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敏;郭淮莲;
目的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复发组为急性复发脑梗死患者45例,初发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63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30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狭窄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OR值分别为1.888、3.606、3.519、1.326及1.359。结论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颈动脉狭窄及ESR增快。
2008年37期 v.4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苏月伟;仲苏玉;莫林宏;刘玉军;张皑峰;杨朝阳;李晓光;
目的建立直接手术损伤大鼠部分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的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并观察损伤后动物认知行为的改变情况。方法将大鼠进行脑损伤建模后,于术后11~15 d和26~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的方法评价动物的认知行为变化后,灌杀动物取脑切片,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损伤范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星型胶质细胞(AST)的活化及胶质瘢痕形成情况;术后5 d行Nestin及GFAP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海马内干细胞的激活,并观察损伤边缘的干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直接手术损伤部分脑皮质及海马CA1区后,造成了动物认知功能障碍,并且1个月时有自发的认知功能恢复;5 d时星型胶质细胞活化,1个月时胶质瘢痕的形成。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模型可成功造成动物认知行为的改变,为组织工程材料的移植治疗脑损伤提供了比较适用的研究模型。
2008年37期 v.4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孟文格;陈小贺;陈欣华;陈浩;冯彦平;王生池;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NSE、MDA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血清NSE、MDA明显减少,发病72 h和治疗后7、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细胞的损害。
2008年37期 v.4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传斌;卢宏;张深义;赵伟丽;
目的探讨胞间黏附分子-1(ICAM-1)K469E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基因分型技术对51例无亲缘关系的MS患者和55例无血缘关系的河南籍健康汉族人ICAM-1 K469E基因进行分型。结果MS组和对照组的ICAM-1K469E基因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河南省汉族人群中MS遗传易感性与ICAM-1 K469E基因无明显关联。
2008年37期 v.48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奉辉;胡文立;刘东涛;
目的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对临床诊断为TIA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WI结果异常者46例,DWI结果正常者7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内卒中发生率或TIA再发率。结果DWI异常组2个月内9例再发TIA、6例发生卒中,DWI正常组分别为3、1例,两组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2.6%vs 5.4%,P<0.05)。结论DWI异常的TIA患者有更高的再发TIA和卒中的危险。
2008年37期 v.4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朴钟源;江新梅;姚丽芬;殷飞;叶玉琴;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痴呆大鼠抗氧化作用及尼氏体的影响。方法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再脑内海马注射生理盐水,B、C、D、E、F组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合并β淀粉样蛋白1-40注射海马制备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C、D、E、F组同时分别灌胃抗脑衰胶囊、哈伯因和左归丸[5.4和2.7g/(kg.d)]。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匀浆过氧化氢酶(CAT)、单胺氧化酶(MAO),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及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灌服后左归丸组均能明显提高AD大鼠脑组织CAT活性、抑制MAO活性(P<0.05);左归丸治疗组尼氏体溶解明显减少;F组神经纤维结构完好,尼氏体丰富,突触结构尚可。结论左归丸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神经元细胞损害对AD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08年37期 v.4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沈建芬;田文;李佩玲;齐国先;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50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先期接受DSCT检查后于1个月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50%、≥50%和≥75%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种检查结果做Spearm 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CAG显示冠状动脉为637段,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615段(96.5%)。DSCT对诊断<5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5.6%、83.2%和91.7%,特异度为97.6%、99.2%和99.8%。DSCT和CAG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DSCT对于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CAG有高度一致性。
2008年37期 v.48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晓云;周洁;叶洁梅;冷静;
目的探讨瘦素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中瘦素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瘦素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瘦素阳性率及表达量明显要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瘦素含量与前列腺癌相关抗原呈正相关。前列腺癌组瘦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瘦素表达阳性率高于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组。结论瘦素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8年37期 v.4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国征;孙明;郭坤元;佘妙容;周健;李章球;周雪云;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急性髓白血病细胞株KG1a体外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和台盼蓝拒染色法检测苦参碱对KG1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存活率;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作用前后KG1a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苦参碱能够抑制KG1a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存活率逐渐下降;作用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浓度药物组均能诱导KG1a细胞凋亡;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大部分被阻于G0/G1期。结论苦参碱能抑制KG1a细胞的增殖,改变其周期,诱导其凋亡。
2008年37期 v.4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燕;余慧;张志泉;刘勤;肖燕;周东风;费洪宝;金润铭;
目的探讨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对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的效应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ITP患儿治疗前后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变化,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单用激素或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AITP患儿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和Foxp3基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组的增高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及Foxp3基因表达降低是AITP的发病机制之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可以通过诱导其扩增及活化发挥治疗AITP的作用。
