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宝彦;王子娥;刘义庆;李枫;邵松;卢志明;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0例SLE患者(SLE组)和63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和IL-10 mRNA表达情况;采用凝胶图像扫描系统对PCR产物的电泳条带进行密度扫描。结果SLE组IL-1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LE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0分者IFN-γmRNA表达显著高于≤10分者,IL-10 mRNA表达在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时存在Th1细胞向Th2细胞漂移现象;IFN-γ表达增高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2008年20期 No.60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文波;赵庆英;潘文萍;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判别分析建立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配套蛋白质芯片检测60例RA患者和31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并采用SPSS12.0软件判别分析处理数据和筛选标志物,以建立诊断模型。结果质荷比(m/z)为3 975 Da,6 433 Da和15 129 Da的3个蛋白质峰组合构建的诊断模型鉴别RA患者和健康人的敏感性为80.0%(48/60),特异性为80.6%(25/31)。结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在筛选RA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及其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2008年20期 No.60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盛君;汪国生;李向培;王玮;徐修才;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裂解释放的核小体及其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SLE患者核小体水平及血清中sTRAIL、AnuA水平,并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活动期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RAIL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核小体水平与SLEDAI积分、抗双链DNA抗体、Anu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AnuA增高者血清sTRAIL平均水平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sTRAIL参与了SLE疾病活动,其可能机制为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致相应的核小体及AnuA水平增高。
2008年20期 No.60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广权;高英超;于跃明;何景利;王贵英;于滨;
目的探讨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1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7例。围术期对照组按外科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并严格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SI),血清、肿瘤组织和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和恢复均早于对照组;肿瘤组织中TNF-α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正常黏膜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的禁食方法和糖预处理法可有效降低大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缩短胰岛素抵抗时间,提高瘤组织周围正常黏膜的TNF-α水平,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008年20期 No.60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光;盛希忠;刘作勤;
目的探讨聚氮—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将300 mg/m l碘海醇加入到合成PNIPAM中,经生物学特性检测后栓塞36头家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复查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观察栓塞后微导管变化;组织学检查RMB,观察栓塞血管及其周围改变。结果PNIPAM符合企业标准《温度敏感型液体栓塞剂》要求,透光效果良好。动物栓塞后存活良好34头,死亡2头。复查造影24头家猪,21头未出现RMB血管再通,另3头由于栓塞咽升动脉主干,出现部分RMB再通。栓塞后的微导管内壁光滑,未见PNIPAM黏附。组织学检查示PNIPAM弥散到直径100~200μm的血管腔内,与微血管生物相容性好。结论PNIPAM作为温度敏感型栓塞材料,对AVM模型栓塞效果好,生物相容性好,不透X线,不黏管,与普通微导管兼容,可作为一种脑AVM血管内治疗的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2008年20期 No.60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宜娥;曲仪庆;林梅青;宫奇林;马万山;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及Foxp3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胸腔积液及30例无胸腔积液肺癌患者外周血、胸腔冲洗液中CD4+CD2+5T细胞水平,RT-PCR法检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在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冲洗液及外周血;Foxp3基因在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呈高表达。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增高的CD4+CD2+5T细胞主要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促进肺癌的进一步恶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免疫。
2008年20期 No.60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多;邵素霞;张雷;张金平;崔轶;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大鼠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最适转染条件,同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用于脂质体转染条件优化的可行性。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通过改变质粒DNA、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及转染时间,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在20 mm培养皿中,1μgDNA与1μl脂质体转染大鼠L6骨骼肌成肌细胞6 h,转染效率最高。结论建立了脂质体转染大鼠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优化转染方法;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优化脂质体转染条件。
2008年20期 No.60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士俊;杜文军;刑直直;徐燕;徐可树;
