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春亭;于洁;孟冬梅;冯献起;苏湛;王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DLR)活性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四氮甲唑蓝比色法检测AL患者的细胞生长抑制率、LDLR活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血病细胞HMG-CoA还原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初治组、复发组及耐药组的白血病细胞、LDLR活性、HMG-CoA还原酶活性均升高(P均<0.01)。阿托伐他汀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AL初治、复发和耐药患者骨髓细胞的增殖。结论检测LDLR及HMG-CoA还原酶活性对AL患者的病情判断、复发及预后估计可能有一定意义。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有辅助治疗AL的作用。
2008年25期 No.60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先球;陆益龙;费小明;罗鸣;巴荣;朱彦;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Ph1以外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α-HBDH明显高于慢性期组,慢性期组LDH、α-HBDH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二者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r=0.699、0.599,P均<0.01)。结论LDH、α-HBDH对CML疾病分期有判断价值,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以细胞遗传学检测更准确。
2008年25期 No.60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燕;郭振清;赵梅青;赵洪国;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CML患者的血清bFGF及MMP-2,并追踪观察9例初诊慢性期患者治疗半年后的bFGF及MMP-2变化。结果CML患者血清bFGF及MMP-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加速期、急变期均明显高于慢性期(P均<0.05)。bFGF、MMP-2水平与患者外周血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脾大程度有关,bFGF与MMP-2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CML患者bFGF、MMP-2升高与CML分期、疾病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2008年25期 No.607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袁成录;王玲;李颖;史春雷;黄梅娟;王媛媛;费海荣;
目的探讨不同移植方式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自体HSCT(Auto-HSCT)14例,同基因HSCT(Syn-HSCT)2例,异基因HSCT(Allo-HSCT)14例。预处理方案包括马利兰/环磷酰胺、马法兰/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卡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大剂量马法兰。结果患者均获造血重建。Auto-HSCT和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2.4、16.3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5.7、19.5 d;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各7例;随访2~40个月,Auto-HSCT复发7例、死亡6例,Allo-HSCT复发2例、死亡5例。结论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Auto-HSCT是治疗复发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Allo-HSCT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治疗方法;HLA不全相合Allo-HSCT可解决供者来源少的难题。
2008年25期 No.60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喆;葛林阜;黄宁;刘希民;周芳;解琳娜;
目的比较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SC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及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SAA患者行NSCT,预处理主要采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后采用环孢菌素、骁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SAAⅡ型患者比较,SAAⅠ型患者造血重建迅速、植入率高、并发症少且轻,预后佳,生存率高。结论NSCT是治疗SAAⅠ型患者及一般情况良好且输血制品次数少的SAAⅡ型患者的治疗首选。
2008年25期 No.60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延霞;李琳;宋起;赵娜;
目的研究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心脏瓣膜病变与P-选择素(PS)、瘦素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124例老年维持性HD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变情况,将其分为病变组与无病变组,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PS和瘦素。结果病变组82例中,主动脉钙化62例,二尖瓣钙化52例;无病变组42例。病变组CRP、PS和瘦素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均<0.01)。结论维持性HD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变以钙化为主,其钙化与CRP、PS和瘦素显著相关。
2008年25期 No.60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勇春明;毛拥军;王晓青;成炜;王珍;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对老年肺心病(PHD)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心脏超声检查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将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患者分为MPAP正常组、MPAP升高组、PHD稳定期组、PHD加重期组。测定各组血浆BNP、血气分析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其治疗后随访12个月的再入院率。结果BNP与MPAP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901,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BNP为预后因素(P<0.01)。结论BNP对老年PHD患者具有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
2008年25期 No.60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泉;柏根基;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脑肿瘤患者放疗后复发(下称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下称坏死)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对35例脑肿瘤患者进行1H-MRS和SPECT检查。结果复发20例,1H-MRS表现为胆碱(Cho)波上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波下降,乳酸和脂质波升高;99mTc-MIBI摄取指数T/C比值1.9~6.7(3.7±1.5)。坏死15例,1H-MRS表现为Cho、NAA、肌酸波降低;99mTc-MIBI摄取指数T/C比值0.8~1.8(1.1±0.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1H-MRS和SPECT检查对脑肿瘤复发及坏死有鉴别诊断价值。
2008年25期 No.60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栋;王伟华;宫殿荣;陈双峰;傅景涛;迟兆富;
目的研究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及其产物P-糖蛋白(P-gp)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难治性癫痫(RE)患者(A组)、癫痫控制良好患者(B组)和健康献血者(对照组)的人外周血P-gp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MDR1-mRNA表达。结果两种方法均显示,RE组MDR1-mRNA表达量较B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B组及对照组P-gp阳性细胞表达率为0者分别为2、3、7例,而三组均有MDR1-mRNA表达,如表达量按>105为参考值,则RE组阳性率为100%。结论定量检测癫痫患者外周血MDR1-mRNA表达,可同步反映其脑组织MDR1表达水平,作为RE诊冶的外周指标;荧光定量PCR较流式细胞仪检测MDR1-mRNA表达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高。
