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建英;马锋;马伟;马丽君;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的神经保护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DSS经典方制备DSS水煎剂后以5%、10%、20%三种体积分数分别灌服家兔1 d和10 d(观察1组~观察6组),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灌胃给药1 h后处死家兔,由枕骨大孔处抽取脑脊液(DSS脑脊液和空白脑脊液)。分别采用上述各组脑脊液及Aβ1-40处理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活性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β1-40处理者PC12细胞活性和α7nAchR阳性细胞数明显小于空白脑脊液处理者(P<0.01);灌服20%DSS脑脊液处理者PC12细胞活性及α7nAch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Aβ1-40处理者。结论DSS可能通过抑制β-淀粉样多肽的神经毒性作用而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机制为调节细胞α7nAChR表达。
2008年23期 No.60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董家军;伍益;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33例经CT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于显微镜下经3种途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关颅前用罂粟碱盐水冲洗术野,术后静滴尼莫地平。结果33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Ⅱ级(植物生存)2例、Ⅲ级(严重伤残)12例、Ⅳ级(轻度伤残)8例、Ⅴ级(恢复良好)11例。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DSA或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后应及早于显微镜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取翼点入路,采用Yasargil切口,切口尽可能低,要充分磨除蝶骨嵴,术中视具体情况经三种途径分离动脉瘤。
2008年23期 No.605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乃东;滕文惠;谭兰;
目的探讨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最佳剂量。方法将60例原发性SAH患者随机分为SAH1、SAH2、SAH3、SAH4组各20例,分别予2、1、0.5、0.2 mg/h尼莫地平静滴,在第1、3、7、10、14 d观察血浆和脑脊液(CFS)中内皮素-1(ET-1)和NO动态变化,并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各组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SAH3组及SAH4组比较,SAH1组及SAH2组血浆和CSF中ET-1水平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5),MCA的Vm明显降低;SAH1组及SAH2组分别有7例(35%)和1例(5%)因血压下降退出试验(P<0.05)。结论1 mg/h尼莫地平(静滴)为防治SAH后CVS的适宜剂量。
2008年23期 No.60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石玉华;耿玲;陈子江;赵跃然;游力;许立红;马增香;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6例PCOS患者(PCOS组)和同期收治的74例非PCOS患者(对照组),测定其BMI、血清脂联素水平;PCOS组同时测定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指数(HOMA-IR,≥1.66为IR)。结果随BMI增加,两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递减趋势(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PCOS组合并糖耐量异常(IGT)者和IR者脂联素分别为(3.97±1.27)和(4.90±2.62)mg/L,明显低于无IGT者和无IR者的(6.50±3.11)和(6.82±4.40)mg/L,P<0.01。结论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及IR密切相关,此为更深入了解脂联素在代谢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23期 No.605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苏伟;孙宗全;董念国;杜心灵;蒋雄刚;陈家军;
目的为树突状细胞(DC)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4)和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分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培养第2~8天可见大量细胞集落形成;获得的DC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同时DC可显著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小鼠骨髓来源DC,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
2008年23期 No.60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张林;张振江;陈景寒;孟龙;姚树展;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最大摄取值(SUV)在判断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82例NSCLC患者的术前SUV值(以11为分界点)与术后2 a无瘤生存率(DES)、总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NMⅠ期和Ⅱ期术前原发灶SUV高值组术后DES显著低于低值组,I期SUV高值组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值组。结论SUV测定在筛选TNM各期高危NSCLC患者及指导辅助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2008年23期 No.60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晓华;续力云;祁建妮;郭春;赵培庆;高立芬;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TRAIL基因的分布情况及其在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65例中国汉族人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非编码区1595位点(以mRNA为标准)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分布。结果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显示,本组各等位基因频率期望值和观察值无显著差异,且其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性别差异,与日本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洲及美洲高加索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RFLP方法检测TRAIL基因型特异性高,成熟、稳定;中国汉族人群TRAIL基因第5外显子3′-非编码区1595位点存在C/T突变。
2008年23期 No.605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永广;刘继筑;刘冠凤;宋振民;李光耀;
目的探讨海生素(HSS)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0.1~1 000.0μg/ml)HSS处理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DM,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HSS在较高质量浓度时可抑制K562/ADM细胞生长,且具有时效和量效性;经HSS处理的K562/ADM细胞呈现凋亡特有的亚G1峰,凋亡比率随HSS质量浓度和时间延长而增高;HSS处理后,K562/ADM细胞中Bcl-2呈阴性表达,Bax呈强阳性表达;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HS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及caspase-3表达诱导K562/ADM细胞凋亡。
2008年23期 No.60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滨;张春光;沈若武;夏玉军;
目的进一步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机制。方法选用17份曲张大隐静脉和3份正常静脉,应用间苯二酚品红法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α-肌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代偿期曲张静脉中膜内VSMC大量聚集成团,失代偿期静脉管壁中膜内大VSMC极少见,呈"空泡"样改变;与正常静脉相比,代偿期曲张静脉VSMC内α-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失代偿期曲张静脉VSMC内α-肌动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曲张静脉VSMC有明显向内膜增殖"迁移"现象,失代偿期α-肌动蛋白数量明显减少;此可能为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2008年23期 No.605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平;申玉瑶;杨燕;
