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L-硝基精氨酸甲酯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心肌损伤的影响

    赵利军;门秀丽;董淑云;段国贤;孔小燕;张连元;

    目的研究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止血带法制作LIR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A组)、L-NAME处理组(B组)、对照组。B组在再灌注前经静脉给予L-NAME 10 mg/kg,A组和对照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三组心肌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磷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NO含量;心脏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 ax)、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 ax);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B组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含量增加(P<0.01,<0.05),血浆CK、CK-MB及NO水平升高(P<0.01),MAP、LV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征象。静脉给予L-NAME后,心肌组织MDA、MPO含量增加和血浆CK、CK-MB及TNF-α升高更加明显(P<0.01或P<0.05),NO、DP/DTm ax、-DP/DTm ax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损伤性表现加重。结论L-NAME可能通过抑制体内NO生成而加重大鼠LIR继发的心肌损伤。

    2008年28期 No.61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脑型钠利尿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柴伟利;王同成;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利尿肽(BNP)水平的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心血管病患者分成左室收缩功能衰竭组(A组)、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组(B组)和左室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评定三组的心功能,同时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①A组、B组、对照组BNP水平分别为(456.1±386.4)、(69.5±54.3)、(15.3±7.8)pg/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以BNP≥30 pg/ml作为诊断舒张性左室衰竭的分界值,其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100%;③以BNP≥230 pg/ml作为舒张性与收缩性左室衰竭鉴别诊断的分界值,其特异度为96%,灵敏度为95%。结论血浆BNP检测为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提供了新的方法,对鉴别舒张性左室衰竭和收缩性左室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8年28期 No.610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商德亚;周轶;胡波;来庆友;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心肌灌注和6个月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病变血管TIMI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数、心肌灌注TMP分级、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检测术后及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术后1周及6个月心脏射血分数,记录6个月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术后TIMI 3级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校正的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血流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90 min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明显回落者较对照组多,术后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随访6个月时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2008年28期 No.610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6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h s CRP、MMP-9、IL-18的变化及意义

    毛庆录;宋书凯;李敬田;王宇彬;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7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UAP组);另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24 h检测三组血清MMP-9、IL-18、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AMI组、UAP组与对照组相比,IL-18、hsCRP明显升高,MMP-9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两组IL-18、hsCRP显著升高,MMP-9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ACS患者术前hsCRP、MMP-9、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7,0.124,0.085,P均>0.05)。结论MMP-9、IL-18、hsCRP存在于不稳定斑块中,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术后MMP-9降低可能与心肌供血改善有关。

    2008年28期 No.610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2 ]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王志军;苏永臣;周建芝;葛庆峰;李海涛;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7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12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测定其血清hsCRP、生化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高血压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与体质量超标、吸烟、血脂紊乱及左室舒张末径增加、左室收缩末径增加、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异常有关。结论hsCRP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与体质量超标、吸烟、血脂紊乱、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2008年28期 No.610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6 ]
  • 自发性脑出血后继发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李鑫;季楠;赵元立;赵继宗;

    目的了解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与继发脑水肿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7例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发病后6 h内及第4天行颅脑CT检查,并收集临床信息,分析各临床指标与继发性脑水肿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既往严重高血压病史与继发性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年龄、糖尿病史、大量吸烟、酗酒对脑水肿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自发性脑内出血后继发脑水肿与严重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可以为脑水肿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2008年28期 No.61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5 ]
  • PPARγ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调控作用

    曾艳辉;刘厂辉;阳辉;钟警;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西兰大白兔MSC,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1-PPARγ表达载体转入MSC中,G418筛选,成脂诱导剂诱导向脂肪细胞分化,分成不诱导组(A组)、空转染诱导组(B组)及转染诱导组(C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脂蛋白脂酶(LPL)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PARγ、LPL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法行脂肪细胞计数和定量。结果A组细胞内没有脂滴出现,C组成脂率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PPARγ、LPL mRNA及蛋白均不表达,C组PPARγ、LP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PPARγ基因转染可增强MSC向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能力,缩短分化进程,提高分化效率。

    2008年28期 No.61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靶向Akt2基因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测序

    曹婷婷;张茂林;赵国强;卢滨;王静;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以Akt2为靶基因,设计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利用GenBank中已知Akt2的mRNA基因序列设计具有短发夹结构的两条寡核甘酸序列,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与pGEM-T Easy载体进行连接,经蓝白筛选后以T7和SP6为引物进行PCR鉴定,对表达载体pRNAT-U6.2及亚克隆产物进行双酶切,将得到的基因及线性化的表达载体再次连接,利用PCR方法进行重组体的筛选鉴定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将合成的DNA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上,经PCR扩增筛选鉴定和测序鉴定证实为所需序列。结论Akt2靶向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2008年28期 No.61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经验交流

