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HER-2、p53的表达对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王晓兰;陈波;姚凡;李继光;刘楠;邱雪杉;刘彩刚;金锋;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p53的表达与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以蒽环类为基础的NAC。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前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c-erbB2表达为阳性及强阳性者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NAC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40例患者中,缓解30例(75%),无缓解10例(25%);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均与高反应性相关(P均<0.05);化疗≥4个周期的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4个周期者(P<0.05)。结论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的患者可能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敏感;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可能增加完全缓解率。

    2008年32期 No.61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诺帝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刘晋湘;卞修武;蒋雪峰;徐承平;

    目的探讨化学合成物诺帝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合成的化合物诺帝(终浓度为100μmol/L)处理A549细胞,处理后12、24、48和72 h,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诺帝对A549细胞的影响。结果诺帝可使A549细胞增殖受抑制,对细胞周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于G1→S期;诺帝处理后,A549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诺帝对A549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抑制PCNA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Tα1对食管癌细胞RNA转染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王健;苏安英;柴锡庆;门金娥;郑海萍;张向阳;田珂;

    目的探讨食管癌T.Tn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胸腺肽α1(Tα1)对脐血DCs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重组人IL-4(rhIL-4)诱导和T.Tn细胞RNA转染形成成熟DCs,加入Tα1制备肿瘤疫苗。检测RNA转染后DCs表型变化;MTT法检测各组脐血DCs诱导T细胞增殖和CTL细胞毒活性。结果与转染前比较,T.Tn细胞RNA转染后脐血DCs表面MHC-Ⅰ、MHC-Ⅱ和CD54、CD80和CD86分子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可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有效诱导CTL的特异性杀瘤活性(P<0.05)。而Tα1能显著促进RNA致敏脐血DCs的表面分子表达和T细胞功能(P<0.05)。结论Tα1联合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血DCs可制备高效、特异的肿瘤疫苗,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途径。

    2008年32期 No.61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苦参素注射液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朱艳琴;王凯娟;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调控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苦参素对Eca-109细胞持续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均<0.05);CyclinD1和CDK4的表达量均随苦参素剂量增加而减少。结论苦参素可以明显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yclinD1及CDK4的低表达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胃癌组织中VEGF、HER-2/neu的研究

    陈锦章;陈斌;郑航;黄宇贤;罗荣城;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随访到有103例完整生存期的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他们标本中VEGF、HER-2/neu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HER-2/neu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31.1%,胃正常组织中二者均无表达;VEGF、HER-2/neu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VEGF与HER-2/neu阳性表达与生存期相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HER-2/neu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预后。

    2008年32期 No.61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蒜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王昕;陈奎生;

    目的探讨大蒜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大蒜素(15μg/ml)、顺铂(3μg/ml)及大蒜素(15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处理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观察不同时间Rb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bcl-2和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Rb细胞生长增殖受到抑制,形态学变化明显;bcl-2表达下调,PDCD5表达上调。与单用大蒜素或顺铂组比较,二者联用可增强对Rb细胞的生长抑制,下调bcl-2和上调PDCD5表达的作用更强(P<0.05)。结论大蒜素和顺铂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用药,可进一步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

    2008年32期 No.61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初步编制与评估

    于甬华;丛昌盛;王瑜;山长平;朱昆莉;刘希军;张永;

    目的编制和检验适合国情、符合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工具。方法形成条目库并进行条目和因素分析以选取合适条目构成多维度量表,然后选择7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对量表进行信度和反应度检验。结果经筛选和测试形成包括一般症状、手术反应、功能3个分量表,后者又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焦虑和抑郁)、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5个功能子量表,以及经济困难、工作和生活期望和总体健康状况共37项条目的自评量表(QLQ-PRC-37)。功能子量表因子分析显示因子数与量表的理论结构一致,同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区分效度及一定的效标效度。结论本量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可作为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工具。

    2008年32期 No.61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A125阴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相关蛋白及意义

