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鱼藤酮诱导多巴胺能细胞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ERK1/2通路活化的研究

    张振涛;曹学兵;王涛;孙圣刚;王岚;徐丽;

    目的探讨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细胞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用鱼藤酮处理神经元样分化的PC1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聚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RK1/2通路活化情况。结果鱼藤酮处理后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磷酸化ERK1/2水平逐渐升高(P均<0.01);处理16 h后细胞内出现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24 h后进一步增多。结论鱼藤酮可诱导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ERK1/2通路活化,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2008年22期 No.60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左旋丁基苯酞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蒋亮亮;张镛;王瑞霞;马国诏;付庆喜;

    目的探讨左旋丁基苯酞(L-NBP)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后,用不同浓度的L-NBP(1、10、100μmol/L)干预大鼠皮质神经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率,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bcl-2、bax、Caspasce-3凋亡调节蛋白的变化。结果L-NBP可明显改善神经元生长形态、活性率,抑制NF-κB、Caspasce-3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且随浓度增加而作用更强(P<0.05、<0.01)。结论L-NBP对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及Caspasce-3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有关。

    2008年22期 No.604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缺血再灌注后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宋远见;裴冬生;孙亚峰;张芳;张兆成;刘红芝;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黄芪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与黄芪联合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JNK1/2、bad(ser 128)和c-Jun的磷酸化情况。结果各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组织JNK1/2、c-Jun和bad(ser 128)磷酸化降低,其中联合组效果更明显(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黄芪两药联用比单用更能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组织JNK1/2、c-Jun、bad(ser 128)的磷酸化程度。

    2008年22期 No.604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PECAM-1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满晓;崔元孝;朱海英;冷振璞;庞在英;蔡永芹;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AC I患者(AC I组)不同时间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 h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P<0.01);48 h内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弱正相关(r=0.3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14 d时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弱负相关(r=-0.43,P<0.05)。结论血小板PECAM-1参与脑梗死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

    2008年22期 No.604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颅底肿瘤术后脑脊液ET-1、NO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

    董志强;潘亚文;孟璇;梁鹏;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NO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测定颅底肿瘤术后颅底肿瘤患者(患者组)脑脊液中ET-1、NO水平,并设对照;同时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和痉挛指数(LI)。结果颅底肿瘤术后患者组第3天脑脊液中ET-1水平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第3天NO开始降低,第7~10天降至最低,而后逐渐升高。与无CVS患者比较,CVS患者ET-1升高,NO降低;与无症状CVS患者比较,有症状CVS患者ET-1升高,NO降低。结论颅底肿瘤术后患者脑脊液ET-1和NO参与了术后CVS发生,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CVS程度有关。

    2008年22期 No.604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杨桂芝;李芳;杨桂凤;于丹军;杨志宏;赵学慧;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并比较了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浓度及MTHFR基因型。结果两组MTHFR 677位点基因型分布和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及血浆Hcy浓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THFR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浆Hcy浓度升高,高Hcy浓度及MTHFR基因T型均为老年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2008年22期 No.60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V249 I多态性的研究

    张智博;彭旭;唐璐;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V249 I的多态性及其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ICVD患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健康对照者的CX3CR1基因V249 I的多态性及频率。结果对照组CX3CR1基因V249 I只有VV和VI基因型,ICVD组有VV、VI和Ⅱ3种基因型;ICVD组I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X3CR1基因型及I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类型ICVD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X3CR1基因V249 I多态性可能与ICVD有关。

    2008年22期 No.604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分析

    王珏;刘军莉;赵敬杰;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IDC)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检测301例IDC患者(IDC组)与43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IDC组HLA-DRB1*11、HLA-DRB1*12、HLA-DRB1*14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2.91、4.02、3.78,P<0.05);IDC组同时携带HLA-DRB1*12、DRB1*14基因型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RR=6.24,P<0.01)。结论HLA-DRB1*11、DRB1*12、DRB1*14与IDC有明显相关性。