目的探讨Th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4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32例肝硬化(肝硬化组)、2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肝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Th细胞因子IFN-γ、IL-4、IL-17水平。同时检测不同的Child-pugh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结果慢乙肝组、肝硬化组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慢重肝组高于对照组;慢乙肝组IL-4高于其他各患者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IL-17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IL-17水平与肝硬化分级密切相关。结论IFN-γ与IL-17水平可反映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IL-17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判断指标。
2008年20期 No.602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阴晴;邵启祥;段秀杰;邹晓月;张瑞良;盛月华;
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Array-360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其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对sCD40L水平与疾病活动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sCD40L、RF、CRP和ESR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及健康人,但非活动期RA患者的CRP、ES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认为血清sCD40L水平与RA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有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指标。
2008年20期 No.60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阿红;尹玉慧;李惠翔;吕新全;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IDC中VEGF、VEGFD、VEGFR-3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MVD、LVD呈正相关。认为VEGF、VEGF-D、VEGFR-3与乳腺ID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机制可能为促进乳腺组织中血管及淋巴管生成。
2008年20期 No.602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自强;
对10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溶栓组治疗(溶栓组)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并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均降低(P<0.01),PCI组降低较溶栓组明显(P<0.01),PCI组再发心肌梗死率、心衰发生或恶化率低于溶栓组(P<0.05)。认为BN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治疗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2008年20期 No.60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艳艳;孙红胜;张源潮;
对39例狼疮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分析累及血液系统者和未累及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发现血液系统受累者常伴有发热,血清补体C3降低更明显,ds-DNA滴度较高,与未累及者比较,前两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血液系统受累者肾脏病理以Ⅵ型为主,但与同型未累及者病理特点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当患者同时出现发热及C3降低并ds-DNA滴度较高时,应考虑同时存在肾脏及血液系统受累。
2008年20期 No.60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方敏;吕斌;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盘组织中扩增出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质粒pEGFP-N1,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Sart3/pTYB1,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目的基因经酶切、PCR鉴定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与GeneBank登陆的序列完全一致;工程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约100 kD的目的蛋白。为蛋白纯化和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寻找肿瘤抗原肽及制备肿瘤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2008年20期 No.60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红起;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BC组)和24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sFas、sFas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BC组血清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5),sFas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检测血清sFas水平有助于PBC的诊断。
2008年20期 No.60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刚;金炎;李平;王勇;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 633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最为敏感,但不发酵糖菌对其耐药率升高;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提示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2008年20期 No.602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梅;毛拥军;王志斌;冯锐;张杰;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脑钠肽(BNP)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比较,分析BNP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BNP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加重期BNP明显高于缓解期(P<0.001),二者均与PaO2呈负相关(P均<0.01),与PaCO2和RVPEP/AT呈正相关(P均<0.01)。认为血清BNP可能参与了老年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BNP可作为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衰竭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2008年20期 No.60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许春梅;陈彦红;韦海明;梁中骁;万里凯;刘红艳;王小燕;康利克;
对5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HT)、32例桥本甲状腺炎(HT)、亚急性37例甲状腺炎(ST)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PHT、HT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HT以前后径及峡部增厚为主;ST以局部增大为主,肿大程度不及HT、HT。②PHT腺体回声稍增强,中等强度腺体回声中出现片状、小片状低回声;HT腺体回声普遍降低,其内若出现网络样、条索状强回声;ST片状低回声区,由外向内逐渐减低,边界不清。③PHT血流明显增多,HT、ST血流稍增多或正常。④PHT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高于HT、ST(P<0.05),RI低于HT、ST(P<0.05);HTVmax、Vmin高于ST(P<0.05),HT、ST间RI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超声检查可通过从甲状腺肿大程度、回声强度、血流信号及上动脉参数对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
