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探讨

    周洁;郭晓云;莫曾南;曾甫清;

    目的探讨单抗BDI-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As2O3-(HAS-NS)-BDI-1]对膀胱肿瘤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膀胱肿瘤模型,经尿道置套管针膀胱灌注As2O3-(HAS-NS)-BDI-1。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并记录生存时间。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浸润情况及各器官毒性表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s2O3-(HAS-NS)-BDI-1组肿瘤生长及向周围浸润受到明显抑制(95.2%),且各器官毒性表现明显较As2O3组轻。As2O3-(HAS-NS)-BDI-1组小鼠膀胱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As2O3-(HAS-NS)-BDI-1膀胱灌注可抑制原位膀胱肿瘤生长且不引起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与As2O3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2008年30期 No.6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

    刘京生;熊晖;蒋绍博;孙鹏;夏庆华;赵勇;陈修德;金讯波;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没有特异表现,1例表现为高血压病。肿瘤大小分别为13 cm×12cm×10 cm和8.0 cm×6.0 cm×5.5cm。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无粘连。切面为灰黄色,光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2例免疫组化Inhibin-α、Melan-A、CgA均阳性。1例诊断为良性肿瘤,1例诊断为恶性潜能。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均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多无功能。肿瘤生长迅速。可行患侧肾上腺全切术,预后好。

    2008年30期 No.612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放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阴茎海绵体硬结症38例临床观察

    霍立志;井汉国;程镇;王腾春;石汝冀;闫会秋;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注治疗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的疗效。方法38例阴茎海绵体硬结症患者,均予直线加速器放疗,总剂量12~16 Gy,同时给予醋酸可的松1 mg+2%利多卡因1.0 ml硬结内注射0.8 ml,其余注射到硬结四周。结果35例均得到随访,治疗后硬结消失22例,缩小10例,无变化3例,有效率为91.4%。结论放射联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阴茎硬结症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2008年30期 No.61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吲哚美辛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苏江浩;刘军;朱加庚;包卿兵;林建中;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DU145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PGE2;应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结果吲哚美辛可明显抑制DU145细胞增殖(P<0.05),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经吲哚美辛作用后,S期细胞明显增多,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出现凋亡峰;细胞上清中PGE2量明显减少(P<0.001);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下降,Bcl-2/Bax下降(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向G2/M期转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PGE2释放、下调Bcl-2/Bax有关。

    2008年30期 No.61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雌二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A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付正菊;王霞;卢彦敏;宋娓;李长贵;苗志敏;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8瓶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E1、E2组,每组6瓶。对照组培养液为DMEM+0.5%乙醇,E1组为DMEM+10-8mol/L雌二醇+0.5%乙醇,E2组为DMEM+10-6mol/L雌二醇+0.5%乙醇。均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三组细胞中hUAT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E1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67%,E2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87%。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结果一致。结论雌二醇可上调hUA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2008年30期 No.612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抗TNF-α蛋白Fab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李常颖;李宏杰;张婷;畅继武;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可溶性Fab抗体。方法用固相化的TNF-α蛋白从人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表达抗TNF-α蛋白Fab抗体的阳性克隆,经酶切及连接反应构建可溶性表达噬菌粒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高效可溶性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抗体表达情况,ELISA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果筛选并表达了人源性抗TNF-α蛋白的Fab抗体,在非还原SDS-PAGE中形成相对分子质量47 kD的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的蛋白即Fab抗体;ELISA筛选出的2株抗体(TA-04、TA-13)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抗原结合活性,与小牛血清白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了人源性抗TNF-α蛋白的可溶性Fab抗体。

    2008年30期 No.61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李雨升;董胜国;马超;武风玉;纪祥瑞;余云云;王麟;

