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

 


论著

  • 17β-E_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其p-Erk表达的影响

    乔玉环;黄珊珊;郭瑞霞;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人子宫内膜腺癌Ishikawa和HEC-1A细胞增殖、周期及其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7β-E2作用Ishikawa和HEC-1A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吸光度值及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的p-Erk。结果随17β-E2浓度增加,Ishikawa细胞吸光度值上升,并呈时间依赖性(P<0.01),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P<0.01),S期比例升高(P<0.01);HEC-1A细胞吸光度值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P均>0.05)。10-6mol/L的17β-E2作用于Ishikawa细胞30 min、作用于HEC-1A细胞15 min时,其p-Erk表达最强。结论17β-E2可以促进Ishikawa细胞的增殖和周期进展,而且可以通过非转录效应迅速激活Ishikawa和HEC-1A中MAPK信号转导通路。

    2008年33期 v.48;No.61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21和p27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于江;俸姗;黄健;姚军;马义丽;胡春萍;曾永群;

    目的探讨p21和p27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100例妇科肿瘤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的p21基因3′非翻译区(3′UTR)和p27基因第109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妇科肿瘤患者p21基因突变型TT频率为26.00%,对照者为16.84%,两者相比,P<0.01;年龄<46岁组肿瘤患者的p21基因突变型(CT+TT)频率为86.84%,≥46岁组为59.52%,两组相比,P<0.01;中低分化组妇科肿瘤患者的突变型CT和TT基因型频率为76.47%,高分化组为46.67%,两组相比,P<0.05;妇科肿瘤患者与对照者的p27基因型总体分布及V和G等位基因频率相比,P均<0.01。结论p21基因3′UTR多态性和p27基因V109G多态性与妇科肿瘤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RP1和LRP的表达及意义

    任亚娟;田雪红;糜若然;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蛋白(LRP)在上皮性卵巢癌(POEC)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首次手术留取的POEC组织及其中17例经化疗后二次手术留取的POEC组织1、2例交界性卵巢瘤组织1、4例良性卵巢瘤组织中的MRP1和LRP。结果良性、交界性卵巢瘤和POEC中,MR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41.7%、47.1%,LRP分别为35.7%、75.0%、79.4%;POEC中MRP1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卵巢瘤相比,P<0.05;POEC和交界性卵巢瘤中LRP的阳性表达率与良性卵巢瘤相比,P均<0.05。POEC组织中MRP1阴性和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3.3%(15/18)和56.3%(9/16),两者相比,P<0.01;LRP阴性和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85.7%(6/7)和40.7%(11/27),两者相比,P>0.05;12例MRP1和LRP均呈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8.3%(1/12),5例表达均阴性者为80.0%(4/5),两者相比,P>0.05;MRP1或LRP单独阳性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6.3%(9/16)4、0.7%(11/27),与两者均表达阳性者相比,P均<0.05。化疗后POEC组织中MRP1、LRP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均<0.05)。结论POEC组织中MRP1、LRP阳性表达率上升;检测这两个指标可预测POEC化疗疗效、判断预后;铂类化疗药可诱导POEC组织中MRP1、LRP的表达。

    2008年33期 v.48;No.615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顺铂联合足叶乙甙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张海娟;吴凤鹏;王运端;李惠敏;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足叶乙甙(PE方案)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卵巢癌SKOV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和足叶乙甙,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的Cyclin B1、p34cdc2和survivin。结果足叶乙甙和不同浓度的顺铂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Cyclin B1、p34cdc2和survivin表达下调。结论顺铂联合足叶乙甙对SKOV3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阻滞细胞周期,其机制可能与细胞Cyclin B1p、34cdc2和survivin的表达下调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刘学军;刘慈;尹红亚;辛虹;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孕16~27周、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用21、13染色体位点特异性探针和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用FISH技对孕妇未培养羊水间期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所有受检者的羊水标本进行细胞培养,然后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0例标本均获得诊断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1例(为标准型21号染色体三体),且FISH检测结果与常规核型分析结果完全一致。结论FISH技术用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简便、快速、准确。