2008年20期 No.60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霞莉;赵岐刚;司磊;
利用sidirect设计干扰survivin基因靶序列,合成回文DNA序列退火后克隆至vshRNA载体,双酶切电泳鉴定和测序分析及阳性克隆质粒抽提,慢病毒质粒DNA再转染293T细胞产生病毒,测定病毒滴度。转染A549细胞株,采用逆转录RT-PCR测定不同分组A549细胞中survivin mRNA。vshRNA载体经双酶切电泳鉴定和DNA测序分析,证实插入序列与原序列一致,位置正确。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RNAi抑制效率>90%。认为survivin基因的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成功,为研究肺癌分子病因和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为研究高表达survivin的其他肿瘤构建了新的平台。
2008年20期 No.60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国强;李冬斌;郑志刚;郑铮;李桂馨;郭华;谢永;蔡建辉;
构建特异性针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重组质粒pGensil-1-P1(阴性对照pGensil-1-HK)并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K-ras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方法测量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测序证实质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PANC-1细胞突变型K-ras mRNA及蛋白表达较非特异性转染组以及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认为RNA干扰技术对特异性转染的胰腺癌细胞的突变K-ras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本研究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2008年20期 No.60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晨雁;
17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51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斑块急性破裂组),余127例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不稳定斑块组(71例),检测入院时、IVUS检查后(ACS发生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入院时各组之间及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IVUS检查前后hs-CR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斑块破裂组ACS发生后hs-CRP水平较入院时、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明显升高(P均<0.05)。提示斑块破裂导致ACS后hs-CRP可明显升高;不能作为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2008年20期 No.60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洁;徐晓艳;刘玉;白立新;牛桂芬;张光珍;
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睾酮(T)、脂联素(APN)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较健康人APN水平低;合并肾病者较合并冠心病、无合并症者APN明显升高;糖尿病男性APN较女性明显降低,T明显升高;随年龄增长男性APN逐渐升高,T逐渐降低,而女性均无明显变化;APN与T呈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PN水平与T有关;二者相互作用促进糖尿病发生及发展。
2008年20期 No.60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东华;
对2002~2006年确诊的5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50例患者均有左胸导联T波倒置及ST段压低,呈典型的Tv4>Tv5>Tv3者30例,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44例,Rv4>Rv5>Rv6者35例。认为胸前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为AHCM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临床应注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鉴别。
2008年20期 No.60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许振洲;马迎春;
对76例巨大卵巢囊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及卵巢成形术。术中将第2或第3个trocar(多为肿瘤侧)直接刺入囊肿内,吸引器吸净囊液,并将囊肿提至切口处同时将切口扩大至20 mm,剥除囊肿壁并卵巢成形。结果76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70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15个月,盆腔及B超检查均正常。认为巨大卵巢囊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保留患侧卵巢功能安全可行。
2008年20期 No.602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梅桢;陈菲菲;胡正扬;金利达;
选择21例首次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分别于供肾静脉吻合开始前(T1)、动脉开放后5 min(T2)、动脉开放后30 min(T3)、动脉开放后60 min(T4)取桡动脉血测定丙二醛(MDA)水平并行血气分析。结果随动脉开放,MDA、A-aDO2和RI上升,T4最高。认为肾移植术中脂质过氧化增强,增加了对肺功能的损伤。
2008年20期 No.602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凤英;付春生;丁贵杭;
分析388例慢性HBV感染血清学及肝组织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BeAg阳性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2、G3~G4及纤维化分级为S2、S3~S4所占比率较阴性者低;纤维化分级为S0、炎症分级为G0~G1者的HBV-DNA均值显著高于纤维化分级S1~S4、炎症分级G2~G4者(P<0.05、0.01);肝组织HBsAg表达为"+"者与"++~+++"者的血清HBV-DNA均值无显著差异;肝组织HBcAg阳性者HBV-DNA均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血清ALT水平正常及轻度升高者肝组织纤维化和(或)明显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T中、重度升高者(P<0.05)。认为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表达无明显相关,HBV-DNA水平低可能提示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肝活检可判断肝组织病变程度并决定是否行抗病毒治疗。
2008年20期 No.60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莹;孙文青;李琦;赵婷婷;周明香;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富露施600mg,2次/d,疗程为3个月。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MDA显著升高,GSH-PX和SOD含量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且治疗组SOD活力和GSH-PX含量的增强及MDA水平的下降,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认为氧化应激是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富露施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2008年20期 No.60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董江龙;康海燕;李欣;宋万军;朱鹤;李星;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观察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对照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1 h(T1)、2 h(T2)、6 h(T3)取血标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FA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生成和释放有关。