    目的探讨游离与总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值(F-PSA/T-PSA)对T-PSA<4.0μg/L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136例正常健康男性(A组),87例T-PSA≥4.0μg/L PCa患者(B组)及12例T-PSA<4.0μg/L的PCa患者(C组)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A、B、C组T-PSA、F-PSA及F-PSA/T-PSA分别为(1.43±1.13)μg/L、(0.44±0.34)μg/L、0.36±0.15,(31.25±20.68)μg/L、(4.21±3.12)μg/L、0.17±0.08,(2.56±1.11)μg/L、(0.43±0.29)μg/L、0.18±0.09。A组T-PSA、F-PSA/T-PSA比较P均<0.01,B、C组的T-PSA、F-PSA相比P<均0.01,而F-PSA/T-PSA相比P>均0.05。将F-PSA/T-PSA分为<0.10、0.11~0.15、0.16~0.20、0.21~0.25、0.26~0.30以及>0.31 6个截点,在0.20截点以内C组患者占有率为75%,B组患者占有率为78%,两者0.20截点内占有率相比P>0.05。结论F-PSA/T-PSA对血清T-PSA≥4.0μg/L和<4μg/L的PCa患者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008年30期 No.612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后细胞外基质CatS、CysC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鹿庆华;杜贻萌;曾秋棠;刘玉胜;王群;蒋卫东;郝林;秦爱琼;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检测再狭窄局部CatS及其抑制剂CysC和内皮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葛根素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再狭窄范围明显减小,CatS表达水平降低,内皮下胶原含量减少,(P<0.05)CysC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降低球囊损伤部位再狭窄形成过程中CatS表达、减少斑块内胶原的聚集,抑制再狭窄的形成。

    2008年30期 No.61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管鳞癌组织中HIF-l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马玉静;李道明;李海梅;刘爱琴;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中HIF-1,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0%(25/49)、34.7%(17/49),与阴性对照组的0、100%相比,P均<0.05。HIF-1α、Caspase-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HIF-1α、Caspase-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HIF-1α蛋白的高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缺失或低表达。这一变化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IF-1α蛋白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2008年30期 No.612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研究

    任红英;赵钦军;刘拥军;卢士红;李妍涵;韩忠朝;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和方法,观察分化后的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酶学法从脐带全层组织中分离UC-MSCs,采用改良的肝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UC-MSCs向肝细胞分化。诱导后2、4周,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RT-PCR检测肝细胞标志性基因AFP、ALB和CK19 mRNA。ELISA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培养液中ALB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HLA-Ⅰ和HLA-Ⅱ。结果从人脐带基质中分离培养的UC-MSCs在向肝细胞诱导分化培养体系的培养下,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转化成为多角形或类圆形,并且表达AFP、ALB mRNA和蛋白,诱导后的UC-MSCs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诱导后的细胞不表达HLA-DR。结论UC-MSCs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分化后的M细胞仍具有低免疫原性。

    2008年30期 No.61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

    胡彦艳;刘敬臣;王海棠;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敏感与术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用量的关系。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前采用电刺激痛阈测试仪测量痛阈、耐痛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量焦虑评分。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0.75%布比卡因30 ml+氟哌利多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记录术后24 h布比卡因消耗量及术后4、81、22、4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2、4 h按压总次数(D1)与实际进药次数(D2)比值(D1/D2)、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术前焦虑评分、痛阈和耐痛阈与布比卡因消耗量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耐痛阈与布比卡因用量的关系行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结果布比卡因消耗量与耐痛阈呈负相关(r=-0.53,P<0.01)。布比卡因消耗量=198.35-22.21×耐痛阈。布比卡因消耗量与痛阈、焦虑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痛阈能有效预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药消耗量。

    2008年30期 No.61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告读者

基础研究

  • 梗阻性黄疸对大鼠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张玉宏;傅廷亮;张树华;刘希杰;刘同慎;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每组10只。OJ组大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结扎胆总管,假手术组仅做游离但不结扎胆总管。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术后体质量上升,OJ组体质量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P均<0.05。OJ组大鼠术后血清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1。OJ组神经损伤较重。认为梗阻性黄疸大鼠存在周围神经变性,与内毒素移位和高胆红素血症有关。

    2008年30期 No.61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札记

临床研究

  • 一期经尿道浅表膀胱癌并增生前列腺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观察

    刘然;丁森泰;尉立京;

    47例初发浅表膀胱癌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1例,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B组26例,一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前列腺电切术(TURBt+P)。两组均给予吡喃阿霉素早期膀胱灌注配合术后常规灌注。随访3 a肿瘤复发率,A组33.3%,B组8.3%,两者相比P<0.05。复发肿瘤均不位于前列腺窝。认为与单行TURBt相比,TURBt+P治疗浅表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能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减少肿瘤术后复发。

