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松雨;杜以梅;程龙献;黄刚;刘丽丽;廖玉华;
目的研究FTY720对人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例心脏手术患者右心耳,将1 Hz的场刺激作用于心房肌组织,采用传统微电极技术记录FTY720对基础状态下心房肌和0.2μ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处理后心房肌收缩力和动作电位。结果FTY720对基础状态的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无显著影响;但可使ISO处理后的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幅度降低、收缩力减弱(P均<0.05)。结论FTY720可明显抑制ISO条件下的心房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为探讨其作为心脏疾病治疗药物的可能性及其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可能带来心血管的副作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2008年29期 No.61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涂丹娜;廖玉华;邹安若;杜以梅;肖华;王宪沛;李璐;
目的观察阿司咪唑对野生型和Y652突变型HERG通道阻断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探讨HERG通道分子位点改变对阻断的影响。方法将HERG通道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测量其电流,观察阿司咪唑不同浓度、不同电压、不同作用时间下,对野生型和Y652A、Y652R突变型HERG通道电流的阻断作用。结果阿司咪唑以电压、浓度、时间依赖性阻断HERG通道电流;与野生型比较,Y652A和Y652R突变型可显著减弱阿司咪唑对HERG通道的阻断作用。结论阿司咪唑优先阻断开放状态的HERG通道,Y652是阿司咪唑与通道结合的关键位点,其极性和侧链长度改变可影响阿司咪唑与通道结合。
2008年29期 No.61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金平;孙宗全;张昌伟;刘坤;高翔;水志刚;
目的探讨分离、鉴定单个人心房肌细胞的最佳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人心房肌组织取自5例先天性心脏病(PCHD)、8例冠心病(CHD)、15例瓣膜性心脏病(VHD)手术患者,采用两步酶解法分离制备心房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IK,Ach)情况。结果两步酶解法分离所得杆状、横纹清楚、折光性好、静止、贴壁良好的心肌细胞产率为30%~50%。PCHD记录IK,Ach成功率最高(9/10个细胞),其次为CHD(6/10个细胞),VHD最低(3/10个细胞)。结论两步酶解法可用于人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有助于细胞活性的鉴定,其分离数量和活性受酶解情况、年龄、病种等因素影响。
2008年29期 No.61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云涛;唐元升;石金铮;许法运;曹勇;张洪生;张金国;
目的探讨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将117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按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8例和对照组39例(排除冠心病);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Ox-LDL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其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Gensini's分级≤10分、10~15分、15~20分和>20分者Ox-LDL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但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Ox-LDL、hs-CRP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x-LDL水平可用于评价冠脉严重程度。
2008年29期 No.611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雷蕾;王红艺;吴炳云;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中ST指标结合CR I值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对598例拟诊CHD患者(男309例,女289例)分别行运动平板试验(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CAG结果对比ST指标及其结合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 I)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①运动平板试验中,ST指标阳性诊断男性CHD敏感性为96.10%,特异性为46.15%,阳性预测值为7.87%,阴性预测值为85.71%;结合CR I<0.8分别为98.01%、52.17%、81.74%、92.31%。②ST指标阳性诊断女性CHD敏感性为84.68%,特异性为57.32%,阳性预测值为59.66%,阴性预测值为83.19%;结合CR I<0.8分别为92.92%、80.34%、82.03%、92.16%。结论TET中ST指标阳性结合CR I<0.8可提高诊断女性CHD的特异性(P<0.01);降低男、女CHD的假阴性率(P<0.05)。
2008年29期 No.611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学晓;张高孟;于腾波;冯勇;顾玉东;
目的观察外源性心脏营养素-1(CT-1)对失神经骨骼肌收缩功能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12组各10只,制作腓肠肌失神经模型,6个实验组腹腔注射重组小鼠CT-1 100μg/(kg.d),6个对照组注射等量CT-1溶媒,分别于给药后1、2、4周,检测失神经腓肠肌湿重、横截面积和收缩相关蛋白变化,并于神经修复后4、8、12周,检测神经再支配腓肠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肌张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失神经骨骼肌湿重和纤维直径增加,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Ⅱ和Ca2+-ATP酶水平升高,神经再支配骨骼肌的CMAP和肌张力提高。结论外源性CT-1可促进失神经骨骼肌重获神经支配后收缩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为通过提高失神经骨骼肌收缩相关蛋白含量,改善失神经骨骼肌收缩的酶学基础。
2008年29期 No.61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琼英;崔红升;杨雪梅;温洁新;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7例PD患者(PD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vWF水平。结果PD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vWF水平升高可促进PD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PD的重要指标。
2008年29期 No.611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闫文貌;程石;韩颖;
目的通过观察FasL在肺泡巨噬细胞(AM)中的表达,探讨氯化钆(GdCl3)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所致肺损伤的防护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16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治疗组造模后即刻由阴茎背静脉注入2%GdCl315 mg/kg。6 h后处死大鼠,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获取肺泡AM,检测BALF中TNFα、IL-1β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胰腺组织行HE染色检查,透射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泡AM凋亡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泡AM的FasL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透射电镜可见肺泡AM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肺组织中MPO活性、BALF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肺泡AM凋亡率明显增高,FasL阳性表达率亦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GdCl3对SAP所致肺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FasL通路诱导SAP大鼠肺泡AM发生凋亡发挥作用。