    2008年33期 v.48;No.615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ELDI-TOF-MS技术在HD患儿血清蛋白质标记物检测中的应用

    张谦;单岩;张捷;王家祥;杨林;

    目的从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血清蛋白质中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诊断HD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132例份血清标本(来自HD术前患儿64例份,术后40例份,术后复发5例份,对照组23例份)的蛋白质质谱,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数据。结果筛选出质荷比(m/z)为3221.7、5639.2、6884.2的三个蛋白质标记物,其在HD术前组低表达(分别为2.96±1.17、15.57±8.87、4.09±1.78),在对照组高表达(分别为4.95±0.99、30.31±6.18、8.31±3.07),两组相比,P均<0.01;在HD术后组高表达(分别为3.76±2.15、27.98±7.22、9.06±2.14),与术前组相比,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5例术后复发者三种蛋白质标记物表达强度(分别为3.18±0.951、3.86±10.69、3.95±1.83),与术前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SELDI-TOF-MS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用于HD的诊断及判断其是否完全根治。

    2008年33期 v.48;No.615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肺功能观察

    李洪波;潘征夏;吴春;王刚;李勇刚;罗小辑;杨杰先;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漏斗胸患儿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以便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先天性漏斗胸患儿70例,其中1~3岁组25例,~6岁组25例,>6岁组20例,均采用改良Ravitch术矫治漏斗胸。术前及术后2 a取出钢板前分别检测肺功能。结果术前1~3岁组与对照组相比,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量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潮气呼气峰流速(25/PF)降低,呼气时间/吸气时间(TE/TI)升高,P均<0.05;术前~6岁组、>6岁组肺功能各指标与正常预计值相比,P均<0.05。术后2 a,1~3岁组肺功能指标与正常预计值相比,P均>0.05;~6岁组及>6岁组术后部分肺功能指标较正常预计值低,P均<0.05。结论各年龄组先天性漏斗胸患儿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年龄越小损害越轻,术后恢复越好。先天性漏斗胸患儿最适宜的手术年龄为1~3岁。

    2008年33期 v.48;No.61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shRNA抑制EZH2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一兵;牛海涛;畅继武;王小君;张伟;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下调EZH2基因表达对膀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EZH2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包裹并转染膀胱癌EJ细胞。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因沉默效果,细胞克隆形成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EZH2的shRNA表达载体能有效下调EJ细胞的EZH2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EJ细胞生长,EJ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结论RNAi技术可显著下调EJ细胞的EZH2基因表达,阻止EJ细胞进入S期并抑制其增殖。

    2008年33期 v.48;No.615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及其cripto表达的影响

    徐雪松;王崇强;范钰;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Que作用乳腺癌MDA-MB-468细胞,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癌细胞集落形成数,以Boyden小室模型检测癌细胞侵袭力,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细胞cripto mRNA及其蛋白。结果经Que作用后,MDA-MB-468细胞恶性增殖和侵袭力均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P均<0.05),其cripto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均<0.05)。结论Que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cripto基因表达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食管癌组织中WISP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陈幕华;王旗;张静;崔玲玲;吕全军;陈萍萍;谢东;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WISP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18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WISP3进行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中WISP3 mRNA的ΔCt值为6.31±3.77、WIS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5.63%±7.81%,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8.93±3.83、7.50%±2.38%,两者相比,P均<0.01;WISP3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及大小、分期有关(P均<0.05);WIS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分期相关(P均<0.05),WISP3蛋白是对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因素之一(相对危险度为2.287)。结论WISP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增加,可作为食管癌临床分期、转移潜能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2008年33期 v.48;No.615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RNAi技术沉默Bcl-xL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钟锡明;范钰;王崇强;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Bcl-xL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cl-xL小干扰RNA(siRNA)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癌细胞Bcl-xL mRNA和蛋白,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检测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转染组细胞Bcl-xL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均<0.05),所形成的软琼脂集落数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均<0.05),并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采用RNAi技术沉默Bcl-xL基因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2008年33期 v.48;No.615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分子肝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其hTERT表达的影响