    李玉华;杨留才;成玉生;凡利俊;索艳君;

    目的探讨CA125阴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相关蛋白及意义。方法取CA125阴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盆腔良性病变和正常妇女血清,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和鉴定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差异表达蛋白,对有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运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成功获得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CA125阴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改变,综合分析得到CA125阴性时的蛋白质有8种,分别为结合珠蛋白α1、prostasin、calgranulin A、calgranulin B、溶血磷脂酸、增殖细胞核抗原、HSP60和HSP90。结论双向电泳—质谱法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蛋白获得重复性好的结果,上述8种蛋白能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提供早期诊断指标。

    2008年32期 No.614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TEN、Smac和L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邓鑫;赵毅;马瑀;崔钊;

    目的研究PTEN、Smac和LIVIN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胃癌标本黏膜组织中PTEN、Smac和LIVIN蛋白的表达,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及Smac的表达率则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1);LIVIN与Smac、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PTEN与Sma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TEN、Smac和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LIVIN、PTEN及Smac有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2008年32期 No.61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VEGF和整合素αv亚基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冯兵;林志雄;常文海;张俊杰;姬馨彤;张五中;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整合素αv亚基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sion法检测42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VEGF、SP法整合素αv亚基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人脑星形细胞瘤标本中,VEGF和整合素αv亚基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和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其阳性染色强度随肿瘤级别的增高而显著增高(P<0.05),但二者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VEGF和整合素αv亚基的表达强度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行为的调控,但二者在表达上无相关性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喉癌血清VEGF水平与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的关系

    彭晓林;王斌全;刘涛;郝峻巍;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与喉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0例喉癌、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的sVEGF水平,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相应喉癌和喉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水平,并分析sVEGF水平与VEGF及MVD表达的关系。结果喉癌组sVEGF、VEGF及MVD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喉良性病变组(P<0.01或P<0.05)。喉癌患者sVEGF水平与癌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喉癌患者sVEGF水平与癌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呈正相关,sVEGF水平或许可作为判断喉部疾病良恶性及预后的一个辅助参考指标。

    2008年32期 No.614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MMP-2、TIMP-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徐华明;赵晓华;杜玉波;刘效波;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ESCC组织68例及正常食管组织12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与TIMP-4的表达。结果MMP-2及TIMP-4在ESC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MMP-2表达与ESCC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呈正相关,TIMP-4的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呈负相关;MMP-2与TIMP-4在E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MMP-2和TIMP-4平衡的破坏是ESCC发生侵袭、转移甚至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2008年32期 No.61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血症及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的研究

    郭晓霞;赵宝珍;温朝阳;

    目的运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T)评估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并分析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8例、门诊查体诊断的高脂血症患者39例以及正常人61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ET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僵硬度(β)和顺应性(AC)等动脉僵硬度指标,测量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人明显增厚,高脂血症患者IMT均数大于正常人,但无显著性差异;Eρ、β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冠心病组、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A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冠心病组,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ρ、β值与IMT呈明显正相关,AC值与IMT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尽管单纯高脂血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和冠心病者一样,动脉僵硬度已有明显增加;ET可以对早期动脉僵硬度变化做出有效的评价,较形态学指标IMT对早期动脉僵硬度的改变更加敏感。

    2008年32期 No.614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胼胝体梗死的MRI特征(附78例报告)

    郝咏刚;胡文立;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胼胝体梗死少见(8/78),多合并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部位:膝部16例,体部7例,同时累及膝部、体部15例,压部34例,弥漫性累及6例。累及胼胝体的脑梗死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智能与精神障碍较多见。结论胼胝体梗死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常被合并的梗死病灶所掩盖,MRI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2008年32期 No.614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李一欣;丁锵;