临床札记

护理园地

基础研究

  • 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任炜;焦宏;杨蕴涛;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四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rhG-CSF治疗2周组。另设1、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7 d;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心室重构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1周,心室腔明显扩大(P<0.05);AMI后2周时,心室腔内径扩大更明显(P<0.01),且心室质量指数(VWI)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rhG-CSF治疗2周组VWI低于AMI后2周模型组,心室腔扩大程度小于模型组(P<0.05)。认为注射rhG-CSF可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促进梗死处血管再生及细胞增殖。

    2008年28期 No.610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小鼠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严春花;安昌善;周彩存;

    将Lew is肺癌细胞接种于雄性C57小黑鼠前肢腋下,皮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酯(L-NAME),持续14 d。接种第15天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称取瘤组织质量、光镜下观察肺内转移灶、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瘤组织质量分别为(2.59±0.31)、(1.80±0.33)g,MVD分别为24.06±5.42、16.97±2.86,NO含量分别为(33.26±12.53)、(14.56±7.14)μmol/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光镜下观察两组肺内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认为L-NAME对小鼠肺癌血管形成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Lew is肺癌可能转移较少或出现较晚。

    2008年28期 No.61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临床研究

  • 降压调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

    杨瑞丽;郇晓东;钟伟;杜传荣;张龙;

    将69例老年高血压肾损害合并空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3.63 mmol/L者随机分为三组,降压组给予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调脂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辛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后4、8、12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2周后,24小时尿蛋白均降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均升高(P(0.05),降压组和联合组血压均有所改善(P<0.05),调脂组和联合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相比,联合组有最强的减少尿蛋白作用(P<0.05),而在肾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降压调脂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更强地减少尿蛋白作用。

    2008年28期 No.610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3 ]
  • 老年心衰患者培哚普利、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用药的靶剂量探讨

    陈明友;王晶晶;林淑珍;

    选择89例老年心衰患者(≥60岁),在无明显水钠潴留、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给予培哚普利起始剂量2 mg,每隔2周按照4、6、8 mg逐渐加量;富马酸比索洛尔起始剂量0.625 mg,每隔2周按照1.25、2.5、5、10 mg逐渐加量。结果培哚普利治疗患者16例出现不能耐受的刺激性干咳,4例发生肾功能损害,余69例患者可耐受;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患者均能耐受,其中5例患者用药后心衰症状加重,减量用药或加大利尿剂剂量后症状减轻。3个月后心衰再入院率19.1%,病死率5.6%。认为老年慢性心衰培哚普利靶剂量82.6%患者为2~6 mg,富马酸比索洛尔靶剂量80.9%患者为1.25~2.5 mg。

    2008年28期 No.610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HO-1、SR-BI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对其活性的影响

    安炎霞;张文宗;

    选择冠脉造影正常者46例(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A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B组),检测三组血清HO-1、SR-BI活性;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1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HO-1活性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6、0.845、0.540,P均<0.05),并且对照组>A组>B组(P<0.01);SR-BI表达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照组>A组>B组(r分别为0.873、0.801、0.520,P均<0.01)。阿托伐他汀可上调HO-1的活性及SR-BI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A组相比P<0.01。认为冠心病患者HO-1、SR-BI表达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诊断治疗的检测指标;阿托伐他汀可上调冠心病患者HO-1、SR-BI的表达水平。

    2008年28期 No.610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溶血磷脂酸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黄志军;祁述善;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溶血磷脂酸(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B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A的影响因素。结果隐匿型冠心病患者TC、TG、LDL、ApoB、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ApoA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PA与TG、LDL、ApoB呈正相关(P<0.05),与HDL、ApoAⅠ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回归系数0.47,P<0.05)、HDL(回归系数-0.41,P<0.05)、ApoB(回归系数0.39,P<0.05)纳入回归方程。认为血脂和LPA与隐匿型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LPA与TG、LDL、HDL、ApoAⅠ、ApoB具有相关性。

    2008年28期 No.610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栾艳霞;于春艳;

    选择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和3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血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比较两组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UAP组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UAP组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变化与血浆NO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83,P<0.01)。认为老年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尽早采取措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逆转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2008年28期 No.610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评价方法

    李施勇;许开宁;黄进弟;符永健;

