10 d拔除气管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及发声。认为CO2激光手术治疗喉狭窄,可提高拔管率,恢复患者喉功能。

    2008年18期 No.600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环甲膜穿刺、切开术的临床应用解剖

    王辉;周新华;

    对20例正常成人尸体喉标本进行观察,依次进行模拟环甲膜穿刺和切开术,并对环甲膜进行解剖测量。皮肤至环甲膜内面黏膜的厚度为(4.0±0.5)mm;环甲膜穿刺最小进针深度为(7.0±0.5)mm,最大为(28.6±2.5)mm;环甲膜略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底(上宽)为(16.1±1.2)mm,顶(下宽)为(6.2±2.8)mm,高(前角的下缘至环状软骨弓上缘中点的距离,即环甲正中韧带高度)为(11.0±1.0)mm。18例(90%)有横行的环甲动脉弓,均位于环甲膜的上1/2处。认为成人进行环甲膜穿刺时,可用1~3枚直径为3 mm左右的穿刺针;一般穿刺最小进针深度为(7.0±0.5)cm,最大为(28.6±2.5)mm;环甲膜切开术应在环甲膜的中下部进行,宜采取横切口,长度不应超过1 cm。

    2008年18期 No.600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陈伟;蔡婉婷;解孝锋;

    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Medpor)作为植入材料,经不同入路开眶术对22例眼眶爆裂性骨折进行整复。术后22例眼球内陷患者中19例被矫正、3例欠矫,17例眼球运动受限患者中11例眼球运动不再受限、5例轻度受限、1例明显受限,20例复视患者中7例复视消失、7例改善、6例无效。术后眶下神经麻痹3例。认为手术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手术疗效与手术时间,填充物体积、位置,嵌顿的眶内容物是否充分松解有关。

    2008年18期 No.60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分析

    高萍;张春梅;王绪保;

    实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眼共1045眼,术后低视力138眼,主要与自身眼部合并症及手术并发症有关。认为提高手术质量及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是降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措施。

    2008年18期 No.60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切除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

    李秀娟;张金嵩;

    采用外路肿瘤切除术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8例。术后视力不变1例、下降7例;眼球形态正常7例,因术后半年发生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而行眼球摘除术1例。随访24~42个月,未出现肿瘤眼部复发或全身转移。认为手术切除脉络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08年18期 No.60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达克罗宁联合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治疗化学性根尖周炎临床观察

    季延安;宋庆红;

    将112例化学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各56颗。研究组给予达克罗宁联合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封药术和根充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封药术和根充术治疗。治疗后1d研究组患牙自发痛消失36颗、3 d消失18颗、7 d消失2颗,3 d有效率为96.42%、7 d为100%,对照组分别为6、12、23颗(15颗自发痛未消失)及32.14%、73.21%;两组治疗3 d和7 d时的有效率相比,P均(0.05。治疗后1 d研究组患牙叩痛消失30颗、3 d消失22颗、7 d消失4颗,3 d有效率为91.07%、7 d为100%,对照组分别为0、12、28颗(16颗叩痛未消失)及21.43%、71.43%;两组治疗3 d和7 d时的有效率相比,P均(0.05。认为达克罗宁联合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化学性根尖周炎治疗中止痛效果明显迅速。

    2008年18期 No.60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其对牙龈组织中IL-8的影响

    薛同银;

    将30例牙周炎患者的60颗患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颗。对照组只做牙齿基础治疗,实验组做完基础治疗后将米诺环素软膏注入牙周袋。两组于首次治疗后第8周菌斑指数、牙周牙袋探诊深度及探诊出血、IL-8与治疗前相比,P均<0.01;治疗前两组IL-8相比,P>0.05,治疗后相比,P<0.05。认为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明显,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IL-8而实现。

    2008年18期 No.600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靳松;

    对45例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随访6个月~1 a,局部凹陷畸形不明显,Frey综合征发生率13.3%(6/45),与对照组的52.3%(23/44)相比,P<0.05。认为胸锁乳突肌瓣用于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后局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2008年18期 No.600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良枕骨大孔区硬膜成形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孟凡国;费昶;于建军;张健;

    对17例Arnold-Chiari畸形(ACM)并脊髓空洞症(SM)患者,采用改良枕骨大孔区硬膜成形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和改善14例;随访15例,有效13例;11例行MR I检查,其中枕大池解剖成形9例,脊髓空洞缩小7例。认为改良枕骨大孔区硬膜成形术是治疗ACM并SM的有效方法。

    2008年18期 No.60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附32例分析)

    程鹏;姚长义;王运杰;刘云会;