2008年37期 v.4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忠功;彭爱学;郑玉明;孙奉辉;胡文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 IA)对23例健康者与3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1)的水平进行对照,分析CGRP与ET-1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发现脑梗死患者1个月内血浆中CGRP、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梗死患者CGRP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提示CGRP、ET-1的水平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二者在脑梗死的病程中有拮抗作用。
2008年37期 v.4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卫东;刘鹏飞;邹大中;陈宏林;
选择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及脂肪肝患者100例。运用肝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测定峰—峰强度、图像平均强度,并观察其与BMI、TG、TC、肝功能及肝静脉、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间的关系。发现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BMI、TG、TC相关,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肝左、中、右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及轻度脂肪肝患者。提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用于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且与肝脏血流、临床指标相关。
2008年37期 v.48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华;邬跃刚;习巍;
对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 a,恢复日常生活25例,生活基本自理28例,生活部分自理22例,卧床但有意识14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提示根据患者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采取个体化治疗,能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2008年37期 v.48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谦;胡文立;唐子人;徐依成;
回顾性分析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入组病例分为15~29岁和30~45岁两个年龄组,对两组间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TOAST分型,对两组各型之间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青年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吸烟、高脂血症病史、饮酒、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家族史。危险因素中吸烟和高脂血症两年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OAST分型中除心源性栓塞外,其他类型在两年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寻找病因,进而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2008年37期 v.4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玉珠;张鸢;匡海燕;孔嫦媖;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子宫内膜癌、26例子宫内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73、p53蛋白的表达。发现子宫内膜癌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1%、67.95%,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中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p73、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相关。认为p73、p5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08年37期 v.48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常英;卢冬喜;刘爱学;
对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进行分组评分。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TBIL、IBIL水平明显降低;脑梗死组ND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TBIL、IBIL水平呈负相关。认为hsCRP、TBIL、DBIL、IBIL水平是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2008年37期 v.4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伊红丽;张维文;杜志刚;周春艳;
选择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和灯盏花素粉针治疗,均进行康复治疗,14 d为一疗程。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24%vs.53.33%,P<0.05)。认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草药制剂。
2008年37期 v.4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胡翠竹;赵卫华;霍海洋;胡健;
将用于实验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尼古丁组(100nmol/L尼古丁,24 h),Ghrelin组(10 ng/ml Ghrelin 1 h后,加入100 nmol/L尼古丁),PDTC组(100μmol/L PDTC和100 nmol/L尼古丁)。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TransAMNF-κB p50试剂盒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活化。发现尼古丁可明显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被NF-κB抑制剂PDTC阻断。Ghrelin可显著抑制尼古丁对VCAM-1的诱导作用;Ghrelin亦可抑制尼古丁诱导的NF-κB的活化。认为Ghrelin可通过抑制尼古丁诱导的NF-κB活化,抑制尼古丁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2008年37期 v.48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詹莉;陆士娟;林德洪;
对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A组(脉压<60 mmHg)61例、B组(脉压60~80 mmHg)75例、C组(脉压>80 mmHg)47例,分别行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C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均高于其他两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最高。认为脉压增大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2008年37期 v.48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静;盖绿华;杨武威;李鼎锋;周洁敏;
选择9例骨/软组织肿瘤患者化疗同时进行了低功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变化、并发症情况等观察HIFU的治疗效果。治疗后部分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减轻、ECT检查显示H IFU治疗区内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未出现治疗相关性皮肤损伤、神经损伤及血生化指标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认为对骨/软组织肿瘤化疗同时通过聚焦超声对其增敏,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为既往化疗耐药或传统意义上对化疗不敏感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2008年37期 v.4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华;李聪慧;叶建亚;左书浩;任国山;张喜平;
采用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和28例成人干性颅骨标本进行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和相关参数的测量,并临床应用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发现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乳突尖到枕髁外缘中点为(29.56±3.24)mm;枕髁后缘距舌下神经管内口为(12.23±3.13)mm。临床应用该入路切除斜坡下段和枕骨大孔区肿瘤21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提示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斜坡下段、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腹侧和高位颈髓腹侧病变,可以增加术野空间,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是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2008年37期 v.4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华;唐锁勤;赵强元;
选取生长良好的神经母细胞瘤LA-N-5细胞,分别按三氧化二砷(As2O3)终浓度为0.75、1.5、3.0、6.0μmol/L加药,作用24、48及72 h。RT-PCR法检测MYCN mRNA的表达。发现不同浓度的As2O3均可使MYCNmRNA的表达减少,以3.0μmol/L组减少最明显;砷剂的抑制作用出现在用药48 h后,延长时间仍能保持抑制作用。认为砷剂能够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MYCN mRNA的表达。