    2008年22期 No.60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对肺癌发病的影响

    陈浩;于在诚;金永堂;薛绍礼;孔云明;侯勇;

    目的探讨代谢活化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和环境暴露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58例肺癌患者和455例对照者的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吸烟、粉尘接触频率明显升高,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频率明显降低(P均<0.01);两组CYP1A1与GSTM1基因各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CYP1A1突变型基因及GSTM1缺陷型与吸烟有协同致肺癌作用。结论吸烟、接触粉尘均增加肺癌发生率,而摄入蔬菜水果及消毒水降低其危险性;吸烟可增加CYP1A1基因突变型或GSTM1基因缺陷型个体肺癌发生的危险性。

    2008年22期 No.60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格列酮对PDGF-BB刺激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任敦强;罗雅玲;赖文岩;黎振兴;赵燕霞;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ASMCs鉴定后,接种于96孔板,除空白对照组外,A、B、C、D组各孔在加入PDGF-BB前30 min分别加入0、1、5、10μmol/L罗格列酮。MTS/PMS微量比色法检测各组HASMCs细胞A490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A组A490值高于空白对照组,B、C、D各组均高于A组(P均<0.05);与空白对照比较,单加入PDGF-BB后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S期升高;用1、5、10μmol/L罗格列酮预处理的ASMCs在G0/G1期细胞比率逐渐升高,S期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DGF-BB刺激的HASMCs增殖。

    2008年22期 No.60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临床札记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孙绪丁;王利培;

    建立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别经脑及颈静脉注入脑内移植组、颈静脉移植组;假移植组体内仅注入生理盐水。用Y型迷宫观察新生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移植细胞的定位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2、4周,颈静脉移植组及脑内移植组正确反应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均<0.05),而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颈静脉移植组移植2、4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5-溴-2-脱氧脲苷(GFAP/Brdu)双阳性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的比率均高于脑内移植组(P均<0.05);脑组织免疫组化显示,MSC移植组中,进针注射部位存在大量移植细胞,并向周围迁移。提示MSC移植到HIBD大鼠脑内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MSC移植后不仅可以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近期的脑损伤,还能改善其远期预后;静脉移植较脑内移植效果好。

    2008年22期 No.60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磷酰胺节律化疗抗肿瘤肺转移的作用及机制

    高会霞;周希山;姚小健;徐嵩龄;李醒亚;

    荷瘤小鼠建模成功后,分别将35 mg/kg环磷酰胺(CTX)(CTX节律组)、150 mg/kg CTX(MTD组)、35 mg/kg CTX+150 mg/kg CTX(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各组小鼠肺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TX节律组和联合组肺转移率、瘤质量、MVD、CXCR4及MMP-9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和MTD组(P均<0.05)。提示CTX节律化疗可明显抑制小鼠肺癌的血管生成和远处转移,其可能通过下调瘤组织MMP-9和CXCR4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2008年22期 No.604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人iASP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研究应用

    刁世勇;廖晓龙;佘鸣;张新伟;饶青;王敏;王建祥;

    脾脏内注射iASPP-SV真核表达质粒免疫Balb/c小鼠3 d后,取小鼠脾脏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进行常规融合。应用原核表达的iASPP-SV全长及iASPP-SV片段His-tag融合蛋白进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筛选阳性克隆,并对亚克隆后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所制备的腹水进行了初步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获得了6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癌蛋白iAS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可以应用于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因此,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抗人癌蛋白iASPP的单克隆抗体。

    2008年22期 No.604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对大鼠种植体周围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

    车道闯;张新明;郭杰;

    建立糖尿病大鼠实验动物模型成功后,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种植组(T组),糖尿病对照组(T0组),正常种植组(C组),正常对照组(C0组)。T组及C组的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分别于植入后1、2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保护因子(OPG)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结果OPG和RANKL表达在骨基质、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中,T、C组阳性信号增强,髓腔内更加明显;T、T0组大鼠皮质骨孔隙明显多于C、C0组。T、C组第1、2周OPG均较C0组增加,T组第2周比T0组增加;T组第1、2周RANKL均比C0、T0组增加(P均<0.05)。提示糖尿病可能通过OPG和RANKL通路使种植体植入周围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形成增加,削弱了糖尿病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的骨整合。