    对32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实施一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21例,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7例,分期翼点入路开颅手术4例。效果优良26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系统体征3例,其中2例偏瘫,1例昏迷。认为颅内多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应优先处理破裂出血侧动脉瘤。

    2008年18期 No.60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与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孙德科;鞠发军;辛军;李宪锋;武涛;崔明芹;

    对30例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前病灶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术后病灶区、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结果显示,术前脑胶质瘤随肿瘤级别的增高病变区rCBV升高,P<0.01;术后复发者,病变区CBF、CBV较未复发者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升高,P均<0.01;未复发者,病变区CBF、CBV较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低,P均<0.05。认为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对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而且有助于术后疗效评价。

    2008年18期 No.60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脑室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陈飞;邵高峰;杨刚;裘互顺;吴舟良;石瑜;

    分析4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诊断为烟雾病18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颅内动脉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造影阴性8例。认为DSA检查对PIV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条件的PIV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

    2008年18期 No.60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郑俊娥;张向丽;

    1997~2006年,山东侨联医院共实施剖宫产1747例。前5 a剖宫产率为20.59%,后5 a为54.27%,二者相比,P<0.01;前5 a剖宫产指征顺位前三位分别为难产(54.41%)、臀位(10.29%)、胎儿窘迫(8.82%),后5 a为胎儿窘迫(30.91%)、难产(23.40%)、社会因素(15.63%),构成比中以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的上升为主;前5 a新生儿窒息率为8.87%,后5 a为3.78%,二者相比,P<0.01;前5 a围生儿病死率为10.67‰,后5 a为9.83‰,二者相比,P>0.05。认为10 a间剖宫产率显著上升,剖宫产指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及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大幅升高,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上升也很明显;剖宫产率的上升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但对围生儿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2008年18期 No.600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观察

    王艳丽;

    6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病情进展缓急分为突发型(A组)11例和渐进型(B组)57例,均给予解痉、降压、促胎肺成熟等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A组11例(100%)均出现严重并发症,B组18例(31.61%)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相比,P<0.01;A、B两组围生儿存活率分别为27.27%(3/11)、79.31%(46/57),两组相比,P<0.01。认为突发型重型子痫前期患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围生儿存活率低,不宜行期待治疗,而渐进型可适当行期待治疗。

    2008年18期 No.600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郭尚云;

    选择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于绝经前行单纯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阴道炎、宫颈炎未绝经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方法测定观察组术后1、3、5 a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对照组统一测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E2、P水平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FSH、LH水平呈上升趋势。认为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下降。

    2008年18期 No.600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128例临床分析

    魏力;张岩;郝凤英;

    经腹腔镜实施输卵管切除术及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切除及患侧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共128例。手术成功126例,发生并发症2例。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2008年18期 No.60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阴道流血诊治中的应用

    李国先;卢晓芬;李爱华;

    对36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PMB)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部分确诊者同时在宫腔镜下治疗。宫腔镜检查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8.0%、100.0%、100.0%、97.7%、96.2%。在宫腔镜下治疗者均治愈。认为经宫腔镜诊治PMB,确诊及治愈率均较高。

    2008年18期 No.60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颈癌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及意义

    李萍;孙合群;王珂;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宫颈组织中的环氧合酶(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结果显示,COX-2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P<0.05);COX-2、MMP-9在Ⅲ~Ⅳ期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P<0.05);COX-2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5)。认为COX-2、MMP-9与宫颈癌的发病、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2008年18期 No.600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华金莲;王秀伟;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E-cadherin,与子宫肌瘤组织作比较。结果显示,E-cadherin评分,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增殖期为(9.6±1.4)分、分泌期为(11.6±1.6)分,异位内膜增殖期为(12.2±1.7)分、分泌期为(13.0±1.8)分;肌瘤组增殖期为(8.3土1.6分)、分泌期为(10.5±1.5)分;腺肌病组各期异位内膜E-cadherin评分与在位内膜相比,P均<0.05;各期在位和异位内膜与肌瘤组相比,P均<0.05。认为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在位和异位内膜E-cadherin表达均升高,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2008年18期 No.600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柱凝胶试验在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G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王谦;

    对236例O型血孕妇分别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测定血清IgG抗体。微柱凝胶试验、抗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分别为66.3、34.1,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4.0%、34.3%;两种方法检出的抗体效价及阳性率相比,P均<0.01。认为在O型血孕妇产前血清IgG抗体检测中,微柱凝胶试验比抗球蛋白试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008年18期 No.600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1434例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孙莉;连海燕;卞金玲;徐丽;颜敏;李瑞芝;