    直接饮用含酒精水建立不同程度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饮用不含酒精水大鼠作对照组,提取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大脑和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死亡率13.3%,对照组无一死亡;模型组大鼠性情不稳定、呆板、嗜睡、行走不稳,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模型组大鼠有脑血管及细胞组织的病理改变,肝脏有脂肪变性和肝炎的病理改变。认为直接饮用含酒精水的动物造模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慢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的制备,但造模成功率低,造模标本不标化。

    2008年32期 No.614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肺痿合剂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肖军;吴海良;

    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肺痿合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各组灌胃14 d后处死,观察瘤重、肺转移数目,计算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发现各实验组瘤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肺痿合剂各组和CTX组对Lewis肺癌移植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降低肺癌组织中VEGF表达。认为肺痿合剂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表达来实现的。

    2008年32期 No.61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

    李巍巍;张展;贾莉婷;

    应用脱氢表雄酮(DHEA)皮下注射23 d龄SD雌性大鼠20 d,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n=20),同期皮下注射0.2 ml/d注射用油剂大鼠作为对照组(n=20),另设空白组20只。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结果PCOS大鼠模型建立成功,PCOS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均<0.05)。认为PPAR-γ表达降低可能是PCOS中胰岛素抵抗(IR)的发病原因之一。

    2008年32期 No.61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于晓玲;杨钰;刘叶;

    24只日本大耳白兔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阿司匹林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共12周。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C反应蛋白(CRP),取主动脉全长标本作病理分析。发现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动脉壁弥漫性隆起,内膜含大量泡沫细胞,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显著增加;TC、TG、LDL-C、ADMA、ET、CRP含量升高,HDL-C降低,NO水平显著降低。阿司匹林组除血脂水平外,其他变化明显轻于高脂组。提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08年32期 No.61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NGF对CoCl_2诱导的化学性缺氧神经元HIF-1α表达的影响

    顾建兰;金淑仪;朱俐;

    以CoCl2诱导的原代培养胚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缺氧模型,Western blot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元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发现正常培养的神经元HIF-1α、p-ERK表达水平较低,CoCl2缺氧处理后表达升高;单独NGF处理或预加NGF再缺氧处理时两者表达均明显上调;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后两者表达下调,NGF能阻止这种抑制作用;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Genistein处理能下调HIF-1α的表达,NGF不能阻止这种抑制作用;Genistein处理后p-ERK表达无变化,预加NGF则表达水平上调。认为NGF抗缺氧损伤作用可能与HIF-1α、p-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醛固酮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天然VitE干预的影响

    孙建琦;马礼坤;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醛固酮组(A组)、醛固酮+天然VitE组(E组)和醛固酮+螺内酯组(S组)。比较各组大鼠间心肌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ax和Bcl-2的表达。发现与C组比较,A组AI、Bax、MDA明显增加,Bcl-2、SOD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E组和S组MDA、AI和Bax均明显减少,Bcl-2、SOD明显增加。认为天然VitE能够改善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改善醛固酮诱导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和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芝麻素对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VCAM-1表达的影响

    关立克;

    将1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芝麻素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0、5、8周末的血脂;实验结束时取主动脉,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壁斑块组织的变化;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定量分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强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芝麻素组血清TC和LDL显著降低,主动脉病理改变和血管壁斑块组织免疫组化减轻,主动壁VCAM-1表达水平下调42.92%。认为芝麻素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南海海域真菌检测

    郝秀红;马骢;蒋学兵;陈昌国;郭建巍;马学斌;刘力娟;张雅芳;

    无菌采集海水,经真菌增菌、真菌培养、分纯后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从南海海域分离出的真菌38株,以胶红酵母菌分离率最高,其次是无名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在真菌药敏实验中,以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没有发现耐药株。认为南海海域真菌种类广泛,此项调查对于该海域真菌感染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2008年32期 No.614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不同方法建立脑胶质瘤裸鼠移植模型及组织学特征分析

    潘志刚;刘文超;江澜;岳亚军;蔡伟;杨剑;薛安琳;刘汉山;