    宋明旭;李莉华;刘志辉;黄朝晖;周希科;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MWH作用于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细胞hTERT mRNA。结果LMWH作用后,SGC-7901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停滞于G1期,其hTERT mRNA表达下降。结论LMWH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降低hTERT mRNA的表达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体内筛选及初步鉴定

    潘琴;石磊;潘雪刁;巫玮;金桂芳;臧林泉;

    目的筛选能与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并初步鉴定其亲和力和特异性。方法用人肺癌细胞A549使裸鼠致瘤,尾静脉注射肽库。取荷瘤鼠的肿瘤组织,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筛选;经过3轮体内筛选,获得在肿瘤组织中富集的噬菌体;利用ELISA和细胞免疫化学DAB染色法初步鉴定各克隆亲和力、特异性;对阳性克隆行DNA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此多肽进行分析、比对。结果随机挑选的10个单克隆中,8个均对A549细胞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3号克隆亲和力最高,其可特异性结合肺癌细胞A549和NCI-H1299,且对A549的亲和力强于NCI-H1299。DNA测序结果显示该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 DNA序列数据库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和蛋白无同源性。结论筛选出了能与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

    2008年33期 v.48;No.615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告读者

经验交流

基础研究

  • 孕酮对脑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廷才;司道文;张宇新;

    10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孕酮(PROG)治疗组,各36只。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装置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6、12、244、8、72和144 h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麻醉后取其脑组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及其Bcl-2蛋白。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未见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阳性细胞;PROG治疗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较损伤组减少,伤后244、8和72 h,PROG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与损伤组相比,P均<0.05;伤后12、24、48和72 h,PROG治疗组海马CA1区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高于损伤组,两组相比,P均<0.05。认为脑损伤后应用PROG可以上调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2008年33期 v.48;No.615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低位骶前畸胎瘤切除术并发骶前大出血(附1例报告)

    沈春燕;于云海;张师前;张辉;张向宁;孔北华;

    在对1例低位骶前畸胎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中并发骶前大出血,经结扎双侧髂内动脉、阻断腹主动脉、缝扎、图钉按压、双极电凝等处理,均未能止血,改用骶前留置纱布垫填塞压迫后止血。认为妇科手术中并发骶前大出血系由骶前静脉丛或骶椎椎体静脉损伤所致,止血困难,纱布垫填塞压迫效果较好。

    2008年33期 v.48;No.61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Reid评分法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周斌兵;尤志学;

    对264例TCT检查发现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对阴道镜图像进行Reid评分,根据Reid评分结果预测宫颈病变的级别,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根据Reid评分得出的阴道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5.75%。认为Reid评分法诊断宫颈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指导临床医师确定宫颈活检靶区,提高诊断率。

    2008年33期 v.48;No.615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碘油平阳霉素乳剂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

    李廉;黄建邕;潘少咏;郑惠冰;魏燮坤;

    将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用碘油平阳霉素乳剂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照组30例,用海藻酸钠微球(KMG)实施UAE。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子宫及肌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51.13%、57.96%,对照组分别为50.44%、59.17%,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月经量减少32.63%,对照组减少42.61%,两组相比,P均>0.05。认为碘油平阳霉素乳剂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与KMG相近。

    2008年33期 v.48;No.615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垂体后叶素、催产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对比观察

    钟华;李晶晶;贺红英;陈江鸿;

    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加0.9%氯化钠30 ml;B组50例,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催产素20 U加0.9%氯化钠20 ml。两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发生。A组出血(40.2±15.3)ml,B组(75.2±28.6)ml,两组相比,P<0.01;A组手术时间(68.2±21.6)min,B组(70.9±20.2)min,两组相比,P>0.05。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优于催产素。

    2008年33期 v.48;No.615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控释前列腺素E_2的促宫颈成熟作用观察