    分别测定40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浆内皮素-1(ET-1)、NO水平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观察组血浆ET-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DD明显低于对照组。EDD与ET-1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r=-0.5356、0.6829,P均<0.01)。提示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均可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二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2008年28期 No.610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1 ]
  •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张韶辉;高东升;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28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75岁(高龄组)与≤74岁(非高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及预后。结果高龄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血TG、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1);高龄组的冠脉病变数、冠脉狭窄评分、置入支架数、再发心绞痛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均<0.01);两组间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认为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以多支、狭窄程度重为特点;年龄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总胆固醇和LDL水平是其主要危险因素;PC I术后除再发心绞痛外,预后与非高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008年28期 No.610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地尔硫卓预防心肌梗死患者PCI中无再流的效果观察

    李守贵;

    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30 min嚼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 mg,观察组在PCI术中持续静滴甘油10~20μg/min,球囊扩张前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0.2 mg/次。结果观察组发生无再流1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无再流6例,死亡1例。认为地尔硫卓能有效预防AMI患者急诊PCI中的无再流。

    2008年28期 No.610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效果观察

    鲁永菊;宋微;周蜜;汪昌清;

    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压和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增厚具有逆转作用。

    2008年28期 No.610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蔡宝坡;谢志军;高春香;

    选择26例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先给予胺碘酮静注负荷量后,继以静滴维持。观察AF转复、血压、心室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19例(73.1%)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后心室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出现长R-R间期、窦性心动过缓各2例,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认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AF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28期 No.610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疗效评价

    吕靖怡;

    将96例冠心病(CHD)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含化硝酸甘油量、心率、血压、平板运动耐量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平板运动耐量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均无明显改变,无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认为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可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

    2008年28期 No.610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4 ]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田芳;

    将58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口服,疗程2周,用药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认为芪参益气滴丸是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2008年28期 No.61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8 ]
  • 气腹时恒定潮气量通气对手术患者呼吸动态参数的影响

    王宏宇;史宏伟;徐磊;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静脉麻醉诱导后建立人工通气,频率10~12次/min,潮气量8~10 ml/kg;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cmH2O,观察并记录气腹期间呼吸顺应性、气道阻力及气道压的变化。结果观察期间,呼吸顺应性较气腹前明显降低;气道压升高但不超过40 cmH2O,仅气腹后10 min时气道压明显高于气腹前,其余时刻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气道阻力变化不明显。认为气腹期间低潮气量通气可减小气道阻力及气道压;为保护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和气道压,气腹时应采取恒定或相对较小的潮气量。

    2008年28期 No.61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MMP-2、MMP-9、α_2-巨球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牟丽萍;田玉峰;王桂菊;张念真;冷静;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观察组)的血清MMP-2、MMP-9、α2-巨球蛋白含量,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MMP-2、MMP-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α2-巨球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MMP-2、MMP-9均与α2-巨球蛋白呈负相关(r=-0.412、-0.456,P均<0.01)。认为血清α2-巨球蛋白、MMP-9、MMP-2含量检测可作为监测哮喘病情、评价药物疗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2008年28期 No.610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0 ]
  • 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老年慢阻肺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毛艳华;刘肖林;闫晓红;密宝斌;石斗飞;

    将13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营养支持+免疫调节治疗(A组)、营养支持治疗(B组)、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5例,疗程均为10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二重感染例数、营养状况、血气分析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A、B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0.05),A组短于B组(P<0.05);二重感染例数、营养状况及血气分析方面A、B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A组CD4+、CD8+、CD4+/CD8+改善明显优于B组(P均<0.05)。提示常规治疗联合营养支持及免疫调节治疗可改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2008年28期 No.610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8 ]
  • 肺心病与COPD患者血清钙、磷、镁检测分析

    吕东;徐培军;陈佑生;宋斌;黄会远;

    分别检测80例慢性肺心病(肺心病组)和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COPD组)的血钙、磷、镁水平,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肺心病组血清钙、磷、镁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P<0.05)。认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钙、磷、镁水平降低可能与其摄入、吸收减少,丢失增多,酸碱失衡,大量长期输注葡萄糖有关。

    2008年28期 No.61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胎儿膝关节半月板微量元素的时序性变化

    岳黎敏;关华;王晓梅;张纯清;张莽;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4~9月龄的40例引产胎儿的内、外侧半月板中Ca、Fe、Zn、Cu、Mn 5种微量元素,并将其月均含量与胎儿月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月龄胎儿半月板5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6月龄胎儿Z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月龄(P均<0.01);胎儿半月板中Ca、Fe、Mn含量与月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胎儿半月板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与该组织的生长及代谢特点密切相关。