    性传播疾病(STD)患者11 434例,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各占30.65%、28.21%、16.32%,非婚性接触传染占86.73%、间接传染占4.39%、配偶传染占8.79%。认为STD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多见,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途径。

    2008年18期 No.600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康庆民;敬小青;张学军;杨曙光;岳秋菊;刘亚丽;

    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116例,行肝管切开取石49例,肝右叶部分切除15例,肝左叶切除3例,左肝外侧段切除32例,肝管切开取石及胆囊切除15例,术中用胆道镜取石77例。术后结石残留率19.8%。认为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应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

    2008年18期 No.60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分析

    王兆太;韩东;刘栋;郑莉;张曰涛;陈秋楠;徐燕;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积液、感染至愈合不良的患者18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56例,采用常规的传统换药治疗;B组64例,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切口;C组61例,用银离子护创液喷洒切口。结果显示,B和C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35±2.55)、(9.77±2.45)d,与A组的(14.76±3.61)d相比,P均<0.05;感染性切口愈合时间A、B、C三组分别为(19.76±4.55)、(12.86±3.58)、(10.45±3.26)d,组间相比,P均<0.05。认为细胞生长因子及银离子护创液喷洒治疗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优于传统的换药疗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对于感染切口,银离子护创液切口喷洒优于传统的换药和细胞生长因子切口喷洒。

    2008年18期 No.60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外伤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19例诊治分析

    张勇;孙凤岭;臧桐;

    对19例外伤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膀胱注水试验阳性18例、阴性1例,腹腔穿刺3例均阳性,膀胱逆行造影检查1例阳性。19例均行手术治疗(膀胱修补术15例;一期单纯膀胱造瘘术2例,3个月后行二期尿道手术;一期尿道会师术2例)。痊愈17例,留置永久膀胱造瘘管1例,定期行尿道扩张1例。认为膀胱注水试验、诊断性腹腔穿刺、膀胱逆行造影是诊断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简单可靠的方法,一期膀胱修补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2008年18期 No.60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闭孔或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张劲;翁博文;王奇;

    1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7例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悬吊术(TVT-O)治疗(TVT-O组),10例行经耻骨后无张力阴道悬吊术(TVT)治疗(TVT组)。TVT-O组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中出血10 ml、术后住院时间3.6 d,TV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术中出血15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随访6~12个月,无尿失禁复发,尿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认为TVT-O、TVT是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8年18期 No.60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枪击伤致四肢主干神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孙国强;刘红旗;

    四肢枪击伤致主干神经损伤13例,其中伤及股神经2例、坐骨神经5例、腓总神经2例、桡神经2例、正中神经1例、胫后神经1例,合并股动脉损伤2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损伤各1例。一期行受损神经吻合8例,清创后二期修补5例。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良好6例,部分恢复3例,恢复不理想2例,失随访2例。认为四肢枪击伤后怀疑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应急诊行手术探查以便确诊,对有主要神经损伤者,如神经缺损不大或软组织条件尚可,应一期修复神经。

    2008年18期 No.60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152例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段玉忠;蒋仁容;

    对1152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接近3∶1;肺腺癌占46.88%,肺鳞癌37.93%,小细胞肺癌15.19%,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认为肺癌患者男性所占比例较大,腺癌处于所有病理类型首位,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吸烟相关。

    2008年18期 No.600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带蒂胸大肌瓣移植术治疗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

    李洋;关亚欣;李长远;

    对4例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采用带蒂胸大肌瓣移植术加强或修补瘘口。手术均成功,随访支气管胸膜瘘无复发。认为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应急诊经原切口再次手术关闭瘘口,用带蒂胸大肌瓣移植,加强和修补瘘口是有效和便捷的。

    2008年18期 No.600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组织中PTEN、HIF-1α的表达及意义

    纪术峰;韩明阳;吴爱国;刘铮;刘鹏;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乳腺癌(观察组)组织中第10染色体磷酸酶基因(PTE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PTE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对照组PTEN均呈高表达,观察组PTEN低表达者占47.7%(21/44)、高表达者占52.3%(23/44),两组相比,P<0.01;对照组HIF-1α表达均阴性,观察组HIF-1α高表达者占56.82%(25/44)、低表达者占43.18%(19/44),两组相比,P<0.01;PTEN表达与乳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状态及局部是否复发相关(P均<0.05),PTEN与HIF-1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74,P<0.05)。认为乳腺癌组织PTEN低表达、HIF-1α过表达,这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2008年18期 No.60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杨东;张伟;孙水;王健;李伟;任强;刘青春;