    杨雪;蔡满红;张芬芬;

    对211例孕周>37周、无严重合并症的孕妇,用前列腺素E2栓剂(普贝生)促宫颈成熟。结果显示,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90.5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

    2008年33期 v.48;No.615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单纯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期妊娠失败中的应用观察

    李金凤;盖立文;

    选择早期妊娠失败的患者525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口服米索前列醇,Ⅱ组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Ⅲ组采用人工流产术;再将Ⅰ、Ⅱ组随机分为三个亚组,即Ⅰa、Ⅰb、Ⅰc组与Ⅱa、Ⅱb、Ⅱc组,米索前列醇分别给予400、600、800μg。Ⅰa、Ⅰb、Ⅰ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78.57%、94.67%、95.71%,Ⅰb、Ⅰc组与Ⅰa组相比,P均<0.01;Ⅰa、Ⅰb、Ⅰ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26.67%、37.14%,Ⅰa组与Ⅰc组相比,P均<0.05;Ⅱa、Ⅱb、Ⅱ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0.00%、95.00%、95.71%,Ⅱb、Ⅱc组与Ⅱa组相比,P均<0.01;Ⅱa、Ⅱb、Ⅱ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13.75%、27.14%,Ⅱa组与Ⅱc组相比,P<0.05;Ⅲ组完全流产率为97.78%,与Ⅰb、Ⅱb组相比,P>0.05;Ⅱb、Ⅰ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Ⅰb、Ⅱb、Ⅲ组流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3.75%、13.33%,Ⅰb、Ⅱb组与Ⅲ组相比,P均<0.01。认为单纯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600μg最佳,阴道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给药。

    2008年33期 v.48;No.61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辅助人工流产术在终止早早孕中的观察

    王瑜;尚雪萍;李秋敏;袁俊斋;张宁;张国贤;杨黎;

    将160例早早孕(孕5~6周)并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实施人工流产术前3 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宫颈扩张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5%、(3.45±0.63)min、(11.50±1.37)ml,对照组分别为6.3%、(6.11±0.69)min、(20.13±1.35)ml,两组相比,P均<0.05。认为对早早孕妇女,在实施人工流产术前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2008年33期 v.48;No.615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意义

    厉建兰;丁丽;王冬梅;孙茜;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及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MP-9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强度显著升高(P<0.05)。认为MMP-9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其恶性程度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中Ang-2和ENS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范俊;董文韬;栾少红;孙宝治;王纯;

    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30例(研究组)、子宫肌瘤及输卵管绝育术(无子宫内膜病变)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血管生成素-2(Ang-2)及内皮抑素(ENS)。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腹腔液的Ang-2分别为(98.36±17.92)、(114.74±40.73)ng/ml,对照组分别为(33.91±7.17)、(37.66±6.09)ng/ml,两组相比,P均<0.05;研究组血清、腹腔液的ENS分别为(7.50±1.91)、(5.31±0.91)pg/ml,对照组分别为(4.14±0.73)、(3.27±0.80)pg/ml,两组相比,P均<0.05;研究组血清与腹腔液Ang-2含量呈正相关(r=0.75,P<0.05),与ENS含量也呈正相关(r=0.63,P<0.05)。认为Ang-2和ENS参与了EMs的血管生成过程,二者在血清中的高表达有望作为EMs诊断及治疗随访的指标之一,腹腔微环境改变参与调节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进展。

    2008年33期 v.48;No.61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盛梅;

    采用免疫织化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12例子宫脱垂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膜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38例,子宫脱垂患者5例,两者相比,P<0.01;内膜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分期有关(P均<0.01)。认为VEGF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临床分析

    谢朋木;张师前;

    临床确诊的不孕症患者58例,均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结果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盆腔炎1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4例,输卵管梗阻16例,输卵管结核2例,卵巢良性肿瘤6例,子宫纵隔2例,宫腔粘连2例,子宫陈旧瘢痕1例,正常盆腔1例;均于镜下进行了相应治疗。认为腹腔镜检查可提高不孕症的病因确诊率,而且可于镜下进行相应治疗。