    2008年30期 No.612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李宏杰;李常颖;畅继武;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2008年30期 No.61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的表达及意义

    林成楚;许恩赐;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120ctn表达。结果示p120ctn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相比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均<0.05)。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呈异常表达p120ctn可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2008年30期 No.61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46例临床观察

    郭洪波;林毅;李黎明;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5例(双侧2例),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1例。结果46例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48次,47次取得成功,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开放手术。认为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应成为医师首选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临床分析

    徐新刚;徐军;范医东;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占96.8%,同侧肾积水占74.2%,伴尿路感染症状占38.7%。术前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等检查确诊29例。均采用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治疗,12例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随访6~60个月,24例存活。认为B超I、VU、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基本且有效的检查方法。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部分膀胱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主要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膜透析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附8例报告)

    冯致余;马增山;马胜军;董铭峰;柴守栋;唐培哲;

    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结果透析过程中3例透析管引流不畅,5例出现高血糖。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腹膜透析并发败血症。余4例腹膜透析8~39 d,肾功能恢复。存活患者随访1~32个月,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认为腹膜透析是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有效治疗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体质量指数与尿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罗广承;宋波;方强;白培明;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59例,临床按Stamey分级,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并分析其与患者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功能尿道长度(FUL)、控制带长(CZL)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LPP、FUL与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6、0.264,P均<0.05;而MUCP、CZL、Stamey分级与BMI无相关性。认为随着BMI的增加,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增高,患者的尿控能力相对其增加的腹压负荷而降低。

    2008年30期 No.612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120例临床分析

    刘辉;孙鹏;刘京生;赵勇;金讯波;李连军;

    采用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腺体体积>80 ml的前列腺增生症,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输血,未出现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认为PVP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IFU联合TUR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27例效果观察

    马顺利;冀东英;

    27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7 d后进行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仅行TURP。结果观察组5 a生存率为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1%,P<0.05。认为TURP联合HIFU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较好。

    2008年30期 No.612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

    刘春亮;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51髋,按Ficat分期Ⅰ期3髋、Ⅱ期28髋、Ⅲ期17髋、Ⅳ期3髋。均行头颈开窗、死骨清除、带血供骨瓣并松质骨髓植入术。经1.5~6 a随访,优18髋、良23髋、可5髋、差5髋,优良率80.4%,总有效率90.2%。认为带肌蒂骨瓣并松质骨髓移植术,可恢复股骨头血运及股骨头外形,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附48例报告)

    王延德;

    踝关节骨折4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6~14个月,优31例,良10例,可6例,差1例。认为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2008年30期 No.61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榄香烯联合D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陈燕平;庄文斌;刘云聪;

    采用榄香烯联合D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0例,并与单纯用DC方案治疗的73例作比较。结果前者有效率44.1%,后者26.8%,两者有效率相比,P<0.05;两者KPS评分相比,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认为榄香烯联合D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较好,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08年30期 No.612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悦灵胶预防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效果观察

    晋炳坤;郑建伟;矫艳;于文舟;吴海军;李征;姜文斌;刘国栋;

    60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使用使用常规的VSD修补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国产纤维蛋白胶(悦灵胶)。结果A组术后发生残余漏7例,残余漏直径(0.99±1.70)mm;B组分别为1例、(0.05±0.30)mm。两组残余漏发生率和残余漏直径相比,P均<0.05。认为悦灵胶的应用能显著降低VSD术后残余漏发生率,缩小残余漏直径。

    2008年30期 No.61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留迷走神经干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罗志方;江美兰;江柏青;李章红;

    患者将6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对照组切断迷走神经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钡餐排空时间、术后腹部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泻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胸胃排空均术前延迟,但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术后胸胃排空时间比较,P<0.05;两组腹部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泻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均<0.05;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相比P>0.05。认为早期食管癌手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08年30期 No.612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曲张大隐静脉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朱卫东;李澍;王鑫;王东才;张一兵;邵建富;