2008年20期 No.60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桂英;张云平;姜丽亚;郭玲;
对28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全身照射治疗,每周3次,共8周;治疗前后用特应性皮炎评分系统(SCORAD)标准行病情评分,计算病情改善率。结果27例完成8周治疗;其中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3%;SCORAD评分显著下降,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认为NB-UVB治疗AD安全有效。
2008年20期 No.602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勇;毛驰;常显亭;赵献银;张卫东;
对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腮腺区巨大血肿清除术,注意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结果手术顺利。认为ITP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应防范术中及术后大出血、感染,负压引流时应适当延长引流时间。
2008年20期 No.602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俊霞;李黎;章涛;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添加2.5 mmol/L阿司匹林,以不加阿司匹林的培养液培养作为对照。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N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I(HLA-I)类分子表达。结果经阿司匹林干预24 h后的原代培养PBMNC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率、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未加药物对照组(P均<0.01)。提示阿司匹林可下调PBMNC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表达,可能与增加PBMNC中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有关;有望成为新的免疫调节候选药物。
2008年20期 No.60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艳军;张西增;闫凤云;刘燕;赵怡;
将60例ASAⅠ~Ⅱ级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清醒后予吗啡2.5mg+恩丹西酮4 mg静注,接PCIA泵,对照组用药为吗啡60 mg+恩丹西酮4 mg、观察组为吗啡40 mg+氯诺昔康24 mg+恩丹西酮4 mg。观察术后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吗啡复合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2008年20期 No.60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秀乾;张小红;严明;惠建华;王振光;
对30颗健康前磨牙粘接新托槽并于1 h后去除,选择20枚脱落托槽,随机分为喷砂组及打磨组,对托槽底板残留粘合剂分别采取喷砂、打磨两种处理方法;另选同一种新托槽10枚作为对照组。三组托槽分别再次与前磨牙粘接。测量抗剪切强度并记录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喷砂组、打磨组及对照组抗剪切强度依次是(15.91±6.69)MPa、(15.59±7.43)MPa、(19.32±4.31)MP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RI总分分别为12、17、6分,喷砂组、打磨组ARI总分高于对照组。认为对脱落托槽底板残留粘合剂采取喷砂法或打磨法处理后,脱落托槽与牙面间的抗剪切强度相似,均可获得与新托槽相似的抗剪切强度和粘结强度。
2008年20期 No.60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婕;虞华鹏;赵成军;赵震;高成志;
对3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经CAG检查未发现冠脉有明显狭窄病变8例,而IVUS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斑块形成;CAG、IVUS的平均直径狭窄率分别为71.21%±9.81%、74.77%±8.58%,P<0.01;CAG、IVUS的平均面积狭窄率74.36%±10.75%、80.88%±7.77%,P<0.01。提示CAG可能低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IVUS可作为有益补充,协助早期诊断。
2008年20期 No.60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春燕;胡晓舟;张海霞;
检测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RA组)、54例非RA风湿病患者(非RA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简称抗CCP)、抗RA33抗体(简称抗RA33)水平,并与类风湿因子(RF)比较。结果RA组抗CCP、抗RA33和RF的阳性率及滴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抗CCP、抗RA33对RA的敏感性较RF低,特异性较RF高。抗CCP与RF诊断一致性好,抗RA33与RF诊断一致性差。认为抗CCP和抗RA33有助于不典型RA(特别是RF阴性的RA)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RF对RA诊断不足。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
2008年20期 No.60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源朝;宗梅;付敏;陈立辉;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历史上关于Still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water的报道,以后沿用。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2008年20期 No.60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厚恒;沈玉娟;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历史上关于Still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water的报道,以后沿用。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2008年20期 No.60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正论;郏雁飞;吴倩;王梅英;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历史上关于Still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water的报道,以后沿用。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2008年20期 No.60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红胜;白艳;葛勇鹏;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历史上关于Still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water的报道,以后沿用。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2008年20期 No.602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星;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历史上关于Still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water的报道,以后沿用。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2008年20期 No.602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