    2008年33期 v.48;No.615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30例临床分析

    周新玲;侯洪春;武传中;李彦霞;

    对3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卵巢成熟性畸胎瘤16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单纯性囊肿6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卵巢冠囊肿2例;肿瘤蒂扭转发生于妊娠8~30周。30例行患侧附件及肿瘤切除术,2例行患侧卵巢肿瘤复位及肿瘤剔除术,无1例导致流产。认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以成熟畸胎瘤最多见,多数患者因扭转卵巢坏死而行附件切除术,一般不影响妊娠结局。

    2008年33期 v.48;No.6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与患者体位改变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曹爱娥;胡小英;唐庆国;马连启;屈雪峰;

    对比分析11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两种不同气腹压力及两种不同体位时患者部分呼吸及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气腹压为10 mmHg或头低位15°时相比,在气腹压为15 mmHg或头低位30°时,患者平均动脉压及气道平台峰值压升高(P均<0.05),而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则下降(P均<0.05)。认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及患者体位的改变对呼吸及循环功能均有影响。

    2008年33期 v.48;No.615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美蓝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拟诊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女性持续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张春英;文建国;范应中;张瑞丽;杜爱民;王庆伟;王家祥;

    对18例拟诊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女性持续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美蓝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充盈期会阴部有无色尿液漏出者为美蓝尿动力学检查阳性(Ⅰ组),有蓝色尿液漏出者为阴性(其中经阴道漏出蓝色尿液者为Ⅱ组,经尿道漏出蓝色尿液者为Ⅲ组)。结果显示,Ⅰ组4例,Ⅱ组4例,Ⅲ组10例;Ⅰ、Ⅱ、Ⅲ组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17.5±27.5)、(107.5±35.9)、(357.0±134.3)m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42.6±12.)、(30.6±8.4)、(37.3±20.1)ml/cmH2O,最大逼尿肌压力分别为(36.0±15.3)、(16.5±4.9)、(40.1±18.0)cmH2O,残余尿量分别为(2.5±2.9)、(3.8±4.8)、(25.0±45.0)ml;三组最大膀胱容量相比,P<0.05,其余指标相比,P>0.05。认为美蓝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疑有泌尿系统畸形的女性持续性尿失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08年33期 v.48;No.61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辅助经阴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观察

    王少勇;张忠明;

    11例女性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均顺利,术后无1例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亦无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及阴道后壁切口肿瘤种植。认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直肠癌根治术避免了腹部切口,安全可行。

    2008年33期 v.48;No.61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肝肉瘤样癌的诊断及治疗

    张西坤;石学涛;周武元;蔡淑萍;

    对6例肝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4例因上腹不适就诊,2例无症状,CT检查均发现肝内肿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检查确诊为肝肉瘤样癌。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其中5例术后3~11个月死亡,均死于肿瘤复发。认为肝肉瘤样癌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后易复发。

    2008年33期 v.48;No.615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D66ce和MMP-9的表达及意义

    刘兵;王文斌;刘明;刘三光;吕海涛;张建生;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肝外胆管癌(EHCC)组织、12例胆管良性疾病组织中的CD66c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分析其与E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EHCC、胆管良性疾病组织中CD66ce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16.7%和86.3%、41.7%,两种组织的两个指标相比,P均<0.01;CD66ce的表达与EHCC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CD66ce的高表达与EHCC的预后有关(P<0.05)。认为CD66ce和MMP-9参与了E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检测有助于EHCC的预后判断。

    2008年33期 v.48;No.615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内镜检查对疑诊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胆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张云;朱淼;张淼;

    对50例疑诊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实行超声内镜(EUS)检查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以EST取石结果为准,EUS检查对疑诊ABP患者胆管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91.1%,阴性预测值为85.71%,灵敏度为97.62%,特异度为60%,Youden指数为0.58,未出现并发症。认为对疑诊ABP患者术前行EUS检查有较高的确诊率。