    采用C6型鼠胶质瘤细胞悬液接种至裸鼠皮下,同时用瘤组织块异体移植至裸鼠皮下,建立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动物模型,分别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长出时间,并分析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两种方法所建肿瘤模型其成功率均为100%,均符合胶质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采用瘤组织块异体移植法建立的肿瘤模型,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细胞接种法,裸鼠肿瘤组织块生长速度基本相同。认为利用肿瘤组织块移植的方法可快速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能作为研究胶质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基因治疗的可靠动物模型。

    2008年32期 No.614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胃癌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意义

    章琎;方国恩;毕建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2例癌旁胃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发现Ang-2蛋白表达及MVD在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中Ang-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认为Ang-2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2008年32期 No.61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L-21对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蔡东红;张颖;唐棣;

    通过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观察白细胞介素21(IL-21)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IL-21对SKOV3细胞周期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L-2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IL-21对SKOV3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IL-21浓度升高,VEGF的表达水平逐步下降。认为IL-21可以抑制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的表达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骨化的诊断和治疗

    张强;朱大成;贾连顺;

    采用骨圆凿和骨刀切除椎体后缘突出骨化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经CT、MRI和手术证实。术后对患者进行了1~5 a的随访,结果24例患者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全部消失,恢复了原工作和正常生活,但其中3例足趾、小腿外侧麻木未完全消失,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1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2.2%。认为钙化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CT检查是诊断该类疾病安全可靠的方法,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手术方式对于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2008年32期 No.614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EA、CA19-9、CA50联合检测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意义

    陈寒超;李玉英;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4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和40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静脉血清中CEA、CA19-9和CA50进行测定。发现诊断胆管癌血清CA19-9、CA50的灵敏度较好(82.6%、71.7%),血清CEA的特异度最好(85.0%),联合检测灵敏度下降至69.6%,其误诊率下降为5%。提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准确度增加,降低了误诊率。

    2008年32期 No.614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ΔNp6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王洪兴;李娜;秦川;张洁;杨晓煜;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6例胃癌及36例正常胃组织中ΔNp6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ΔNp6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均<0.05)。在中、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高分化胃癌组织(P均<0.05)。认为在胃癌组织中存在ΔNp63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8年32期 No.61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习惯性流产伴染色体核型异常21例分析

    章涛;祁莹;方宁;胡锡阶;万卫红;

    采用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76对习惯性流产夫妇152例样品进行染色体核型遗传学分析。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21例,其中女18例、男3例,总检出率为13.8%。在检出的21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含片段易位17例(包括平衡易位11例,罗氏易位6例)、插入2例、缺失和臂间倒位各1例,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分别占全部异常核型的52.4%和28.6%,提示习惯性流产夫妇染色体畸变发生率高。认为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和提高其病因诊断率,应重视婚前遗传学筛查并对流产夫妇进行遗传学检测。

    2008年32期 No.614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β_2整合素的表达

    高璀乡;刘颖;郭乃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表达阳性率,与108例正常人对照。发现冠心病患者β2整合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β2整合素阳性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支病变患者表达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1)。认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β2整合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且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

    2008年32期 No.61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素对体外活化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L-4的影响

    沈乃营;刘原兴;刘昌;吕毅;

    采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活化人淋巴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干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黄素和CsA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L-2和IL-4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3×10-6~3×10-5mol/L大黄素对活化淋巴细胞IL-2的分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均<0.05),对IL-4的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P均<0.05)。认为大黄素在体外可以对活化淋巴细胞IL-2和IL-4分泌的影响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蒽环类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功能影响

    王淑琴;陆红;李玲玲;

    选择近期住院接受化疗(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CAF方案)乳腺癌患者42例为治疗组,35例同期同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了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查。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左室心肌各部位大部分Esr和Asr参数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减低,而Srs参数无明显变化。提示蒽环类药物可影响到乳腺癌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2008年32期 No.61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低温体外循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异丙酚血药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