2008年25期 No.60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秋;李目英;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器测定176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的L2~4骨密度(BMD),根据BMD将其分为无OP组和并发OP组,根据患者体质量变化将其分为体质量下降组和体质量未降组,同时测定生化指标。结果老年男性T2DM患者OP发生率29.5%,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病程、体质量指数、体质量下降是其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8年25期 No.607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庄芸;谢新;沈云峰;周新;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R带技术,对8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异常37例,主要涉及8、5、7、9、11、20号染色体及Y染色体;正常44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与异常者的转白率分别为13.6%、54.1%,病死率分别为18.2%、64.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1、23.6个月,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MDS患者的染色体变化对其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2008年25期 No.60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英;乔振华;张子彦;
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术及碘化丙锭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0.1、0.3、0.5 mM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凋亡率。结果显示,NAC 0.1 mM对MDS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细胞凋亡率均无影响;0.3 mM只对MDS患者有影响,其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0.5 mM时MDS患者及正常人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NAC 0.3 mM对MDS患者的骨髓细胞有抗凋亡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可试用于MDS治疗。
2008年25期 No.607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皓;甘为;朱梅;冯娟;张楠;郭文彬;
将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观察组)按照柔红霉素(DNR)化疗累积量是否超过200mg/m2分为A、B两组,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检测其化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左心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E/A、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A组左室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PSR)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EDP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B组化疗前后SPSR及EDPSR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SRI技术可较敏感地监测DNR对ALL患儿左心功能的损害。
2008年25期 No.607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华;崔为发;刘世超;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显示,NHL组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Ⅲ~Ⅳ期、有纵隔浸润和腹部或腹部伴纵隔浸润者明显高于病变Ⅰ~Ⅱ期、仅浅表淋巴结肿大者(P均<0.01);治疗后完全缓解者VEGF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复发/进展者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血浆VEGF水平对判断NHL分期、病变部位、病情、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08年25期 No.60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丽明;齐栋;初晓霞;
测定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数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P<0.01),PLT、MPV及PDW减少(P均<0.05)。提示尿毒症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可为其病情监测、疗效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8年25期 No.607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一桥;李承军;
对30例化疗后外周血WBC<1.0×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辅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均在5~8 d恢复正常,无严重合并症及死亡病例。提示以G-CSF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安全、快速地渡过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期的危险阶段。
2008年25期 No.607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盖庆玲;董亮;王淑娟;
通过诱导痰检查,将哮喘患者分为嗜酸细胞性哮喘(EA组)和非嗜酸细胞性哮喘(NEA组),再将NEA组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组均用常规治疗,B组加服温化痰饮的中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树突状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转录因子κB(NF-κB)和血浆IL-6、IL-8,并以普通病毒性感冒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EA组、B组TLR3、NF-κB、IL-6、IL-8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病毒感染后复制产生dsRNA,通过与TLR3结合促进其表达,活化NF-κB,上调血浆IL-6、IL-8,促进气道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NEA发作。中药温化痰饮与抗哮喘药联用能有效控制NEA发作。
2008年25期 No.60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仲琴;贾正飞;冯永;夏晓天;
将7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序贯放疗,对照组仅用单纯放疗(放疗方法同治疗组),化疗2个周期或放疗结束4周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3%和44.7%(P<0.05);两组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序贯放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好,其毒副反应患者能够耐受。
2008年25期 No.607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德芳;
将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先后加用盐酸纳络酮静注、静滴,对照组加用尼可刹米、洛贝林静滴,疗程均为5 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24 h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认为纳络酮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效果良好。
2008年25期 No.60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东;陈军建;俞力;邓梅香;王莹;陈霞;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10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al-pain-10基因SNP43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其体质量指数(BM 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结果显示,两组Calpain-10基因SNP43等位基因G、A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alpain-10基因SNP43多态性中,GG型与GA+AA型基因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基因GA+AA型者的甘油三酯较GG型者高(P<0.05)。认为Calpain-10基因SNP43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T2DM的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2008年25期 No.60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冬梅;管庆波;陈青;孔磊;赵家军;
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基础胰岛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用中效胰岛素(NPH),术后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规律进食前FBG降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日用量增加,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观察结束时观察组FBG降低,餐后血糖升高,胰岛素日用量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甘精胰岛素是有效性、安全性较高的T2DM术后基础胰岛素。
2008年25期 No.60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晓;王俊宏;
将60例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疼痛(DPN)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盐酸文拉发辛)和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甲钴胺)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法和数字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23.4%,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认为盐酸文拉发辛治疗T2DM伴DPN具有疗效明显、安全、耐受性高的特点。