    2008年33期 v.48;No.615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程云生;刘弋;曹先东;

    对28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的胰腺内分泌肿瘤(P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发现PETs以胰岛素瘤、胰多肽瘤最常见,肿瘤大小与症状轻重无关;胰岛素瘤体积较小,术前定位诊断较难;胰多肽瘤无特定性症状,术前定性诊断较难。本组胰岛素瘤18例,均为良性,其中15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胃泌素瘤1例为恶性,行胰尾联合全胃切除术;胰高血糖素瘤2例均为恶性,术中发现肝转移,1例行胰体尾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1例行姑息性切除;胰多肽瘤7例,4例行肿瘤切除术,3例伴肝转移者中,1例行胰体尾姑息性切除术,2例无法切除。认为PETs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手术切除是PETs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和性质而定。

    2008年33期 v.48;No.615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_(24)蛋白与胃癌MVD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王旭;鉴涛;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的CD24蛋白及CD34,根据CD34的表达判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D24表达为-、+、++、+++者分别为7、15、20、26例,其MVD分别为(32.43±5.03)、(38.47±6.64)、(45.30±6.40)、(52.19±6.72)条/HP,CD24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72,P<0.01);随访死亡的51例胃癌中,CD24表达为-、+、++、+++者分别为5、11、15、20例,不同CD24表达者的病死率相比,P<0.01。认为CD24蛋白高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2008年33期 v.48;No.61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并尿毒症22例

    朱洪;Carlo Socci;

    对22例合并尿毒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肾联合移植术(SPKT),采用肠—肠内引流(ED)术式;术后给予他克莫司、环孢霉素、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同时常规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凝治疗。22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并发血管栓塞(1例药物治疗好转,1例再次手术切除移植物),3例出现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好转),1例原发性移植胰腺无功能再次手术切除,2例消化道出血(1例药物治疗好转,1例手术止血),所有患者均存活。认为SPKT治疗糖尿病并尿毒症是可行的,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技术关键。

    2008年33期 v.48;No.615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及切除无体征乳腺病变

    李瑞永;蔡春玉;许东哲;金哲洙;

    无任何体征,经乳腺钼靶摄影和高频彩超检查发现乳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共38例,分别在乳腺钼靶摄影及彩超引导下用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行局部活检,根据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切除病变组织。术后确诊为乳腺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良性病变32例(乳腺腺病伴囊肿形成或乳腺导管扩张18例,纤维腺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神经鞘瘤1例)。乳腺钼靶摄影及高频彩超引导定位活检,可以对无体征乳腺病灶准确切取活检材料,对病灶作出病理诊断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2008年33期 v.48;No.615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腰硬联合麻醉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胡静;高宝峰;

    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90例,采用T11~T12穿刺置管硬膜外麻醉,L2~3针内针穿刺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液。麻醉起效时间(2.0±0.6)min,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在T6以下,术中镇痛优良率95%,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认为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有效、起效快。

    2008年33期 v.48;No.615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遗传易感性

    苏江浩;朱佳庚;刘军;孙宏斌;徐郑;

    选择华东地区207例前列腺癌(PCa)患者为作为病例组,235例非肿瘤、非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用PCR-RFLP方法分析两组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194Trp和Arg280His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XRCC1第194密码子携带194Trp等位基因的个体(Arg/Trp+Trp/Trp)患PCa的风险较Arg/Arg基因型的个体降低38%(校正OR=0.62,95%CI为0.41~0.93);在≤70岁及不吸烟两组人群中,携带194Trp等位基因的个体PCa发病风险比Arg/Arg基因型的个体分别降低45%(OR=0.55,95%CI为0.30~1.00)和52%(校正OR=0.48,95%CI为0.24~0.95)。认为XRCC1 Arg194Trp位点多态性可能对PCa遗传易感性产生影响,并与吸烟在PCa的发病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2008年33期 v.48;No.615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李淑峰;董永良;董艳君;刘秀和;姜利宁;李英杰;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L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显示,Livin和VEGF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0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60.0%,Tis~T1、T2、T3、T4期BTCC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77.8%、91.2%和87.5%(各期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5.6%、83.3%和100%(各期相比,P均<0.05);组织学分级Ⅰ、Ⅱ和Ⅲ级BTCC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90.0%和83.3%(各级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0.0%和100%(各级相比,P均<0.05)。认为Livin和VEGF在BTCC中呈高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敏感的瘤标。