2008年37期 v.48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梅;叶贤伟;张湘燕;李丹;饶珊珊;姚红梅;
对312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度以上的患者,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提供治疗方法意向,之后收集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及原因。发现101例选择手术治疗,48例选择呼吸机治疗,46例选择体育锻炼,25例选择口腔矫治器治疗,92例未进行任何治疗。提示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比例较低,分析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2008年37期 v.48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陆晓东;施问全;杨留才;林辉;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44例胃腺癌及2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雌激素受体β(ERβ)进行检测。发现胃腺癌组织ERβ的表达阳性率为67.4%(97/144),高于正常胃黏膜的20.8%(P<0.05),且ERβ的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性别及年龄无关。认为胃腺癌中ERβ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并预示着一种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ERβ可作为了解胃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2008年37期 v.48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金晖;欧阳小华;佟静;晏莉;
4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口服蚓激酶肠溶胶囊(博洛克)60万U/次,3次/d,连用4周,用药前后进行血流变检测。发现用药4周以后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缩小,袢顶变窄,血液比黏度、血浆比黏度降低。提示应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效果显著,溃疡患者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2008年37期 v.48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跃斌;王玉巧;马玉龙;张科东;刘辉;
将35例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及西米替丁、1次/d,监测开颅术后即刻及术后6 d内每日胃黏膜内pH(pHi)值、胃液pH值、血浆胃泌素水平、GCS评分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变化。发现治疗组术后pH i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组血浆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认为奥美拉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08年37期 v.48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晓俊;李汉忠;
选择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尿毒症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 h内预防使用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3),1支/d。其中111例术后5~10 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5~10支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维持治疗。40例在5 d内出现排斥反应,使用OKT312~20支。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 h内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肾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 a以上。认为肾移植术后用OKT3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但其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
2008年37期 v.4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辉;张麟;殷宝玲;张智勇;
临床疑诊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分别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显示情况。108例患者共分析了432个支血管,以CAG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总的诊断敏感性为94.51%,特异性为94.40%,阳性预测值为92.47%,阴性预测值为95.94%。认为64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非创伤性方法用于临床。
2008年37期 v.48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震;魏晰;
选择胰腺癌患者52例作为治疗组,正常献血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TPS与CA19-9水平。发现TPS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52/52)、91%(20/22),CA19-9分别为69%(36/52)、86%(19/22)。胰腺癌患者血清TPS及CA19-9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TPS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优于CA19-9,TPS敏感性高于CA19-9。二者合用对临床分期、判断手术能否切除有一定的帮助。
2008年37期 v.48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修双玲;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81例、T2DM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81例及正常对照者34例,测定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发现T2DM并MS组BMI、WHR、WC、SBP、DBP、TG、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2DM组,HOMA-IR明显高于T2DM组;FFA与TG、HOMA-IR显著相关,HOMA-IR与FBG、TG、FFA显著相关。提示FFA在T2DM并M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降低FFA水平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2008年37期 v.4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园;李晓眠;王华;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仙台病毒cDNA中扩增出HN全长序列片段,构建H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HN,用PCR法、酶切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至COS 7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N基因mRNA表达情况。发现经PCR法和酶切鉴定,目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经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结果一致。转染后抗原蛋白表达达到68.3%,明显高于转染前(P<0.01),HN基因mRNA明显表达。提示成功构建核酸疫苗pVAX1-HN,并在COS 7中能够瞬时表达,为进一步进行免疫学评价奠定基础。
2008年37期 v.4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京;王亮;周一;
21例JensenⅢ型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取DHS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200 ml。术后骨性愈合21例,出现并发症2例。认为JensenⅢ型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是较难处理的复杂性骨折,DHS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此型骨折效果满意。
2008年37期 v.48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笑;张建国;王希林;
应用锁骨钩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4例。发现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手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率100%,患者肩关节在术后两周平均外展可达到90,°无术后变位及骨折不愈合。有1例因钢板挤压过紧出现肩锁关节疼痛,钢板取出后症状消失,只在活动量大后出现酸痛不适。内固定取出后,无再骨折和脱位的病例。按Karlsson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100%。认为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简单、有效,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2008年37期 v.48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艾兰;张东风;潘红宁;王伟;朱蓓;
2004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全体学生,共552例,均为女生,随机抽取250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KAP问卷调查,让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感受自我评定,以不记名方式在20 min内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在城乡各个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开展卫生高职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切实有效。提示开展卫生高职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值得在各个学校推广。