    2008年28期 No.61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清酰基化ghreli n和PYY3-36水平的影响

    杨璐;孙若鹏;

    将38例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其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酰基化ghrelin和PYY3-36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血清酰基化ghrelin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清PYY3-3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认为服用丙戊酸钠可导致患儿BMI增加、血清酰基化ghrelin升高和PYY3-36下降;酰基化ghrelin和PYY3-36水平变化可能是导致BMI增加的原因。

    2008年28期 No.610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307例癫痫患者24h动态脑电图分析

    钟华英;

    对307例拟诊癫痫患者行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患者清醒时和睡眠诱发脑电图痫样放电的发放频率和时间。结果307例中检出痫样放电226例(73.62%);其中觉醒期出现痫样放电18例(7.96%),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99例(43.81%),觉醒期和睡眠期均出现痫样放电109例(48.23%)。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P<0.05),主要见于睡眠Ⅰ~Ⅱ期。认为动态脑电图可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鉴别诊断。

    2008年28期 No.61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4 ]
  • SPECT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张伟;李飞;

    选择47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对其中23例进行SPECT检查。结果SPECT检查阳性率为100%,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灌注低下,放射性稀疏区及放射性缺损区;大脑实质弥漫性放射稀疏区3例,后循环脑区放射性稀疏区2例,前循环脑区放射性稀疏区7例,前后循环脑区多个部位放射性稀疏区11例。除3例表现弥漫性放射稀疏区外,其余20例共有67个脑区放射性稀疏区,20例中7例可见9处点状或小片状放射性缺损区。认为CCCI患者的SPECT检查阳性率高,主要表现为前循环脑区低灌注,对老年CCC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08年28期 No.610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3 ]
  •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相关因素分析

    马永春;赵勇军;徐广润;

    对比分析28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和99例未发生DEACMP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与未发生DEACMP者相比,发生DEACMP者年龄较大、昏迷时间较长、合并症较多、接受高压氧治疗较晚、高压氧及综合治疗时间较短,且恢复期多受到精神刺激。认为DEACMP好发于高龄重症急性CO中毒患者;早期、足量高压氧治疗可减少DEACMP发生。

    2008年28期 No.610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8 ]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孙玉新;韩福平;杨延芳;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6 ml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血液学指标两组均无显著改善。认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2008年28期 No.610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脑脊液ADA、IL-1β、PPD-IgG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江国峰;

    分别采用酶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56例、病毒性脑膜炎21例、非脑炎20例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动水平及结核抗体(PPD-IgG)阳性率。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IL-1β水平、PPD-IgG阳性率明显升高,与病毒性脑膜炎、非脑炎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DA、IL-1β活性升高和PPD-IgG阳性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依据。

    2008年28期 No.61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 ]
  • Th1/Th2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俊祥;孟景红;刘秀婵;刘彦洁;顾光;徐锦荣;谢建丽;魏平;

    采用ELISA法测定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TNF-α、IL-17、IL-10和IL-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TNF-α、IL-17、IL-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IL-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RA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异常,为Th1优势型。

    2008年28期 No.61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1 ]
  • 乳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淑芹;黄兴富;范华;董怀平;吴小红;李庆敏;

    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呈现Th2型细胞免疫反应优势状态,若能促进肿瘤细胞由Th1型向Th2型逆转,有利于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对配合手术、放化疗及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提高长期生存率等有重要意义。

    2008年28期 No.610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6 ]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PTH与BMP-2的变化及意义

    范旗;赵燕凌;甘西伦;

    选择慢性肾脏病(CKD)患者65例和健康查体者20例(对照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CKD患者分为五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浓度,分析血清PTH及BMP-2浓度变化的规律。结果CKD患者血清PTH、BMP-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KD患者血清BMP-2浓度与PTH呈正相关(r=0.678,P=0.006)。认为CKD患者血清PTH及BMP-2浓度随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逐渐升高,提示PTH、BMP-2与CKD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

    2008年28期 No.610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1 ]
  • 儿童肾功能损害不同时期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

    刘雪梅;于华凤;张洪霞;

    检测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肾衰竭组、终末肾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并对CysC与Scr、Ccr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y-sC在肾功能损伤的不同时期水平均升高,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与Scr呈正相关(r=0.86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834,P<0.01)。认为CysC能准确反映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肾功能损害早期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Scr、Ccr,且操作简便、易行,可做为测定GFR的敏感内源性标志物。

    2008年28期 No.610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 青岛地区14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