    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和透射电镜检测40例曲张静脉和10例正常静脉组织中的细胞情况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曲张静脉中细胞凋亡水平高于正常静脉,曲张静脉中Bax的表达升高。认为细胞过度凋亡导致的静脉曲张可能与Bax蛋白的高表达相关。

    2008年30期 No.612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术前血液滤过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手术治疗大肠癌疗效观察

    王群;严俊;许晖东;梁哲通;

    将58例择期手术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及超选择性插管化疗并联合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对照组仅行常规静脉化疗。治疗后10~12 d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根治性切除率及1、3、5 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大肠癌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可提高手术根治率、患者生存率,减轻全身不良反应。

    2008年30期 No.612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75例甲状腺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分析

    张素珍;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资料。75例中66例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相符。二维超声显示病灶周边无回声晕60例,低回声58例,微钙化灶36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22例。CDFI结果显示本组甲状腺血流Ⅰ型61例,Ⅱ型11例,Ⅲ型3例;高阻50例。认为结合二维声像图、CDFI表现及局部淋巴结表现,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性。

    2008年30期 No.61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选择性脾动脉阻断下行保脾术23例疗效观察

    迟岳峰;

    采用解剖脾门选择性脾叶、段动脉阻断手术方法行脾部分切除2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均无脾萎缩及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体液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无血小板增多及免疫力下降发生。认为本术式保脾成功率高。

    2008年30期 No.612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实质脏器囊肿93例疗效观察

    尚修万;汉利;尹戈;王金国;

    采用腹腔镜行囊肿切开或切除后引流治疗肝囊肿78例、脾囊肿11例、胰腺囊肿4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90例,中转开放手术3例。手术时间40~280 min,平均78.5 min;出血5~30ml,平均15 ml;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4.2 d。无腹腔感染、胆漏、胰漏和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13个月,无复发。认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脾囊肿和胰腺囊肿效果满意、创伤小、瘢痕小,患者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治疗肝、脾、胰腺囊肿的较好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腔内激光照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参数探讨

    张启文;卢明书;赵志强;

    用不同波长、功率、发射模式和介质的激光照射大隐静脉。发现激光对静脉壁生物学效应与激光波长无明显相关;在激光功率<10 W、作用介质为生理盐水时,不能引起静脉壁全层明显病理学改变;连续发射模式引起静脉壁损伤与脉冲发射模式相比更均匀分布于全程。认为采用腔内激光照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时激光功率应>10 W,作用介质应为肝素化血液,采用连续发射模式。

    2008年30期 No.61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亚砷酸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沈洁;金璋;

    无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同步接受亚砷酸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腹痛缓解31例(88.5%),黄疸减轻14例(40%)。3个月复查按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CR 7例,PR 8例,SD 10例,PD 10例。有效(CR+PR)15例,获益(CR+PR+SD)25例。甲胎蛋白(AFP)下降29例。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肝功能损害、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认为亚砷酸同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临床疗效可靠,可提高生存质量。

    2008年30期 No.61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106例临床分析

    赵耀;秦震声;周光荣;徐涣芳;

    回顾性分析106例大肠癌手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发患者以Dukes C期、低分化大肠癌为主;术后2 a复发率最高,临床症状以腹痛、便血最常见,治疗仍以再次根治手术为主;结肠癌肝转移率高,直肠癌盆腔、会阴部转移率高。认为大肠癌Dukes分期、病理类型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癌胚抗原(CEA)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尽早采取根治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ME治疗直肠癌100例疗效观察

    孔祥顺;吴殿超;

    采用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100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发生吻合瘘8例(8%),术后2 a内复发9例(9%)。认为TME治疗直肠癌,肿瘤局部复发率低,效果满意。

    2008年30期 No.612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王建新;吕艳锋;丁克;禹化龙;贝绍生;周洁;郭晓云;莫曾南;曾甫清;

    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人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42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突变17例(40.48%),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19例(45.24%)。对照组无血浆K-ras基因突变。认为K-ras基因突变发生于结直肠癌早期。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胆囊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意义

    齐秀恒;刘琪;于士玉;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胆例囊炎和40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显示PTEN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胆囊炎组织PTEN蛋白表达强度显著高于胆囊癌组织(P<0.01)。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均<0.05)。认为PTEN基因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TEN表达下调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2008年30期 No.612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观察