    张加强;孟凡民;秦秉玉;赵素真;牛全玉;

    采用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行低温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大脑状态指数(CSI)。记录CPB前、CPB开始后不同时间点的CSI、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红蛋白,并在相同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5ml,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发现CPB后2 min异丙酚血药浓度下降,30 min时上升至CPB前水平;CPB期间各时间点的CSI明显低于CPB前(P均<0.01),CPB停止后恢复至CPB前水平。认为低温CPB开始阶段,异丙酚血药浓度明显下降,30 min后恢复至CPB前水平;CSI在低温期间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随鼻咽温度下降而降低。异丙酚血药浓度与CSI的变化没有直线相关关系。

    2008年32期 No.61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体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临床观察

    乔保中;李志安;郑敏;

    对26例四肢骨巨细胞瘤采用瘤体刮除、酒精灭活保留骨的原有结构,自体骨粒复合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恢复患者肢体的完整结构和功能治疗。经过2~4.5 a随访,肢体功能评价优良率88.46%,肿瘤复发2例(7.69%),未发现肺转移。认为自体骨粒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

    2008年32期 No.61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异腭杆矫治第二磨牙正锁临床观察

    许云鹤;秦科;

    利用变异腭杆矫治因各种原因造成第二磨牙单侧或双侧正锁的患者2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22例患者均在2.5~4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的矫治,上下颌磨牙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认为变异腭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的口内装置,因其制作方法简便,临床可广泛推广。

    2008年32期 No.614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胸部小切口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路东明;韩开宝;汪栋;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改良组采用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手术实施食管癌根治术112例,传统组采用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125例。发现改良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组,但在术中切口、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上肢功能恢复、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提示小切口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基本相同。

    2008年32期 No.61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苗菁;李雪松;王季石;何玲;张燕;孙志强;黄懿;

    对27例CD20+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87%。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认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较好。

    2008年32期 No.61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活脑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临床研究

    陈岩;袁勇;

    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用活脑方治疗,后者用脑复康治疗,比较疗效及其中医症候的改变。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65%)优于对照组(25%);实验组治疗后MMSE积分差值、中医症候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活脑方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痴呆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的理想方药。

    2008年32期 No.614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结核抗体和TB-DNA检测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马志敏;杨静华;杨峥莉;王运端;冯莉;吕翠环;

    分别用胶体金标法及荧光探针PCR(TaqManPCR)技术检测腹水中结核抗体(TB-Ab)和TB-DNA,同时对腹水进行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发现结核性腹水中TB-Ab阳性率为69.6%,TB-DNA阳性率为65.2%,均显著高于传统的涂片找抗酸杆菌法(4.3%)和结核菌培养法(2.2%),P均<0.01;TB-Ab和TB-DNA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0.4%,与单项TB-Ab或单项TB-DNA敏感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认为TB-Ab和TB-DNA均是诊断良恶性腹水的较好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2008年32期 No.614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自然人群牙周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白金博;杨兰;马力扬;周海静;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甘肃省12岁、35~44岁和65~74岁3个年龄组共2 368人的牙龈出血、牙结石、牙周袋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12岁年龄组、35~44岁年龄组和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的检出率分别为82.81%、93.55%和85.34%,牙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69.66%、99.37%和92.54%;35~44岁年龄组60.81%的人有浅牙周袋,5.31%的人有深牙周袋;65~74岁组61.57%的人有浅牙周袋,13.15%的人有深牙周袋;35~44岁组附着丧失的检出率为38.18%,65~44岁组为79.39%。3个年龄组相应指标的检出率和平均区段数均高于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调查的结果。认为牙周疾病是甘肃省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应加大对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以期达到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2008年32期 No.61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何晓彬;李鹏;