2008年29期 No.61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蕾;张志华;赵立双;朱翠敏;田文亮;郝长来;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VPA)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Kasumi-1细胞1×105/ml(观察组)分别经1、2、3 mmol/L VPA处理3 d;对照组不加药。RT-PCR法检测VPA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3 mmol/L作用0、1、2、3 d)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E1、p21WAF1/CIP1、p27KIP1mRNA及p21WAF1/CIP1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cyclinE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21WAF1/CIP1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27KIP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VPA可通过对Kasumi-1细胞周期蛋白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影响调节细胞周期,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本研究可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29期 No.611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琪;王显;吴晓霞;姚志勇;刘建平;张健;赵怀兵;
对5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封堵器脱落、Ⅲ°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术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主动脉轻度关闭不全、少量残余分流各2例,封堵器脱落、溶血各1例;3个月后仅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认为术前依靠超声心动图严格筛选适应证,术中选择适当封堵器,术后严密随访是成功行VSD介入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2008年29期 No.61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进;徐文菊;王明月;常忠路;牟春笋;
收集310例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对可能引起LCO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类型(单纯型/复杂型)、CPB术前心功能、年龄是LCO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对年龄小、心功能差和复杂心脏畸形患儿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缩短CPB时间,可预防并减少LCOS发生。
2008年29期 No.61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马平康;杜睿;李晓展;郭龙辉;赵根尚;张瑞成;
对4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6例,动脉导管心内直视修补术3例,部分性心内膜垫修补术9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2例,同时行严格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结果麻醉过程平稳,术后治愈出院47例,死亡2例。认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只有遵循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维护心功能,避免肺动脉压危象发生的原则,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2008年29期 No.61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铁民;刘家明;张继先;
将1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均予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早期溶栓组53例(发病6~12 h)分别静脉应用UK50万、100万、150万U大、中、小剂量溶栓1次,延迟溶栓组37例(发病12~24 h)UK20万U,连用3 d。结果早期溶栓组随UK剂量增大血管再通率增高;延迟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小剂量溶栓及对照组(P<0.01),与中剂量溶栓相当,较大剂量溶栓低;病死率低于早期溶栓组,但无显著意义。认为小剂量延迟溶栓安全有效,可使冠脉恢复通畅,防止梗死扩展,最大限度的挽救心肌。
2008年29期 No.611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军;郝芙蓉;张芳;孙逊;汪贺媛;魏小刚;
将2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予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消鼾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行多导睡眠(PSG)监测,超声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整夜睡眠监测中SpO2<90%时间占整个睡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LVDS、LV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低SpO2、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认为消鼾操联合nCPAP治疗OSAHS可减少呼吸暂停,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夜间平均心率和平均收缩压,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疗效确切。
2008年29期 No.611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晓江;
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治疗3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VMI显著降低(P均<0.05)。提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2008年29期 No.611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春艳;王明月;徐竹梅;冯娟;
检测38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观察组)和3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血清Ⅰ型、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PⅢNP)水平,并用超声心动图行心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EF值、E/A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EF值、E/A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9、-0.72、-0.77、-0.77,P均<0.01)。认为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可用于评价DCM患儿心肌纤维化及心脏功能状况。
2008年29期 No.611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俊华;穆金兴;王连芹;齐丽平;
将60例恢复窦性心律的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0.2 g,1次/d;观察组加服卡托普利12.5 mg,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AF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F复发率明显降低,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左心房压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卡托普利有利于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并能改善心房重构。