2008年37期 v.48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代宏;李华;朱思刚;
将1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B组40例、C组3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肝素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凝血功能变化。发现A组有效率为88.37%,B组为77.78%,C组为63.16%;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2008年37期 v.48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建伟;刘俊;孙娟;
2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小剂量FP方案联合周剂量多西他赛(DOC)治疗,5-氟尿嘧啶(5-FU)200mg/(m2.d),采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滴注24 h,3~4周;顺铂(DDP)6 mg/(m2.d),静脉输注1 h,每周用5 d,连用3周;DOC 25 mg/m2,1次/周,连用3周,28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发现全组可评价28例,总有效率64.3%,初治组和复治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大多数患者能耐受。提示小剂量FP方案联合周剂量DOC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2008年37期 v.4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妹;苏炳泽;周学军;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29例,观察其临床疗效。随访12~30个月,29例患者中治愈25例(86.2%),无效4例(13.8%),其中3例位于额隐窝、1例位于后筛,鼻内镜下将组织全部切除,随访跟踪1 a无复发。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NIP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犯上颌窦者宜联合柯陆径路效果更佳。
2008年37期 v.48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章涛;方宁;祁莹;陈代雄;
对111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B27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AS作出诊断。共检测出HLA-B27阳性49例,总检出率为44%,结合临床资料确诊AS患者46例,包括男性HLA-B27+AS患者40例、HLA-B27-AS 3例,女性HLA-B27+AS 2例、HLA-B27-AS 1例,男女患病比为4.4∶1。男性AS确诊患者的HLA-B27阳性率为88%(40/43)。提示HLA-B27检测有助于疑似AS病例的确诊。
2008年37期 v.48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秉鸿;闫霖;赵雪;
分别用镍铬合金、镍铬铍合金、含钛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铂钯合金在统一规格模型上制作铸造金属基底冠40个,以黏固剂黏固于代型后切割制成剖面,测试各组冠边缘和轴壁部位的黏固剂厚度,比较其边缘适合性。发现镍铬合金基底冠边缘黏固剂的平均厚度与镍铬铍合金、含钛镍铬基底冠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边缘适合性稍差于钴铬合金和金铂钯合金基底冠,金铂钯合金基底冠边缘适合性最好。认为5种常用烤瓷合金基底冠的边缘适合性均符合临床要求,金铂钯合金和钴铬合金基底冠的边缘适合性更好,临床应多推广应用。
2008年37期 v.4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云锋;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3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发现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为40.0%(12/30),而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甲基化;p16基因甲基化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但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认为p16基因甲基化是胃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008年37期 v.4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淑敏;王允锋;李爱阳;关玉静;孟爱菊;
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sPE)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54例,比较其对FGR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合并FGR的情况下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发现FGR的发生与sPE的病情程度、发生孕周、终止妊娠的孕周及有无合并症有关;sPE在合并FGR时,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适当延长孕龄可以对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帮助;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以减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认为FGR与sPE关系密切,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积极防治sPE,对减少FGR的发生率、改善围生儿预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37期 v.48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兴洲;王业忠;马颍光;程艳;赵泉;
将73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内镜直视下瘤体内注射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静脉应用HCPT,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5-FU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3.3%和3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和8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与顺铂联合5-FU方案比较,内镜下瘤体内注射联合静脉应用HCPT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08年37期 v.4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滢;王强;
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EN组、PN-EN组与PN间有显著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认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2008年37期 v.4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辉;陈正平;黄诚;王俊;
选择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患者68例,对其中32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36例行开腹穿孔修补术(开腹组),术后正规抗溃疡治疗。发现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镇痛例数减少。认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抗溃疡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08年37期 v.48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包香香;帅茨霞;赵红琴;诸海燕;
选择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共82例,术前应用免疫荧光法对血清CA125检测,对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K5及KLK9的表达。发现KLK5及KLK9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89.3%,均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P<0.05);KLK5的表达强度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强,而KLK9的表达趋势与之相反;在Ⅰ期卵巢癌中,KLK5、KLK9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A125(P<0.05)。认为KLK5及KLK9在卵巢癌中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与CA125联合测定可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2008年37期 v.48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志宏;刘启明;陆士娟;陈漠水;邢波;杜子军;
将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胺碘酮、缬沙坦、胺碘酮加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3、6个月房颤复发率、发作次数、收缩压、舒张压、左房直径的变化。发现治疗3、6个月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减少,联合治疗组复发率减少更明显(P<0.05),单用缬沙坦组变化不明显。认为胺碘酮加缬沙坦可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
2008年37期 v.48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宗波;周利民;
将50例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认为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疗效明显,能明显改善脑神经功能。
2008年37期 v.48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