目的探讨不同肺组织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0.1 ml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组),另设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分别在第7、14、28天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和TGF-β1、PDGF(PDGF-AA、PDGF-BB)表达变化。结果TGF-β1在观察组成纤维细胞(Fb)和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表达第7天明显增强,第14天最强,第28天明显降低,均明显高于正常;PDGF-AA在Fb和AM中的表达第7天最强,以后渐降;PDGF-BB在Fb中的表达与PDGF-AA相似,在AM中的表达第14天最强。结论TGF-β1在肺纤维化中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PDGF-AA、PDGF-BB主要在肺纤维化早期发挥作用。
2008年23期 No.605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朱其秀;于笑锋;李江;王强;魏小丽;王玉华;孟萍萍;
在电诊断仪探测引导下对16例脑损伤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行胫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膝伸展时小腿跖屈肌痉挛程度(MAS评分)、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及5 m往返坐站时间。结果注射后2周及3个月,患者MAS评分显著降低,PROM显著增大,5 m往返坐站时间明显缩短。认为乙醇阻滞胫神经治疗脑损伤后痉挛性足下垂安全、有效。
2008年23期 No.60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赋;张雄;代成波;秦兵;张玉虎;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金纳多静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20万U静滴(1 h内滴完)。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Bathel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1例发生脑出血转化,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证实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金纳多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2008年23期 No.60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学会;伦国爱;肖广荥;王永会;张法忠;
为探讨卒中后抑郁(PSD)与脑梗死病灶位置的相关性,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100例初次患脑梗死者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调查评分,通过CT或MRI进行脑梗死灶定位。结果病灶位于左侧(43例)患者中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发生PSD 10例和11例,病灶位于右侧(51例)患者分别发生11例和12例,双侧病灶6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发生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PSD发生率无半球偏利性(急性期2χ=0.2617,P>0.75;恢复期2χ=0.1264,P>0.90);梗死灶位于大脑半球前部和后部者急性期PSD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16.33%(2χ=1.9545,P>0.1),恢复期发生率分别为30.80%和14.29%(2χ=6.05,P<0.05)。认为梗死病灶位于大脑半球前部者恢复期更易发生PSD。
2008年23期 No.60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涛;
对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人工脑膜扩大修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防情况。结果术后头颅CT检查未发现硬脑膜异常,并发脑膨出11例、癫痫3例、脑积水2例、硬膜下积液5例;随防26例,人工脑膜封闭隔离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良好、炎症反应轻。认为去骨瓣减压、人工脑膜扩大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并恢复有效解剖层次。
2008年23期 No.60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效彩;韩金燕;
对168例癫痫患儿作动态脑电图(AEEG)和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结果AEEG显示异常135例(80.3%),监测到临床发作28例(16.7%);REEG显示异常61例(36.3%),监测到临床发作6例(3.6%)。认为AEEG在监测癫痫患儿脑电异常活动方面优于REEG,可为临床诊治癫痫提供依据。
2008年23期 No.60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曹庆德;
对同期收治的1320例急性脑血病患者于发病后1~12 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3周内复查1~3次。结果1320例中心电图异常925例(70.1%),其中ST-T改变544例(58.8%),Q-T间期延长98例(10.6%);1273例存活者中心电图异常885例(69.5%),53例死亡者中心电图异常49例(92.4%)。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关;进行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采取心脏保护措施。
2008年23期 No.60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琪;吕海东;
将同期收治的12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三组均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依达拉奉静滴、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口服;B组静滴依达拉奉,方法剂量同上;C组予复方丹参静滴,均14 d为一疗程。观察三组疗效及症状评分。结果A、B、C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C组,A组低于B组。认为依达拉奉联合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进展型脑梗死有协同治疗效果。
2008年23期 No.60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晁志军;朱振莉;谢睿智;冯晶晶;王文清;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神经促进技术等常规方法行康复训练,共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减重步行训练(BWSTT),15~30 min/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WS、BBS评分及BI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体力及耐受性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变化等情况下行BWSTT。
2008年23期 No.60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龚向芳;王立忠;
将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依达拉奉等抗凝及抗自由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静滴,1次/d,共14 d。治疗前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53(CD63)表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和CD63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CD62p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认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此可能为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
2008年23期 No.60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辛振学;金跃华;韩培军;刘昆;张铁铮;张建军;
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患者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治疗,其中8例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予限水治疗,22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患者予补钠治疗。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27例低钠血症均在1~4周得到纠正。认为正确区分SIADH和CSWS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关键。