    2008年33期 v.48;No.615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及血液超滤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浆NPY水平的影响

    魏振宇;田茂洲;赵传龙;赖永峰;孙鹏飞;郑磊;

    16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87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75例,其中CCABG组随机分为超滤组36例、非超滤组39例。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液,检测血浆神经肽Y(NPY)。结果显示,OPCABG组术后血浆NPY水平较CCABG组明显降低(P<0.05)。在CCABG组患者中,血液超滤组血浆NPY水平较非超滤组明显降低(P<0.05)。认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OPCABG术式及血液超滤均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NPY水平。

    2008年33期 v.48;No.615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KMG微球栓塞联合外科矫正术治疗伴丰富侧支血管的法洛四联症

    吕涵;徐敬;马南;刘超;苏刚;崔聪;

    9例重症法洛四联症患者,术时造影发现有体肺侧支血管25支,术中先对其中的20支进行了海藻酸钠(KMG)微球栓塞,部分适于手术结扎的血管在实施外科矫正术同时进行结扎,之后进行心内畸形外科矫正术。术中体外循环灌注压稳定,侧支血管回血量明显减少,术野暴露良好。术后8例痊愈,1例因凝血功能异常于术后第6天失血、心功能衰竭死亡。认为对伴有丰富侧支血管形成的重症法洛四联症患者,在外科矫正术前、术中用KMG微球栓塞体肺侧支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野暴露,手术成功率高。

    2008年33期 v.48;No.61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转录因子Nkx2.5基因突变观察

    李开如;丁建东;张晓黎;姚玉宇;任利群;马根山;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99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及90例正常对照者的Nkx2.5基因外显子1进行序列检测。结果显示,3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和3例对照者的Nkx2.5外显子1第239位发生了A-G的突变。认为转录因子Nkx2.5基因突变与中国CH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008年33期 v.48;No.615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孙璐璠;贾大林;马春燕;刘爽;

    随机选取因胸痛而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41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被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另外15例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各组二尖瓣环室间隔、心室侧壁、前壁与下壁四个位点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组织运动速度,比较对照组与各病变组二尖瓣环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舒张晚期(Aa)组织运动速度和Ea/Aa。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各病变组之间的Sa与Aa相比,P均>0.05,Ea和Ea/Aa相比,P均<0.05;三个病变组的Sa、Ea、Aa和Ea/Aa相比,P均>0.05。认为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先于收缩功能受损,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可为评价冠脉病变患者的心室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2008年33期 v.48;No.615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脏破裂伤的诊断与治疗

    周程;郝志敏;周小东;罗志强;韩喆;刘福林;

    对24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锐器伤16例,钝性伤8例;20例行开胸探查术,4例经保守治疗观察后病情稳定未行手术治疗。治愈22例,术中死亡2例。认为B超检查是诊断心脏破裂伤的重要方法;急诊开胸术是抢救重症出血性休克及急性心脏压塞性心脏破裂伤的重要手段;锐器伤导致的心脏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钝器伤所致心脏破裂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暂行保守治疗。

    2008年33期 v.48;No.615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连枷胸的损伤分级及治疗

    杨为贵;杨春;黄杰;聂文双;