    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资料。本病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及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胃镜检查均见病灶处大小不等结节状隆起、溃疡,病灶质地僵硬,接触易出血;病变多位于胃窦和(或)胃体部。胃组织病理活检均显示胃黏膜组织中间质内有大量小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浸润淋巴滤泡的边缘带,取代和破坏部分胃黏膜腺体和上皮成分。本组Hp阳性18例(85.7%),2例经根除治疗获治愈。本组行手术+化疗12例,单纯手术3例,单纯化疗4例,单纯抗Hp治疗2例。手术切除胃原发病灶加抗Hp及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较佳。

    2008年32期 No.61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圳市宝安区心脑血管疾患院前死亡分析

    张豪;梁实;张文武;钟建勤;梁兵;尹松涛;陈劲松;陈山;周晓光;

    对照2004~2006年全区14家急救网络医院经120电话呼救院前死亡的心脑血管疾患病例资料,填写调查表,用Foxpro 6.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个年度患者累计男/女构成比约为2∶1;死亡年龄(50.29±19.75)岁;于0~8时呼救构成比最高(33.87%~35.00%)。3 a中院内反应时间分别为(1.90±1.69)、(1.41±1.24)和(0.94±0.50)m in;到达现场时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深圳市宝安区心脑血管疾患院前死亡患者男性约是女性的2倍,年龄较全市所有急救患者死亡年龄的平均值高10岁。救护车院内反应逐年加快,但到达现场时间无明显改变。

    2008年32期 No.614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

    蒙果;李鸣皋;马贵喜;刘玉;李靖;

    将血管内皮细胞(VEC)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金钠多+缺氧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量各组VEC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发现单纯缺氧组同对照组比较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增加(P<0.01);金钠多+缺氧组同单纯缺氧组比较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缺氧可以导致人大动脉VEC内Ca2+浓度升高,金钠多对缺氧所致的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具有保护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浆APN、PAI-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王光亚;张素芬;李新胜;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4例,正常对照30例,比较三组脂联素(APN)、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APN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血浆PAI-1水平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PN与PAI-1水平呈负相关。认为APN、PAI-1与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2008年32期 No.61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李虹;杨红英;

    选取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格芬达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发现治疗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清NO含量明显增加,ET及CRP水平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丹红注射液能缓解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内皮功能。

    2008年32期 No.61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海口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陆秋娟;孙文会;邱亚梅;

    选择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所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101例,根据其在维持治疗门诊中服药时间的长短分为Ⅰ组(服药时间不足3个月)和Ⅱ组(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分析影响MMT保持情况的因素。结果101例海洛因依赖者中持治疗的时间为105 d,有57例退出治疗。服用首剂美沙酮后90 d和180 d内的维持率分别为81.97%和62.65%。在两组比较分析中,职业、稳定剂量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认为海口市社区MMT保持率较低,应积极探讨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MMT的效果。

    2008年32期 No.61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肠泰口服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51例临床观察

    王平康;刘玲玲;

    702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肠泰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和大便病原检测阴转率。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大便细菌培养阴转率和病毒检测阴转率均明显增高。认为肠泰口服液和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确切。

    2008年32期 No.61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过敏原测定在儿童不同过敏性疾病中的差异性研究

    茅松;刘光陵;高远赋;夏正坤;徐莉;樊忠民;付元凤;伏洁;任献国;何旭;陈蓉;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367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特异性IgE测定。发现367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过敏性紫癜组的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吸入性过敏原,而哮喘、过敏性鼻炎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则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皮炎、荨麻疹的食入性和吸入性无显著差异。认为血清过敏原测定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008年32期 No.614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及勃起功能变化的影响

    宋巧凤;张茹;姚艳敏;刘春荣;侯燕如;冯计辰;

    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服用寿比山片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滴2周。发现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NO含量、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升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RP明显降低,勃起功能明显好转。提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及勃起功能的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配伍克罗米芬对子宫内膜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金清;林琳;李淑文;金海红;王智文;