    吴琍;王萍;赵世华;赵文娟;潘杰;赵鹏;王颜刚;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周围市县10余所医院1993~2006年收检的69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分类,对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性别比例、分型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头状癌(PTC)占81.74%,滤泡型癌(FTC)占11.16%,髓样癌(MTC)占4.78%,未分化癌(ATC)占2.32%;四类甲状腺癌中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PTC平均确诊年龄最低(45.39岁),ATC最高(59.19岁),且女性平均确诊年龄普遍低于男性;PTC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FTC、MTC和ATC递增趋势不明显。认为14年来四种甲状腺癌患病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且男性患病年龄高于女性;PTC的变化趋势除性别、年龄外可能与碘营养相关,FTC和ATC可能主要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

    2008年28期 No.610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18 ]
  • 慢性HCV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强;李雯雯;于进红;范文博;

    对356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慢性HCV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HCV感染者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4.93%,在20~40、41~50、51~60、>60岁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16%、14.93%、27.91%、22.41%。调整性别、ALT异常、AST异常、ALB异常、GGT异常、TB IL异常、PLT异常、AKP异常、饮酒史、肝硬化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20~40岁年龄段患者,41~50、51~60、>60岁年龄段患者并发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3.18、5.79、4.62。认为年龄是慢性HCV感染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

    2008年28期 No.610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的效果

    洪云;单莉;

    选择正常对照组105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98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27例(并发症组),并将并发症组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检测受试者的脂联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①T2DM组和并发症组的血清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均<0.05);②并发症组血清hsCRP水平较T2DM组升高,脂联素水平较T2DM组降低(P均<0.05)。③2周后普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认为D2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普伐他汀治疗可降低血清hsCRP,其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2008年28期 No.61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 ~(99m)Tc O_4~-唾液腺动态显像对舍格伦症的诊断价值

    张珂;孔祥辉;吴志兴;吕宽;申超;刘家林;

    对20例舍格伦症患者(观察组)、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分别进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其间给予酸性刺激,将所得结果用计算机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腮腺的排泄率。结果对照组腮腺分泌及排泄功能均正常,观察组显像结果异常17例(85.0%),表现为腮腺、颌下腺高峰时间延迟;两组腮腺排泄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认为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是诊断舍格伦症及判断腮腺功能最有价值的方法。

    2008年28期 No.61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左旋棉酚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凋亡的效果观察

    詹文华;闫钢;邵淑萍;

    将不同浓度的左旋棉酚与醋酸棉酚作用于人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利用MTT法检测其有效作用浓度,观察PC-3和DU-145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MTT法测得左旋棉酚与醋酸棉酚抑制PC-3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6.37、18.56 mg/L,抑制DU-145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6.02、18.35 mg/L,左旋棉酚抑制两种癌细胞的效果大约是醋酸棉酚的3倍;左旋棉酚诱导PC-3和DU-145细胞凋亡的效果明显,且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率增加。认为左旋棉酚具有很好的抗前列腺癌效果,可作为潜在的小分子抗肿瘤抑制剂。

    2008年28期 No.61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1 ]
  •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效果评价

    谢颖光;

    将5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UTI)20万U静注,1次/12 h,连用5 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体温、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8、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IRS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治疗后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TNF-α、IL-6和IL-8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认为UTI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和下调促炎因子调控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对SIRS起到控制和治疗作用。

    2008年28期 No.61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5 ]
  • TGase 1、ACPase及APLase A酶活性与皮肤脱屑的关系

    谷大磊;李红文;郑乃刚;吴景兰;王一菱;

    收集20例异常脱屑患者[板层鱼鳞病(LI)、寻常银屑病各10例]和10例健康人的皮屑,进行转谷氨酰胺酶1活性(TGase 1)、酸性磷酸酶活性(ACPase)和酸性磷脂酶A(APLase A)活性检测,并对LI患者局部皮肤施以低浓度乙醇酸—甘油,个别重度LI患者进行TGase 1基因测序。结果:①健康人TGase 1酶活性呈棕色细颗粒,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KC)胞膜;ACPase酶活性呈黑色细颗粒,主要位于KC的细胞间桥,APLase A酶活性呈蓝色细颗粒,位于KC表面。②LI及银屑病皮屑的以上酶活性皆缺乏或缺如。③多数LI患者治疗1~4周后异常脱屑表型可获得一定改善,但以上酶活性无明显改变。认为TGase 1、ACPase、APLase A活性皆参与正常脱屑机制;低浓度乙醇酸—甘油的疗效可能与其参与KC之间的细胞间桥断裂有关。

    2008年28期 No.61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告读者

专题笔谈_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

专题笔谈专题笔谈_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

综述与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