    2008年22期 No.604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谭建萍;詹细平;楼小亮;

    用定磷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24 h内,第3、7、14、21天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Barthel指数(B I值),评价预后。结果脑梗死组血浆LPA水平发病24 h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发病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于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发病24 h内血浆LPA水平与B I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607,P<0.01)。提示血浆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2008年22期 No.604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节苷脂与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比较

    孙玉忠;高锦;满宜刚;

    分别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脑蛋白水解物(对照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头颅CT变化。结果治疗14 d,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脑CT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GM1与脑蛋白水解物均为治疗H IE的有效药物。

    2008年22期 No.604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李施勇;许开宁;黄进弟;符永健;

    将50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降压药+叶酸治疗)及对照组(降压药治疗),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亚硝酸盐法及放免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Hcy、ET-1下降,NO升高(P均<0.01);Hcy与ET-1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r=0.6518、-0.6090,P均<0.05)。提示叶酸可能是通过降低Hcy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2008年22期 No.604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刘晶瑶;周春奎;江新梅;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一般治疗+舒血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两组Fg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以观察组为著(P<0.01、0.05);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

    2008年22期 No.60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薛彦忠;郝培来;蔡自强;郭仕峰;庞守良;

    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14例。结果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1例,遗有轻偏瘫、不全运动性失语各1例,完全恢复正常11例。半个月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随访显示,静脉窦均开通12例、部分开通1例。随访3个月~2 a,复发1例。认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CVST安全、有效。

    2008年22期 No.60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舒天宁冲剂对紧张性头痛患者血浆甲硫脑啡肽的影响

    李新;张红;李曾欣;冷静;

    分别用舒天宁冲剂(观察组)和复方羊胶囊(对照组)治疗紧张性头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浆甲硫脑啡肽(MEK)均降低,以观察组为著(P<0.01、0.05)。提示舒天宁冲剂可能通过降低MEK而对紧张性头痛发挥治疗作用。

    2008年22期 No.604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秋英;

    分别用黄芪联合川芎嗪(观察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尤以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提示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治疗ACI疗效优于维脑路通。

    2008年22期 No.604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何远宏;张敏;晁志文;朱迎慧;刘柳;王鹏;

    对不同病情分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行血尿酸检测,并与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PD患者血尿酸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血尿酸水平与PD患者的病情轻重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血尿酸水平与PD有密切关系,低血尿酸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反映PD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

    2008年22期 No.60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硫酸镁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

    喻敬国;

    将5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硫酸镁+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并比较治疗后第7天脑水肿发生率、第10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半年G lasgow预后(GOS)分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重度脑水肿发生率低,GCS评分高,GOS分级优(P均<0.05)。认为早期硫酸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促进清醒,改善预后。

    2008年22期 No.60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观察

    常颖;

    分别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观察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高黏血症患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无不良反应。提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好、安全。

    2008年22期 No.60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赵俊泉;吕秀英;

    分别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及常规疗法+氯吡格雷(治疗组)治疗脑梗死患者,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NSE和MBP均低于治疗前,但以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提示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其可能通过降低NSE、MBP而起作用。

    2008年22期 No.60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临床观察

    张秀杰;

    对64例不同发作类型的癫痫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或常规治疗+拉莫三嗪治疗(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脑电图显著改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有效、安全。

    2008年22期 No.60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IL-6的影响

    王宪伟;

    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组)及阿司匹林联合脉络宁(对照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比较两组疗效及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好、IL-6水平低。认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好,可能是通过降低IL-6而起作用。

    2008年22期 No.60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依托泊甙和雷帕霉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李玉英;王丽萍;杨波;关芳霞;杜英;刘福生;