    卢尚亭;李爱荣;孙传良;

    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L、F组,各30例。术毕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L组予氯诺昔康40 mg+芬太尼0.5 mg+氟哌利多2.5 mg,F组予芬太尼1 mg+氟哌利多2.5 mg,均稀释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相同。分别于术后62、4、48 h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点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L组(P均<0.05);镇痛效果满意度L组高于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可靠,与单纯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2008年30期 No.612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场强MRI诊断颈部囊性病变11例临床分析

    刘兰祥;吴爽;李京龙;方元;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发现本组11例患者的MRI均可见囊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壁薄,偶有分隔,信号强度与囊内成分相关,无感染、癌变时,壁光滑无强化。认为中场强MRI可用于颈部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2008年30期 No.61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交通伤并发DVT及PTE效果评价

    刘英宇;

    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CTV)诊断交通伤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TE)患者53例。结果53例患者均获确诊,其中严重PTE 12例,中度PTE 14例,轻度PTE 27例。均有DVT形成,其中18例为双下肢DVT,单一下肢DVT患者8例,二段或以上DVT患者45例。认为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可发现PTE及DVT的直接证据,并可无创、安全、准确、快捷、廉价,可以作为诊断肺段以上PTE的一线检查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83例疗效观察

    董海霞;

    在腹腔镜下对161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盆腔粘连分离、疏通,其中83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红外线治疗仪+中药灌肠+抗生素静滴辅助治疗。结果妊娠78例,其中观察组60例(72%)妊娠。认为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效果满意。

    2008年30期 No.612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接受免疫治疗HBV携带产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分析

    张合民;王雪霞;

    2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孕妇,分别在孕28、34周及产后均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共生200例新生儿,其中13例(6.5%)脐血检测到HBV病毒。所有新生儿出生6~24h给予HBIG、HBVac注射,并在1、6个月分别加强1次。新生儿中120例行母乳喂养,80例行人工喂养,随访1 a,未见新发HBV感染病例及病情加重者。认为HBV携带产妇孕期行HBIG、HBVac注射后所生新生儿HBV感染率较低。新生儿出生后6~24 h及1、6个月给予HBIG、HBVac注射,可有效预防HBV感染。

    2008年30期 No.612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孕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么志芹;王爱萍;王小燕;刘建会;霍素凤;

    40例PCOS并妊娠患者,根据其孕前空腹血胰岛素(INS)水平,分为PCOS-HI组21例和PCOS非HI组19例,并选择22例正常妊娠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采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患者胰岛素、性激素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患者血糖。计算3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妊娠早期胰岛素抵抗(IR)程度。结果妊娠前后PCOS-HI组和非HI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COS-HI组低于PCOS非HI组(P均<0.05)。PCOS-HI和非HI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PCOS-HI组孕早期空腹血糖与PCOS非HI组及对照组比较,P均<0.05。PCOS患者妊娠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NS呈显著负相关,与IS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0、.48,P均<0.05)。认为脂联素影响PCOS-HI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PCOS-HI的妊娠过程。

    2008年30期 No.6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ICC、CIN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滕怀兰;李艳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45例宫颈癌(ICC)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VEGF。结果显示,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I、C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4.0%、68.2%、82.1%、97.8%。各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均<0.05。认为VEGF可能在CIN发展为ICC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30期 No.61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

    张丽娟;

    经宫颈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06例。结果均一次成功,术中出血量20~200 ml。随访3~32个月,患者满意率0~Ⅰ型100%,Ⅱ型94.4%。认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可靠。

    2008年30期 No.612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贫血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李增玉;周丽华;魏灵芝;

    12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82例,剖宫产38例。采用量杯测量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经阴道分娩中、重度贫血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550.4±48.7),ml无贫血产妇的(387.2±41.4)ml相比,P<0.05。剖宫产产妇中、重度贫血者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600.5±35.8)ml(、565.6±49.4)ml,与正常产妇的(401.1±55.7)ml相比,P均<0.05。认为重度贫血可以明显增加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度和重度贫血可以明显增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2008年30期 No.61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乳腺癌保乳手术再塑形临床观察

    张作峰;张传平;张红;庄见绘;