    选择I型排卵障碍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中药促排卵汤配伍克罗米芬治疗及克罗米芬治疗,另选择生育功能正常女性10例作为对照组。均于监测排卵后7 d取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发现MMP-9及TIMP-1在应用中药配伍克罗米芬患者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单独应用克罗米芬患者,中药配伍克罗米芬治疗患者与对照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中药配伍克罗米芬诱导排卵后种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高于单独应用克罗米芬,与正常排卵女性相近,有利于胚胎着床。

    2008年32期 No.61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_(105)的表达及意义

    赵妉勃;姜慧峰;刘爱东;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结、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发现Survivin及CD10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urvivin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Surivivin及CD105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2008年32期 No.61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付胜良;于方;

    采用经皮等离子刀髓核成形术治疗8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观察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及疼痛缓解情况。发现术后患者腰椎活动度(屈、伸、侧弯、旋转)分别提高11、12、3.87、3.25°;Lasegue度数术后提高20.25°;VAS术后改善3.5分;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其中优62.5%,良25%,差12.5%。认为经皮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2008年32期 No.614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PPH术加外痔减压性结扎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路永超;苏延峰;

    将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手术)的基础上,对残留外痔采用减压性结扎,对照组在PPH手术的基础上,对残留外痔采用外切内扎。发现在术后创面疼痛、出血、水肿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肛缘赘皮残留评分无差异。提示PPH术加外痔减压性结扎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方面优于PPH术加外切内扎治疗。

    2008年32期 No.614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临床观察

    茹海霞;孙永华;秦文娟;刘兵;杨春燕;

    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情况将我院53例(9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分为4组:血糖理想控制组、较好控制组、一般控制组、空腹血糖>8.34 mmol/L组。采用1.5 mm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和0.5的百分率分别为35%、27.3%、50%、37.5%和82.5%、77.3%、83.3%、93.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一过性高眼压及角膜水肿。认为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满意。

    2008年32期 No.614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表心电图特征对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作用

    王培濯;徐延敏;李广平;许纲;陈欣;林晓静;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 s及ST段改变。

    2008年32期 No.61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及血清肌酶变化的观察

    曹莉萍;谭立明;刘志刚;李华;刘宁;王园园;

    对55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细胞浆抗体(ACYA)、抗JO-1抗体及血清肌酶检测。发现PM/DM患者ANA、ACYA、抗JO-1抗体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M/DM患者血清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ANA、ACYA、抗JO-1抗体及血清肌酶的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32期 No.614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联体婴儿肝脏分离术不同止血方法联合应用的分析

    田延锋;赵增仁;李芳;刘擘;张峰;裴永彬;张学明;宋步需;

    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胸腹联体婴儿进行肝脏分离术的临床资料。经脐静脉注射美蓝确定共用肝离断界限,先后采用阻断第一肝门、指压局部阻断肝血流和肝实质内处理各管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肝脏分离。结果历经1 h 14 min,联体婴儿A和B共用肝分离成功,术中出血约120 ml。术后A婴恢复较顺利,至今仍存活。B婴于第25天因"粘连性肠梗阻"行第2次手术,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共存活78 d。尸体解剖发现,腹腔无感染灶,肝脏断面愈合良好。认为指压局部阻断肝血流和肝实质内处理各管道相结合的方法,是联体婴儿共用肝分离的最佳方法之一。肝门阻断不宜首选。

    2008年32期 No.614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王上;徐标;

    选择150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和150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比例增高、空腹血糖较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且与空腹血糖成负相关;冠状动脉血管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女性增多,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更复杂严重,较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2008年32期 No.614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龄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变化

    宫颜英;刘维新;傅宝玉;

    选择近期住院的高龄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33例同期高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肛管最大缩窄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松弛压及直肠初始感觉阈、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的静息压和肛管高压区长度差异不明显。提示高龄C IC患者存在明显的肛门直肠敏感性和排便动力学指标异常。

    2008年32期 No.614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治疗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王霞;吴峰阶;蒋宏;崔玉珍;王云文;解树英;