2008年23期 No.60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如锋;田奕;王睿;罗燕华;
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2例甲亢患者(甲亢组)于服131I前后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并与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相关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甲亢组服131I前潜伏期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波幅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服131I 1周后SSR波幅明显降低,1个月后降至正常。认为甲亢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异常,131I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SSR检查可为甲亢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提供客观依据,对该病早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2008年23期 No.60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金梅;
采用鼻窦置换、鼻腔冲洗、鼻腔雾化和弱激光照射及药物口服等非手术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297例,随访6个月总有效率为98.03%。认为非手术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确切。
2008年23期 No.60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建华;朱志真;侯森;刘硕新;韩振庆;王全助;
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HP组与NP组各40例,分别行HP方案[羟基喜树碱(HCPT)+顺铂(DDP)]及NP方案[长春瑞滨(NVB)+DDP]化疗。2个周期后依据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观察两组成本—效果比(CE)。结果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疗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HP组CE低于N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NP组,P<0.05。认为HP方案与NP方案均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但前者费用低廉。
2008年23期 No.60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长喜;张成;陈书中;
将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分别静脉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发绀消失,肺部罗音减少或消失)情况。结果用药后30 min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0例和13例临床症状缓解(P<0.05),分别有2例和5例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低血压反应(P(0.05);两组收缩压、心率均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但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0.01)。认为rhBNP治疗AMI后急性左心室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2008年23期 No.60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颖新;陈双峰;王凤菊;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CRF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 d后取贴壁细胞进行Di-LDL和FITC-UEA-I双染色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等方法评价其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CRF组透析前后EPCs的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CRF组血液透析后EPCs数量及黏附能力较透析前增高(P<0.05)。认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CRF患者存在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缺陷,此可能为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2008年23期 No.60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岩峰;王建光;连庆泉;
将6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 h在内关穴帖敷普通创口贴和敷有辣椒素软膏的创口贴。观察两组术后24 h内出现恶心、呕吐(PONV)的次数、程度及疼痛程度(VAS评分)、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内分别有4例(12.90%)和12例(41.38%)发生PONV(P<0.01),前者程度较轻;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辣椒素刺激内关穴可有效防治术后PONV,且具一定止痛效果。
2008年23期 No.60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红玲;
对27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TC、TG、LDL、Apo B、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Apo A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G、LDL、Apo B呈正相关,与HDL、Apo AⅠ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HDL、Apo B纳入回归方程。认为血浆LPA和血脂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在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008年23期 No.60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凤玲;
检测430例脑出血(ICH)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对计数水平不同者的病情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显著升高者与正常者相比,中、重度ICH比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认为ICH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且与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项目之一,以及时指导临床治疗。
2008年23期 No.60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清慧;任立军;郭峰;
对144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钼靶X线显示肿块者ER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肿块者,c-erbB-2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肿块者(P<0.05);钼靶X线显示钙化者c-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钙化者(P<0.05)。认为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
2008年23期 No.60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晓钟;张艳梅;李鸥;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LEEP术治疗CIN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优于CKC术。
2008年23期 No.60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陈朝凯;
对23例脊柱不稳定患者分别采用AF、RSS、USS、Z-plate及Cage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其中前路手术选用Z-plate钢板螺钉固定加髂骨植骨恢复椎体高度9例,Cage椎间融合2例;后路手术选用AF固定加横突间植骨5例,RSS固定2例,USS固定5例。结果平均随访1.2 a,CR或CT摄片示内固定系统无断裂、弯曲、松动等,植骨达到骨性愈合;临床无下肢功能障碍和神经受损症状。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不稳定的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应根据受损椎体的部位、程度、数目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008年23期 No.605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明香;孙莹;孙文青;周廷才;