    对76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根据其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其中Ⅰ级(单纯创伤性连枷胸)6例,Ⅱ级(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血气胸)31例,Ⅲ级(创伤性连枷胸并发肺、支气管等胸内脏器损伤)29例,Ⅳ级(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四肢骨折、颅脑损伤)10例。Ⅰ级患者行胸带加压固定、吸氧治疗,Ⅱ、Ⅲ级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机械通气、开胸探查术,Ⅳ级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积极处理复合伤。结果Ⅰ、Ⅱ级37例均治愈,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3例。认为对创伤性连枷胸损伤进行分级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有效机械通气和创伤复苏。

    2008年33期 v.48;No.615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IFN-γ和IL-4的表达及意义

    吴蔚;王胜军;李遇梅;李雅贞;许化溪;

    采集15例活动期皮肌炎(DM)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磁珠分离获得CD4+T细胞,RT-PCR检测其IFN-γ、IL-4 mRNA,观察IFN-γ和IL-4表达与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活动期DM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IFN-γ、IL-4 mRNA分别为0.698±0.468、1.028±0.54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0.359±0.208、0.628±0.354(P均<0.05)。活动期DM患者CD4+T细胞的IL-4 mRNA与血清CK含量呈正相关(r=0.584,P<0.05)。认为活动期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显著升高,无明显极化现象,CD4+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可能与DM的发病机制有关。

    2008年33期 v.48;No.615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在鞍鼻成形术中的应用观察

    张永灿;周红;

    将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粉应用于20例鞍鼻成形术中,效果满意。认为利用羟基磷灰石进行鞍鼻成形术,一期可获满意疗效。

    2008年33期 v.48;No.615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电子胃镜摘除声带息肉、小结76例

    曹华;李发萍;吴玉瑛;

    对48例声带息肉、28例声带小结,于局麻下经电子胃镜行息肉、小结摘除术。声带息肉治愈44例、好转4例,6个月后复发2例;声带小结治愈25例、好转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认为经电子胃镜,用配套活检钳摘除声带息肉、小结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2008年33期 v.48;No.615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田秀芬;王英;

    并发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05例,按年龄大小分为低龄组(≤10岁)81例和大龄组(10~14岁)24例,均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显示,有效96例、无效9例,有效率91.43%;其中低龄组有效77例、无效4例,大龄组有效19例、无效5例,两组相比,P<0.05。认为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明显,低龄患儿疗效优于大龄儿。

    2008年33期 v.48;No.61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息肉病及鼻息肉组织中IL-5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檀艳丽;

    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鼻息肉病标本(鼻息肉病组)、30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及15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中的IL-5。结果显示,鼻息肉病组、鼻息肉组及对照组IL-5含量分别为(45.53±6.24)、(30.62±5.53)、(5.25±3.70)ng/L,组间相比,P均<0.01。认为鼻息肉病的发生可能与IL-5的高表达有关,IL-5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的重要参考指标。

    2008年33期 v.48;No.615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茎突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陈启才;李克军;

    对64例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为咽痛59例,咽喉异物感36例,颈部疼痛43例,头痛26例,耳痛19例,上肢及肩背部疼痛、头晕6例;X线检查发现,双侧发病38例,其平均茎突长度为3.5 cm;单纯右侧发病14例,其平均茎突长度为3.8 cm;单纯左侧发病12例,其平均茎突长度为3.7 cm。64例中55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5 a,症状完全缓解40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认为茎突综合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应根据病史、触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2008年33期 v.48;No.615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

    刘勇;朱玉辐;虞正权;李中林;纵振坤;潘昕;倪鸣山;

    采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28例。术中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代偿回流静脉,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出现偏瘫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2008年33期 v.48;No.615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张建军;张铁铮;夏凯;韩培军;辛振学;

    对6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血肿部位、血肿量分别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2例、血肿穿刺联合尿激酶引流术13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27例(包括环枕减压术9例)。治愈25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死亡9例。认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肿部位、血肿量而采用个体化手术疗法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008年33期 v.48;No.615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赵军;

    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按Hams评分标准,优29例、良11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76.9%,无断钉及螺钉松动者。认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2008年33期 v.48;No.615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札记

护理园地

专题笔谈_宫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综述与讲座

临床病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