    以不同浓度的依托泊甙[血药峰浓度(μg/ml)PPC](10.00、5.00、2.50、1.00、0.50、0.25、0.10 PPC)、雷帕霉素(10.00、5.00、2.50、1.00、0.50、0.25、0.10μg/ml)以及两者浓度的依次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依托泊甙及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C6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量—效与时—效关系;依托泊甙及雷帕霉素作用C6细胞24、48、72 h后,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酶原蛋白的激活。认为依托泊甙、雷帕霉素及两药联合都能显著抑制C6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的有效率大于单药,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Caspase-3酶的激活在依托泊甙及雷帕霉素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22期 No.60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预处理方案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滕清良;张春梅;马华;孙兆刚;李秀兰;黎爱华;

    采集26例实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28 h内完成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CEC)预处理,70 h内回输干细胞。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骨髓均受严重抑制,WBC在+4~+8 d(移植后)降为0,持续4~13 d,网织红细胞在+2~+5 d为0,持续4~18 d。但+18~+44 d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前完全缓解者仍无病生存;复发患者均可再次缓解,缓解期和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期平均17.3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治疗相关死亡。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提示CEC是毒性小、耐受性好、疗效高的预处理方案。

    2008年22期 No.60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Ezrin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渊;段建敏;李烨;陈卫平;李晓鸣;尹卫宏;

    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zrin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均<0.05);Ezr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学分期无相关性(P>0.05)。提示Ezrin蛋白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但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

    2008年22期 No.60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王旸;万里新;

    将7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滴伊班膦酸钠加局部放疗,对照组单行放疗。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总缓解率、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及骨转移灶修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伊班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疗效优于单纯放疗。

    2008年22期 No.60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州地区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患者中HPV的型别分布研究

    许丽娜;郑飞云;杨孝军;张文淼;李立峰;

    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宫颈癌(CC)、宫颈内瘤变(CIN)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宫颈组织的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并用基因多型性、多聚酶链反应序列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PV阳性率随病变进展而升高,且C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及CIN;不同宫颈病变中的主要HPV感染以HPV16型为主;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以HPV16型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中以HPV18型为主;CC患者多重感染显著高于CIN患者。提示高危HPV感染与CC及CIN关系密切,且在不同宫颈组织及病理类型中HPV型别及病情均不同。

    2008年22期 No.60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转移患者CD44v6变化及意义

    张丽君;杨俊山;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中黏附分子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原发灶CD44v6及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均高于转移灶(P<0.05);转移灶中,CD44v6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54,P<0.05)。提示CD44v6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关,是判定其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2008年22期 No.604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炎性介质在OSAHS与冠心病关系中的作用

    樊昕;杜凤和;田俊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冠心病(CHD)、单纯OSAH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发现OSAHS+CHD组和OSAHS组血清ICAM-1、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OS-AHS组V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OSAHS+CHD组CRP高于OSAHS组。OSAHS患者ICAM-1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ICAM-1、VCAM-1均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认为血清ICAM-1和CRP水平增高是OS-AHS患者发生CHD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2008年22期 No.604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Judkins导引导管抽吸冠脉血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孔强;郝恒剑;许骥;李东宝;胡少东;卢德宏;

    选取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开口或近端血栓负荷轻重分为血栓抽吸组(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和对照组。观察病变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后,冠脉血流与心肌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PCI治疗后两组在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有显著差异,X线曝光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未行靶血管重建;对照组室壁瘤2例,血栓抽吸组出现心力衰竭1例,对照组3例;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提示对于超过急诊干预时间窗接受择期PCI治疗的AMI患者,应用Judkins导引导管直接抽吸冠脉开口或近端大块血栓,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提高PCI成功率。

    2008年22期 No.604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达肝素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于海初;孙桂霞;申方;王少春;王永彬;郭明磊;