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大疱内插管引流+负压吸引+红霉素注入治疗肺大疱24例。结果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 a无复发。认为本疗法治疗肺大疱具有效果好、创伤小、相对安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肺大疱患者。
2008年23期 No.605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浩;李俪伶;徐旭仲;
将13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6例、B组32例、C组30例、D组32例,胎儿娩出后分别静脉注射阿扎司琼、地塞米松、阿扎司琼+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双盲法观察术后24 h各组恶心、呕吐(PONV)及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A、B、C组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1),A组、C组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认为阿扎司琼联可明显减轻宫产术后镇痛药物所致PONV等不良反应。
2008年23期 No.605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云;刘萃红;
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高血压患者52例(OSAS组)及非OSAS高血压患者48例,入院后同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均予低盐饮食及培哚普利和(或)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周,其后OSAS组降压效果差者接受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天平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舒张压(DDBP)及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无明显差异,OS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2周后,OSAS组全天平均血压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OSAS组30例药物降压效果欠佳者行CPAP治疗2周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认为对OSAS并高血压患者单纯药物降压疗效欠佳,辅助CPAP治疗可提高疗效。
2008年23期 No.60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洪云;单莉;
将127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DM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予DMA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 mg/d,疗程2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认为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DMA患者的慢性炎症反应;此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2008年23期 No.60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伟;田晓滨;李波;邱冰;孙立;周焯家;胡如印;张一;
对118例重症膝关节疾病(132膝)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随访10个月~6 a(平均30个月),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疗效。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1.8%,4例术后并发感染(均对症治疗后痊愈)。认为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有效、安全,手术宜采用髌旁股内侧肌下缘切口(注意将髌骨增生骨质予以清除)及后方稳定型人工假体,术后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008年23期 No.60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安述;王宁波;
将2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发病后29 h内加服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连续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肝、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TC、LDL-C水平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认为早期使用洛伐他汀治疗UAP安全、有效。
2008年23期 No.60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茂芬;
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8例(COPD组),健康查体吸烟者29例(吸烟组)、不吸烟者18例(非吸烟组),分别测定其诱导痰和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COPD组诱导痰和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多,而巨噬细胞则显著减少;COPD组和吸烟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认为COPD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CD8+T细胞可作为全身性炎症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别吸烟者是否存在COPD炎性改变。
2008年23期 No.60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祖谦;王东红;黄文霞;谢和英;
对我院妇科门诊1650例已婚受检者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分析TCT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650例患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79例,符合率为64.23%(79/12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53例,符合率为59.55%(53/89);宫颈鳞癌5例,符合率为100%;宫颈腺癌1例,符合率为100%(1/1)。证明TCT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检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2008年23期 No.60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波;刘艳华;李荣旭;
对同期收治的87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DN患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糖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DN糖尿病患者,对症支持治疗效果确切。认为临床应重视DN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对防治DN有重要价值。
2008年23期 No.605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伊敏;李强;桑桂玲;姚卫红;李刚;靳玲;崔长泉;
对259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节段实变型104例,间质型91例,弥漫实变型51例,云雾型13例;仅表现单纯创伤性湿肺改变113例,伴并发症146例。经对症治疗1~2周后,低剂量CT复查显示,200例病变消失,59例形成陈旧性瘢痕和胸膜粘连等;4例合并严重颅脑及腹腔脏器损伤者死亡。认为创伤性湿肺CT表现主要有节段实变型、间质型、弥漫实变型及云雾型;对于胸部创伤严重、复合创伤及病情危重者应直接行CT检查,治疗后复查应采用低剂量CT。
2008年23期 No.605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吉中国;范璞;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雪平;庞月玖;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肖淑萍;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于炳新;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健;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训尧;
目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达1788/10万,病死率为882/10万,位居人口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的患者达150万,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研究脑血管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予积极干预和控制,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23期 No.605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