2008年25期 No.60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德功;郝孔志;王培东;
对102例脑外伤性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行影像学、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显示运动障碍广泛且严重99例,三个肢体活动2例,四肢活动1例。全脑萎缩93例,皮质萎缩71例,髓质萎缩22例。91例额、顶、颞、枕区有低密度灶,以颞区多见。SEP、BAEP、MEP异常率分别为98.0%、93.1%、100%,均与肢体活动呈显著负相关(P<0.05)。提示PVS患者有广泛且严重的脑损害,按临床检查结果分为运动障碍型、感觉障碍型与混合型,以混合型多见。
2008年25期 No.60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焦风珍;任宏生;朱兴雷;
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B组)患者及30例冠脉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IL-18、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血浆IL-18、hs-CRP高于B组和对照组(P均<0.05);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1和左室射血分数<45%者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P均<0.05)。提示IL-18、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升高患者合并心功能异常的危险性高。
2008年25期 No.60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玉华;刘佑萍;庞洁志;
将2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及苦碟子;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3.9%,对照组分别为68.6%、66.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苦碟子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
2008年25期 No.60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富;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8例老年心脑血管病(观察组)和56例非心脑血管病(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以及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MT与血压、斑块总积分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与UA、TC和hs-CRP呈正相关(P<0.05,<0.01);UA与TC和hs-CRP亦呈正相关(P<0.05)。提示心脑血管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和血液检测,及早治疗动脉硬化和斑块,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2008年25期 No.607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波;王艳霞;刘瑞英;
将106心房纤颤(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用胺碘酮及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47例用胺碘酮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F转复率明显升高(88.64%vs 55.32%,P<0.01),AF复发率明显降低(17.31%vs 55.56%,P<0.01)。提示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AF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2008年25期 No.60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晓燕;吴杰;
40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口服福辛普利剂量从10 mg、1次/d开始,根据血压调整最大剂量为40 mg、1次/d,总疗程24周;用药前后观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0.01)。提示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福辛普利可有效控制其血压,改善其肾功能。
2008年25期 No.60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蒯文霞;
对51例川崎病(KD)患儿和45例正常儿童进行P-选择素、PLT值检测。结果KD患儿P-选择素、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0.05);KD合并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患儿P-选择素和PLT计数升高明显。提示血小板活化过程参与KD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P-选择素和PLT计数变化与KD病情变化有关,其变化有助于指导KD治疗和预后判断。
2008年25期 No.60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芳;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癌、31例癌旁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MTA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MTA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2.58%和67.1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TA1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程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提示MTA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2008年25期 No.607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项志凤;
采用霉酚酸酯(MMP)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5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定期复查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肝功能,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2.85%(29/35);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均<0.05);Scr、BUN无明显变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认为MMF是治疗难治性NS患儿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2008年25期 No.607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贵杭;
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素,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以及HBeAg、HBV-DNA转阴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苦参素可改善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学指标,且有效、安全。
2008年25期 No.607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任迎彬;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1例胆囊癌、26例胆囊癌前病变及22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端粒酶重要组分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胆囊癌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正常胆囊组织、胆囊癌前病变组织、胆囊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5.38%和76.47%,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hTERT蛋白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χ2=2.105,P>0.05)。在上述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38.46%和54.9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4.965,P<0.05)。hTERT和Ki-6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459,P<0.05)。提示hTERT和Ki-67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有关,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2008年25期 No.607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继荣;李大佑;李冬梅;
将8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加用低能量He-Ne激光局部照射、吸氧及药物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鼓膜穿孔愈合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He-Ne激光、吸氧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鼓膜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2008年25期 No.607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