    将102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一组于手术完毕放置常压引流管(引流组),一组不放置引流管(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非引流组(P<0.05),需输血者数明显多于非引流组(P<0.05),而在术后血肿形成、浅部及深部感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等方面两组相近(P均>0.05)。认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应用的必要性不大。

    2008年18期 No.60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凝酶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张焕柱;任荣香;

    将80例人工股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静注血凝酶;对照组40例,注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3 d的出血量,观察用药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治疗组术中、术后出血(363±71)ml,与对照组的(668±97)ml相比,P<0.05;治疗组未出现用药相关并发症。认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血凝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且用药安全。

    2008年18期 No.60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干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衣英豪;王相如;王汝武;杜道东;从美玲;

    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重建钉、长柄动力髋钢板及空心加压螺钉和钢板固定。术后8个月股骨干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股骨颈骨折愈合,髋、膝活动均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008年18期 No.600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

    付云;孙成超;林超西;蒋成榜;郑亮承;

    用ePTFE缝线作人工腱索行二尖瓣成形术8例,共做人工腱索21根,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1例、三尖瓣成形3例。术后1例出现二尖瓣中度反流,再次转机,加用edge to edge技术后,食管超声复查示轻度反流,其余患者无二尖瓣反流或轻微、轻度反流。随访1~30个月,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认为ePTFE作为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效果可靠,术中准确确定人工腱索的长度是关键,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定手术效果。

    2008年18期 No.600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在老年男性膀胱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卢记明;章强;陈林;申元元;杨茜芳;候燕;梁芬;赵旭光;

    将54例接受膀胱镜检查的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8例。A组手工注射异丙酚2mg/kg,速度20 mg/10 s;B、C组分别以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3μg/ml和5μg/ml靶控注射,术中根据脑电双频谱指数(B IS)每次加减靶浓度0.3μg/ml或追加异丙酚20 mg/次。与术前相比,各组术中最低SBP均显著下降(P均<0.05),A组最低DBP、HR、SpO2和C组SpO2显著降低(P均<0.05);A组术中最低SBP、HR、SpO2较B组显著降低(P均<0.05);B组下颌松弛指数(SR I)明显低于A、C组(P均<0.05),B组麻醉起效时间慢于A、C组(P均<0.05),术后清醒时间快于C组(P<0.05),三组离院时间(TLH)相近。认为在B IS指导下,血浆靶浓度3~5μg/ml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患者的循环呼吸抑制轻微,术后苏醒迅速,用于老年男性患者硬性膀胱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2008年18期 No.600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老年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胡静;

    8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丙泊酚1.5 mg/kg静注;B组瑞芬太尼0.025μg/(kg.min)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丙泊酚1.5 mg/kg静注;1.5 min后,两组均经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丙泊酚10~20 mg/min至手术结束;术中有肢体抖动者静注丙泊酚20~50 mg/次。结果显示,两组麻醉优良率均为100%,丙泊酚用量B组少于A组(P<0.01),苏醒时间B组短于A组(P<0.01)。认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好,丙泊酚用量少,患者苏醒时间短。

    2008年18期 No.600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眼外伤患儿手术麻醉前应用长托宁效果观察

    李秀英;陈秀俊;刘云兰;

    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眼外伤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于麻醉前静注长托宁0.01mg/kg或阿托品0.01 mg/kg,然后行氯胺酮静脉全麻。分别记录注药前、注药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及术毕各时点的HR、平均动脉压(MAP)、SpO2、体温的变化,观察镇静程度及吸痰次数。与B组相比,A组HR、MAP较平稳,体温变化不大,患儿苏醒期无躁动。两组术中、术后均无需吸痰。认为长托宁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稳定循环和体温,还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对眼外伤患儿是一种较好的手术麻醉前用药。

    2008年18期 No.600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甲真菌病的发病因素与治疗

    崔玲;范书弟;赵秀彩;史长生;

    对282例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现外伤、潮湿、穿胶鞋过紧是甲真菌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局部中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痊愈率高于西医疗法(P<0.05)。认为控制上述因素可降低甲真菌病发病率,局部中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效果较好。

    2008年18期 No.600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及意义

    张晓云;王建美;朱敬先;

    采用ELISA法检测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0.1%(68/98),正常人为24.0%(6/25),两者相比,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依次为鸡蛋41.2%、牛奶32.0%、虾30.9%、蟹19.6%、小麦15.5%、玉米11.3%、鸡肉11.3%、西红柿8.2%、大米6.2%、鳕鱼6.2%、蘑菇5.2%、牛肉5.2%、猪肉和大豆均为4.1%,其中少儿组(0~14岁)阳性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P<0.05。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检测此种IgG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08年18期 No.600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专题笔谈_青光眼的诊断及治疗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