2008年29期 No.611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春华;候瑞田;郝志敏;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7例AMI患者(AMI组)、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CD41、CD62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外周血CD41、CD62p水平在AMI后第1~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第5天开始降至正常(P>0.05)。提示AMI早期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水平与梗死时间相关;是影响AMI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2008年29期 No.611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丽梅;池中求;于刚荣;
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7 d,观察组加用灯盏花素静滴14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少,发作间隔延长,24 h缺血总时间减少,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认为灯盏花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疗效显著;与其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2008年29期 No.611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郭丽霞;张志军;
将85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按照DHF治疗指南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益气活血方,治疗2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效率提高,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6 m in步行距离延长,再次住院率、病死率降低。证实益气活血方辅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
2008年29期 No.611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倪兰春;施炜;施金龙;周非;徐希德;顾志恺;陈建;
对142例垂体瘤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结果全部切除115例,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者,随访37.6个月临床症状均改善。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2008年29期 No.611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怡;曹伟;章骏;
将421例Ⅰ~Ⅱ期女性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358例,观察组行保乳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术后均辅以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美容效果满意率显著提高,3 a、5 a生存率及总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认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可作为首选术式;规范化的切除加术后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2008年29期 No.611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瑾;肖建新;赵红信;刘伟;叶荣苹;黄刚;
将血压正常的12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服贝那普利10 mg/d,疗程16周;观察组加用复方α-酮酸4片,3次/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总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认为贝那普利与复方α-酮酸联用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2008年29期 No.611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顾全霞;杨树国;
42例成人肥胖(BMI>25 kg/m2)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服用二甲双胍0.25~0.5 g,3次/d,共24周。采用高频超声测试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活性明显增加(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二甲双胍可改善肥胖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降血糖、血脂及抑制血管炎性因子水平。
2008年29期 No.61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子堂;徐卓东;雷振;李剑;
对45例确诊的鼻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层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结果MPR、VR检出率均高于CT轴位图像,二者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其联合应用确诊率高于单独使用。证实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可用于鼻骨骨折诊断,联合使用价值更大。
2008年29期 No.611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杜鹃;徐运;
将发病24 h内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脉络宁静滴,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认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红丽;马利军;况红艳;王海播;
对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γ-干扰素(γ-IF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TNFα、IL-6、γ-IFN水平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证实nCPAP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008年29期 No.61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代伟;叶晖;王南鹏;周彦;段海松;
回顾性分析9例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腺癌的临床资料,术中快速切片确诊8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1例,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随访6个月~5 a,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正常工作,无1例死亡,无复发或转移。认为对怀疑HT合并甲状腺腺癌者应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多可确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后应服用甲状腺素片,预后较单纯甲状腺癌好。
2008年29期 No.61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楠;殷得涛;邱新光;卢秀波;王庆兆;
32例甲亢患者术前用卢戈液10 d,于第8天静滴5%葡萄注射液500 ml加地塞米松20 mg,1次/d,连用3 d后手术,观察应用地塞米松前及第1、3次用药后24 h血清TT3、TT4、FT3、FT4变化。结果1次静滴地塞米松后TT3、FT3降至正常,3次后TT4、FT4亦降为正常;术后均无甲状腺危象发生。证实甲亢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可预防甲状腺危象发生,其机制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解代谢。
2008年29期 No.61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钱君荣;刘博;颜晓东;闫亚平;马海峰;
52例(52颗)残根达龈下患者,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牙冠延长术、牙龈切除术,术后6周均行桩核冠修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周、1 a成功率明显增高,桩核冠修复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认为牙冠延长术能明显改善龈袋深度,促进残根修复。
2008年29期 No.611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国相;邵林琴;