    选择高危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8例,于确诊后尽早皮下注射达肝素钠5000 IU,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前追加达肝素钠60 IU/kg静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急诊PCI后,立即拔出鞘管。测定部分患者抗Xa因子活性。结果83例患者完成PCI手术,1例因左主干病变、4例因3支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抗Xa因子活性为(0.83±0.26)IU/ml,96.1%患者抗Xa活性>0.5 IU/ml;患者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穿刺部位发生血肿2例。PCI术后30 d未发生死亡、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或急诊血管重建事件。因此,认为对拟行急诊PCI的高危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尽早皮下注射达肝素钠5000 IU,PCI术前追加60 IU/kg静注安全、有效。

    2008年22期 No.60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石礼;路方红;

    将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改善,尤以治疗组为著(P<0.01、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心肌耗氧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CHF安全、有效。

    2008年22期 No.60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杨永忠;郭新华;赵丽萍;刘伟;宋文奇;

    将96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片和病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次数、24 h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2008年22期 No.60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宁;张晓梅;徐春芳;张赤;郑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健康者的心电学、心脏形态学指标。结果AMI患者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健康者;心率变异性(HRV)和QTV、QTCV、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室性心律失常(VA)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V、QTCV、SDNN、LVd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0.01)。提示QTV、QTCV、SDNN、LVd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2008年22期 No.60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王晓花;孙成刚;

    应用四聚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全血中HBcAg表位肽Tc18-27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HBVsCTL)的比率,并分析其与外周血HBV DNA、ALT、HBeAg之间的关系。结果HLA-A2+慢乙肝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和急性HBV感染者HBVsCTL比率均较健康对照者升高(P(0.05);且HLA-A2+急性HBV感染者HB-VsCTL比率较慢性HBV感染者明显升高(P(0.01)。HBVsCTLs比率与HBV DNA定量及ALT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HBeAg(+)慢乙肝患者HBVsCTL比率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BeAg(-)慢乙肝患者HBVsCTL比率较健康对照高(P<0.05)。认为HBVsCTL与肝内病毒复制和肝细胞损伤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但其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低,对发病及转归有一定影响。

    2008年22期 No.60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铁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向菲;江超;李树法;王培珊;王青;谭青;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G)、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2008年22期 No.60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AchRb及PsmRAb的影响

    高杨;任淑华;周立君;

    用标准经胸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smRAb)滴度的变化。结果MG胸腺增生患者术后Ach-RAb滴度低于术前(P<0.01),手术前后PsmRAb无统计学差异;MG胸腺瘤患者,手术前后AchRAb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PsmRAb高于术前(P<0.01)。提示胸腺切除后,MG胸腺增生患者AchRAb下降,MG胸腺瘤患者PsmRAb升高。

    2008年22期 No.60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联合平衡超滤术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陈晨;许景伟;高晓增;

    将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2780 U抑肽酶;U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乌司他丁;U+P组在U组基础上+平衡超滤。设CPB前(T1)为基础值,比较CPB结束后10min(T2)、60 min(T3)、240 min(T4)时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呼吸指数(R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U+P组RI值降低,Cs、Cd升高;U组Cd升高(P<0.01、0.05)。与T1时比较,U、U+P组RI值T2时高,对照组T2、T3时高(P<0.01、0.05);对照组Cs、Cd值T2、T3、T4时低(P<0.01、0.05);U组Cs值T2、T3时低,Cd值T2时低(P<0.01、0.05);U+P组Cs、Cd值T2时低(P<0.01、0.05)。提示乌司他丁+平衡超滤技术对CPB术后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2008年22期 No.60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丛树芹;

    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及常规疗法+益肾汤(观察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Cr、BUN、ET-1降低,CCr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r、BUN、ET-1降低,CCr升高(P<0.05)。提示益肾汤能改善CR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2008年22期 No.60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杜坤庭;葛勤利;杨伟捷;万顺梅;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并对HP阳性患者行根除HP治疗,观察其血红蛋白上升情况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HP阳性48例,抗HP治疗后转阴41例,其中38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RB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HP感染和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抗HP治疗有利于血红蛋白的提高。

    2008年22期 No.60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姜永芳;

    将36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A、B组。A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B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与B组比较,A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质量、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均<0.05)。认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2008年22期 No.60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专题笔谈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