    将80例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手术,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7.5%vs 85.0%,P<0.05)。提示健侧大隐静脉与股深静脉吻合治疗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可靠。

    2008年32期 No.61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局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临床研究

    朱建国;孙兆林;刘军;王元林;何坚;杨秀书;陈卫红;

    对133例肾结石患者局麻下B超引导穿刺行初次(7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或二次(58例)MPCNL术。结果B超定位引导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结石1次取净率分别为68%、81%,肾盂梗阻解除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局麻下B超引导穿刺行MPCNL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2008年32期 No.614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严格控制血糖对多发伤合并严重脑外伤患者IL-6/IL-10的影响

    陈军;王玉兰;张玉坤;詹英;扬建平;

    3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多发伤合并严重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血清中促炎症因子IL-6和抗炎症因子IL-10水平,比较组间IL-6/IL-10比值。发现相对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组血清IL-6下降,IL-10上升,IL-6/IL-10比值渐下降,治疗48、72 h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降低血清中促炎介质并且增加抗炎介质的水平,使促炎/抗炎症介质产生平衡。

    2008年32期 No.614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IL-13基因和β2-AR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

    侍杏华;周建平;

    选择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哮喘组,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白介素13(IL-13)基因Intron3+1923位点C/T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R16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发现哮喘组IL-13 Intron3+1923 TT、TC基因型频率及β2-AR R16G AA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组中IL-13 Intron3+1923 CC型或β2-AR R16G AA型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13 Intron3+1923非CC型和β2-AR R16G AA型与哮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起协同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工合成抗菌肽对常见口腔感染菌及口腔肿瘤细胞系杀伤作用的研究

    李茵;郑东翔;温颖;

    人工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七肽,并分离常见口腔感染菌株,体外培养口腔肿瘤细胞系KB。将抗菌肽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药敏纸片,通过药敏纸片定量法,观察抑菌环直径。将不同浓度的抗菌肽溶液加至细胞培养体系中,培养24~48 h后,收获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及细胞增殖检测。发现当抗菌肽药敏纸片在100、300μg/片时,对常见口腔感染菌的抑菌环直径与阴性对照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人工合成两段的抗菌肽对人口腔肿瘤细胞系KB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认为人工合成抗菌肽体外可有效抑制常见口腔感染菌株的感染,并对口腔肿瘤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

    2008年32期 No.614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王海波;

    观察盐酸特拉唑嗪片对3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发现治疗4周后,患者平均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17.24%和14.05%(P均<0.01);同时TC、LDL-C下降明显。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等。提示盐酸特拉唑嗪片的降压作用肯定,维持时间长,能改善脂质代谢,不良反应轻,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2008年32期 No.61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核转录因子介导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上调人脐静脉LOX-1的表达

    胡翠竹;胡健;孙佳英;徐姝;霍海洋;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的表达。发现ADMA明显上调NF-κB、LOX-1 mRNA的表达,且随其浓度的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显著抑制ADMA诱导的NF-κB、LOX-1 mRNA的表达,而且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认为NF-κB的特异抑制剂PDTC可抑制NF-κB介导ADMA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

    2008年32期 No.614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董明;李儒正;谭威;

    9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46例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 d及术后4 h、24 h、72h、5 d、7 d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TnI、CK-MB及血脂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现术后4、24 h,CCABG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OPCAB组;术后72 h,两组cTnI水平亦有明显差异;两组术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OPCAB对心肌的损伤程度低于CCABG;OPCAB可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可降低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2008年32期 No.614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足112例临床诊治分析

    林琴;

    将11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糖尿病分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要加强糖尿病足的患者宣教,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

    2008年32期 No.614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额后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

    毕向锋;唐宝苍;高春香;韦素春;吴小庚;

    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9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颞部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于手术后7、14及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脑积液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的观察比较。结果术后14及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0 d,观察组总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经额后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作为一种全新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2008年32期 No.614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护理园地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