将206颗急慢性牙髓及根尖周炎年轻恒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抗生素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随访3 a并比较疗效。结果两者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者均为对根尖周无刺激、疗效确切的根尖诱导制剂,且疗效相当;但抗生素糊剂价格低廉,更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2008年29期 No.611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其美;王勇;常鸿;殷汝昌;滕玲玲;
将200例住院分娩的骨盆倾斜度过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当分娩进入第一产程,出现规律宫缩后,观察组采用助产分娩球助产,对照组采取常规体位分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头下降顺利,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均<0.05。证明助产分娩球可改变骨盆倾斜度,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2008年29期 No.611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那娜;季梅;李红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滋养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GF-I及其mRNA表达强度显著降低。认为胎盘滋养细胞IGF-I表达水平与PIH发生有关。
2008年29期 No.61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晓冬;魏浩兰;蔡蕊;牛静中;孙若鹏;
对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儿进行电生理检查并分型,观察其Hughes评分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33例,轴索型27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电生理表现为远端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神经传导阻滞、F波潜伏期延长,临床恢复快,预后一般良好;轴索型电生理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病情重,后遗症发生率高。认为电生理检查有助于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
2008年29期 No.61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梅;罗庆丰;高玟;黄传生;涂侃;
应用冰冻切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联合检测)对1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腹腔积液进行检测,并与直接细胞涂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检测法阳性率为60.0%,直接细胞涂片法为36.3%,P<0.01。认为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胸、腹积液细胞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对肿瘤细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2008年29期 No.611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栾奕;陈健鹏;李娟;
采用HPLC-FD法检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观察组)、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SLE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观察组亦明显高于SLE组(P<0.001)。认为Hcy参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可作为预测SLE并发神经精神病变的指标。
2008年29期 No.61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涛;邱红明;
将3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乌甲素(LA)组(LA组)、曲马多组及对照组各12例,均行常规手术麻醉,LA组、曲马多组于诱导前30 min分别静滴LA8 mg、曲马多100 mg,30 min滴完。诱导后即开始连接电子输注泵,以LA0.28 mg/ml或曲马多8 mg/ml持续输注,术后清醒后实施PCA。三组分别于麻醉用药前30 min、术毕即刻及术后24、48 h采外周静脉血,测定NK细胞数、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麻醉用药前30 min比较,曲马多组及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LA组无明显变化。认为LA手术中可稳定患者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
2008年29期 No.611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婼;黄崭;李静;苗红;周莹;
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CAM-1、sCD40L水平,结果MS组血清ICAM-1、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认为ICAM-1、sCD40L可促进MS发生、发展,可能成为MS预测、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2008年29期 No.611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阮君;刘小玲;张国俊;
采用多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8例哮喘者(观察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8、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BALF中IL-8、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清IL-8与血清IgE、BALF中IL-8及BALF中IL-8与IgE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5、0.312、0.579,P均<0.05)。提示血清IL-8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可作为临床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
2008年29期 No.61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玲;蔡尚郎;
将79例因接触乙醇和口服头孢类药物出现双硫醒样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予吸氧、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肌注组胺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快速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 800mg。结果治疗20、40 m in后,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28.57%、80.95%,对照组分别为8.82%、37.84%。两组有效率比较P均<0.05。认为冲击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双硫醒样反应快速有效。
2008年29期 No.61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国海;李彬;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同宝;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尚明;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素华;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征佳;陆国平;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良华;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及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残疾率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 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29期 No.611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