    对67例有乳腺癌保乳手术指征患者行肿瘤局部完整切除、乳房再塑形加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术后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随访3~55个月,总生存率98.5%,保留的乳房外形优良率为88%。认为对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再塑形治疗,术后近期乳房外形、疗效满意。

    2008年30期 No.61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多平面治疗OSAHS疗效观察

    陈启才;

    根据术前定位诊断结果,对4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按阻塞平面于局麻下行鼻甲、悬雍垂、软腭、扁桃体、舌根等部位低温等离子消融(TCRF)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提高(P<0.01),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低(P均<0.01)。综合疗效评价治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6.9%。认为TCRF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其消融组织范围较为精确,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康复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8年30期 No.612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用MKI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临床观察

    康岚华;吴茂锦;

    38例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其中单侧游离端牙列缺损25例,双侧13例。均采用MKI附着体义齿修复,每件义齿包括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1个联合卡环。随访1~3 a,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外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基牙无明显松动。认为MKI附着体义齿是修复后牙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有效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良支气管残端处理法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姜鹏辉;万爱芳;姜文航;侯庆宝;吴正杰;

    在132例肺癌患者根治术中用3-0涤纶编织线带线缝合针间断全层缝合加邻近活体组织包埋并涂生物蛋白胶的方法,处理的支气管残端。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第10、16天出现刺激性咳嗽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1例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和死亡。认为本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2008年30期 No.612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烧伤削痂植皮术中托咪酯联合氯胺酮麻醉维持效果观察

    李强;马先春;徐丽;厉宝书;高兴超;

    择期中、重度烧伤行削痂植皮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组(E+K组)和氯胺酮组(K组)各21例。两组均应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氯胺酮行麻醉诱导。E+K组双道微量注射泵分别输注依托咪酯0.3 mg/(kg.h)、氯胺酮2 mg/(kg.h),K组微泵输注氯胺酮4 mg/(kg.h)。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呼之睁眼及清醒时间及注药后5min、喉罩置入5 min、削痂、取皮、植皮、停药后10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停药后呼之睁眼、清醒时间E+K组明显快于K组(P均<0.05)。E+K组麻醉过程中SBP、DBP、HR无显著变化(P均>0.05);K组麻醉过程中SBP、DBP、HR变化明显(P均<0.01)。认为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用于烧伤削痂植皮术麻醉维持安全有效、调控方便迅速、可控性强、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镇静镇痛效果明显。

    2008年30期 No.61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手术中七氟醚、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林赛娟;田国刚;朱坚忠;田毅;唐群新;

    40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P组,各20例。S组在以咪唑安定、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完成插管后用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麻醉诱导用药同S组,插管后以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拨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明显减慢(P<0.01),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拨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拨管后均无呼吸再抑制现象。认为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颅脑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快而完全。

    2008年30期 No.61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射频消融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观察

    蒋锡初;游庆军;

    对37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紫杉醇顺铂(DP)方案治疗。结果37例患者RFA治疗过程中血压、脉搏和周围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术后并发创伤性气胸5例,皮肤烧灼伤2例,肋间血管出血1例。化疗的不良反应与单纯DP方案组相似。表明RFA联合D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对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严重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姑息治疗新方法。

    2008年30期 No.61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例效果观察

    傅忠;刘辉;钟斌;刘传荣;肖荷芳;

    分别采用腹腔镜二孔法(腹腔镜组)、传统(对照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6、128例。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0.5±0.2)ml,对照组为(2.0±0.4)ml,两组相比,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术后复发;对照组发生精索粘连5例,阴囊囊肿23例,术后复发2例。两组相比,P均<0.05。腹腔镜组单侧手术时间(28.4±6.6)min,对照组为(20.0±5.6)min,两组相比,P>0.05。认为腹腔镜二孔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

    2008年30期 No.612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4例疗效观察

    李晓林;游庆军;常建华;王嘉玮;蒋锡初;

    对34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3例术中因血管粘连将切口扩大至12~15cm。全组无支气管残端瘘、支气管胸膜瘘。随访1 a肿瘤复发率及转移率与常规术式开胸者相比,P均>0.05。认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2008年30期 No.612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专题笔谈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